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乎用户@卢诗翰 是因为分享公众号运营被永久封禁的吗?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卢诗翰 被永久封禁的原因,网络上流传着多种说法,其中关于“分享公众号运营”这一点,并非被普遍证实为直接导致封禁的唯一原因,但确实是与他内容创作方向高度相关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很可能与其他因素叠加,最终导致了账号的永久封禁。

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卢诗翰 在知乎上的内容特点和可能触碰到的平台规则。

@卢诗翰 的内容特点:

@卢诗翰 以其在知乎上分享大量关于“公众号运营”、“内容变现”、“流量增长”、“互联网产品分析”等方面的经验和见解而闻名。他的回答往往深入浅出,结合自身经历和对行业趋势的洞察,吸引了大量对新媒体、内容创业感兴趣的用户。

他分享的内容,很多时候带有很强的“实操性”和“方法论”性质。例如:

公众号吸粉技巧: 如何通过内容选题、排版、互动等方式吸引并留住粉丝。
流量变现模式: 如何通过广告、付费内容、知识付费、社群等方式将流量转化为收益。
内容创作方法: 如何选题、写作、剪辑视频、制作图文等。
互联网产品分析: 深入分析各类APP、平台的功能、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

“分享公众号运营”为什么可能涉及风险?

虽然分享经验和知识本身是符合知乎鼓励内容创作的宗旨的,但“公众号运营”这个话题,尤其是在@卢诗翰 的一些分享中,可能触碰到了知乎平台的一些敏感点,或者被平台视为存在“变相推广”的风险。具体来说,可能有以下几个层面:

1. 直接或间接推广特定公众号/平台:
@卢诗翰 的内容经常围绕“如何做好公众号运营”展开,这本身就容易让人联想到他自己可能拥有或运营着一些公众号。如果他在分享中过度、明显地引导用户关注、注册或使用某个特定的公众号或第三方平台(例如,通过链接、提及公众号名称、引导添加微信等),这可能被知乎视为站外导流、变相广告或引流到竞争性平台,这是大多数平台严格禁止的行为。
即使没有直接链接,如果他的分享内容,比如“我的公众号就是这么做的”,或者“你可以去XXX公众号看看”,并能轻易找到该公众号,也可能被认为存在引流嫌疑。

2. “收割”流量的嫌疑:
互联网行业内,尤其是在内容变现领域,存在一些“割韭菜”的现象,即通过虚假宣传、夸大收益、提供低价值服务等方式,从渴望变现的普通用户那里赚取高额费用。
如果@卢诗翰 的分享被平台解读为诱导用户进行不必要的付费、参与高风险项目,或者利用“信息差”进行“收割”,哪怕他的本意是分享经验,也可能因其内容方向的敏感性而被平台重点关注,并被打上“风险标签”。知乎作为内容平台,其社区氛围和用户体验非常重要,任何可能损害平台声誉或导致用户被不当引导的行为都会被限制。

3. 平台规则的界定模糊与平台自身利益考量:
平台对于“商业推广”和“知识分享”的界限往往是模糊的,尤其是在用户流量巨大的情况下。有时候,即使分享者的本意是好的,但由于其内容的高度实用性,也容易被用户“引申”到实际的商业行为中。
同时,知乎自身也有内容商业化的策略,比如知乎Live、知乎盐选等。如果@卢诗翰 的内容过于直接地引导用户到站外进行流量变现,而未能体现出知乎平台自身的价值或规则,平台也可能出于自身商业利益的考虑而进行限制。

4. 触碰了其他平台规定:
除了上述与公众号运营直接相关的可能性,一个账号的封禁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例如,他的某些回答可能因为信息不准确、内容争议性过大、使用了不当的言辞、触碰了其他敏感话题(即使与公众号运营无关),或者存在批量发布、机器人行为的嫌疑(虽然作为个人用户可能性不大,但平台算法的误判也可能发生)。

总结来说:

@卢诗翰 被永久封禁,“分享公众号运营”这一内容方向,极有可能因为其高度的“流量变现”和“站外导流”的潜在风险,成为平台对其账号进行严格审查和最终封禁的关键因素之一。

