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警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刑讯逼供?

回答
在中国法律体系下,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刑讯逼供。刑讯逼供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并且在中国法律中有明确的禁止规定和严厉的处罚措施。

刑讯逼供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为了获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他与案件相关人员的口供,对其采取酷刑、暴力、精神折磨等非人道、非法手段,迫使其做出违背自己意志的陈述或供述的行为。

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刑法》、《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刑讯逼供是被严格禁止的,并且会受到法律的追究。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原则,说明了为什么警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刑讯逼供: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 该条款明确规定,采用刑讯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证人证言,应当予以排除。即使是获取了“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手段非法,所获得的证据也将在审判中被排除,不能作为定罪的依据。
非法取证的法律责任(《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 该条款规定了刑讯逼供罪。具体内容是:“在刑事侦查过程中,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死亡的,或者造成严重残疾的,依照本法第九十七条、第一百三十四条等规定定罪处罚。”
人民警察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明确规定了人民警察的职责和行为规范,强调依法办事、尊重人权,禁止任何形式的滥用职权和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
人权保障原则: 中国宪法和法律都强调保障公民的人权,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等。刑讯逼供严重侵犯了这些基本人权。
无罪推定原则: 虽然中国法律并未完全采纳无罪推定原则,但其精神与非法取证的精神是相悖的。法律要求以合法方式获取证据,而不是通过强迫的方式来“证明”一个人的罪行。

为什么会有刑讯逼供的现象出现?

尽管法律明令禁止,但在现实中,刑讯逼供现象仍然可能发生。这通常是由于以下一些深层原因:

1. 追求“破案率”和“业绩”的压力: 在某些地方和时期,公安机关可能面临巨大的破案率和业绩压力。在侦查工作遇到困难、线索不足时,一些侦查人员可能会采取非法手段来尽快“破案”,获取口供,以达到考核要求。
2. 侦查手段的局限性: 一些侦查人员可能缺乏现代化的侦查技术和证据收集方法,或者未能熟练运用,因此依赖传统的、但非法的获取口供的方式。
3. 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的不足: 部分侦查人员可能对法律的严肃性和刑讯逼供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或者职业道德滑坡,在诱惑或压力下选择违法。
4. 监督机制的漏洞或不力: 尽管有法律规定和监督机制,但如果内部监督不到位,或者外部监督(如检察机关、法院的监督)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就可能为刑讯逼供的发生提供空间。
5. “疑罪从挂”的惯性思维: 有时,在尚未完全查清事实之前,出于某种思维惯性,可能倾向于先从犯罪嫌疑人那里获取“线索”或“供认”,而不是彻底客观地收集证据。
6. 对权利保障认识不足: 有些基层执法人员可能对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如辩护权、沉默权等)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先定罪再找证据”的错误观念。

总结来说,在中国法律框架下,警察没有任何合法理由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刑讯逼供。任何声称可以“在特定情况下刑讯逼供”的说法,都是对法律的误读或歪曲。

如果出现疑似刑讯逼供的情况,公民有权依法进行申辩和控告。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依法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或提起申诉。国家法律对这种行为有着明确的禁止和严厉的惩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知乎有没有警龄比我更长的,竟然没人邀请我。

现在知乎的警察同行如果是五年内加入警队的,别说自己刑讯逼供,我估计连见都没见过。我以前在所务会上经常说,案子破不了大不了是业务能力差,小偷也不是偷你民警家的,万一打出点事来,什么后果都是你自己扛。

我刚从警的时候,几乎没不打嫌疑人的刑侦民警,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刑讯逼供的,绝大多数都是责任心强的民警。

当年打的最多的,是流窜作案的盗窃嫌疑人,一个是想榨其他案子,一个是哪个地方的公安下手狠,其他流窜的不敢来。打个比方,前些年,云贵地区的毒鬼随身都放着刀片,抓住了就吞进去,因为他们都是玩海洛因,抓到了就强戒。后来我们这里只要吞刀片的,马上送医院开刀,懒得和他们搞什么吃韭菜的把戏,连着开了几个,后来吞刀片的一个都没有了。

本来想多写一些当年的事,才发现太晚了,估计这个话题感兴趣的人也不多。

白天太忙没空刷知乎,打开一看吓一跳。好吧,大家这么热情,我先更新一段。

我二十五年前刚从警的时候,我们局一百多民警里名气最大的不是局长也不是所长大队长。是两个基层民警,很巧都姓钱,社会上叫他们“大老钱小老钱”。他们的名气是那些混混们在外面宣扬起来的,无他,就是因为他们两个是打人最厉害的。

