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教父帮助的很多人都是小人物,为了这些人动用暴力手段对付那些相对有钱有势的,这笔账是怎么算的?

回答
教父电影里,维托·柯里昂(Vito Corleone)之所以能够获得那么多人的忠诚和支持,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小人物”,并非仅仅是因为他有钱有势,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他提供了一种在这个社会体系中“缺席”的关键东西——正义和公平的实现方式。这笔账,说起来复杂,但核心在于一种基于信任和互助的非官方契约。

1. 什么是“小人物”?

首先,我们要理解电影中描绘的“小人物”指的是什么。他们往往不是社会顶层的那批人,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巨大的财富或政治影响力。他们可能是:

移民群体中的底层劳动者: 比如刚到美国,语言不通,没有社会关系,只能从事最辛苦、收入最低的工作,随时可能被剥削。
街头小商贩、手艺人: 他们的生意规模不大,容易受到帮派勒索、竞争对手的打压,或者政府部门的刁难。
被现有体制忽视或抛弃的人: 那些无法通过正规途径解决问题的人,例如被不公正对待的工人、被冤枉的普通市民,或者那些因为社会偏见而无法获得机会的人。
甚至是那些“有能力”但“没路子”的人: 比如在某个行业有技术,但因为没有背景,无法获得资源或许可。

2. 教父提供的“价值”是什么?

与他们身处的社会相比,教父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服务”和“价值”:

“摆平”与“保护”: 这是最直接的价值。当这些小人物遇到麻烦时,比如被工厂主无理开除、被房东欺压、被其他帮派威胁、或者生意被同行恶意破坏,他们知道可以找教父。教父的“人脉”和“力量”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有时是私下调解,有时则是通过“警告”甚至“暴力”。这种“保护”是他们从合法机构那里得不到的。
“正义的扭曲版本”: 很多时候,社会体制里的法律和公正并非真正公平。对于小人物而言,法律可能太过遥远、复杂,或者本身就充满了漏洞和偏袒。教父提供的,是一种更直接、更符合他们朴素价值观的“正义”。比如,如果一个工厂主虐待工人,合法渠道可能需要漫长的诉讼,结果也不一定乐观。但教父一个电话过去,或者派人过去“谈谈”,问题可能就解决了,而且速度更快。这种“正义”虽然不正规,但在他们看来是有效的。
“关系网与机会”: 教父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打手”,他更是一个强大关系网的中心。他可以为那些没有资源的小人物提供机会,比如介绍工作、提供贷款、打通关节让他们获得许可等等。这是一种基于“情分”和“恩情”的资源调动,是冷冰冰的资本主义市场不提供的。
“尊重与归属感”: 在一个充满歧视和疏离的社会里,教父的到来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尊重。他会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平等地对待他们(至少在外人看来是这样)。当他们向教父求助时,他们是被看见的,是被重视的。这种被重视的感觉,以及他们成为教父庞大“家族”的一部分,能够提供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3. 这笔账是怎么算的?—— 建立在“恩情”与“义务”上的非对称交易

这笔账并非简单的金钱交易,而是一种基于“恩情”和“义务”的非对称信任关系。柯里昂家族付出的是资源、力量和人脉,而回报的则是:

忠诚与情报: 这些“小人物”成为了柯里昂家族的眼睛和耳朵,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能够提供重要的情报,帮助家族了解社区动态,发现潜在的威胁或机会。在关键时刻,他们甚至能成为家族的“人力资源”,提供支援。
合法外掩护与社会基础: 尽管是“非法”的帮派,但柯里昂家族需要一定的社会“合法性”掩护,或者至少不引起公众和政府过度的反感。通过帮助普通民众,他们能够赢得一定的民意支持,或者至少避免被视为纯粹的犯罪团伙。这种“民意基础”能够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或“缓冲”法律的追究。
政治影响力与便利: 当家族需要某个选票、需要某个政府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这些被帮助过的人会回报他们。这种民间层面的支持,最终会转化为政治层面的影响力和便利。比如,在选举时,这些社区的选票就会倾向于支持那些与柯里昂家族有联系的政治人物。
长期的“人情债”: 柯里昂家族每一次出手相助,都是在积累“人情债”。当家族真正需要大规模的、集体的支援时,这些“欠债”就会被集体偿还。电影中,在遭遇重大危机时,其他家族或社区的头目会前来“支援”,正是这种长久积累的结果。

4. 为什么是对付“相对有钱有势的”?

