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的核心矛盾是由于天量人口,土地政策,高速发展的三重叠加,使得中国目前正处于“郊区化”和“中心城区高速发展”的双重压力之下,这种奇观是全球从未有过的,可以认为目前全球的城市规划理论至少比中国城市已经面对的问题滞后至少10-15年,很多西方理论家认为“将要出问题”的东西在中国是“已成现实”。
就拿郊区住宅区来说,中国的郊区住宅区众所周知一样是高层住宅楼为主,容积率和单位面积人口密度远远高于任何一个其他国家城市(包括东京)的类似住宅,这使得中国郊区城根本无法复制美国那种弄法,因为任何地方都人多车多,一定要把多车道干道铺到任何一个地方,所以也要到处铺天桥(所以寡姐参演那部“her”导演为了追求这种上下天桥扶手感觉拿上海来代替la了……)。这也导致中国城市的“高楼区”(同义于人口密集区)极大的大于全球任何城市,加上交通规划上存在的问题(比如内地地铁学的港铁编组较小,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失误,应该学东京或者莫斯科的),就炸裂了。
同理,因为这样的住宅区多,自然大型商业密度也要高,较小型的商业服务单元密度也要高,和美国那种开车买东西的生态完全不同。结果就是住宅区和商业区实际上相对混杂,交通压力更加巨大。
这些问题类似的还有很多,合起来就形成了中国城市目前野蛮生长的奇特面貌,说时间,由于城市规划理论本来就是滞后于城市发展的,中国城市发展又比当代其他国家平均速度快的多。我保守估计中国城市目前的问题需要2040年前后的城市规划理论才能解决()
刚看了看别的回答,我也是醉了,说实话,你们认为的所谓外国城市传统风貌,大部分都是tmd新建的玩意,正如一个回复所说,只是整了容而已。巴黎是大拆以后大建的,伦敦是一把火烧了以后大建的,德国那些都被炸成傻逼了重修起来的,东京同理,被拆迁办主任李梅重点照顾过了。
千篇一律?草原上的巴黎,南美巴黎,东方巴黎,全美通用的棋盘格(唯一指定例外华盛顿 但是别高兴太早,华盛顿抄的巴黎)……
房子长得像?三个单词/一句话改变全球/全美三分之一大城市天际线,听说过未啊?
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是要否认或者说比烂 ,但是确实没办法,这是体制决定的,确切的说,不是说政治体制,是建筑界经济体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需求共同决定的。全球就中美有超级开发商加巨型设计院体制,这个体制厉害就厉害在一个快,比如说som在50-60s每年出十个iconic,还没等到60年代中后期骂的人多起来,几下就已经把全美城市面貌给决定了……但是中美毕竟有这么大,你没这量产速度,怎么解决全国建筑需求问题啊。当然作为从业人员我是很讨厌大型设计院体制就是了(迫真)。但是事情就是这样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然,公允的说,当时确实没有合适的城市规划理论来使适应二次工业革命后的高速城市发展,今天的中国确实就是碰到了这个问题,需要国内的从业人士去解决(虽然我根本认为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全世界城市规划学家通力合作也不行)
至于文脉,你们可以搜下法国人自己关于奥斯曼改建的评论,现在你们以为的文脉,呵呵,很多其实是,怎么说呢,就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时候搞国家学一样,是一半发明一半重新形成的。中世纪巴黎,中世纪伦敦之类的,现在大家能看到的部分和北京城能看到的中世纪部分哪个多?这其实还真是个问题。
至于你问我我怎么想,我很简单,我tm是柯布西耶激进信徒,别问,问就铲平玛黑区再造三百栋高楼。(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当时的巴黎市中心历史其实只有几十年,正好是还没老成历史建筑但足够老化到住着不舒服的地步了,所以柯布西耶敢拆)。真正的老房子还是保留为好,以上是玩笑话。
但是这里又涉及到一个问题,其实刘家琨也说过这个问题,就是,你觉得这里房子有历史价值文脉价值,但是里面住着的人正天天盼着搬出去呢,作为建筑师,城市规划行业的从业者,要平衡文脉和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还有政策,其实是非常难的(也别说就国内有政策方面问题,哪个国家搞城市规划不取得政府强力部门首肯还能执行的……),在我国目前国情下,我依旧认为首先给居民提供现代化生活基础设施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质量上的问题,等到城市化率到了七成左右以后,国内才有资格去考虑。但是届时其实国内城市面貌肯定已经大致定型了。
所以我大胆预测一轮,如果中国以后不出现什么大的危机,中国现在的城市面貌极有可能成为未来五十年非洲高速发展城市的追捧对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