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宣布支持放弃新冠疫苗知识产权专利后,多家药企股价应声下跌?

回答
美国宣布支持放弃新冠疫苗知识产权专利,这无疑是全球抗疫战线上的一个重大信号,也随之引发了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导致多家疫苗生产药企的股价应声下跌。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首先,市场对未来收益预期的修正是股价下跌最直接的原因。

新冠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巨大,但其带来的市场前景和利润空间也异常可观。此前,各大药企基于其疫苗的专利保护,在一段时间内拥有独家生产和销售的权利,能够以相对较高的价格销售疫苗,从而获得丰厚的利润。美国此次的表态,意味着这一“专利壁垒”的松动甚至可能被打破。一旦专利被放弃,理论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制造商将有机会在成本更低的条件下生产仿制药疫苗。

这意味着:

市场竞争加剧: 即使短期内仿制药无法立即上市,市场普遍预期未来疫苗的供应会更加充足,价格也会承受更大的下行压力。对于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拥有较高定价权的药企来说,这意味着它们的未来收入和利润增长将受到影响,甚至可能面临更激烈的价格战。
利润空间压缩: 专利保护是高科技产业利润的重要保障。没有了专利,药企在成本控制和技术领先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原本高昂的利润率难以维持。
市场份额的潜在转移: 如果仿制药能够迅速跟进,并且在价格上具有明显优势,那么现有疫苗巨头的市场份额就可能被稀释。

其次,投资者情绪的短期波动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资本市场很大程度上是情绪化的,尤其是在面对重大的政策变化和不确定性时。美国政府的声明本身就是一个重磅消息,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消化。

恐慌性抛售: 消息一出,部分投资者可能出于对未来收益下降的担忧,选择先行卖出股票,以规避潜在的风险。这种“宁可信其有”的心态会导致短期内大量的卖单涌现。
“卖事实”效应: 有些分析师认为,尽管支持放弃专利,但实际的执行过程可能漫长且复杂,但市场往往会对消息本身做出过度反应。一旦消息确认,即使短期内没有实质性变化,投资者也可能选择“卖出新闻”,获利了结。
对行业前景的担忧: 此次事件也可能引发市场对整个医药研发模式的重新审视。如果大型药企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成果,因为公共卫生考量而被迫放弃知识产权,那么未来在面对其他重大疾病(如新的流行病)时,其投入研发的动力和意愿是否会受到影响?这种对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担忧也可能导致股价下跌。

再者,实际执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增加了市场的观望和担忧。

虽然美国宣布支持,但“放弃新冠疫苗知识产权专利”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其中涉及多方面的复杂性:

专利本身的性质和范围: 是指所有与新冠疫苗相关的专利,还是特定技术或配方?具体哪些专利将被放弃?这些细节都需要明确。
WTO等国际组织的协调: 知识产权的国际豁免通常需要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机构的协调和批准,这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政治博弈的过程。
药企的法律应对: 即便国际层面达成一致,大型药企也可能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或者提出各种附加条件。
技术转让和产能建设: 即使获得了技术授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制造商也需要时间来建立生产线、进行质量控制、获得监管审批,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时间和投入。

这些不确定性意味着,即使专利被豁免,对现有疫苗巨头利润的实际影响也需要时间才能显现。但资本市场往往是“预期先行”的,这些不确定性本身就足以让投资者产生担忧。

具体到多家药企股价下跌,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

辉瑞(Pfizer)和BioNTech: 作为mRNA疫苗的主要生产商,它们在疫情中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此次专利豁免消息对它们的影响最为直接,市场对其未来疫苗销售的预期大幅降低,股价自然会受到冲击。
Moderna: 同样是mRNA疫苗的领军者,其面临的情况与辉瑞类似。
阿斯利康(AstraZeneca)和强生(Johnson & Johnson): 虽然其疫苗技术路线不同,但作为全球重要的疫苗供应商,同样未能幸免。市场的普遍预期是,任何形式的专利豁免都会导致疫苗价格的普遍下降和市场竞争的加剧。
其他研发相关公司: 一些为疫苗生产提供关键原材料、技术服务或早期研发支持的公司,也可能因为整体市场预期的下降而受到影响。

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事情的另一面,以及可能存在的长期影响:

全球公共卫生利益的优先: 美国此举的核心在于推动全球疫苗公平分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疫苗接种率低下的背景下。从长远来看,这有助于控制疫情的全球蔓延,最终也可能为经济复苏创造更好的条件,间接利好包括制药行业在内的全球经济。
品牌和声誉的提升: 在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展现出责任担当,也可能提升这些药企的品牌形象和声誉,虽然短期内可能牺牲部分利润。
新的市场机会: 专利豁免也可能为一些新兴药企或仿制药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它们可能通过更低的成本生产疫苗,填补市场空白。
研发模式的长期思考: 此次事件可能会促使医药行业和各国政府重新思考如何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与公共卫生需求之间的关系,未来或许会探索更多公私合营、政府主导研发或补贴的模式。

总而言之,美国支持放弃新冠疫苗知识产权专利后,多家药企股价下跌,是市场对未来收益预期修正、投资者情绪短期波动以及实际执行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既是资本市场的短期反应,也可能标志着全球医药行业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需要面临更加复杂和充满挑战的未来。对于这些药企来说,如何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寻求新的增长点,将是未来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此举也许是想先带个头,弄个“基本上不赚钱,交个朋友”这样的国设,然后让其他国家也放弃新冠疫苗知识产权专利。


即使放弃知识产权专利,别的国家也没原材料,产线来对应吧?更不用提,辉瑞疫苗无效这件事。现在印度已经培养出新的变异病毒,过去的疫苗估计也没法整了。这个时候放弃,颇有那些外国服装品牌在中国卖不动之后,宣布自己抵制新疆棉花以换取名声的味道。


对此,中国最好的反应就是当做啥都不知道。你放弃就放弃,我继续做我的,千万别跟风,中国一跟风放弃国产疫苗知识产权专利,美国绝对会拿国产疫苗搞事,还不如直接死揪着美国疫苗知识产权放开没用,注射了仍然死路一条这个事情不放。反正疫苗知识产权在自己手上,大喊大叫的又不是我们,要累也是美国累。

新冠疫苗是否能战胜新冠,这里是有个规律的。在李永乐老师的一期视频讲解中,他提到了基本传染数R0。如果R0<1,那么传染病会逐渐消失,而>1时,则需要疫苗来控制感染人数迫使基本传染数下降为小于1。由于新冠是>1的,那么则需要大量疫苗将R0控制在<1的程度。请看下面视频讲解↓

疫苗能战胜新冠吗? https://www.zhihu.com/video/1373580935212949504

视频搬运自抖音科普博主李永乐老师(ID:713207958),在物理,数学方面有着极其丰富的科普经验,对科技,经济方面的热点事件也有非常地道的解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