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港中大研究显示「中国人对肉类需求增加成为空气污染源头之一」,并建议采用多菜少肉的饮食模式?

回答


港中大(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指出,中国人对肉类需求的增加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建议采用“多菜少肉”的饮食模式以改善空气质量。这一结论涉及环境科学、饮食结构与政策等多个层面,需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研究背景与核心结论
1. 肉类生产与空气污染的关联
温室气体排放:畜牧业是甲烷(CH₄)和一氧化二氮(N₂O)的主要来源,这两种气体的全球变暖潜能远高于二氧化碳(CO₂)。例如,牛的反刍过程会释放大量甲烷,而粪便处理和饲料生产也会产生氮氧化物。
颗粒物与氨气:畜牧业产生的氨气(NH₃)和颗粒物(PM2.5、PM10)会直接污染空气,尤其在养殖密集区(如规模化养殖场、屠宰场)附近,这些污染物可能通过扩散进入城市空气,加剧雾霾问题。
饲料与农业污染:饲料生产过程中可能涉及化肥使用(释放氮氧化物)和农药污染,进一步加剧空气污染。

2. 中国肉类消费的增长趋势
中国肉类消费量自2000年以来持续增长,尤其是猪肉、牛肉和禽类。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肉类生产国,2021年肉类产量占全球约16%。
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居民饮食结构向“高蛋白、高脂肪”转变,肉类消费量增加可能与空气污染的加剧存在相关性。

3. 研究方法与数据支持
港中大研究可能结合了排放源清单分析(如畜牧业排放量)和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确认肉类生产对空气污染的贡献。
可能还考虑了其他因素(如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但指出畜牧业是关键的污染源之一。



二、多菜少肉饮食模式的潜在益处
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植物性饮食的碳足迹显著低于畜牧业。例如,生产1千克牛肉的温室气体排放约为27千克CO₂当量,而生产1千克植物蛋白(如豆类)的排放仅为0.9千克CO₂当量。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豆类生产国,发展豆类等植物性食物可能更环保。

2. 降低氨气和颗粒物排放
减少肉类消费可减少养殖场的氨气排放,降低PM2.5等细颗粒物浓度。例如,规模化养殖的氨气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3. 对空气质量的直接改善
研究可能指出,若中国肉类消费量减少20%,可显著降低农业源污染,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频率。



三、研究的局限性与争议点
1. 数据覆盖范围的局限性
研究可能仅针对中国部分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的空气污染数据,需进一步验证全国范围内的适用性。
肉类消费与空气污染的关联性可能被其他因素(如工业排放、能源结构)掩盖。

2. 饮食结构的复杂性
中国饮食结构多样,不同地区对肉类的依赖程度差异大(如北方重肉,南方轻肉)。建议需结合地域特点,而非一刀切。
“多菜少肉”可能需结合“少油少盐”“减少外卖”等措施,才能全面改善健康与环境。

3. 经济与文化因素
肉类消费与经济发展、文化习惯密切相关。例如,中国家庭中肉类消费常与节日、宴席相关,减少肉类可能面临文化阻力。
但研究表明,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肉类消费的边际效益下降,未来可能逐步转向更环保的饮食模式。



四、多菜少肉的可行性与替代方案
1. 政策与社会倡导
政府可推动“健康中国2030”战略,鼓励减少红肉消费,推广植物性饮食。例如,中国已试点“素食餐厅”和“低碳餐饮”模式。
学校和企业可推广“少肉多菜”食堂,减少外卖和快餐中的高油高肉饮食。

2. 替代方案
提高饲料效率:通过基因改良、饲料添加剂(如酵母菌素)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减少单位肉类产量的污染。
发展替代蛋白:如昆虫蛋白、藻类蛋白等,减少对传统畜牧业的依赖。
加强污染治理:对养殖场进行氨气和颗粒物处理技术升级(如生物过滤、喷雾降尘)。

3. 经济激励
对植物性食品(如豆制品、蔬菜)提供税收优惠或补贴,降低消费者成本。
鼓励企业开发“低碳肉”(如草饲牛肉、有机猪肉),替代传统畜牧业。



五、全球视角与比较
1. 国际经验
欧洲国家(如德国、荷兰)已通过政策减少肉类消费,配合农业环保措施,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美国的“植物性饮食运动”(如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也在推动消费者转向低碳饮食。

2. 中国独特性
中国是人口大国,减少肉类消费可带来更大的环境效益。但需平衡经济、文化与健康需求。



六、结论与建议
港中大研究揭示了肉类消费与空气污染的潜在关联,但需结合具体数据和政策支持。建议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1. 推动饮食结构转型:鼓励“多菜少肉”模式,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消费。
2. 加强畜牧业环保技术:推广低碳养殖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3. 政策引导与公众教育:通过税收、补贴、宣传等手段,改变公众饮食习惯。
4. 跨部门协作:环保、农业、卫生等部门共同制定“低碳饮食”政策,实现环境与健康双赢。

总之,肉类消费与空气污染的关联性需科学验证,但“多菜少肉”作为饮食转型的可行路径,值得中国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重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下图是米国今天的空气质量图

下图是今天的印度空气质量图

明显可见,米国空气质量远好于印度。这难道是米国人吃肉吃的少,印度人吃肉吃的多。

然而实际是,米国2020年人均吃肉101公斤,印度才4.5公斤,无论是吃肉总量还是人均,3.3亿人口的米国都大于13.5亿人的印度。

只能说,有的所谓的砖家太坏了。

坏到睁着眼睛说瞎话。

user avatar

我觉得港中大这份研究做得很好,很专业。大家要相信科学,不要用屁股决定脑子,什么事都护短。

基于港中大的这份研究,我认为世界各国应该联合起来起诉美国,让美国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

为什么呢?

因为美国年人均消费肉食120公斤左右,排名世界第一。中国年人均消费肉食才60公斤左右。美国是中国的二倍。而且早在1800年,美国年人均消费肉食就达到了96公斤,美国人因为吃肉而污染空气持续了二百多年。中国人才吃这么点肉就造成了如此重大的污染,那么美国岂不更是空气污染的万恶之首,罪魁中的罪魁?

地球空气无国界,我今早在铁岭放的一个屁,两周后就会飘到洛杉矶,被一个晨跑中的盎撒老爷吸到肺管子里。导致盎撒老爷风热犯肺、肝郁气滞、心脾亏虚、阳痿命衰、英年早逝。同样的道理,美国佬消费巨量肉食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也会进入地球的大气循环系统,弥漫至全世界。

因此,基于擒贼擒王,首恶当诛的道理,世界各国应当联合起来起诉美国。

user avatar

谢邀。

大力发展人造肉、工厂式生产。

没有玩梗,真心的。


你是个两百斤的大胖子,来了个黑医笑嘻嘻地对你说:

“你这么胖,我有个减肥良方,把你的腿砍了,立刻轻三十斤”。

“靠,你丫谋财害命!”,这是正常反应;

“靠,你丫谋财害命!所以你说我胖,肯定也是假的!”

这是因噎废食了。


禽畜养殖业的污染一直很大,基本集中在粪便处理上,有空气、水质、土壤三大类污染。

以前我国无所谓,规模化养殖程度低,小农分散养殖,总量小,环境也能承受得起。

但这些年经济总体起来了,消耗量大,养殖的集约化规模化加深,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最近这几年,农村农业部和生态环境部俩部委年年联合发文,要求执行粪肥去害还田,控制污染。

论文说的这个问题是存在的,也不能真当人家是傻子。


但我觉得还有深层的问题,驱使比尔盖茨们去搞人造肉,环境保护只是一面比较好看的旗帜。

粮食安全。

美帝年人均肉类消费量一般在100公斤,很多人说美帝蛋白质上武德丰沛。

但其实欧洲也不算低,平均70公斤。西班牙法国高点,一个100公斤一个86公斤;英国德国低点,60多公斤。

相比之下,中国人均48公斤,印度5公斤。非洲多数国家在10公斤左右,亚洲多数国家在20公斤左右。

而全球肉类年产量这些年基本就在3.5亿吨。

于是,可以做个大胆的设想:

排除中国,只算印度、东南亚、非洲这26亿人他们的年人均肉类消费量增长了哪怕10公斤,全球供给跟得上吗?