这笔账算起来,并非简单地“富者穷人”,而是 “有权有势且滥用权势者” 与 “无权无势但被压迫者” 之间的对抗。

柯里昂家族的“合法性”来源(扭曲的): 柯里昂家族虽然是黑帮,但在电影中,他们往往扮演的是一个“替天行道”的角色,尤其是在面对那些比他们更“坏”、更不讲道理的对手时。比如,当某个富商为了利益,不惜牺牲工人的生命安全;或者某个官员收受贿赂,对违法行为视而不见,这在柯里昂家族看来,是更令人憎恶的“犯罪”。他们用自己的暴力去对抗另一种更隐蔽、更具破坏性的“暴力”和“剥削”。
“树敌”的策略: 柯里昂家族不可能与整个社会为敌。他们需要一个“靶子”,一个“共同的敌人”,来凝聚自己的力量和支持者。那些滥用权力的有钱有势者,恰恰是最好的目标。通过打击这些对手,他们能够赢得底层民众的赞誉,同时也能展现自己的实力,并为家族获取利益(比如接管生意)。
“规则”的挑战者: 柯里昂家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挑战了当时社会既有的权力结构和游戏规则。他们用一种“非主流”的方式,为那些被主流规则排除在外的人提供了出路和希望。这是一种对既有秩序的“破坏”,但同时也是一种对不公的“修正”。

总而言之,教父帮助小人物的这笔账,不是简单的钱货两讫,而是一场基于“信任”、“恩情”、“忠诚”和“相互依存”的长期投资。他提供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更是一种“生存之道”和“价值实现”的可能。他用暴力为这些小人物筑起一道保护伞,而这些人则用他们的忠诚、情报和支持,构筑了教父庞大权力的根基。这是一种在法律真空地带,用非官方的“契约精神”构建起来的权力运作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排名最高的答案主要认为是因为精妙的利益算计后,这些投资能够收到或者金钱或者地位的回报,但事实上明显很多是难以收到回报的,从殡仪馆老板所最后得到的只不过是一次对桑尼的下葬,那个房东太太事实上也并没有给维托带来任何好处,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更多是基于西西里人的互帮互助的社会性。

稍微了解美国的人都应该知道美国各个族群之间相互抱团有多么严重,即使是黑帮,也是完全按照族群之间的分布而划分的,其中西西里人处于最上层,往下的还包括爱尔兰人,黑人,华人,其他的意大利人等等。这个可以从《好家伙》里看出来,乔佩西饰演的角色是个爱尔兰人,为了加入西西里人的帮派,他无恶不作,不择手段,在名气鼎盛之时终于有机会加入,却因为二十年前杀死过一个西西里人而被西西里帮一枪放倒,他的同伙只能干气愤却又什么都做不了。可见西西里帮的强大,而维持这种强大,他们必须要高度团结,凭着血缘和地域扭在一起。为什么教父在婚礼时答应那么多人的要求?因为西西里的习俗就是女儿婚礼时主人必须要答应宾客的要求,这才是教父那天如此宽容的原因。

说句题外话,了解西西里的一些习俗和规定特别有利于理解教父这部电影的很多方面,比如很多人非常纠结弗雷德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已经毫无威胁,麦克还一定要杀弗雷德吗?再比如为什么麦克原本脱离家族,像一个美国人一样去参军娶美国式的妻子,为什么去西西里岛躲一年就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那么残忍狠暴?弗兰克为什么会临时改变证词,最后自杀?这些都有独特的西西里黑帮的传统在里面,而西西里黑帮的传统又与西西里岛和美国的历史至命相关,当你理解到这样一个层次,你对维托和麦克的人物形象就有更深入的认识了。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在小说里其实解释得很清楚, 而电影本身受到篇幅的限制,加上科波拉导演的改编,塑造的教父形象和普佐的原著中已经有了相当的不同,揭露的意味也弱了很多。最重要的不同,或者说最常被人误读的地方就是:教父对小人物的“帮助”,绝非出于单纯的行侠仗义、扶贫济弱,它不再是赤裸裸的掠夺,而是经过了包装(所谓“戴着天鹅绒手套的铁手”)的弱肉强食,更是经过精密算计、能够带来回报并起到宣示作用的投资。

————————————————————————————————————————————

在妹妹的婚礼上,迈克尔是这样向未婚妻恺解释老教父帮助别人的动机的:

“我觉得,听上去是这样的,但是我要提醒你想一想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北极探险家在去北极的路上,沿途总要把食物在地窖里埋起来吗?就是为了预防有一天走到那儿可能需要食物,是不是?这就是我爸爸为别人做好事的道理。他有一天也可能有事,要登门拜访这些人中的某一个人。他们若先过来一下,那就更好一些”

