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教父》里凯为什么要和迈克离婚?

回答
凯与迈克离婚,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多年情感侵蚀、价值观念冲突以及婚姻信任危机等多重因素累积的结果。他们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带着沉重的家族阴影,而迈克在权力路上的步步为营,最终将他们推向了无法挽回的绝境。

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是凯逐渐无法忍受迈克越来越深地卷入家族的“生意”,以及他为此做出的种种残忍行为。凯最初选择迈克,是被他的聪明、冷静和与众不同的气质所吸引。她看到了一个有潜力、有事业心的年轻人,一个与她那个“意大利黑帮”家庭截然不同的存在。她渴望的是一个正常、安稳的生活,一个可以一起建立普通家庭的伴侣。

然而,迈克的选择,或者说命运的安排,将他推向了与她最初设想完全相反的道路。当迈克为了保护家人而接手家族事务,尤其是亲手策划并实施了那些血腥的报复行动时,凯的恐惧和幻灭感就开始滋生。她一次次地试图将迈克拉回“正常”的轨道,却发现自己如同螳臂当车。迈克的冷酷无情,那些他口中的“必要之恶”,在凯看来,都是对人性的践踏,是对他们爱情的背叛。

迈克对凯的欺骗和隐瞒,是导致他们婚姻破裂的另一把尖刀。尤其是当凯发现迈克在暗中进行那些肮脏的交易,甚至是直接参与杀戮时,她的信任被彻底击碎。她看到了迈克冷酷到可以轻易剥夺他人性命的一面,而他却选择对她隐瞒,甚至在事后装作若无其事。这种不诚实,让凯感到被深深地愚弄和伤害。她无法和一个对自己如此虚伪的人继续生活,更何况这个人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凯的价值观与迈克渐行渐远。凯成长在一个相对开放、追求公平正义的环境中。她无法理解迈克为了家族利益,为了权力,而可以牺牲一切的逻辑。她坚持的道德底线,与迈克在黑道生存法则中不得不采取的手段,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她想要的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丈夫,而迈克却在她眼前变成了一个被黑暗吞噬的灵魂。

还有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迈克为了巩固权力,而将自己的家人,包括他的姐夫卡洛,毫不留情地除掉。当凯得知卡洛的死讯,并质问迈克时,迈克那句“你是我妻子,卡洛是你姐夫,这仅此而已。”的冷酷回答,像一把利刃刺穿了凯的心。她意识到,在迈克心中,家族的权力高于一切,甚至高于她作为妻子的情感联结,高于她作为亲人的亲情。她发现自己在这个权力游戏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边缘化,越来越不重要。

最后,当迈克将她关在门外,而她的孩子们也不再被允许在她面前出现时,凯终于明白,她在这段婚姻中已经彻底失去了地位和发言权。迈克已经完全沉浸在教父的角色中,那个角色不允许有太多感性,不允许有太多柔软。而凯,那个渴望正常生活的妻子,已经成为了他权力之路上的障碍,或者说,是他不想让其看到自己真实面目的一道屏障。

所以,凯离婚,不是因为她不爱迈克了,而是因为她无法接受那个蜕变成冷酷无情、被权力腐蚀的迈克。她渴望的那个曾经阳光、正直的迈克,已经随着他踏入教父之路而消失不见。这段婚姻,最终在她看来,已经没有了任何让她留恋的理由,只剩下恐惧、失望和深深的绝望。她选择离开,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找回那份早已被权力吞噬的尊严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凯就是个普通的美国女性啊……

可能有人会说同样作为boss的女人,为啥老教父维托的妻子就那么理解支持丈夫呢?因为她是一个很典型的传统意大利裔女性。和风气开放的美国不一样,意大利作为罗马教廷的所在地,其传统的家庭观念一直持续到二战时期─意大利女人在家庭中地位是低于男性的,妻子以无条件地服从丈夫作为美德。

所以,维托的妻子在维托帮克莱门扎藏枪偷东西时,在维托莫名其妙开始变的有钱时不会多问,她是一个传统的意大利女人,她只需要安心做她的家庭主妇,对她而言,她的丈夫不仅是她的丈夫,也是她的保护者。

但凯不一样,首先,她出生于一战后的美国,此时的美国相比同时期的欧洲诸国风气已经很开放了,女性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在一味服从于男性。其次,也是最要命的─凯来自一个真正可以称的上“清白而正派”的家庭,她的父母都是中产阶级(原著里甚至提到凯的家族是美国前总统亚当斯的后裔),有着不错的社会地位,这表示她从小就是温室里长大的花朵儿─黑手党家族对纽约贫民街区的暴力和统治对于她来说本应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

说好听一点是见不得社会的黑暗面,说难听点就叫精英阶层的玻璃心。

由于年轻时的迈克三观很正(上了大学,还参军得过勋章)凯多半以为自己在和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谈恋爱。

