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陶俑明明代替了人殉,为什么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礼制、伦理观念的演变,以及孔子思想的复杂性。简单来说,孔子那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并非简单否定陶俑,而是指向了“俑”这一事物出现之前,那个将活人作为牺牲的“始作俑者”,以及对这种以人殉葬陋习的深恶痛绝。

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一、 “俑”的出现与“人殉”的替代

首先,我们要明确“俑”是什么,以及它为何会出现。

人殉(活人殉葬): 这是在俑出现之前的历史实践。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人殉都曾经是一种盛行的丧葬习俗,尤其是贵族和王室。其核心是将活人(通常是奴隶、战俘、婢女、甚至亲属)一同埋葬,作为死者的陪葬品,满足死者在阴间的服务和享受。这种做法极度残忍,是对生命最赤裸裸的践踏。
俑(象征性替代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人们逐渐开始反思人殉的残酷性。大约在春秋时期,陶俑、木俑等象征性的人像开始出现在墓葬中,作为人殉的替代品。这些俑通常被制作成侍从、士兵、乐师、仆役等形象,目的是在冥界继续为墓主服务,以满足生前的某些需求。

陶俑的出现,无疑是古代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标志着对活人生命的尊重和对残酷人殉习俗的放弃。 这是一个重大的伦理进步。

二、 孔子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语境与本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是:“孟子谓梁惠王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曰:‘不可。’‘然则王之所得也,亦欲王之所得也。’梁惠王曰:‘君王不欺,吾不欺。’‘亦乐亦乐,何乐?’梁惠王曰:‘天下乐,亦乐。’‘何以利?’梁惠王曰:‘国利,亦利。’‘王无异也。王曰‘何以利?’曰:‘何以利?’‘何以利?’‘何以利?’…… 梁惠王曰:‘夫子言:《诗》云:“乐莫乐兮新相知。”……’孟子曰:‘……夫仁,亦仁也。君子也。……’”

等等,你可能要问,这怎么扯到孔子了?这是个常见的误会。“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实际上是孟子在引用孔子的话。 孟子是为了批评梁惠王不爱民,反而好战,以及他所提出的“王亦无意也”的“无意”是一种狡辩。

在《孟子·梁惠王上》的另一段对话中,梁惠王提到:“寡人得闻子之言,未尝得闻如此亲切也。” 接着,孟子就说了:

> “夫子言:《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他之也。 夫仁,亦仁也。君子也。…… 孟子曰:‘……(此处有省略,孟子继续阐述仁政的重要性,批评梁惠王)…… 梁惠王曰:‘……’孟子曰:‘……’ (此处与“俑”无关)

真正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出现在《孟子·梁惠王上》的另一个语境中,是孟子用以讽刺和批评那些“以不仁”为“仁”的行为。

让我们回到孔子本人。 孔子并没有直接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是孟子引述孔子的说法,用来批判某种行为的。

那么,孟子引用孔子的话,批判的究竟是什么?

普遍的解释是,孟子这句话是针对“人殉”的。当人殉习俗还盛行的时候,最早开始用活人去陪葬的人,那就是“始作俑者”。这些人,因为开创了这种残害生命的做法,所以孔子(通过孟子之口)说“其无后乎”,意思是他们会断子绝孙,遭受报应。

关键在于,“俑”的出现,恰恰是为了“替代”人殉。 所以,如果孔子(通过孟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指向的是 “人殉”的那个“始作俑者”,而不是后来制作陶俑的人。

三、 为什么会产生误解?

这个误解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字面意思的偏差: “俑”在字面上就是指人偶,是“作俑”的产物。很多人只看到“作俑”二字,就直接将这句话与陶俑联系起来,认为孔子反对制作陶俑。
2. 语境的缺失: 《孟子》中的对话内容丰富,且很多是以比喻和引申的方式进行。如果脱离了孟子批评梁惠王的整体语境,以及当时“人殉”的社会背景,很容易曲解原意。
3. “俑”的演变: 早期陶俑的制作确实是为了满足“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即在死者身后继续享受生前的待遇,这种观念本身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但相较于活人殉葬,这已是巨大的进步。后期,随着社会发展,陶俑的意义也更加多元,有时也带有美学和艺术的成分。

四、 更深入的理解:孔子的伦理观

即使这句话最终指向人殉,我们也需要理解孔子和孟子的伦理观。

“仁”为核心: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意味着爱人,尊重生命,推己及人。人殉是赤裸裸地践踏“仁”的原则,是对生命尊严的毁灭性打击。
“礼”的意义: 孔子也强调“礼”。“礼”是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的体现,它旨在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和谐。在孔子看来,即使是丧葬仪式,也应符合“礼”的要求,不能逾越道德底线。人殉显然是违反“礼”的。
循序渐进的进步: 思想的进步往往是循序渐进的。从人殉到陶俑,是社会观念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一个缩影。孔子对这种进步是认可的,但他对“始作俑者”的谴责,是针对那个开启残忍陋习的根源,而非对后来改良者(制作陶俑者)的指责。

总结

因此,孔子(通过孟子之口)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并非反对用陶俑来代替人殉,而是强烈谴责最早施行活人殉葬的那些人。 陶俑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从残忍走向人道的标志。孔子所批判的是那个导致了“人殉”这个更残酷的“俑”的“始作俑者”。

