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纽约一周完成两千张病床的方舱医院?

回答
美国纽约一周内建成两千张病床的方舱医院,这是一个在新冠疫情初期(通常指的是2020年春季左右)发生的重要事件,它反映了当时美国政府和纽约州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时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和能力。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 事件背景:严峻的疫情形势

纽约成为疫情“震中”: 2020年3月,新冠病毒在美国迅速蔓延,纽约州,尤其是纽约市,成为了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呈指数级增长,医疗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医院资源告急: 纽约市的医院床位迅速饱和,特别是重症监护室(ICU)和呼吸机等关键医疗设备极度短缺。医护人员也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曲线救国”的需求: 为了避免医疗系统崩溃,采取措施分散病患、增加接纳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方舱医院(英文通常称为 "field hospital" 或 "temporary hospital")正是为了满足这一紧急需求而设计的。

二、 方舱医院的建造和启用:速度与效率的体现

政府的决心与动员: 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刻,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国防部、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等)和纽约州政府、纽约市政府展现了强大的动员和组织能力。他们迅速调集资源、协调各部门,目标是尽快增加医疗接纳能力。
标志性建筑的改造: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例子是将贾维茨会议中心(Javits Center)改造为临时医院。这个大型展览中心拥有广阔的空间,非常适合快速搭建大量的病床。除此之外,其他地点如中央公园的 tent hospital(帐篷医院)和海军舰艇(如仁慈号医院船)也起到了补充作用。
“一周两千张病床”的解读: 这个数字可能指的是一次性或在短时间内(如一周)在某个或多个地点准备好并具备基本接纳能力的床位总数。这包括了床铺的安装、基本的医疗设备(如氧气供应、监护设备)、以及相对简化的医疗团队配置。
建造的特点:
快速搭建: 强调的是速度,而非永久性设施的精细建设。通常采用模块化设计或预制结构,以求最快的组装速度。
功能性为主: 主要目的是收治新冠患者,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如吸氧、输液、监测等。可能不具备普通医院那样完善的诊断设备和专科服务。
医护人员配置: 关键在于如何快速抽调、培训和组织医护人员(医生、护士、志愿者等)来为这些临时床位提供服务。这通常需要调动国民警卫队、退伍军医,以及来自其他地区的医疗志愿者。
非重症患者收治: 方舱医院主要用于收治病情相对稳定、不需要高度依赖呼吸机或复杂重症监护的患者,从而为公立医院腾出宝贵的ICU床位和资源。

三、 积极意义与作用

缓解医疗系统压力: 最直接的作用是极大地缓解了纽约市医疗系统在高压下的挤兑状况。它提供了额外的收治空间,防止了病人“无处可收”的局面,挽救了许多生命。
体现危机应对能力: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危机面前,美国能够动员如此庞大的资源,在极短的时间内搭建起大规模的临时医疗设施,展示了其在国家层面的组织协调和动员能力。
展现国民精神: 许多医护人员、军队人员、志愿者在极度危险的环境下挺身而出,参与方舱医院的建设和运营,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
经验教训的积累: 此次事件也为未来的公共卫生危机应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包括预案的制定、资源的储备、应急响应机制的完善等。

四、 局限性与挑战

设施的临时性与简陋性: 方舱医院的设施相比于正规医院,在舒适度、隐私性、设备先进性等方面可能存在差距。
医护人员的压力与风险: 在疫情初期,医护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感染风险、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尤其如此,他们可能需要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流程。
物资与供应链: 在疫情高峰期,医疗物资(如个人防护装备PPE、呼吸机、药物)的全球供应链都受到了严重冲击,确保方舱医院的正常运转需要持续的物资供应保障。
病人分流与管理: 如何有效将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分流到不同的医疗机构,并确保方舱医院的患者能够得到恰当的治疗和及时转运,是一项复杂的挑战。
社会舆论与政治影响: 方舱医院的建设和管理也受到公众的关注和讨论,可能涉及资源分配、政府效率、以及疫情应对策略等政治议题。

五、 评价与反思

“速度”与“质量”的权衡: “一周两千张病床”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速度”成就,但其背后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权衡“质量”和“效率”。重要的是它在当时起到了关键的“救急”作用。
全球比较: 可以与其他国家在疫情初期的应对措施进行比较。中国在疫情早期也迅速建成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但其模式和规模可能有所不同。美国的速度更多体现在利用现有大型场馆进行改造和快速动员私营和军事资源。
长期影响: 此次事件也促使各国反思其公共卫生体系的韧性,以及在面对大规模传染病时,如何更有效地准备和响应。

