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拼多多是怎么骗你的》作者称被开 100 万价格删文,并遭拼多多威胁一事?事件真相是什么?

回答
关于“拼多多删除文章并威胁作者”一事,其背后涉及信息传播、平台责任、言论自由以及商业利益等复杂因素。为了更详细地讲述,我们需要梳理事件的脉络、各方的说法,并尝试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

事件概览:

2023年12月,一篇名为《拼多多是怎么骗你的》的文章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该文章由一位ID为“匿名”的用户(后被普遍认为是拼多多前员工或与拼多多业务有深度了解的人)发布。文章详细描述了拼多多平台上存在的一系列“套路”和“陷阱”,旨在通过低价、补贴等方式吸引用户,但实际上可能存在信息不透明、诱导消费等问题。

文章发布后迅速传播,引发了公众对拼多多运营模式的广泛讨论和质疑。然而,不久之后,许多用户发现该文章在多个平台难以找到,甚至被删除。随之而来的是,文章的作者声称收到了来自拼多多的威胁,并被要求支付100万元以删除文章。

各方说法与证据梳理:

1. 作者的说法:

文章内容: 作者在文章中详细列举了拼多多利用算法、补贴、游戏化互动等方式,诱导用户下单、提高复购率,并可能存在夸大宣传、退换货难等问题。例如,文章可能涉及了“百亿补贴”的实际操作细节,揭露了某些商品价格的波动机制,以及平台如何通过各种方式“锁住”用户时间。
被删除与威胁: 作者声称,文章发布后不久,其在多个平台发布该文章的账号被封禁,文章本身也被删除。随后,作者收到来自拼多多方面的威胁,要求其支付100万元,否则将面临法律诉讼或更严重的后果。作者还可能提供了与拼多多方面沟通的截图或其他证据(这部分证据的具体可信度和内容是关键)。

2. 拼多多的说法(通常是平台的官方回应或隐含态度):

否认威胁与勒索: 拼多多官方通常会否认对作者进行威胁或敲诈的行为。他们可能会强调平台是合法合规运营的,并且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商品。
文章内容失实或诽谤: 拼多多可能会声称该文章内容不属实,存在诽谤或恶意攻击,损害了公司的商誉。因此,他们可能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删除文章的原因: 平台删除文章的原因可能被解释为遵守社区规则、内容违规、侵犯平台利益或商家权益等,而不是出于压制言论的目的。
法律行动的可能性: 拼多多可能会表示会保留追究不实信息散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3. 第三方平台(文章发布的平台)的回应:

依据社区规则: 许多社交媒体或内容发布平台都有自己的社区规则和内容审核机制。平台可能会表示,删除文章是依据其平台规则,例如涉及不实信息、侵犯他人权益或违反内容政策。
不可透露具体信息: 出于保护用户隐私和商业机密,平台通常不会透露具体与用户账号相关的操作细节,例如封禁原因或与内容提供方的沟通内容。

事件的真相分析与可能存在的疑点:

要判断事件真相,需要仔细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证据的可信度: 作者提供的关于“威胁”和“勒索”的证据(如沟通截图、录音等)是关键。这些证据是否真实、是否被篡改、是否能清晰地指向拼多多或其授权的第三方?
拼多多的回应是否充分且真实: 拼多多是否对作者的指控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例如,删除文章是否真的仅仅是因为内容违规,还是有其他隐情?对于“威胁”的指控,拼多多是否有明确的回应和证据反驳?
平台删除文章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如果文章内容确实存在不实之处,平台依照规则删除是合理的。但如果文章揭露的是平台的某些不当运营手法,那么删除行为是否构成对言论自由的压制,则需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
“100万删文”的性质: 如果作者的说法属实,那么“100万删文”很可能是一种“封口费”或“和解条件”,其性质是敲诈勒索还是合法的商业谈判,需要根据具体的沟通内容来判断。
信息传播的复杂性: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且形式多样。一篇文章的删除可能涉及多个层面的原因,包括内容提供方的主动行为、平台方的审核机制、以及第三方恶意传播或攻击。
“匿名”作者的身份与动机: 作者的身份不明,其动机可能是为了揭露真相,也可能带有个人恩怨或商业利益。这会影响到对其说法的判断。

可能的事件发展路径和猜测:

综合以上因素,事件的真相可能存在以下几种可能性:

1. 作者的指控属实,拼多多进行了不正当操作: 作者确实收到了来自拼多多或其代理的威胁,并且以巨额金钱要求删除文章。这表明拼多多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压制对其运营模式的批评。
2. 作者夸大事实或断章取义: 作者可能收到了拼多多要求删除文章的通知(例如,因内容涉及商业机密或侵犯知识产权),但将此解读为“威胁”,并夸大了“100万删文”的性质。
3. 第三方介入操作: 可能存在第三方公司或个人冒充拼多多,或者利用拼多多名义联系作者,试图从中获利。
4. 双方在信息披露和删除上存在误解或纠纷: 拼多多认为文章侵犯了其权益,要求删除;作者认为文章是事实,并以此为要挟要求巨额赔偿或所谓的“封口费”。

