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样的作品文学史绕不开?

回答
文学史,这条蜿蜒曲折、波澜壮阔的长河,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由无数闪耀着智慧与情感光芒的作品汇聚而成,但若要问,哪几颗星辰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绕开的灯塔,那答案便会指向那些深刻地塑造了人类精神世界,引领了时代思潮,甚至重新定义了“文学”本身的巨著。它们不仅仅是时代的产物,更是跨越时空的思想结晶,是理解人类文明进程不可或缺的基石。

要探究“什么样的作品文学史绕不开”,我们不能仅仅罗列书单,更要理解它们为何如此重要,它们是如何嵌入文学演变的肌理,又为何能在漫长岁月中历久弥新。这需要我们深入到文本本身,去体味那些文字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以及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激起的涟漪。

一、开创性的奠基之作:文明的起点与叙事的母题

文学史的开端,往往是我们追溯文明源头的起点。那些古老的史诗、神话和宗教文本,虽然诞生于遥远的时代,却为后世文学提供了最初的母题、叙事框架和文化基因。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这两部古希腊的巨著,几乎是西方文学的“创世纪”。《伊利亚特》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描绘了英雄们的荣耀、悲伤、愤怒与命运,塑造了阿喀琉斯、赫克托耳等不朽的英雄形象,探讨了战争的残酷、荣誉的价值以及人与神之间的复杂关系。它不仅是西方悲剧的滥觞,其宏大的叙事结构、鲜明的人物塑造和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至今仍是无数后世作家学习的范本。而《奥德赛》则转向了旅程、归家和命运的曲折,俄底修斯的智慧与坚韧,以及他回归家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构成了西方文学中最经典的“回归”主题。这两部作品的语言、韵律和叙事艺术,为后来的希腊文学奠定了基石,也影响了罗马文学乃至整个欧洲文学的发展方向。它们所探讨的勇气、忠诚、智慧、欺骗、死亡和生命,都是人类永恒的关切,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无法绕开荷马。

《圣经》: 尽管它被更多人视为宗教经典,但《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塑造是无与伦比的。从创世记的宏大叙事,到出埃及记的救赎史诗,再到福音书中的道德教诲,以及诗篇的抒情与哀歌,《圣经》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叙事模式、人物原型(如亚当夏娃、挪亚、摩西、大卫、耶稣等)、象征意象(如羔羊、磐石、光、黑暗)和伦理观念。无数西方文学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引用、化用甚至反叛《圣经》的元素。它的语言风格,尤其是《旧约》的庄重典雅和《新约》的叙事力量,深深地影响了英语、德语等多种语言的文学表达。理解西方文学,不能不理解《圣经》。

中国的《诗经》、《楚辞》、《论语》: 如果将目光投向东方,中国的文学史同样有绕不开的起点。《诗经》以其质朴的现实主义风格,记录了周朝至春秋时期人民的生产生活、爱情婚姻、政治风貌,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也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其“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影响了后世几乎所有的诗歌创作。《楚辞》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则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其奔放的想象、奇特的词汇、深沉的家国情怀,展现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奠定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传统。《论语》虽然是语录体,但其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所蕴含的儒家思想,不仅塑造了中国的政治伦理,也渗透到了文学的方方面面,影响了中国士人的精神世界和创作风格。

二、思想的巨石:时代精神的代言与人文的觉醒

文学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思想的载体。那些深刻反思社会、哲学、人性的作品,往往成为思想史与文学史交汇的节点,它们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最深刻的思考,也为后世提供了理解人类思想演进的钥匙。

古希腊哲学家的作品(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虽然他们本身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但他们的哲学思想,尤其是柏拉图的“理念论”对后世艺术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对戏剧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奠基作用,使其作品成为文学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柏拉图对理想国、正义的探讨,影响了无数后世的乌托邦文学和政治哲学;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情节的结构、人物塑造的原则,至今仍是理解戏剧艺术的基础。