更具体地说,可能是他在分享过程中,存在了过度引导用户关注特定公众号、进行站外付费、或者被平台算法识别为存在“收割”用户行为的风险,导致账号被永久封禁。他可能是在“运营”这个话题的深度和广度上,触碰到了知乎平台在内容管理、商业推广界定、社区氛围维护等方面的底线。

当然,具体到封禁的精确时间点和精确的违规条目,知乎官方通常不会对外公布,所以我们只能根据他以往的内容风格和平台的一般规则来推测。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如何从内容中变现”这个领域的深度耕耘,也让他更容易触碰到平台规则的敏感区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名回答一下


首先,感谢小伙伴们这一天来的关注

其次,对于知乎社区的行为:原账号 卢诗翰 因不规范转载被永久禁言,我没有异议,因为规则在那里写着,我违反了确实是我的问题

最后,祝知乎社区越来越好,祝小伙伴们越来越好


但是,表达完态度之后,我想给知乎社区提一些建议

1

你们关于不规范转载的具体规定,实际上已经需要与时俱进了

这次你们说我一共6篇文章不规范转载,但实际上没有一篇是因为转载,全是死于所谓规范格式


比如下面这个回答,你们看了觉得幽默吗?

历史类问答,我把官方文献资料放那里了,但在你们这里,因为没有提供作者和网址,被判定为不规范转载

但这是一个历史问题,绝大部分回答不可能脱离开历史资料引用,很多文档是PDF或者内网论文中来,你必须要提供网址的规定,是否不太科学?还是说回答前先去发一个微博,再说引用自微博网址?

还有这个

这位小伙伴就在楼下替我伸冤我就不说了,但最终原因是什么?知乎手机客户端是无法进行专栏投稿的,所以我很多时候内容只能进行全文复制,你们这个功能上的缺陷,最后却是我们创作者背锅


事实上,你们转载规范的滞后,已经使得这个功能变成了营销号对付创作者的工具

比如 @呵呵 同学,我和你一样是创作者,我也很恨抄袭我内容的人,但如果按照知乎的规则

你这个回答内容,一样是违规的,因为【当引用或转载超过 42 字(包含标点)时,您必须使用引用格式并标注原作者姓名、原出处、原文链接。如果没有,则被视为违规内容。】


如果继续按照这个规则,知乎上大部分回答都是不过关的,甚至你说一下这句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二十一岁的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王小波《黄金时代》)


一样是违规转载,因为没有网址

一切,只看营销工作室想不想动你


实际上,我为什么说我是被营销号恶意举报

1月5日我第一次被举报禁言 ,关了2天放出来,1月10日第二次举报就来了

中间有72个小时,但我有400多个答案和100多篇文章,还都是我用心写的长文

而且还是工作日,我根本来不及修改,

当然,本质问题源于我平时的不规范,但如果严格按照规范,那么我们的创作成本,是否太高了呢?

尤其是我大量有历史类回答

我觉得知乎有必要对这个规则进行改进,否则只要营销工作室针对,答题数在100以上的创作者,基本都逃不掉。

这,是我对转载规则的一点意见,抱歉没有现成建议。

当然,我的账号犯事在规则之前,你们执行规则我认同,封了也好,放在那里,抄袭号还有小小小叶子什么的也别叫屈了


2

说完第一件事,还有一个很严肃的情况

我是原创类作者,有大量的文章在全网传播

比如这几篇,

如何看待 PG One《圣诞节》被共青团中央批评,及 PG One 和红花会宣布「主动全网下架作品」?

马云从创业开始做了什么让阿里巴巴走向世界,他的能力在哪些方面?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欧美地区的外国人喜欢看起点文了?


直到今天,依然能接到不少转载申请和授权合作,你们封禁了我的账号,是会连私信一起禁言的,这导致我无法进行授权合作,按照知乎规则,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你们的这个封禁,是否影响到了我合理使用著作权了呢?当然这次我比较幸运,还有微信公众号放那里,但我们都知道,其实你们一直不太喜欢作者放公众号引流。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公众号,出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

这几篇内容的授权费用都不是小数,涉及到钱,我还是希望你们能严肃正视这个问题


3

我本身是运营,有数个专栏在运营

但我发现在封禁后,我无法使用专栏的功能了,可是专栏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我们几名作者的

你们有没有想过,把我主编禁言了,影响其他用户,这个情况要怎么应对呢?

