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8月21日法工委回应同性婚姻合法化?

回答
8月21日法工委回应同性婚姻合法化:一次谨慎的“暂缓”与深层信号

8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简称法工委)就社会关注的同性婚姻合法化问题给出了回应。这次回应,与其说是一个明确的“是”或“否”,不如说是一次极为谨慎的“暂缓”,释放出多重信号,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法工委的回应:“暂缓”与“研究”的表述

法工委的回应,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目前,国家在婚姻立法上,仍是按照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即以男女为基础来确立婚姻关系。 同时,他们也提到,社会各界对于婚姻制度的讨论和对相关法律问题的关注,立法机关会认真研究。

这种表述,表面上似乎是在重申现行法律框架,但“认真研究”四个字,却留下了巨大的解读空间。它没有完全关上门,而是将这个问题置于一个“待观察”、“待研究”的阶段。这与一些国家在类似议题上的直接拒绝或快速通过,有着显著的区别,体现了一种东方智慧下的“拖”与“观”的策略。

为何是“暂缓”而非“否定”?

1. 国内社会舆论的分化与进步: 毋庸置疑,近年来,中国大陆社会对于同性恋群体的接受度在逐步提高,关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支持同性婚姻的比例不容忽视。这种民意的变化,是立法机关在回应时必须考量的现实基础。直接的否定,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甚至引发对政府决策方式的质疑。

2. 国际趋势的影响: 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迈入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行列。中国作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一员,在人权、平等、包容等议题上,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影响。完全忽视这一国际趋势,可能会在国际形象和软实力方面面临挑战。

3. 立法技术的考量: 婚姻法的修改,涉及的法律条文众多,牵涉到户籍、继承、收养、医疗、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与家庭和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要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绝非仅仅修改“婚姻是男女的结合”这样一句简单的表述。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法律梳理和配套改革,这需要时间和充分的论证。法工委的回应,可能也包含了对立法程序和技术复杂性的考量,认为现阶段直接推进可能为时过早,需要更周全的准备。

4. 社会观念的成熟度: 尽管支持的声音在增长,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上仍然存在的反对声音和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立法者的任务,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尽量减少社会撕裂。一个过于激进的决策,可能会导致社会共识难以达成,甚至引发剧烈的反弹。因此,“研究”和“等待”一个更成熟的社会环境,也是一种可能的策略。

法工委回应中的深层信号:

1. 一种“观察者”的角色: 法工委的回应,更像是一个“观察者”在陈述现状,同时表示会“研究”。这意味着,他们并未主动承担“推动者”的角色,而是将此议题的推进,更多地交给社会力量和时间。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中国式政治智慧——不主动作为,但也可能不阻碍。

2. 对“婚姻”定义的审慎: “婚姻”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法律体系中,承载着生育、血脉传承、家庭稳定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婚姻定义进行根本性的调整,对整个社会结构和伦理观念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法工委的回应,也反映了在处理这样一个基础性、敏感性议题时的审慎态度。

3. “法不责众”的潜台词? 如果社会层面对于同性婚姻的共识进一步形成,并且在实践中出现越来越多与同性伴侣相关的法律需求,那么“研究”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顺应民意。法工委的回应,可能也暗示着,当社会的声音足够强大、足够一致时,立法将不得不做出回应。

4. 一种“留白”的策略: 这种回应,为未来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它没有断言未来,也没有承诺未来,只是表明了“目前”的状态。这使得政府在未来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国际形势的演变,以及自身战略的调整,来做出不同的选择。

总结:

