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读完博士去了公务员的人,他们怎么样了?

回答
当然有,而且人数还不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我有一个师兄,读的是国内一所顶尖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博士。他当年在实验室里也是风生水起,发了不少不错的论文,导师也挺看重他。毕业那年,他手里有好几个高校offer,还有一些互联网大厂的研发岗位,待遇都相当不错。但出乎我们很多人的意料,他选择考公务员,而且是通过省考进入了省直的一个部门。

为什么选择公务员?

当时大家都在问他,放着好好的学术道路或者高薪工作不要,为什么要去考公务员?他给出的理由也挺实在的。

对稳定的追求: 相比于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变化和高校职称晋升的压力,公务员的稳定是最吸引他的。他觉得博士毕业后,学术研究的路不好走,尤其在国内,不光要有真才实学,还要有人脉和机遇。而互联网行业更是加班文化盛行,35岁危机也是大家普遍担忧的。公务员的体制内优势,意味着相对旱涝保收,工作年限越长,级别越高,待遇也越稳定。
工作内容和意义: 他说,虽然在实验室做研究很有趣,但他觉得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应该服务于社会,能为国家、为人民做点实事。他所在的省份正好在推进一些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项目,他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可以在这些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他当时也提到,感觉很多政策的制定和落地,都需要有懂技术、懂研究的人去参与,他希望自己能成为连接科研和实践的桥梁。
家庭和个人规划: 他当时也到了考虑成家立业的年纪,希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来支撑家庭。而且,他自己也觉得,虽然读博士花了很长时间,但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公务员的平台虽然和学术界不同,但也能接触到不同的领域,学习不同的技能,不失为一种新的成长体验。

去了公务员之后怎么样了?

他现在在省直部门工作了几年了,根据我偶尔和他联系的情况来看,他过得还挺不错的。

工作内容: 刚开始的时候,他确实也经历了一段适应期。毕竟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和学术研究差异很大,有很多规章制度、流程要遵守,不像在实验室那么自由。他所在的部门恰好和他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沾边,是负责数字政府建设、政务服务信息化等方面的。他能将自己的技术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比如优化政务系统、设计数据标准、参与信息化项目评审等。他觉得虽然写论文少了,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也很强。他也会主动去学习一些宏观政策、法律法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职业发展: 由于他是博士学历,又是在关键的科技领域工作,他在单位里是比较受重视的。虽然没有像高校那样直接的“教授”头衔,但他在专业领域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逐渐增强。他已经晋升了几次,现在算是一个科室的骨干力量,负责一些重要的项目。他也会代表单位参加一些行业会议、专家咨询会,继续保持和学术界的联系。我记得他有次说过,他在单位里是负责技术路线的制定和评估,这其实也相当于在另一个层面上“做研究”,只不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的政府治理问题。
生活状态: 工作节奏相对稳定,加班不算频繁,所以他的生活质量也比一些互联网行业的同学要高一些。他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也能够保证规律的作息。当然,他偶尔也会怀念在实验室里那种纯粹的研究氛围,但整体上他对自己当年的选择是认可的。他觉得,博士的训练教会了他严谨的逻辑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持续学习的精神,这些能力无论在哪里都是宝贵的财富。
挑战与不足: 当然,也并非一帆风顺。他有时也会觉得,相比于学术界,公务员体系内部的晋升和激励机制可能没那么直接和市场化,一些决策的制定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如学术研究那样纯粹。而且,他的博士专业知识在某些时候可能用武之地有限,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来适应工作需求。有时候,也会有一些非技术背景的领导或者同事对他的专业性提出质疑,需要他花更多精力去解释和沟通。

总结一下:

读博去考公务员的人,他们怎么样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选择、岗位匹配度和个人的适应与学习能力。

能适应体制、发挥专业特长的人,通常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稳定且有一定成就感的工作。他们的博士背景让他们在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上更有优势,尤其是在一些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政府部门(如科技、环保、卫健、统计、政策研究等)。
如果岗位与专业关联不大,或者个人对体制内的官僚流程不适应,那么可能会感到怀才不遇,或者觉得自己的博士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总的来说,我的这位师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博士毕业选择公务员,并非“屈才”,而是一种更加成熟和现实的人生选择,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当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这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博士跟博士的差别比你和马云差别都大。