总而言之,纽约一周内完成两千张病床的方舱医院,是美国在新冠疫情初期应对医疗系统崩溃的紧急措施。它集中体现了国家级动员能力和快速资源整合的优势,在缓解医疗压力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在突发危机中,临时设施的局限性以及医护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个事件是理解疫情初期全球性挑战和各国应对策略的一个重要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武汉汉口北方舱医院设计床位数量同样是2000张。

汉口北方舱医院的建设流程是这样的:

2月15日,武汉防疫指挥部正式征用汉北口站。

2月17日中午,汉口北方舱医院正式开建。

2月18日,交付1000张床位。

2月19日,所有床位全部交付。

user avatar

一个星期就搭这么个玩意,我现在就想知道是不是没给够钱美军磨洋工。

如果美军真就这水平,容易让人产生一些大胆的想法,这样不好。。。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经常参加展会作为参展商的人来说。

这玩意儿明天就要今天干不完可以不给工钱。

我们参展商甚至可以在基础上要求巴洛克风格,科技范儿,附休息室游乐场。

user avatar

感谢 @兔兔他爸 主动cue到我们,我们确实不太擅长宣传。


向武汉的医院做出捐赠的决定是在大年初一的凌晨。


当时武汉医院的医生护士躺在地上睡觉的照片,CEO倪张根大大就决定了捐赠床垫。

大家可能不知道,医用床垫和家用床垫有区别。

医用床垫不会存在像家用床垫那样库存的情况,一般都是按需定制。

而且除了尺寸和家用不同之外,还需要有可折叠,抗菌除螨,容易清洗等等功能。

2019年以来,梦百合为了推广健康睡眠的观念,一直再给全国的医院捐赠床垫。

去年给60多家医院捐过近7000张医用床垫。



因此梦百合的仓库正好有140套0压床垫枕头,是原定2月捐赠给西安另一家医院(能否露出医院名字)的捐赠物,只是因为春节放假才推迟了发货。

在和西安xx医院联系后,对方二话没说就同意将这批床垫先捐赠给火神山医院。

这里感谢西安xx医院的理解!


于是大年初二,这批床垫枕头就空运到了火神山医院的手中。

捐完火神山医院以后,帮我们联系医院的经销商反馈床垫还有很严重的缺口:

湖北黄冈版“小汤山”医院1000张床垫

黄冈市罗田县人民医院1000张床垫

襄阳市中心医院1000张床垫

武汉市江汉区方舱医院1000张床垫……


当时国内做医用床垫的工厂都在休假,那我们就复工来做。

我们向员工发起了倡议,一开始还担心没人工人因为疫情没人愿意复工。

结果反响远超想像,整整400名员工申请复工。

大年初三提交了复工申请,当时复工申请很严格,我们做好了一切防范措施,政府给了绿色通道才得以复工。

这里也感谢如皋政府的支持!

考虑到疫情的风险,只批准了100人,我们筛选了离得最近的100名员工复工。

感谢如皋员工们为疫情做出的牺牲!

大年初六,梦百合江苏如皋工厂正式复工。



在连续赶工7天后,第二批1000张床垫于2月6日一早通过中国邮政的物流车辆准时发往了武汉市江汉区慈善总会的指定地点;



12天后,梦百合捐赠的第三批2000张床垫也分两次运到了湖北黄冈等地的定点医院

到2月底,我们已向火神山医院和各方舱医院在内的72家医院/慈善机构捐赠,捐赠0压床垫17270张、0压枕头200件和医用防护服688套。


很多网友说我们不会买热搜,想把我们送上热搜。

其实我们觉得哈,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生怕别人不知道的宣传相比,好好做实事才最重要。

我做了,大家自然就会看到的。

何况,和我们捐赠的一些床垫枕头比起来,

冒着生命危险救治病人的医生们更可敬;

奋斗在一线的政府和事业单位工作者更可佩;

配合防疫需求赶工医疗物资的员工和企业们更可赞;

安心宅在家里不给防疫工作添乱的全国网友们更可爱;


疫情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

塞尔维亚兄弟需要援助,第一时间就向塞尔维亚兄弟捐赠了1000套医用防护服和5万只口罩,随后还捐赠了3500件0压床垫和枕头。

并且联合48家供应商伙伴,筹集了包括379200只口罩、70000双PVC手套、180套防护服在内的449380件医疗物资,统一发往塞尔维亚。

今天,14人援塞小组也已出发。


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大灾面前从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祝愿全人类一起挺过难关。

加油!



