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熊猫一被拎起来就做出四肢下垂的装死动作?

回答
关于熊猫在被拎起来时做出“四肢下垂、装死”的动作,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误解,或者说,我们看到的行为模式并非它真的在“装死”。准确来说,这种表现更接近于一种应对机制,是它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自然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在动物行为学上有更合理的解释。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熊猫,尤其是幼年熊猫,在受到惊吓或感到不安时,确实会表现出全身放松、瘫软的姿态。但“装死”这个词,在科学上通常指向一种叫做“僵死反应(Thanatosis)”或“冻结反应(Freezing)”的动物行为。僵死反应是一种高度发达的生存策略,动物会通过装作死亡来躲避捕食者,例如一些负鼠、某些蛇类。它们会放慢呼吸、心跳,甚至散发出腐臭味来欺骗捕食者。

然而,熊猫的这种“瘫软”行为,与真正的僵死反应在动机和表现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为什么我们看到熊猫会这样做?

1. 幼年熊猫的脆弱感与依赖性:
体型和力量差异: 熊猫宝宝刚出生时非常小,全身无力,完全依赖母亲。即使是成年熊猫,它们的体型也比人类大很多,被人类拎起来,无论对幼年还是成年熊猫来说,都意味着它们被置于一个巨大的、陌生的力量之下。这种力量的悬殊感会让它们感到不安全。
缺乏反抗能力: 熊(包括熊猫)在幼年时,虽然有爪子和牙齿,但远未发育成熟,不足以有效地对抗一个成年人类。被提起时,它们无法稳定自己的身体,也无法进行有效的防御或逃跑。
母亲的育儿方式: 熊猫妈妈在移动幼崽时,通常会叼着它们,而幼崽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方便母亲叼带,也会表现出全身放松、任由摆布的状态。这是一种长久以来形成的生物本能,适应了母亲的移动方式。当人类以类似的方式移动它们时,它们可能会触发类似的反应。

2. 寻求安全和稳定:
失重感和失去控制: 当一只动物被从地面提起,失去与地面的接触时,它会感到一种失重和失控。尤其对于不习惯这种状态的熊猫来说,这种突然的悬空会引发本能的警惕。
放松以降低消耗: 在无法挣脱或反抗的情况下,一些动物会选择“放弃抵抗”,将身体完全放松,这反而可能是一种减少能量消耗、避免进一步刺激的方式。与其徒劳地扭动反而激怒对方,不如顺势而为,等待机会。
模仿或触发的反应: 我们可以设想,当熊猫妈妈叼着幼崽时,幼崽就处于一种四肢下垂、放松的状态。保育员在救助或移动熊猫时,可能会无意识地模仿了熊猫妈妈的一些动作(比如让熊猫趴下、用手托住),或者熊猫本身在被这样对待时,会联想到妈妈的照顾,从而做出类似的反应。

3. 并非“装死”,而是“瘫软”或“顺从”:
缺乏僵死反应的典型表现: 真正的僵死反应通常伴随着更复杂的生理变化,比如心率的极度减缓、呼吸的微弱,甚至是散发异味。熊猫的这种“瘫软”行为,并没有这些明显的生理信号,更多的是一种肌肉的松弛和肢体的下垂。
对环境的适应: 在动物园或救助中心,熊猫与人类的接触相对频繁。它们可能已经将这种被人类“抱起”或“移动”的行为与“安全”或“食物”联系起来,所以不会表现出极度的恐惧,而是采取一种相对温顺、放松的态度。
动物个体的差异: 并非所有的熊猫在被拎起来时都会有如此戏剧性的反应。一些成年熊猫可能更习惯或更警惕,会表现出抵触或防御。但幼年熊猫或对人类环境较为熟悉的熊猫,更容易出现这种“顺从”或“放松”的姿态。

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可以将熊猫的这种行为理解为一种“应激放松(Stress Relaxation)”或者“依恋式放松(Attachmentbased Relaxation)”。

应激放松: 在面对无法控制的压力时,身体可能会进入一种“低抗拒”模式,以降低整体的应激水平。与其持续对抗,不如将身体交由对方,观察事态发展。
依恋式放松: 尤其是在熊猫宝宝身上,这种反应可能源于它们与母亲建立的紧密依恋关系。当它们感受到熟悉的“被保护”或“被移动”的模式时,即使施加者是人类,也可能触发它们温顺、放松的本能。

总结一下,熊猫在被拎起来时之所以会做出四肢下垂、瘫软的动作,并非在“装死”,而是:

一种幼年熊猫的本能反应,为了适应母亲的叼带方式。
在面对无法挣脱的强大外力时,一种降低自身能量消耗和减少进一步冲突的策略。
一种在与人类接触中,可能形成的对特定情境的“顺从”或“依恋式”反应,它们并没有表现出真正的僵死反应那样的生理和行为特征。

所以,下次看到可爱的熊猫宝宝这样“软趴趴”地被抱着,不妨想想,这或许是它们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它们的信任、适应,或者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柔软回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止大熊猫,很多动物都有这种表现。

这叫“命运的后颈皮”!

