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公路铁路的隧道大多是拱形的,而城市里的隧道大多是矩形的?

回答
公路和铁路隧道采用拱形设计,而城市隧道则多采用矩形设计,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工程学、经济学和实用性等多方面的考量。简单来说,是两种不同工况下的最优解选择。

咱们先聊聊为啥山体或者地下的大型隧道,比如公路铁路隧道,大多是圆拱形的。这背后的核心原因,是它在承受外部压力时最稳定,而且最省材料。

想象一下你手里拿一个土豆,然后你用手去按它。你会发现,无论你怎么用力,土豆都能很好地抵抗你的压力,它不会轻易就被压扁。这是因为土豆的形状是圆的,它能把你的力均匀地分散到各个方向。拱形隧道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知道,当你向下挖隧道时,上方会有一层又一层的土石。这些土石会给隧道顶部带来巨大的压力,就像你把一个重物压在一个物体上一样。拱形的设计,尤其是半圆形或接近半圆形的拱顶,能够非常有效地将上方土石的压力,转化为沿着拱顶两侧向下传递的侧向压力。这些侧向压力可以被隧道两侧的结构(比如坚固的岩石层本身,或者为隧道加固而建的衬砌)很好地承受住。这就好比你用手指按住一个气球,压力会均匀地散布开,而不是集中在一点。

而且,拱形结构在材料的利用效率上也非常高。同样的围挡面积,拱形比矩形需要更少的材料来抵抗相同的压力。这是因为在拱形的结构中,材料主要承受的是压应力。一般来说,岩石和混凝土在承受压应力时是非常坚固的,它们的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拱形设计最大化了材料的抗压性能,避免了容易发生拉伸破坏的区域。

反观矩形,它的顶部是平的,两侧是直的。当承受上方压力时,这个平顶会受到很大的集中压力,很容易产生弯曲。为了抵抗这种弯曲和潜在的断裂,矩形隧道就需要更厚的顶板和更强大的支撑系统,这会大大增加工程量和成本。而且,矩形结构的角落,也是应力集中的地方,更容易出现问题。

从建造过程来看,挖隧道时,如果遇到坚固的岩层,拱形隧道可以在挖掘后直接进行喷浆加固,形成一个天然的“壳”,非常高效。即使是在较软的土层中挖掘,也可以采用盾构法,盾构机本身就是一个圆筒,挖出来的隧道自然就是圆形的,而且盾构机自带的衬砌环就是圆形的,能够提供连续的支撑。

那么,为什么城市里的隧道,比如地下停车场、地铁车站、人防工程,更多是矩形或者方形的呢?

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地下空间的使用目的和环境限制不同。

首先,城市隧道的设计,往往是为了满足方便的内部空间利用。矩形或方形的内部空间,可以更方便地设置各种功能区,比如停车位、房间隔断、设备机房等。想象一下,在圆形的空间里布置方方正正的停车位,会有很多利用率不高的死角。矩形空间提供了更好的灵活性和效率。

其次,城市地下隧道通常是在已经开发过的城市区域进行施工。这里的地质条件可能比较复杂,有时甚至是在已有的建筑下方进行挖掘。在这种情况下,施工的扰动需要被最小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需要被严格控制。矩形隧道,特别是采用明挖回填或者盖挖法施工时,可以分层进行,对地面的影响相对可控,而且可以更好地与现有的地下管线、建筑基础等进行协调。

再者,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其上方的覆土压力相对较小,或者说,它主要是承受建筑荷载,而不是像山体隧道那样承受巨大的天然土石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矩形隧道的设计虽然在材料利用率上不如拱形,但通过增加墙体和顶板的厚度,以及使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完全能够满足结构安全的要求。而且,矩形结构在施工上可能也更易于理解和标准化,尤其是在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时。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和可行性。在城市地下挖掘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下障碍物,比如电缆、水管、已有的基础等等。矩形隧道的设计,可以更灵活地避开这些障碍物,或者对它们进行局部处理。而圆形的盾构法施工虽然高效,但其设备成本非常高,而且盾构掘进后形成的圆形衬砌结构也比较固定,在城市复杂地下环境中,可能不如矩形结构那样有调整的空间。

