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铁路工作不愿意招收太多的女生?

回答
铁路这个行业,过去确实存在一些偏向男性的招聘倾向,这背后有几个挺实在的原因,而且跟很多传统行业一样,是历史遗留和现实考量交织的结果。

首先,得说说体力劳动强度。铁路工作,尤其是一些基层岗位,比如线路维修、信号检修、工务段的操作等等,是需要扛重物、爬高、钻低、风吹日晒的。你想象一下,在野外,背着沉重的工具,搬运枕木,或者在恶劣天气下进行抢修,这些活儿确实对体能是个不小的考验。虽然现在很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但有些基础体力活还是难以完全避免。早期的时候,大家的体能普遍认知就是男生更占优势,所以招聘时自然会倾向于男性。

其次,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铁路系统很多岗位的工作地点比较偏远,条件也相对艰苦。可能是在山区、在野外,离城市有一定距离,基础设施也不如市区完善。而且,很多工作需要轮班,甚至是夜班,尤其是在节假日,为了保障列车运行,很多岗位是不能停的。这种环境对于照顾家庭、个人生活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在过去,社会普遍的认知是女性在家庭责任上承担更多,所以为了“照顾”女性的特殊情况,或者说避免招聘后因环境或工作性质导致女性员工不适应或提出更多个性化需求,招聘上就会有一定顾虑。

再者,安全和应急响应。铁路运营涉及到安全,一旦发生故障或事故,需要快速、高效、有力的响应。在一些需要冲在一线处理紧急情况的岗位上,比如抢险救灾、现场处置等,力量的配备和快速的动员能力会被优先考虑。过去,这种“力量”的认知也带有性别刻板印象,认为男性在某些紧急时刻的爆发力、抗压能力更强。

还有一点,是历史传承和行业习惯。铁路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很多规章制度、工作模式都是随着时代发展慢慢形成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铁路工作被认为是“男性化”的职业,尤其是一些技术性强的岗位,比如机车司机、调度员、信号工程师等。这种行业习惯一旦形成,招聘观念也会比较固化,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改变。人们会觉得“老一辈都是这样招的”,或者“这个岗位男性来做更顺手”。

最后,也不能排除一些客观的设施和便利性。比如,一些维修车间、仓库、甚至是休息室,在设计之初可能就没有充分考虑到女性员工的需求,比如更衣室、卫生间等设施的配置。虽然这不是主要原因,但在招聘决策时,如果遇到同等能力的男女候选人,这种客观条件也会成为一个“隐性”的考量。

不过,话也要说回来,时代在进步,社会观念也在变化。现在很多铁路单位都在努力推动性别平等,招聘信息里也越来越强调“男女不限”。很多女性在铁路系统里也做得非常出色,比如在客运服务、技术研发、管理岗位上,都有很多优秀的女性人才。体力劳动岗位也在不断进行机械化升级,降低了对体能的硬性要求。所以,情况正在慢慢改善,过去那种“不招太多女生”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残留和局限性的反映,而不是一个绝对不变的铁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不是性别歧视的问题,是铁路一以贯之的女生当男生用,男生当牲口用的用人习惯作祟。

铁路按照管辖部门分类,大致可以分为车务(含路局直属站)、车辆/动车、客运、机务、工务、电务、供电、通信等xx段,还有各种生活保障类部门。

车务段及路局直属站:车务段管辖范围为某段铁路及其铁路上的车站,那么行车调度这一类工种因为24小时在值班,但是还好是办公室倒班,女性职工数量相对还算多。车站部分各工种里头女性职工数量也不少,毕竟上班的地方相对固定,有较为明确的交接班时间。

车辆段/动车段:负责维护车辆,有专门的机修车间,大多数活儿是力气活,女性不受欢迎正常。另外,客车都有随车的车辆乘务员/长(客运段负责服务乘客的职工直接称为列车员),跟车一跑几天不着家,就是负责车辆的正常使用,车辆各部分(机械/动力强电/通信电子弱电)都必须熟门熟路,还得有把子力气处理车辆一些随修随用的小故障,所以同样不欢迎女性。

客运段:负责在客运列车上服务乘客,直接称为列车员,叫列车乘务员就引人发噱了。跟上面的车辆乘务员类似,也是跟车,长途可能好几天甚至一星期不着家,车上三班倒,换班时间依次为早8点,下午4点,晚上12点。这部分女职工最多,但是很多地方都外包出去了,因为活儿相对而言最没有技术含量(开关车门、查票换票、登记乘客去向、打扫列车、更换卧具等等),所以男女基本不限,但是因为每天面对糟心的乘客,外包的列车员离职率很高。