大老钱当时三十出头,大个子,是我见过的面相最凶的,大脸盘三角小眼,满脸横肉,平时几乎看不到笑,两眼一瞪我们这些年轻民警都怵,不要说那些违法犯罪人员了,要是有识货的导演把他叫去演杀人狂都不用化妆,本色演出就行,民警里嘴损的给他取个外号“山本五十六”。

大老钱审流窜案犯喜欢用手摇电话,流窜犯是最难审的,因为警方证据最少,当时没现在的电脑联网,连打电话都不方便,几乎就是完全靠案犯交待。手摇电话怎么用的我就不详细说了,就是利用电话的电流,很难熬但是不会造成表面伤痕。~有部电影《飓风营救》,里面的父亲审讯绑架女儿的人,用电灯线,就是差不多的原理。

手摇电话大家都会用,可是大老钱用这个用的最好,因为这玩意其实是有危险性的,就是心脏不好的容易出事。一般没经验的要不掌握不好尺度,没能撬开嫌疑人的嘴,或者搞重了就会出事。大老钱从来不会,嫌疑人也骗不了他,装死都不管用,后来我知道他老婆是个医生,才有点知道为什么他的判断准确了,原来是家传。

当时大老钱的名气大到什么程度,他调了一个派出所,那个派出所的案件就下降了,不要说混混,连流窜犯都不敢跑他管区偷,这个是好几个流窜犯说的,他们有自己的圈子,圈子里都知道落到大老钱手上没个好。

后来大老钱调到了刑大,也破了几个大案子,再后来刑讯逼供开始管的严了,又把他调到预审,他就凭着那种杀人狂的气质,在预审也是审讯高手,但是一直提不起来,到现在五十多了还是普通民警,因为那种“刑讯逼供是为了自己升官”就是屁话,领导其实很担心这种人,毕竟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领导的担心是:这种人提起来出事就是领导识人不明。

几年前大老钱叫我帮他一个亲戚在辖区宾馆找个清洁工作,是个农村妇女。她告诉我,其实他们不是亲戚,是十五年前她丈夫死了,家庭困难女儿缀学,慈善机构搞结对子,大老钱在慈善机构牵线下一直资助她女儿读书到读大学,她平时的工作都是大老钱帮她找,她女儿读大学,大老钱还一次性给了五千红包。

小老钱是我师傅,我从农村所调到城区所他是副所长,当时四十多岁,小个子,平时不苟言笑。他是七十年代从警的,听他说刚从警的时候就一套衣服,那种蓝色呢子上衣,夏天冬天都是这件。

我师傅个子小,胆子可不小,我们那里八十年代名气最大的混子,号称有铁布衫刀枪不入,八三年严打,这家伙对外说要抓他公安准备牺牲几个。我师傅冲进他家抓的,在大衣柜里发抖呢,被我师傅一手枪柄打的满头血,拖死狗一样拖出来的。这家伙从大西北回来后在街上碰到我师傅,都是两只手敬烟,我师傅正眼都不看他,他照样恭恭敬敬。

我刚调到这个派出所,我一个初中同学听说了来看我,他初中就缀学混社会了,也有点名气。毕竟是同学,我就和他瞎聊,突然这家伙招呼不打跑掉了。我正奇怪,我师傅进来了说“瓜皮(我同学)找你干嘛”,我说是我同学你怎么认识。我师傅说:从小揍大的。

后来瓜皮告诉我,我师傅第一次揍他,就打断了两根皮带,之后只要犯事进了派出所就是一顿揍,有次他欺负一个学生,让那个学生把裤子脱了光屁股唱国歌,被我师傅抓到派出所,让他自己扇自己耳光五百下,把脸都抽肿了。我取笑他这么老实,干嘛这么用力。他说:要是不用力就是你师傅自己动手了,他那耳光,一巴掌能把我从屋子这头抽到那头去。