进一步的思考与评论:

平台经济下的信息透明度: 拼多多作为一家大型电商平台,其运营模式备受关注。公众有权了解平台是如何运作的,以及是否存在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拼多多是怎么骗你的》这类文章的出现,正是对这种信息需求的体现。
言论自由与商业利益的平衡: 平台在维护自身商誉和商业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尊重用户的言论自由,尤其是当这些言论涉及到对平台运营模式的合理质疑时。过度压制批评声音,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引发更大的信任危机。
法律的边界与监管的责任: 如果拼多多确实存在威胁作者的行为,这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商业竞争和法律维权范畴,属于违法行为。相关监管部门应介入调查,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媒体的责任: 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时,应保持客观中立,深入调查,核实信息,避免片面报道或煽动性解读。

总结:

“拼多多是怎么骗你的”作者被删除文章并遭威胁一事,其真相的最终确认需要更多公开的、可靠的证据和各方更清晰的回应。目前,公众看到的是作者的指控和拼多多的模糊回应。这起事件反映了在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时代,平台责任、信息传播的边界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只有通过透明的调查和公开的真相,才能真正解决此类争议,重建公众信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拼多多犯不着这么搞吧?

反正我自己当年注册拼多多的时候,账号已开通就收到了拼多多打来的20块钱——是直接打到微信里的。双11期间,我也的确领到了拼多多的双11现金红包。

虽然双11并没有在拼多多买什么东西,但是说拼多多的领现金活动就是个坑,那显然是言过其实了。我身边就有很多人都领到了……

我反倒是觉得拼多多真发起钱来比淘宝京东都实在,毕竟淘宝京东发的购物津贴、优惠券这写东西,跟拼多多直接发现金比起来,诚意还是不一样的。

user avatar

大家想必已知晓,昨天一整天,我成了霸榜微博与百度两大热搜的“那个男人”:

上热搜后,我公号后台涌入潮水般的谩骂,其中最令我哭笑不得的一位老兄是:

如我所言,看到这些污言秽语我心中并无波澜,因为我100%理解他们的愤怒,如果有人侮辱鲁迅 ,我也会生气。

我本人正是在鲁迅先生文章的感召下走上写作道路的,老读者应该都知道,我经常强调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鲁迅或契诃夫那样的作家”(当然现在还差的远):

(节选于我今年6月24日的公众号文章)

而昨天的热搜,皆源于某媒体发布的这段文字:

文中提到的那篇文章,是我半年前写的,原文如下:





首先,文中所述鲁迅的所有事迹、语录,均有详细史料可考,所引用两段话均出自1923年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演讲,现在网上的确充斥了很多鲁迅“伪语录”,但这两段话都是真实的,如果记者硬说我造谣,请指出系哪段造谣。

至于鲁迅使用印花票、办出版社成为书商,也都是他的真实经历,我并不觉得提及这两段经历有任何“侮辱”。

保护写作者版权,从来都是普世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于1990年颁布,历经四次修订,正是为了最大限度保护版权,公众号的“原创”功能也在互联网时代令无数人受益,在作家权益普遍得不到保护的民国,鲁迅一人独挑写作、出版、发行,既能看出时代的落后,也展现了鲁迅在版权意识上的远见卓识。

如我原文所讲,这当然体现了鲁迅过人的商业天赋,而出版发行的全过程不受书商剥削,自然也就实现了利益最大化,我实在不明白我说的有什么毛病。

至于我最后称鲁迅“人生大赢家”还被批判,更是可笑,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鲁迅的文学成就在过去一百年都是独一无二的,连金庸先生都难以望其项背,他还任教于北大,家庭幸福美满,这样的人如果不是人生大赢家,难道是那位记者觉得自己比鲁迅活的更成功吗?

这篇文章引起某些人争议的一段,恐怕是这里:


首先,这话并非我说的,而是节选于程万军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死结》。其次,程先生尽管言辞激烈,表达的意思却和鲁迅在师范学校的演讲如出一辙,不过是说明财富对于作家的重要罢了。

通篇文章,我都在讲鲁迅的优点,怎么就成侮辱了?

