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铁路火车票采用 ISO7810 国际标准而不是其他规格大小?

回答
关于中国铁路火车票为何采用 ISO7810 国际标准,而不是其他规格大小,这是一个涉及到历史沿革、技术演进、成本效益以及标准化优势的综合性问题。虽然我们通常接触的是纸质火车票,但其背后的尺寸标准,其实与国际上广泛应用的身份证件标准息息相关。

ISO7810 国际标准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理解 ISO7810 是什么。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系列关于“信用卡大小”证件的物理特性和尺寸的国际标准。这个标准定义了不同类型的卡片,最常见的有:

ID1: 这是最广为人知的尺寸,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信用卡大小”,尺寸为 85.60 毫米 × 53.98 毫米(约 3.370 英寸 × 2.125 英寸)。
ID2: 尺寸为 105 毫米 × 74 毫米。
ID3: 尺寸为 120 毫米 × 85 毫米。

中国铁路火车票(通常是指我们现在常见的席位票,即所谓的小票)的尺寸,虽然不完全是 ID1 标准的精确复刻,但其长宽比例和整体尺寸感,与 ID1 是高度相似的。这种相似性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标准化优势的考量。

为什么铁路部门会倾向于采用类似 ID1 的尺寸?

1. 历史原因与技术引进:
早期的自动化检票和售票系统: 随着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需求日益增长。自动化售票和检票系统是提升服务质量和速度的关键。早期引入的这些技术和设备,往往是基于国际上已经成熟的标准来设计的。
国际技术合作与借鉴: 在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初期,中国在很多领域都与国外有技术合作和交流。许多自动化售票设备(如电脑售票机)和检票设备(如自动检票闸机)在设计时,会优先考虑兼容市场上已有的、广泛使用的卡片标准,这样可以降低设备开发的复杂性和成本,并能利用成熟的配件供应链。
“类似”而非“完全一致”的考量: 有些资料指出,中国铁路火车票的尺寸可能略有不同于标准的 ID1,但其核心的设计理念和尺寸比例是借鉴于此。这可能涉及到一些特定时期国内的印刷技术、纸张幅宽、以及为了在票面上容纳更多信息(如车次、时间、站点、座位号、二维码等)而进行的微调。但总的来说,它保留了“易于携带、易于扫描、易于管理”的特点。

2. 标准化带来的多重优势:
设备兼容性与通用性: 这是最核心的优势。一旦确定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尺寸,那么所有相关的硬件设备,包括:
自动售票机: 票据打印、出票机构的设计都需要匹配票的尺寸。
人工售票窗口的打印机: 同样需要适配。
自动检票闸机: 票面信息的扫描(条形码、二维码)、票的进出、以及在票面上打孔或印章(过去式)的设计,都依赖于票的物理尺寸。
安检通道的安检设备: 同样需要能够方便地扫描和处理。
车站内的信息显示屏和报站系统: 也可能需要考虑票面信息的展示方式,虽然这关联度相对较低,但整体的标准化有助于信息流的顺畅。
材料与印刷成本控制:
纸张的生产和供应: 采用接近国际标准的尺寸,可以更容易地采购到大批量、性能稳定的特种票纸(通常是热敏纸或防伪纸)。这些纸张的幅宽和卷径可能也与国际标准有联系,能提高印刷效率,减少边角料浪费。
印刷技术和设备: 无论是传统的胶印、丝网印刷,还是后来的热敏打印,以及更复杂的防伪印刷技术,都更容易在标准化尺寸的票面上实现。印刷设备的送料、裁切、编码等环节,都围绕着统一的尺寸进行优化。
票务管理与数据处理:
信息编码与存储: 票面上的关键信息,如车次、日期、座位号等,在被扫描和录入数据库时,其位置和排布会考虑到票的尺寸。标准化的尺寸有助于统一数据接口和数据库结构,简化信息处理。
物理库存与物流: 印刷好的火车票需要存储、运输和分发到各个车站。统一的尺寸使得包装、搬运和清点工作更加高效。
旅客体验的便利性:
易于携带和存放: 信用卡大小的票据,方便旅客随身携带,放入钱包、口袋或手包中,不易遗失。
易于识别和操作: 票面信息清晰,检票口的操作也更直观。旅客在通过检票口时,将票递给检票员或放入自动检票机,其尺寸的适中性保证了操作的顺畅。