总结一下,公路铁路隧道是天然地质环境下为了最大化抵抗巨大外部压力而选择的“省力省料”的结构形式;而城市隧道则是在人为规划的、对内部空间利用效率要求高、且施工环境相对可控的条件下,采用的更易于实现和灵活布置的结构形式。两者都是在各自的工况下,最经济、最安全的解决方案。就像你盖房子,屋顶有平顶也有斜顶,这是根据气候和建筑风格来的,不是说哪种就绝对优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矩形的不是隧道,是框架桥。就是一个混凝土的框框。顶部没有什么土。

隧道是挖出来一个洞然后在洞里打上混凝土支撑上。上面有很多很多的土,或者直接就是一个山。

隧道基本都是圆的,要让上面的土体形成卸荷拱,自身结构受力以环向的受压为主。

框架桥是方的,上面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梁,上面的车就在梁上跑。下面的车在底板上跑。

这么说好理解不?

回答不是很严谨,仅限于对这个问题有疑问的非工程专业人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公路和铁路隧道采用拱形设计,而城市隧道则多采用矩形设计,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工程学、经济学和实用性等多方面的考量。简单来说,是两种不同工况下的最优解选择。咱们先聊聊为啥山体或者地下的大型隧道,比如公路铁路隧道,大多是圆拱形的。这背后的核心原因,是它在承受外部压力时最稳定,而且最省材料。想象一下你手里拿一.............
  • 回答
    中国铁路局改制为公司,这可不是一拍脑袋就定下来的事,背后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铁路运营管理思路的深刻转变。你要是问我,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为了让铁路这辆“巨型列车”跑得更顺畅、更高效,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步伐。1. 时代背景: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你想想,过去的中国,经济运行那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铁路.............
  • 回答
    经济形势不好时,国家大量投资“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优先用于改善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但常见的情况。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既有经济规律的考量,也有社会发展阶段和国家治理模式的影响。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刺激经济增长,稳定就业的.............
  • 回答
    自1906年无畏级战列舰问世以来,仅有“铁公爵”级战列舰(Iron Duke class)采用了343毫米(13.5英寸)主炮。这其中原因复杂,涉及到当时海军技术、战术思想的演变,以及各国海军的造舰理念差异。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入手。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无畏舰革命的背景。在无畏级.............
  • 回答
    在广袤无垠的澳大利亚大陆上,你能见到的“公路列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长途卡车拖挂——绝对是公路运输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这可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能看到的奇观,背后原因相当复杂,涉及了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历史、经济以及一些现实的考量。那么,为什么是公路列车而不是铁路呢?咱们一块儿掰扯掰扯。1. 澳大利亚的.............
  • 回答
    古巴铁路客运近年来的确引进了不少中国制造的现代化客车,比如CRRC(中国中车)生产的25G型客车。然而,在古巴的铁轨上,这些看起来非常先进的列车,其运行速度却普遍受到限制,尤其是在一些路段,时速58公里这个数字经常被提及。这背后的原因,并非简单地是中国车不行,而是古巴铁路基础设施、维护能力以及运营策.............
  • 回答
    美国对公路系统的钟爱和相对忽视铁路发展,是一个复杂且深刻的历史、经济、社会和地理因素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一、 历史与地理的奠基性影响1. 广袤的国土与分散的人口: 美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人口高度分散,尤其是在西进运动之后。在早期,公路(或简陋的马车道).............
  • 回答
    火车票预售期从之前的20天(或15天,根据不同时期政策有所调整)延长到60天,这背后可不是铁路部门一时兴起拍脑袋的决定,而是经过了多方面的周密考量,并且对咱们乘客来说,这绝对是个“双刃剑”,有利有弊。铁路部门为什么要把预售期拉这么长?1. 应对客流高峰,优化运力配置: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以前20天.............
  • 回答