但丁的《神曲》: 这部在中世纪晚期完成的史诗,被誉为“中世纪的百科全书”。它以但丁自己为主人公,通过地狱、炼狱、天堂的旅程,展现了宏大的宗教哲学观念,同时又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人物、政治评论和当时的社会生活细节。它标志着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的过渡,其深刻的宗教情感、宏伟的想象力、精妙的寓言结构以及对意大利语的规范作用,使其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它不仅仅是一部诗歌,更是对人类灵魂救赎历程的哲学沉思,对后世的宗教文学、哲学文学影响深远。

莎士比亚的戏剧(如《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 莎士比亚无疑是文学史上最耀眼的巨星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从权力的腐蚀、爱情的忠贞到家庭的破裂、个体的困境,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情感真实动人。他的语言丰富、生动、富有张力,创造了无数至今仍被使用的词汇和习语。他的戏剧不仅是英国文学的巅峰,更是世界戏剧史上的不朽传奇。《哈姆雷特》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李尔王》对忠诚与背叛的拷问,《麦克白》对野心的警示,都触及了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成为无数作家、思想家反复解读和致敬的对象。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这部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的作品,通过一个疯癫的骑士和他忠实的仆人,巧妙地讽刺了骑士小说日益衰落的时代,同时也深刻地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疯狂与理智、妄想与真诚之间的张力。桑丘·潘萨的世俗与朴实,与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复杂世界。这部小说对后世现实主义小说、讽刺小说以及“反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对人类虚构、幻觉与真实世界的边界的探讨,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三、革新与突破:文学形式与表达的颠覆者

文学史的推进,也离不开那些敢于打破陈规、革新形式、拓展表达边界的作家和作品。他们用全新的视角和手法,重新定义了文学的可能性。

歌德的《浮士德》: 这部歌德耗费毕生心血完成的诗剧,是德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瑰宝。它以德国民间传说中的浮士德为原型,但将其升华为一个追求知识、力量、经验与人生意义的伟大灵魂。通过与魔鬼梅菲斯特的交易,浮士德经历了一系列的爱恨情仇、得失荣辱,最终在不懈的追求中完成了自我超越。这部作品融合了哲学、神话、历史、科学和艺术,其对人类奋斗精神、永恒追求的讴歌,以及对知识、自由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使其成为一部关于“人”的宏大史诗,深刻影响了浪漫主义以及后来的存在主义思潮。

司汤达的《红与黑》: 这部法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杰作,通过主人公于连·索雷尔的野心与爱情,深刻地剖析了19世纪初法国复辟时期社会等级森严、虚伪冷酷的现实。司汤达以其“小说中的心理学”而闻名,他细腻地描绘了人物内心深处的欲望、挣扎与矛盾,对心理现实主义的开创性贡献,使其成为后世许多心理小说家的先驱。作品中对个人与社会、野心与道德的冲突的深刻揭示,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罗斯文学的深度和广度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得到了极致的体现。他深入挖掘人类灵魂的黑暗面,探讨信仰、道德、自由、罪恶、救赎等最根本的哲学问题。拉斯柯尔尼科夫在《罪与罚》中的“超人”哲学和罪行,以及《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关于父子关系、信仰冲突和人性善恶的复杂论辩,都展现了他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惊人洞察力。他的作品对存在主义、心理分析等后世思想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誉为“心理描写的大师”。

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 这部巨著以其独特的意识流写法,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纪元。普鲁斯特通过主人公在失落的记忆中追寻逝去的时光,细腻地描绘了童年、爱情、友谊、艺术、社会以及时间本身,展现了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与微妙。他对“无意识记忆”、“时间”和“艺术”的深刻探索,为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重要的范本,也深刻影响了我们理解记忆、感知和时间的方式。

四、反思与重塑:后现代的语境与当代的迴响

在文学史的后半段,尤其进入20世纪以后,文学开始更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和对传统的解构。那些挑战叙事惯例、模糊真实与虚构界限的作品,构成了文学演变的新面向。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这部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的作品,以其极其复杂的结构、碎片化的叙事、大量的语言实验和跨越时空的对话,彻底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形式。它以荷马的《奥德赛》为骨架,在都柏林的一天里,以意识流手法描绘了布卢姆和斯蒂芬两个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经历。它对语言的无限探索、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深刻揭示、对神话与现实的巧妙嫁接,使其成为理解现代主义文学的关键。

