问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是否对托洛茨基的看法有失偏颇?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毋庸置疑,是苏联时代文学的标志性作品。保尔·柯察金的形象,从一个叛逆少年成长为坚定的革命战士,激励了无数人。但如果单从历史的视角,尤其是对书中所提及的某些历史人物,比如托洛茨基的描绘来看,很难说它没有失偏颇。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创作背景。这是一部在斯大林时代创作的、带有鲜明意识形态色彩的小说。它的目的不仅仅是讲述一个人的成长故事,更是要通过这个故事,向读者灌输当时苏联官方所倡导的价值观和历史叙事。在那个年代,对革命导师列宁的个人崇拜达到顶峰,而对列宁的“左倾反对派”,特别是托洛茨基,则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妖魔化。

在小说中,对于托洛茨基的描绘,更多的是通过保尔的视角,以及他所处的革命环境来呈现。虽然书中并没有直接花费大量笔墨去刻画托洛茨基的个人形象,但通过对“托洛茨基主义”的批判,以及在某些情节中暗示其“机会主义”或“动摇性”,实际上是在当时的政治语境下,对这位重要的革命领导人进行了一种负面定调。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待这种“失偏颇”:

“机会主义”或“动摇性”的指控: 在小说的叙事中,当革命事业遇到困难,或者出现分歧时,往往会有人被描绘成“动摇”或“机会主义”,而这些帽子,在当时的政治宣传中,常常是用来扣在托洛茨基及其追随者头上的。例如,在描述革命早期,当面对各种反对势力时,小说可能会侧面描绘一些革命者因为恐惧、怀疑或对策略产生分歧而表现出“不坚定”,而这种“不坚定”的根源,在当时的宣传语境下,很容易被联系到托洛茨基的理论和政治主张。

“个人崇拜”与“官僚主义”的隐喻(反向): 尽管小说极力赞颂“集体领导”和“人民的意志”,但它在批判“个人主义”和“脱离群众”的倾向时,往往间接影射的是那些“脱离了列宁主义正轨”的人。而托洛茨基,在斯大林时代的叙事中,常常被描绘成一个热衷于个人权力,而不是真正代表工人阶级的政治家。小说中,那些被批判的“脱离群众”、“官僚化”的人物,虽然不是直接指名道姓,但其形象的塑造,很大程度上符合了当时对托洛茨基的刻板印象。

历史叙事的选择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小说,它有权力选择要突出什么,要淡化什么。在描绘俄国革命和内战的宏大图景时,小说必然会有一个核心的叙事线索,那就是“忠于列宁主义,战胜一切敌人”。在这个叙事框架下,像托洛茨基这样在列宁去世后,与斯大林争夺领导权,并最终被清除出党的历史人物,其复杂性、其贡献,以及他与列宁之间存在的合作和分歧,都可能被简化、被忽视,或者被刻意淡化,以服务于“伟光正”的党史叙事。

革命理想的纯粹化: 小说中最动人的部分,在于它对革命理想的纯粹追求和个人牺牲精神的赞美。保尔·柯察金身上体现的是一种近乎完美的革命者形象,他对党的忠诚,对同志的友爱,对人民的责任,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然而,历史上的革命,尤其是像俄国革命这样波澜壮阔的进程,本身就充满了复杂的矛盾、权力的斗争、思想的分歧,以及人性中的各种弱点。将革命理想过于纯粹化,必然会对那些在历史进程中因各种原因未能“纯粹”到底,甚至与主流叙事产生冲突的人物,如托洛茨基,产生一种简单化的、甚至妖魔化的处理。

为什么说这种描绘“失偏颇”?

