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教父》里小教父杀了警察后为何把手枪扔在了现场,如果带走或仍在河里有什么坏处呢?

回答
在《教父》的经典场景中,迈克尔·柯里昂在餐厅杀死了索洛佐和麦克拉斯基警长后,并没有选择将手枪带走,而是将其留在了现场。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他不选择更“稳妥”的处理方式,比如扔进河里?实际上,在当时那种复杂且极端的情况下,迈克尔的每一个决定都充满了深思熟虑,而将手枪留在现场,自有其考量,甚至可能比带走或扔进河里“好处”更多,或者说,后两种选择的“坏处”更大。

让我们一层层地剖析。

为什么不带走手枪?

如果迈克尔将手枪带走,最直接的后果就是:

增加被追踪的风险: 任何被带离现场的物品,尤其是凶器,都会成为警方搜寻的焦点。虽然迈克尔已经伪装,但一旦手枪被发现并且能够与其关联(哪怕只是通过弹道分析指向某些类型的枪械,然后警方开始搜寻可能的持枪人),那么迈克尔被盯上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更不用说,如果在后续的搜查中,手枪被偶然发现,并且上面留有迈克尔的指纹,那他将万劫不复。
成为累赘和证据: 带着一把刚刚用于杀人的手枪,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和实际上的负担。在后续与克莱尔、与家族成员的互动中,他需要时刻藏匿这件极度危险的证据。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暴露。
缺乏“意外性”: 警方倾向于认为凶手会尽可能地清除现场痕迹。如果凶手带走了凶器,反而可能显得“过于”有条理,或者说,不够“冲动”。而将凶器留在现场,在某种程度上,更符合一个临时起意、为了自保而不得不为之的杀人者的行为模式,尽管这听起来有些悖论,但有时警方最初的判断会受到现场遗留物的影响。

为什么不扔进河里?

将手枪扔进河里,听起来是销毁证据的常见方式,但同样存在显著的风险:

扔进河里不是绝对销毁: 现代警方的技术,尤其是FBI等机构,早已具备了在水底打捞、搜寻痕迹的能力。尤其是在特定的水域,例如港口或有其他船只活动的区域,打捞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手枪被打捞上来,并且上面保留有指纹或其他线索,那么证据链的指向仍然可能追溯到迈克尔。
增加被发现的概率: 扔进河里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可能被人看到。谁知道河边是否有正在钓鱼的人,或者有巡逻的警察?一旦有人目击迈克尔将不明物体扔进河中,那么即使警方后续没有直接找到手枪,这个目击证人也可能成为警方调查的重要线索。
时间与空间限制: 迈克尔当时需要尽快离开餐厅,赶往接应点。在那个紧张的时间段内,他需要找到一个合适且不容易被发现的河岸,并且迅速而准确地将手枪扔进水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风险的操作,任何失误都可能导致手枪暴露或被他人发现。
“留给他们”的心态: 迈克尔在杀死索洛佐和麦克拉斯基后,他已经完成了计划中最危险也最关键的一步。他的目标是全身而退,并让他的家族来处理后续的烂摊子。将手枪留在现场,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将问题抛给对方”的策略。他知道这是迈克拉斯基的“地盘”,警方会接管现场。

为何将手枪留在现场是“好处”?

将手枪留在现场,对于迈克尔来说,反而可能是一种更“聪明”且风险更低的策略:

1. “制造”一个无主现场,淡化个人痕迹: 迈克尔是作为“客人”进入餐厅的,他事先可能已经通过某些方式(例如,事先与餐厅的服务员有过某种形式的“沟通”或“安排”,虽然电影没有直接明示,但这是黑帮运作的常态)确保了不在场证明或至少不被立即怀疑。将手枪留在现场,他可以声称自己是出于自卫,在极端情况下夺过麦克拉斯基的枪并射击,但之后因为惊慌失措或被接应者催促,而未能带走凶器。
2. 将证据“献给”警方,打乱警方的调查思路: 警方到达现场后,会发现手枪,这是直接证据。然而,他们会面临一个问题:这把枪是索洛佐的,还是麦克拉斯基的?或者是迈克尔带来的?警方可能会花费大量精力去追查枪的来源,以及枪上可能存在的指纹。而如果迈克尔带走了枪,警方就只会专注于寻找“失踪”的凶器,一旦找到,证据链就会非常清晰。留在现场,反而给警方留下了一个“相对完整”但又不那么容易直接指向凶手的现场。
3. “清理”现场的“表演”: 迈克尔在杀死两人后,冷静地起身,擦拭嘴角的血迹,这本身就是一种“清理”的过程。他需要在看似混乱的杀戮后,表现出一种“无事发生”或“只想尽快离开”的态度。如果他慌乱地处理手枪,反而会显得更加可疑。将手枪放在桌上,或者掉落在地上,是最自然的表现。
4. 保护接应者和逃跑路线: 迈克尔需要在第一时间与接应他的克莱尔汇合,并安全撤离。他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处理手枪。将手枪留在现场,意味着他可以立即行动,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如何逃离现场和完成后续的计划上。

