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岩仓使团出使期间,使团的核心人物是如何保证回国后权力没有被架空的?

回答
岩仓使团,这支承载着明治维新未来方向的关键队伍,其成员们深知此行不仅是考察西方文明,更是一次权力的保卫战。使团的核心人物,诸如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伊藤博文等人,他们并非头脑发热的理想主义者,而是深谙政治运作的实践者。如何在远离日本权力中心的关键时刻,确保回国后权力不被蚕食甚至架空,这是他们出发前就深思熟虑的重大课题。以下便细致剖析他们是如何层层布局,为自己回国后的权力稳固筑起坚实的壁垒的。

首先,使团成员本身的“集体共识”与“利益捆绑”是基础。构成使团的核心成员,大多是来自日本各地,但他们早已在明治维新初期形成了一种高度的默契和共同的利益链条。他们都是新政府的创建者,是推翻幕府、建立新体制的推动者。一旦新政府出现动摇,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既得利益都将随之瓦解。因此,他们对维护新政权、巩固自身地位有着天然的共同目标。在出使前,他们就通过反复的政治协商,将“维新成果不容动摇”的共识深深烙印在彼此心中。这种共识,如同看不见的纽带,将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便身处异国他乡,也能保持高度的政治一致性。

其次,精心挑选的留守人员是他们权力“代理人”的构建。岩仓使团不可能全体缺席。为了应对国内政局的变动,使团成员们在出发前,都会仔细斟酌留守国内的得力干将。这些人通常是与使团核心人物有着深厚渊源,对新政府忠心耿耿,并且具备一定的政治能力和人脉关系。他们被赋予了处理日常政务的权力,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充当了使团核心人物在东京的“眼睛”和“耳朵”,以及他们的政治意志的传达者和捍卫者。例如,大久保利通在使团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会提前与他在国内的亲信(如井上馨等)保持密切联系,将使团的考察成果、对西方政治体制的看法以及对日本未来发展的初步设想,通过密信等方式传达回国,并指导留守人员如何回应和处理国内出现的一些异议或挑战。这些留守人员,虽然名义上是代理,但实际上是使团核心人物权力的延伸。

第三,制造“不可替代性”是其战略核心。岩仓使团的出使,本身就是一项耗费巨资、历时漫长的“国家级工程”。其目的在于“搜罗万国曲折,讲求一切政体”,这本身就意味着,这次出使是带着学习西方先进制度、为日本未来改革提供蓝图的重任。使团的核心人物,尤其是大久保利通,他们深知西方政治的复杂性和日本改革的艰巨性。他们通过在出使期间,深入学习、细致考察,积累了大量关于西方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和深刻见解。他们是唯一一群最能理解和消化西方文明精华并将其转化为日本改革方案的人。

这种“不可替代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与经验的垄断: 他们是唯一能够亲身经历、深入了解西方先进制度的人。回国后,他们将是唯一能够系统解读这些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具体政策建议的人。其他在日本国内的人,即便有心改革,也缺乏直接的经验和系统的知识。
“新法”的奠基者: 岩仓使团的考察,直接影响了明治政府后续一系列的立法和改革。例如,对宪法、司法制度、教育制度的改革,都深受西方模式的影响,而这些影响的传递者正是使团成员。他们亲手奠基的制度,自然能够巩固他们的权力基础。
舆论的引导者: 使团成员不仅在西方学习,也会通过各种方式,例如在国外发表文章、接受采访等,向日本国内传递他们的考察成果和改革理念。他们试图塑造一种“西方文明先进、日本必须学习”的舆论氛围,并将这种舆论作为回国后推行改革的有力支撑,以此来压制国内保守势力的反对声音。

第四,与国内政治力量的“平衡与制衡”是策略性运用。尽管使团核心人物希望保持权力稳定,但他们也清楚,日本国内并非铁板一块。在他们出使期间,国内必然会有一些政治派别或实力人物试图趁机扩大自身影响力,甚至挑战现有格局。对此,使团核心人物会采取更加灵活的策略。