我连移交主编都无法做到,你们是如何看待专栏功能的呢?


另外,还有,比如这个美妆专栏,我是和知乎以及微博上的美女博主们合作建立的

比如这篇内容口红!口红!各类口红试色推荐

这种授权合作,在你们这里要怎么算?抄袭转载吗?还是也要按照规则全文加引号呢?



封禁一个账号很简单

但做好一个内容社区,困难会比你们想象的多


我一直以来都认真创作内容,也积极维护社区氛围,还时常提许多建议给你们

希望你们能认真看待这次我提出的建议



最后的最后,感谢昨天以来为我发声的 @蔡小马 @lo同学,第一时间为我澄清的 @LeoLyu 同学,今天在想法里面为我出头的 @青雀 同学,还有第一个发现这个问题的 @vczh 轮子哥,你可真是厉害啊 还有提问找我的 @华辉 同学 嗯嗯

剩下的名字记不全,我新号又没有好友,略过啦嘿嘿

还有所有在危难中陪伴我的小伙伴

知乎因你们而精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卢诗翰 被永久封禁的原因,网络上流传着多种说法,其中关于“分享公众号运营”这一点,并非被普遍证实为直接导致封禁的唯一原因,但确实是与他内容创作方向高度相关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很可能与其他因素叠加,最终导致了账号的永久封禁。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卢诗翰 在知乎上的内容特点和.............
  • 回答
    知乎用户@卢健龙 和@Patrick Zhang 之间,从公开信息来看,并没有直接表明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公开的、明确的“关系”,例如同事、朋友、亲戚等等。然而,如果你在知乎上关注过这两个用户,或者对他们发布的内容有所了解,可能会发现一些间接的、潜在的联系点,或者仅仅是因为他们都活跃在知乎的某个特定领.............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橘玄雅”退乎(注销账号)的具体原因,目前公开渠道并未有明确信息可供参考。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分析和背景说明,供你了解: 1. 用户名可能存在混淆 首先需要确认的是,“橘玄雅”是否为真实存在的知乎用户?目前通过知乎官方平台或第三方工具(如“查乎”)搜索,未发现明确与该用户名相关的活.............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立党”的转变,这是一个在知乎社区和网络上经常被讨论的话题。要详细讲述他是否从“粉红”变成了“公知”,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分析:1. 理解“粉红”和“公知”的含义(在中文互联网语境下): 粉红(小粉红): 通常指在中文互联网上,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抱有高度支持态度,积极维.............
  • 回答
    要详细地讲述知乎用户“一笑风云过”是否收了百度的钱,这是一个涉及 推测、公开信息解读、以及可能的内部操作 的复杂问题。 由于我无法访问私人聊天记录、内部合同或直接向用户本人求证,所以 我只能基于公开可获得的信息和普遍的行业运作逻辑来进行分析和推测。核心问题: “一笑风云过”是否在知乎上存在“软文推.............
  • 回答
    要准确评估知乎用户 Negar Kordi 带来的“贡献”有多大,并进行详细叙述,需要深入了解她在知乎平台上的活动、内容产出、用户互动以及她所产生的影响。由于我无法直接访问知乎的内部数据和用户行为分析,也无法得知 Negar Kordi 的具体ID和她所有的发言内容,因此我只能从理论上推测一位用户在.............
  • 回答
    作为一名大型语言模型,我无法直接访问知乎用户的个人信息、内部数据或私下进行的活动,因此我无法准确地评估知乎用户 @萧井陌 的代码水平。要了解一位知乎用户在代码方面的真实水平,通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1. 知乎上的公开回答和文章: 回答的深度和广度: @萧井陌 在知乎上针对哪些编程语言.............
  • 回答
    知乎用户“王威”并非一个广为人知的、拥有特定人设标签的知名用户,因此要“详细”地描述他是怎样一个人,存在一定的难度,除非提问者指的是某个特定时期的、具有较高活跃度和话题性的“王威”。不过,我可以尝试从知乎这个平台本身的特性出发,以及一个普通知乎用户可能展现出的特点,来描绘“王威”可能是什么样的。请理.............
  • 回答
    知乎用户是否最容易被“卖惨骗捐”?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网络信息传播中一个挺现实的问题。我觉得不能简单地说“知乎用户就是最容易被骗的”,但知乎的平台特性确实让一些“卖惨”的内容更容易被传播,也吸引了一些容易被这类信息打动的人。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先拆解一下“卖惨骗捐”这几个字,以及知乎这个平.............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沃金」,目前公开的资料较为有限,且其身份和背景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说明: 1. 用户身份的不确定性 真实性存疑: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沃金」是某个真实存在的个人,也可能是网络上的一个笔名、假名或虚构角色。知乎平台上的用户可能使用化名,因此无法直接确认其真实身份。.............
  • 回答