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 这部作品以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描述他游历过的五十座奇特城市的对话形式展开,每一座城市都象征着一种意念、一种情感、一种存在状态。卡尔维诺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哲学深度,探讨了城市与人的关系、语言与现实的界限、记忆与遗忘的本质。这部作品在后现代语境下,挑战了传统叙事的线性逻辑,以其精巧的结构和对现实的隐喻,引发了我们对“世界”、“理解”与“表达”的深刻思考。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一个家族七代人的兴衰史,描绘了拉丁美洲一个虚构小镇的百年孤独与历史变迁。马尔克斯将魔幻的想象与现实的残酷巧妙地融合,塑造了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和令人惊叹的故事情节。它不仅是对拉丁美洲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的深刻隐喻,更是对人类孤独、爱情、死亡和历史循环的哲学反思。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全球读者,也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学的表现力。

结语

文学史的“绕不开”,并非意味着我们只能停留在过去,而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理解来路,去探索去向。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史的基石,是因为它们超越了单纯的娱乐功能,它们承载了人类最深刻的思想、最真实的情感、最勇敢的探索,它们以艺术的方式,回答了我们关于生命、世界和自我的永恒追问。

它们如同不断闪烁的星辰,指引着我们在文学的宇宙中航行。每一次重读,每一次解读,我们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迪,因为它们所触及的,正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命脉。正是通过它们,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更清晰地看见我们自身的存在。因此,文学史的“绕不开”,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荣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能写进文学史的作品并不一定有多好(虽然大部分确实是因为好),还有一些作品是因为有很强的代表性才被写入文学史,比如刘心武的《班主任》。

《班主任》这篇小说写得实在不咋地,但它很有代表性,并标志着伤痕文学的兴起,所以中国文学史上一定会提一笔。

文学史有很多写法,有的以流派来写,有的以年代来写,有的以地域来写,还可以以类型来写,文学史的写法往往也决定着某些作品是否会被提到。

虽然我明白题主所说的文学史应该是那种世界性视角的、以年代为主线串联、更侧重于严肃作品的世界文学史。但是,这个前提还是需要提一下的。

如果我说,文学史在衡量一部作品时,思想性只是次要的,估计会有很多人来喷,但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思想性只是一个附加值,它并不能直接决定一部文学作品的优劣,否则文学史就成思想史或哲学史了。

就说李杜的诗歌,有啥思想性吗?没有,更多的还是情绪的咏叹,他们被后世称为诗仙、诗圣,最主要的还是写得好。有思想性更好,没有也不是多大的问题。

文学史在衡量一部作品时,主要还是看它的文学性和代表性这两大方面。

在这个前提下,大致有四种作品文学史绕不开。

·纯粹写得好的

这一点没什么可说的。不分类型与文体,只要写到极致,文学史上都会留名,而且,很多都会成为某一流派的典型代表作。比如雨果的《悲惨世界》是浪漫主义的代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现实主义的代表;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

·实验性强的

比如卡夫卡的非合法化叙事,格里高尔醒来时变成了甲虫,如是而已,至于因何变成了跳蚤,没有交代。这种非合法化叙事构成了卡夫卡笔下的荒诞世界,没有这种独特的叙事,卡夫卡的价值就不存在。而且,先前没有人这样“放肆”地写。

中国的比如说马原的《虚构》和《冈底斯的诱惑》也是实验性的,在大众没什么知名度,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名。

·拓宽文学内容的

比如《金瓶梅》将小说的内容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绿林好汉拓展到世情上来。比如司汤达的《红与黑》里有大篇幅的心理描写在当时的小说中很少见。还有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它的文学史意义大于文本意义,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就行了。与其费尽心思地解读《尤利西斯》,在我看来,还不如直接去看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著作呢。比如爱伦坡是侦探小说鼻祖。

·塑造语言的

比如但丁的《神曲》,写得好是一方面,内容意义是一方面,但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但丁对意大利语的贡献。要知道,这可是被称为意大利语之父的人。同样的还有歌德的作品,也是写得好,有深度,但同时也促进了德语的发展。