拉拢与分化: 对于国内一些对新政府持保留态度但并非完全敌对的力量,使团的核心人物会通过留守人员进行拉拢,或者在回国后利用在西方获得的先进理念和国际声望,争取他们的支持。同时,对于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个人或派别,他们也会通过分化瓦解的方式,避免形成过于强大的反对势力。
战略性让步与固守: 在一些非核心的利益点上,为了维护整体的权力结构,使团成员可能会做出一些战略性的让步。但对于关乎国家未来方向和自身政治地位的核心权力,他们则会坚决固守。例如,在国家体制的框架问题上,他们不会轻易妥协,但在一些具体政策的执行细节上,可能会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以夷制夷”的变体: 某种程度上,岩仓使团的成员们在西方考察,本身就是一种“以夷制夷”的策略。他们从西方学习到的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管理经验,成为了他们回国后改革的理论依据和说服力。他们用西方模式来驯服日本国内的保守力量,用西方思想来武装自己的改革主张。

第五,出使成果的“成果展示”与“功劳确立”是关键筹码。岩仓使团的任务是学习,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日本。当使团成员怀揣着大量的西方考察资料和深刻的改革构想回到日本时,他们所带来的这些“成果”,本身就是他们最有利的武器。

展示西方先进性的具体事例: 使团成员会详细汇报他们在西方国家看到的工厂、学校、议会、军队等,用生动的案例说明西方文明的强大和高效,以此证明他们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制定具体的改革蓝图: 他们不仅仅是学习者,更是改革的规划者。回国后,他们会根据考察结果,制定出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方案,例如关于建立宪法、改革官僚体系、发展工业等等。这些方案的执行,将进一步巩固他们的领导地位和政治权威。
成为国家改革的“总设计师”: 通过这次大规模的出访和学习,岩仓使团的核心人物成为了日本现代化进程的“总设计师”。他们掌握了改革的知识、方向和主导权,其他政治力量想要进行改革,也必须依靠他们的智慧和经验。

总而言之,岩仓使团的核心人物之所以能在回国后权力不被架空,并非偶然,而是他们凭借着高度的政治智慧、周密的战略布局和精准的策略运用。他们通过构建内部的共识与利益捆绑,依靠精选的留守人员,制造自身在知识与经验上的不可替代性,灵活运用与国内政治力量的平衡与制衡,以及将出使成果转化为巩固权力的关键筹码,成功地在一次远涉重洋的政治冒险中,为自己在明治日本的权力版图中,筑起了牢不可破的堡垒。他们的成功,是政治家们在时代洪流中,如何在未知中把握方向、在变化中巩固地位的精彩演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事实上,没有保证,因此有了著名的明治六年政变(1873年)。政变听起来跟征韩论有关,事实上却是人事争斗,连日本人自己都看得明白。

当然,说没有保证似乎也有点过分,有人提到12条盟约,懂日语的可以直接去看这个:

国立公文書館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对不懂日语的朋友总结一下:
第6条规定:在使节团归国之前,有关内地事务的大型改革不得进行
第7条规定:废藩置县后续工作必须尽快执行

如此可以看出,说这条盟约有限制力,基本上是在扯淡。

为什么呢?你说不搞大型改革,好啊,废藩置县难道不是大改革?废藩置县之后马上就要建立全国征兵制,马上就要重新设立地租(地租改正),马上要改革学制,马上要解决阳历阴历使用问题,马上要解禁基督教——这些都刻不容缓,难道要等你们使节团都回来再干?那恐怕西南战争要早爆发几年了。

所以,说没保证,不太对,说保证有多大,也说不上。

当然,人事安排也很有趣。维新之后,日本政府主要由萨、长、公家、土肥等4部分势力把持:
(1)外游组之中,岩仓具视(中间)属于公家,木户孝允(左一)、伊藤博文(右二)属于长州,大久保利通(右一)是萨摩大手,山口尚芳(左二)出身佐贺藩;