历史学家的研究表明,托洛茨基在俄国革命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他是十月革命的重要策划者和领导者之一,是红军的创始人,在内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军事才能和组织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思想层面,他也是列宁早期的重要理论战友,尽管后来在革命道路、国家建设等方面与斯大林产生了尖锐的分歧。

将托洛茨基简单地描绘成一个“机会主义者”或者“革命的敌人”,是斯大林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进行政治斗争的产物。这种政治斗争的结果,也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叙事,包括文学作品的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那个时代的代表作,不可避免地承载了这种历史印记。

因此,从一个力求客观、全面展现历史的人物和事件的角度来看,《钢铁是奻怎样炼成的》对托洛茨基的描绘,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失偏颇”。它更多的是按照当时官方的政治需要,来塑造一个符合特定意识形态要求的“他者”形象,而未能充分展现托洛茨基在革命中的复杂性、其思想的深度以及他历史功过的多面性。

当然,这并不是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就没有其价值。它在塑造个人理想、展现革命激情、激发民族主义等方面,依然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但当我们审视它所传递的历史信息时,尤其是关于那些在政治斗争中被边缘化甚至被打倒的人物时,保持一种批判性的眼光,是十分必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真没见过什么认为《钢炼》抹黑托洛茨基的,我倒是常见到这么一种说法:《钢炼》作者虽然不同意托洛茨基的理念,但这本书是描述托主义理念以及托派最具体深入的文学作品。

如果说这本书抹黑托洛茨基,那么只要扭曲托洛茨基的观点或扭曲编造托派分子的观点就够了。

奥斯特洛夫斯基确实不认同托主义和托派观点,不认同托的人太多了,难道不认同就是抹黑吗?你乎那些复读‘联反’或‘原教旨’的那才叫抹黑。这本书中毫无疑问表达了托及托派的主张,比如作者书中生动描述了托派形象,里面未经过扭曲地展示托派的一些发言(比如图夫塔,杜巴瓦等人),更是用浓墨重彩刻画了杜巴瓦这个托派形象,而这个托派形象更是被称为苏联文学中绝无仅有的托派形象。

图夫塔那又尖又细的声音还在往听众耳朵里钻:“你们在这里叱责我们,说我们瓦解党分裂党。我们有什么办法呢?既然党的多数派手里有党的机关作为武器,那我们也要有相应的对策。既然你们组织了多数派,我们也就有权利组织少数派。”
图夫塔像要跳水似的扬起两只手,又起劲地讲起来,而且越说越快:“对,就是要有组织集团的自由。否则,我们这些持不同政见的人,怎么能同这么有组织、有纪律、团结一致的多数派斗争,来捍卫自己的观点呢?”
“托洛茨基迫使中央全会承认了党内生活不正常。是他作出努力,使中央作出了关于党内民主的决定。你们当然可以开除我们,把我们放在一-边。 这不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嘛。安东诺夫一奥夫谢延科的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的职务就给撤了嘛,可安东诺夫一奥夫谢延科是跟托洛茨基一起领导 了十月革命的人。再说我吧,也从省团委给排挤出来了。论关系,究竟谁是谁非,很快就能见分晓。我们不怕你们指责我们破坏党内的和睦。列宁也受到过孟什维克同样的指责。莫斯科有百分之三十的党组织支持我们。我们还要战斗下去。”说完,他匆匆跑下了主席台。
“是的,同志们,托洛茨基是值得我们信赖的人。他是十月革命的领袖。他不同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没有在起义面前畏缩不前。他也不同于布哈林,没有在一九一八年布列斯特和约谈判期间破坏党的统一,而布哈林,据说甚至打算因为缔结对德和约而逮捕列宁和其他同志。托洛茨基在一九O三年是第一个布尔什维克。他领导红军走向了胜利。他同列宁一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革命家。当然,如果不是中央压制托洛茨基,我们早就向国际上的反革命势力发动进攻了。要实现真正的党内民主,所有的集团、派别都应该有权发表意见,而不能只有布尔什维克说话才算数。‘’

难道说以上情节是扭曲编造托派发言吗?没有,作者不赞同托,但仍然让托派们能为自己辩护,作者隐约中透露出一种对托派的理解同情,正因为作者描写托派过于真实,此书在出版时有大量关于托派情节被删除,作者宁可删除也不愿意去篡改历史肆意抹黑托洛茨基以及托派。

我国出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般是未删减版,有些是把删减部分放在附录,比如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版本。也就是说我们一直以来读到的都是没被斯大林当局刻意阉割的完整版,你现在能看到觉得所谓‘’抹黑托派‘’的部分有不少当年在苏联都被删除了,你觉得这是为什么?这到底是在‘’抹黑‘’还是真实反映了托派主张?

