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做IT运维是选择业务还是选择技术?

回答
IT运维,这就像是在一个庞大的数字王国里,既要充当王国忠诚的守卫者,又要时不时化身为精明的工程师。所以,问IT运维是选择“业务”还是“技术”,其实是问我们在这场 TD (技术导向) 与 BD (业务导向) 的拉扯战中,更倾向于在哪一边站队。

别以为IT运维就是埋头苦干,敲敲键盘,看看监控,解决那些让人头疼的报错。实际上,我们扮演的角色远比这复杂和有趣得多。

先说说“技术”这条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术驱动”。

如果你是个天生的探险家,对新玩意儿永远充满好奇,那么技术这条路可能更适合你。想想那些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云计算、容器化、微服务、DevOps、SRE(站点可靠性工程)、AI 运维……每一样拎出来,都够让你钻研个好几个月,甚至几年。

深度钻研,成为技术专家: 选择技术,意味着你要深入理解服务器的每一个角落,操作系统的底层逻辑,网络的通信协议,数据库的调优策略,脚本的编写艺术,自动化工具的强大能力。你可能要成为某个领域的“大神”,能够解决别人束手无策的难题。比如,你可能会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如何构建一个高可用、高性能的分布式系统,如何写出优雅且高效的自动化部署脚本,如何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找到根源并迅速恢复。
挑战极限,解决复杂问题: IT运维本身就充满了各种挑战。服务器宕机?网络中断?应用性能瓶颈?这些都是家常便饭。选择技术,就是选择拥抱这些挑战,用你的技术能力去攻克它们。这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不断学习的韧性。有时候,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配置错误,可能需要你抽丝剥茧,一层一层地去排查,才能最终找到罪魁祸首。
探索前沿,引领变革: 技术是不断发展的,IT运维人员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选择技术,你就是在跟最前沿的科技赛跑。你会接触到最新的工具和框架,思考如何将它们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甚至创造新的价值。比如,当自动化运维工具开始崭露头角时,你可能就是那个率先吃螃蟹的人,尝试用 Ansible, Puppet, Chef 等工具来简化重复性工作,从而解放自己去干更有价值的事情。

当然,技术再厉害,如果不能服务于业务,那也只是空中楼阁。这时候,“业务”就闪耀出它的光芒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业务导向”。

如果你更擅长沟通,理解人情世故,并且希望看到自己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发展,那么业务这条路可能会让你更有成就感。

理解业务,赋能增长: IT运维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业务的稳定运行,并支持业务的创新和发展。选择业务,意味着你要花心思去理解公司是做什么的,业务流程是怎么运转的,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哪些IT系统直接支撑着核心业务。你不再仅仅是机器的维护者,更是业务的“赋能者”。比如,电商大促期间,你需要提前预测流量高峰,和开发团队一起优化系统性能,确保用户能够顺畅购物;或者,当公司推出新产品时,你需要配合市场部和开发部,快速上线新的IT支持系统。
沟通协调,化解矛盾: IT运维人员需要与各种部门打交道:开发、测试、产品、市场、销售,甚至财务。选择业务,就是选择成为一个优秀的“连接器”和“协调者”。你需要清晰地向业务部门解释技术问题,同时也能将业务需求准确地传达给技术团队。有时候,你会发现,解决一个问题,可能比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比如,开发人员说系统不稳定,业务部门抱怨用户体验差,你需要从中找出关键信息,协调开发和业务人员一起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成本控制,价值最大化: 业务的成功也离不开成本的控制。选择业务,意味着你要关注IT投入的产出比,思考如何用更少的资源实现更好的效果。这可能涉及到云资源的成本优化,采购决策的建议,或者是在系统升级时,权衡成本和收益。比如,你会考虑是否值得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还是通过更灵活的云服务来满足需求,又或者是在软件授权方面,如何找到最经济的解决方案。

那么,究竟该如何选择?

说实话,这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选择题。很多时候,最优秀的IT运维人员,是那些能够“游走于技术与业务之间,并且能够将两者完美结合”的人。