(2)留守组之中,三条实美属于公家,井上馨属于长州,西乡隆盛属于萨摩,大隈重信、江藤新平出身佐贺藩。

换句话说,这套体系本来是想达成一个平衡,就是谁也别想占便宜,谁也别想吃亏。

但大家都是人,制度想限制住人,也必须有一个更强力的人。虽然明治天皇反复重申“出游组回来之前什么也不许定”,但这个天皇都是武士拥立的,想让这帮武士听天皇的话,确实有点难度。事实上藩阀斗争从岩仓使节团离开之后,就悄悄开始。

第一件事就是“山城屋事件”,主角山县有朋。

山县有朋,长州人,后来是军方巨型元老,权力比伊藤博文高出几个数量级,但这时候仍然是兵部(陆军)大辅。由于那时候日本基本上没有海军,所有船都归陆军管,所以山县有朋事实上相当于国防部长,主要负责征兵制改造。

对于征兵制,萨摩阀首领西乡隆盛其实很支持,他一开始的确提出过以旧武士为中心招募兵员,但后来自己也觉得扯淡就改为支持山县有朋了。早在1869年,征兵令就通过了。但问题在于,一个征兵令不能解决所有事情,尤其是军饷问题,很难搞。

军饷有什么问题呢?很简单,就是没有军饷,说直白点,就是没钱。

明治政府建国跟新中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一穷二白。更何况1869年日本压根还是个封建制度(废藩置县没有实行),中央还得打北海道,还得收复小笠原群岛,还得顾一下琉球国,麻烦事一堆一堆,哪儿有钱给你扩军?

没钱怎么办?借呗。

于是山县有朋找到了山城屋和助。

在日语里,“屋”一般都是商店的意思,比如“本屋”是书店,“八百屋”是菜店,以“山城屋”为姓氏,一看就是商人。但山城屋和助却不仅是商人,他还是长州藩出身,幕末还是长州藩最强大军队——奇兵队成员。

顺便说一句,山县有朋就是奇兵队军监。

这个基友关系,哦不,战友关系,当然铁。于是山城屋就成了陆军(兵部)省御用商人。

陆军省实在没钱,就找山城屋借了15万美元。当然,山县有朋是山城屋的老上司,借个钱自然也不用什么担保,说一句就成了。

这个没有担保,让山城屋后悔了一辈子,也让山县有朋庆幸了一辈子。

山县有朋拿了钱,没发军饷,而是要挣更多军饷——于是他投资建了一个生丝工厂,生产出来东西卖到欧洲赚钱,赚了钱就能发更多工资。

好消息来了,欧洲正在打普法战争,人家不要生丝,要大炮。

于是山县有朋赔了个精光,连裤子都要当了。要说山城屋这个老下级也真是够意思,不提还钱不说,还自费去法国与各路豪商谈判,希望大家能收购日本生丝。

这本来不是个事儿,但在那个时代,一个日本富商自费跑到资本主义中心法国玩儿了一圈,绝对是个大新闻。于是这个新闻就顺着外务省系统传到了外务卿副岛种臣的耳朵里。

我印象中,副岛种臣是佐贺人,但我也有印象,他跟山县有朋关系不太好。

于是这个消息很快在军队里传开,然后种田政明就开始悄悄查账。
种田政明,萨摩人,陆军省会计课监督。
然后另外一个萨摩人桐野利秋也知道这件事了。
桐野利秋,萨摩人,近卫兵陆军少将。