恐怕跟不上。

最猛的白羽鸡,出栏时间也得40天。生猪出栏得150天,肉牛出栏要差不多300天。

畜牧业产能增长是受物理限制的,因为生产者本质就是动物,动物的生长速度有极限。从00年到现在,全球肉类总产量也就增长了约1.5亿吨。

但很多国家的需求增长是完全可以爆发式的。像一贯被认为蔬菜和碳水为主的越南,三十年不到,肉类消费量增长了4倍。

除非来场世界大战,否则非洲中东的人口增长、亚洲特别是印度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带来一个全球性的肉类消费缺口。

这就是一场粮食危机。届时,肉的产能就是新时代的石油,掌握肉的产能就等于掌握了一项核心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我相信这才是比尔盖茨们大力搞人造肉的根本原因。


抛开外国只看我国,肉类消费缺口已经出现了。

我国肉类总产能在8500万吨左右,而去年肉类总量在991万吨,已经逼近千万级,同比增长60%。

如果说去年是非洲猪瘟,那19年我国进口猪肉210万吨,同比增长75%;牛肉进口165万吨,同比增长59%。

连续暴增。

国内因为农业集约化程度不够,本来肉价就比美澳俄阿的大牧场制要贵;加上耕地红线,总产量有明显瓶颈。

对海外进口肉类的依赖程度只会越来越深。


这里就藏着一个隐性的粮食安全问题。

我国已实现的粮食安全是主粮安全,碳水安全,卡路里热量安全。但蛋白质的本土供应缺口明显增大。

如果再遇到美帝靠滥发货币,通过肉类这种大宗商品全球性地往国内输入通胀,咋整?

即使政府握有国内肉类产能,但肉是有周期的,实物供给的调节速度赶不上印钞。

再如果,东南亚和印度的经济慢慢起来了,十年后他们的人均肉类消费量各自加了十公斤,那会不会又增加中国海外买肉的成本?最后转化为长期CPI?

再再如果,出现特殊情况,海外对华采取大规模封锁,美澳阿的海外供给断链,本土缺口怎么办?

如果我们觉得:中国起码也得是年人均消耗肉类60公斤,印度未来总会到20公斤,那这就是个灰犀牛问题。

用以前知乎键政常说的那句话:中国要想人人切牛排,起码得拿下三个美帝。


中国人当然有吃肉的权利,那自然也要保证“吃肉的权利”的安全。

所以作为一名老科幻迷,我相信人造肉必然会实现,而且人造肉会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以国家为主导,做好技术储备,做好民用化测试。像工厂一样,随时能生产,随时能上市。

现在普通人听着人造肉肯定不吃,但我觉得到了新一轮的危机时,大规模人造肉供给就是新时代的压舱石。


所以,批判险恶用心没毛病,但不要因为批判而批判,无视实际问题。

外面对华永远是几句干货夹一句私货,把私货扔了就是,没必要把干货也扔了。

至少我个人认为,或远或近,但人造肉总归是一个战略,不能因为批判而轻易放弃对人造肉的思考。

user avatar

在吃肉这个事情上,我觉得不管拿出什么样的研究成果,中国人都有一个能占据绝对道德高地的地方——那就是中国人吃肉吃的干净。

鸡脚兔头牛杂鸡胗猪下水……这些外国人不怎么吃甚至就不吃的东西,放到中国加工之后都是珍馐美味。

一个显而易见的常识是,养殖一只动物所消耗的能源、排放的气体是固定的。假如说养一只猪能排放500kg的二氧化碳,那么你单吃猪肉跟把整个猪全吃了,消耗的二氧化碳是一样的。

目前,一般的猪出肉率是在70%左右,剩下的30%就是下水、猪皮、猪头这些东西。但对于中国人来说,猪皮可以做猪皮冻,猪头肉是佐酒佳品,猪肝猪场猪肺随便烹调就是美味,甚至于猪骨都可以拿来熬高汤。

也就是说,中国人基本上可以让每一份养殖过程中的排放都物有所值。但对那些除了纯肉其他东西基本都不吃的外国人来说,他们的吃肉习惯本身就是对环境的一种破坏。

而如今,中国人不但在吃国内的下水,还在吃国外的。比如兔头,早在2014年的时候,中国每年就要进口1亿多个兔头,而在中美贸易战之前,中国进口的美国猪肉制品中,六七成以上也都是猪下水。

简而言之,在吃这个事情上,中餐对各类杂碎肉类的烹饪,以及中国人日常饮食中大量食用杂碎本身,就是对世界环保最大的贡献。在这个意义上,给周黑鸭、绝味这些企业颁个环保奖也绝不过分。

user avatar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我可以吃肉,但你只能吃草;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我可以开车,但你只能走路;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我可以住豪宅,但你只能蜗居;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我可以生孩子,但你只能绝育;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我可以用电,但你只能吹西北风;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我可以碳排放,但你只能屏住呼吸;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我必须高高在上,但你必须随时牺牲;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我是人,但你不是。

user avatar

有三种可能:

  1. 这三所大学的相关学科白左入脑了,这样忽悠美国人的美国教授也不少(比如在白人富豪社区写书呼吁和黑人亲近但自己一步也不踏入黑人社区的教授)。
  2. 这三位的科研团队收钱了要推人造肉,如果这点是真的,不久之后应该能看到港大和北大的食堂里大规模使用人造肉。
  3. 这里的几位中国教授是跟从西方主子的指挥棒。

user avatar

建议美国人不拉屎或减少拉屎次数:美国人厕纸需求的增加成为全球森林砍伐的头号源头!

引言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下,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出现过人们大量购买和囤积厕纸的情况(图 1)。

在 2018 年有关“人均厕纸使用量”的调查中,因抢厕纸出名的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毫不意外地占据了前 5 名(图 2)。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厕纸消费国”,人均每天使用 77.3 节(段)厕纸,每两天半用完一卷(一卷以 200 节计算)。德国和英国的人均日厕纸消费量也超过了 50 节。我国人均生活用纸消费量处于全球较低水平,人均日消费量仅为 26.8 节,几乎只是美国的 1/3。

巨大的厕纸需求使自然资源和环境背负上了沉重的负担[1]。由于大多数消费者更喜欢 100% 原生木浆厕纸,因此制造厕纸需要从原始森林砍伐大量的树木(图 3)。仅在加拿大,伐木公司每年砍伐的森林就超过 100 万英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美国人砍的)。此外,制造厕纸的过程中,还需要用大量的水来洗涤和软化木浆,并使用大量有毒的氯漂白剂来漂白纸张。造纸产生的废水也较难处理,是主要的工业污染源之一。

问题

根据相关估计,全球每天需要生产上亿卷厕纸,砍伐数以万计棵树木[1,2]。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最新研究表明[3],自人类文明开始以来,由于人类的砍伐,全球树木数量已经下降了 46 %。请查找相关数据,建立模型估计

  • 人均一年需要消费的厕纸卷数。
  • 每年生产厕纸砍伐的树木数量。
  • 美国人消费的厕纸量和树木量。

模型

人均一年消费多少厕纸

人均一年消费多少卷厕纸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人均一天消费的厕纸节数。全球使用厕纸的人平均消费量不足美国人的 1/3[4] ,差不多每天使用 25 节厕纸。因此,人均一年使用 = 25 365= 9125 节厕纸。

人均一年使用的 = 9125 节厕纸到底是多少卷、多少克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估计出一卷厕纸的节数和每张厕纸的重量。

如图 4 所示,记质量为 的卷状厕纸外半径为 ,内半径为 ,纸厚为 ,一节纸长度为 ,总节数为 ,则厕纸展开后的总长度 = 。没有展开的厕纸的侧面是一个外径为 ,内径为 的圆环,其面积为

如果把卷纸展开,则侧面圆环变成长度为 ,厚度为 的矩形。因此,侧面积还可以表示为

由以上两式可以得到一卷厕纸的总长度和总节数分别为

以某品牌传统型卷状厕纸[5]为例,经多次测量求平均后得到(图 5):未使用的全新卷纸外径和内径的均值分别为 110 mm 和 50 mm,因此,外半径和内半径分别为 = 110/2 = 55 mm 和 = 50/2 = 25 mm;叠在一起的 10 节厕纸总厚度约为 3.2 mm,因此一节厕纸的厚度 = 3.2/10 = 0.32 mm;一节纸的长度 = 115 mm。