3. 防伪与安全性:
虽然 ISO7810 主要关注物理尺寸,但很多国家在设计身份证件时,都会集成防伪技术。中国铁路火车票在不同时期也采用了多种防伪措施,如特殊的纸张、印制技术、紫外线油墨、全息防伪标识等。在标准化的票面上集成这些防伪技术,也更容易实现和验证。

为什么不是其他规格?

过大: 如果票据尺寸过大,会增加携带和存放的难度,印刷和存储成本也会显著上升,而且在检票口操作起来也不够便利。
过小: 如果票据尺寸过小,则难以在票面上清晰地印刷所有必要的信息,特别是随着二维码、电子客票信息等技术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空间来承载。同时,过小的票据更容易丢失,也给自动化设备读取带来更大的挑战。
非标准尺寸: 选用非标准尺寸,意味着需要从零开始定制所有相关的硬件设备、印刷材料和管理流程,这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在技术引进和兼容性方面会遇到极大的阻碍。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系统都可能受到影响。

总结来说,中国铁路火车票之所以采用类似 ISO7810 ID1 的国际标准尺寸,是技术发展、成本控制、管理效率以及旅客便利性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权衡的结果。这种标准化倾向,使得铁路部门能够更高效地运作,为旅客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并且在应对不断变化的技术和信息需求时,保持了相当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过去的硬板火车票不就是所谓的埃多蒙桑式车票么?

硬板票票面只有发站、经由、到站、有效期、席别、票价等信息,并且字都比较小,而日期、车次、座号都是用盖章、打孔、贴纸等方式另行标注的。现在如果要把所有这些信息以及旅客姓名、证件号全部打印在这样一张票上,字会非常小,对于旅客和检票人员来说都很不方便,特别是影响检票的效率。还有个问题是现在这些用电脑发售的车票普遍用印字膜热转印或热敏纸印刷,分辨率低,而且质量难以保证,经常出现断针(整列或整行像素缺失)的现象,如果字号太小,可能会遇到信息完全无法辨认的情况。而以前的硬板票是用铅字印刷的,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都是在印刷厂里预制的,质量合格才能出厂,印坏了可以废掉返工。

日本的城市轨道交通和公交化运营的铁路普遍使用埃多蒙桑尺寸的磁介质车票(“A型券”,5.75*3 cm²),票面只有日期、发站、票价、有效期等少量信息(还要感谢汉字信息密度高,那些拉丁化站名就只能印得很小)。但新干线之类高等级列车则使用和中国火车票尺寸相近的磁介质车票。

欧洲很多国家的火车站为开放式,验票全靠人工(不可复制的纸质车票基本纯靠肉眼检查,可以复制的自打印车票或手机票靠手持式验票机扫描二维码),这些国家的火车票票面往往比较大,有时还不止一张。这一方面是为了方便验票,同时也是因为票制复杂、路网庞大,票面需要容纳较多信息。这些国家一般支持网上订票,订的票可以用A4纸打印出来。

但是,在德国等一些国家,由于部分火车被视为城市公交的一种形式,并且可以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一票换乘,因此一些短途的铁路旅行需要购买公交票,这种票一般票面较小,票面信息比日本那些埃多蒙桑尺寸的车票多不了多少。

荷兰比较“高科技”,号称消灭了纸质火车票,可以刷公交卡乘坐国内的火车,一张卡全国通用(荷兰的面积和台湾岛差不多)。荷兰某些火车站已经改为封闭式,需要经闸机刷卡进出站。荷兰的火车站的人工售票处和自助售票机发售的荷兰境内的单程、往返火车票都是一次性非接触式IC卡,尺寸也和银行卡相同。这种“高科技”是有代价的,每买一张一次性IC卡车票需要支付1欧元的车票工本费;买公交卡则要支付7.5欧的工本费(不是押金,不能退,而且卡只有5年的有效期,过期作废)。想规避这些费用的话,可以在网上订票,打印出来或者用手机APP出示,遇到闸机可以刷二维码。(说好的消灭纸质车票呢?自己打印的就不是纸的了?再说你的一次性IC卡也是纸的啊。。。既然可以自己打印二维码车票,那售票机也发售低成本的二维码纸质车票不行么?)