    中国大陆没有纯粹意义上的“民营铁路公司”,这是一个有历史、有现实的复杂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中国铁路的特殊属性、历史演变以及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影响。首先,得把“民营铁路公司”这个概念放在中国大陆的语境下好好拆解一下。在很多国家,铁路从诞生之初,就存在着私人资本的参与甚至主导。比如早期的美.............
  • 回答
    中国铁塔公司,你可能在街头巷尾的楼顶,或者高耸入云的信号塔上,见过印着“中国铁塔”字样的设施。它并不是一家提供你手机信号的运营商,但却与你手机信号的畅通息息相关。用大白话来说,中国铁塔公司就是那个专门“盖房子”给运营商们用的公司,只不过它盖的房子是专门用来装载手机信号发射设备的。咱们来拆解一下,它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能源传输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什么长距离输电如此高效,却仍然需要投入巨资修建运煤铁路?这背后涉及到技术、经济、环境以及国家战略等多方面的考量,绝非简单的“输电”或“运煤”二选一。首先,我们来聊聊“输电损耗2000公里只有6%”这个概念。确实,现代高压直流输电(HVDC)技术在长.............
  • 回答
    最近,不少乘客发现,一些原本非常热门的动车线路悄悄地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速度较慢、停站更多的普速列车。这一变化让许多习惯了高铁便捷出行的旅客感到不便,甚至有人将其解读为铁路部门在“变相涨价”。“变相涨价”的解读从何而来?乍一看,取消动车,恢复普速,似乎与价格没有直接联系。然而,这种“变相涨价”的说法.............
  • 回答
    铁三公路车要不要装副刹,这事儿在圈子里算是老生常谈了,但也不是没人讨论,只是大多数人最终的选择是——不装。为啥呢?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可不止一两点,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副刹,也叫辅助刹车或平把刹车,通常是安装在公路车弯把的平坦部分(也就是俗称的“上把位”),它们提供了一个与主刹手(在下把位)不同的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它触及了《冰与火之歌》中关于权力、法律、以及个体与集体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解读。很多人觉得,区区一名御林铁卫,怎敢在大街上对临冬城公爵这般尊贵的人物动手?这其中涉及的因素,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前提:在君临,国王的命令至高无上,而御林铁卫正是国王意志最直.............
  • 回答
    想聊聊公路下坡底部的拐弯处,那地方为啥总是容易“遭殃”?其实,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跟咱们开车时的习惯,还有车辆本身的设计,都有不小的关系。咱们先说说下坡这事儿。车子从高往下冲,速度肯定比平路快。这时候,即使司机想控制速度,光靠刹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也在起作用。就好比你推个小车下坡,它自己就会加快速.............
  • 回答
    在公路自行车领域,铝合金轮组之所以普遍采用开口胎(clincher)或真空胎(tubeless)的设计,这背后是多年来技术发展、用户需求以及成本效益多方面权衡的结果。如果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解析。首先,我们要理解开口胎和真空胎的“开口”是指轮圈的内壁,它有一个特定的形状,可.............
  • 回答
    雪天公路一侧积雪,另一侧却相对干净,这种现象其实挺常见的,细究起来,原因还真不少。这可不是什么玄乎的事儿,而是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首先,最直观的原因,也是最普遍的原因,就是 公路的设计和功能性。咱们修路的时候,不可能把所有地方都做得一样。比如: 坡度与排水: 公路通常会有一.............
  • 回答
    说实话,我最初骑公路车,纯粹是出于一种被“卷”进来的无奈。身边一群朋友,突然间都迷上了这项运动,周末聚会的话题,从电影八卦变成了哪个爬坡点更难,或者哪条新修的赛道风景绝美。盛情难却,加上一点点好胜心,我硬着头皮也开始琢磨这事儿了。一开始,这玩意儿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台精心设计的精密仪器。那细长的车架,.............
  • 回答
    法国的Time公路车,论血统,论技术,绝对不该是如今自行车界的“冷门”。毕竟,它可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品牌,尤其是在碳纤维技术和舒适性方面的探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但凡对公路车有一定了解的车迷,聊到时间(Time)这个牌子,都会不自觉地提起它的“独特”和“不凡”。那么,为什么这样一款“不凡”的.............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作为一个同龄人,我跟你聊聊这事儿。其实,说“看不起”可能有点绝对了,但确实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很多人,尤其是那些骑公路车的朋友,对带挡泥板的山地车和公路车不太感冒,甚至有点瞧不上。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一项一项捋捋:1. 纯粹的性能追求和“纯粹性”的执念 公路车党:速度是王道。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