将这些参数值代入上式可得一卷厕纸的长度和节数分别为

考虑到该型号的厕纸每卷净重约为 = 66 克(图 5),则平均每张纸的质量为

人均一年使用的厕纸重量和卷数分别为

同样的,我们可以计算出美国人均年厕纸消费量为 137.6 卷,我们中国人均年厕纸消费量仅为 47.7 卷。

每年需要砍多少颗树木

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人口都不使用厕纸(图 6 左)。不使用厕纸的原因要么是自主的选择(例如印度人用水,不得不说,我们有个节纸的“好邻居”),要么是无法获得(例如极度贫困地区)。

全世界 = 76 亿人口中,仅有约 = 30% 的人使用厕纸[6]。而为满足这 30% 人口的厕纸需求,每年需要制造的厕纸卷数为

相应的重量为

要制造出这么多的厕纸,需要多少树木呢?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厕纸都是用木浆制造的,也有用竹浆、草浆和废纸浆等其它原料制造的(图 6 右)。在所有厕纸中,大约有 = 80% 是使用木浆[7] 制造的。

一棵树平均可产木材 450 kg,这些木材经过蒸煮、漂白后可生成 200 kg 化学纸浆[6]。假设化学纸浆的转化率为 90%,则一棵树可制成 = 200 0.9 = 180 kg 厕纸(图 7)。因此,每年因为制造厕纸而需砍伐的树木数量为

将这些树平均到一年中的每一天,相当于每天需要砍伐 29,761,600/365 = 81,539 棵树。81,539 棵树是什么概念呢?每平方公里亚马逊热带雨林大约分布了 70,900 棵树[8] ,也就是说每天需要砍伐超过一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才能满足人们当前的厕纸需求。

美国人消费的厕纸量和树木量

美国 2020 年的人口数约为 3.3 亿,人均每日消费面纸 77.3 节。根据上文建立的模型,可计算出每天需要砍伐的树木为:

由此,可算得每年需要砍伐的树木约 13,329,070 棵树。美国人使用的厕纸量占了全球的 45%。

建议

通过上文模型的计算,我们发现每年因为制造厕纸需砍伐近 3 千万棵树,减少 420 每平方公里面积的森林,而单单美国人的贡献就占了一半。森林对人类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为我们提供呼吸的空气,同时也是数百万物种的家园,而且还储存了大量的碳。森林的砍伐必将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美国人如何通过改变它们的行为来缓解这一问题呢?通过模型最终给出的砍伐树木数量的表达式:

可以知道,想要减少因制造厕纸而砍伐树木的数量,可以通过减少拉屎次数、降低木浆比例、减少使用人数和降低人均用量等途径。接下来,我们分别讨论一下这几种途径。

减少拉屎次数

由于美国人厕纸的需求最高,如果 3.3 亿美国人不拉屎,每天节约的树森近 3.6万棵 ,每年可节约近 1.4 千万棵树。如果美国人改掉拉屎的习惯,全球每年因厕纸而砍伐的树将因此而降低 45%。如果美国人将拉屎次数减少到当前的一半,也能节纸 23%的树木。

降低木浆比例

大约 80% 的厕纸都是由原生树木制造的,实际上也可以用竹浆、草浆等原料来制造厕纸。除了加强纸张的回收再利用外,这里要特别说一下的是竹浆。竹子是一种 100% 可生物降解、100% 可持续和 100% 可再生的替代品。竹子生产出来的厕纸,用起来的感觉与木制的几乎一样。

一棵树的生长需要 30 年,而竹子的成熟只需要 3 年[8]。这意味着在同样长的时间段内,竹子可以产生比树木多五到六倍的原材料。此外,竹子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它甚至可以在退化的土壤中生长。综合这些原因,鼓励大家,特别是美国人:应购买并使用由竹子制成的厕纸。

减少使用人数

世界上有很多人上厕所是不用厕纸,而是用水洗的。例如我们的邻国印度,印度一般的厕所都有冲洗设备,普通百姓如厕时则手拿一瓶水,习俗规定用左手洗屁股。用水洗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降低痔疮的发病率,还可以节约大量纸张。无论你用卫生纸擦多少次,也不会比水洗得更干净。尽管有人会反驳说水也很重要,但用水肯定还是比纸更环保的,因为造纸也会产生大量工业污水。

鼓励美国家庭尝试弃用厕纸:在卫生间安装冲洗设备,例如智能马桶盖、马桶冲洗器等。

降低人均用量

美国人在使用厕纸存在严重的浪费情况,人平均每天消费的厕纸竟然高达 77 节。通常每个人上厕所使用的厕纸长度是一定的,因此建议美国人可以通过厕纸的选择来降低厕纸用量。市面上常见厕纸有 2 层、3 层和 4 层的。

尽管 4 层厕纸更厚、更结实、也更柔软,但制造相同长度的 4 层厕纸需要更多的纸浆。因此建议美国人应更多地选用 2 层 或 3 层的厕纸。

此外,也可以使用更科学的擦屁股方法来减少厕纸的使用量,例如对厕纸进行多次折叠等。图 11 是网友给出的一种奇怪但理论上可行的节约厕纸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第 4 步撕下的尖角不要扔,它可以在第 6 步之后用于剔指甲。

结论

为了满足全世界巨大的厕纸需求,每天都有大量的树木从原始森林中被砍伐。本文建立了厕纸用量和树木需量的数学模型,并估计了人均一年需要消费的厕纸卷数,以及每年生产厕纸砍伐的树木数量。估算结果显示,全球人均一年使用的厕纸卷数约为 45 卷,这些厕纸的重量接近 3 公斤,每年因为制造厕纸需砍伐近 3 千万棵的树木,每天需要砍伐的森林面积超过一平方公里。其中美国人的厕纸用量几乎占到了全球的一半。

针对美国人的这种浪费行为,本文通过分析模型最终给出的砍伐树木数量的表达式,给美国人提了 4 种减少树木砍伐的建议:1. 减少拉屎次数,十再要拉,减少拉的次数也可以。2. 降低木浆比例,可以使用再生速度更快的竹子来代替林木制造厕纸;3. 减少使用人数,可以通过安装冲洗设备弃用厕纸;4. 降低人均用量,可以通过选用 2 层厕纸来替代常见的 4 层厕纸来减少厕纸用量。

最后,再次提醒美国人:你们每少擦一次屁股,地球就会多一点绿色!

参考资料

[1] Scientific American. Wipe or wash? do bidets save forest and water resources?, 2009: scientificamerican.com/

[2] Wikipedia contributors. Toilet paper, 2021: en.wikipedia.org/wiki/T

[3] Thomas W Crowther, Henry B Glick, Kristofer R Covey, et al. Mapping tree density at a global scale. Nature. 525(7568):201–205, 2015.

[4] Benjamin Elisha Sawe. How many trees does it take to make 1 roll of toilet paper?, 2018: worldatlas.com/articles

[5] Tork. Tork conventional toilet roll advanced –2-ply, 2020: tork.co.uk/product/1002

[6] Toilet Paper history. Toilet paper fun facts, 2010: toiletpaperhistory.net/

[7] 标准起草小组. 《绿色产品评价纸和纸制品》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2017: energylabelrecord.com

[8]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How much of the amazon rainforest would it take to print the internet?, 2015: sciencedaily.com/releas

[9] Sally Shoult. The issue with tissue: The forests being destroyed, one flush at a time, 2020.: greenisthenewblack.com/

user avatar

好的,那研究主发表人戴教授要不从自己开始,少吃那么大块肉了?这可不环保啊

和同事吃饭也别那么大鱼大肉,损害健康还特别污染环境啊



user avatar

這個如果是真的也太搞笑了,香港可是全亞太地區人均肉食消費量最高的地區之一。

港大環境科學研究發現香港人嗜肉致成全球人均最高碳排放地之一 - 新聞稿 - 傳媒 - 香港大學

而且這個對西方也沒甚麼好批評的,因為香港的人均肉食量是英國的3倍(

本港在肉類的消費超過不少發達國家,港大上周發布的研究發現港人前年每日消耗664克肉類,相當於兩塊10安士牛排,是英國人均消耗量的3.8倍之多。香港遍地食肉獸早已不是新聞,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本港曾在2008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食肉量最高的地區。[1]

