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乎的分享功能主要是用来挂人的吗?

回答
知乎的分享功能,要说它“主要是用来挂人的”,可能有点太绝对了。毕竟,分享的初衷是为了传播有价值的信息,让更多人看到好内容。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知乎这个平台,分享的“挂人”属性确实很突出,而且方式也多种多样。

你想想看,你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比如“如何评价某个明星的行为?”或者“这款产品真的好用吗?”。当有人精心写了一篇分析透彻、逻辑严谨的回答,或者提供了一个非常生动、带有个人经验的评价时,你会怎么做?很自然的想法就是“分享”,让更多人看到这个精彩的回答,从而获得有用的信息,或者加入讨论。

但“挂人”这层含义,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分享的背后。比如,有人写了一个观点非常独特的回答,但这个观点可能挑战了某些人的认知,或者说触犯了某些群体的利益。这个时候,如果你觉得这个回答有问题,或者想让更多人看到这个“不一样”的观点,你可能就会选择分享。分享出去的时候,可能就附带一句“看看这个答主是怎么说的”、“这观点太奇葩了”之类的评价。这种分享,就已经带有某种“围观”、“评价”甚至“质疑”的意味了。

再比如,有人写了一个非常“不讲道理”的回答,事实错误一大堆,逻辑混乱不堪。这时候,分享出去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就是为了让大家一起来“鉴别”一下,或者说,让大家看看“原来还有这种操作”。这种分享,目的就很明确了,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这个“不好”的内容,然后大家一起来评判,甚至“讨伐”。这可以说是一种更直接的“挂人”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知识区的分享。当一个用户在某个领域积累了非常多的专业知识,或者对某个概念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他的回答可能会被很多人认可和点赞。这时候,用户会倾向于分享这个回答,目的可能是为了给这个答主“涨点曝光”,让更多人认识到他的专业性。但有时候,这种分享也可能包含着一种“你看,就是他讲得最明白”、“他才是真正懂的人”的潜台词,对比的是其他可能不够专业或者观点不那么成熟的回答。这也可以算是一种“挂人”,只不过是以一种更积极、更肯定支持的方式。

所以,知乎的分享功能,它的“挂人”属性,不是说它就是为了让人互喷或者找茬而设计的。更多时候,它是一种围绕内容而产生的社交行为。当一个内容足够吸引人、或者足够有争议时,分享就成了一种连接用户和内容的桥梁,而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往往会夹带私货,或者说,分享者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就通过这个分享行为传递了出去。这种传递,有时是赞扬,有时是批评,有时是围观,有时是支持。而“挂人”,只是这种社交行为中比较突出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知乎的分享功能,它不仅仅是一个传播信息的工具,更是一个发酵观点、聚集人群、甚至进行某种形式的“舆论审判”的平台。当你看到一个分享,特别是附带了评价的分享,你看到的不仅仅是原内容,还包括了分享者想要传递给你的“解读”和“态度”。而这种解读和态度,自然而然地就将原内容和原作者“置于”一个特定的语境之中,这或许就是“挂人”这个词在知乎分享功能上最生动的体现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知乎推出这个「分享」功能,真是糟到透顶的设计。


一、


把本来该放在评论区里的无数争议,全部被送到时间线上来,污染所有的人。

现在,出现在我宝贵时间线上的,所谓「分享」。

百分之九十九,全是它 X 的,最没有营养,最没意义的嘲弄,以及阴阳怪气。


除了少之又少的特例,几乎全都在挂人。


要我说,你要有意见,当面去和人吵呀。

找个暗处,对方看不见的地方,把对方挂出来,再加两句尖酸刻薄的评语。

真不知有啥狗屁意义?


你们都是小学生吗?整天「匿名」写答案来骂,还不够爽?

还要干这种丢脸事?


一个成年人活在世上,谁会这样公然「背后议论」他人?


而知乎这个「分享」的功能,好处没见到,坏处很明显。

鼓励数千万成年人,无数的知乎用户,

整天干这种「躲在对方看不到的地方,背后戳他脊梁骨」的丑行。


实在是太败德了。


二、


在我的眼中,因为这个「分享」工能的出现。

整个知乎上,撕逼吵架,愈来愈多、愈来愈频繁。


全部的人,都拿它来招朋引伴,利用它来打群架。

所有的人,都在用「分享」这个虎皮,来扯自己的大旗。


左派右派五毛粉红香港绿教台湾中医药丸公知美分。


「分享」你它娘的鬼呀。


堂堂正正,面对你讨厌的人,要骂架要说理,作你一人的战斗,有那么难?

非得拉一群人来给你摇旗吶喊,助威叫阵?