user avatar

《钢炼》中和托派相关的内容基本集中于共产党和共青团内的冲突,问题描述中的“人民为什么会这样看他”是不正确的表述。

书中针对托洛茨基,主要是批判他建立反对派和他对剥夺农民财产的观点,这些都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托洛茨基认为应该有孟什维克vs布尔什维克时期的那种派别自由,没有民主集中制,而对于农民,他认为公有制将“深刻的侵犯小农的私有制”,从他们那里夺取工业化的资金。很多时候书中的人物甚至没有直球批判,而只是把托派的观点摆到台面上。

对于那些打死不愿意承认的人,他们难道就没有考虑过书中的情节确实有可能是保尔的亲身经历呢?

user avatar

是否偏颇,先看看作者怎么写的,再做辨析,我自己对两段发言的评论稍后附上。

代表托派的杜巴瓦的发言:

我请求大家不要打断我,也不要中途插话。我想把我们的观点完整地申述一下,虽然我早就料到,这是白费唇舌,因为你们是多数。我尽量简短些。这十天来说的话已经不少。
你们都知道《四十六人声明》这个文件。托洛茨基同志和党的许多著名领导干部在这个文件里尖锐批评了中央的工业政策。我们要求工业的高度集中——这是第一。我们还认为,财政改革和发行垄断性的切尔沃涅茨会把我们引向危机。我们本该向农民的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施加压力,以无产阶级专政的全部威力逼迫农民交出他们的财产,但是中央没有这样做,反而否决了提高工业品价格的建议。当然,也要看到国内农民有某种罢买的情绪——他们拒绝购买工业品。
反对派提议以强制推销日用消费品的方式来制止罢买的情况,并且全部日用消费品都从国外进口。中央拒绝向农民施加压力,吓唬我们说,这样会破坏同这个所谓的可靠同盟军的联盟。而我们认为,要把这股自发势力手中所有的一切都压榨出来,不留一个子儿,把钱财全都投入到社会主义工业中去。历史会证明我们是正确的。
其次,我们的分歧表现在党内问题上。刚才塔莉亚·拉古京娜读了我发言的部分速记记录。我想重复说一说。
为什么党的机关猛烈攻击托洛茨基呢?因为托洛茨基同党的官僚主义进行了斗争。高等学校的青年全都支持托洛茨基,他说的‘青年是党最重要的晴雨表’是一个真理。
是的,同志们,托洛茨基是值得我们信赖的人。他是十月革命的领袖。他不同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没有在起义面前畏缩不前。他也不同于布哈林,没有在一九一八年布列斯特和约谈判期间破坏党的统一,而布哈林,据说甚至打算因为缔结对德和约而逮捕列宁和其他同志。托洛茨基在一九○三年是第一个布尔什维克。他领导红军走向了胜利。他同列宁一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革命家。当然,如果不是中央压制托洛茨基,我们早就向国际上的反革命势力发动进攻了。要实现真正的党内民主,所有的集团、派别都应该有权发表意见,而不能只有布尔什维克说话才算数。
党的机关成了我们的不幸,领导成员清一色都是老近卫军这一事实使党有蜕化的危险。托洛茨基举出考茨基和保罗·勒维作为活生生的例证,他是正确的。
叫我说,同志们,权力会毁了一个人。所以我们要奉劝你们把党的机关干部,特别是那些头头脑脑,重新下放到工厂去开机器,这一劝告也是正确的。
我们再次声明,中央的政策将把国家引向毁灭。继续执行这个政策,要不了多久,财政和工业就会崩溃,农民就会给我们致命性的打击。除此而外,中央和你们这些支持中央的人在制造党的分裂……
是的,说这些话,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我无非是讲讲真实情况。你们肯定会找我们算帐,我也无所畏惧,大不了再去当钳工。我在前线打过仗,没做孬种,现在你们也吓不倒我。”
十月革命的领袖托洛茨基万岁!(打倒)机关老爷和官僚!”

