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乎用户 Negar Kordi 给知乎带来了多大的贡献?

回答
要准确评估知乎用户 Negar Kordi 带来的“贡献”有多大,并进行详细叙述,需要深入了解她在知乎平台上的活动、内容产出、用户互动以及她所产生的影响。由于我无法直接访问知乎的内部数据和用户行为分析,也无法得知 Negar Kordi 的具体ID和她所有的发言内容,因此我只能从理论上推测一位用户在知乎上能够做出的贡献,并结合大众对知乎平台贡献的理解来阐述。

以下是我对 Negar Kordi 在知乎上可能做出的贡献的详细分析和推测:

一、 内容产出方面的贡献:

高质量问答的提供者: 这是知乎用户最直接的贡献方式。如果 Negar Kordi 在某个或多个领域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或独到的见解,她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来分享这些宝贵的信息。
专业深度与广度: 她可能在她的专业领域(例如,科技、人文、艺术、心理学、经济学等)回答了大量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专业性问题。这些回答可能引用了学术文献、研究数据、行业报告,或者提供了她个人的独到分析和见解。
通俗易懂的解释: 对于一些复杂或晦涩的知识,Negar Kordi 可能能够用清晰、生动、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解释,帮助非专业人士掌握相关知识。这对于知识的普及和传播至关重要。
解决实际问题: 她可能通过分享实践经验、操作指南、方法论等,帮助其他用户解决了他们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在编程领域分享代码调试技巧,在旅行领域提供详细的攻略,在职场领域分享沟通技巧等。
引发深度思考: 她的回答可能不仅仅是提供事实,更重要的是引发读者的思考,鼓励他们从新的角度审视问题,甚至提出新的问题。
持续的内容更新: 如果 Negar Kordi 能够持续、稳定地产出高质量内容,那么她对知乎知识库的贡献是持续且累积的。

优质文章或专栏的撰写者: 除了回答问题,用户还可以通过撰写文章来系统性地阐述某个观点、分析某个现象或分享某个领域的知识。
系统性知识梳理: 她可能撰写了关于某个主题的系列文章,对该主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总结和分析,成为该领域用户的学习资料。
深度分析与评论: 撰写对时事热点、社会现象、文化事件等的深度分析文章,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批判性思考,丰富了知乎的讨论维度。
个人经验与反思的分享: 分享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经验,以及从中获得的感悟和反思,这能引起许多用户的共鸣和启示。

二、 用户互动与社区建设方面的贡献:

积极的评论和讨论参与者: 除了发布内容,Negar Kordi 可能也积极参与其他用户的问答和文章评论区,进行有价值的互动。
补充信息和纠正错误: 在别人的回答或文章中提供补充信息,或者指出可能存在的错误和疏漏,帮助完善知识的准确性。
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 通过提问,引导话题的深入,或者发现新的讨论方向。
参与理性辩论: 在讨论中,她可能能够保持理性、平和的态度,进行有建设性的辩论,促进观点的碰撞和理解。
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通过积极参与和礼貌互动,她可能有助于营造知乎社区积极、友善、尊重的讨论氛围。

对特定话题的推动者: 如果 Negar Kordi 长期关注并深入参与某个特定领域的话题,她可能成为该领域话题的“意见领袖”或“活跃贡献者”。
吸引更多用户关注该领域: 她的活跃能够吸引更多对该领域感兴趣的用户来到知乎,或者深入参与相关讨论。
促进该领域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通过持续的输出和互动,她可能帮助构建和完善该领域的知识体系。

三、 平台生态与用户体验方面的贡献:

提升平台知识的质量和价值: 高质量的内容贡献者是知乎作为知识分享平台的核心竞争力。Negar Kordi 如果能持续产出优质内容,无疑是在为知乎知识库的含金量添砖加瓦。
吸引和留存用户: 优质内容和良好的社区氛围能够吸引新用户,并让现有用户愿意持续留在知乎上。Negar Kordi 的贡献可能间接或直接地帮助知乎吸引和留住用户。
树立平台形象: 如果 Negar Kordi 的言行举止符合知乎提倡的理性、专业、友善的社区文化,她也能为知乎的平台形象做出积极贡献。
提供反馈和建议: 她也可能通过平台的反馈渠道,为知乎的改进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平台优化用户体验和功能。

如何衡量“多大”的贡献?