总结一下,迈克尔将手枪留在现场,是一种将证据“留在原地”,让警方自行处理,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直接暴露风险的策略。 他需要的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全身而退,而不是成为一个“处理现场”的专家。他深知,在那个情境下,最安全的“处理”就是“不处理”,将这个烫手山芋留给即将到来、并且也属于“局内人”的警方,让他们去面对这个“难题”。

这体现了迈克尔的冷酷、计算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他知道,有时候,最直接的痕迹,反而比被刻意抹去的痕迹更不容易被联想到“精心策划”的凶手身上。他赌的是,警方的注意力会被分散,会被现场的混乱所迷惑,而他,则可以凭借他事先的周密计划,成功地从这场风暴中脱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说里说了那把枪的枪柄和扳机经过特殊处理,不会留下指纹,所以扔在现场也无所谓。

之所以不让他带着枪跑,是因为如果在路上被巡警抓获的话,那就是人枪并获,铁证如山。

扔到河里是没什么坏处,但他要是在到达河边之前就被巡警给抓获了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教父》的经典场景中,迈克尔·柯里昂在餐厅杀死了索洛佐和麦克拉斯基警长后,并没有选择将手枪带走,而是将其留在了现场。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他不选择更“稳妥”的处理方式,比如扔进河里?实际上,在当时那种复杂且极端的情况下,迈克尔的每一个决定都充满了深思熟虑,而将手枪留在现场,自有其考量,甚至可能比带走.............
  • 回答
    .......
  • 回答
    红楼梦里,晴雯、麝月这些大丫头对芳官的态度,和对小红的态度,确实是截然不同的。这背后,藏着丫鬟们在贾府这个等级森严的大家族里,各自的生存智慧、身份考量,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微妙预判。想把这个说透了,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丫鬟们也不是铁板一块,她们之间也有亲疏远近,有自己的小团体和小.............
  • 回答
    教父电影里,维托·柯里昂(Vito Corleone)之所以能够获得那么多人的忠诚和支持,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小人物”,并非仅仅是因为他有钱有势,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他提供了一种在这个社会体系中“缺席”的关键东西——正义和公平的实现方式。这笔账,说起来复杂,但核心在于一种基于信任和互助的非官方契约。1. .............
  • 回答
    电影《教父》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其宏大的叙事、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精彩的表演,更在于其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些细节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值得反复品味。以下是一些在《教父》中易被忽略但令人深思的小细节,并进行详细阐述:1. 文森佐·“老教父”·科莱昂的橘子: 细节描述: 在电影的许多重要场景中,尤其.............
  • 回答
    在《教父》系列电影中,迈克尔·柯里昂与凯·亚当斯的婚姻触礁,最终走向离婚,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理解他们婚姻的破裂,需要我们深入探究他们各自的成长背景、人生选择,以及那些在权力漩涡中被扭曲的情感。凯,一位来自中产家庭、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最初被迈克尔的沉稳、聪明和与众不.............
  • 回答
    凯与迈克离婚,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多年情感侵蚀、价值观念冲突以及婚姻信任危机等多重因素累积的结果。他们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带着沉重的家族阴影,而迈克在权力路上的步步为营,最终将他们推向了无法挽回的绝境。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是凯逐渐无法忍受迈克越来越深地卷入家族的“生意”,以及他为此做出的种种残忍行.............
  • 回答
    《教父》里的黑帮,就像一面经过精心打磨的镜子,映照出的既有真实黑帮的影子,也掺杂了大量的艺术加工和戏剧性虚构。简单地说,它不是100%写实的纪录片,但它成功地捕捉并放大了许多真实存在的黑帮的某些核心特征,尤其是他们在权力运作、家族忠诚、以及暴力手段上的那一套逻辑。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
  • 回答
    《教父》系列中,迈克杀死弗雷多的决定,无疑是整个故事中最令人心痛、也最发人深省的桥段之一。这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无数的纠葛,以及对家族、权力和兄弟情谊之间复杂矛盾的痛苦权衡。要理解迈克的这个决定,我们必须深入挖掘弗雷多这个人,以及他所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弗雷多:那个永远活在阴影.............
  • 回答