代表斯派的潘克拉托夫的发言:

同志们!我们进行激烈的辩论,今天是第九天了。各个支部通宵达旦地开会,我们看见了许多东西,也听到了许多东西。现在,城里的辩论已接近尾声。
我们这里的会议,再召开一次也要结束了。枝节问题我们放到一边去,它们无关大局。我想讲讲主要的东西。昨天我们讨论了中央关于经济问题的决议。反对派的四十六个成员去年九月向中央递交了他们著名的声明,这个声明成了从工人反对派残余到民主集中派的一切敌对集团和派别的反党旗帜。这些形形式式的集团和派别是由托洛茨基和他的信徒们领导的。显然,杜巴瓦深入钻研过这个文件。托洛茨基分子对我们说了些什么呢?他们说,党中央和多数派把国家引向毁灭,而他们则是被派来的救世主。我要直截了当地说:他们的发言不像是我们的战友,不像是革命战士,不像是和我们共同斗争的阶级弟兄。他们的发言是充满敌意的、嚣张的、恶毒的和诽谤性的。是的,同志们,是诽谤性的!他们把我们布尔什维克说成是党内专横制度的拥护者,说成是出卖阶级利益和革命利益的人。他们污蔑我们党内最优秀的、久经考验的、光荣的布尔什维克老战士,也就是说,污蔑那些培育和锻炼了俄国共产党的人,那些在沙皇监牢里受尽了折磨的人,那些在列宁同志领导下同国际上的孟什维主义、同托洛茨基进行了无情斗争的人。他们污蔑这些人,说这些人是党的官僚主义的化身,是一个大权独揽的、类似于‘党内贵族’的特殊阶层。除了敌人,谁还能说出这种话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托洛茨基分子该做些什么呢?只有一件事——揪哇,砸呀,斫哪。他们中有些人说走了嘴,泄漏了天机。尤列涅娃信里谈到了这一点。这场斗争表明,在我们的队伍中确实有这样一些人,他们随时准备破坏党的统一,践踏党的纪律,每当党遇到困难,他们就兴风作浪,瓦解党的组织。让我们来揭开反对派的真面目吧。
难道党中央在决议里没有指出我们的某些组织中存在着官僚主义和过多的集中?难道十二月五日没有作出关于工人民主权利的决定?都有过,而且托洛茨基投了赞成票。党内每一个布尔什维克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剩下要做的,只是在统一的党的家庭内部进行讨论,共同努力克服困难,把事业推向前进。
“托洛茨基做了些什么呢?就在他投票赞成他完全同意的那个决议作出的第二天,他越过中央,直接向党员群众发出了他那份臭名昭著的声明。接着,党内所有的反对派便疯狂地向党中央开火。本来应该扎扎实实地讨论我们经济工作和党内生活中的问题,现在却打起了党内战争。托洛茨基企图把青年武装起来,把他们当枪使,反对老一辈革命家。他想破坏新老两代人牢不可破的团结。他和他的追随者竭力诽谤中央和革命老战士。党内多数同志对这种空前的、搞突然袭击的反党行径十分愤慨,向反对派展开了无情的全面反击。于是他们便污蔑我们压制他们。可谁相信这些鬼话呢?
我们基辅现有的托派宣传鼓动家不下四十名。有从莫斯科来的,有从哈尔科夫来的一大帮,还有两个来自彼得格勒。
这些人我们全都让他们讲话。我相信,不论到哪个支部,他们不会错过造谣中伤的机会,杜巴瓦、舒姆斯基,还有另外几个过去的干部都不属本地组织,按规定他们无权参加各区和市的代表会议,但是我们还是给他们发了代表证。他们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他们遭到多数人的尖锐的、毫不留情的谴责,那责任不在我们身上。
请听听他们给别人起的那个污辱性的绰号‘机关老爷’吧。里面包含了多少仇恨!难道党和党的机关不是一个整体?
他们对青年说:‘瞧那些机关,它们是你们的敌人,朝它们开火吧。’“这叫什么话?这种话只能出自颓废的无政府主义者之口,而不是布尔什维克之口。
请大家说说看,假如有人恰恰在部队被敌人包围的时候,出来挑唆年轻的红军战士,叫他们去反对他们的指挥员、政委、司令部,我们管这些人叫什么呢?
又比方说,我今天当钳工,在托洛茨基看来,我还可以算是个‘好人’,要是我明天当上了党委书记,那我就是‘官僚’,成了‘机关老爷’了。这叫什么逻辑!
你们是不是明白,托洛茨基派进行这种诽谤,会落个什么下场?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变成无产阶级革命的敌人。
我们的各级党委过去是,将来仍然是我们的司令部。我们把最优秀的布尔什维克派到那里去工作,并且决不允许任何人损害他们的威望。
反对派要求结派的自由,也就是说,他们要在党内不受拘束地结帮结伙,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他们要把我们的党变成争论不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今天党作出一项决议,明天某一个团伙便可以要求废除这项决议。争论又随之而至。到那时候,我们全都成了一群糊涂虫。
我们党是一个行动的党。既然作出了决议,所有党员都应该贯彻执行。只能如此。否则,我们不可能成为一支不可动摇的力量。布尔什维克是不会同意结派自由的。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反对派拢络的都是些什么人呢?大部分是高校的青年。托洛茨基称他们是晴雨表,是党的基石。
可是我们这儿任何一个小孩都知道,党的基石是老一辈革命近卫军,是机床旁边的工人。
反对派里有图夫塔、茨韦塔耶夫,还有阿法纳西耶夫这样一些人。图夫塔是因为官僚主义不久前被撤职的,茨韦塔耶夫那套‘民主’在索洛缅卡区是出了名的,阿法纳西耶夫则因为在波多拉区搞强迫命令和压制民主三次被省委撤销职务。反对派一方面起劲地叫喊争取民主,一方面又网罗这样一批人,同志们,这岂非咄咄怪事?