真是这样吗,我们通过分析婚礼这一幕来看看是否如此吧,在这一幕中教父接见的人物和他们的要求依次如下:①面包师纳佐林(让非法滞留的女婿不被遣返)、②老同事的儿子安多尼·寇普拉(借钱开店)、③杀手路加・布拉西(道贺送礼)、④殡仪馆老板勃纳瑟拉(为女儿复仇)、⑤事业走下坡路的教子兼歌星约翰昵・方檀(需要从势同水火的制片厂老板那里拿到合约)、⑥前任参谋劲科・阿班旦杜(因癌症将死)。我们逐个地进行分析:

在①中,教父提出以两千美元的代价,让国会通过一项特别议案使纳佐林女婿的身份洗白,面包师对此简直感激涕零了——“一个女婿,面包房里的一个便宜的终身助手,这一切只花两千美元”。表面的原因是面包师不仅和教父是从小的交情,而且多年来节日都不忘表达敬意,而更深层原因是教父从中看到了更多有利可图的买卖,看看他是怎么吩咐黑根处理这件事的:

“不要找我们自己的人,不妨拜托给邻区的那个犹太人,把通讯地址改变改变。我想,如今战争已经过去了,这类问题可能很多。我们应在华盛顿额外安排一些人来处理这类问题,并设法不要让价格上涨。”

④中和勃纳瑟拉的对话,一直是影史上的经典,如果只看这一段,我们会觉得教父开始似乎并不愿意帮助勃纳瑟拉,只是最后心软了才答应为他复仇,其实不然,从答应接见殡仪馆老板开始,教父就已经决定满足他复仇的要求了,而前提必须是殡仪馆老板放弃原先洁身自好的企图,投入教父门下,做一个随时听从召唤的奴仆。证据就是教父之前拒绝了索洛佐的觐见请求,因为他已经决定不参与贩毒生意,所以不会在女儿的婚礼上见索洛佐。
在和勃纳瑟拉的对话之中,教父始终将他玩弄于股掌之上,最后勃纳瑟拉“吻手并称教父”是有巨大的隐喻意义的:殡仪馆老板用金钱作为报酬、保留自己独立身份的算盘被彻底打碎,最终只能屈膝称臣。而教父的收获不仅是掌控了殡仪馆(桑尼和教父自己的后事都是在这里办的),更是对其他妄想脱离他权利王国的弱者进行了一次强大的力量展示和警告:没有教父,你们什么也不是


与方檀的会面⑤是另一处浓墨重彩渲染之处,教父对方檀流露出了甚至超过三个亲儿子的父爱(桑尼太顽劣,佛列多太软弱,迈克尔前期主动与家族疏远)。方檀的嗓子出了问题,需要在一部大片担纲主角以挽救自己的艺术生命,但掌握决定权的制片厂老板之前因为女人被方檀抢走已经和他结下深仇大恨。我们看到教父向方檀严厉地宣讲了一遍西西里式的家庭伦理观后,用他的名言“一桩不可能拒绝的交易”接过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事实也证明了“九十公分粗的大炮弹”在教父面前不过是纸老虎而已)。这些举动似乎是纯然出于父爱了,然而我们又看到,教父只是在对话中轻轻略提一下“你不能帮他一把?为什么不这样做呢?他的歌唱得很好嘛!”,就让方檀把同样具有歌唱天赋的尼诺从一个卖苦力的工人打造成了好莱坞新星:

他累了,想睡觉,但记忆中有一件事怎么也摆脱不了:同尼诺・华伦提一道唱歌的事。这一下子使他恍然大悟!他想到没有比这更能使考利昂老头子高兴的了。

这才是教父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教子尼诺成为红星,不仅再一次显示了教父的巨大能量,也加强了他对娱乐圈的影响,更能为教父的地下王国带来巨大的收入,这不仅让我们更加佩服他的深谋远虑了。这一段的利益交换并不那么明显,是因为约翰昵作为教子实在太合格了,根本不需要教父挑明弦外之音,他便能心领神会,这也是他最得教父欢心的原因。

而这个安排的对象尼诺,反而在整个过程里没有任何发言权。从工人到大明星这种外人求之不得的际遇,对于爱好自由、性格真诚的他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尼诺在开车送约翰昵回家的路上心里想,如果有了成就就是这个样子,那么他就宁愿不要成就。”),所以尼诺成名后开始用酒精麻醉自己并最终死于酗酒,这其实是对教父肆意操纵他人生的无声反抗。

②、③、⑥着墨不多,可以放在一起来分析。实际上,在与这三个人的接触中,突出的是教父作为上位者施舍给下位者的尊重:寇普拉只是想借500美金开店,布拉西则是他最倚重的杀手,将死的前任参谋是发小+心腹,物质利益交换在这里能起到的作用并不大,那么剩下的只有市恩了,而且必须是超过一般规格的:教父身上的钱不够,临时向黑根借了钱凑足了才交给寇普拉,为此还诚恳地表示了歉意,毫无富翁的架子;接见布拉西的庄重、客气犹如皇帝款待自己最重要的臣子——这恰恰是臭名昭著、人见人怕的布拉西最想要的;而对老参谋临终探视的效果还是引用原文吧:

