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李建成同意,李渊都不会同意。在李渊眼里,李世民第一天当上太子,第二天就能把他完全架空,就算建成同意,李渊也不会允许他这么干的
不可能。李世民:“大哥,你也知道斗不过我。拖下去,你的下场只会越来越难看。不如我给你块封地,你也可以逍遥一生。”李建成:“呵呵,即便我顺了你的意思,就凭我这长子的身份,你睡得着吗?我倒要看看,你动了我以后,天下人怎么说你,史书上怎么写你。”
天上不能同时出现两个太阳。
有一句话叫德不配位。
李建成比起其它的一些太子,一些皇帝,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北齐的变态皇族,他的德行,能力或许不错。
但是在龙傲天一样的李世民面前,李建成是属于德不配位的。
李建成能不死,只有他自己决定。他不想退位,那必定是一个你死我活的情况。
李建成,没有李世民那样果决。
李建成,也不是那么弱。
即便李世民得手,先手杀了李建成,李世民也未必就稳操胜券。薛万彻当时差点荡平秦王府。
作为开国皇帝的太子,李建成没有逃过历史的宿命。
我国大一统的王朝,开国皇帝的太子,命运全部很悲催。
从秦朝开始数数看,没有一个是善终的。
如果李建成能当上皇帝,或者能自行选择退位,那反而成了一个另数了。
此外,玄武门事变是最完美的政权更迭与暗杀。对大唐来说损失最小。
这种更迭,对李二凤三年后活捉颉利,让其跳舞,一战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你见过比玄武门更高效的流血政变么?我是找不太出来,我认为恰恰是这个行动,让李世民能称之为“政治家”,你可以说李世民的黑点是不孝不悌,但是绝对不是玄武门事变,这个事件本身跟虎牢关之战一样,都是他光辉的功绩之一,不是说为了皇帝而战才是功,为天下百姓计才是真功劳。
最后答题,李建成完全身不由己,要么他能很肯定地预知未来,自己坚定地撒泼打滚打死不做太子,要么李渊不要那么自私,早点认清形势放弃幻想。
杨文干谋反就是武德年间最好的换太子的时机。李世民功高盖世,权势滔天已经是没办法了。如果杀了李世民,李靖徐世绩侯君集张亮等等封疆大吏必反。如果不杀李世民,杀李世民手下,比如程咬金尉迟敬德,那李世民必反。再加上北方突厥虎视眈眈,年年犯境。这个时候,就有两个出路。第一,李渊亲自领军,闲置李世民,但是李渊太懒。第二,干脆认了李世民,放弃李建成。第二是最佳策略。
杨文干谋反案,李建成私自运送盔甲,杨文干也确实谋反了,虽然很可能有李世民从中使坏,但是证据确凿。是个极好的机会解决僵局。
可惜李渊这人大事糊涂,没有决断。错过了不流血解决储位之争的机会。
玄武门之变要追溯到刘文静被杀了。
刘文静是晋阳起兵的第一功臣,在李世民之前。
都知道李渊身份尊贵,但是却不知道李渊压根没有什么班底死党,就一个裴寂还是酒友。水平一般,喝酒吹逼更擅长。
李渊刚刚到太原,人生地不熟,而且受到严密监视。一共几千兵马,其中大部分都分散在各个下属手里,李渊直接控制的人没几个。
做了多年晋阳令的刘文静欣赏李渊父子,尤其喜欢李世民,他给当时的好友裴寂说,李世民年龄小但是却是天纵之才,裴寂不认同。在晋阳多年的刘文静裴寂主动接触结交李渊父子,裴寂跟李渊关系好,天天喝酒玩乐。刘文静李世民关系好,天天想着造反。李世民结交豪杰,蓄养死士,这些少不了刘文静的牵桥搭线,因为李世民不认识呀。
李世民其实擅长阳谋,阴谋诡计并不咋地。
太原起兵之初,又是假传圣旨招兵买马说要四征高句丽,搞得人心惶惶,又是突厥入侵,各种诡计频出,基本上都是刘文静的主意。
起兵必须有突厥人同意认可。出使突厥的就是刘文静!
起兵后,刘文静亲自带兵,颇有战功。
刘文静实在是晋阳元谋第一功臣!李渊特赐两次免死!
然而李渊这人,对喜欢的人非常好,对不喜欢的人就薄恩寡义,赏罚全凭喜好不看功过。
刘文静裴寂也因此结怨。李渊竟然为了裴寂直接杀了刘文静。
第一功臣,满朝文武都在求情,竟然因为酒后乱语说要杀了裴寂这种小事被杀了!两次免死都没用。刘文静跟李世民私交极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这俩人天天泡在一起。
这件事极大的损坏了李渊的威信。功臣或主动或被动投身李世民麾下。而李世民开始组建玄甲军,兵员将领几乎全是自己收降纳叛得来的,这只军队在随后的战斗中跟李世民结下了生死情谊。只知秦王不知皇帝。
其实李渊真的被高估了。他自己的问题太多了。满朝文武哪个是李渊的死党?就一个裴寂,还是个怂包,不敢得罪李世民。几名宰相一半秦王党一半多面派,没有一个坚定的站在李渊这里的。
玄武门兵变,李世民做太子,是众望所归。
李渊做皇帝,确实水平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