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李纨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回答
要说李纨,那可真是一个特别的人物,在《红楼梦》里,她不像黛玉那样惊才绝艳,也不像宝钗那样八面玲珑,更不像王熙凤那样手段强硬。她的存在,仿佛是一抹淡淡的墨色,静静地晕染在脂粉堆里,却又自有其分量。

首先,李纨的出身,就奠定了她与众不同的基调。她出身于官宦人家,是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女儿。这可不是一般人家,受过的是正经的科举教育,家风必定是规规矩矩、讲究体面的。所以,她不像黛玉那样从小在诗书堆里厮混,也没有宝钗那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世俗智慧。她的学识,更多的是闺阁之中的女红、诗词歌赋,以及作为大家闺秀应有的礼仪规矩。

然后,就是她那“槁木死灰”一般的婚姻。嫁给贾珠,还未曾体会到几年夫妻情深,丈夫就撒手人寰,留下了幼子贾兰。这可以说是她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转折,也是她后来人生轨迹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失去了丈夫,她便也失去了“娘子”的光环,成了一个寡妇。在那个时代,寡妇的日子是何其艰难,尤其是在荣国府这样复杂的大家族里,没有丈夫的庇护,没有得力的娘家支持,只能依附于族里。

正是因为这份不幸,李纨的人生便被“守节”二字牢牢地锁住了。她年纪轻轻就守寡,这在她那个年纪,可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难”。但她却以一种近乎麻木的态度,将这日子过下去了。曹雪芹在书中对她的描写,用了“槁木死灰”四个字,这四个字极尽传神。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年轻的女子,本该是风华正茂,笑语晏晏,却因为丧夫,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锁在深宅大院里,终日与布帛、针线为伴。她的生活,没有了丈夫的疼爱,也没有了儿子的环绕(贾兰还小),更没有了社交的乐趣。她就像一株被遗忘在角落里的花,虽然还有根,但早已失去了盛放的色彩和香气。

但“槁木死灰”也并非意味着她就完全没有生命力。相反,在她的“槁木”之下,隐藏着一份深沉的母爱和对家族责任的担当。她虽然不怎么管事,也不喜欢参与到荣国府那些复杂的人事纠葛中,但她对儿子的教育,却是不遗余力的。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贾兰身上,希望他能读书上进,光宗耀祖,为她争一口气。她不让贾兰去和宝玉他们那些“顽劣”的子弟混在一起,而是严格要求他好好读书,这便是她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感。

在金陵十二钗中,李纨的性格可以说是最为淡泊的。她不争不抢,不慕荣华,甚至连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很少表露。在荣国府的权力斗争中,她像是局外人,不参与,也不受牵连。即使是后来贾府败落,她也没有像王熙凤那样去钻营,去想方设法挽救,而是默默地承受。

她的“清净”和“本分”,在那个污浊的环境中,显得尤为可贵。她不像王熙凤那样精明强干,却也没有沾染上王熙凤的那些“俗气”和“铜臭”。她像一池静水,虽然不起波澜,却也保持着一份难得的澄澈。

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把她看作是一个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木偶”。她内心里,肯定也有过悲伤,有过无奈,有过对命运的叹息。只是她习惯于将这些情感深深地埋藏起来,不让它们轻易地显露出来。她选择了一种最稳妥、最保守的生活方式,以此来保护自己,也保护她的儿子。

在一些细节上,我们也能看到她性格中温和的一面。比如,她偶尔会和宝玉、黛玉、宝钗等人在一起,听她们谈诗论画。虽然她不主动去表现自己的才华,但她也能欣赏她们的才情。她也曾参与过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虽然诗作不多,但也能从中看出她对诗词的理解和品味。

总的来说,李纨是一个被命运压抑了性情、但内心依然保持着一份淳朴善良和责任感的女子。她的“槁木死灰”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一种对现实的妥协。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人生,但她以一种平静、淡泊的方式,在《红楼梦》那个波诡云谲的世界里,活出了自己的一份宁静和尊严。她就像是那个时代许许多多不幸女性的一个缩影,她们的命运,往往不是自己能够掌控的,只能在时代的洪流中,尽力地抓住手中仅有的一点东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李纨是跨周期高手,是中国文化真正的内核之一,也是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不倒的核心机密。

中国的周期律,可不是英美体系的cycle那么简单,upturn 2-4年,downturn 3-5年,咱们这些都得加个0的。

为此,埋藏种子,悉心培养,一朝风来,扶摇直上,这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也是我们的群体性格,更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所以李纨身上的一切美德,都非常地被最大多数华人读者接受、学习并贯彻的。