要量化“多大”的贡献,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评估(但请注意,这些都需要实际数据支持):

1. 内容的质量与数量:
被赞同的次数: 她回答或文章获得的赞同数量是衡量内容受欢迎程度和价值的重要指标。
被收藏的次数: 收藏量反映了用户认为该内容有保存和再次阅读的价值。
被评论和讨论的次数: 活跃的评论和讨论表明其内容引发了用户的思考和互动。
被分享的次数: 如果她的内容被用户分享到其他平台,说明其传播价值高。
其内容被采纳为“好问题”或“优秀回答”的频率: 知乎平台自身也会对优质内容进行推荐和标识。
其内容的“阅读量”或“曝光量”: 这是衡量内容触达用户范围的关键数据。

2. 用户影响力:
粉丝数量: 粉丝数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内容和观点受到关注的程度。
在特定领域的声誉: 在某些圈子内被认为是该领域的专家或有影响力的人物。
回答或文章被引用或提及的频率: 在其他用户的内容中被提及或作为参考,说明其内容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3. 对社区氛围的贡献:
在讨论中是否理性、友善,是否能促进积极交流。
是否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或帮助新用户。

总结推测:

如果 Negar Kordi 在知乎上是一位活跃的、高产的、并且内容质量极高的用户,她在知乎的贡献可以非常显著。她可能是一位能够:

为知乎的知识库贡献大量高质量的专业问答和深度文章。
帮助数以万计的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增长见识、拓展视野。
在某些领域成为被广泛认可的专家或意见领袖,吸引并带动了一批用户在该领域进行深度讨论和学习。
通过积极理性的互动,为知乎营造了良好的社区氛围,提升了用户体验。
间接提升了知乎作为知识分享平台的整体价值和影响力。

没有具体的活动数据,我们很难给出量化的结论。但如果她是一位“值得称赞”的知乎用户,那么她的贡献就体现在她为知乎注入的知识、智慧、以及对社区的积极影响之中。她的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她所产出内容的质量、数量、传播度以及她在用户互动中所扮演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吧,这个伊朗女人又没传播什么负能量,大伙干嘛非要赶人家出去。

可能是有一些自认为分享干货的答主,对这个只会扯一堆废话的女人的高人气产生了嫉妒,觉得自己这么卖力这么有知识,居然没有一个胡人女子这么受关注。然后高呼一句,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知乎真是药丸……

其实说一句得罪人的话,大伙都是图个乐子,什么干货不干货,知识不知识。就不要这么狭隘了,想靠自己的“知识”赚钱什么的,您还是务实一点去干该干的事,不要懒汉一样整天泡知乎。对你认为没啥“知识”却能用知乎赚钱的,您也别嫉妒,抢着扒皮。

无聊。

其实就我来看,知乎最大的一群祸患,就是一些自以为知识丰富,像每天玩一会电脑写一些软文就能来钱的大学生。

那些不标榜什么“知识”,只是卖个萌,抖个机灵,说几句废话的人啊,我觉得比自以为知识丰富的懒汉可爱多了。

况且,你有个什么“知识”啊………………


最后补充,有人觉得来知乎不是图乐子,是来学习知识。

我可以告诉你,你这里能学到什么啊。

以前被扒皮被封号的那一群刷赞的大学生,高赞回答都是什么,为人处世啊等等……

你觉得你为人处世还得找一个宅男来学习吗?

再说说我常混的历史话题、民族话题,大伙觉得想学历史啊学民族史啊,看我们这些人写的错漏百出的回答就够了?

学习知识啊,还是要看书,要听课。

知乎本来就是图乐子的,能学到什么啊,什么都学不到。真有学术性的回答,别说别人了,我都不点赞,为毛,看不懂啊。

嚯哈哈哈哈。

所以啊,写散文的大V,不要看不起爆照的大V,大伙都是来这里玩的,你会写豆腐干小文,人家长得漂亮啊,你懂一点点小知识,人家外国人长相特殊啊。就算不是知乎,是现实世界,一个长得不难看的外国人也会比一个自诩知识分子的人受关注吧,是吧?

user avatar

认认真真地向所有关注我的人道歉,这些天我干扰了大家的时间线,很抱歉。

在被知乎管理员拉偏架接连关闭了五个问题之后,现在事情应该已经明朗了,所有东西都已经放在台面上。

换句话说,火种已经点燃,所有事儿,清者自清,该择出去的自然会择出去,再也不用管了。

而我在这里,一直刷屏打这么多字,只是想证明一件事。


那就是,我们这些中国人,不是垃圾!


再看看2012年她在优酷的回复,且不说这蹩脚的英文,看看这句话的意思,「我喜欢日本,我才不在乎中国人喜欢不喜欢我」,你们看看,你们心心念念的国际友人是多么的两面三刀啊。

所以各位小粉红们,你们再支持她,就是不爱国,你们为她说一句话,就是给日本帝国主义送了一颗子弹!