几天后我就见识了我师傅的耳光,两个扒手,当场抓获了,身上没赃物的死活不认,我师傅问他是否认识另一个,他说绝对不认识,我师傅说对方说认识你怎么办,那家伙说随便你怎么办,我师傅说那个人如果说和你一起偷过的话,他说有一次我就给你一耳光,那家伙嘴硬说可以。结果同伙进来方面对质,说一起偷了三次,我师傅叫人把同伙带走,然后转身就给了这家伙一记耳光,真的从房间这头扇到那头,连续三个,那家伙脸就抽肿了。我师傅说:好了,我们讲好的已经兑现了,我要正式开始问你有没有偷过了。那家伙马上就交待了。

别以为抽耳光很简单,派出所经常碰到的一种轻伤案件就是抽耳光造成的:耳膜穿孔。一不注意,一个并不重的耳光都会打成耳膜穿孔,何况是那么大力的耳光。我问师傅,怎么打的这么准打不到耳朵上,他说了一句话:会打的打一辈子,不会打的打一下子。

当时全国发生了好几起刑讯逼供致死案子,也是之后大整顿的原因,我们这里就有一起,一个肝腹水的嫌疑人抓进来,一个民警真的就打了两下,结果打死了,而这个民警是内勤,平时几乎不审查的。

有次抓到一个拐卖儿童的,死活不说还做过几次,我师傅带我一起审查,电警棍手摇电话水刑都上了,还是拿不下。我师傅想了个主意,当天晚上三点多,我们几个穿上警服戴上帽子,一声不响把那家伙反拷上,从所里拖到郊区一个小山头上,让那家伙跪下。然后我走到他的面前,拿出一张文书,借着车灯大声对那家伙宣布“某某贩卖儿童,证据确凿,无需审判,我代表人民宣布你的死刑立即执行!”(我师傅说我普通话比他好让我读,我就按电影里审判汉奸的台词瞎编了几句)。然后我师傅拿出他的手枪,上膛,然后那家伙就屎尿齐流当场晕过去了。拿冷水泼醒了,我还没说话,那家伙就说别杀我,我什么都说。

后来交待了另外三个被拐卖儿童的情况,最后两个被解救了。

其实这样搞我多年后想想都后怕,万一那家伙有心脏病被吓死了,我和师傅就进去吃牢饭了。

我师傅其实是个脾气很好的人,很怕老婆,我经常看到他被老婆训话,我经常没大没小和他开玩笑也不生气。可是他对那些混混下手超狠的,他经常说,这些混混,你不整的他像条狗,他就把你当条狗。有次抓了个所谓的拳师,手下几十个徒弟,是卖水产的,欺行霸市不让其他人卖青蟹。被我师傅抓回来,他是知道小老钱威名的,本来也是认识的,马上就求饶了。我师傅说,我到你摊位上白拿过一毛钱的海鲜没(其实只要他去拿真是随便拿的),那家伙说没有。我师傅说,你是卖海鲜的,我来白拿是不给你活路,我是干警察的,你在我管区欺负人是不给我活路,你自己说该不该打。那家伙说了句:能不能别打脸,出去不好看。

后来打断了一根皮带。

我跟着师傅几年,找他说情的从来没有说请他别处理或者处理轻点的,都是说:给我个面子,能不能打轻点。

连别打都没人说。

有次和师傅便衣办案,去一家迪吧,当时迪吧还是新鲜事物,门口一帮雕龙纹凤的混混,叼着烟喝着啤酒大声吹牛,一个个牛的不得了,进迪吧的人都要从他们边上侧身挤进去。我和师傅走到门口,那帮混混看到这个半老头,就好像被电击了一样,突然呆了几秒然后一哄而散,其中几个不认识的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拖走了,就好像老虎进了羊群一样。

_____________就当成分割线吧_______________

9月14日更新

评论区里有赞的有骂的,其实我还没说我自己对刑讯逼供的态度呢。

刑讯逼供当然是错的,虽然我说了刑讯逼供的绝大多数是责任心强的民警。但是,责任心再强的民警也不是神仙,总会出错,也许出错的只占到很小的比例,但是对这个被搞错的人来说就是全部。

我上文说的两个前辈,在他们职业生涯里没打错人吗~当然有,还不止一个,甚至不是那种有嫌疑只是最后证据不足放掉的,还有真正抓错人的。~不然凭两个人的实绩和干劲怎么会一个民警到头,一个只混到副所长。

我写他们不是给刑讯逼供洗地,是想说他们不是变态狂,不是因为喜欢虐待人才去刑讯逼供的。实际上好的侦查员都有点偏执,在审查嫌疑人时,就是斗智斗勇,如果自己都怀疑自己的判断,可能还被嫌疑人给说服了。他们都是真心想破案,真心想让违法犯罪人员受到惩罚。