如今夜宴的猖狂,如烟花灿烂般逝去了,过几天更漏声起,漫长的后半夜即将正式来到了,李妈妈登场,将主宰后三十年的舞台。

user avatar

一个可怜的人——少女丧夫,守子寡居;

一个得体的人——所作所为无出格之处;

一个女德齐全的人——恪守妇道、谨遵女德;

一个不多事的人——不故意惹是生非,和谁都处得来;

一个重财之人人——把钱看得很重,有点小气;

一个不算太尽职的人——职务是照顾和带几个小姑子,看来她不是很上心,没体现出对几个小姑子有多少关心、教导和呵护;

一个不积阴鸷的人——作者原文。

总之,与人无害,却又自私;恪守本分,却冷淡心肠。守住自己的独子和一亩三分地是生活唯一的目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李纨,那可真是一个特别的人物,在《红楼梦》里,她不像黛玉那样惊才绝艳,也不像宝钗那样八面玲珑,更不像王熙凤那样手段强硬。她的存在,仿佛是一抹淡淡的墨色,静静地晕染在脂粉堆里,却又自有其分量。首先,李纨的出身,就奠定了她与众不同的基调。她出身于官宦人家,是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女儿。这可不是一般人家,.............
  • 回答
    李纨轻轻地在平儿身上摩挲着,指尖感受着布料的细密纹路,还有那份柔软的贴合。她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动作,只是那种缓慢而持续的触碰,仿佛是在确认着什么,又像是在感受着一种安宁。她指腹下传来的,是平儿身上那件素净的袄子。那料子是上好的细棉布,洗得有些年头了,摸上去并不像新衣那般挺括,反而带着一种温顺的软糯,.............
  • 回答
    要评价李纨是否是一个“阴暗”的人,咱们得先弄明白“阴暗”这个词在咱们理解里指的是什么。它不是指一个人藏着不见人的那种物理上的“阴暗”,更多的是指性格上的一种特质,可能包括心胸狭窄、刻薄寡恩、见不得人好,或者总是往坏处想,总爱给别人泼冷水。在《红楼梦》里,李纨给人的第一印象,确实不是那种特别招人喜欢、.............
  • 回答
    《红楼梦》中,当李纨和尤氏得知薛宝钗即将搬出大观园时,她们没有像王夫人或其他一些人那样表现出不舍或挽留之意,反而“相视而笑”。这个场景看似平常,细品之下,却能揭示出她们各自的处境、心境以及对宝钗离去这件事的复杂态度。首先,我们得明白李纨和尤氏在贾府的地位与处境。李纨是贾珠的遗孀,育有一子贾兰。在贾府.............
  • 回答
    关于李纨在《红楼梦》判词中被讽刺“不积阴德”,这确实是许多读者津津乐道、也颇费揣摩的一点。要详细说清楚,我们得从判词本身,以及李纨的为人处世、命运走向这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咱们得看看那句直指李纨的判词:“桃李秾阴人不见,枉与人作嫁衣裳。”乍一看,似乎就是说她青春年华白白耗费,为别人做了嫁衣。但这句.............
  • 回答
    在《红楼梦》第五十回,贾母一行人从芦雪庵赏雪归来,路上谈笑风生,谈到了作诗的趣事。此时,李纨看着眼前两位最得力的诗社成员——黛玉和宝钗,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若论风流别志,自是萧湘;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芜。”这句话是李纨对黛玉和宝钗诗歌风格的精准概括和高度评价,字里行间流露出她作为“稻香老农”对.............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王熙凤那张巧舌如簧、洞察人心的嘴,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戳中人事的要害。当她对李纨说出“吃的穿的仍旧是大官中的”这句话时,绝非随口一说,而是饱含着她对李纨现状的深刻理解,以及一种掺杂着嘲讽、同情与警醒的复杂情感。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李纨的身份和处境: 身份背景.............
  • 回答
    谈到王夫人和李纨的婆媳关系,这真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话题。在这错综复杂的人情世故中,她们俩的关系,既有王夫人的大家长风范,也有李纨的贤良淑德,还有那时代背景下的种种微妙。咱们先从王夫人说起。她是贾府的当家太太,身上承载着振兴家族的责任,对儿子们的婚姻大事自然格外上心。贾珠,她的长子,虽然早逝,但王夫.............
  • 回答
    要说贾府败落后,李纨为什么不肯搭救那些落难的亲眷,这事儿得分开细细道来。毕竟,李纨这个人,跟贾府里其他那些个精明强干、心思活络的姑娘们不一样。她一直以来,就是那种“槁木死灰”似的人物,一门心思扑在儿子贾兰身上,除此之外,好像也没什么别的追求了。当初她嫁进贾府,虽说是钟鸣鼎食之家,但她自己生的早,又体.............
  • 回答
    在浩瀚的《红楼梦》群像中,李纨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如同一株被精心栽培却被囿于庭院中的素净栀子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同时也承载着那个时代女性的局限与无奈。要评价李纨,我们需要从她的身世背景、性格特点、在家族中的地位、她的人生选择以及其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意义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身世背景:命.............