以下引用自:为什么掐住猫脖子后面的肉,猫就动不了了? | 问答 | 问答 | 果壳 科技有意思

1、哺乳动物因为运输幼崽都是用嘴叼住幼崽的后颈皮肉,客观上需要幼崽“老实点”,所以这里进化出了特殊的一种神经反射。这种“镇静效应”被称作”clipnosis”,也有人称为”捏掐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Pinch-induced behavioral inhibition),表现为心跳的减弱和身体姿势上的改变(“被点穴”一般)。
2、这种特殊的神经反射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共同完成的,也就是说,本质上是这一带皮肉在结构上的先天特异性所致,就像膝跳反射等先天性一样,而不是因为客观上有了妈妈要运他的行为,所以用活页夹也能完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熊猫在被拎起来时做出“四肢下垂、装死”的动作,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误解,或者说,我们看到的行为模式并非它真的在“装死”。准确来说,这种表现更接近于一种应对机制,是它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自然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在动物行为学上有更合理的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熊猫,尤其是幼年熊猫,在受到惊吓或感到不.............
  • 回答
    熊猫一口咬下去,那嫩绿的竹竿就应声而断,听着就觉得有力。可你想过没有,那竹子里面可是布满了尖锐的竹纤维,吃起来的口感和我们平时啃甘蔗可不一样,那是带着点“毛刺”的。按理说,这竹子如此“硌牙”,熊猫的嘴里怎么就没被扎出个窟窿来呢?这背后可是大有学问,不是什么巧合,而是熊猫经过漫长岁月,一点点“进化”出.............
  • 回答
    大熊猫确实面临着繁殖上的诸多挑战,而这些挑战也正是人类选择建立大熊猫精子库并进行人工授精的关键原因。这并非违背自然选择的逻辑,而是在理解了自然选择的局限性,并认识到人类对物种灭绝的责任后,所采取的理性干预措施。首先,我们得明白,自然选择并非一个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裁判。它是在特定环境下,对那些最能适应.............
  • 回答
    熊猫与功夫的联系,说来也挺有趣,这可不是它们天生就会舞枪弄棒,而是人为的、充满想象力的结合,而且非常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内打响了名号。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聊聊。一、熊猫的独特形象:圆滚滚、黑白分明、温顺(好像)首先,得从熊猫本身的形象说起。这可是最直观的出发点。 憨态可掬,萌到犯规: 熊.............
  • 回答
    “丑”这个字,说来也真够主观的,尤其是在形容熊猫玩偶这事儿上。毕竟,熊猫本身长得圆滚滚、黑白分明,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憨厚可爱劲儿,怎么到了玩偶手里,就有人觉得“丑”了呢?这事儿啊,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一、 过于追求“写实”与“神韵”的失衡:咱们先说说为啥熊猫本身讨人喜欢。那是它与生俱来的气质——那.............
  • 回答
    问得好,这其实是个不少人都好奇的小细节!你注意到熊猫馆附近总能看到悠哉散步的孔雀,这可不是巧合哦。背后其实有挺多有趣的考量,不仅仅是“好看”那么简单。让我来给你细细说来:首先,最直观的原因,观赏性和互动性。 “吸睛”组合: 熊猫的憨态可掬是毋庸置疑的明星,但当黑白分明的国宝旁,又多了一抹蓝绿色、.............
  • 回答
    魔兽世界的剧情发展,尤其从熊猫人之谜版本开始,玩家社区中一直存在着“部落被抹黑”的讨论。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与游戏在几个关键叙事上的处理方式密切相关。当然,要给这种复杂的感受一个简单的“抹黑”定义也过于武断,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感。首先,我们得承认,魔兽世界作为一个持续.............
  • 回答
    熊猫之所以能获得全世界人的喜爱,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其生物学特征、文化象征意义、人类情感需求以及国际社会的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 一、生物学特征:独特的外貌与行为1. 黑白相间的“拟态”色彩 熊猫的黑白毛色在自然界中极为罕见,这种对比色被科学界认为是“拟态进化”的结果。黑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对动物命名的一些习惯和历史。为什么大名鼎鼎的“熊猫”没有被叫做“猫熊”呢?这背后其实是一段颇为有趣的故事,涉及到文化、历史、科学以及一点点小小的误会。首先,我们得承认,单从字面上看,“猫熊”这个名字似乎更贴切。熊猫圆滚滚的身材、毛茸茸的身体,加上它那张看起来有些像猫的.............
  • 回答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距今八百万年前的那个时代,那时候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和现在大相径庭。那个时候,我们今天熟知的熊猫,其实还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它们的老祖宗们,被称为“始熊猫”。这八百万年,对于一个物种来说,是漫长得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面对气候的剧烈波动和地质结构的变.............