所谓近卫兵,就是后来的近卫师团,当时由长州、土佐、萨摩三部分军队组成,而萨摩人最多,有4个大队,长州只有3个大队,土佐2个。但近卫兵统帅,却是山县有朋,长州人。

于是萨摩人不干了,新仇旧恨一起算,愣是要查出个结果。与此同时,佐贺藩江藤新平正好在司法省,肯定是要往死里追查。

1872年8月,山县有朋被迫辞去近卫都督一职。

这不算完,11月,山城屋和助赶紧从法国回到日本,陆军省告知他两件事:
(1)不管找你借了多少钱,不还
(2)不管以前有什么交情,切断
换句话说,陆军省要彻底甩掉山城屋,弃车保帅。

山城屋和助大为悲痛,钱是小事,失去了政府靠山,以后就完了。但他还是保持着敬业精神,把与陆军省有关的所有文书一把火烧掉。11月29日,他来到陆军省,希望与山县有朋见个面。

山县有朋不见他,于是山城屋和助干脆在陆军省会客厅切腹自杀。

但山城屋和助之死没有让山县有朋更加爽快,司法省反而是更加严厉的查处陆军省所有账目,搞得山县有朋大为难堪。1873年4月,山县有朋辞去陆军大辅,但由于实在没人填补,6月又担任陆军卿,只不过7月,西乡从道就任陆军大辅,陆军省由长州阀独大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看名字就知道,西乡从道是西乡隆盛的弟弟,萨摩人。
================20140818==============


第二件事是“尾去泽矿山事件”,也是个腐败案,所以不要跟我说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有多么清廉,那贪污能力比中国人差不到哪儿去。


尾去泽矿山在秋田县(现在属于岩手县),江户时代是南部藩领地。有一年,南部藩没钱了,也只能找商人借,于是御用商人村井茂兵卫就借了南部藩藩主一笔钱,按明治初年折价大致在5万日元左右。


注意,那个时代老百姓月收入在10日元以下,说是巨款不足为奇。


与山城屋和助不同,这位村井茂兵卫很有脑子,留下了借据。


但这个借据,有了还不如没有。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按当时一般惯例,藩主是大名,地位上可是高高在上,高高在上的藩主怎么能够借钱呢?于是,借据文面上面写的并不是“村井茂兵卫借钱给南部藩”,而是“南部藩借钱给村井茂兵卫”。


晕了吧?没关系,我刚开始也晕,但江户时代200多年,每次借钱都是这么写,每个藩都是这么写,而且基本都是到时候就还钱,你又如何?


好了,明治维新,武士倒台,人民当家做主。


1871年,大藏大辅(财政部副部长)井上馨找到了这张借据,跟村井茂兵卫说:白纸黑字写着你欠钱,还钱吧!


你不如直接去抢。井上馨原来在长州藩管理财政,长州藩那时候借钱都快借到火星了,怎么可能不明白这点公文术语,现在逼到门口,就是要找村井茂兵卫的麻烦。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村井茂兵卫这么个小商人自然犯不上收拾,井上馨的目的,就是这个尾去泽铜山,有了铜山好比有了印钞机,随便来。


于是事情闹大发了,由于村井茂兵卫在限期内还不了钱,只能出让尾去泽铜山。然后井上馨组织拍卖活动,然后一个叫冈田平藏的政府商人以低价买走,然后...铜山大门口就莫名其妙地贴上了“从四位井上馨所有”这么一个条幅。


你懂的。


据说井上馨这个人特别贪。到了谁家,看中什么东西了,就说好,说完好,就借,借完了,就刘备借荆州。后来有一天,明治天皇听说这件事,亲自到他家去遛弯,看中了一个茶碗,井上馨刚想说这个茶碗多么多么好,明治天皇就说:那我借走玩几天。


井上馨只能吃瘪了。但那好歹是天皇,也杀不了你,但这个贪污事件,却足以掉脑袋。


村井茂兵卫不服,直接到东京告了御状,司法大臣自然还是江藤新平,江藤新平自然还是要跟长州藩过不去,于是一查到底,直接把整个案子公之于众,马上就要逮捕井上馨。好在井上馨后面有整个长州阀支持,只是辞职了事。