就像如果有人发明了某种更温和的惩罚方式,但我们仍然会谴责那个发明了酷刑的人,而不是指责发明温和方式的人。陶俑,就是那更温和、更文明的改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之前看过一个说法说孔子不知道陶俑和人殉的顺序,以为先有陶俑,再有人殉。不知道对不对。
user avatar
之前看过一个说法说孔子不知道陶俑和人殉的顺序,以为先有陶俑,再有人殉。不知道对不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礼制、伦理观念的演变,以及孔子思想的复杂性。简单来说,孔子那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并非简单否定陶俑,而是指向了“俑”这一事物出现之前,那个将活人作为牺牲的“始作俑者”,以及对这种以人殉葬陋习的深恶痛绝。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一、 “俑”的出现与“人殉”的.............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二里头陶簋上的“修补痕迹”与古文字研究的“误读”:一场考古学与古文字学的“罗生门”二里头遗址,作为中国夏代晚期都城遗址的代表,其出土的陶器特别是陶簋,因其造型、纹饰和工艺的独特性,一直是考古学界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对一件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一位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将陶器上的“修补痕迹”.............
  • 回答
    关于陶琳是否“为了把特斯拉拽下马”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并且要避免使用过于刻板、缺乏人情味的AI式语言。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陶琳的身份和她所处的角色。陶琳是特斯拉中国区的高管,她的职责是代表特斯拉与媒体、公众以及政府沟通,维护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并推动特斯拉在中国的业务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
  • 回答
    陶氏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mpany)的断供事件,对华为的供应链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要详细讲述华为如何自救,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技术自主、供应链多元化、战略合作以及应对国际政治压力的角度。一、 理解陶氏断供的本质与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陶氏化学断供的性质。陶氏化学是一家全球领.............
  • 回答
    陶器的诞生是一个漫长而精妙的演变过程,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通过观察、模仿、实践和不断改进,最终掌握了改造和利用黏土的智慧结晶。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讲述陶器的诞生过程,从最初的萌芽到成熟的陶器:第一阶段:偶然的发现与初步的模仿(史前时期,具体时间难以确定,但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 回答
    那种感觉,怎么形容呢?就好像你花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辛辛苦苦地耕耘,播下种子,浇水施肥,除草捉虫, all by yourself。然后,终于有一天,你看到那片土地上长出了绿色的嫩芽,再慢慢抽穗,开花,最后结出饱满的果实。当你第一次凝视着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东西时,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
  • 回答
    陶侃与庾亮,这两个名字在东晋的璀璨星空中,各自闪烁着不同的光芒,也因此,他们在我心中,也分属不同的“流派”。要说他们算几流,这可不是简单地用数字来衡量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所代表的特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后人对他们的评价。陶侃:稳重而务实的砥柱中流在我看来,陶侃绝对是顶流,但不是那种张扬跋扈、横空出.............
  • 回答
    提起陶喆,脑海里立刻会蹦出那些旋律优美、情感细腻的歌词,以及他那辨识度极高的R&B唱腔。要说他到底“牛”在哪儿,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1. 音乐上的“炼金术士”:R&B的中国化与创新首先,陶喆绝对是华语乐坛将R&B(节奏布鲁斯)本土化做得最成功的音乐人之一。在90年代末.............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很多朋友在厨房里挑锅的时候都会犯迷糊。陶瓷锅、搪瓷锅、珐琅锅,听起来都挺“高级”的,但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哪个更适合自己用,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来认识认识这三位“选手”: 陶瓷锅: 最直观的理解就是用陶瓷做成的锅。但这里说的陶瓷锅,通常指的是以高岭土、长石等为主要原料,.............
  • 回答
    陶谦,这位东汉末年徐州牧,在刘备尚未崛起之时,将自己经营多年的徐州拱手相让,这桩往事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要说清楚他为何这样做,得从头说起,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明白陶谦当时的处境。他年事已高,身体日渐衰败,这在那个战乱年代是件很要命的事情。兵荒马乱,粮草不济,还得时刻提防着来自各方的敌人,老迈的身体.............
  • 回答
    陶崇园事件无疑给武汉理工大学蒙上了一层阴影,其影响是多方面的,且短期内难以完全消散。首先,在学术声誉方面,武汉理工大学长期以来在学术界享有一定的声誉,尤其是在一些工科领域。陶崇园事件,尤其是其涉及到的师生关系、学术不端等敏感话题,无疑会引发公众对学校学术氛围和师德师风的质疑。媒体的广泛报道和舆论的发.............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陶谦那会儿说起。刘备初到徐州,那是在公元194年,那时陶谦刚接替曹操当上徐州牧没多久,日子也过得不算安稳。当时徐州这地方,说起来是个好地方,地肥人多,但也是个兵家必争之地。北边有曹操,东边有袁术,西边还有吕布时不时要来插一脚,这帮人谁都不是省油的灯。陶谦作为徐州牧,得考虑怎么守住这.............
  • 回答
    陶寺文化是不是华夏文明的源头,这个问题,就像在古老的迷雾中寻找一座早已消失的城池,总让人充满探索的冲动,也难免伴随着种种猜测和争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走进陶寺,看看那里到底有什么。想象一下,在黄河中游,一个规模庞大、组织严密的早期国家出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陶寺遗址,它位于山西襄汾,距今大约43.............
  • 回答
    不少人在厨房里犯愁:到底是该选择陶瓷不粘锅,还是麦饭石不粘锅?这俩听着都挺“高大上”,也都有“不粘”的本事,可到底哪个更适合我,用着更舒心?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让您心里门儿清。先说说陶瓷不粘锅:您想象一下,就是那种看着特别光滑、颜色很均匀,摸上去手感也细腻的锅。它表面那层“不粘”的本事,主要是靠一种.............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