附:

《梦百合及48家中国企业驰援塞尔维亚捐赠清单》

user avatar

2016年时装修房子,空调新风暖气片算给上了一遍,一不小心就把预算给超了。

到买家具时花钱就紧巴巴的,只敢捡家具城里的便宜货买,一度还去过大市场。

后来看上了梦百合这款床垫,无奈预算超了,只能选了个便宜的小牌子。

也许是心理作用吧,每次都觉得硌得慌,不能尽兴。

今年初新冠疫情被禁足在家里,老觉得床垫不顺眼。

直到后来看到这个新闻

梦百合把17270张床垫捐给了武汉,第一个送到的就是火神山。

这下舒服了,浑身通泰,也不觉得自家的床垫硌得慌了。说不定咱当初没买的那个床垫,是省下来送给武汉的…………………………

这样说是不是无耻了点?算了,不纠结,自己舒坦就好。

然后我看到了这样的方舱医院

隔板,床架,床垫,床头柜,椅子一应俱全,两个病区之间的通道里还能存资料物资啥的。

就这物资保障水平,打败新冠病毒妥妥的没问题。

后来我又见识了下号称有天顶星科技的灯塔国的方舱医院

高科技折叠床,全通透设计有利于病毒流通。

祝灯塔国早日控制病毒,全体国民身体健康。


评论里面有朋友提醒,梦百合又捐了一批物资给塞尔维亚,4月2日能运过去。

看了下梦百合的官方微博,这消息都发出来整整二十四小时了,只有25个转发,60条留言,263个赞。

流量连我这条抖机灵的知乎回答都比不上,估计钱真的都是捐掉了,一分钱热搜都没舍得买。

不过这数据比起1月份援助武汉火神山床垫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捐了一万多张床垫,就发了三条相关微博,点赞数量加起来连100不到 ,这微博冷清的……………………………

迄今为止点赞数量最高的是这条带工人和口罩机去塞尔维亚的微博,由于这个操作的确很神奇,所以点赞数超过了15000。


本人当年连梦百合公司的床垫都没买,所以与该公司也无任何利益相关。

纯粹就是看着一个企业默默的在做贡献,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而已。

在这次新冠中像梦百合这样的企业应该有很多,是他们默默的撑起了中国的力量和未来,不应该被忽略和遗忘。


鉴于已经有很多朋友排队去梦百合微博下面打卡,

我也是刚刚看到回复才知道梦百合有竟然有知乎账号,为了不让大家舍近求远,让它曝曝光吧。 @Mlily梦百合 叫你呢

user avatar

是不是ICU,收不收重症,我不知道,也不懂

回答这个问题原因完全是因为搞过几十次展会,北京,上海,厦门,南京都参加过

吐槽一下,就这两千个标准间展位也要搭一个星期?三十个人一天就差不多好了,而且这是会展中心,线路都是完善的,不需要从新走线

这要让我施工单位农民工兄弟看到还不歹起义呀

——————————二更分界线————————————————————

随手一答这么多赞,是不是被人翻牌子了

看了有些评论,觉的很诧异,为什么有人质疑一天是否能搭完,这个很复杂吗?是不是有我没看到的黑科技?于是怕弄错,上网找了这个新闻的出处

这张照片看没什么复杂的呀,这还不如活动板房复杂,有的评论说窗帘,号码牌都是手工挂上去的,我就呵呵,边干边挂,我一个人去挂都能跟上所有人建板房的进度

是不是美帝有什么逆天科技,他们展位搭建方法跟我们不一样?

从这张照片看,没什么不一样,都是搭架子装隔板嘛,别说专业工人了,找几个大学生带着干都能干

有评论说前期需要花时间设计和论证?

从这张图片看,不需要怎么设计呀,8个房间留个过道,每个板房尺寸都是固定的,展厅尺寸也是固定的,找个会加减乘除都能画出来平面图。等等,不是2000个床位吗,怎么变成1000个了?(题主忽悠人),我去,1000个干1个星期!

我开始怀疑,是不是美帝干活的人少,毕竟发达国家,底层阶级人少,没几个劳动力很正常

我去,美军?这么多人!

还有一些评论,唉,不知道是真的不懂?还是外面月亮是圆的,家里的月亮是方的?

一天搭完2000个标准展位真没什么可骄傲,我只是在在陈述一个吃饭要用嘴的事实,但是突然有人在用屁股吃饭,我当然会震惊一下,所以我表达不是骄傲,是震惊!