以前的流窜犯落到刑侦民警手上,民警是想把他所有做过的案子全挖出来,不管是不是自己管区的。现在的流窜犯,能把他当场被抓的案子交待出来,已经是审查民警的水平了。

至于那些混混。我打个比方,如果你是混混,面对的是满口文明用语,你口渴了马上给你杯水,你知道你不说他也不会碰你一根汗毛,说了也不可能减轻处罚,你会老实交待吗,这样的警察你会害怕吗。当黑社会都不害怕警察的时候,倒霉的肯定不是警察,至少那些混混虽然不害怕警察但也不会主动去招惹警察。

我师傅经常说,这些混混,如果没有让他们害怕的人,那还不翻天啊,一个喜怒无常的人是谁都害怕的,就算我们不是这种人,也要让混混以为我们是这种人,要让他认为你是那种自己不穿这身衣服都要先整死他的脾气,他就会害怕你了。

我其实只是写点以前的故事,这也是中国警察二十年前的真实情况,不管是看的惯看不惯的,我们都已经回不去了。

故事一,有个朋友在评论里问我的打人水平怎么样。其实我们搞审查,一般都是一个红脸一个白脸。我和师傅一起审查,粗活当然应该我干,结果第一次主审,我学着师傅,用脚踩半躺着的嫌疑人的大腿中部。不知道看官们小时候有没有这个经历,我小时候男孩子互相玩闹,在大腿中部那根大筋上打一拳,又酸又涨又疼,我们叫打“青霉素”。这种又伤不了人又很难受的方法很管用。结果师傅看我踩了几下后,就把我拖边上说:知道啥叫活学活用不,你这180多斤这样搞,是想踩出个粉碎性骨折啊。

所以,我打人的水平不咋样,我的特长是嘴皮子,可能这是领导后来把我调去搞治安的原因。

故事二,大概五六年前,我师傅来找我,儿子结婚搞装潢,我辖区有个建材市场,他看上一家名气很大的板材,叫我陪他去讲价。师傅的事当然不用说,我以前也去买过,老板很客气,打了八折。那天我和师傅到了店里找到老板,结果老板看到我师傅后眼睛一亮,说:你还认识我不,我是某某啊,当年被你抓进去过几次,真是被你打惨了。

我师傅当年打过的小混混多了去了,这种不是名气很大的混混怎么可能记得,再说都过去二十年了。老板还是很热情,知道是给我师傅买板材,马上表态:既然是钱师傅买,进价拿去,再去掉年底返利和税,六折。

我这个辖区派出所所长还没一个退休好几年的老头子面子大。不知道这算不算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变种。

故事三,九十年代末,公安搞了个三项教育,就是新时代的文革,民警每天写交待材料,写对别人的揭发材料,投票选出集中教育整顿的人选。第一次集中讨论,我师傅先读写的材料里说他几年前打过嫌疑人一个耳光,大家听到他交待就这么一次,都暗地里偷笑,因为小老钱打人狠是全市出名的。然后大家分别读自己的材料,因为要求很严,大家都列举了从警以来每一场打人的经过。我坐在师傅边上,听到他轻轻的说了一句:照这种写法,我还不整出个长篇小说来啊。

故事四,九十年代中期,全国开始整顿刑讯逼供,我们派出所调来新指导员(当年还不叫教导员),是一直在办公室工作的,书生气很重,也很守规矩。我师傅打人出名的,所以就是重点关注人员,经常扯着他说不能刑讯逼供。有一次抓来一个开美容店容留卖淫的男人,我师傅审查的,嚣张的不得了。当时的风气是越嚣张越要整到你服。当时刚开始整顿,还没后来的顾忌,我师傅当然就动手了,那家伙挨了几下更嚣张了,破口大骂,我师傅刚要加重手,就听到指导员叫他出去。