更新1:經評論區提醒:我這就在年底吃素,幫中國減少人均消費肉食.jpg

更新2:作為港中大畢業的,個人認為中大的素食飯堂是中大最好的飯堂之一,非常安利(逃),不接受反駁。

参考

  1. ^減紅肉食得有「營」 更為地球出力 ,經濟日報 https://paper.hket.com/article/2086606/%E6%B8%9B%E7%B4%85%E8%82%89%E9%A3%9F%E5%BE%97%E6%9C%89%E3%80%8C%E7%87%9F%E3%80%8D%20%E6%9B%B4%E7%82%BA%E5%9C%B0%E7%90%83%E5%87%BA%E5%8A%9B
user avatar

中国人被开除人籍了,公知们的一贯做法

user avatar

这就是半途悖论。你走在半道上干啥都是错的,到了终点就干什都是对的了。所以这则研究告诉我们,我们吃的肉还不够,我们应该人均一年100公斤肉,让美国人少吃,才能改善地球环境~

user avatar

另外一种冠以“科学”的眯眯眼罢了,取悦谁,恶心谁,这不一目了然?

这些人,即使自己不是眯眯眼也要动刀改成眯眯眼迎合西方

user avatar

这反映了西方的顶刊在为中国科研设立KPI这样一个不合理的事实

这些西方的顶刊,例如生物,只需要给足够多的名额放到“对西方科研理论的验证”比如对蛋白质结构测序这样的课题上,自然有大量的中国课题组跟进。至于光刻胶卡脖子?能发Nature么?

而且甚至可以专门留出来几个曲别针风格的论文的版面,留给中国人投稿。还别嫌弃,你不做有大把的人做。

user avatar

制作一辆劳斯莱斯的内饰要用17-21头牛,宾利也也是十几头牛。更别说堪比05X级军舰尺寸的游艇和各种私人飞机。虽然没有具体数据,但是就能触及的地方全是皮革的装修,没几百条牛是下不来的。

香港应该是全世界劳斯莱斯保有量最高的城市,同时还是亚洲游艇保有量最高的城市。私人飞机数量不知道,但是肯定也在全球排的上号。

我是建议这几位先去找校董会里的富豪名流,以及学校的主要赞助人谈谈。要他们卖掉豪车、游艇、私人飞机,或者拔掉自己劳斯莱斯里的真皮改用人造革。

我想,肯定会被保镖打着赶出来。

就算是崇尚绿色能源的德国,默大妈的座驾也是A8。就算是被誉为电动车的圣地的挪威,皇室座驾也是一水的奔驰S。

所以嘛。。

user avatar

关键问题是,经费谁出的,题怎么开的,港中大,北大的结论是怎么给的反而不重要了。

比如说,我开个题要求论证喝水与死亡的关系。那结论自然是妥妥的喝水都会死,死了都喝水。

这个事情最吊诡的是北大的参与,港中大没有党组织就算了,北大有党组织么?

user avatar

北美的家庭草坪、高尔夫球场和运动草坪,一共有63000平方英里,是一个德克萨斯州的面积。耗费的淡水甚至高于粮食作物,修剪草坪烧掉的石油够小国全部的能源开销,洛杉矶大旱时候水资源紧张,政府建议一周只浇草坪3天,对,不是任其旱死,而是改成3天;

全球家用纸巾市场约120亿美元,美国占其中的57亿,生产一吨纸,需消耗木材2.5立方米,耗水100-200立方米,耗电2000-2500千瓦时,耗煤300-400公斤;

美国生产一斤牛肉需要1700升的水、20斤的谷物外加2升汽油,美国一年消耗牛肉近1200万吨,比欧盟全部国家加起来还要多400万吨。

3两肉多一点,也就是150克,已经是红线标准了。

40-75克什么概念?

比巴基斯坦略高,甚至少于埃及。埃及刚因为小麦涨价爆发大饼危机了,一个徘徊在人道主义灾难边缘的国家尚且有超过50克的人均食肉量,中国要降到比埃及还低?

不要求排在第一,比红线多特么一倍的美国降到略高于红线,把牛肉消费降下来,降低全世界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所谓氨气及微粒,

却要求中国人把好不容易达到红线的吃肉权让出来,改善本国的空气途径竟然是吃素,

省略一万字心理活动。

如果香港的学术界致力于改善世界环境,我倒有个妙招,

数据显示,从1962年到2018年,“三趟快车”共开行4万多列,供应活猪活牛达1亿多头,以及大量的蔬菜、水果、蛋品等,成就了香港市民最丰富最稳定的一日三餐。
据全球贸易系统统计数据,目前香港进口食品的20%,进口活动物的80%,进口蔬菜的70%以上,均来自内地。

即便是这样,也满足不了香港人的吃肉和吃便宜菜的需求。

内地供港的番茄是2.5港币一公斤,以色列的番茄就要32港币一公斤,

但进口量仅为平日的1/3,目前香港从内地活猪进口量相对往年同期下降近60%,当地拍卖平均价同比涨幅超200%,最高拍卖价达4444 HK$/担(1担=100斤),而终端在毛猪价格上涨带动下也上涨至130 HK$/斤,相对于原来的40 HK$/斤上涨约225%。

只要内地供港的活猪减少60%,则香港市面上的猪肉零售价涨幅超过200%,一百块钱一斤的猪肉绝对不是奢望。

即使这样,一部分人还坚称内地供港的肉类只占香港消费的一小部分,既歪曲事实,又一副毫不领情的样子,只有淡水实在赖不掉了,才说青藏高原也没断了印度的水的荒唐话。

像这个打叉言论,断供如果真的没感觉,你100块一斤的猪肉是什么感觉,涨价220%了,还仅仅是断供三分之二而已,价格当然就是最好的感觉。

都是扯淡,一派胡言。

香港人吃肉的量,几十年内不仅人均远超内地,且需要全世界的物流来供应。

而且内地供应的都是质优价廉的,给被李家盘剥到无以复加的底层劳动者续命的廉价农产品,是市民维持生活,小朋友长身体的宝贵滋养,

没有内地的肉类和蔬菜供应,香港贫民甚至白领会立刻达到吃了这顿没下顿的境地,比印度还印度,顿顿泰国白米饭,其余什么辅食都吃不起,倒是很环保呢。

如果香港高教界真的为内地空气乃至全世界空气着想,不如从港岛开始带头吃素,而且是全素,蛋奶也一概断掉,顿顿发面大饼或者熬粥,配上维他奶足矣,世界各地包括大陆,供港食材的肉制品将会大大减少,这样全人类都会感激香港市民为全球大气环境做出的贡献。

你们再也不用吃着大陆来的猪肉,还兀自觉得断供毫无影响了。

参考:

从香港猪肉供需情况看内地肉类供需演绎-期货频道-和讯网 (hexun.com)

你一定以为香港农产品是靠内地供应,这种“想当然”是错觉,内地供港的比例很小,小到什么程度,断供几乎都不会有感觉。换过来想... - 雪球 (xueqiu.com)

这些数据告诉你,内地供港对香港意味着什么 - 知乎 (zhihu.com)

user avatar

解决吃饭问题,才有资格谈健康。

然而,截止到2020年低,中国才实现贫困人口清零。

戴副教授的研究从1980年开始。

在198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是60275万吨标准煤,也即6亿吨[1]

  • 人口占世界20%,能源消费却只有世界的7%。

无数中国人在温饱甚至贫困线上挣扎,80年代的北京是这样的:

这一年,中国人均寿命仅仅只有67.7岁。

在80年代,能活到75岁以上,已经是高龄老人了。

而到了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是49.8亿吨标准煤,整个国家的经济才刚刚进入小康水平。

而此时的人均寿命是77岁,女性更是首次超过了80岁。

虽然戴副教授的研究,大谈特谈肉类消费对环境的污染,并认为导致9万人早死。

但他的研究完全无视了:

中国经济的大发展,让中国从80年代到2020年,40年间,累积让10亿的老人多活了10岁的基本事实。

无论中国人均寿命的提升,还是中国人均身高的提升,依靠的是什么?