中国的火车票一车一票、一人一票,票面信息量和日本的指定席车票比较接近,银行卡大小的票面足够以正常字号打印必要的信息。而且中国的火车票经常提前很久预售,应当有一个便于保存的尺寸,小了容易丢(日本那些A型券一般是当场买当场用,出站就被闸机吃掉,性质和中国的地铁单程票差不多),大了容易因弯折导致磁介质失效,和银行卡一样的大小可以方便地放入钱包,几乎是再合适不过的尺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铁路火车票为何采用 ISO7810 国际标准,而不是其他规格大小,这是一个涉及到历史沿革、技术演进、成本效益以及标准化优势的综合性问题。虽然我们通常接触的是纸质火车票,但其背后的尺寸标准,其实与国际上广泛应用的身份证件标准息息相关。ISO7810 国际标准是什么?首先,我们要理解 ISO78.............
  • 回答
    火车迷对中国铁路的误解,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信息不对称、视角差异以及对铁路发展不同阶段的认知偏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解,并尽量详细地阐述: 1. 误解一:中国铁路只有高速列车(高铁),对其他类型列车不了解或不重视。详细阐述: 事实情况: 中国铁路体系是一个极为庞大且多元化的系统.............
  • 回答
    “中老昆万”铁路,即中老铁路(ChinaLao Railway),是连接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与老挝首都万象市的重要铁路线路,于2021年12月3日正式开通运营。这条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互联互通的关键通道。以下是关于这条铁路的详细解析: 一、为何“未开先火”?1. 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铁路和邮政在服务社会、承担责任方面,以及它们各自的经营模式和政策导向上的显著差异。咱们不绕弯子,直接聊透了。铁路停运普速慢车和关闭小站:经济效益与“效率优先”的逻辑首先,我们要理解中国铁路,尤其是普通列车,它的定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但随着中国经济.............
  • 回答
    说起中国铁路在八十年代的建设低潮,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事儿,背后牵扯着那个年代一系列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政策的变动。对比起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八十年代新增通车里程确实显得有些“歇脚”的味道。咱们得把时间拨回那个变革的年代,好好捋一捋。一、 改革开放的阵痛与重心转移:八十年代,中国迎来了波澜壮阔的改.............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在中国大陆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时候我们都能看到,明明一条铁路线就在自家县市的土地上,但车站却设在了离县城几公里、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之外的某个乡镇或村庄。这种“绕道而行”的设计,背后往往交织着复杂的历史、经济、地理、政治以及技术等多重因素。1. 地理条件的限制与选择: 地形的约束: .............
  • 回答
    列强在中国抢占铁路修筑权,绝非仅仅是为了“修铁路”本身,这背后隐藏着多重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战略考量。简单来说,修筑铁路只是他们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所有权也并非完全等同于字面意义上的“拥有”。为什么列强如此热衷于中国的铁路修筑权?1. 经济利益的驱动: 资源掠夺与商品倾销: 中国幅员.............
  • 回答
    1905年,帝国主义之所以疯狂抢夺中国铁路修筑权,这绝非偶然,而是当时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列强对华侵略野心以及中国自身积贫积弱国情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要详细说清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推一推,看看当时的中国和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一、 中国:风雨飘摇,任人宰割的羔羊首先,得明确中国当时的情况。甲午战争(.............
  • 回答
    要说中国为什么没法像东京那样搞出个远距离的铁路城郊通勤网络,这事儿说起来也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得从咱们国家这几十年的发展思路,城市布局,还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甚至是观念上的东西,都得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咱们得明白东京的那个模式是怎么来的。东京的近郊铁路网,那可不是一天两天建成的。它.............
  • 回答
    中国铁路旅客运输与日本铁路在“公交化”运营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是历史、地理、经济、技术以及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理解这种差异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双方铁路系统的特点和发展逻辑。核心差异:从长途大动脉到区域密集网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中国铁路早期发展和核心战略在于建设连接全国的长途大动脉,以.............