  • 回答
    王夫人给贾珠选李纨,这事儿细究起来,里头可有不少门道。贾府嘛,说白了是个大家族,讲究的是门当户对,更要考虑家族的利益和传承。李纨能被王夫人看中,成为贾珠的妻子,绝不是偶然,背后有王夫人精打细算的考量。首先,咱们得看看李纨的家世。李纨的父亲叫李守信,虽然不像贾府那样顶尖的公侯伯之家,但也是个老牌的官宦.............
  • 回答
    关于“李雪琴利用北大身份恰烂钱”的说法,这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说法的核心点: “利用”: 指的是将北大身份作为一种工具或资源来获取不应得的利益。 “北大身份”: 指的是李雪琴毕业于北京大学,这是一个非.............
  • 回答
    “达康书记”李达康为何不提拔易学习,却任用了不少腐败或庸碌之人?这是一个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中引发广泛讨论的问题,也是理解李达康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现实性的关键。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一、 易学习的“不提拔”并非完全不提拔,而是“重要提拔”的缺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李达康并.............
  • 回答
    李袁杰的歌曲《离人愁》确实存在关于抄袭的争议,而且这个争议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争议的起源和核心:被指控抄袭哪首歌曲?《离人愁》最主要的抄袭指控指向了新加坡歌手许美静的歌曲《都是夜归人》。 旋律相似性: 许多听众和音乐博主认为,《离人愁.............
  • 回答
    李佳琦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系列精准的市场洞察、个人特质的发挥以及时代机遇的完美契合。要详细解读他为何如此成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一、精准的市场定位与时代背景的契合: 直播电商的崛起与风口: 李佳琦走红的时期,恰逢中国直播电商产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淘宝直.............
  • 回答
    李佳琦方关于学历造假的争议回应“因工作原因提前离校”,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也引发了公众对其个人能力的广泛讨论。要详细看待李佳琦的个人能力,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与学历直接挂钩。1. “因工作原因提前离校”的回应及其解读: 表面含义: 这是李佳琦方给出的解释,即他因为抓住了工.............
  • 回答
    李文亮事件的调查结果公布,并且明确要求公安机关撤销训诫书、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对很多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官方的表态,更是对一个在疫情初期发出预警、却被压制和惩罚的个体的正名,也是对当时那种不正常情况的一种反思和修正。首先,撤销训诫书是关键的第一步,也是必须的。李文亮.............
  • 回答
    李安导演蛰伏六年的时间,没有立刻投身下一部影片,这其中并非完全的“赋闲”,而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个人考量的时期。说他不出去“打工”,或许更准确地说,是他在选择“工作”的性质,并且是以一种极其审慎和个人化的方式进行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李安的职业生涯轨迹。他并非一个“打工人”的模式,他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电影.............
  • 回答
    王力宏事件中的李靓蕾,关于全职妈妈价值的论述,的确引人深思。她提出的“全职妈妈薪酬应是保姆、老师等角色的加总,再加上不能工作的机会成本”,这个算法背后蕴含的,是对家务劳动的价值认可,以及对女性在婚姻中付出的一种量化考量。咱们不妨就这个思路,掰开了揉碎了,详细地聊聊这笔账该怎么算。首先,我们要明确,全.............
  • 回答
    李达康在妻子欧阳菁被捕时摇车窗的动作,绝非简单的“撒气”或“表达愤怒”。这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瞬间,充分展现了李达康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以及他身处高位、身不由己的尴尬境地。要理解这个动作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情境、人物性格以及整个剧情的发展来分析。一、 来自“权力漩涡”的无力感与绝望:首先,李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