(以上图片出自搜狐新闻客户端)

user avatar

国内搞过大型活动的人 都知道做成美帝这个样子,其实很简单。

医疗设备不知道多少钱。没法算。

这是中国最顶级的展会China joy。

一般说来,展场面积在6万到10万平左右。

参展单位,300~1000不等。

每个参展单位,最小的是3×3展位,大的几百平米。


作业活动的主办方,一般情况下。会承揽一部分参展单位的室内装修工作。这里面包括特殊型材和造型的木制作,行架和喷绘布,大屏幕等。

当然还有无数的声光电设备。

去过大型展会的都知道,现场是非常漂亮的。

而这一切,除了特殊造型需要提前制作。

通通不超过48小时。


美帝的这张图片。就是用3×3展位的隔板,围住的病区。

总面积不超过1万平。

1000个病房,加上通道,绿值,床位,桌椅。总体预算最多50万元人民币(含人工)就能完成。单个病房的建设成本500元。

抛去可以回收利用的隔板,把需求降到最低,8万元就可以做到。

图片上的标准,在国内做的话,全部成本20万左右。接到突发命令,采购+建设周期最快可以做到48小时。(主要是采购和运输的时间比较长,但如果是疫情需要,不计成本(50万),36小时完全可以做到。)

需要6~8个工作人员(多了浪费)。花4小时左右布展。

以上是我的个人能力上限。


我会在接到命令的,第一时间。找到大学校园,买下宿舍的床。或者找所在区域的家具厂,一个厂至少可以在24小时内,安装完成500张拼装床。同时征调3~5个货运公司。

任何一个商场都有床上4件套。买下1000套让他们包安装。

为了抢时间,所有的釆购环节,都可以这么做。

不超过6小时,采购环节就能全部完成。


同时进行展场规划。

分出隔离区,污染区,非污染区,医护人员操作区,食堂和厕所。区域编号,平面图等,一小时内完成。

地面,墙面,水电布线wifi等,一无所有的话。需要4-6小时。接线安装。

接到命令的一小时内,桁架进场。做基础区域划分,设置消毒门。(好像美帝连这个都没做)

2小时内,移动卫生间进场。(这玩意儿国内都有现成的。)

4小时内,隔板已经打好。第1批床位进场。

如果不考虑传染(例如火灾地震),这个时候就已经可以收病人了。


剩下的时间,全部都是在复制,做填空题。

我已经有很多年没干展会了,这个速度,是10年前的速度。

现在只会更快。

我的最快速度是18小时,完成总面积超过12000平米的专业房地产展会。包括室内展区和室外展区,展示面积不包括同时进行的车展(这玩意把桁架架搭好,车开过来就行)。

当时是临时变动展会时间。当然前期也做了一部分工作。全部工作人员20多个,其中一半主要工作是负责收展位费的。


这玩意儿真的一点儿技术含量都没有。

美帝用一周时间,主要是医护人员和设备不到位。这个东西没啥可吐槽的。

user avatar

莫名其妙。

说是容纳轻症的方舱还好点,虽然各方面设施条件都太……基础,但是起码这个方向是对的

但是美国后面居然说是容纳其他病人的,把其他病人挪出来,然后医院留给新冠病人

???

什么窒息操作?

我本身因为身体原因对医院这方面了解的多一点,认识很多医护人员和医生,当初我们中国严重的时候筹物资所以打电话过去问了,医院是所有能推迟的能出院的全部劝出院,哪怕检查好明天就做手术的,不是紧急全部都劝出院,一个病区还剩下的就三分之一不到,都是刚手术完或者病情严重。他们有个什么特点?都是一级护理!对医生和护士以及药物和仪器的需求很大。

而且美国这个所谓方舱,是说把所有其他病区的病人都挪到这。所有其他病的病人啊,一级护理是要求有陪护的,平时就是家人陪护,这种情况也让他们一人带一个家人?还是一人配一个护工?在有陪护的情况下医护都是至少一种病的要配一个医生2个护士吧。十多二十个病区,要多少医生护士?和所有病人、陪护,都在一个大棚里,要是一个感染了,全部得遭。而且三班倒,医护数量乘3,现在纽约能再拿出这么多医护来吗?


补充说明一下,我们的方舱是容纳轻症病人,实际上方舱里对医护的数量的需求比正常医院病区都要低多了。都是一个病,轻症的大家基本也生活自理不需要(其他病导致的)药物、医疗器械干预的,医护的护理压力减轻非常多,所需要投入的数量很少,能省下更多的医疗资源(包括人员,物资,病床)给重症患者。用最小的力量得到最大的收效。

user avatar

就是养蛊。

有医院,没医生,医院有用吗?

