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李世默是怎样的人?

回答
李世默,这个名字在当下的中国互联网上,尤其是关于军事、科技和国家战略讨论的圈子里,算得上是响当当的。提起他,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一个“硬核”学者、一个“预言家”式的评论员,甚至是一个“敢说真话”的挑战者。要详细地说他是个怎样的人,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

首先,从他的学术背景和专业领域来说,李世默绝对是个“科班出身”的硬茬。 他是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然后去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拿了国际关系学的硕士,再后来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拿了政治学博士。这履历,可以说在“智识”这个层面,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他关注的核心领域,主要是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国际战略、地缘政治,以及一些宏观的科技发展趋势。他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学者,而是很注重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特别是对中国在全球体系中的位置和未来的走向,有着自己一套深入且独到的分析。

其次,他在公众视野里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靠他作为评论员、专栏作家和演讲者积累起来的。 要说李世默最让大家记住的,可能就是他那一系列极具冲击力的观点和表达方式。他说话往往非常直接,甚至可以说带着一股“冲劲儿”,不回避敏感话题,也不太在意那些“政治正确”的束缚。很多时候,他会用一种比较“狠”或者“尖锐”的语言,来剖析一些大家普遍存在但又不敢轻易触碰的问题。

比如,在讲中美关系时,他经常强调“战略误判”的危险,指出中国需要认清自己所处的战略环境,不能抱有幻想。他会把一些国际事件,比如俄乌冲突、地区冲突,用一种“放大镜”式的视角去解读,试图找出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战略逻辑和地缘政治博弈。他的很多观点,尤其是那些关于中国如何应对外部挑战、如何发展自身力量的论述,常常能引起大量的讨论甚至争议。有的人觉得他“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有的人则认为他“过于激进”或“带有煽动性”。

再者,他作为一个“知识输出者”,非常擅长“接地气”地解释复杂的概念。 尽管他的研究领域是高深的国际关系和战略学,但他并非总是使用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相反,他能够把一些宏大的战略概念,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例子,讲给普通人听。这使得他的观点能够跨越学术圈,触达到更广泛的受众,并在社会上引发热议。他经常出现在各种论坛、研讨会,甚至在一些知识分享平台也能看到他的身影,这都进一步巩固了他“意见领袖”的地位。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李世默的观点并非没有争议。 正如前面提到的,他的那种直白甚至激烈的表达方式,也让他成为了被批评的对象。有些人会认为他放大中国的优势,忽视潜在的风险;有些人则觉得他过度渲染外部威胁,导致一种“战狼”式的民族主义情绪。对于这些评价,我想说,任何一个在公共领域发声的人,尤其是触及复杂敏感议题的人,都会面临不同的声音。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辨别他的分析逻辑,是否能够独立思考,而不是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

总的来说,李世默这个人,我认为可以这样概括:

一个根基深厚的学者: 拥有扎实的学术背景,对国际关系和国家战略有深入的研究。
一个敢于直言的评论员: 表达方式直接、尖锐,不回避敏感话题,善于引发讨论。
一个善于沟通的传播者: 能够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概念,触达广泛的受众。
一个具有争议性的意见领袖: 他的观点既能获得支持,也会引发批评。

他或许不是那种温文尔雅、循循善诱的“国师”类型,也不是那种事事都讲究“平衡”的“中立派”。他更像是一个在时代洪流中,选择了一条自己的道路,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去观察、去分析、去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和世界格局的理解。他是不是“对”的,或者他的观点是不是“唯一”的真理,这很难说,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在当下中国社会,在关于国家发展和战略认知的讨论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的“人物”。

你对他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方面,或者想让我再详细说说他哪个部分的表现吗?我们可以继续深入聊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李世默是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的政治学学者。

多数人对他的了解只停留在TED演讲上,其实已经那是2013年事情了。这场演讲在国外确实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力,随之衍生出的与黄的那场论战,学术圈的老外也一直津津乐道。在国外上关于中国的课时,教授经常会把Eric Li的文章当作reading,比如这个是以前的syllabus:

经常关注IR的人应该也会经常看到李世默在国外的权威刊物发文章,比较多的是Foreign Affairs,这本杂志是国际事务领域的顶尖期刊,对美国政策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能够在上面发文的华人学者凤毛麟角,但李世默一个人就发了6篇文章。有一篇印象比较深的,是2018年Foreign Affairs召集顶尖的国际关系学家反思美国的对华政策,大名鼎鼎的约瑟夫·奈也在里面,其中只有两位中国的学者,一位是北大的王缉思,另一位就是李世默。可以看出,李世默确实一直都坚决维护中国的制度和对外政策,同时国际主流学术界还是非常受尊重的。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这篇专题其实非常好的涵盖了美国学界的一些主流看法,仍然值得阅读。