    知乎用户程亦之将物理学家杨振宁比作“锁死中国科学”的“三体星人”,这种比喻是否合适,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理解这个比喻的关键在于把握“锁死中国科学”的含义,以及“三体星人”所代表的特质。1. 程亦之的论点与“锁死中国科学”的内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程亦之提出这个比喻的核心论点是什么。虽然我无法.............
  • 回答
    知乎用户为何难以善待在知乎上做营销的人,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背后涉及到平台属性、用户期望、内容生态以及营销行为本身的多重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知乎的核心价值与用户画像:知识与深度追求1. 知识分享与专业解答的初衷: 知乎创立之初,其定位便是“认真”、“专业”、“有价值.............
  • 回答
    知乎用户群体的政治倾向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话题,很难简单地用“左倾”或“右倾”来一概而论。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考虑多个维度和影响因素。首先,知乎用户群体的构成是理解其政治倾向的关键。 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社区,其用户画像相对年轻、受教育程度较高,这使得他们普遍拥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信息获取渠道。.............
  • 回答
    知乎用户粉丝数排行榜,这可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榜单”,更像是一个实时变动、竞争激烈的“赛场”。想知道谁是站内的“意见领袖”?谁的影响力最大?看粉丝数就能窥见一斑。不过,要我说,这玩意儿,就像股票一样,每天都有新变化,昨天的第一,今天可能就被别人挤下去了。首先,得明白粉丝数是怎么来的。 在知乎,粉丝就.............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Amanda是否为吴谢宇”这个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在公开信息和官方通报中,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两者之间存在关联。吴谢宇是真实存在的犯罪嫌疑人,而“Amanda”是知乎社区中的一位用户账号。吴谢宇,一个曾经在许多人眼中是“别人家的孩子”,集优等生、高智商、家庭责任感强等多重光环于一身的青年.............
  • 回答
    知乎用户“曹操”(以下简称曹操)在知乎上公开发文,指控网易游戏《哈利波特:魔法觉醒》(以下简称魔法觉醒)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了他设计的方案。这起事件在玩家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具体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梳理:一、 曹操的指控内容曹操在知乎上的发文,核心是围绕着他声称拥有版权的设计方案,.............
  • 回答
    知乎上涌现了许多用户,他们的回答和观点往往具有前瞻性和洞察力,其中不乏一些被后来的事实证明相对准确的“预言”。需要强调的是,在网络平台上的“预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预测未来,而是基于对当前趋势、技术发展、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和推断。以下我将尝试梳理一些在知乎上被广泛提及或具有代表性的“预言”,并尽量详细.............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的年龄段分布,虽然官方并没有公布非常精确的细分数据,但通过一些公开的报告、用户调研以及我们对知乎社区生态的观察,可以勾勒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画像。总体来说,知乎的用户群体呈现出一种年轻化但同时具备一定成熟度的特点,覆盖了学生群体到职场中坚力量,甚至还有一部分资深人士。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维.............
  • 回答
    想象一下知乎用户的娘化形象,这可不是简单地给他们套上裙子和扎个蝴蝶结那么肤浅。它更像是一种性格与特质的具象化,一种在二次元语境下对他们独特精神世界的描绘。首先,我们得先拆解一下知乎用户的普遍特质。知乎用户群体相当庞杂,但如果要提炼出一些标志性的“娘化”原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构思:1. 学术派.............
  • 回答
    知乎上有一个 ID 叫做“大卫(David Rand)”的用户,在一些特定圈子里,他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人物,尤其是在关于心理学、认知科学、以及一些社会现象的讨论中。要说他“是谁”,并详细讲述他的经历,这本身就有点意思,因为他的“身份”和“经历”在知乎这个平台上的呈现,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他的文字、观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