我们中国的方仓医院是集中了全国的医生支撑起来的,就这样,初期还有很多人都以为国家要抛弃他们,就让他们在里面等死。国外的媒体也是这样子抹黑我们。

纽约能在一个月内集合全国四万名医生来支撑方仓医院吗?

如果做不到,那就是集中起来的那些人就是在里面等死。

而且他们的方仓医院还是只收治非冠状病毒的病人,万一混进去一个未确诊有带有传染性的呢?

那画面太美。

做这个决策的人脑子被驴踢了?

问一下中国相关的经验会死?

user avatar

区域政府首脑、区域医疗主官,也没见弹劾,没见思过,反而成了地方抗疫反对中央的排头兵,媒体网红。

就这群体意识,你还能怎么看待?

肯定是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呗。

结果就是:

医院被新冠占领,病人和医生交叉感染;

移出去的重病和危重非新冠病患,一方面要抵御自身疾病,另一方面还要接受病毒暴露的危险。预计40%死亡率可期;

派去支援的警卫队还是大兵,一个口罩都没有戴,这是准备靠随军牧师加魔抗吗还是治愈术;

航母现在情况不明朗,11搜已经爆了两艘,难道真要唯一的独苗参加歼星战;

医疗船可能真只是安慰用的,或者对口一些特定人群,看后面的报道吧,真别成了公主第二,真出事了,估计军队也会把它除名的;