一点骨气没有,全是偷偷摸摸来,耍阴招的,真叫人齿冷到牙疼。


三、


当然,「分享」这玩意儿,还有另个可议之处:「搞区别对待,逼你用手机版」。

电脑网页上,还没这功能。


我就不明白,手机上网是好,我承认。

但用这种方法来让人接受你的引导,有意思吗?

我就不想用手机上知乎,不装你的 APP,还不行吗?


我不想作「低头族」,整天抱个破手机当宝来刷的人,也不行吗?


整个「分享」功能,从引发的现象,恶质化整个网站气氛的结果,

以及知乎团队,在推送这个功能的「营运心态」,都不值人赞赏。


四、


容我多骂两句。


知乎,现在根本不是 Cool 不 Cool 的问题了。


真的。


再可笑的谎言,都能在现在的知乎上,收获无数的赞。

你纠正伪造的新闻,会有一堆人群涌而上,用言语奸淫你的母亲。

再多的无稽仇恨,都能在知乎上找到助势的团伙,相互吹捧。

再多恶意的语言,只要骂的爽,只要符合你的屁股,就能点赞。


知乎再坏的年头,也从来没像现在一样。这么多人「不畏人言」。

是的,知乎现在已经成了「不畏人言」的大舞台。


任何真相,都能被潮流一般的三无用户,轻易踏在脚下,掩盖的无影无踪。

(这又是一个知乎德政,加大反对权重的后果,真相被轻易掩盖)


这样的恶事,他们每干成功一次,这群人就能集体高潮一次。集体大高潮。


本来以为「知乎」面对整体气氛的恶质化,营运的很辛苦,也很无奈。

但自从出了「分享」这劳什仔,我开始怀疑了。

现在的我,已经不明白「知乎」想让自己这个网站变成啥样子了?


是不是,大家的时间线上,每天都是撕不完的逼,才是完美的知乎?