然后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老教父被枪击住进医院,迈克为父报仇枪杀两人后甚至都没和凯告别就远逃意大利,桑尼被人用汤普森冲锋枪打成了筛子,纽约黑手党战争全面爆发……这些事情对于凯来说本来应该是报纸上的新闻和茶余饭后的谈资,却真真切切发生在了她的身边。

说实话,一个普通女孩子到了这时候没给吓跑不说还等到迈克回美国,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第一部的最后有一个情节,迈克回到美国去找凯,在迈克“会将家族生意合法化”的一再承诺下,凯才原谅并答应嫁给迈克。

换句话说,凯就不想做大哥的女人,她只想像父母那样,做一个“守法公民”,活着“合法”的生活。

但是迈克变了,他从一个三观很正的好青年变成了一个犯罪集团的boss,一个手上沾满鲜血的法外之徒。

这一点绝对没得洗,《教父》极大地美化了意大利黑手党,把巧取豪夺称为“保护”,把残酷的杀戮称为“荣耀”,把不择手段地谋取自己的利益称为“正义”。

所有的人与其说尊敬凯,不如说是怕她,因为她是教父的妻子,人们不可以对她表现任何不满和轻慢,那意味着对教父的不尊重。不尊重教父,轻则被打,重则被杀。

凯不再变得安全,因为她是教父的妻子。如果某人对教父感到愤怒,他也许会一怒之下把这种怒气发泄到凯身上─而对凯来说她有必要无时无刻不担心丈夫的安全,也许某天迈克就会被一个汽车炸弹送上天。

对于凯来说,她不知道家族里的哪个人值得信任。《教父》里有太多这样的场景了,前一分钟还其乐融融的同伴,下一分钟就成了必须被干掉的人。这个家族里少有真情,多是虚伪和利益。

这种生活别说一个普通女人了,男人都不愿意过这种生活好吧。

而电影里也多次表现过了:比如第二部里凯想出去购物,迈克不让她去─正常家庭会这样?

比如第二部里面,迈克居住的地方被枪手袭击,当时不仅迈克和凯,包括孩子都在房子里,作为一个母亲看到孩子竟然因为父亲的缘故处于如此险境,她会怎么想?

