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宣布在叙利亚组建三万人“边境部队”?

回答
美国宣布在叙利亚组建三万人“边境部队”,这一举动无疑给本就复杂敏感的叙利亚局势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首先,要理解这支部队的定位和目的,它并非一支传统的进攻型军队,而是被定位为“边境安全部队”,主要任务是“在叙利亚北部和东部地区抵御任何潜在的威胁”。这里的“威胁”指向性非常明显,尽管美国官方语焉不详,但所有人都明白,这支部队的组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遏制叙利亚库尔德武装(主要是叙利亚民主军SDF)的进一步扩张,并试图为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寻找一个更站得住脚的理由,同时也是为了震慑土耳其。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此举可能被视为一种“退出”战略的调整。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军从叙利亚撤兵的意愿表现得非常明显,但随之而来的混乱和安全真空,以及对盟友库尔德武装的担忧,促使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在叙利亚的战略。组建一支“边境部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解读为美国希望减少直接参与地面作战,但又不完全放弃对地区安全的影响力。这支部队由美国训练和装备,但其主体构成很可能是叙利亚当地的库尔德武装力量,这是一种“代理人战争”的变体,只是这次美国试图将其包装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安全机构。

然而,这一举措在地区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特别是土耳其方面。土耳其一直将叙利亚库尔德武装视为其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认为他们与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工人党(PKK)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已经明确表示,将不容忍在土耳其边境附近出现这样一支由库尔德人主导的力量,并威胁要采取军事行动。这使得叙利亚北部的局势变得更加紧张,各方之间的摩擦和对抗风险显著增加。

叙利亚政府自然也对美国的这一举动表示强烈谴责,认为这是对叙利亚主权的侵犯,并指责美国试图分裂叙利亚。俄罗斯作为叙利亚政府的盟友,也对美方的行动表示关切,并认为这可能进一步加剧地区冲突。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美国组建这支“边境部队”,反映了其在后基地时代,尤其是在反恐战争进入新阶段后,一种新的军事部署和战略思维。与其大规模部署正规军,不如扶持和训练当地力量,让他们承担更多的安全责任,而美国则提供训练、装备和情报支持。这是一种“以少胜多”,或者说“借力打力”的思路。但这种模式的风险在于,它高度依赖于其扶持的代理人力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容易受到地缘政治博弈的影响,尤其是在土耳其这样一个重要的北约盟友与库尔德武装之间存在深刻矛盾的情况下。

总而言之,美国在叙利亚组建“边境部队”,是一项充满争议且影响深远的战略举措。它既是美国在叙利亚军事存在的一种策略性调整,也极大地加剧了地区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支部队的命运,以及它在叙利亚北部和东部地区所扮演的角色,将取决于美国如何平衡与土耳其的关系,如何管理其扶持的库尔德武装,以及叙利亚政府和俄罗斯的反应。无疑,这场围绕叙利亚边境安全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既然方相不答,那我代他答一下。


此事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因为所谓“边防军”(Border Security Forces)本来是北叙联邦跟复兴党政权在2017年12月妥协的结果。当时(12月24日),北叙联邦宣布说,要把原来的州防军(HXP)改编为复兴党政权也比较容易接受的“边防军”或“北叙边防军”。此事在当时没有引起任何反响,复兴党政权当然没有站出来说支持,但也没有表示反对或者鼓噪北叙要“分裂国家”。

但是,2018年1月中旬时,美国突然对这个边防军表示出兴趣,宣布要资助这个边防军(并不是所谓的“建立”)。其动机,如果不考虑阴谋论的话,就是为了配合所谓“虽然伊斯兰国已经灭亡,但反恐联盟将继续在叙利亚境内存在,重点是管控叙利亚边境不让恐怖分子进出云云”的美国新方针。当然,理解为美国试图继续谋求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也没错。然后,就是上述这个1月14日(也就是该部队整整成立21天之后)的声明,所谓要训练三万人的边防军云云。