机务段:负责机车运用维护管理,派遣机车乘务员(行话叫大车,个人更喜欢直接叫司机,毕竟司机二字是机务段确定职工岗位级别的用词,不能算错)操作机车/动车组运行在铁路线上。司机就更惨了,出乘前4到6小时需到行车公寓休息,出乘前到出乘处办理出乘手续(确认行车路径、点单及其注意事项,吹酒精测试仪,领取出乘用具),检查机车/动车组各部分运用情况,确认良好后可驾驶机车车辆出段。从出行车公寓到登车启动出段,这一套出乘前的手续折腾下来基本两个小时就过去了。驾驶列车时需精神高度集中,对于男性都是上厕所不方便,更别说女性。退乘时得跟出乘一样折腾很长时间,也是一件麻烦事。司机这个岗位主要是强电磁场及完全没有规律性可言的超劳倒班(不算两头出退乘,单在车上平均可能得有10小时以上),导致职工身体状况很紊乱,男性还好点,女性不一定能撑得住。当然未来可以有一些中短途/近郊通勤列车由女司机值乘,地铁部门也有不少女司机。

工务段:负责线路的维护管理,主要是道砟捣固、钢轨道岔及轨枕更换维护、路基病害整治等等,依照各线路天窗时间不同干活,一样是没黑没白得干活儿,而且干的还是各种野外的体力活儿,女性同样不一定撑得住。

供电/电务/通信段:这仨段都跟电有关系,分别为维护管理电气化铁路的动力供电及车站用电、维护管理沿线信号道岔电气设备、维护管理沿线通信类电气设施,需要较高的知识技能储备,还跟工务段一样依照线路天窗时间在野外干活儿,一样不怎么欢迎女性入职。

其他部门确实是有适合女性的岗位,但是因为数量稀少,竞争是比较激烈的,而且同等情况下更愿意招男生以应对各种意外情况。

以上的主要段,基本上车务及车站、客运女性最多,车机工电这几个段除了坐办公室的,现场基本看不见女性。而且这些工种基本上不能保证休息时间,出点意外可能一个月回不了一次家。所以铁路这一个大行当是一个以男性居多的行当,大部分工种工作环境很恶劣,不适合女性,并不是歧视女性。