当所有的证据都摆在面前的时候,那些还在为此辩护的所谓「拥护者」们,我真想像老兵一样,开个专栏把支持者截图发专栏上,写一篇「大家看看,这个是中国人吗?

你以为她是真心的吗?

她是故意靠吹捧来抹黑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中国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放之宇宙皆准的真理,哪里需要一个不懂得什么叫礼貌的第三世界国家外国女人来背书。

骗子,也是有职人精神的,那就是应当发自内心地尊重被骗的人,给被骗的人心理上的抚慰。

这样的行为,是在侮辱我们。我们是爱国,但是我们不是傻x啊。

挟民族主义自重谁不会啊,我觉得猪宝强真的还要学习一个。

挖掘数据的也开始行动了,事儿成了,所有证据齐全,死猪也不怕开水烫了。

以后该发财的发财,该做梦的做梦,升官的升官,离婚的离婚,无所事事的人。

请上苍来保佑这些随时可以出卖自己随时准备感动绝不想死也不知所终开始感觉到撑的,

人民吧。



送给大家一个以后遇到这种争执的时候,万金油似的回复:

我不认识____。
我觉得你这答案写得特好。但因为你的开头(结尾),我没法点赞。

因为我不想我不认识的这个____无意中看到我点赞了心里不舒服。她(他)可能会怪我,毕竟我是有点传播力的。这样一来我就得罪她(他)了。

我讲这种庸俗的人情世故,其他人大概也会有我这样想的。当然,如果____不讨喜就另说了,那众人会乐得一起黑。

所以,为了你的答案能够更好的传播,把开头针对____的话删掉吧。也不影响答案本身。
user avatar

有干货和没有干货的区别在于,她讲的东西是否是你不知道的,还是已经知道的。

中国食物很好吃,手机很好用,这些我们都知道,只是因为从一个外国妹子口里出来,就能引得千万粉丝阵阵高潮。

可是我很好奇,伊朗现在到底是怎样的,伊朗的女性如何思考自己的国家、民族和宗教,如果她是加拿大移民,作为伊朗人在加拿大的生活与文化融入是怎样的感受,她对头巾的看法是怎样的,她未婚就和中国男友同居,她的家人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然而她从未回答过任何一个这类问题。

她的专栏和所有的答案,可以说没有一个不是中国式思维方式的回答。

比如说在这个问题下:

伊朗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 Negar Kordi 的回答

她的回答每一句,你都能在百度上找到。可我们真正想听的,伊朗现在是什么样的,她眼中见到的伊朗是什么样的,伊朗有哪些风土人情美食娱乐,伊朗女性的生活状态……她只字未提

可笑的是,她那篇空洞无物的标准思修课鸡汤体,居然获得了4000多赞,远远超过那个问题下所有提供图文干货生活经历的回答。

然而知乎,不是让我们来发现更大的世界的么?

更大的世界,不只是更多的妹子和奶子。

干货,不只是一张照片一张脸。

这4000多位给那个回答点赞的知友们,你们点赞真的是因为觉得那个答案很赞吗?那个答案真的让你们发现了更大的世界了吗?还是只是因为“我喜欢某个人,所以她说的我都要支持”?

想起了三体里的程圣母,怎么说来着的?“不是你的错,是人类的错,是他们自己选了你,他们就要承担后果。”

这还真是,我也觉得这不是小公举、童女神、或者其他那些用照片做头像说话萌萌哒的“妹子”们的错,是雄性荷尔蒙过剩的知友的错,是他们关注了你,他们就要自己承担后果。(我是认真的,这话不是反讽。)

========================

顺便,示范一下干货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儿子的德籍阿富汗裔保姆,在我接送孩子时跟我闲聊都比她能说的多。通过她(保姆)我才知道阿富汗人如何看待他们的国家和政府,知道了他们始终以自己的波斯血统和文化为傲(比如坚持过传统春节而不是伊斯兰节日),认为阿拉伯人用伊斯兰教强奸了他们的文化,讨厌阿拉伯人,认为伊斯兰教的那些教条都是无意义的鬼扯淡(包括底层人民也是如此),但是出于对政府的恐惧大家不得不执行(比如下了飞机就必须戴起头巾,一回德国立刻扔掉),认为政府极力宣扬伊斯兰教的教条是为了给自己的执政合法性找一个解释,以掩饰自己是美帝傀儡的本质,还说唯一接受政府统治的理由是因为政府打击恐怖分子,而他们更害怕恐怖分子……完全更新了我过去对这些国家和人民的认识。她还说,阿富汗有许多战争受害的孤儿,她希望能领养一两个带来德国生活。她不愿意回阿富汗长期生活,但阿富汗始终是她的故乡,是她每年冒着危险也要回去一两次的地方。(她丈夫不是阿富汗人,她经常出于安全考虑拒绝她丈夫随行的愿望,只和姐姐独自飞回去探亲。)