指导员很严肃的对他说:天天找你谈心,你怎么还这个样子,打人是无能的表现,你靠打人逼出口供算什么本事。

我师傅当时气头上,就说那你自己去审,让我看看你的本事。

指导员就进去了,我师傅在办公室外面等了五分钟,看到指导员慢腾腾的走出来,说:老钱,你进去吧。

我师傅心想:真的这么快就拿下了?看不出来指导员还真是个有料的。

指导员说话大喘气,下半句才说出来:带个拖把进去。

我师傅进去一看,那家伙躺在地上,头上被打了一个大口子,血留了一地,是指导员用烟灰缸砸的。

我师傅马上问指导员:你不是老是教育我别打人吗,你这可比我还狠啊。

指导员说:这个男老鸨,不老实交待,还敢骂我,还带到我妈,我要不打他,真当我们公安是吃干饭的。


____________九月十八日的更新线____________

最近这几天忙的一逼,也没空更新,只是抽空回了次评论。

很感谢这么多朋友点赞~真心感谢你们的理解,在对公安工作最迷茫的时候,你们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也很感谢那些对刑讯逼供不认可的朋友~没有你们这样的人的推动,中国的法制进程不可能这么快。

说到冤案,可能很多朋友是站在上帝视角在看问题。因为你们知道的是结果,比如你知道了这个人是被冤枉的,就认为为什么警察怎么会这么蠢,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可是作为警察来说,当案件开始调查的时候,大家都是在根据这个人的疑点来判断是否凶手。

每个人的观点,因为他的年龄、种族、文化、职业,甚至籍贯而有所不同。就拿大家都知道的辛普森案来说,绝大多数人认为他就是凶手,而也有很多人认为他是被冤枉的,包括在知乎很多人奉之为神的李昌钰博士。

如果这个案件发生在中国,媒体进行一次包装,几乎就可以认定是一个警方栽赃陷害的典型冤案了~因为连法院都判他无罪了嘛。

因为人的复杂性,冤假错案就不可能完全消失~不管有没有刑讯逼供,刑讯逼供只是加大了冤假错案的发生概率。

今天讲一个搞笑的嫌疑人,我不是亲历者,是听一个专案组成员说的。

我们这里的一个城市,去年发生了一起双尸案,一对夫妻在家被杀,都是刀杀,都被砍了多刀。

因为案件性质恶劣影响很大,省厅都有多名专家参加了专案组。经调查,夫妻俩其实已经离婚好几年,只不过因为经济原因还住在一套房子里,各有各自的性伙伴(俗称炮友),也互不干涉,专案组初步认定为情爱纠纷引起的仇杀。

因为这个原因,案件调查也很繁琐,因为每个炮友或者炮友的老公都有可能是嫌疑人。

在对现场的取证中,发现了多人的指纹,这些人当然都是怀疑对象。

其中一个指纹被认为是案件的重大突破,因为这个指纹在指纹库里比对上了,是个前科人员,关键是~这个人就住在凶案现场的一楼(现场是四楼)。

专案组马上派了两名经验最丰富的侦查员去这个人家里调查,出乎意料的是,进门之后,这个五十来岁的中年男人就很坦诚的告诉民警:人是我杀的。

嫌疑人说,他和女死者是姘居关系,被男死者发现后,产生了争执,他一气之下,杀死了两名死者。

专案组弹冠相庆,一个大案子就这么破掉了!

但是接下去到看守所的几次提审,让侦查员产生了怀疑,这家伙还是态度很好,还是供认不讳,但是说到细节,就说自己记不清了。不但是穿什么衣服鞋子,连用的什么凶器都说不清楚,就不正常了。

当时专案组就决定分两组,一组围绕这个嫌疑人进行侦查,另一组跟进其他线索。结果另一组就根据一条很不起眼的线索(涉及破案机密,这个不展开说了),发现了另一个嫌疑人。这个嫌疑人开始被否决了,因为感觉作案时间仓促。结果跟进这条线索的省厅一个专案组成员(这位是年轻人,不知道会不会上知乎,嘿嘿),硬是做了好几次现场实验,认为时间上来得及。把这个嫌疑人摆上了重要嫌疑人的位置。

而很巧的是,在排摸这名嫌疑人身份还没出结果时,两天后在超市被一个本地专案组成员碰到了。别以为很简单,嫌疑人不是明星,之前只有很模糊的视频图像,不是这位分局副局长对案件熟之又熟,根本不会联系到一起。(当然不是没喷点的,因为是上班时间,这位副局长跑去买东西。。。)