当然是人均肉蛋奶消费量的提升。

中国也就在2017年前后,肉类消费才迈入世界中上水平。

戴副教授声称:

如果中国人将多肉习惯改为植物性饮食,可减轻氨气和悬浮粒子数量,以及避免每年7万5千人因空气污染而死亡。

不说中国全民植食,哪怕生活水平回到上世纪80年代,人均寿命又会倒退多少?

戴副教授究竟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还是完全装作不知道呢?

其实,早在2015年,戴副教授就研究过中国问题。

2015年,戴副教授在他的研究中声称:

过去30年,中国及周边地区夏季气温升高了3℃,中国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臭氧浓度的增加,每年引起数千人死亡。报道称,人长期吸入更高浓度的臭氧,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等,从而导致死亡[2]

的确,城市发展会导致空气臭氧浓度升高,臭氧也的确对人体有危害。

臭氧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原因在于,臭氧会导致呼吸道肌肉收缩,阻塞肺泡中的空气。

然而哮喘的发生具有多重诱因,臭氧仅仅只是其中因素之一。

有意思的是,当年法国人报道了,英国人发表研究声称,美国西部的空气污染,就是中国的空气污染飘过太平洋造成的[3]

当初,戴副教授的4400人臭氧死亡数据明显没有在互联网上掀起什么水花,于是今年又来了一个7万5千人吃肉空气污染死亡数。

反正就是,6年前流行不让中国人碳消费,这两年又特别流行不让中国人吃肉。

反正中国人发展就是原罪。

其实人类发展和处理空气污染的能力是成正比的。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想,如果人类的消费能力自陷于此,不能对空气污染以及温室气体的处理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人类被死死困在某一个技术瓶颈之内,恐怕也是颇为悲哀的事情。

遇到环境问题,我们总是需要积极解决的。

一味限制而不进行技术上的突破,那只是混吃等死而已。

然而,在可持续发展上,中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4]

  • 2000年以来,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800%以上,是欧盟的3倍,美国的5倍。
  • 世界上1/3的太阳能发电厂和风力涡轮机都在中国。再加上锂离子电池,中国占了世界半壁江山。
  • 1990年至今,全球共有4.2亿公顷森林遭到毁坏,中国森林草地面积却增长了3300万公顷。
  • 截至2019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1%,中国提前完成对外承诺的2020年碳减目标。

参考

  1. ^ 国家统计局
  2. ^ 港媒:气温上升臭氧浓度增加 致中国每年4400人死亡
  3. ^ 国外报告称中国将臭氧污染“出口”美国 专家驳斥
  4. ^ 成就有目共睹 承诺振奋人心 世界称赞中国绿色发展走在前列
user avatar

爷因为吃肉造成的污染,爷自己解决了。

user avatar

多年前看过一个纪录片,大致是讲发达国家吃牛肉多,增加了碳排放,还搞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计算式、调查,说养牛场排多少有害气体和二氧化碳。

就很好笑。

农业一定是固碳的,除非只养殖真菌类(蘑菇之类)。食物链的能量传递是有损耗的,我记得初中生物课本上学习的是效率10%。也就是1个吃植物,就需要10个。那他如果吃肉,肉还是需要10个,但这些提供肉的动物要消耗的植物是100个。人吃肉,只是促进了生物圈的碳循环,并没有造成二氧化碳增加,因为众所周知,100个植物固碳要比10个植物固碳要多,多数的碳是作为粪便、残渣等贡献给了大地,少数的变成营养在食物链传递,供能和变成二氧化碳排放。吃肉多,意味着需要的植物多,养殖业也促进种植业,大气中的碳一边循环,一边转化成粪肥埋地,暂时退出循环,就被固化下来了。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长,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的工业带来的。某个时代地球累积的数百万甚至亿年的碳,在几百年的尺度上被人类剧烈消耗释放进生物圈,环境骤变是必然的,但肯定只是不适合当下的生物生存,毕竟诞生那些煤炭和石油以前,这些碳也是在地球生物圈环境内的,当时也有繁荣的适合高碳环境的生物,只是不是现在的这批罢了。在碳排放方面,人类作恶只会害死自己,并不会摧毁生物圈,毁灭地球。

危险的是核应用。地球上的核物质本来是分散地存在于地下,不存在于生物圈,太空来的核辐射因为地球磁极的作用,引向了两极,使得宜居的地带不受其害,由此保护了生物圈。但现在人类的活动,正把辐射引入生物圈内部,这必然会摧毁整个生物圈,别妄图生物能够适应辐射,如果这种假设成立,宇宙就不会那么寂寞了。

大家多吃肉,多种菜吧,珍惜有生之年。

user avatar

巧了,我顺手查了一下这个教授的资料,还真的是屁股歪,没得洗。


首先先介绍一下这个教授的个人简历:

注意:这里中大指的是香港中文大学,不要误伤了哈


戴沛权教授简历如下:

戴教授现任中大理学院地球系统科学课程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气候、大气化学与生物圈之间複杂的互动关係,当中又以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农业及公众健康等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课题为重点。

戴教授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其后在哈佛大学研究气候转变对悬浮粒子及空气质素的影响,并取得该校环境科学及工程学哲学博士学位,加入中大前,为麻省理工裘槎基金会博士后研究员。

戴教授是本港首位获得世界气象组织颁发「世界气象组织青年科学家研究奖」的科学家。除了「世界气象组织青年科学家研究奖」外,亦曾获其他的殊荣,包括﹕研资局颁发的杰出青年学者奖项 (2014-2015年度)、中大理学院颁发的模範教学奖 (2014年)、iCACGP颁发的年青科学家奖 (2010年)、Mustard Seed 基金会颁发的研究基金 (2009-2012)、哈佛大学颁发的卓越教学奖 (2008, 2009年),以及Howard T. Fisher卓越地球信息科学奖 (2008) 等。


这里已经可以看到,简历和老美息息相关,大家应该能感受到一些东西。

然后,接下来则是该教授在15年底发布的文章:

《中大学者揭示中国气候暖化令呼吸病症死亡人数大增》:school.freekaoyan.com/h

这篇文章讲了啥呢?讲了中国工业化太牛逼,搞的全球地表臭氧污染恶化,以致每年因呼吸病症死亡的人数大幅增加(你咋不扯美国工业化时候的破坏)

加上今年这篇,所谓的《中国人应该少吃肉》。想都不用想,屁股肯定歪的。而这背后的含义想必大家都懂

你们他妈哪配的上这种生活啊?

大半夜就写到这,感兴趣您点个赞,我考完试继续深扒一下这个教授,看看还有没啥好玩的

user avatar

问题:养殖动物并种植饲料排放氨。

对策一:

优化养殖设备、养殖和种植条件管理、畜禽与牧草•饲料相关粮食作物的品种,降低氨排放量。

开发吸收动植物排放的氨和大气中的氨的机器。这会创造新的产业和就业。吸收的氨可以用于氮肥,吸收量可以超过养殖动物与农作物的排放量,进一步减少空气污染程度、降低相关病死率。

改进空气净化设备和口罩,加强呼吸道疾病诊疗和宣传。必要时在公共场所和居民区设置空气净化设备。这既可降低氨相关的疾病发生和病死率,又可对付其他空气污染和呼吸道传染病,例如新冠。

对策二:

要求人们减少吃肉。如果人们不听,就禁止人们养那么多动物,想吃要么进口要么憋着。这既损害养殖户的利益,又损害食客的利益。

依赖进口不但更贵,而且质量难以把握;将生产和运输产生的污染位置移动到其他国家,会给某些腐败文人提供口实,可以来个“巴西雨林要怪你”再放送。


玩某些策略游戏的七岁小孩都知道怎么选。

可以尝试将此类腐败文人清除出教育体系。


40 克每人每天乘以 365.2422 天每年乘以 14 亿人,会算出约 2045 万吨每年的“维持健康”下限。考虑到肉类生产、运输、仓储、烹饪、食用等过程中的损耗和浪费,中国肉类生产不可能按这下限来安排。

按照 75 克每人每天会算出约 3835 万吨每年的低产量,这已经接近实际产量的一半了,能减少的空间有限。

你考虑一下我国每年生产的约 8000 万吨肉类和进口的约 1000 万吨肉类的损耗和浪费,中国人实际吃到肚里的肉真的比 75 克每人每天多很多么。

统计显示 2020 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 61 公斤,约为 167 克每人每天,这是将损耗和浪费的部分也当做消费的。损耗与浪费率可以降低,但在当前实际条件下不可能降太多。

user avatar

噢~这样啊,我知道了。好,好,我会考虑的。嗨,是,你们辛苦了。嗯嗯嗯,再见。

user avatar

先从他做起。他吃肉放太多屁了。

user avatar

就喜欢看这些小丑一本正经地演闹剧。

没错,我就说他们是小丑,装什么学者呢!