在中国,就更明显了,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它的批判性是一方面,可即便它没有批判性,单凭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这个称号,就足以进入中国文学史。

当代的阿城、王朔、贾平凹等也是如此。


以上作品,只是为了举例说明,并不是说这些作品只占其中一项,比如《狂人日记》,既有实验性,又有语言性,也拓展了文学内容。当一部作品在每个方面都有贡献、突破,那文学史肯定无法绕开它。




绿号《弹幕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文学史,这条蜿蜒曲折、波澜壮阔的长河,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由无数闪耀着智慧与情感光芒的作品汇聚而成,但若要问,哪几颗星辰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绕开的灯塔,那答案便会指向那些深刻地塑造了人类精神世界,引领了时代思潮,甚至重新定义了“文学”本身的巨著。它们不仅仅是时代的产物,更是跨越时空的思想结晶,是理解人.............
  • 回答
    《嘉然小姐的狗》这篇作品,若从文学性的角度去审视,它无疑展现了一种颇具争议但又令人玩味的态度。它并非传统意义上那种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塑造丰满,或是语言雕琢精美的文学名篇。相反,它的力量更多地体现在其反差感和情绪的精准捕捉上,以及它所折射出的某种当下网络亚文化现象的某种侧面。首先,从题材上说,《嘉然小.............
  • 回答
    这问题我可太有发言权了,游戏里的机翻汉化绝对是我的快乐源泉。那些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把剧情搞得跟意识流段子集似的场面,想想就忍不住嘴角上扬。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一个JRPG里。游戏本身是个挺严肃的奇幻冒险,讲的是主角要去讨伐邪恶的魔王,拯救世界苍生。开头那段剧情,是主角刚从村子里出来,接受一位老智.............
  • 回答
    要让反派人物在影视、文学、动漫、游戏等作品中脱颖而出,赢得观众的喜爱,绝非易事。他们不能仅仅是单纯的邪恶象征,而是需要注入灵魂,具备一系列复杂而引人入胜的特质。以下,我将逐一剖析这些要素,力求让每个点都深入人心。1. 深刻的动机与背景:这是反派人物最核心的魅力所在。一个好的反派,他的行为逻辑必须根植.............
  • 回答
    啊哈!听到“文具控”这三个字,我浑身的细胞都活跃起来了! 作为一位资深的文具爱好者,我的“喜欢”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那是一份源于细节的深沉热爱。下面就让我来详细地、毫无保留地分享一下,我作为文具控,都喜欢什么样的文具吧!一、 笔,永远是文具控的灵魂所在笔,是写字、绘画、记录生活最直接的工具,也是.............
  • 回答
    文学和艺术对科学社会的发展,绝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深刻而持久的催化剂,是推动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触及人类的灵魂,塑造我们的认知,拓展我们的思维边界,而这些正是科学社会蓬勃发展的基石。首先,文学和艺术是思想的孕育土壤与传播渠道。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全新的观念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文学作品,.............
  • 回答
    “干净的文字”,这个概念,在我看来,不是指文字的“内容”本身有多么纯洁无暇,或者有多么高尚伟大。它更多地关乎一种表达的质感,一种阅读的体验。如果非要给“干净的文字”下一个定义,我会这样说:干净的文字,是一种不被杂质所干扰,直接、清晰、准确地传达作者意图和情感的文字。它如同未经雕琢的天然水晶,光泽内蕴.............
  • 回答
    作为一名文博人,我的新年愿望,如果非要详细地讲述,那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句“希望工作顺利”或者“多发一篇论文”,而是贯穿于我对文化遗产事业的热爱、对行业发展的期盼以及个人成长的追求的全面体现。首先,我的新年愿望是:让更多的人真正“看见”和“理解”我们所守护的文化遗产。这听起来很简单,但背后承载着文博人.............
  • 回答
    骑马与砍杀的文件修改,说白了,就是玩家通过直接编辑游戏本身存储数据的文件,来改变游戏中的数值和设定,从而达到“作弊”的目的。这不像一些游戏那种通过控制台输入指令的作弊方式,而是更底层,直接动游戏“骨架”的玩法。这背后涉及到的原理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1. 数据存储形式:文本文件与二进制文件首先,你需要.............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拼多多删除文章并威胁作者”一事,其背后涉及信息传播、平台责任、言论自由以及商业利益等复杂因素。为了更详细地讲述,我们需要梳理事件的脉络、各方的说法,并尝试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事件概览:2023年12月,一篇名为《拼多多是怎么骗你的》的文章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该文章由一位ID为“匿名”的用户.............