    在《教父》这部史诗般的黑帮电影中,维托·柯里昂,那位被尊称为“教父”的男人,以他独特的智慧和生存法则,塑造了一个充满矛盾却又极具魅力的世界。当他吐露那句“先爱国,后考虑家庭和个人前途的人不值得信赖”时,这并非是对爱国行为本身的否定,而是对一种将抽象的、有时甚至是虚假的“国家”利益置于切实存在的、有血.............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也确实是《教父》这部电影里一个非常精彩的细节处理。电影之所以安排麦克去执行这个任务,而不是派个职业枪手,这背后牵扯着多方面的考量,不仅仅是“杀人”这个动作本身,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物的成长、家族的规则以及权力交接的必然。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是麦克,而不是别人,尤其是那个.............
  • 回答
    在《教父2》这部史诗般的黑帮巨作中,鲁加西、蒙图卡洛以及乔札萨这帮意大利老牌家族的头目们,选择在太浩湖的住所用直升机一次性解决掉迈克·柯里昂及其党羽,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盘算已久的绝杀计划。他们的动机和时机选择,都建立在对局势的精准判断以及对自身利益的极致考量之上。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
  • 回答
    教父3里麦克·柯里昂的气质变化,说实话,比起前两部,简直是判若两人。以前的麦克,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眼神里都透着一股子冰冷、沉稳,甚至带着一种压抑的魅力,让人觉得他虽然身处罪恶,但内心深处依然有某种底线,或者说,他是一个拥有强大意志力来控制自己欲望的男人。然而到了第三部,尤其是影片后半段,你看到的.............
  • 回答
    在伯明翰的泥泞小巷与西西里的阳光下,谢尔比家族和柯里昂家族的地理位置从未有过交集。直到有一天,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将这两个赫赫有名的犯罪帝国置于了同一片天空之下。如果他们真的成了邻居,那场面,简直可以写进最黑暗的史诗里。想象一下,伯明翰灰蒙蒙的天空下,那些简陋却透着一股劲儿的谢尔比家族的宅邸,突然旁.............
  • 回答
    教室里发生过哪些「惊为天人」的事?我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班里有个叫小林的同学,他平时看着挺普通的,话也不多,成绩在中下游晃悠,老师们对他也没什么特别的印象。那时候,我们班主任是个挺严厉的老头子,姓王,姓王的王,我们私下都叫他“王铁面”。王铁面最看重的是纪律和学业成绩,对那些“游离于三好学生之外”的学生.............
  • 回答
    在教材中,将“左”倾加上引号,而右倾不加引号,通常是为了强调和区分,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政治语境。这种写法并非随意为之,而是为了在特定的论述框架下,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更精准的界定和批判。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1. 对“左”倾的特定历史批判语境 “左”倾的“帽子”化和工具化.............
  • 回答
    在英文教材中,你经常会看到三种非常经典、也最普遍的字体,它们可以说是伴随了无数人的学习生涯。它们的名字分别是:1. Times New Roman (时代新罗马) 这是最最常见的一种字体了,可以说没有之一。它诞生于 1931 年,由 Stanley Morison 为英国《泰晤士报》设计。你.............
  • 回答
    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并由老师自己监视学生,这种做法是否合适,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教育伦理、学生隐私、师生信任以及教学管理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这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对”或“不对”,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且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深思的利弊。从学校或老师的角度来看,可能存在的“合理性”或动机: .............
  • 回答
    在开始讨论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丹霞同人形象之前,我想先抛出一个问题:当你提到“丹霞同人形象”时,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是鲜艳的红土地,壮丽的山体,还是……一些更为“人格化”的描绘?如果你的联想中包含了后者,那么我们可能需要先厘清一个概念。目前高中地理教材中,对于丹霞地貌的介绍,其核心是科学的地理知识,包.............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不少人都有这个困惑。按理说,现代数学的根基是集合论和逻辑,它们像是数学大厦的基石,理应先被搬上来。可咱们从小到大,数学课本却是从加减乘除这些算术概念开始讲起,一路学上来。这里面其实有挺多说头,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这跟人类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自然发展规律有很大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