结果此声明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先是土耳其叫嚣“美国在支持PKK/PYD恐怖分子威胁土耳其边境”还声称“拒绝与特朗普对话”,而且趁机强化了对阿夫林大区动武的军事部署。然而,俄罗斯方面也宣布“美国(训练边防军的)这一计划不利于叙利亚的领土完整与和平进程”。当然,早已将大量领土交给俄国、伊朗管理的叙利亚复兴党政权也不忘跳出来谴责北叙方面是在阴谋“分裂国家”了。这些都在意料之中。

随后美国的反应时是什么呢?1月15日,美国为首的反恐联盟马上表示“阿夫林地区不是联军的作战范围,只是联军希望各方保持克制”。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记者会上倒是跳出来宣布“(土耳其的)最后通牒对阿夫林目前的形势没有好处”、“应该在阿夫林乃至全叙利亚实现停火”云云,打了土耳其的脸;当然,他也在给土耳其开价,也就是要土耳其进攻伊德利卜省西部地区(目前政权军正在攻打伊德利卜省铁路以东的地区;由沙姆解放组织/“救国政府”军不战而逃,政权军已接近胜利)。当然,上述表态也可能是因为阿夫林本在美俄的势力范围划分图上就不属于美方。

1月16日,美国继续对土耳其让步,表示自己只会资助叙利亚与伊拉克边境的“边防军”,而不会资助叙利亚与土耳其边境的“边防军”。言下之意,美国不会强化北叙对土耳其的防御能力。


结论:

1、“边防军”本身不是美国的计划;

2、美国确实希望通过资助这一计划,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即对北叙继续施加影响力,此举可能获得北叙内部亲美派的呼应;

3、俄罗斯、政权方和土耳其炒作这一事件,背后有各自的目标;

4、美国最终选择对土耳其让步(也即通过出卖北叙核心利益的方式)来换取自身目标的顺利实施;

5、各方态度一日一变,可以说是当代复杂政治博弈的标本。

——————————————————————————————————————

好戏连台,更新一下(转载自方相贴吧发言):


1月17日,俄罗斯宣布反对土耳其攻打阿夫林。复兴党政权更是硬汉地表示“土耳其飞机敢进阿夫林,就敢打下来”,政权方内部的泛左(叙利亚抵抗军)更是宣布“要跟库尔德兄弟一起保卫阿夫林”。但是复兴党政权又表示“阿夫林是叙利亚阿拉伯供和国的一部分,永远是阿拉伯人的”,外界猜测他们是要趁机对北叙施加压力,以“土耳其进逼”换取北叙让出阿夫林或至少是边境地区给政权军驻扎。

大量民主军通过政权方借出的道路(当然这条路本就是民主军在2016年割让给政权方的)从科巴尼驰援阿夫林。阿夫林大区内部也展开总动员,大量民众加入了民众自卫军(HPC)。目前,阿夫林人口有70万,其中40多万人是从国内其他地方特别是阿勒颇逃过去的难民。

同日,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宣布所谓“美军要在北叙建立边防军”的说法系下级工作人员口误,与事实不符;美方其他官员又声称,已知道土耳其方面的关切,将停止资助。对此,土方表示“听其言,观其行”。

同日,土耳其召开国安会议,连续5小时讨论阿夫林问题,会后态度还是暧昧,表示“将要打”云云。据称,土军将出动17000人(其中7000人从阿夫林东、南面的叙利亚境内出击,10000人从阿夫林西、北面的土耳其境内)出击,由6500名“幼发拉底河盾牌”教权派仆从军配合,分兵四路以上,经过四个阶段剿灭阿夫林境内的8000—10000名民主军。

同日,一度盛传土军已经攻入阿夫林,但不久便证明是假消息了。可能土军本来确实准备在这一天发起进攻,连信息战都开始了,但驻军阿夫林的俄罗斯公开反对,因此计划泡汤。


1月18日,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之前还宣称同阿夫林无关的美方又劝告土耳其,勿对阿夫林动武,要保持克制。