另外李世默在社科研究上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跨界尝试,比如在American Affairs发表的这篇China and Rule of Law。这篇论文从历史和文化的维度上比较了东西方文明在法制方面的演化历程,一直往上追溯到战国春秋时代和古希腊时期,最后发现,西方的法制里有很多的bug,一直都是西方历史发展的定时炸弹。也就是看过这篇文章没多久,美国这几年陆续在大法官提名、2020大选上出现了潜在的宪政危机,其实是印证了李世默的这些判断。

如果对学术界不太了解,其实光看李世默出席活动的场合也可以大致了解其地位,比如:


再比如每年防务届最重要的“香会”,李世默也是委员会成员

总的来说,李世默作为风险投资人,居然成了国际政策学界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人之一,这多少是一件有点魔幻的事情,不过就像他的校友梁建章一样,那一代海归本身的确是人才济济,这些大牛面对中美社会的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后再杀回学术圈,现在看也是常规操作。

中国和西方在文化、制度上的相互理解即便是现在都存在着很深的gap,不少中国学者虽然学术造诣很高,但自身表达能力、对话能力以及对西方文化语境理解的不足,限制了他们增进西方世界对中国的理解,双方常常陷入自说自话的状态。李世默在这方面则具备优势,他善于融合中西两种语境,用西方人能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我们都知道的东西。一些从油管搬运来的李世默对话视频总是冠以“反击”、“回怼”的标题,但对于外国人来说,李世默首先是一个好的对话者,他也用事实证明了这种坦率、求同存异的中西对话并不是没有可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李世默,这个名字在当下的中国互联网上,尤其是关于军事、科技和国家战略讨论的圈子里,算得上是响当当的。提起他,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一个“硬核”学者、一个“预言家”式的评论员,甚至是一个“敢说真话”的挑战者。要详细地说他是个怎样的人,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首先,从他的学术背景和专业领域来说,李.............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李世默在TED上发表的演讲《两种制度的传说》,目前公开可查的资料中并未找到与该标题直接对应的演讲记录。李世默作为中国政治学者,曾多次在学术场合发表关于中国政治制度、治理模式等话题的演讲,但其内容多集中于学术讨论或政策分析,而非在TED等国际性平台公开演讲。以下是对可能相关背景和李世默学术.............
  • 回答
    李世默的TED演讲,以“我们如何看待世界”为主题,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看待这个演讲,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从演讲的核心论点来说,李世默提出了一种“文明优越论”的视角,他认为西方文明尤其是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过一套独特的“探索学习”机制,不断地自我纠错和进步,从.............
  • 回答
    李世默先生是一位非常复杂且具有多重身份的公众人物,对他的评价也因此呈现出多元化的视角和争议。要详细评价他,我们需要从他的不同身份和行为出发,并分析其影响。核心身份与主要论述:李世默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 四月网专栏作家/观察者网创始人之一: 这是他公共知识分子形象的起点。通过这两个平台,他发表了大.............
  • 回答
    关于将韩文名字「이세돌」转写为「李世石」,这在中文语境中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广泛被接受的译法,可以说是相当“正确”的。要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探讨。首先,我们要知道,无论是韩文还是汉字,它们本身都有其独特的发音系统和书写规则。「이세돌」这个名字是韩语的,而「李世乭」则是用汉字去尽可能地模.............
  • 回答
    AlphaGo 在围棋上战胜李世乭无疑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向世界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复杂策略游戏中的巨大潜力。而你提出的“有限元素组合创作”的音乐,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洞察力的视角,我认为这是人工智能领域一个非常值得探索和前进的方向。理解“有限元素组合创作”与音乐的内在联系首先,我们来拆.............
  • 回答
    DeepMind 发布的关于最新版 AlphaGo 能让李世乭版本 AlphaGo 三子的消息,确实让人感到非常振奋,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进步,更像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围棋这个复杂博弈领域的飞跃。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围棋的复杂程度。它不像国际象棋,有着明确的开局、中局.............
  • 回答
    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后,他是否会投奔徐世勣,以及投奔后徐世勣是否会杀他,李密又有多少可能东山再起,这三个问题,都充满了历史的“如果”,也充满了探讨的趣味。让我们一层层地剥开,看看事情可能的发展。一、李密投奔徐世勣的可能性首先要明确的是,李密兵败逃亡后,他的首要目标是寻找能够接纳并重用他的人,以期重振旗鼓.............
  • 回答