8月21日法工委关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回应,是一次精巧而谨慎的表态。它避免了直接的拒绝,也未承诺即刻的行动,而是以“暂缓”和“研究”的方式,将这个问题置于一个动态观察的轨道上。这次回应,既是对当前社会舆论的一种回应,也反映了中国在处理敏感社会议题时的政治智慧和法律逻辑。它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同性婚姻合法化在中国大陆,依然是一个“进行时”的议题,其最终走向,将取决于未来社会共识的形成、国际趋势的影响以及立法者本身的判断。而对于支持者而言,这并非终局,而是漫长争取中的一个节点,需要继续以理性、耐心和持续的努力,来推动社会观念的进步和法律的完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新中国70年的历史来看,《婚姻法》和《宪法》一样,是长时间内仅有的两部成文法,其历史传承是比较清晰可循的,而婚姻法更是新中国第一部法典。

而从现在编纂民法典角度而言,一来只是编纂为目的,因此并不追求过多新规则的常设,连法定婚龄的下降依然未写入草案,更别说更为敏感的同婚合法化了。

再则,现在从国外泊来的总则分编立法模式,其中最保留了“中华法系”特点的依然当论婚姻家庭编,法工委提到的内容并非是无稽之谈。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可以梳理一下相关立法,来想想追求的“婚姻”和现实差距有多大,有无途径得以略微“弥补”?


  1. 婚姻一定是“一夫一妻”吗

我们可以看到在宪法中规定了“婚姻自由”,这是属于公民的权利,也基本可以认为是争取同婚的一大基础,也足以印证“宪法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第四十九条
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在宪法条文中并未明确规定是一夫一妻,这一点 @王瑞恩 也提到了。这其实牵涉到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在解放后立法时,可以看到很多地区事实上仍然存在“一夫一妻多妾”的情况,这既是先前民国法律的“变通”,也是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

但我们准求当时立法者的原意来看,是明确说明了:

1950年4月13日,毛泽东同志主持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1日颁布了此法。这是新中国制定的首部法律,是进行婚姻家庭制度改革的重大立法步骤。婚姻法的全部内容,为一个基本原则所贯彻,就是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婚姻家庭制度,实行婚姻自主、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家庭制度。为了贯彻婚姻法,1953年2月1日,周恩来总理签署发布了政务院关于贯彻婚姻法的指示,确定1953年3月为贯彻婚姻法运动月,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除少数民族地区和土地改革尚未完成地区)开展一个宣传婚姻法和检查婚姻法执行情况的群众运动。1953年3月的贯彻婚姻法运动,是对封建婚制的一次大清扫,对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具有重要意义。[1]

因此提炼一下,我国法律所指的合法婚姻是“自主、一夫一妻、平等”的,之所以说是合法婚姻是因为相对应的自然还有多种多样的非法婚姻,例如包二奶包三奶包四奶,而解决这一问题也是1980年通过婚姻法修正案的一大诱因。

这也涉及到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是严格从法律而言,“同性婚姻”这个词就是假命题,因为我国所指的婚姻一词所指就是异性的,而不是同性的。相对应,采用“同性结合”一词,是符合我国现状的,当然我们通俗来说同性婚姻也是没问题的,总去深究反而是吹毛求疵了。(但下文均采取同性结合一词描述)。

而在台湾地区的前例中,就针对民法中“婚姻”做了一番解释的功夫,相关内容可以参见我的其他回答。


2、婚姻到底自由在哪里?

而相应的我们之前提到的“婚姻自由”,是否足以解释“同性结合”呢?

同样我们在法工委的“法律释义”中找到了婚姻自由的解释,简单来说这个自由是相对“包办”“强制”而言的:

婚姻自由又称婚姻自主,是指婚姻当事人享有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婚姻的权利。婚姻当事人按照法律的规定,有权基于本人的意志,自主自愿地决定自己的婚姻问题,不受他人的干涉和强制。
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结婚自由,就是结婚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者第三人加以干涉。保障婚姻自由,是为使男女双方能够依照婚姻法的规定,基于自己的意愿结成共同生活的伴侣,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所谓离婚自由,是指婚姻当事人有权自主地处理离婚问题。双方自愿离婚的,可以协商离婚。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诉至法院解决。保障离婚自由,是为使无法维持的婚姻关系得以解除,当事人免除婚姻名存实亡的痛苦。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是统一的,二者相互结合缺一不可。