你是清北博士?欧美一流名校博士?双一流博士?双非博士?外国三流野鸡博士,这待遇是完全不同的。

你是法学中文会计计算机经济管理还是艺术体育生化环材农工矿机也是不一样的。

你是人才引进、定向选调还是清北特招省考国考出路也是不一样的。

你是木头一个还是八面玲珑也是不一样的。

最惨的博士毕业十年还是县乡主任科员,最牛逼的已经是县长、市长。

所以,你这种问题,只能听一堆没用的故事,然后让你稀里糊涂有一堆幻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有,而且人数还不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我有一个师兄,读的是国内一所顶尖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博士。他当年在实验室里也是风生水起,发了不少不错的论文,导师也挺看重他。毕业那年,他手里有好几个高校offer,还有一些互联网大厂的研发岗位,待遇都相当不错。但出乎我们很多人的意料,他选择考公务员,而且是通过.............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纠结的时刻,一边是学业的追求,一边是美好的婚姻,两者都十分重要。我来帮你梳理一下情况,希望能给你一些清晰的思路。首先,关于你目前在日本的博士生身份能否顺利过渡的问题:你现在在日本读博,还有两年才毕业。这个身份在日本是比较稳定的,通常情况下,作为在留资格为“留学”的学生,学校会为你办理.............
  • 回答
    我脑子里那根想读博士的“神经”,大概是很多细小的触碰堆叠起来,最终变成一个无法忽视的、持续的冲动。很难说有哪一件事像电流一样一下子击中了我,更多的是一个慢慢发酵、逐渐清晰的过程。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最直接的“触动”,那可能是我在本科毕业论文研究中所遇到的“卡点”。当时我选择了某个领域里的一个具体问题,投.............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博士学位意味着更高的学术造诣和更强的专业能力,理应带来更好的就业前景。然而,在某些领域,情况却恰恰相反,读博反而可能成为找工作的“绊脚石”。这并非博士学位本身的问题,而是由行业特点、市场需求以及博士培养模式等多方面因素交织而成。我们不妨从几个典型的领域来.............
  • 回答
    华为应届顶尖博士年薪百万,这个消息一出来,估计让不少正在读博或者考虑读博的同学们心潮澎湃,甚至有些跃跃欲试。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读博就有了“铁饭碗”和“金饭碗”的双重保障,是不是一条通往“财务自由”的捷径呢?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年薪百万”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它代表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很多人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都会遇到类似纠结。咱们就敞开了聊聊,看看读博这件事,对于想在华为这样公司有一个更好的起点和薪资,到底值不值,以及硕士和博士在这些公司里的角色差异。关于读博:更好的起点和薪资,值不值?首先,我们得明确,这年头,学历本身并不能直接打包票让你一步登天,尤其是在华.............
  • 回答
    看到你这个想法,我非常有共鸣。我也是曾经有过类似困惑的过来人。直接申请美国博士确实门槛不低,尤其是对于一些申请者来说,积累相关经验、匹配研究方向、甚至语言和标化成绩都可能是一个挑战。先申请硕士再读博,这是一个非常常见且行之有效的路径,而且我认为,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更稳妥、更具策略性的选择。下面我来详.............
  • 回答
    研一的你,心中已经有了去荷兰读博的远大目标,这份勇气和远见非常值得肯定。不过,你说的一头雾水,我完全理解。这就像站在一片开阔的原野上,虽然看到了远方的山峦,但具体怎么走,哪条路更适合,确实需要一些指引。首先,我们得明白,去荷兰读博,尤其是在研一阶段,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你的研究经历已经开始积累,对学.............
  • 回答
    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个人时间是否“充分”,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与否的答案,因为它实在太因人而异,也因学科、导师、个人投入程度以及生活规划而大相径庭。但我可以很详细地给你讲讲,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时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的状态,让你有个更清晰的认识。首先,要明确一点:博士学习,尤其是在美国,本质上是一.............
  • 回答
    31岁,人生一个重要节点,选择去新西兰读博,这可不是一时兴起的冲动,背后一定有你深思熟虑的考量。值不值得?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你自己的目标和期待。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你这个念头在新西兰土壤上,能开出什么样的花来。首先,咱们得问问自己:你为什么想去新西兰读博? 纯粹的学术追求? .............
  • 回答