而土耳其情报局长和总参谋长前往俄罗斯,对俄方进行最后的劝说。同时,亲土媒体展开信息战,声称俄罗斯在阿夫林的驻军已经撤离云云。另外,土耳其媒体针对俄媒和政权方媒体前一天力挺阿夫林的态度,不但派出其豢养的反对派“临时政府”代表怒斥,还派出其豢养的库全委成员声称“阿夫林民众害怕被库工党人出卖给政权方”,问题是该成员此前就长期躲在卡米什利的政权方控制区(后因害怕北叙联邦的通缉令而逃亡到土耳其境内)。

搞笑的是,因为政权军在伊德利卜省铁路以东地区的进攻,许多亲土的教权军宣布拒绝参加阿夫林之战,于是土军将其中一部分人缴械。


总之,截止1月19日目前,美军(至少口头上)已经完全向土耳其输诚,宣布不再资助边防军了。而土耳其因为俄罗斯的反对,也尚未敢于进攻阿夫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宣布在叙利亚组建三万人“边境部队”,这一举动无疑给本就复杂敏感的叙利亚局势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首先,要理解这支部队的定位和目的,它并非一支传统的进攻型军队,而是被定位为“边境安全部队”,主要任务是“在叙利亚北部和东部地区抵御任何潜在的威胁”。这里的“威胁”指向性非常明显,尽管美国官方语焉不详.............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宣布从叙利亚撤军是一个复杂且影响深远的决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理解这一决定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背后的动机、潜在的影响以及各方对此的不同反应。一、 特朗普政府宣布撤军的背景和动机特朗普政府宣布从叙利亚撤军,其背后有多重动机,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美国优先”和减少海外.............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事儿,争取说得明白透彻,也尽量让这感觉像是个咱们自己人之间的闲聊。美国正式宣布在台湾驻军,这可不是小事,简直能算得上是地动山摇了。首先,这事儿本身就已经够劲爆的,因为过去几十年,美国在台湾的角色一直都比较“微妙”,虽然《台湾关系法》在那儿摆着,也一直有卖武器给台湾,但公开、正式地派.............
  • 回答
    美国在疫情后期宣布“打开国门”并调整防疫政策,被视为全球防疫策略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决策背后涉及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其影响也远超单一国家,对全球公共卫生、经济、国际关系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美国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动因1. 国内疫情形势与政治压力 疫情数据波动:.............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冻结俄罗斯在美所有资产,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国际金融和地缘政治举措,其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和深远的影响。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冻结资产的背景与目标: 俄乌战争的背景: 这一举措直接源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持续侵略。美国及其盟友将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视为.............
  • 回答
    奥巴马总统在FBI局长詹姆斯·科米宣布重启对希拉里·克林顿“邮件门”事件调查后,公开称赞科米是一位“正直的人”,这一举动无疑在当时激起了巨大的争议和解读。要深入理解这一表态,我们需要将它置于2016年美国大选的复杂背景之下,审视其可能传递的信号以及它所引发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科米宣布重启.............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特朗普当年那个让全美国都跟着揪心一把的“封禁TikTok”事件,以及它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这事儿可不是小打小闹,背后牵扯的利益和矛盾那叫一个错综复杂。特朗普宣布“封禁TikTok”的背景和动机首先得明白,特朗普政府之所以这么干,最直接的理由是他本人和团队反复强调的那几点: 国家.............
  • 回答
    美国宣布将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基地的消息,无疑是航天领域一项振奋人心且影响深远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人类迈向太空文明新阶段的标志。要理解这一举措的深远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一、历史的延续与战略的延伸:首先,这并非人类第一次踏足月球。上世纪60年代末的阿波罗计划,是人.............
  • 回答
    在美国独立日,一些左派人士宣扬“美国从不伟大”的论调,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也触及了美国国家认同、历史解读以及社会进步等核心议题。要理解这种声音,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历史依据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应。首先,要明白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简单的“唱反调”。它往往源于对美国历史中不光.............
  • 回答