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更是强调了“男女双方”这个概念。可见,现阶段想把这个自由应用是很难的,恐怕还在“高处”。


3、“同性结合”是否能够得到法律保障

准确来说,我们去看待同性结合这个问题,不恰当的比较同“未婚同居”“未达婚龄同居”是相似的境地,在涉及“分家析产”或是其他困局时除非意定,法定几无太多保护。正因“法律地位不定”,我们看到刑法中学习到“作为不作为”的时候,这方面的题就是考察重点了。

在结束了民法意义上的事实婚姻之后,对于未婚同居的解决方式是建议结婚,对于未达婚龄同居则也是没辙,目前有委员建议降低婚龄,但是看大家其实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不多,之前微博反对声还比较大。(微微带一句:而某种意义上,未达婚龄同居的问题严峻性并不必然比同性结合小....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说,同性结合只是“非婚姻法”,并不“非治安管理处罚法”或是其他。只要安稳老实进步(聚众淫乱:???),在“流氓罪”中鸡奸条款除罪化之后并不是不为我国法律所容许。

至于说找几个男朋友女朋友算不算重婚的问题,因为都不能被评价为“法律婚”或是“事实婚”,自然不产生这一问题。当然了,如果有途径能有“非婚生子女”,那应当得有人当“单身母亲”“单身父亲”了,这依血缘断,并非存在不可解决的问题。至于突然的“分家析产”,法律上的“意定继承”也可以得以解决,但这需要一个意识。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民法总则中产生的“意定监护”最近被称为“同性婚姻的未来”,这也只能说是“阴差阳错”吧,毕竟这条款在总则出来后,一般是认为给“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准备的,也解决了一些先前法定监护的弊端(例如不由居委会/单位监护等等情况)。至于说现在成了网红,和“宗教法人”等等小冷门相比被大家熟知,也算是“得其所”了。

参考

  1. ^全国人大法工委“法律释义与解答” http://www.npc.gov.cn/npc/c2198/flsyywd_list.shtml
user avatar

从文化传统的角度切入,是比较得体的回应方式了,因为纯粹从立法技术而言,作为上位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没有明确婚姻是「一夫一妻」的结合。

宪法中有关于夫妻具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开放二胎不等于全面废除计划生育)、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的规定,然而对于配偶本身的性别,却没有正面做出规定。

有趣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曾经在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关键判例 Obergefell v.Hodges, 576 U.S. ___ (2015) 中出镜。本案判决中,多数意见援引《礼记》中「礼,其政之本与」一句,论证婚姻制度对国家的重要性。

在本案反对意见中,斯卡利亚大法官则暗搓搓怼了一句:称最高法院的水平已经从进行严谨的法律分析,变成了遵循幸运饼中的神秘的格言(mystical aphorisms of the fortune cookie)。

(然而,幸运饼并不源于中国大陆,而孔夫子的这句格言,本意是描述国君的婚姻,在判决中被错误地解读了==)

扯远了,说回到民法典本身。《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二次审议稿)中,关于婚姻制度的表述是:「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这一表述和《婚姻法》第二条完全一致,谈不上「进步」或者退步。

从更长远的维度来看,法律总体而言还是对同性伴侣更加包容的(尽管舆论层面存在反复性)。1997 年,随着刑法废除「流氓罪」,同性之间的亲密行为普遍得到去罪化;2001 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不再将同性恋视为精神疾病。近年来,也有司法实践将性别认同纳入了人格权的保护范畴。(如 C 先生跨性别就业案)

在社会经济权利方面,有一些立法之外的替代方案,为同性伴侣提供选择。问题下一些回答提到了,在试点地区,公证部门已经接受办理同性伴侣的意定监护协议公证和生前遗嘱公证,使之能够类似配偶一样处理一些社会关系和经济问题。

在舆论层面,出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描绘同性亲密行为的影视、绘画、文字等作品,很难得到流通传播。