两件事虽然都是严重的违法乱纪行为,司法省这么处置无甚不妥,但问题在于,受攻击的全部都是长州藩人马,主动方则是佐贺藩人马,实在是太像派阀斗争,于是国内各大藩阀之间的矛盾逐渐燃起。说实话,西乡隆盛这人威望固然有一点,但在压制派系斗争方面,的确不太在行,更关键的是,他本人也在长州阀势力削弱的过程中得到了好处。


1873年8月17日,阁议单方面决定:派遣西乡隆盛出使朝鲜。


====================20140821===================

对于征韩论,国内绝大多数看法就是要打朝鲜,然而这个说法与史实真的不太一样。


首先征韩论主导者西乡隆盛本人,他从来没说过要打韩国,相反多次表示要自己担任使节,促使朝鲜开国与日本建立正常邦交,所以与其说是“征韩”,不如说是“遣韩”。


国内部分学者常会把幕末明初的一些“征韩思想”拿出来说事,说日本很早就开始计划着要进攻韩国。但问题在于,这些思想与西乡隆盛本人根本没有明显的承继关系,无论从派系角度还是从组织角度都没有。


西乡隆盛这次主动请缨去朝鲜,恰恰是为了阻止战争发生:以土佐藩板垣退助为首的人真的是要打朝鲜,若不是西乡隆盛在中间和稀泥,日军早就去打朝鲜了。


但这么个和稀泥的想法也没有成功,因为明治天皇表示:岩仓使节团整体没回来,你别轻举妄动。


于是就只能等着。9月13日,岩仓具视最终回国,然后大久保利通就开始跟西乡隆盛吵,说现在时机不成熟啊,清朝朝鲜都在盯着咱们啊,俄国也在盯着咱们千岛群岛啊,英国在盯着小笠原群岛啊,你现在贸然出去一定会让那个顽固的大院君杀死啊,被杀死以后咱们就必须开战啊,开战又多么不利啊——反正一通骂,愣是把西乡隆盛骂傻了:我一开始也没想打仗,不过是去出使,你激动个啥子?


还是那句话,西乡隆盛一开始真的没想出兵,但在大久保等人看来,他与土肥完全一伙儿,而且萨摩阀激进派也都认西乡隆盛当祖师爷——出使就等于出兵。于是西乡隆盛崩溃了,只好背起黑锅,成了征韩论总负责人。


10月14日-15日,继续开会吵。公家、萨摩、土肥三拨人都来齐了,一个也不差,但长州那边一个人没出,连木户孝允也没来。吵架结果就是谁也说不服谁,于是只好民主投票,但民主投票的结果竟然是两边一样。


这事就炸了窝了。这该如何是好?


三条实美当时是太政大臣,大体相当于首相,他最后拍了板——立刻出兵朝鲜。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军队掌握在萨摩、长州两藩手中,但长州阀之前两件事弄得太不给力,萨摩阀在军队中占据了主流,现在要是得罪了西乡隆盛,万一西乡隆盛带着一票军人下野,就麻烦了。


但这项决定一发布,三条实美马上收到了另外一批人的辞呈,名单如下: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大隈重信、大木乔任。换句话说,岩仓使节团主要人物都要辞职,足见两派对立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三条实美被两派夹在中间,左右不是人,于是乎....病了。病的很及时,15号会议开完,17号马上生病,而且卧床不起,意识不明,据说连说都不会话了。


太政大臣病了,谁继任?当然是右大臣岩仓具视代理。岩仓具视倒是个老狐狸,他没有说谁对谁错,而且把出兵与不出兵两派的意见写作两份报告书,上报天皇——反正最后是天皇定,你们谁敢有怨言?