郭德纲说过:『比如我和火箭专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烧煤,煤还得精选煤,水洗煤不行。如果那科学家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同样的,小丑和我们说,你拿吃肉不行,吃肉带来的肉类需求成为空气污染源,他们说要吃素,真的要吃,每天吃40-75克肉足够维持健康,如果我们吃得起肉的人正眼看那小丑一眼,那我们就输了。

我今天中午就要吃肉,涮火锅,晚上还要吃肉,水煮肉。

日子好不好过我自己知道,让小丑们自己被口水淹死吧,活该!

user avatar

按这个研究结论,冬奥期间河北禁止养猪?

科学界养牛比养猪更污染空气是共识吧。

最后的结论好神奇,全国人民改吃素才少死7万人,那大家还是吃肉吧。

user avatar


这个事情,应该身体力行。

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位教授也是中国人。

上面是香港监狱的伙食,看样子,应该超过他说的标准了。

让这位教授吃监狱饭几十年,既能维持身体健康,又能保护环境。

user avatar

以前什么时候什么危机,哪怕内地吃不上肉、肉价暴涨,都不影响我们把一列列货运列车的生猪运到香港。

但是现在他们却跟着美国“环保”NGO让我们别吃肉?

user avatar

既然如此,那这些学者们就带个头,从此不要吃肉。
大家要好好监督哦。

user avatar

才九万人死亡,我们至少要吃肉吃到九百万人死亡才算合格,一起加油吃肉

user avatar

港中大不奇怪,北大有脸干这种事?!

user avatar

确实应该少吃肉,我说的是香港。

有人喜欢拿总量说事,很抱歉,中国吃菜总量也是世界第一,还遥遥领先的世界第一…

都这样了还多菜少肉,怎么,你寿光有股份吗?

吃肉,还不行呢,领先第二名也没多少。


2019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为51千克。

2019年的美国人均肉类消耗量101kg。

同期其他国家人均年肉类消耗量:

俄罗斯60kg

英国84kg

法国87kg

合着五常里面我们最弱…


五常之外,以色列80kg、阿根廷90kg、土澳95kg,欧盟国家平均80kg


至于我国的香港地区…每年要吃掉150万头猪左右,大部分来自于大陆,是全世界人均消耗肉类最多的地区,根据香港大学的研究表示,香港人平均年肉类食用量为242kg。

很多人可能都不信…我也有点觉得匪夷所思,港大说香港人平均每天吃掉664克肉,考虑到有老幼,成年人要一天接近一公斤…

但是这个数据确实是港大的数据。香港的东西就是多肉少菜,顿顿都是肉……

真的不理解这些学生是怎么在这样的饮食环境中,昧着良心做这个课题的…不恶心吗…


还有这个戴沛权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真的很忧国忧民。

2015年10月13日,因为研究臭氧问题,戴沛权敦促珠三角地区政府能采取行动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其途径包括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规管汽车尾气排放等。

但是那时候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是0.12辆,

那时候美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超过0.8辆,是我们的七倍。

乘以排量可能有十倍以上。


不得不说,这位教授很爱国,只关心自己的国家~您辛苦了。

user avatar

谁不让中国人民吃肉,谁就是国家公敌,民族公敌!

记住下列关键词:

这项所谓“研究”,是香港中文大学埃克塞特大学(英国)的环境持续与应变联合研究中心(ENSURE)联合进行,发布在英国《自然食品》Nature Food)期刊。

这个所谓研究给出的建议,是让 「每个中国人每日摄取40-75克肉,即手掌大小的份量,已可维持健康」,也就是这些所谓“国际专家学者”们,给定的中国人肉食份额,是每年14.6公斤~27.4公斤。
然后,再看看现实的2020年,一份不完全统计的各国人均肉食量数据:

  • 美国:118公斤,牛肉为主。
  • 澳大利亚:121公斤。牛肉、羊肉为主。
  • 以色列:102公斤。羊肉为主。
  • 意大利:87公斤。牛肉、羊肉为主。
  • 英国:83公斤。牛肉、羊肉为主。
  • 德国:88公斤。牛肉、猪肉为主。
  • 韩国:62公斤。牛肉、猪肉为主。
  • 日本:49公斤。牛肉为主。
  • 中国:59公斤。猪肉为主。

……

看到了么?

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民不是吃肉太多,而是远远不够!

谁不知道牛肉/羊肉比猪肉的营养价值更高?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提供热量?哪怕再无营养知识的人,对比三种肉类的日常价格表,也就一目了然。

中国古代经济发达、遥遥领先世界的唐宋时期,羊肉都是绝对主食。

直到人口大爆炸,从几千万人增加到4亿人、资源实在跟不上发展的明清时期,主食才换成了猪肉。

而直到如今,盎撒/日耳曼人的后裔们,一边大口咀嚼营养更高的牛肉羊肉,一边居然还指责吃着相对廉价的猪肉的中国人,“吃肉太多”“污染环境”,
简直就是——从未见过世间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让华夏子孙炎黄贵胄,彻底恢复在人类世界的理所当然位置,是我们这代中国人的义不容辞的使命,
当然也就包括让我们这代人、下一代人,都能理所当然地消费人类世界最多的最有营养的肉食!

当然,这也势必意味着欧美人再也过不了现在大口吃牛羊肉的好日子了。

地球的资源总量就那么多,我们多吃一斤肉,欧美人就肯定要少吃一斤肉,

如果14亿中国人都过上每年吃120公斤肉,失业人口和流浪汉,也能牛排羊排随便吃的日子,

那么欧美人的生活水准,就肯定只好一路直线下滑,向现在的泰国人(人均28公斤肉),甚至印度人(人均4公斤肉)看齐了。

所以,美国某个总统,几年前就公开宣称:「如果中国人民都富裕起来,地球就将毁灭,人类就将灭亡。」——这些欧美政治精英的内心认知,就是欧美欺压全世界的霸权一旦不再,对他们而言,便等同于地球毁灭,人类灭亡了。

所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境外势力,当然会尽可能动员一切资源与力量,不遗余力打压我们,不遗余力欺骗、分化我们,收买和洗脑那些非蠢即坏的意志薄弱者,做他们的“第五纵队”。如今更是给出了他们指定的份额: 【每个中国人每日摄取40-75克肉,也就是每年只准吃15~27公斤肉】

因此,

中国人均肉食量达到120公斤,从猪肉为主,变成猪/牛/羊三种肉类并重之前,

任何鼓吹让「中国人少吃肉,多吃素,或改吃“植物肉”」的理论言论,

无论其表面如何粉饰,都一定是其心可诛

而国内某些大学,对诸如《自然食品》(Nature Food)之类、由欧美境外势力掌控的“国际期刊”的盲目推崇与迷信,自觉自愿让渡了学术上的话语权,——此类软骨头行为,同样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身处大争之世,这是一场非胜即亡的生存战争,文明战争!


user avatar

这港大吃翔都赶不上热的,回形针都被锤没了,他才发这个,美爹牛肉的甲烷排放先解决下。

user avatar

港中大的“正常操作”,看都不看!无非是从明面上转为了阴阳怪气。

user avatar

这项跨学科研究是港中大、埃克塞特大学与北京大学


为什么都再说港中大,问题难道不在于北大居然也参与了这项可笑但是又给西方提供反华子弹的研究吗?

现在还有大量吃不上肉的中国人(去各个短视频平台看看那些早上吃土豆、中午吃土豆、晚上吃土豆的孩子们吧),大量无法放开吃肉的中国人,就有北京大学这种拿着中国老百姓纳税款发的工资跟研究经费来论证中国人吃肉污染环境,每年害死9万人!?