就此次法工委的发言本身,情理之中,自上而下的立法推进,见得多了,但很难出现在这个问题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8月21日法工委回应同性婚姻合法化:一次谨慎的“暂缓”与深层信号8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简称法工委)就社会关注的同性婚姻合法化问题给出了回应。这次回应,与其说是一个明确的“是”或“否”,不如说是一次极为谨慎的“暂缓”,释放出多重信号,值得我们深入剖析。法工委的回应:“暂缓”与“研究.............
  • 回答
    2018年2月21日,圣西罗球场见证了一场跌宕起伏的欧冠1/8决赛首回合较量,切尔西主场迎战来访的巴塞罗那。这场比赛的最终比分定格在11,虽然没能分出胜负,但过程之精彩,战术之博弈,以及关键时刻的戏剧性,都足以载入欧冠史册。开局与切尔西的韧性:比赛伊始,主场作战的切尔西就展现出了他们一贯的顽强和对阵.............
  • 回答
    2023年8月18日,《精灵宝可梦》官方举办的「Pokémon Presents」直面会以线上形式发布,为玩家带来了多部新作和企划的详细情报。此次直面会整体节奏紧凑、信息量大,既延续了系列一贯的“惊喜感”,也透露了一些令人期待的新方向。以下是本次直面会的核心内容与评价分析: 一、核心情报汇总 1. .............
  • 回答
    8月27日,美国新冠病毒肺炎确诊人数超过600万,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里程碑,反映了疫情在美国的严峻形势。要评价这一数字,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疫情的规模和蔓延速度: 绝对数字的庞大: 600万的确诊人数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意味着每100个美国人中就有约1.8人被感染。这表明新冠病毒在美.............
  • 回答
    2023年8月10日,肖战与王一博作为《快乐大本营》的常客,再次携手亮相,节目内容和两人互动引发了广泛关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他们的表现及节目亮点: 一、节目整体氛围与嘉宾阵容1. 主持人与嘉宾搭配 本季《快乐大本营》延续了谢霆锋、杜海涛、董子健等固定主持人阵容,节目以轻松幽默的风格为主.............
  • 回答
    评价斗鱼Live音乐擂台,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定位、模式、内容、用户体验、商业价值以及潜在的挑战。整体评价:斗鱼Live音乐擂台的上线,是斗鱼在直播平台竞争日益激烈、内容多元化趋势下,一次积极的尝试和布局。它试图将直播平台的娱乐属性与音乐才艺展示相结合,创造一种新的直播互动模式。从初期上线.............
  • 回答
    关于8月29日瑞典的骚乱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次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包括事件的起因、过程、性质、影响以及社会各界的反应。事件的起因:导火索与深层原因的交织首先,要理解这次骚乱,离不开一个直接的导火索。根据公开报道,事件的起因与一些右翼政党(例如瑞典民主党)在特定地区进.............
  • 回答
    8月17日,厦门市应急管理局发布了家庭物资储备建议清单,这无疑是一项极具前瞻性和人文关怀的举措。在日益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险面前,它不仅是对民众安全感的一次有力注入,更是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救灾意识、构建韧性社会的重要一步。这份建议清单的意义,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首先,它直接回应了现实需求,.............
  • 回答
    小度V86智能巨屏电视:一场视觉与智能的盛宴,值得你深入了解8月18日,小度在智能家居领域再次投下一枚重磅炸弹——V86智能巨屏电视。作为小度在电视领域的一次重要升级,V86不仅在尺寸上突破了传统界限,更在智能化体验上进行了全面的革新。那么,这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巨屏电视,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又是否值.............
  • 回答