我儿子的保姆不会中文,也没受过高等教育,更没有多才多艺。她只是一边给孩子穿衣服穿鞋子一边闲扯时陆续说的这些。

想看真正的伊朗女性思想,推荐大家看看奥斯卡提名动画电影《茉莉人生》。一个波斯女人,在历史的变迁中离开故土后,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去了,发现世界上无处是家的故事。

user avatar

我看了Kordi女士的最新专栏文章,终于找到了她说谎的最直接证据。



换领新的加拿大护照,只需要到在北京的加国驻华大使馆或者到上海总领馆即可,根本不需要回国。


Kordi女士,看来你舍近求远,一定是回国去换伊朗护照吧?且不说我不信伊朗大使馆不提供护照renewal的服务,可是你为什么又允许中奖人自己挑选国家呢?如果中奖人挑选了加拿大,你怎么回去换伊朗护照呢?

看起来事实是这样的:

1.你根本不需要换护照,你只是想找个办法把热点转移;毕竟,五个月后,有多少人还会在意这件事?

2.你根本不是加拿大人

Kordi女士,你现在正在撒更多的谎来圆你当初的一个谎,我看着挺累的。

请你兑现你的诺言。

user avatar

NK小公举对知乎有什么价值?

说明知乎也在迷茫的寻找变现的渠道。

所以在知乎的战略明晰之前,所有能够吸眼球的资本,知乎也不希望轻易放弃。

2012年,知乎大V是李开复、江南春等各行各业的成功典范,业界领军人物,2014年,知乎大V是田吉顺、初洋、葛巾等各行各业较为杰出的专业人士,2016年,知乎大V变成了童谣、NK小公举这种写情感文、爆照片、伪造经历的娱乐偶像。说明现在知乎日益娱乐化而不是专业化,大V掺水严重,“知识”光环退却,变成了传播节点和娱乐偶像。只是不知道知乎管理层是乐见其成还是心有隐忧。

从好的方面说,童谣也好,NK也好,还是当年的神胖胖,吴遇安,猫不群也好,他们的主要价值就是用血淋淋的事实教育了知乎主流用户,有效提高了忽悠难度。

其实童谣和NK之流,如果放到2014年的知乎,根本不会翻起这么大的浪花,因为那时候用户没这么多,无脑拥趸不会有那么大的基数,也没有营销团队手持上百小号,跟很多KOL保持良好关系。

2014年年中,神胖胖大约不到10万的关注,十几个几千赞的答案,但是在刘念等大V拿出真凭实据质疑他履历造假以后,舆论风向瞬间形成。神胖胖的粉丝都是单打独斗,在真凭实据和舆论面前,一触即溃。神胖胖后来删光所有答案走人,那时知乎的大V,俨然08年微博大V一样,一呼百应,众志成城。

2014年下半年,爆出了吴遇安卖书事件。吴遇安作为一个三本在读学生,也是以军师为名,摘摘抄抄,用文字忽悠了很多粉丝。后来被真凭实据打脸以后,无颜出现,瞬间消失。

2014年10月,猫不群被指为段子手,买赞,抄袭。然后数个大V拿出了充分证据证明其刷赞买粉,经历造假。后来猫不群消失了。

2014年11月,还有葛巾被质疑有偿宣传淘宝某家菜刀的事件,完全没有真凭实据,但是就为了这些质疑,葛巾女神就愤怒的删答案走了。

2014年末,2000一碗的天价砂锅粥事件。当事人那时候叫Larry Li,被王豖全力攻击,王豖也拿出了一些证据,但是总体来说证据不足以证明他欺世盗名。Larry Li后来改名叫李中堂,现在应该还在知乎上活动吧。

2015年唐僧同志被爆约炮。唐僧同志平时对人谆谆教诲,给自己立了高高的牌坊。后来被爆约炮以后,唐僧同志就再不出现了。

2015年SVEN、猎鹿人、还有洪XX团队互赞刷粉骗赞事件。印象里是第一个利用知乎规则圈粉牟利的营销团队。在苏莉安大神的翔实数据面前,知乎小管家介入,根据IP等信息,发现他们是同一团队。最后营销团队挣扎,知乎官方删号。

