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浙江女子围观宰鸭,十天后确诊鹦鹉热病,什么是鹦鹉热?鹦鹉热是怎么样传播的?

回答
“围观宰鸭”惹上鹦鹉热?这病究竟是个啥?

近日,浙江一位女士在围观宰鸭后十天确诊鹦鹉热,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不少人对“鹦鹉热”这个病名感到陌生,甚至会联想到鹦鹉才会得的病。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疾病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禽类密切相关,而这位女士的遭遇,更是敲响了警钟。那么,究竟什么是鹦鹉热?它又是怎么传播的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鹦鹉热: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类感冒”

鹦鹉热,又称为鹦鹉病,或者衣原体肺炎,是一种由一种叫做鹦鹉热衣原体 (Chlamydia psittaci) 的细菌引起的疾病。听名字可能会让人觉得它只和鹦鹉有关,但其实不然。这种病原体广泛存在于多种禽类体内,包括我们常吃的家禽,如鸡、鸭、鹅、鸽子,还有一些野鸟。这些禽类在感染后,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有的会生病,有的则可能只是携带细菌但没有明显表现。

鹦鹉热对人的影响:从轻微不适到严重肺炎

当人感染了鹦鹉热衣原体后,就像这位浙江女士一样,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 5到14天 内出现,但也有少数情况可能更长。

初期症状:最常见的症状和普通的感冒非常相似,容易被忽视。患者可能会感到发烧(通常是高烧),伴随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不适感。
呼吸道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最突出的就是咳嗽。这种咳嗽起初可能是干咳,之后可能会咳出痰。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胸痛,尤其是在深呼吸或咳嗽时。
其他可能症状:除了发烧和咳嗽,有些人还可能出现畏寒、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在极少数情况下,病情会迅速发展,导致肺炎,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严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之所以叫做“类感冒”,是因为其初期症状确实与感冒很像,但鹦鹉热的病原体是细菌,而普通感冒多是病毒引起。而且,鹦鹉热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更严重的肺炎。

鹦鹉热的传播途径:你以为它只和鹦鹉有关?真相是……

正是因为名字里带有“鹦鹉”,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觉得只有养鹦鹉才会感染。但这位浙江女士的遭遇,清晰地告诉我们,家禽,尤其是宰杀和处理过程中,是重要的传播源。

鹦鹉热的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吸入带菌飞沫或粉尘:这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当感染了鹦鹉热衣原体的禽类(比如上面提到的鸡、鸭、鹅等)在呼吸、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含有细菌的飞沫释放到空气中。当这些禽类死亡、屠宰、处理其羽毛、粪便时,细菌会以干燥的粉尘形式存在于空气中。人类通过吸入这些被污染的空气,细菌就会进入呼吸道,导致感染。
举个例子:就像这位女士围观宰鸭一样,如果鸭子本身携带了鹦鹉热衣原体,在宰杀和处理过程中,血液、内脏、羽毛等都可能含有细菌。这些细菌在空气中以微小的颗粒形式存在,如果围观者没有做好防护,近距离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
2. 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禽类或其分泌物:与感染的禽类直接接触,或者接触了它们被污染的粪便、羽毛、血液、体液等,如果手上沾染了细菌,又没有及时洗手,然后揉眼睛、摸口鼻,细菌就可能通过黏膜进入人体。
3. 食用未彻底煮熟的禽类:虽然不如吸入传播那么普遍,但如果食用了被细菌污染但未彻底煮熟的禽类肉品,也有感染的可能。细菌在高温下会被杀死,所以彻底煮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4. 与鹦鹉等宠物的接触:当然,传统的认识也不能完全排除。与患病或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鹦鹉、鸽子等宠物亲密接触,如抚摸、亲吻,或者清理它们的笼子时吸入粉尘,也可能导致感染。

预防是关键:从源头到生活中的细节

了解了鹦鹉热的传播方式,我们就能知道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保持距离,注意防护:在宰杀或处理禽类时,尽量避免近距离围观,特别是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如果需要接触,务必佩戴口罩和手套,事后彻底清洗双手。
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购买禽类:确保购买的禽类来源可靠,避免购买来路不明或看起来不健康的禽类。
生熟分开,彻底煮熟:处理生禽类时,注意与熟食分开,生熟用具也要分开。烹饪时一定要将禽肉彻底煮熟煮透,确保内部没有生肉。
注意家居卫生:如果家中有养禽类宠物,要定期清洁笼舍,保持环境卫生,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直接接触宠物的粪便和羽毛。
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发烧、咳嗽、头痛等类似流感的症状,并且有过接触禽类的经历,一定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您的接触史,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鹦鹉热虽然名字听起来有点可怕,但它并非“不治之症”。通过了解其传播途径,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护,我们就能有效地降低感染的风险。这位女士的经历是一个提醒,让我们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和个人卫生,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之前丽水就发生过几例鹦鹉热的病例。

鹦鹉热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造成的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宠物鸟,如鹦鹉和玄凤鹦鹉,以及家禽,如鸭子。

被感染的禽类(无论是否有症状)会在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病原体,然后粪便和分泌物变干时,小的灰尘颗粒(包括病原体)会进入空气中。人们被感染的最常见方式是吸入这些干燥分泌物的灰尘。不太常见的是,鸟类通过叮咬和喙嘴接触感染人。

宰杀活禽时,血液飞溅,加上活禽会挣扎,同样会产生带有病菌的小颗粒物质,吸入就会被感染。

目前国内没有人传人的案例,美国CDC应该也没发现人传人的案例,加拿大职业健康与安全中心报道了人传人的可能性:

当人处于急性发病期,经历阵发性(突然的、非常有力的)咳嗽,咳出的痰或者呼吸出的飞沫,携带鹦鹉热衣原体时,就有可能造成人传人,但这种传播方式较为罕见。

所以最常见的还是接触鸟类的人被感染,比如鸟的主人、花鸟市场的工作人员等等,基本不会大面积传播。

大多数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和全身肌肉酸痛,但也有可能引起肺炎,甚至广泛性的多器官感染,就会威胁到生命。

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疗,比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红霉素等。

如何预防

如果你养鸟/家禽,那么

  • 定期给鸟做体检,不要试图用症状去分辨鸟得了什么病,因为这个很难,鹦鹉热本身症状就是眼睛发炎、食欲不佳、呼吸困难、腹泻等等,没有什么特点的。
  • 保持鸟笼干净、卫生,打扫鸟笼时,应该做好防护措施,比如戴手套、口罩、护目镜。
  • 保持鸟与鸟之间的距离,不要过度拥挤,鸟笼与鸟笼如果相邻,要实心板隔开。
  • 生病的鸟应该单独隔离喂养。
  • 上述描述的中鸟,换成家禽同理。

如果你不养鸟,就逛花鸟市场的时候注意防护,平时也应该避免无防护接触野生动物,避免无防护接触活禽宰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