  • 回答
    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们要讲一个关于熊猫的秘密,你们知道熊猫为什么有黑黑的眼圈吗?就像我们早上没睡好,眼睛下面会有点黑黑的,熊猫的眼圈也是黑黑的,但它们可不是没睡好哦!熊猫的“黑眼圈”其实是它们漂亮的“化妆品”!你想想看,熊猫住在哪里呀?它们住在很高很高的山里,那里有很多很多绿色的大竹子,这是它们最.............
  • 回答
    中国选择大熊猫作为国宝,这背后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历史沉淀、文化象征和国家战略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如果深入探究,你会发现这背后的故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和耐人寻味。历史的印记:远古的“食铁兽”与文化符号要说大熊猫,就不能不提它在中国人心中的古老渊源。在大熊猫被现代科学定义之前,它就已经在中国.............
  • 回答
    捕捉三文鱼时考虑熊猫,乍听之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深入探究,你会发现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生态学逻辑,以及对自然界相互关联性的深刻理解。简单来说,捕捉三文鱼时考虑熊猫,是为了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因为熊猫作为顶级捕食者之一,其生存状况与河流的健康和其中生物的丰富程度息息相关。下面我将从几个关.............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挺切中要害的。你想啊,熊猫这么国宝级的动物,要是能走私出去,那市场肯定炸了,随便一个富得流油的家伙,想不劳而获弄一只熊猫当宠物,那简直是身份的象征嘛!可现实是啥样?压根儿没见过。这背后其实藏着好几个挺重要的原因,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首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熊猫这玩意儿,根本就没.............
  • 回答
    哈哈,说到棕色的熊猫,这可真是个奇妙的景象!咱们平时见的熊猫,不是黑白分明,就是一副“国宝”的严谨模样,突然冒出来个棕色的,那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还有点不敢相信是真的。要说这棕色熊猫是怎么来的,其实跟它们身上的基因有点关系。熊猫身上最醒目的“标志”就是那一身黑白毛发了,这可是它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
  • 回答
    说起DOTA2 7.28版本,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什么?是寒冬战斧的崛起?还是新的物品线?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大家没怎么注意到,但却悄悄改变了战局的英雄——熊猫酒仙。没错,那个曾经以三号位刚猛打法闻名的家伙,在7.28版本后,开始悄悄地在五号位(辅助位)的战场上崭露头角。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英雄重做,而.............
  • 回答
    熊猫人季火掌选择部落,这背后并非简单的阵营归属,而是一段充满挣扎、成长与理性选择的历程。要理解季火掌的决定,我们得深入剖析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以及他对艾泽拉斯局势的认知。首先,熊猫人整体的独立与中立传统是季火掌考虑的重要基石。众所周知,熊猫人花费了千年之久,在潘达利亚岛上建立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和.............
  • 回答
    说到咱们国宝大熊猫的名字,很多人确实会觉得有点“接地气”,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土土的”,比如“淑琴”、“美兰”、“好好”之类的。其实,这背后可不是因为我们给熊猫起名字没文化,而是有自己一套非常讲究的思路,而且随着时代发展,也一直在演变。一、 传承与文化:这是最根本的出发点想想看,熊猫作为我们国家的国宝.............
  • 回答
    《那兔》漫画选择兔子形象而非熊猫来代表中国,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深度的议题。虽然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其可爱、温和的形象深入人心,但《那兔》的作者(通常称为“二炮”)选择兔子,背后有着多重考量,并且兔子形象所能传达的意义,在《那兔》的语境下更为契合和生动。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讲述为什么《那兔》漫画.............
  • 回答
    “熊猫烧香”事件确实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节点,它像一次集体的“网络免疫接种”,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网络安全的面貌。要理解为何之后没有出现类似规模的爆发,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 天时:时代背景的演变与认知的觉醒首先,我们得回到2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