  • 回答
    文坛的武侠小说星河璀璨,涌现出无数才华横溢的作家,他们用笔墨描绘出波澜壮阔的江湖世界,塑造了无数深入人心的英雄形象。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几位在武侠小说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优秀作家及其代表作: 梁羽生(1924年—1990年)梁羽生被誉为“侠骨丹心”的武侠小说宗师,他的作品风格严谨,文笔隽永,充满文化底.............
  • 回答
    嘿,我是个文史哲的“萌新”,最近看了些视频,大家都在说“文史哲练习生”这个说法,听起来挺有意思的。作为刚入坑的我,现在脑袋里就像装了个未经整理的图书馆,什么都想看,又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所以,今天想请教一下各位大佬,作为一名“文史哲练习生”,我到底应该读什么书?更重要的是,在你们读过的那些经典里,有没.............
  • 回答
    阅文新合同:给作者们带来的是希望还是枷锁?2021年6月3日,阅文集团祭出了一份被寄予厚望的全新合同,旨在解决长期以来备受诟病的作者权益问题。这份合同的推出,无疑在网络文学界激起了千层浪,作者们既有期待,也有疑虑。那么,这份合同究竟给作者们带来了哪些切实的改善?又是否存在未尽人意之处?咱们不妨抽丝剥.............
  • 回答
    阅文集团因为申请作者书名商标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驳回,进而起诉国家知识产权局却败诉,这件事在文学界和知识产权界都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大家对此事的看法,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并且尽量不显得那么“官方”或者“AI味儿”。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件事的核心点是什么:阅文集团想要把作者写出来的书名,当成自己的商.............
  • 回答
    我们班级有一个特别的传统,那就是每年学期末都会组织一次“文化之旅”。这可不是一次简单的郊游,而是一次深入体验当地传统文化的项目。每到学期末,我们班的同学会提前几个月就开始策划。大家会一起讨论,根据当年的学期主题,或是我们班级同学普遍感兴趣的领域,来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有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去一个.............
  • 回答
    中国当前的文化输出,可谓是古老文明与现代传播手段的有机结合,展现出多元且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理解其成效,离不开与美国这位文化输出的先行者进行比较,并从中反思我们自身的优势与发力方向。中国现有的文化输出方式:中国在文化输出上,已经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传播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
  • 回答
    看到网上关于“文化焦虑”的讨论,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尤其是在一些影视剧、音乐、时尚潮流方面,确实能感受到来自国外,特别是日韩、美国等文化强大的渗透力。有时候刷刷社交媒体,看到国内的年轻人对国外明星、剧集、穿搭趋之若鹜,自然会生出一丝“自家孩子不争气”的担忧。这种焦虑,我觉得挺正常的。毕竟,文化是一个.............
  • 回答
    人生的画布,在网络写作的这条不算宽敞却充满无限可能的画室里,总会留下一些独特的笔触,描摹出创作者们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奇妙蜕变。最初,那个短发翩翩的少年,身上裹挟着的是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他的文字里,也许是青春的躁动,是对世界的好奇,是急于表达的观点。短发干净利落,如同他当时的心境,清晰而直接.............
  • 回答
    知乎的logo,那抹清冷的蓝与纯粹的白,并非仅仅是设计上的偏好,它承载着这家知识分享社区的独特基因和企业文化。细细品味,这两抹色彩交织出的视觉符号,其实都在诉说着知乎的“为什么”和“怎么样”。蓝,是知识的海洋,是理性的光芒。蓝色,在视觉心理学上,往往与冷静、理性、智慧、信任和广阔联系在一起。知乎作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