是吧?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的分享功能,要说它“主要是用来挂人的”,可能有点太绝对了。毕竟,分享的初衷是为了传播有价值的信息,让更多人看到好内容。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知乎这个平台,分享的“挂人”属性确实很突出,而且方式也多种多样。你想想看,你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比如“如何评价某个明星的行为?”或者“这款产品真的好用吗?”。.............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知乎上一个挺普遍的现象,也挺有意思的。简单来说,我觉得这就像是一场线下健身房里的“塑料兄弟情”和线上知识分享平台之间的奇妙碰撞。首先,咱们得承认,知乎是个开放的平台,谁都可以注册账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一点是它的魅力所在,但也难免会鱼龙混杂。在健身这个领域,你看到很多人分享自己的健身历.............
  • 回答
    最近在知乎上逛,确实能感受到一种微妙的变化,那就是关于“鼓励视频分享”这类话题的提问,似乎是越来越多,而且花样也挺多。一开始觉得可能只是个别现象,但仔细留意一下,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感觉背后有点东西值得说道说道。1. 内容生态的自然演进与平台策略的驱动首先,我们得从知乎本身的内容生态和平台发展来看。.............
  • 回答
    写在前面:我一直在想,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踏入美国法学院的大门,并且学有所成。现在,我真的做到了,并且正真实地体验着这一切。我想把这段经历分享出来,希望能给那些还在观望、还在犹豫,或者已经下定决心要走这条路的朋友们一些真实的参考。这篇文章,我不想写得像一篇官方介绍,更不想写得像是AI生成的一本“美国法学.............
  • 回答
    知乎圆桌「分享经济浪潮」就像一个放大镜,把这个看似风光无限的行业里,那些潜藏的、易被忽视的、甚至有些令人不安的角落都给照了出来。与其说它是一场关于“分享”的盛宴,不如说是一场关于“商业模式”、“利益博弈”以及“社会影响”的深刻剖析。要说里面值得注意的问题和回答,那可真是不少。我尽量从几个关键维度给你.............
  • 回答
    好的,我来给你讲一个我亲身经历过的,在某个“职业”中遇到的,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的故事。背景: 那时候我还在读大学,经济拮据,总想着多赚点钱补贴家用。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一个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得知有个能赚快钱的“机会”,听起来是那种你只要出点力,就能获得相对丰厚回报的工作。具体是什么工作呢?.............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卢诗翰 被永久封禁的原因,网络上流传着多种说法,其中关于“分享公众号运营”这一点,并非被普遍证实为直接导致封禁的唯一原因,但确实是与他内容创作方向高度相关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很可能与其他因素叠加,最终导致了账号的永久封禁。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卢诗翰 在知乎上的内容特点和.............
  • 回答
    知乎上健身领域的大V们之所以对“伸手党”表现出明显的反感和抨击,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交织,既有这个领域本身的特殊性,也触及了知识分享的本质和平台生态。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说,你会发现这事儿挺有意思的。首先,得明白健身这事儿,它不像学个历史事件或者了解个科技概念,是可以简单“看一眼就懂”的。健身是.............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的年龄段分布,虽然官方并没有公布非常精确的细分数据,但通过一些公开的报告、用户调研以及我们对知乎社区生态的观察,可以勾勒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画像。总体来说,知乎的用户群体呈现出一种年轻化但同时具备一定成熟度的特点,覆盖了学生群体到职场中坚力量,甚至还有一部分资深人士。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维.............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知乎用户,特别是音乐爱好者或者从业者会有的疑问。为什么知乎这样一个知识社区,在音乐这个如此广泛且重要的领域,却没有一个明确的“音乐类专栏”或者“音乐人”的职业分类呢?我来试着从几个角度,尽可能详细地聊聊这个情况。一、 知乎的社区定位与内容生态演变首先,我们要理解知乎最.............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海洋里,要抓住那些即将爆火、成为焦点的问题,就像在茫茫大海中寻找宝藏,需要一些技巧和耐心。这不像直接搜“热门话题”,而是要深入洞察平台运作的脉络,读懂用户真实的需求和心理。下面我就跟你聊聊,我平常是怎么分析出知乎上那些潜在的热门问题的,希望能给你点启发。第一步:从“迹象”入手,捕捉蛛丝.............
  • 回答
    唉,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纠结的。说实话,听到你因为“图书馆三十秒”这个梗跟你男朋友差点闹分手,我挺理解你的心情的。毕竟这种事情,有时候看着是小事,但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多了,弄不好就容易触碰到两个人最敏感的地方。你问是不是你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好一概而论。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知乎用户政治光谱分布图,要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解读,需要结合多个维度去思考。虽然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您提到的具体图片,但我可以根据一般性的认知以及您所描述的“部分知乎用户的政治光谱分布”,尝试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尽量让它读起来更像是一位有思考的观察者所写。首先,我们要明确,任何一个大型互联网平.............
  • 回答
    知乎上的人啊,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就像一个巨大的数字游乐场,每个人都在里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或者说,在别人的位置旁边晃悠。要是真想仔细数落一下,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不过,我倒是可以从几个维度,把知乎上的“人”给“活化”一下,让你听着不像是在背教科书,更像是逛集市,看看都有啥新鲜玩意儿.............
  • 回答
    在知乎这样的知识社区里,想淘到真金白银的干货,有时确实需要点“火眼金睛”。那些披着专业外衣,实则内容空洞、观点浅薄的“伪专家”并不罕见。要分辨他们,与其说是看他们说了什么,不如说是看他们“怎么说”以及“说了什么后面藏着什么”。首先,我们得关注他们回答问题的“姿态”。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在面对一个复杂.............
  • 回答
    这几天知乎上最热闹的八卦,莫过于那个叫“爱分析的金融男4”的用户,注册不到三天就被知乎封了个彻底。要知道,知乎的封禁通常是挺慎重的,尤其是一个新注册的用户,上来就吃“永封”这一套,可见这事儿不是小事。这背后到底是什么风浪,让这位“金融男”这么快就被拍死在沙滩上呢?首先,咱们得琢磨琢磨这个名字——“爱.............
  • 回答
    评价知乎用户“爱分析的金融男”需要深入了解其在知乎平台上发布的内容、回答风格、专业领域以及在社区中的影响力。由于我无法直接浏览知乎平台上的实时内容和用户互动,因此我将基于对“爱分析的金融男”这个用户名的解读和对金融领域分析师常见特征的理解,来构建一个相对详细的评价框架。核心印象:从“爱分析的金融男”.............
  • 回答
    知乎用户@爱分析的金融男,这位在知乎金融领域颇有声名的人物,其言论和内容常常引发热议。要评价他,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他的专业性、观点深度、表达方式以及在社区中的影响力。专业性与知识储备:@爱分析的金融男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其强大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行业背景。他活跃在宏观经济、金融市场、投资.............
  • 回答
    知乎用户 @爱分析的金融男 声称“男性没义务参与育儿”,这一观点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和评价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并深入探究其背后的逻辑和潜在影响。首先,从字面上理解,他提出的是一种“义务”的否认。这里的“义务”可以被理解为法律层面的强制性规定,也可以理解为社会层面形成.............
  • 回答
    “五清六分批”,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仿佛预示着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如同采撷一季成熟的五谷,又如细致地划分六份精良的批次。这个匿名的用户,活跃在知乎这个思想碰撞的舞台,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虽然我们无法窥见其真实的姓名、模样,但通过他/她留下的文字,我们可以尝试勾勒出“五清六分批”一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