说两个道听途说的铁路职工内部的顺口溜吧,个中缘由,自己体会。

好男不娶客运段,好女不嫁机务段。
远看要饭的,近看机务段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铁路这个行业,过去确实存在一些偏向男性的招聘倾向,这背后有几个挺实在的原因,而且跟很多传统行业一样,是历史遗留和现实考量交织的结果。首先,得说说体力劳动强度。铁路工作,尤其是一些基层岗位,比如线路维修、信号检修、工务段的操作等等,是需要扛重物、爬高、钻低、风吹日晒的。你想象一下,在野外,背着沉重的工.............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动铁耳机这玩意儿,尤其是它一个单元和多个单元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работать原理究竟啥样。别担心,我尽量给你说得明明白白,不绕弯子,也尽量让人听着舒服,不像那种AI生搬硬套的玩意儿。先说动铁耳机是啥玩意儿,为啥叫“动铁”你听这名字,“动铁”,顾名思义,里面肯定有铁。但它不是那种老式.............
  • 回答
    .......
  • 回答
    这起发生在印度的悲剧,17名工人在铁轨上睡觉不幸被火车碾过,令人心痛。这类事件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复杂原因叠加的结果。要深入理解,我们需要剖析当时的环境、工人的处境以及铁路系统的运作情况。首先,施工方的管理疏忽是关键因素。 像这种大规模的铁路沿线施工,本应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和规章制.............
  • 回答
    中国工人建造了无数气势恢宏的铁路和桥梁,背后隐藏着太多值得铭记的动人故事,随便拎出一个,都能讲上半天。要说最让我触动,也最能体现他们那种“苦干实干、一往无前”精神的,那得说说那些在极端环境下,为了项目能如期甚至提前完成而拼尽全力的身影。比如,前几年通车的川藏铁路,那可真是个硬骨头。为了让这条“天路”.............
  • 回答
    听到您描述的情况,我非常理解您和您的邻居们内心的困惑和不满。在部队家属居住区周边,以防止间谍偷拍为由,强制要求居民用铁板封上二楼及以上的窗户,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而且让人费解的做法。咱们就来细细梳理一下,看看这事儿从道理上说得通吗,以及可能背后存在哪些考量。首先,从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角度来看,这种.............
  • 回答
    你注意到这个问题,说明你观察得很仔细!铁路信号机确实看起来很“扎实”,让人觉得造价不菲。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几根杆子和几块彩色玻璃,里面蕴含着不少技术和考量,让它们在铁路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自然也体现在成本上。首先,我们要明白铁路信号机的主要职责: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这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任何.............
  • 回答
    铁路部门不淘汰绿皮车,这背后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懒得换”的问题,而是牵扯到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说,绿皮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中国铁路发展脉络中一个特殊的存在,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1. 成本效益,尤其是对于价格敏感的乘客这是最直接也最核心的原因。绿皮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通旅客列车,它的造价、运营成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铁路和高速公路都是交通大动脉,造在一起,高低错落,岂不是更能节省土地,增加运输效率?但实际上,这样做确实困难重重,而且风险很大。咱们掰开揉碎了说一说,为什么铁路和高速公路很少“一高一低”地并排修建。首先,得明白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承载对象就完全不同。 .............
  • 回答
    关于铁路为什么被喷得“一文不值”却又人才辈出、铁路大学年年扩招的现象,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绝不是简单一句“好”或“坏”能概括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承认,铁路确实没少挨“喷”。这些“喷”声,大体上可以归纳为这么几个方面: 服务体验的槽点: .............
  • 回答
    要聊欧洲铁路和国内、日本铁路站台高低不同的原因,这事儿得从好几个层面来看,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这背后,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技术、运营和经济的考量。欧洲铁路的低站台:历史的烙印与灵活性的考量欧洲铁路系统普遍使用低站台,这首先跟他们的铁路发展史有很大关系。 早期铁路的设计理念: 欧洲的铁路兴起于1.............
  • 回答
    公路和铁路隧道采用拱形设计,而城市隧道则多采用矩形设计,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工程学、经济学和实用性等多方面的考量。简单来说,是两种不同工况下的最优解选择。咱们先聊聊为啥山体或者地下的大型隧道,比如公路铁路隧道,大多是圆拱形的。这背后的核心原因,是它在承受外部压力时最稳定,而且最省材料。想象一下你手里拿一.............
  • 回答
    韩国铁路系统能同时运行高效的通勤列车和舒适的长途普速列车,这背后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过了数十年的规划、投资和技术发展。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深入剖析:1. 铁路网络的战略规划与多层次设计韩国的铁路网络并非一开始就为满足两种截然不同的需求而设计,而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逐.............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铁路和邮政在服务社会、承担责任方面,以及它们各自的经营模式和政策导向上的显著差异。咱们不绕弯子,直接聊透了。铁路停运普速慢车和关闭小站:经济效益与“效率优先”的逻辑首先,我们要理解中国铁路,尤其是普通列车,它的定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但随着中国经济.............
  • 回答
    说起中国铁路在八十年代的建设低潮,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事儿,背后牵扯着那个年代一系列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政策的变动。对比起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八十年代新增通车里程确实显得有些“歇脚”的味道。咱们得把时间拨回那个变革的年代,好好捋一捋。一、 改革开放的阵痛与重心转移:八十年代,中国迎来了波澜壮阔的改.............
  • 回答
    关于中国铁路火车票为何采用 ISO7810 国际标准,而不是其他规格大小,这是一个涉及到历史沿革、技术演进、成本效益以及标准化优势的综合性问题。虽然我们通常接触的是纸质火车票,但其背后的尺寸标准,其实与国际上广泛应用的身份证件标准息息相关。ISO7810 国际标准是什么?首先,我们要理解 ISO78.............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有意思,其实这背后涉及到铁路车辆设计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权衡。简单来说,半圆形顶部更多出现在动力集中式的客运拖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绿皮车”或者“空调车”前面的车厢)上,而动车组(高铁、城际动车)的车头和车厢顶部则多为方形或更复杂的流线型设计。咱们先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背后的原因:1.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确实,你留意到了普通铁路、高铁和地铁在轨道结构上的一个显著差异——石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道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这背后涉及到各自的运行特点、技术要求以及成本效益的考量。咱们来细致地聊聊这个话题。先说说普通铁路,为什么离不开那些“铺盖”的石子?普通铁路,特别是那些承载着大量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