固然,反对派里也有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可事实毕竟是:那些因为工作方法问题受过党批评处分的人,都纠合在一起向党进行斗争了。这是一幅什么情景呢?杜巴瓦、舒姆斯基带领被他们蒙蔽的工人打头阵,他们的侧翼则是昨天还是官僚主义者和形式主义者,今天却在猛烈攻击官僚主义的图夫塔之流。谁能相信他们呢?
托洛茨基成了反对派的旗帜。我们听到他们千万次地重复:‘托洛茨基是十月革命的领袖’,‘他是打败了反革命势力的胜利者’,‘他是党的最早的领袖’等等。
他们逼得我们非谈这个问题不可,那我们就一劳永逸地把托洛茨基在我国革命中的作用彻底弄清楚。反对派讲到十月起义的时候,很少提到列宁同志的名字,这不是偶然的。他们也不提中央委员会。彼得格勒的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的革命工人、水兵、士兵更不在话下。他们只有一个人——托洛茨基。
反对派企图以托洛茨基偷偷取代全世界无产阶级最伟大的领袖列宁,取代我们的党,而托洛茨基是一九一七年才加入多数派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干?目的仍然没有变:为了派别斗争的利益,为了蒙蔽不了解我党历史的人,把这些人拉到他们一边去。只要能达到目的,手段在所不惜。
对反对派来说,在国内战争中,无论是列宁,还是党,还是为苏维埃政权英勇战斗的千百万战士,都是不存在的。只存在一个人——托洛茨基。这也不是偶然的。但是,我们是亲身参加了斗争的见证人,我们知道谁是胜利的领袖。是党和党的领袖列宁,是我们光荣的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领导无产阶级战胜了敌人,是我们红军战斗员和指挥员战胜了敌人。这伟大的胜利是用劳动人民的儿女的鲜血换来的,而不是某个人取得的。
至于十月革命前托洛茨基的布尔什维主义是什么东西,还是让老布尔什维克们来介绍吧。年轻人对此知之不多。现在既然用他的名字同党对抗,那我们就必须了解托洛茨基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全部历史,了解他是怎样反复无常,经常从一个营垒跳到另一个营垒的。党应该了解,是谁把各个少数派纠集在一起,组织八月联盟来反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这些事都要写成书印出来。托洛茨基既然成为分裂的组织者,我们就要摘下他的桂冠,还他以昨日的和今日的本来面目。
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中的斗争表现不错,所以党委他以重任。党为他树立了威望,对他高度信任。如果说这个人曾经是个英雄,那也是在他同我们步伐一致的时候。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前不是布尔什维克,革命之后他摇摇摆摆地总是走曲线,无论是布列斯特和约谈判,还是有关职工会的争论,或者这次向党发动空前规模的进攻,都是如此。
同反对派的斗争,使我们的队伍更加团结,使青年们在思想上更加坚强了。布尔什维克党和共青团在反对各种小资产阶级思潮的斗争中得到了锻炼。反对派里那些患有歇斯底里恐慌症的先生们预言,明天我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一定要破产。我们的未来会证明这种预言究竟有多大价值。
他们要求把我们的老同志,比如托卡列夫和谢加尔同志,派去看车床,而让杜巴瓦这样的把反党活动当做英雄行为的失灵的晴雨表占据老同志的岗位。不行,同志们,我们不能这样做。老布尔什维克是要有人接班的,但是,绝不能让一有风吹草动就向党的路线猖狂进攻的人来接替他们。我们决不允许任何人破坏我们伟大的党的团结。老一代和青年一代近卫军永远不会分裂。他们是一个整体,如同人的肌体一样。
正是在团结中才体现出我们的力量,我们的坚定性。同志们,前进,迎着困难,迈向我们的目标!我们在列宁的旗帜下,同各种小资产阶级思潮进行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毋庸置疑,是苏联时代文学的标志性作品。保尔·柯察金的形象,从一个叛逆少年成长为坚定的革命战士,激励了无数人。但如果单从历史的视角,尤其是对书中所提及的某些历史人物,比如托洛茨基的描绘来看,很难说它没有失偏颇。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创作背景。这是一部在斯大.............
  • 回答
    吴思先生对《钢铁是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评价,认为他“偏狭和自负”,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视角,也触及了这部经典作品背后的一些复杂性。要理解这个评价,我们需要先深入剖析一下保尔这个人物,以及吴思先生可能看问题的角度。保尔·柯察金: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