    拜登总统在联合国大会上宣称“美国不寻求新冷战”,这一表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多角度的解读。要深入理解其含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从声明的直接意图来看,拜登此举明显是为了安抚和稳定国际社会的情绪。当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复杂,大国竞争的阴影笼罩,尤其是美中关系紧张.............
  • 回答
    请注意:您提到的“2月14日布林肯宣布关闭美驻乌克兰大使馆”的消息,经过查证,在公开资料中并没有找到2023年2月14日这一天布林肯宣布关闭美驻乌克兰大使馆的具体记录。 美国国务院确实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之前,以及在局势紧张的时期,有过人员撤离和部分暂停运作的指令,并且一直强烈建议美国公民离开乌克.............
  •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一位中国男网红在伊朗疑似因为“50 美金睡伊朗妹”的言论,可能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包括鞭刑甚至因性侵未成年人而入狱。这件事情一经曝光,立刻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跨境网络言论、文化差异以及法律边界的深入思考。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伊朗是一个实行伊斯.............
  • 回答
    关于美国宣布制裁厦门市梧村派出所民警黄元雄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这并非一起孤立的事件,而是中美关系大背景下,人权问题和国内治理策略相互交织的体现。事件背景及可能原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美国制裁的官方理由。根据公开报道,美国财政部将黄元雄列入制裁名单,理由是他“涉嫌在审讯中对中国境.............
  • 回答
    美国宣布制裁包括丁仲礼在内的14位中国官员,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地缘政治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解读:事件背景与原因: 制裁的对象与理由: 美国财政部将这14名中国官员列入制裁名单,通常的理由是他们被指控“与在中国香港的外国及中国内地的居民以及实体实施或有理由地实施了.............
  • 回答
    美国取消香港“特殊相关待遇”这一举动,无疑是近年来中美关系中一个颇为显眼的“插曲”,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其背后牵扯的利益、立场以及潜在的长期影响,都值得我们细细剖析。一、 这场“取消”的背景与逻辑首先,我们要理解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场“取消”并不是凭空而来,它有其明确的.............
  • 回答
    美国政府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制裁措施并驱逐10名俄罗斯外交官,这是当前国际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背后涉及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因素。要理解这一举动及其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美国宣布新制裁措施和驱逐外交官的背景和原因美国政府将此次行动的理由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
  • 回答
    美国宣布驱逐60名俄罗斯外交官是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的事件,通常会引发多方面的分析和解读。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角度来详细阐述:1. 事件背景与原因: “斯克里帕尔事件”的导火索: 这是最直接和最普遍被引用的原因。2018年3月,前俄罗斯军事情报官员谢尔盖·斯克里帕尔及其女儿尤利娅在英国索尔兹伯里市中.............
  • 回答
    关于美国对印度实施旅行限制措施这件事,从多个角度来看,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背后涉及的因素很多,对双方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白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通常情况下,这类旅行限制的背后总是有个明确的“导火索”。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印度国内疫情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某些变异病毒的出.............
  • 回答
    美国宣布制裁24家参与南海岛礁建设的中国企业,这无疑是中美在南海问题上一次非常直接且强硬的交锋。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一、美国出手制裁的“为什么”和“目的”首先,得明白美国这么做的背后逻辑。美国官方给出的理由是,这些中国企业参与了在中国南海争议岛礁上的“强制性填海造地和军事化”活.............
  • 回答
    美国宣布收储 36 种原料药,肝素采购量高达 45.6 万亿单位,这一举动背后蕴含着多方面值得关注的信息,反映了美国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下对供应链安全、国家安全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的深度考量。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事件背景及直接原因分析:1. 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 新冠疫情的冲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