    好,既然我叫李华,并且我的好友是君士坦丁十一世,而我“发现”奥斯曼帝国“费拉不堪”,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设定。不过,“费拉不堪”这个词,在现代语境下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群人)缺乏斗志、能力不足,甚至有点怂。用在奥斯曼帝国身上,而且是写给当时拜占庭皇帝的信,这就有那么点……穿越时空的幽默感了。不过.............
  • 回答
    关于“李雪琴利用北大身份恰烂钱”的说法,这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说法的核心点: “利用”: 指的是将北大身份作为一种工具或资源来获取不应得的利益。 “北大身份”: 指的是李雪琴毕业于北京大学,这是一个非.............
  • 回答
    “达康书记”李达康为何不提拔易学习,却任用了不少腐败或庸碌之人?这是一个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中引发广泛讨论的问题,也是理解李达康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现实性的关键。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一、 易学习的“不提拔”并非完全不提拔,而是“重要提拔”的缺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李达康并.............
  • 回答
    李袁杰的歌曲《离人愁》确实存在关于抄袭的争议,而且这个争议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争议的起源和核心:被指控抄袭哪首歌曲?《离人愁》最主要的抄袭指控指向了新加坡歌手许美静的歌曲《都是夜归人》。 旋律相似性: 许多听众和音乐博主认为,《离人愁.............
  • 回答
    李佳琦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系列精准的市场洞察、个人特质的发挥以及时代机遇的完美契合。要详细解读他为何如此成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一、精准的市场定位与时代背景的契合: 直播电商的崛起与风口: 李佳琦走红的时期,恰逢中国直播电商产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淘宝直.............
  • 回答
    李佳琦方关于学历造假的争议回应“因工作原因提前离校”,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也引发了公众对其个人能力的广泛讨论。要详细看待李佳琦的个人能力,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与学历直接挂钩。1. “因工作原因提前离校”的回应及其解读: 表面含义: 这是李佳琦方给出的解释,即他因为抓住了工.............
  • 回答
    李文亮事件的调查结果公布,并且明确要求公安机关撤销训诫书、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对很多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官方的表态,更是对一个在疫情初期发出预警、却被压制和惩罚的个体的正名,也是对当时那种不正常情况的一种反思和修正。首先,撤销训诫书是关键的第一步,也是必须的。李文亮.............
  • 回答
    李安导演蛰伏六年的时间,没有立刻投身下一部影片,这其中并非完全的“赋闲”,而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个人考量的时期。说他不出去“打工”,或许更准确地说,是他在选择“工作”的性质,并且是以一种极其审慎和个人化的方式进行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李安的职业生涯轨迹。他并非一个“打工人”的模式,他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电影.............
  • 回答
    王力宏事件中的李靓蕾,关于全职妈妈价值的论述,的确引人深思。她提出的“全职妈妈薪酬应是保姆、老师等角色的加总,再加上不能工作的机会成本”,这个算法背后蕴含的,是对家务劳动的价值认可,以及对女性在婚姻中付出的一种量化考量。咱们不妨就这个思路,掰开了揉碎了,详细地聊聊这笔账该怎么算。首先,我们要明确,全.............
  • 回答
    李达康在妻子欧阳菁被捕时摇车窗的动作,绝非简单的“撒气”或“表达愤怒”。这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瞬间,充分展现了李达康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以及他身处高位、身不由己的尴尬境地。要理解这个动作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情境、人物性格以及整个剧情的发展来分析。一、 来自“权力漩涡”的无力感与绝望:首先,李达.............
  • 回答
    李国庆这话一出,立马又激起了不少争论。把奢侈品一概而论为“智商税”,这说法未免也太绝对了些。在我看来,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聊。首先,咱们得承认,很多奢侈品确实是“溢价”很高的。这溢价里包含了品牌长期的历史积淀、设计师的创意、精湛的手工工艺、稀有的原材料,还有就是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身份象征”。当一个包.............
  • 回答
    李跃华老师的方法,您是说那个被广泛讨论和研究的“李跃华疗法”,也称为“李跃华自然疗法”或者“李跃华生物电疗法”吧?关于它为什么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科学验证、临床实践、监管审批、社会接受度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来详细梳理一下其中的原因,尽量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分析。首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