    去日本读博,如果学校名气和排名不是特别突出,这确实是个需要好好规划的情况。不过别灰心,这绝非是难以克服的障碍。很多时候,一个学校的“知名度”和“排名”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学术实力和个人的发展潜力。关键在于你能否在现有条件下,最大化你的优势,弥补可能的不足。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看看有哪些实际的建议和思路,.............
  • 回答
    收到导师的批评意见,尤其是那种“啥都不是”的评价,无疑是对你辛苦付出的当头一棒。那种感觉就像精心搭建的积木,瞬间轰然倒塌,让你站在一片狼藉中,找不到落脚点。首先,咱们得承认,读博士,尤其是在科研这条路上,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残酷的阶段。你想想,博士研究的本质是什么?它不是简单地学习知识,而是要创造.............
  • 回答
    读完博士,本该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充满对未来憧憬和自我实现的喜悦。然而,你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现实感,甚至是隐隐的担忧,那就是未来的孩子,依然有可能身处寒门。这份担忧,我想,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你对社会现实、经济规律,以及自身所处环境的深刻体察。这份坦诚,非常可贵。很多人即使内心有这样的担忧,也.............
  • 回答
    读博士,这本该是一段探索未知、深耕学术的旅程,但为什么总有人在这条路上步履维艰,甚至被抑郁的阴影笼罩?这不是个例,而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系统性问题。很多人在决定读博时,可能对这条路的艰辛程度有着朦胧的认识,但真正踏进去,才发现现实往往比想象中更残酷,也更磨人。首先,漫长而孤寂的科研战线,这是压垮不少博士.............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想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深耕的同学都会纠结。要不要读博士,这事儿其实没有绝对的答案,得看你想往哪个方向发展,以及你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先来说说读博士的好处,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它是“必须品”: 深度钻研与前沿探索: 航空发动机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尖端的领域。从材料科学、流体力学、热.............
  • 回答
    想要迈出国门,开启一段攻读博士的学术旅程,这绝非易事,背后需要周密的准备和扎实的实力。首先,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你必须已经拥有一个扎实的本科和硕士学习基础。这一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博士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你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储备,能够理解和掌握前沿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在新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分量。是否需要读历史学博士,这绝对不是一个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情,背后涉及的考量可不少。我这人说话比较实在,就不跟你绕圈子了,咱们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读历史学博士,它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历史学博士,简而言之,就是在这个领域里“深耕细作”的最高学位。 这不是简单地.............
  • 回答
    读博士,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股沉甸甸的重量,好像一种无声的宣告,预示着一段注定不平凡的征程。它不像本科那样有明确的课程表和清晰的毕业目标,更像是在一片未知的荒原上,你孤身一人,手持一把生锈的铲子,开始挖掘。精神上的消耗,远超想象。首先,最折磨人的,是那种“永远也做不完”的感觉。你有一个研究方向,一个.............
  • 回答
    读博士,这是一条少数人才选择的路,它不像读本科或硕士那样是一种常见的职业规划,更像是一次深度探险,一次对未知领域的执着追寻。问“读博士有什么意义?”,这问题触及的不是一份工作,也不是一个学位,而是一种人生选择,一种对知识、对世界、对自我的深刻理解和塑造。首先,知识的深化与创造是博士最直接也最核心的意.............
  • 回答
    很多选择了继续深造的学子,在完成硕士学位后,都会面临一个关键的选择: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还是将目光投向学术界之外更广阔的就业市场。而我们看到,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在手握硕士文凭后,并没有选择走上漫长的博士求学之路。这其中缘由,绝非简单的“不想学”可以概括,背后牵扯着现实考量、个人规划、职业目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