我真想对这群叫兽说一句国粹!

这位就是北大参与的,还是一名博导、系副主任。

真不明白中国人吃肉>畜牧业发展>空气污染>每年死亡9万人这种归因谬误怎么会被一名博导、系副主任奉为圭臬的。

整个就是先有果,然后再推导因。

这种论文如果要研究畜牧业发展对空气的影响,也应该是全体人类吃肉的影响,而不是特别针对某一个国家某一类人!这就是典型的反华!

如果这种推导都能成立的话,那么这个星球上所有因为污染死亡的人都可以归罪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工业进步,进一步甚至可以将这个星球上所有意外死亡的人归罪为新中国成立中国人寿命大幅增加!

直白点说就是中国人既不想跪着,那么为什么不早点死绝!

user avatar
这项跨学科研究是港中大、埃克塞特大学与北京大学

这个中国人里包括香港人和北京人吗?

user avatar

境外势力又作乱。

证据如下:

前一阵子全网喊打喊杀几个账号,最大的罪名是“批评中国人吃鱼吃肉”,次要的罪名是“迎合外国人”。

——睡前消息2021年7月16日晚23:33

港中大作妖不是今天才开始的,早在2018年香港乱象期间,它们就开始玩这个了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和聲書院與社會企業Green Monday合作,在上學年(2018/19)起開辦全港首個以素食為研究核心的大學通識課程,供中大和聲書院同學選修,以掌握未來飲食大趨勢和認識相關環保概念。

和聲書院一直是推動校園綠色生活的先驅。素食課程名為「Future of Food: Plant-based Living」,為計學分(Credit-bearing)的科目,共有十三課,旨在讓學生深入淺出認識食物與環保、健康、動物的關係,例如畜牧業與全球暖化、素食營養與疾病預防、動物倫理及哲學等。每個課堂分為一般講課和烹飪課兩個環節。由於素食課題涉獵甚廣,書院請來不同背景的專業人士來講課。烹飪課由知名素食博客 ─ 純素媽媽 Grace Wong 主理;外展課堂則會在 Green Common X Kind Kitchen 素食概念館找「素」,認識及體驗未來素食的大趨勢。

Green Monday 創辦人楊大偉先生指:
「今時今日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是通識教育應備的綱目,本學年中大和聲書院開辦通識課程,對素食及相關議題作深入討論,並介紹食物科技作為解決方案之一,是極具前瞻性的決定。希望學生們透過這課程,對素食和環境的互惠關繫有更深入了解,同時希望其他院校效法,推出同類課程,因為氣候危機逼在眉睫,急需立即行動。」

这个和声书院标榜自己是“校园绿色生活驱”,其实它还是个黄色先锋。

大家知道港中大以前就是一个白鬼的据点,这个和声书院也不例外,当时直接叫嚣“香港兴亡,匹夫有责。”

这个港毒书院找来合作的Green Monday又是个什么东西呢?以该组织头目杨大伟为例:

1、使用港毒代言

上图为Green Monday推广大使,港毒歌手。


2、接收白皮支持

进入2014年,白鬼在香港到处作乱,弄得人心惶惶。在搞起混乱后,它们于2014年9月28日叫嚣“正式启动占中”。

3、宣传贾贵作品

为什么说上图的《素食行者》是贾贵作品呢,请看以下回答,这里不再赘述。


如果有一个号称环保的势力,它披着环保的表皮,找分裂势力代言,找分裂势力合作,找分裂势力宣传,那它是不是一个用环保当伪装的分裂势力呢?


希望带头喊打喊杀的媒体能长长眼睛,不要对着韭菜喊口号,对着真实的问题装瞎。

——睡前消息2021年7月16日晚23:33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人类社会发展就会带来环境破坏,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这位学者的研究则将其中一项发展会带来怎样的环境破坏和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给相对精确的量化出来,所以从科学角度来说是有价值的,也为人们后续治理这部分破坏提供了理论依据。

但是,从社会角度和政策制定角度,也即政治角度,这个研究是没什么意义的,因为“适当吃肉有益健康过量吃肉有害健康”早就写进健康饮食指导建议里了。

至于像这篇论文一样,将改变饮食结构写进摘要,则是一种假装客观的恶意。不过话说回来,他这其实只是一个假设而非政策建议,无视即可。

摘要机翻:

转向更多的肉类密集饮食可能会通过环境退化产生间接的健康后果。在这里,我们研究了1980年至2010年期间,中国饮食模式的趋势如何恶化了细颗粒物(PM2.5)污染,从而导致间接健康影响。我们发现,膳食结构的变化,主要是通过推动对肉类和动物饲料需求的增长,使中国农业的氨(NH3)排放量增加了63%,PM2.5年增幅高达10µg m-3(占PM2.5总增幅的20%)。这种影响是仅仅由于人口增长而增加的粮食产量的两倍多。将目前的饮食方式转变为少吃肉的饮食方式,可以减少约17%的NH3排放,减少2-6µg m-3的PM2.5,每年避免约7.5万例与PM2.5相关的过早死亡。

面对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人们有三种解决办法。

一种是边发展边破坏边治理,将破坏变得最小化,比如各地的污水治理厂,煤电站的废气处理设施等。


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治理能力跟不上发展和破坏的话,也会变成“先发展后治理”。“决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这个说辞一度在九十年代至零零年代的新闻里随处可见,后来最近十多年年不怎么提了…因为中国也某种程度上落入了这种老路。

不过,只要还在治理,哪怕来的晚一点也是有价值的。就像北京的雾霾,污染了那么多年没人知道实情,后来被美国大使馆揭了锅盖,国家才大力治理了几年,如今也成效显著。

还有碳中和战略,本质上也是探索“边发展边治理”的道路,或者也可以说是在“先发展”之后很多年找到一个“后治理”的办法。


面对发展造成的环境破环的第三种态度,是“不发展无破坏”或者“慢发展少破坏”。这种态度常见于试图阻碍他人发展的群体,如极端环保主义者,政治敌对者,和为敌对者鼓噪的某些学者。

在本论文里,作者面对“生产肉类食物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恰好就是“减少肉类生产和食肉”,落入了上述的第三种态度里。

但在无视掉这些所谓建议,或者数值模拟的对照组以后,定量化的环境破环数据同样可以拿来用于治理这部分破坏,实现更好的发展。

所以,面对这样的论文,一方面要承认其科学价值,并将它的科学结论更好地用于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则挖出暗藏的祸心,把它的所谓建议当做一个fart放掉就可以了。

user avatar




2010年丁仲礼院士接受央视《面对面》节目采访的一段视频。丁仲礼在节目上与主持人围绕“什么是公平的减排方案”进行辩论式采访。

丁仲礼认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减排方案”实际上是“减排话语下的陷阱”,这为发达国家设计了比发展中国家多数倍的未来人均排放权,其结果是要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加大富国与贫国的差距。

丁仲礼在节目中表示,从1900年到2005年这105年之间,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是发展中国家的7.54倍。由于基数巨大,发达国家在此基础上承诺的减排指标,实际上为自己明确了还是相当大的未来排放空间。而IPCC倘若将方案定下,这个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就会变成一种非常非常稀缺的商品,“不够排就得买”。

根据丁仲礼计算,中国的排放空间只能支撑大约10年,也就是说从2020年起中国就需要购买排放空间了。丁仲礼质问,“从2020年以后,中国每年花一万亿人民币去买二氧化碳排放权,你会怎么想,你觉得公平不公平?”