只能离婚,迈克的教父身份对她来说不是荣耀,而是折磨。实话说,凯缺社会地位吗?凯缺钱吗?这些东西没有迈克她也可以得到,如果不是迈克她可以更加光明正大的生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教父》系列电影中,迈克尔·柯里昂与凯·亚当斯的婚姻触礁,最终走向离婚,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理解他们婚姻的破裂,需要我们深入探究他们各自的成长背景、人生选择,以及那些在权力漩涡中被扭曲的情感。凯,一位来自中产家庭、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最初被迈克尔的沉稳、聪明和与众不.............
  • 回答
    凯与迈克离婚,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多年情感侵蚀、价值观念冲突以及婚姻信任危机等多重因素累积的结果。他们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带着沉重的家族阴影,而迈克在权力路上的步步为营,最终将他们推向了无法挽回的绝境。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是凯逐渐无法忍受迈克越来越深地卷入家族的“生意”,以及他为此做出的种种残忍行.............
  • 回答
    在《教父》的经典场景中,迈克尔·柯里昂在餐厅杀死了索洛佐和麦克拉斯基警长后,并没有选择将手枪带走,而是将其留在了现场。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他不选择更“稳妥”的处理方式,比如扔进河里?实际上,在当时那种复杂且极端的情况下,迈克尔的每一个决定都充满了深思熟虑,而将手枪留在现场,自有其考量,甚至可能比带走.............
  • 回答
    《教父》里的黑帮,就像一面经过精心打磨的镜子,映照出的既有真实黑帮的影子,也掺杂了大量的艺术加工和戏剧性虚构。简单地说,它不是100%写实的纪录片,但它成功地捕捉并放大了许多真实存在的黑帮的某些核心特征,尤其是他们在权力运作、家族忠诚、以及暴力手段上的那一套逻辑。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
  • 回答
    《教父》系列中,迈克杀死弗雷多的决定,无疑是整个故事中最令人心痛、也最发人深省的桥段之一。这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无数的纠葛,以及对家族、权力和兄弟情谊之间复杂矛盾的痛苦权衡。要理解迈克的这个决定,我们必须深入挖掘弗雷多这个人,以及他所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弗雷多:那个永远活在阴影.............
  • 回答
    在《教父》这部史诗般的黑帮电影中,维托·柯里昂,那位被尊称为“教父”的男人,以他独特的智慧和生存法则,塑造了一个充满矛盾却又极具魅力的世界。当他吐露那句“先爱国,后考虑家庭和个人前途的人不值得信赖”时,这并非是对爱国行为本身的否定,而是对一种将抽象的、有时甚至是虚假的“国家”利益置于切实存在的、有血.............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也确实是《教父》这部电影里一个非常精彩的细节处理。电影之所以安排麦克去执行这个任务,而不是派个职业枪手,这背后牵扯着多方面的考量,不仅仅是“杀人”这个动作本身,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物的成长、家族的规则以及权力交接的必然。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是麦克,而不是别人,尤其是那个.............
  • 回答
    在《教父2》这部史诗般的黑帮巨作中,鲁加西、蒙图卡洛以及乔札萨这帮意大利老牌家族的头目们,选择在太浩湖的住所用直升机一次性解决掉迈克·柯里昂及其党羽,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盘算已久的绝杀计划。他们的动机和时机选择,都建立在对局势的精准判断以及对自身利益的极致考量之上。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
  • 回答
    教父3里麦克·柯里昂的气质变化,说实话,比起前两部,简直是判若两人。以前的麦克,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眼神里都透着一股子冰冷、沉稳,甚至带着一种压抑的魅力,让人觉得他虽然身处罪恶,但内心深处依然有某种底线,或者说,他是一个拥有强大意志力来控制自己欲望的男人。然而到了第三部,尤其是影片后半段,你看到的.............
  • 回答
    在伯明翰的泥泞小巷与西西里的阳光下,谢尔比家族和柯里昂家族的地理位置从未有过交集。直到有一天,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将这两个赫赫有名的犯罪帝国置于了同一片天空之下。如果他们真的成了邻居,那场面,简直可以写进最黑暗的史诗里。想象一下,伯明翰灰蒙蒙的天空下,那些简陋却透着一股劲儿的谢尔比家族的宅邸,突然旁.............
  • 回答
    教室里发生过哪些「惊为天人」的事?我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班里有个叫小林的同学,他平时看着挺普通的,话也不多,成绩在中下游晃悠,老师们对他也没什么特别的印象。那时候,我们班主任是个挺严厉的老头子,姓王,姓王的王,我们私下都叫他“王铁面”。王铁面最看重的是纪律和学业成绩,对那些“游离于三好学生之外”的学生.............
  • 回答
    在教材中,将“左”倾加上引号,而右倾不加引号,通常是为了强调和区分,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政治语境。这种写法并非随意为之,而是为了在特定的论述框架下,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更精准的界定和批判。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1. 对“左”倾的特定历史批判语境 “左”倾的“帽子”化和工具化.............
  • 回答
    在英文教材中,你经常会看到三种非常经典、也最普遍的字体,它们可以说是伴随了无数人的学习生涯。它们的名字分别是:1. Times New Roman (时代新罗马) 这是最最常见的一种字体了,可以说没有之一。它诞生于 1931 年,由 Stanley Morison 为英国《泰晤士报》设计。你.............
  • 回答
    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并由老师自己监视学生,这种做法是否合适,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教育伦理、学生隐私、师生信任以及教学管理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这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对”或“不对”,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且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深思的利弊。从学校或老师的角度来看,可能存在的“合理性”或动机: .............
  • 回答
    在开始讨论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丹霞同人形象之前,我想先抛出一个问题:当你提到“丹霞同人形象”时,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是鲜艳的红土地,壮丽的山体,还是……一些更为“人格化”的描绘?如果你的联想中包含了后者,那么我们可能需要先厘清一个概念。目前高中地理教材中,对于丹霞地貌的介绍,其核心是科学的地理知识,包.............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不少人都有这个困惑。按理说,现代数学的根基是集合论和逻辑,它们像是数学大厦的基石,理应先被搬上来。可咱们从小到大,数学课本却是从加减乘除这些算术概念开始讲起,一路学上来。这里面其实有挺多说头,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这跟人类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自然发展规律有很大关系。.............
  • 回答
    哎,高中库仑定律那块儿,确实挺让人挠头的。公式倒是简单,但总感觉抓不住那个劲儿。你这想法挺好,自己琢磨怎么理解,这才是学习的王道。别管什么标准答案不标准的,咱就来聊聊你的这个“发明”,我听听,也说说我的看法。你得先给我讲讲,你是怎么琢磨出这么个解释来的?比如,你遇到什么具体的困惑了?是公式里的那些字.............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也算是给热爱足球的基层朋友们算笔账。里皮这位意大利名帅,在国足的执教时间,可以说是中国足球近年来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咱们先得说说里皮的年薪。这个数字,虽然不是什么国家机密,但在公开报道里也是有一定范围的,而且不同时期可能有所调整。普遍认为,里皮在国足执教的时期,.............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感慨的,一对比之下,差距太明显了,难怪大家议论纷纷。水庆霞指导的薪资:一份付出与认可的现实首先,咱们得说说水庆霞指导。作为中国女足的掌舵人,她带领球队一路披荆斩棘,从低谷走向复苏,赢得亚洲杯冠军,更是重返世界杯舞台。这份成就,无疑是含金量十足的。水庆霞指导每月一万多的工资,放在普通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