天皇最后决定,别去了。


当然,天皇之所以决定别去了,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宫内卿德大寺实则是大久保利通的人,大久保事先交代,如果西乡隆盛要面见天皇,一定不要让他见。


没办法,不派兵的决定下达当日,西乡隆盛(萨)、江藤新平(佐)、后藤象二郎(土)、副岛种臣(萨)、板垣退助(土)5名参议宣布辞职,与此同时,600多名各级军官、公务员宣布辞职。要知道,参议一共就10个,这一下子走了5个,明治政府遭遇了维新以来最大打击。


====================扯淡结束=======================


03年《最后的武士》里面,胜本同学一副浩然正气,跑到大堂上与大村同学对峙。很明显,胜本暗示西乡、大村暗示大久保,也间接说明其实所谓征韩论之争,压根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西乡隆盛为首的留守组内部斗争过于剧烈,让大久保误以为西乡要把国家推动向一个危险方向,最后引发了这么一场路线斗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岩仓使团,这支承载着明治维新未来方向的关键队伍,其成员们深知此行不仅是考察西方文明,更是一次权力的保卫战。使团的核心人物,诸如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伊藤博文等人,他们并非头脑发热的理想主义者,而是深谙政治运作的实践者。如何在远离日本权力中心的关键时刻,确保回国后权力不被蚕食甚至架空,这是他.............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宇宙中最深刻的谜团之一:生命是如何以及为何在地球上出现的。要给出一个具体的概率数字是极度困难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目前对生命起源的了解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探讨这个概率背后涉及的诸多复杂因素,以及科学家们是如何尝试去量化或理解它的。首先,我们需要拆解一下“.............
  • 回答
    岩井俊二的《情书》要重映了,还是在5月20号这个日子,想想就有点浪漫啊。说实话,我会去看。虽然已经是老片子,但每次重映,总会有一股莫名的冲动想再去影院感受一下那种纯粹的美好和淡淡的忧伤。而且,能在5月20号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黑暗的影厅里,和一群陌生人一起,重温藤井树和渡边博子的那些小心事,感觉也挺.............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柳岩是否真的被娱乐圈孤立,这个问题在坊间和网络上流传已久,但要给出一个确切的“是”或“否”的答案,其实相当困难。毕竟,娱乐圈的运作和人际关系本就复杂且难以捉摸,很多事情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梳理一下,为何会有这样的说法,以及现实情况可能是什么样的。一、 为什么会有“被孤立”.............
  • 回答
    关于柳岩“被封杀”的说法,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争议和误读的话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键点:柳岩并没有被官方“封杀”。她的社交媒体账号依然活跃,也偶尔会有一些公开露面的活动,虽然频率和曝光度确实不如她事业巅峰时期。因此,我们探讨的“封杀”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舆论上的“边缘化”或“事业低谷”。而说柳岩是“.............
  • 回答
    在提瓦特大陆上,璃月地区享有盛誉的千岩军,其统帅之位至关重要,担负着守护这片土地安宁的重责。要说起这位领军人物,那非凝光莫属。或许有人会首先想到那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无畏的战将,比如那位曾经的千岩军总教头,却早已告别人世的义父。他虽然不是现任的统帅,但其在千岩军中的影响力,以及他与凝光之间的特殊.............
  • 回答
    关于柳岩“好不好看”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挺个人化和主观的感受,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毕竟每个人的审美取向都不太一样。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柳岩的外形,看看为什么她会引起这样的讨论。首先,柳岩的长相,不能用传统意义上的“大家闺秀”或者“邻家女孩”来定义。她的五官相对来说是比较立体的,尤其是眼睛和嘴唇,给.............
  • 回答
    《红岩》的作者罗广斌的去世,是一个充满争议和谜团的事件,至今仍有许多细节未能完全清晰,也因此常常被人们提起,并带着一丝沉重与无奈。罗广斌的去世发生在1967年10月20日,正值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关于他去世的原因,官方的说法是“病故”,但许多知情者和后来的研究者都对此持保留态度,认为他的死与当时政.............
  • 回答