  • 回答
    近年来,中国在新建高等级铁路,特别是高铁和普速铁路方面,确实较少出现穿越山基线、长度远超现有水平的超长隧道。这背后并非没有考虑,而是出于一系列复杂因素的综合考量,包括技术、经济、环境、运营以及战略层面的权衡。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缘由。首先,我们得明白“穿越山基线”的超长隧道意味着什么。这里说的“超.............
  • 回答
    中国铁路,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落后”或者“先进”。它更像是一个正在经历快速蜕变、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的过程。说它“落后”的看法,往往是基于一些特定的比较或者对过去的印象。 对比西方发达国家某些细分领域: 比如,一些国家在某些特定区域、特定线路上的历史沉淀,或者在某些非常小众的铁路技术(.............
  • 回答
    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网络,其发展思路和模式,确实与许多发达国家的通勤铁路有所不同。与其说中国铁路“没有”向通勤化发展,不如说其发展路径和侧重点与通勤化有显著差异,并且是基于特定历史背景、经济发展需求和技术选择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维度:一、 战略定位的优先性:国家骨干网与区域.............
  • 回答
    中国大陆没有纯粹意义上的“民营铁路公司”,这是一个有历史、有现实的复杂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中国铁路的特殊属性、历史演变以及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影响。首先,得把“民营铁路公司”这个概念放在中国大陆的语境下好好拆解一下。在很多国家,铁路从诞生之初,就存在着私人资本的参与甚至主导。比如早期的美.............
  • 回答
    想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士兵的轻甲与欧洲中世纪重甲的差异,以及这背后与铁产量之间的关联,咱们得从几个关键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这可不是简单一句“铁多铁少”就能解释清楚的。一、 军事思想与战术的根本差异首先,咱们得承认,决定士兵穿什么甲的,不光是物质条件,更是军事思想和战场的需求。 中国古代:更侧重灵活机.............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铁路历史上一个非常关键但又容易被忽略的细节。简单来说,4.85英尺和1435毫米都是指的中国铁路轨距,但它们之间有历史渊源和转换关系,而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标准。为了说得详细,我们得先梳理一下“轨距”这个概念。什么是轨距?轨距(Track Gauge)指的是铁轨内侧边.............
  • 回答
    中国铁路局改制为公司,这可不是一拍脑袋就定下来的事,背后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铁路运营管理思路的深刻转变。你要是问我,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为了让铁路这辆“巨型列车”跑得更顺畅、更高效,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步伐。1. 时代背景: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你想想,过去的中国,经济运行那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铁路.............
  • 回答
    中老铁路的设计时速只有160公里/小时,这背后并非是技术能力的不足,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权衡,综合考量了多方面因素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维度来深入理解:1. 建设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高时速铁路的建设门槛: 达到200公里/小时以上的设计时速,通常需要大量投入在轨道、信号系统、列车本身以.............
  • 回答
    关于中国为何不称伊朗为“伊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触及了国家名称的由来、历史演变、文化习惯以及国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因素。要详细解释,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国家名称的“正规性”和“习惯性”。我们称呼一个国家,通常遵循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这套规则最根本的来源是该国自己如何称呼自己,以及国际社会.............
  • 回答
    《秒速五厘米》最后那个铁路口相遇的场景,的确是全片最让人心碎也最引人深思的桥段。它并非简单的错过,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心境,在那个特定的瞬间得到了最残酷也最真实的呈现。我们先来说说贵树。当他在那个熟悉又陌生的铁路口,看到从对面走来的明理时,他内心的震动是巨大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无论是在东京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