  •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充满了革命激情和理想主义的小说,书中对红军的赞美无疑是其重要的艺术特色。然而,要判断这些赞美的情节是否真实可靠,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钢铁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创作背景和目的: 时代背景: 该书创作于苏联斯大林时期,当时苏联正处于一个极力塑造英.............
  •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虽然主要聚焦在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和布尔什维克的革命斗争,但其中确实穿插了对当时各种思潮的批判,其中就包括了对托洛茨基主义的批评。虽然书中没有专门开辟一个章节来详述托洛茨基主义与布尔什维克之间的争论,但通过保尔等人的经历和一些旁白,我们可以窥见一二。争论的根源:对革命道路和.............
  •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语:Как закалялась сталь,乌克兰语:Як гартувалася сталь)在分类上既可以被视为俄国文学,也可以被视为乌克兰文学,但其更广泛的、最被认可的定位是俄国文学。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详细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作者的出身、作品的语言、创作的背景.............
  •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伟大的小说,以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塑造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经典。然而,要回答它是否“有删节”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从“原著”与“译本”的角度看: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这部作品是俄文原著。市面上流传的中文译.............
  • 回答
    如果奥斯特洛夫斯基(鲍里斯·瓦西里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能够穿越时空,目睹今日乌克兰的危机,他可能会以一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作出反应。作为一位与乌克兰有着深厚情感联系的革命者,他的人生经历、思想信仰与对革命理想的执着,将使他从多个层面思考这一局势。 一、对乌克兰的特殊情感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于乌克兰的.............
  •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很多人提到它,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那个名字响亮的主角保尔·柯察金,以及那句经典到几乎人人能背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这句口号式的语言,再加上书中那种充满献身精神、为理想奋斗的激情,很容易让人觉得这是一部伟大的、不容置疑的作.............
  •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静静的顿河》作为苏联时期两部重要文学作品,虽然都具有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特征,但它们在文学价值、艺术成就及历史语境中的命运差异,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文学创作背景与意识形态定位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政治教科书”属性 奥斯特洛夫斯.............
  •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享誉世界的苏联文学经典,其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创作了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人物形象和鼓舞人心的力量,对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想内涵的深刻性:这部作品最核心的思想在于探讨了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