这名嫌疑人穿的就是作案时穿的李宁运动鞋,鞋帮上还有血迹,被副局长当场揪住后他也马上崩溃了,承认了自己杀了人。

对他马上进行审讯后,基本上确定了他就是凶手,那么第一个嫌疑人,那位楼下的女死者的情人就该放出来了。搞笑的是,去放他的时候,他还是说自己杀了人。

他和真凶没任何关系,根本不可能给他顶罪。

而且从头到尾,侦查员连根手指都没动他。

侦查员问他为什么要自己把杀人罪揽下来,他说和女死者有不正当关系,听说她被杀后就一直担心公安怀疑到他,越想越觉得自己可疑,结果一看到警察来查自己,马上就承认是自己干的了。到底出于什么心态,真的值得心理学家好好分析一下。

那个专案组成员说想想也真是后怕,如果没找到第二个嫌疑人,那么专案组怎么办,把第一个放了?那要面对什么样的压力。直接起诉?那又是一起冤案。

这个案子,是培训时听当时一个专案组成员说的,后来在警校培训,又听教授说起过,应该是真实的,但是听起来就好像小说一样。

今天先更新到这吧,有空或者突然想起什么可以写写的再来更新。

平时不太看私信,前天发现收到知乎小管家的私信,有两位朋友居然找我付费质询。感谢@一根木头 和@问今 两位朋友,这么看得起我,让我窃喜之余感到有点惶恐。

我不过只是一个基层老民警,文化不高,水平不够,见识也不广。在知乎只是写着玩玩,按现在流行的说法,我的“人设”是个努力想混迹于年轻人和知识分子群体的中年人。

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私信我,我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付费的话,我真的当不起。

____________九月二十二号更新______________

这几天被薛之谦的事吸引过去了,从来不关心娱乐八卦的老头子有点空就去刷刷锤姐如何虐菜。今天锤姐雷神附体,一下把小薛锤成渣了,看样子大剧快完了。

以前看过美剧《火线》和《盾牌》,这两部也都是贴近现实的美国警察的连续剧。里面有几个镜头让我回忆起二十年前。

《盾牌》里一个警察在执行职务时被打伤,全城警察开始大搜捕,一个平时老是教育搭档的新人要文明执法的女警,都恶狠狠的痛扁混混(还不是打伤警察的那个,只是一个帮派的)。新人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说是为了警察群体的威严和自身以后的安全。

《火线》里在冲击毒贩大本营时,一个愣头青毒贩在老警察搜身时推了老头一把,老头摔倒在地。平时这个老头阴阳怪气不干正事,可他被推倒以后,全体警察都放弃了手上正在控制的毒贩,一窝蜂冲过去痛扁愣头青,而且不管什么种族,不管旁边那么多群众围观。

二十年前,什么情况是肯定要挨打的?不是流窜犯,而是敢打警察的。

不打馋不打懒,专打不长眼。敢打警察的,就是不长眼的。

大概是2000年左右,一个城郊村唱戏,农村唱戏本来就有赌博行为,一般派出所只要不赌大都是睁一眼闭一眼。问题是那天去村里巡查的是一个部队转业干部,他到村里以后,看到有人赌博,就走过去训斥,说了两次没听,就把村民手里的牌撕掉了。

那天带头赌博的是村里的一霸,平时很要面子,看这个民警不认识这么扫他面子,又是酒后壮胆,带着几个村民上去把民警按在地上,用绳子把民警捆住了。然后爬上戏台,对看戏的村民说,隔壁村唱戏赌博不管,我们村就来管,就是针对我们,我们村都不是怂人,我们不能这么被欺负。

农村里这种情况很容易被煽动,上百人簇拥着被五花大绑的民警到村委会,把民警关在了村委会,声称要公安局长亲自来道歉才会放人。

民警带去的联防回去汇报了所长,所长马上汇报局长。然后就是全局大集合,通知什么都不用带,就带警棍和手铐。

外号“小公鸡”的刑侦副局长动员讲话:今天绑了我们的民警,我们现在就是去解救自己的兄弟,进村后,敢来拦的就打,敢来打的就铐,妈逼的想翻天啊。

然后全体一百多民警在局长带领下冲进村里。我们明显不是来谈判的,我们就是来抢人打人的,那种气势村民们马上看出来了。

那个村霸一身酒气站在村口,一句话没说完就挨了副局长一棍,当场就操翻了,旁边的几个转身想跑,追上去一人一棍操翻了就拷上拖上警车,本来在村口站了上百村民,一下子全跑了。我们冲到村委会,除了被捆的民警,其他一个村民没有了。