在被记者问到“所理解的公平是什么”时,丁仲礼院士提出他将排放权视为发展权,视为基本人权,所以就是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个大致相等的排放空间。

而为力争排放权,丁院士还提出从1990年到2050年,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坚决不超过发达国家同期水平的80%的方案。“不管你怎么减排,我都要比你少,并且我一定要做到。并且你发达国家已经把所有的基础设施建完了,中国很多还没有建,那在这样的发展阶段背景下,中国应该提出这样的方案,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我们要比你们雄心勃勃多。”

记者对此追问说“中国是人口大国,这么一乘那个基数太大”,丁院士则发出了“灵魂拷问”,“那我就要问你了,你就是说中国人是不是人?这就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了,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你这个是以国家为单位算的,还是以人为单位算的”。

user avatar

我是水利系统的,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农业灌溉。如果采取多菜少肉的饮食模式,只会让环境变得更加糟糕。。

第一,不是说多种菜一定就能减少二氧化碳浓度,实际上有大部分绿叶蔬菜吸收二氧化碳效率比树木差很多

植物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的最适浓度为0.1%左右,远远超过了大气中的0.03%含量。而且大部分化肥都有二氧化碳,国内外在温室及塑料大棚中采取二氧化碳施肥,其办法是增施有机肥料,促进微生物活动分解有机物时释放出二氧化碳,或者是深施碳酸氢铵肥料,这种肥料除氮素外,还含有50%左右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一部分可溶于土壤溶液中由根部吸收,再转人叶部,另一部分可扩散到空气中供叶子直接吸收。另外,田间通风良好,使空气流动增大,也可提高二氧化碳供应量。此外,在工矿区附近,有一些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碳、乙烯、一氧化碳、氟化物、氯气、氨气等,常通过气孔和根部进人,往往因气体浓度过高,使蔬菜发生毒害。还有因化肥使用不当,易发生氨毒害。有毒气体对蔬菜的毒害表现蔬菜叶片黄化,叶片变小或发生畸形,严重时造成叶片逐渐枯萎脱落,甚至植株死亡。有毒气体的危害程度- -般在光照强、温度高、湿度大时更为严重。

综合考虑真的害怕空气污染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才靠谱,关键蔬菜是用来吃的真的在空气污染多的地方种菜你吃吗。。

还有现在农业都是大规模集群生产,小范围种根本卖不出钱。

只有不断提高生产力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绿叶蔬菜在冬季很难供应,我们国家一直都是重金投入菜篮子工程,蔬菜大棚,冷冻物流各种基建项目配合才保证大家冬季蔬菜供应的。实际上遇到雪灾等意外情况蔬菜的供应影响就会很大。所以生猪储备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国家主要满足的是主粮供给,每年都会退下来很多陈粮实际上就是投入养殖业或者食品加工之类的。

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可以想中国一样蔬菜自由的,韩国就是典型例子虽然是发达国家冬天依然要吃泡菜为主。所以某些人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绿叶蔬菜购买自由吧。。

绿叶蔬菜在外国某些季节和时段比猪肉鸡肉还贵。。因为绿叶菜比主粮和猪肉产业化难度更大。。储存成本更大。。

居然有这么多人喜欢看,那我再说点。其实很多技术我们虽然不是领先的,但是我们国家应用真的是最好的。比如蔬菜大棚技术,我不确定其他国家发展这么样。不过我确定中国应用绝对是独一档的。早年我们市为了推广这个技术,每亩地补贴是1000元才形成了现在的产业园区。还有数字灌区和智能化监控中心这些措施这些被公知吹腻的技术,我们这个股级事业单位在2010年就使用了。。。

所以其实我们完全没必要在意西方人这么看这么做,因为他们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或许他们依然可以凭借专利和技术积累对我们造成技术封锁和专利勒索。可是他技术应用与技术开发很早就脱节了。根本没办法普及推广。

只要是在国有经济主导的关键领域发生重大的技术革新,不管是哪个国家先开发实践的。最后推广应用最好的一定是中国。。

因为资本家讲究效益与成本心理都是生意,他的思维和思想其实都很短视。而我们更加纯粹就是发展经济 提高生产力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包括回答也是一样的主要是给民众科普和感受国家发展变化,等后面我们单位水利纪录片制作好了。大家有兴趣会上传

user avatar

研究嘛,总会有人质疑,然后再做新的研究来推进对问题的认识。

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很多人说作者的推论逻辑有瑕疵,可能是鸡叫天亮这种,但也没有证据直接反驳。

我觉得还是要设计一个新的试验来验证。

已知,寰球同此凉热,需要先固定全世界肉类产出这个变量,然后固定中国地区肉类生产这个污染变量,下一步显著增加中国人对肉类的消耗,一些年后观察中国空气污染的情况,研究终点为中国人的寿命变化。

我觉得这样才比较严谨。

user avatar

我们中国人,经济上允许肉类自由的人们都在追求健康轻食,怕胖、怕三高,一个个嘴上丧的不行,内心里比谁都怕死。得益于低廉的食品物价,蔬菜水果并不贵,品质也有保障。

经济上得益于脱贫攻坚的胜利,虽然已经没有吃不起肉的人,但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孩子,生长发育期的他们仍然相对缺乏肉蛋奶、鱼虾水产。

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51.3 kg[1],最高人均消费省份为广东,93.2kg,最低为山西,20.6kg,相差数倍。东南沿海省份全面领跑,中部和西部省份相对落后。说明中国还有很多人在吃肉这件事上远没有达到无肉不欢。至少比美国人均的98.61kg/年[2]还是低很多的。

我国即使是经济相对最发达、肉类人均消费额度最高的广东省,还是比美国人均数低。而且相比养殖全周期碳排放更高的牛肉,中国人吃的最多的是禽肉和猪肉,一方面是饮食文化传统,一方面是肉料比低,成本低廉。

所以这项研究应该选择美国作为研究样本更有代表性。港中大作为一所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的大学,不应该拿本国当成研究对象,这不够国际视野,不够有代表性,甚至会有相当的预设立场干扰。

如果经费不足,完全可以做小样本、有特色的的研究对象啊,比如香港特区自己。毕竟2013年的数据就显示香港为全球人均肉类消费之最——152 kg[3]

根据我国居民膳食营养金字塔(2016)的推荐值[4],每日禽畜肉摄入40-75g来算,中国人(当然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每年的年均肉类消耗应该在27.375kg左右。考虑到这里所指的一般是熟肉,换算成生肉大约要除以60%,约为45.6kg/年。

所以从平均数上来看,国人肉类消费总体是非常合理非常健康的,我们真正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吃肉过多而不自知有害健康的人们意识到适当吃肉有益,过度吃肉伤身的道理,同时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民吃肉更容易、更自由,保障那里的孩子们吃上足够的肉,茁壮成长。

根据美国心脏学会的建议,美国人每周禽畜肉和蛋的摄入量最好为8-9份,最多超1份,每份为3盎司,即每年最多44.35kg的肉+蛋[5]。可见美国人吃肉已经太多了,即便是以他们自己的心脏学会定的标准来看也是超了一倍有余。

我们知道,美国是善良、热情、心怀天下的。他们操心的事情很多,但又苦于千山万水的阻隔,总也帮不上忙,你看看那些整天游行静坐的环保人士,为这种事情忧心忡忡。我看他们忧心忡忡的样子也很着急啊!

为了帮助美国实现他们想要帮助全球人民的热切希望,我建议制度创新!

就是美国人去商店购买肉类和肉类制品的时候,价格不变,但只给一半的货,剩下的一半作为肉券,直接打款给人均吃肉低于44.35kg的地区。这就好比现下最火的“碳税”概念,美国苦于肉类太便宜,美国人民管不住自己的手和嘴。我认为,完全可以用这种“肉券”或者称为“肉稅”的方式进行转移支付,支援那些吃肉还成问题的国家和地区。

这样美国人民人均肉类消费打下来了,欠发达地区人民的肉也管够了,全球人民的肉类摄入总量总体接近最健康的水平。

天下太平!

参考

  1. ^ 中国国家统计局. (2020). 中国统计年鉴2020.
  2. ^ https://ourworldindata.org/grapher/per-capita-meat-usa?country=~USA
  3. ^ https://www.helgilibrary.com/indicators/meat-consumption-per-capita/
  4. ^ http://dg.cnsoc.org/index.html
  5. ^ https://www.heart.org/en/healthy-living/healthy-eating/eat-smart/nutrition-basics/suggested-servings-from-each-food-group
user avatar

北大,怎么又有你?卖国有瘾是吧?

user avatar

如果有学者这么研究,课题是”人类吃肉造成空气污染“,那么他这种行为可以定义为反人类。香港中文大学这个”中国人吃肉造成空气污染“的研究,是不是可以定义为”反中国人“?

user avatar

知道嘛?温室气体的其中一个重要来源,是肠胃的发酵气体……也就是屁。

希望为了环境保护和人类的未来,某些专家学者、白左什么的,少说话……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