当她们看到考利昂老头子从电梯里走出来的时候,她们像是受了本能的冲动,展翅飞离了白色地板,向他扑去要求保护。当妈妈的,穿着黑色丧服,显得庄严而镇定,女儿们,显得肥胖而朴素。阿班旦杜夫人像啄木鸟一样在考利昂老头子的脸上吻了又吻,时而抽抽噎噎,时而嚎啕大哭。
“哦,你真是个大圣人,竟在你女儿结婚的大喜日子特意赶到这儿来。”
考利昂老头子把手一摆,像是要把这些感激的言辞甩开似的。
“对这样一个朋友,一个二十年来一直像是我的右手的朋友,难道我不该表示敬意?”

可以想见,教父在女儿大喜之日还不忘探望弥留将死的老朋友这一义举,在之后会被如何传颂,为他的美名增添多少分量,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平原君杀妾的故事: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後宫临而笑臣,臣原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馀,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於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後门下乃复稍稍来。

教父实在比平原君高明太多了,他无比明白人心的价值,所以一切言行的中心,都是为了笼络他那个帝国里臣民的感情,不仅做给当事人看,更是做给旁观者看,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教父和他建立的秩序服务。迈克尔作为接班人的超胜之处,就在于他完美地学习到了老教父的这一套本领,看看他是怎么把亚伯特·奈里变成自己的布拉西的:

“妈的,老子就是不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咱们的西西里同胞,”迈克尔说。“他们本来该给你发个大奖章。但是,那些王八蛋政客,除了对有钱有势的集团阿谀逢迎以外,连个屁事也不管。听我说说真心话,要不是我掌握了一切情况,并发现你的处境实在恼火,那我也绝不会铤而走险。我手下的人同你姐姐交谈过。她告诉我们说,你一直很挂念她和她的孩子,你把她的孩子扳到正道上来了,使他没有继续变坏。你岳父说,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小伙子,真也是人才难得啊。”
迈克尔没有提起他同妻子离婚的事。
他们两个随随便便谈了一会儿。奈里一向沉默寡言,但是他对迈克尔却推心置腹地侃侃而谈。迈克尔比他只大二岁,但他对迈克尔谈起话来好像迈克尔比他大得多,足以当他的父亲。

尊贵的唐不但还亲自过问奈里这样一个小人物的麻烦,而且向来冷静克制的迈克尔居然激愤得脏话连篇地为他抱不平,这样的“坦诚相待”怎么能不让奈里倾心输诚、以效死命呢?看到这里,我们对教父操控人心的本事再次佩服得五体投地。
————————————————————————————————————————————
靠着上述手段,教父成功地打造了自己的地下帝国。客观地说,在教父的这个帝国里,秩序得到了一定的维护,穷人不再是求告无门,为教父工作的人可以得到合理的报酬,但一切的前提,仍然是他们遵从教父的统治。而这个帝国的统治者们,则通过赌场、私酒等手段对底层的被统治者进行着隐蔽的剥削,让他们把从教父那里得到的报酬再吐出来,而且每个臣民都是教父实现自己意志的工具,违反教父对你人生的安排是要吃苦头的。此外,这个帝国还对其外部的无辜弱者进行着掠夺,武装抢劫运货卡车、用威胁和谋杀垄断橄榄油生意以及最后用血腥手段将势力伸入娱乐圈,这些在电影和原著中都是以隐晦的方式表达的。正如迈克尔最后意识到的:

一方面老头子在帮助那些陷于不幸的人们,但另一方面那些人的不幸却是他插手造成的。这,不是由于阴谋诡计,也不是由于巧妙安排,而是由于他的利益的多样性,或者由于宇宙的自然法则。善与恶的相互渗透乃是宇宙的自然法则中的常规现象。

虽然明白了这个道理,但此时的迈克尔已经不是当年妹妹婚礼上那个军装笔挺的战斗英雄了,通过向麦克卢斯基和索洛佐复仇、西西里避难和杀掉亲兄长清理门户等一系列事件,他已经了解并认同了老教父的价值观。当迈克尔坐在沙发上等待部下向他效忠时,他的眼神在顶光的作用下隐藏在了深邃的黑暗之中,棱角分明的脸上是大权在握的傲慢,完全是老教父的化身,这是对观众的提醒:在这个地下世界里,光明并不比黑暗更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