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有一种理论,叫做回声室效应:
在一个“封闭系统”内,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反复传播、放大,令到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导致与之不同的或者具有竞争性的信息、观念或信念受到自动过滤、被加以否定或无法得到充分表达。
就是说,圈子不同,群体与群体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壁垒,群体内普遍的常识,在群体外或许根本就是冷门。新垣结衣在宅男圈子可谓众所周知,因为圈子内都在不停地强化“新垣结衣”这个名词的属性,反复传播加强,让人产生“新垣结衣已经无人不知”的错觉。
我第一次意识到问题是在由此过年去外婆家,三线城市的郊区,晚上一帮亲戚坐在客厅看电视,电视剧里有个人长得像凤姐,我随口说了一句“这个人长得有点像凤姐。”然后亲戚们都问我凤姐是谁。我感到非常疑惑,心里念着“你们居然连凤姐都不知道?”在我的圈子里,凤姐的认知度应该是非常高的,大部分上网的人都知道这个人的存在,而且那段时间她非常火。然而我这些四五十岁的亲戚根本很少上网,根本就不知道凤姐的存在。就像现在很多网友吐糟自己用一些网络语跟父母交谈,父母会信以为真(比方说,你说“我去”,你父母还真的会问你去哪儿)。
说起回声室效应,不得不说下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算法类的新闻资讯类APP,算法可以说是加深回声室效应的助推器。智能化的信息传播机制可以快速完成用户与信息的精确匹配会让人走向“自我封闭”的危险。正如人民日报在评价算法所说:在算法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轻易过滤掉自己不熟悉、不认同的信息,只看我们想看的,只听我们想听的,最终在不断重复和自我证成中强化了固有偏见和喜好。一旦身处这样的“信息茧房”,就再难接异质化的信息和不同的观点,甚至在不同群体、代际间竖起阻碍沟通的高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