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着这片土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鸾翔凤集,蔚然成风。普天率土,有层峦耸翠、千岩万壑之名山大川;赤县神州,尽棉田银波、暗香疏影之洞天福地。身姿意态悠远,底蕴渊源流长。
谈笑见鸿儒,高谈阔论,气宇轩昂;
往来会骚客,落笔生花,跌宕昭彰;
出言吐语,侃侃而谈;举手投足,咳唾成珠。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待人休休有容,接物豁达大度。人闻之肃然起敬,书载之千古流芳。
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尊师重道,敏而好学。
成语者,文之零珠碎玉、史之吉光片羽也。旁征博引,详实有据;纸短情深,意远悠长。交口相传则滔滔不绝,挥毫泼墨则连绵不断,进能恢宏大气,吞吐宇内,退可餐松饮涧,避世绝俗。
文辞之美,古来共谈,平仄相符,韵律相和,朗朗上口,津津有味。成语之妙,巧夺天工。笔落惊风雨,词成泣鬼神,实天地之精华,日月之魂魄,断缣零璧,和璧隋珠。
先人字斟句酌,吹花嚼蕊以有今日,子孙视之不甚惜,胸无点墨,好高骛远,寻章摘句,买椟还珠,皆不得要领,唯余张嘴卧槽,俺也一样。
成语对我们而言是一种哲学
和文学素养高的人多交流下,就知道成语和古诗词到底多牛逼了。
某次和省级单位中层人吃饭,人家敬酒时候,援引了一句诗词,高考范围内的,切景切题还提高度,一下子逼格就上来了,那感觉,真不是一般得好。
想起来《建党伟业》里,北大发聘书那一段。吴彦祖饰演的胡适,说“无能为力”四个字,“干不了”三个字,意思一样还更简练。所以要推广白话文。这个地方在辩论时候很出彩,不过在实际中,成语的作用确实是很难替代的。
我举个例子——“叶公好龙”。这个词,白话都很难把意思精准表达到位,因为这个词就是一个故事。你让胡适来说说看,不要说三个字,十个字都说不好。
再举个例子——“酒酣耳热”,有没有画面感。是不是一说你就知道是啥。
再来个——“箪食壶浆”,不但有画面感,还有浓浓的感情。看看抗洪救灾结束,解放军走的时候,这个词表达最精准。
成语已经是如此之美,诗词更不用说。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对汉字的使用水平是不断提高的,这东西门槛越来越高。
诗经楚辞时候,还有各种“兮”——“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这时候语气词还比较多。
到唐诗时候,这些语气词基本就没有了,各种神句层出,都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想出来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你跟我说说,这是什么胸怀。思维已经笼罩地球突破太阳系了好吧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明明是一副山水画好吧,还是动图。两句话出来了。
到宋词,门槛已经不是一般得高了,每个字的音韵都有要求,还要表达意思,这不是带着脚镣跳舞,这简直就是扛着个坦克好吧。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读读李煜,这人是不幸的,是中国文学的大幸吧,没有那种经历,没有那种心境,出不来那种句子。
想想主席,“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何等气魄胸怀。
别不服,这首词创作得早,直到重庆谈判那个时期才为世人所知。该词一出,引起轰动,国方组织大量文艺界人士谱写新词,但就是拼不过,没那种胸怀,写不出来的。
文学的东西,需要一定的生活经历,不然是体会不到的。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年轻是体会不到这种心境的,只有经历过真正的生离死别,才能知道作者当时的心境。
回到题目,题主估计是年纪不大,生活经历不怎么丰富的人吧。中国的成语、诗词里所蕴含的思想、情绪、情怀,那种生活的怀念,家国的情怀,亲情友情,已经超越了文学作品,早已融入到我们的血脉和灵魂中。经历得多了,就会体会到里面所蕴含的感情,就知道这些东西的珍贵。
中国成语,内涵早就超过了表达,是中国文化和思想、情怀的载体。
中国成语相当于汉语中调用现成的函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