  •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保尔和冬妮娅的爱情,在我看来,是那个特殊年代背景下,一种理想化与现实残酷交织的产物。他们之间的情愫,既有年轻人之间纯粹而炽热的吸引,也承载了太多个人选择、社会责任和历史洪流的印记。初遇之时,冬妮娅那双“像夏日晴空般湛蓝”的眼睛,以及她身上那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毫无疑问深深吸引了保.............
  • 回答
    中国在义务教育阶段推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政治和社会原因,并非仅仅因为其文学价值。这本书在中国的流行和被推崇,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历史背景与政治思潮的影响:1. 苏联社会主义的文化输出与中国革命的借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他那本响当当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要评价奥斯特洛夫斯基,不能不提他个人那传奇般的人生。一个在战场上身负重伤、半身不遂的人,竟然能靠着一股不屈的意志写出这样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作品,这本身就足够让人肃然起敬。他的经历,就像他笔下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样,充满了苦难、斗争和.............
  • 回答
    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鸿篇巨著改编成视觉小说,这本身就是个大胆且充满挑战的设想。毕竟,保尔·柯察金波澜壮阔的人生,那种钢铁般的意志和信仰,如何融入通常以情感互动和多结局为卖点的视觉小说框架,是个颇费思量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这款视觉小说的核心体验是什么。如果一味追求galgame式的“攻略”和“后.............
  • 回答
    钢铁之心:期货交易的淬炼之路期货市场,宛如一泓深邃的黑洞,吞噬着无数新手的光鲜憧憬,却也孕育着少数敢于直面黑暗的勇士。要在这场与人性的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拥有一颗“钢铁般的心”至关重要。这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历无数次跌宕起伏、血泪交织的洗礼,才能慢慢打磨而成。1. 认清市场的残酷真相:没有“一夜暴富.............
  • 回答
    要说钢铁侠的历代盔甲,那可真是说不完道不尽,每一套都凝聚着托尼·斯塔克的智慧、科技和一点点疯狂。从最初的“砖头”到最后那套能改变宇宙格局的“终极战甲”,他就像一个不断升级打怪的玩家,每次都能给自己带来惊喜。咱们就从最早的开始,一件一件捋捋。1. 马克1号 (Mark I) “野蛮的求生”这是斯塔克.............
  • 回答
    要了解经历过二战的人如何看待《钢铁雄心》,得先明白几个关键点:首先,这款游戏毕竟是现代产物,那些亲历过二战的幸存者们,他们的视角和我们今天玩游戏的人有着天壤之别。其次,二战的硝烟早已散去,那些亲历者如今更是凤毛麟角,而且他们的回忆也因人而异,毕竟每个人经历的战场、职位都不同。最后,我们不能简单地说“.............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的人生不是由朝九晚五、家长里短构成的,而是由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轰鸣的炮火、以及背后宏大的国家意志所塑造。这就是生活在《钢铁雄心》的世界里。首先,你可能是一位普通民众。你的生活依然是日复一日的劳作,但你不再只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你被卷入了一个巨大的时代洪流。报纸上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消息:.............
  • 回答
    2023年的托尼·斯塔克,那个浑身散发着疲惫,却又带着一种奇异的坚定,如同幽灵一般潜入了熟悉的钢铁之躯。他的目标是2012年,那个他记忆深处,充斥着自我怀疑、也充斥着那份初为人父的懵懂与紧张的时刻。而他,并不知道,那个在他离开后,一直作为他最忠实伙伴存在的“贾维斯”,此时此刻,正以一种近乎超然的方式.............
  • 回答
    关于乌克兰马里乌波尔的亚速斯塔尔钢厂,以及在那里发生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令人心碎的故事。简单来说,亚速斯塔尔钢厂不仅仅是一个工业设施,它在俄乌冲突中变成了一个象征性的据点,而那里的抵抗也异常顽强,导致了漫长的对峙。亚速斯塔尔钢厂:一个巨型工业堡垒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亚速斯塔尔钢厂的性质。它位于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