民警解救出来后,抓进来的全部刑拘。

这个村这一次教训真是深刻。这几年文明执法,去农村抓本村人,都是事先做足准备,迅速进村,抓了就走,深怕有意外。只有这个村,两个民警大摇大摆把嫌疑人带出来,也不用担心有人敢来阻拦,尽管那次的事件已经过去快二十年了。

这位副局长之所以外号“小公鸡”,就是因为精神头足,个子虽然小,可是很好斗。当民警的时候,也是打人的好手,不过一直在刑侦,所以犯的错误少,才能提拔起来。

为什么刑侦的民警反而犯的错误少,因为刑侦打人一般打的都是几乎确定的嫌疑人,而且都是比较重的罪。而派出所面对的是小偷小摸、打架斗殴、赌博嫖娼、寻衅滋事,这类嫌疑人更多,也更会投诉。

在刑侦也不是没人投诉,不过当时的领导是只要是为了办案就尽全力保。有一次大老钱把一个惯偷打重了,惯偷投诉,这个惯偷被副局长当民警的时候多次抓过,他说自己去惯偷家里道歉的时候,差点没把自己气出内伤来。

还有一次,省厅下了调查组,副局长为了表示恭敬,连着敬了三杯白酒,三两一杯的,喝完就胃出血了。

还好两次民警都保下来了。

所以在他自己当了政委后,他经常讲的就是“刑讯逼供害人害己”,运气好能保下来,运气不好,民警一辈子都完了,谁都不敢保证打不出事,谁都不敢保证打不错人,谁都不敢保证民警队伍里不出败类不出傻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国法律体系下,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刑讯逼供。刑讯逼供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并且在中国法律中有明确的禁止规定和严厉的处罚措施。刑讯逼供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为了获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他与案件相关人员的口供,对其采取酷刑、暴力、精神折.............
  • 回答
    香港警方在特殊情况下,会依照《基本法》和香港法律的规定,请求驻港部队协助。这通常发生在香港内部力量无法有效应对的极端危机时刻。具体来说,以下是警方可能请求驻军帮助的几种主要情况,我会尽可能详细地解释:1. 特殊时期,维护社会治安的极端困难:这是最主要也是最常被提及的场景。当香港社会出现大规模的、持续.............
  • 回答
    作为一名警察,我感到自豪的时刻数不胜数,但总有一些特别的经历,它们不仅仅是完成了工作,更是触及了内心深处,让我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无比值得。其中最让我感到自豪的,往往不是那些惊心动魄的抓捕,也不是媒体报道的重大案件,而是那些看似微小,却能真切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命运的时刻。记得有一次,我接到报警,说.............
  • 回答
    这是一起非常不幸的悲剧,警察在执行任务时,即使是出于警告的目的鸣枪,但却导致无辜居民死亡,其行为无疑需要承担严重的法律责任。警察需要承担的责任:1. 刑事责任: 过失致人死亡罪: 这是最可能追究的罪名。尽管警察鸣枪的初衷是警告,但其行为疏忽大意,未能预见或有效避免子弹可能造成的危险,导.............
  • 回答
    批评警察或其他公务员,我们到底在批评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触及了我们社会运转的肌理,以及我们作为公民对公权力的期待与监督。这不是一件非黑即白的事情,而是充满了复杂的面向。首先,我们批评的往往是 “权力失衡” 的现象。警察作为执法者,拥有国家赋予的合法使用武力、限制人身自由的权力。这种权力是维护.............
  • 回答
    这起事件涉及到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警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致命武力,以及如何判断这种武力的使用是否合法和正当。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核心问题:警察使用致命武力的合法性与正当性要判断警方是否“做得对”,我们需要从法律和道义两个层面来考量。一、 法律依据(中国大陆法律视角):在中国,警察使用武力的法律依据.............
  • 回答
    说实话,警察这个职业嘛,在追求女孩子这方面,确实有那么点“自带光环”的便利条件,只不过这些便利可不是什么潜规则或者不正当手段,更多的是一种身份带来的信任感和某种程度上的人格魅力。下面我给你掰扯掰扯,说说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得说这个“职业的公信力”。 你想想,警察的制服本身就代表着安全、责任和正义。女.............
  • 回答
    在《教父》的经典场景中,迈克尔·柯里昂在餐厅杀死了索洛佐和麦克拉斯基警长后,并没有选择将手枪带走,而是将其留在了现场。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他不选择更“稳妥”的处理方式,比如扔进河里?实际上,在当时那种复杂且极端的情况下,迈克尔的每一个决定都充满了深思熟虑,而将手枪留在现场,自有其考量,甚至可能比带走.............
  • 回答