2015年末NK小公举就收到一次质疑,当时也是一群工程师拿出了各种各样的爬虫及数据分析结果证明NK小公举刷赞、买粉、互赞,知乎管理员也是关闭问题,息事宁人。但大V集体失声。

2016年童谣诈捐事件发生。在李不要老师和墟落、苏莉安等数名大V拿出真凭实据,实名死磕的情况下,童谣还坚持很久,期间知乎管理员还多次删答案,关闭问题,息事宁人的态度非常明显。

2016年天涯先扒出了微博红人NK小公举的黑历史。然后知乎上开始了长达5天的讨论,但是知乎小管家还在关问题! NK小公举还一次次的表演进进出出来来回回的逗粉游戏,自我表演。你走还是不走给个准话啊,。。


这三年来发生了什么趋势?

1、骗纸从单打独斗赚眼球装逼骗炮到团队作战、集团协作、利益共享。神胖胖、吴遇安明显是没团队的,缺少变现手段,等到SVEN、NK小公举、童谣时候,就是一个个团队了。

2、骗纸不断在刷新无耻的下限。神胖胖、吴遇安、猫不群、唐僧被证据质疑就走了,很是男人;Larry Li改了名字继续留着;SVEN等到知乎封号才走;童谣坚持到被迫自首;NK小公举一直表演进进出出知乎,努力装可怜圈粉。你们还能不能有点节操???要走就走,别装可怜避重就轻了。

3、骗纸的变现渠道不断增加。圈粉直播、软文点赞、产品硬广、微信导流。所以因为有了利益,便有了团队。

4、知乎大V的含金量降低了。4年前,知乎大V是高高在上的成功人士;2年前,知乎大V是较为出色的专业人士;今年,知乎大V多了很多讨好粉丝的娱乐人士。

5、知乎大V的自净能力降低。2年前刘念单人质疑神胖胖,神胖胖出走;1年前苏莉安等几个大V质疑SVEN,知乎封号;今年李不要老师、墟落老师实名硬刚,线下收集证据起诉,童谣遂自首;现在NK小公举事件,在几十个大V如轮子哥、滕本烈等铺天盖地来的质疑中,NK小公举团队屹立不倒,还打出了几次漂亮的反击战。当年的意见领袖已经光芒不再

6、知乎大V约炮的难度大幅增加。13年时候,妹纸是怀着崇拜和朝圣的心去睡知乎大V的。现在知乎变成市场经济,赞和粉丝都可以用钱来买,再也证明不了什么了。

如果意见领袖没有商业化,仍是高大上的;任何东西沾上钱,就变Low了。

最后:

我问了金盾保安公司,5个保镖配车是10000元。我愿意赞助200的费用,也愿意自己前往去验证这个骗纸。请问还有没有别人看她不顺眼的?叫上媒体,找上保镖,找上几个知友,去看看小公举和伊顿校花?

====================================================

user avatar

他可以向許多知乎用戶傳遞一個信息:

知乎已經不是一個大家其樂融融的地方了。知乎上已經存在許多涇渭分明的用戶群體。不同群體相互接觸時,往往就是火藥味十足的衝突。

不信的話,我就問各位一個問題:你們在政治板塊見多了這樣想和那樣想的,在中醫板塊見多了罵中醫和挺中醫的,果粉和軟粉你們也見多了。但是,某人粉絲的說話方式,語氣助詞,乃至說明,解釋一些事情時的邏輯,你們在那些地方見過嗎

(就算是在政治板塊下,某黨的反對者和某黨的支持者,說話時,至少都不忘帶上數據和史料。你見過他們說「萌萌噠」這種話嗎?)

知乎現在變得這麼大,他已經吸收了足夠「多元」的用戶。於是,他就從一個高度統一的共同體,分裂成了一個組成豐富的平臺。就跟貼吧一樣。帝吧用戶和EXO吧的用戶,身份相去甚遠。兩者若有接觸,那必然不是你拍一我拍一的友好交流,而是血雨腥風的戰爭。就好象:

EXO爆吧事件_百度百科

這又是壞事又是好事。

壞事是,我們現在已經知道,某些形而上的口號,諸如什麼「求知」,「進步」,已經無法在整個知乎暢行無阻了。因爲這個網站上已經出現了爲了別的目的而來的人,而他們對前述的兩個詞語似乎並不關心。

好事是……我還沒想出來好在那裏。

另一個比較長的回答在此:

知乎 -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user avatar

这么多人都讨厌她吗?我就挺喜欢她的。我觉得看得很开心很好。非常感谢她。 你们那么多立场坚定的人以前都在哪里?我就喜欢,就喜欢,就喜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