    说起8月17号发布的iQOO 8系列,那绝对是近期手机圈里的一场不小的“风暴”。尤其是iQOO 8 Pro,那配置,那设计,可以说是把“堆料”和“极致”这两个词贯彻到底了。整体感受:这不只是一台手机,更像是一个性能怪兽与美学设计的融合体。iQOO 8系列,我个人觉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全面”和“有野心.............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小米最近发布的这两款笔记本:8月3号发布的小米游戏本(我们假设指的是小米Redmi G系列,因为它在8月3号左右确实有更新)和小米笔记本Pro GTX版。这俩定位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咱们挨个细说,争取说得明白透彻,让你听着像听老朋友唠嗑,不带机器味儿。先说小米游戏本(Redmi G系.............
  • 回答
    8月17日那一天,网络上确实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联动现象,不少人称之为“饭圈女孩、帝吧和网络义和团的联合出征”。这个事件之所以引人关注,在于它汇聚了不同圈层、不同动机的网络群体,共同指向了一个目标。要评价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这几个“势力”各自的特点和过往。饭圈女孩:这批群体通.............
  • 回答
    各位太空探索爱好者们,还记得那个让我们沉迷于火箭设计、轨道计算,甚至不小心把航天员炸成灰的《坎巴拉太空计划》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8月20日科隆游戏展上,那条让人激动不已的《坎巴拉太空计划2》宣传片,以及它那令人期待但又让人有点小忐忑的2020年发售日期。宣传片里的“未来”:看到了什么?先说说宣传片.............
  • 回答
    索尼 ZVE10 国行版:4699 元,这微单你该不该冲?8 月 2 日,索尼终于为国内市场带来了备受瞩目的 vlogger 神器 ZVE10。这款相机自年初发布以来,就以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不俗的实力赢得了不少关注。而此次国行版的上市,特别是 4699 元的套机定价,更是让不少潜在消费者心动不已。那.............
  • 回答
    2020年8月13日,Epic Games Store为玩家们送上了一份相当有分量的惊喜——《全面战争传奇:特洛伊》在上线当天便开启了长达24小时的免费领取活动。这无疑是Epic Store一贯以来以慷慨的免费游戏福利吸引和留住玩家的又一次成功实践,而且这次的选择,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充满了策略性。首.............
  • 回答
    8月28日小米发布的第三代屏下摄像头技术,无疑是智能手机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这项技术承诺将前置摄像头完美地隐藏在显示屏之下,彻底消除了刘海、挖孔等屏幕“异形”设计,实现了真正的全面屏体验。那么,这项技术究竟有多大的突破?它又是否能引领明年的手机市场革新呢?小米第三代屏下摄像头技术:细节剖析首先,我们.............
  • 回答
    2020年8月26日,李楠创立的怒喵科技在北京751D·PARK举办了首场发布会,主题是“重新想象·AIoT”。这场发布会,在当时无疑是科技界的一场不小的声响,也确实在不少人心中激起了涟漪。从产品本身到发布会的呈现方式,都充满了“李楠式”的风格,有惊喜,也有意料之中的“槽点”。亮点: “愤怒的猫.............
  • 回答
    洞朗对峙落幕:印度撤军的深层考量与中国立场2017年8月28日,历时70多天的中印洞朗对峙事件终于以印度撤军告终。这一事件不仅是中印关系中的一次重大考验,更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要评价此次事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印度撤军背后的动因,以及中国在整个过程中的立场和战略考量。事件背景:一场“.............
  • 回答
    《黑神话:悟空》演示视频后的“文化输出”争议:一次对中国游戏发展与文化自信的审视8月20日,《黑神话:悟空》的演示视频横空出世,以其惊艳的画面表现、扎实的动作设计以及对中国传统神话的深度挖掘,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然而,在这股赞誉声中,也夹杂着一部分玩家振奋的呼声:“这才是文化输出!”。这.............
  • 回答
    8 月 10 日,小米正式推送了 MIUI 12.5 增强版。这次的更新,与其说是大刀阔斧的革新,不如说是一次精细打磨和性能优化。对于已经习惯了 MIUI 12.5 的用户来说,这次的增强版更像是一次“洗礼”,让原本就不少的亮点更加闪耀,同时也解决了一些可能存在的小瑕疵。总的来说,MIUI 12.5.............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