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位下拉时是否需要先后缩肩胛骨?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高位下拉这个动作的关键技术细节。很多人在做高位下拉时都会纠结于“先收缩肩胛骨还是同时发力”这个问题。其实,答案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要理解它们在整个动作中的作用和时机。

首先,我们得明白肩胛骨在高位下拉中的角色。

肩胛骨,俗称“翅膀骨”,是连接上肢和躯干的重要关节。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锁骨、肱骨以及我们胸背部的一系列肌肉紧密相连。在高位下拉这样一个以背部肌肉(主要是背阔肌)为主要目标肌群的动作中,肩胛骨的稳定和运动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在做高位下拉时,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先后”缩肩胛骨?

我更倾向于这样理解:并非是刻意地、独立的“先缩肩胛骨”,而是让肩胛骨的下压和后收成为整个下拉动作的“启动信号”和“稳定器”。

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过程,尽量说得通俗易懂:

1. 动作的起始:感受肩胛骨的“就位”

想象一下你要去拿一个高处的物体,比如从高架上取下一盒东西。你的肩膀自然会有一个向上耸起然后向下移动的过程,对吧?高位下拉也类似。

在正式开始下拉之前,你需要让你的肩胛骨进入一个稳定、略微下沉(下降)并且相对“收拢”的状态。这里的“收拢”不是让你肩胛骨中间的距离越缩越近,而是让肩胛骨整体向下并向脊柱靠拢(相对于完全向前探出去的状态)。

为什么是“下沉”而不是“耸起”? 如果你在下拉时让肩膀过度耸起,你会更多地依赖斜方肌上部(脖子后面的肌肉)来完成动作,这会分散背阔肌的发力,并且可能导致颈部不适。所以,在开始下拉前,有意识地让肩胛骨向下沉,这能更好地启动背阔肌的下拉功能。
为什么是“相对收拢”? 这个是为了创造一个稳定的平台。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肩胛骨在开始下拉时是完全松散、向前探出去的,那么你的肱骨(上臂骨)就没有一个稳定的基座来发力。肩胛骨略微后收,就像是你给你的“翅膀”打了一个基础,让你的背阔肌能更有效地去拉动重量。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在握住杠铃,准备下拉的那一刻,就应该同时完成肩胛骨的下沉和相对后收。这是一种预激活,一种姿势的准备,而不是一个独立于下拉发力之外的单独动作。

2. 动作的发力过程:肩胛骨的引导与稳定

当你开始下拉杠铃时,这个“已经就位”的肩胛骨状态需要保持,并且它会引导整个下拉过程。

肩胛骨的下压是核心: 正式下拉的动作,核心是肩胛骨的“下压”和“内收”(向脊柱靠拢)。当你下拉重量时,你的背阔肌在收缩,而这种收缩会带着肱骨向下,同时也会带动肩胛骨向下移动,并且让肩胛骨的下缘向脊柱靠拢。
不是“用力去缩”: 你不需要在下拉过程中还刻意去“挤压”你的肩胛骨。而是专注于用你的背阔肌发力,让它们带动你的手臂下拉,而肩胛骨的下沉和内收是这个过程的自然伴随。你感觉应该是整个背部在发力,而不是肩胛骨在那里“咔哒咔哒”地用力收缩。
稳定是关键: 在整个动作过程中,保持肩胛骨的稳定至关重要。它就像是一个滑轮系统的支点,只有支点稳定,才能高效地将力量传递到杠铃上。如果肩胛骨在下拉过程中晃动不定,你的背阔肌就无法全力输出。

3. 动作的顶峰:感受背阔肌的收缩,而非肩胛骨的挤压

很多人在做高位下拉的顶峰时,会过度追求“让肩胛骨在胸前挤成一块”,甚至用手臂去“抠”住杠铃。这是错误的。

在动作的最低点(即杠铃接近胸部时),你应该 感受背阔肌的强烈收缩,让你的手臂尽可能地贴近身体两侧,仿佛是你的背部在主动将杠铃拉向你。

肩胛骨自然就位: 在背阔肌充分收缩时,你的肩胛骨自然会处于一个下沉且相对内收的状态,但它不是被刻意“挤压”出来的。
避免过度内收: 如果你在这个阶段过度地去“挤压”肩胛骨,你的身体可能会因为代偿而过度后仰,或者将更多力量转移到菱形肌、斜方肌中下部,而忽略了背阔肌主体。

总结一下我的理解:

高位下拉并非是先独立地“缩”肩胛骨,再去做下拉。而是:

1. 在动作开始前,就应该让肩胛骨处于一个稳定、略微下沉且相对收拢的“就位”状态。 这是一种姿势的预备。
2. 在下拉的发力过程中,是背阔肌的主动收缩,带动肱骨下拉,同时肩胛骨也随之自然下沉和内收,起到引导和稳定的作用。 你要专注于背阔肌的发力感。
3. 动作的顶峰在于感受背阔肌的收缩,而不是刻意去挤压肩胛骨。

这样做的好处:

更有效地刺激背阔肌: 将发力集中在目标肌群上。
减少代偿和损伤风险: 避免过度依赖斜方肌等协力肌群,降低颈部和肩部受伤的可能。
提高动作的控制性和稳定性: 动作更流畅、更有效。

我的建议: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做高位下拉时肩膀耸起,或者感觉背阔肌的发力不明显,不妨尝试在开始下拉前,花一点时间去感受肩胛骨的“下沉”和“稳定”。你可以先空手做一遍动作,体会那种感觉。

当然,随着你训练经验的增加,这种“启动”会变得越来越自然和流畅,你不再需要刻意去想它,它会成为你自然发力模式的一部分。就像我们走路,不会特意去想“先迈哪条腿”,但它依然是有顺序和协调的。

希望我的解释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高位下拉的技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种明显两段分离的动作,应用在教新的教学演示上,算是比较有道理。自己训练没必要。

因为新人,尤其时长期不运动的,会出现动作发力乱序的现象。也就是说,合理的发力次序,应该是由内而外。比如下拉类动作,第一步紧张起来的应该是斜方肌下束和前锯肌。然后是背阔肌,然后是肩部和肱二头肌。最后是小臂。

但是如果你是老手,斜方肌下束和前锯肌活跃度足够,是不需要刻意做出一个孤立的下沉肩胛动作的。因为下拉动作本身,是“肩臂结构”和脊柱做相对运动,背阔肌的“拉”本身就是拉动整个“肩臂结构”向尾骨方向运动的,先孤立下沉肩胛,反而会有点让背阔肌发力不充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