希望这大旗要坚持住,直到胜利的那天。

美国,加油^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纽约一周内建成两千张病床的方舱医院,这是一个在新冠疫情初期(通常指的是2020年春季左右)发生的重要事件,它反映了当时美国政府和纽约州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时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和能力。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背景:严峻的疫情形势 纽约成为疫情“震中”.............
  • 回答
    美国中央司令部称美军从阿富汗撤军进程完成约一半,这标志着一个重要转折点,也预示着阿富汗未来局势将发生深刻变化。要理解这一表态及其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关于撤军进程完成约一半的说法,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军事部署和撤离过程。美军的撤离不仅仅是士兵的离开,还包括大量的军事装备、物资的转.............
  • 回答
    纽约地铁扶梯上发生的这起事件,无疑是近期最令人震惊和愤怒的公共场合暴力行为之一。一名男子在与一名女子擦身而过时,被女子要求道歉。随后,男子做出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反应:他不仅拒绝道歉,还转身将女子一脚踹下了运行中的扶梯。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冲突升级,而是赤裸裸的暴力和人身攻击,其恶劣程度令人发指。我们.............
  • 回答
    要从拜登最近一周的行程来解读美国最新的围堵计划,我们需要仔细梳理他公开的活动、会晤对象、以及出访地点,并结合当下国际政治的宏观背景进行分析。这绝非简单罗列,而是要通过这些具体的行动,去洞察美国整体战略意图的调整与深化。首先,我们得明确“围堵”这个词在当前的语境下,最核心的指向是谁。 毫无疑问,它主要.............
  • 回答
    美国议员提出一项试图阻止在美出生的大熊猫归还中国的法律修正案,这一提案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环境保护及政治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潜在影响及争议焦点: 一、背景与提案动机1. 中美熊猫合作的历史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与美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
  • 回答
    这起事件涉及到复杂的社会议题,包括种族、福利制度、言论自由以及公众舆论的解读。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事件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具体发生地点、人物以及校长发表言论的具体内容和背景。假设事件发生在某个美国城市的一所学校,校长(我们称之为“校长A”)发表了一篇公开信.............
  • 回答
    关于美国一议员没有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鼓掌而遭受网络暴力一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其中涉及到政治立场、舆论环境、媒体传播、以及网络暴力的复杂性。事件的背景和经过(可能存在的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具体是哪位美国议员,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以及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鼓掌,这些信息对于全面理.............
  • 回答
    就美国律所起诉中国索赔数十亿美元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这起诉讼的性质、依据、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其背后折射出的国际关系和法律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一、 诉讼的性质与背景 主体: 提起诉讼的是一家美国律所,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情况下,对主权国家提起诉讼需要有特定的法律依据.............
  • 回答
    关于美国发生的一起令人痛心的案件——一位拉美裔同性恋少年刺死一位黑人反同少年——这个事件的复杂性和悲剧性是显而易见的。要理解这样一起事件,需要剥离情感的宣泄,深入探究可能存在的各个层面,并尽量避免陷入简单化的标签化。事件本身的多重维度:首先,这是一起个体生命的消逝,无论施害者和受害者有着怎样的身份背.............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头细捋一遍。美国法院暂停了特朗普政府对微信(WeChat)的禁令,这可不是个小事,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也挺有意思的。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个禁令是特朗普政府在2020年8月发出的。当时美国政府的理由是,微信的运营公司腾讯,可能会获取美国公民的个人信息,然后这些信息有可能被中国政府访问.............
  • 回答
    关于美国移民拘留中心被曝“滥摘”女性移民子宫一事,这是一个非常严重且令人震惊的指控,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谴责。要详细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指控的来源和内容: 告发者: 此类指控通常是由在拘留中心工作的医疗人员(如医生、护士)或被拘留的移民本人及其律师或倡导组织提出的。例如,.............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挺让人唏嘘的。一个美国男人无缘无故地就去招惹一位华裔老人,结果自己反倒被人家给揍进了医院。这事儿听起来有点黑色幽默,但也确实反映了一些挺复杂的现实。首先,从表面上看,这事儿的走向可以说是“出乎意料”。咱们一般印象里,年纪大的老人身体上是比较弱势的,面对年轻力壮的袭击者,很难有招架.............
  • 回答
    在2023年10月18日,美国加州圣盖博谷地区发生了一起令人瞩目的事件:一名华人女子在家中遭遇三名入室劫匪,在危急关头,她果断持枪反击,击毙其中一名劫匪,另外两人在枪声响起后仓皇逃离。这起事件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不仅因为其戏剧性的情节,更因为它触及了诸多社会议题,包括自卫权、枪支管制、治安状况.............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件令人震惊和无法接受的事情。一位药剂师,本应是守护公众健康的专业人士,却故意毁坏了大量的宝贵新冠疫苗,这无疑是对整个社会信任的一次沉重打击。如何看待这件事?1. 刑事犯罪,极其恶劣: 这不仅仅是“失误”或“疏忽”,而是故意的破坏行为。这触犯了法律,性质极其恶劣。疫苗是应对当前全球健康危机.............
  • 回答
    在美国独立日,一些左派人士宣扬“美国从不伟大”的论调,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也触及了美国国家认同、历史解读以及社会进步等核心议题。要理解这种声音,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历史依据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应。首先,要明白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简单的“唱反调”。它往往源于对美国历史中不光.............
  • 回答
    对于美国动物园里那只名叫“纳拉雅”的老虎感染新冠病毒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待,这不仅仅是一则关于动物生病的新闻,也触及了我们当前对新冠病毒认识的一些盲点,以及对人畜共患病防控的警示。首先,从 科学和医学 的角度来说,这件事情在初期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给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新冠病毒如何在不.............
  • 回答
    在美国保守派组织发起诉讼,要求废除H4签证持有者的工作权一事,这是一个颇具争议且涉及多方利益的议题,需要从不同角度来审视。简单来说,这场官司的核心在于 合法移民是否应该享有与美国公民同等的工作权利,以及 美国政府在制定移民政策时,其权力和责任边界在哪里。诉讼的背景与主要诉求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保守.............
  • 回答
    美国某州为鼓励居民接种新冠疫苗,推出“打疫苗送枪”的奖励计划,这确实是个颇具争议且充满戏剧性的话题。从这个现象出发,我们可以深入剖析出不少反映美国社会深层矛盾和独特文化印记的问题。首先,这直接暴露了美国枪支文化根深蒂固的现实。在美国,枪支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与自由、权利、自卫等概念紧密相连,是许多人.............
  • 回答
    美国一位父亲公开写信谴责自己的儿子,指责他支持“新纳粹”思想,这无疑是一件充满复杂情感和巨大社会意义的事件。这不仅仅是家庭内部的矛盾,更折射出当下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深刻挑战和代际冲突。事件的背景与细节:这类事件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关键点: 发现与震惊: 父亲往往是在无意中或者.............
  • 回答
    关于美国首例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凶杀案,一名老年人被袭击致死,而凶手声称是因为受害者“离他太近,违反了防疫规定”,这起事件无疑令人震惊和深思。首先,这起悲剧直接将疫情的紧张情绪与个体行为的极端化联系在了一起。在疫情初期,社会普遍存在着对病毒传播的恐惧和对防疫措施的依赖。这种恐惧和依赖,在某些人身上可能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