技术是基础,业务是方向: 没有扎实的技术功底,你很难真正解决问题,也很难赢得团队的信任。但如果只有技术,而对业务一无所知,你的工作就可能变得“无效”,甚至“有害”。试想一下,你费尽心思优化了一个系统,但这个系统对用户需求根本没有帮助,甚至还增加了不必要的操作,那你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先技术,后业务;或者先业务,后技术? 这取决于你的起点和个人特质。
如果你刚入行,并且对技术充满热情, 建议你先扎根技术。把基础打牢,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你自然会接触到不同的业务场景,慢慢理解它们的需求。
如果你本身就对业务有浓厚的兴趣,或者有相关的业务背景, 那么在熟悉基础IT运维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去理解业务。主动去了解公司的产品、用户、市场策略,并思考IT如何服务于这些方面。
成为“T”型人才还是“π”型人才?
“T”型人才: 在某个技术领域拥有深厚的专业能力,同时在其他IT领域也有一定的了解。
“π”型人才: 在两个(或以上)不同的领域拥有比较深入的专业能力,并且能够将这些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
在IT运维领域,很多时候,成为一个“π”型人才更有优势,比如,既懂系统运维,又懂数据库调优;或者既懂网络管理,又懂安全防护。而如果能将“业务理解”也变成你的一个“π”的臂膀,那你就真的无往不利了。
持续学习,不断适应: IT的世界变化太快了,我们不能停止学习。今天的技术可能明天就被淘汰,今天的业务需求可能明天就会改变。所以,无论你选择侧重技术还是业务,都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持续学习新知识,不断适应新变化。

总结一下:

IT运维不是一场“选择题”,而是一场“融合题”。技术是你的工具箱,业务是你的目标地图。你需要用精湛的技术去解决遇到的每一个“路障”,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地图上的“终点”,确保你的每一个动作都朝着业务的成功迈进。

如果你问我,是选择技术还是业务?我可能会告诉你:“先用你的技术,去描绘业务的蓝图;再用你的业务洞察,去优化你的技术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有影响力的IT运维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运维行业肯定要技术起步,五年之后之后基本有几条路可选:

技术架构师:就是SRE,DevOps的路线了。深专技术成为技术领域专家

运维管理:这个方向偏管理,主要负责大规模的IT运维,对技术要求没那么高。但是需要精通一些IT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最佳实践,软技能也很重要