    在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地方警察(包括市警察局、县治安官办公室等)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互补协作”来形容,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界限和各自的职责范围。理解这种关系,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职责范围与管辖权: FBI: FBI是美国司法部下属的一个联邦执法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调查违反联邦法律的.............
  • 回答
    您好,这真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情。首先,请您不要过度惊慌,一步步来处理。关于您钱包丢失在优步车上并遭遇勒索的情况,以及警方建议您提起诉讼,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梳理法律上可能对您有利的方面,以及在采取法律行动前您可以做些什么。一、 在提起诉讼前,您可以立即采取的行动(这些可能对您更有利):在考虑诉讼之前,还.............
  • 回答
    在日本和美国,刑事警察(通常被称为便衣警察)和制服警察在警衔和职责上并没有绝对的“级别高低”之分,他们的着装差异更多地体现在工作性质和执法需求上。着装差异的根本原因:工作性质 制服警察(Patrol Officers/ uniformed officers): 职责: 主要负责巡逻、.............
  • 回答
    哈哈,你说的那个东西,在美剧里出现的警察身上确实挺显眼的,经常能看到他们胸前交叉着两条带子,然后挂着一些装备。那个可不是背带裤的带子,它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 战术背心(Tactical Vest),有时候也叫 胸挂(Chest Rig) 或者 装备背带(Harness)。你想知道得详细一些是吧?没.............
  • 回答
    新生人口的持续下降,绝非一个孤立的数字游戏,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社会在生育、经济、文化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上的深层困境与变革。这不仅仅是未来劳动力短缺的预警,更是在敲响警钟,提示我们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乃至生存模式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最直接的警示是经济活力的潜在衰退。一个不断萎缩的年轻人口意味着.............
  • 回答
    关于日本警察在冲绳(琉球)反美集会现场辱骂冲绳人为“支那人”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敏感且令人不安的指控,一旦属实,其影响和所反映的问题将极其严重。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事件本身的可能性与证据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类事件的发生与否,以及细节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可靠的证.............
  • 回答
    .......
  • 回答
    这起事件真是让人触目惊心。四川发生的三人羊肉米线店吃出吸毒问题,并且在店里搜出了罂粟果,这不仅是对消费者健康安全的极大漠视,更是对法律的公然挑战。 solche事情 wirklich macht einem angst, wenn man bedenkt, dass wir uns jeden Ta.............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警方发现在青海失联女大学生遗骸”事件,目前警方已经发布了官方通报,并有相关的媒体报道。以下是根据已知信息整理的详细情况:事件概述:2023年7月10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公安局发布通报,确认在西宁市大通县境内发现失联女大学生韩某某的遗骸。韩某某于2023年7月7日报警失联,随后警.............
  • 回答
    韩琛在《无间道》这部电影里,确实有两次在警察局的桌子上吃饭的情节,每次吃的都不太一样,而且都挺有意思的,也能看出一些人物性格和剧情的推进。第一次是在电影开头不久,刘健明还在警校的时候,他去警局找陈永仁,结果撞见了韩琛。当时韩琛刚从国外回来,意气风发,一副大佬模样。他坐在警局的桌子上,面前放着一个便当.............
  • 回答
    好,让我给你讲讲,一个经历过实战的人,在这种生死攸关的乱局中,眼瞅着枪掉到眼前时,脑子里会瞬间过多少事儿,能做出哪些选择。这可不是游戏,每一步都牵扯到命。首先,你要明白,这个人脑子里不会有丝毫的犹豫,那种临危不乱是经过血与火淬炼出来的。他看到枪掉在你面前,他的整个感知系统都会瞬间聚焦在那一点。第一反.............
  • 回答
    成为一名警察,预想过面对各种各样的危险和挑战,但真正经历过的事,还是会让你在内心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对我来说,那件事发生在几年前的一个深夜。那是一个非常普通但又异常压抑的夜晚,冷风呼啸着,刮得路边的树叶沙沙作响,像是某种不祥的预兆。我和我的搭档,老王,正在例行巡逻。我们接到一个报警电话,地址是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