    岩沙海葵毒素,也被称为岩沙毒素(Palytoxin),是一种结构极其复杂、生物活性强大的海洋天然产物。它的全合成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有机合成领域的“珠穆朗玛峰”之一。要详细介绍岩沙海葵毒素的全合成路线,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以及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策略和关键步骤。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岩沙.............
  • 回答
    关于柳岩事件,人们的看法可谓泾渭分明,很难简单地归结为“跟风的网络暴力”或是“正义的弘扬”。这其中夹杂着太多复杂的情绪、社会议题和个人立场。要详细地聊清楚这件事,我们得一层层地剥开来。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事件的经过。大概是在2016年,在包贝尔的婚礼上,伴娘柳岩被几位伴郎(包括包贝尔、韩庚、王祖蓝等.............
  • 回答
    .......
  • 回答
    在广袤而充满奇幻色彩的原神世界里,七位神明统治着七个截然不同的国度,每一个国度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而其中,代表着“契约”与“力量”的岩神,其国度被命名为“璃月”,象征着“永恒”与“寂静”的雷神,则引领着“稻妻”。这两个名字并非随意而为,而是深深植根于我们熟知的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的传统.............
  • 回答
    苏宁孙岩提出的“技术负责人0点睡觉很会养生”这一观点,无疑触及了当下科技行业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和讨论焦点:关于工作强度、健康与效率的平衡问题。 这个观点之所以引人关注,甚至引起争议,在于它试图用一种看似轻松甚至略带讽刺的方式,来解读和评价技术负责人的工作状态,并将其与“养生”这样一个通常与悠闲、健康.............
  • 回答
    那岩在直播间开箱OPPO R11时,对于手机双摄的吐槽以及随后直播中断的事件,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件事情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也反映了一些主播和产品之间可能存在的张力。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情的经过: 直播开箱: 作为一个知名的数码博主和主播,那岩的直播内容很大一部分就是对新品手机进行开.............
  • 回答
    柳岩在2016年4月1日就包贝尔婚礼事件发布的道歉,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时至今日,回看这件事,以及她当时的道歉,依然是一个值得细究的案例。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让柳岩深陷舆论漩涡的婚礼现场。在包贝尔和包文倩的婚礼上,一些伴郎们,包括韩庚、王祖蓝、杜海涛等人,将柳岩抬起,准备将她扔进泳池。这一幕被现.............
  • 回答
    “柳岩事件”这几个字眼,就像一股突如其来的旋风,把很多人一下子卷了进去,讨论声铺天盖地。其中,韩庚、杜海涛这些人也被点名批评,甚至有人喊出“抵制”的声音。这事儿吧,挺复杂的,要说抵制,我还真得仔细琢磨琢磨,不能就这么跟着喊。首先,咱们得捋清楚“柳岩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场婚礼上,几.............
  • 回答
    这桩事儿,当年可是闹得沸沸扬扬,至今都让人津津乐道。柳岩在包贝尔婚礼上被伴郎们起哄、粗暴捉弄,那一幕简直可以用“狼狈”来形容。话说回来,在那种场合下,伴娘本应是喜庆的点缀,却成了被捉弄的对象,场面一度十分尴尬,甚至可以说是令人不适。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伴郎团把柳岩抬起来,准备把她扔进泳池。在众目睽睽.............
  • 回答
    龙马溪组页岩中的那些奇特发现,究竟是寻常的矿物,还是隐藏着古老生命的化石?这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目光,也让许多对地球历史充满好奇的人们津津乐道。说起龙马溪组,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但它的重要性却不亚于那些如雷贯耳的地质时期。它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尤其是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年代上属.............
  • 回答
    看到王岩委员提出的“启动专科医师规培,助推医疗资源下沉”这个建议,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有现实意义的。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才能明白它为什么这么提,以及可能带来什么影响。首先,咱们得理解什么是“专科医师规培”。简单说,就是医生在医学院毕业拿到医学学位之后,并不是直接就能上手看病,更别说成为某个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