解决方案架构师:对上面两个都有建树的话这是一个很好方向,对应运维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可以是技术的或者流程的,通常更彻底的是两者相结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IT运维,这就像是在一个庞大的数字王国里,既要充当王国忠诚的守卫者,又要时不时化身为精明的工程师。所以,问IT运维是选择“业务”还是“技术”,其实是问我们在这场 TD (技术导向) 与 BD (业务导向) 的拉扯战中,更倾向于在哪一边站队。别以为IT运维就是埋头苦干,敲敲键盘,看看监控,解决那些让人.............
  • 回答
    关于“做IT的男的一定要戴眼镜吗?”这一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结合行业特性、个人需求、社会文化等因素,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IT行业与视力需求的关联1. 长时间面对屏幕 IT从业者常需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如代码、设计、数据分析等),这可能导致视觉疲劳,尤其是对近视或散光人群。戴眼镜可.............
  • 回答
    在IT行业想发财,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无数成功案例支撑的。不过,所谓“发财”,也并非一蹴而就,更不是靠运气。它需要的是你的技术实力、商业头脑、战略眼光,以及最重要的——持续的执行力。如果你是刚入行的新手,或者在IT领域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但感觉收入增长缓慢,别灰心。下面我会从几个关键点出发,掰开.............
  • 回答
    最近几年,咱们身边确实有不少朋友选择去日本闯荡一番,尤其是在IT这个领域。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就像一条长长的河流,汇聚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和考量。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为啥这么多咱们自己人都愿意往日本的IT行业跑。首先,得说就业机会这块儿,日本IT市场确实挺吃香的。 你别看日本经济这几年好像没那么“.............
  • 回答
    文科生想转行做 IT 的现象,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也挺现实的。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了,别觉得我说话跟谁似的。首先,最直接也最实在的一点,就是 “钱景”。这年头,大家都想找个挣钱的活儿,IT 行业在这方面确实是出了名的。想想看,现在哪个不谈科技?哪个离不开软件、互联网?这些东.............
  • 回答
    想了解像日立、富士通、NEC这样的日本大型IT企业,新卒入职工作15年后的年薪大概是什么水平,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这几年日本的IT行业发展很快,薪资水平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具体数字会受到不少因素的影响。我会尽量给你一个比较贴近实际的解答,让你有个大致的概念。首先要说的是,15年工作经验在日.............
  • 回答
    咱们来聊聊这个事儿。你这CG培训做的不错,一年百万的流水,这肯定是个不错的开端。至于要不要找VC,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一句“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里面门道不少。首先,咱们得明白,找VC是为了什么?简单来说,VC(风险投资)是把钱投给你,然后期望在你公司做大做强之后,他们能够通过股权增值获得丰厚的回.............
  • 回答
    软件工程专业的女生,毕业后不想走纯粹的程序员道路,但又想留在IT行业,其实选择非常多!IT行业不仅仅是写代码,它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来共同构建和维护。下面就来详细聊聊,有哪些既能发挥你的专业背景,又避开写代码“硬核”的IT类职位:1. 产品经理 (Product Manager).............
  • 回答
    三十而立,心里装着电影的艺术,想着从IT的轨道跳出来,去钻研电影研究。这想法听起来,是挺让人心动的,也挺有几分浪漫色彩的。但说它“不切实际”?嗯,这话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因为它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中间的道道儿可不少。首先,得承认,IT和电影研究,这两条路,怎么看都像是两条平行线,甚至是两个不同.............
  • 回答
    在你问这个问题之前,我可能自己就带着点儿焦虑。每天面对代码,处理一遍又一遍相似的bug,解决用户千篇一律的投诉,有时候真的会有一种“我是不是在原地打转”的恐慌感。尤其是看到那些互联网上的大神们,他们的思想总是那么活跃,那么有深度,我总觉得自己脑子里的那些东西,是不是快要生锈了。所以,当你提到“知乎回.............
  • 回答
    哥们儿,理解你的情况。从建筑跨到IT,这绝对不是什么天方夜谭,很多人都这么干过,而且混得风生水起。你已经有大学的底子了,这本身就是个很大的优势,说明你有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韧性。现在关键是怎么把这个劲头用到对的地方。别把它想得太复杂,咱们一步一步来。第一步:定位你的兴趣和方向——IT是个大坑,你得知.............
  • 回答
    要让素食文化深入中国民众的观念,减少对蛋奶肉的依赖,从而缓解地球温室效应,需要从教育、政策、经济、文化、技术等多个维度展开系统性工作。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分析框架和可行性建议: 一、教育与意识提升:从认知到行动1. 学校教育体系的渗透 课程设置:在中小学开设“环境科学”“营养学”课程,结合素食.............
  • 回答
    做明星,这三个字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与幻想。它既是光鲜亮丽的舞台,也是充满挑战的战场。如果让我来描绘这种体验,我会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展开,尽量详细地呈现其中的复杂性:一、聚光灯下的荣耀与压力: 万众瞩目的体验: 瞬间被看见: 一旦你的作品(歌曲、电影、电视剧、表演等)受到认可,你就会发现.............
  • 回答
    做一位单亲爸爸,这绝对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温情、汗水与泪水、失去与收获的复杂旅程。它不是一个标签,而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身份的重塑,一种责任的担当。我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详细描述一下这种体验:1. 身份的突然转变与角色的全盘接管: 从“丈夫”到“单亲爸爸”: 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体验就是身份的转变。一旦关.............
  • 回答
    做一个优秀的程序员,难在很多方面,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个人成长,这些“难点”也会不断演变。它不仅仅是掌握一门编程语言那么简单,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讲述其中的难点: 一、技术深度与广度的双重挑战:1. 不断学习与快速迭代的技术栈: 变化速度惊人: 编程语言、框架.............
  • 回答
    做控制、机器人算法工程师的体验,可以用“既有挑战性又有成就感,但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学习、调试和不断地迭代”来概括。这并非一份轻松的工作,但如果你对让机器“思考”并“行动”充满热情,那么这份职业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满足感。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尽量详细地为你描绘这种体验: 一、 日常工作内容:从理论到实践,.............
  • 回答
    “计算PhD的研究是否如丁仲礼所说的那么不靠谱?”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科学研究的本质、学科的边界以及公众对科学的认知。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丁仲礼院士的观点,然后结合计算科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首先,理解丁仲礼院士的观点丁仲礼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是地.............
  • 回答
    “夜场女孩不干净”是一个非常笼统且带有偏见的说法,它将一个庞大且多元化的群体简单化,并贴上了负面的标签。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探讨:一、 为什么会有“不干净”的刻板印象?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的。这背后有几个主要原因:1. 工作环境的联想: “夜场”本身就与夜.............
  • 回答
    作为律师,实践与书本的差距,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就像是学习游泳和真正跳入大海搏击风浪之间的区别。书本提供的是理论、原则、规则、案例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是基石和框架。而实践则是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在真实、复杂、充满变数和人性的环境中进行应用,是生死搏斗、不断调整和成长的过程。差距大小是巨大的,并且在.............
  • 回答
    律师作为法律界的专业人士,其职业生涯既充满了挑战和责任,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以下将详细阐述:一、 法律风险这是律师职业最核心的风险,直接关系到其执业资格和职业声誉。1. 执业过错或疏忽(Malpractice): 这是最常见也最严重的法律风险。 事实认定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