如果说鲁迅有经济头脑 、会赚钱是侮辱,那什么是不侮辱?没经济头脑或不会赚钱吗?改革开放的目标不正是让人民群众富起来吗?可能在那位记者心中,文人就应该穷,就应该吃不饱饭,而这种三观正是鲁迅在演讲中批判的。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明白,侮辱鲁迅的不是我,恰恰是幕后运作整件事的人。

虽然我无论文学造诣还是文坛地位,都远远无法与鲁迅相提并论,但过去这48小时,我却与百年前的鲁迅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共鸣。

前天文章里我已说了,这次事件的起因是上个月我写了一篇关于拼多多的文章,全网(含转载)阅读量破亿,拼多多的公关人员找到我出价100万希望删文,被我拒绝后他意味深长说了两句话:

“这事要处理就现在处理,过几天再处理对谁都不好。”

“你让我们公司遭受这么大损失,我们不会轻易就这么过去的。”

然后就有了我昨天微博和百度的霸榜热搜。

大家可以细想一下,那篇关于鲁迅的文章是我半年前发布的,阅读量也不过几千,偏偏在这个时间点被扒出来上了热搜(而且是百度微博同时哦,两个平台连热搜关键词都一字不差,是生怕大家不知道有人买热搜吗?),这幕后是谁在运作,我想是不言自明的。

而拼多多运用的公关手法,与将近100年前国民党反动派打压鲁迅如出一辙,无非是金钱收买不成,便开始泼脏水,希望把对方搞倒搞臭罢了。

我知道大多数媒体和群众都是因为不明真相而愤怒,所以我并不怪他们,而极少数收钱带节奏的水军,不过是印证了我文章中“文人想保持独立人格,最重要的是先做到经济独立”的观点罢了。

在他们的黑稿里,连“带货”都成了我的黑点,可无论新媒体还是旧媒体,“带货”不都是最合理合法的商业化渠道吗?我想告诉拼多多,我什么货都带,唯独不带假货。

昨天拼多多又发了声明,第一段非常搞笑:


当我看到六老师都被搬出来,我就明白他们早已黔驴技穷。

能看出拼多多公关人员真的是把我过往文章翻了个底朝天,自以为挑出很多毛病,还扬言要举报我公众号。

有朋友问我怕不怕,我说不怕,因为我相信有关部门一定能秉公执法,不为拼多多裹挟。

在这里我想感谢腾讯,在昨天铺天盖地的热搜压力下,微信平台保持了客观公正,依然能让我发出自己的声音。

最后,用一段鲁迅的文字与大家共勉: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安全,远在战士之上。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

(END)

我的公众号:皇太极在纽约

user avatar

谁对谁错先放到一边,事情究竟怎么样且先不管,首先容我提醒一句:不管怎么回事,这个钱都不要拿。

即便是全程录音,即便对方哭着求你收下,这个钱都不要拿。

不然谁知道在鸿毛之后,在华硕之后,在伊利之后,在雅士利之后,会不会有下一个郭利,下一个250+1

user avatar

哎呀被折叠了。

能怎么看待呢?抛出鱼饵诱惑一下,真的收了钱就让你万劫不复,幸亏作者没有上钩,不然可能就进去了啊……(我回答问题了哦,不能再说我回答无关内容折叠我)

以下是超级有趣的原答案!

哈哈哈发现一个超级有意思的事情,某夕夕你们的水军太不负责了。

首先,在这个问题下有这样一个回答。

这位答主的意思是 : 拼多多没有到法律上定义的“骗“的程度,所以皇太极文章中不应该用“骗“

回答我不予置评,我也不是学法律的,但是在评论区看见了很有意思的一幕。


注意我框出来的这几个人哦。

然后打开他们的动态……



这么巧啊,大家都是三体爱好者!

没事,我们再往下翻翻


再打开动态看看呢?



咦,又很巧啊!三体爱好者都扎堆了!

继续继续……


接下来就厉害了,图里出现过的,包括接下来没有截图到的评论区留言的人,通通!!都喜欢三体!

你们就说巧不巧!!








这算什么?有缘千里来相会?

还是说大刘你瞒着我火遍全宇宙了,不关注下三体都不能玩知乎了?

user avatar

作者 @皇太极 既然曝光拼多多,肯定知道拼多多的套路。说是100万,最后是2万张满1000抵50的代金券。

附件条件1:24小时用完,还剩23:59:59

附件条件2:话费不能用,只能购买电子产品

user avatar
  1. 这篇文章只是揭示了拼多多的一些基本商业逻辑,但凡用过的人都知道;
  2. 如果这篇文章都能引起官方的恐慌,并且要不择一切手段删稿的话,只能说明企业自身对这种增长手段也感到有点不太正大光明,就像当年的某度之于电信诈骗,医疗竞价排名一样。
  3. 企业就是赚的下沉市场的钱,这个下沉不是单纯地指城市层级,而是人以群分的人群。

明眼人但凡用过一次就知道的“陷阱”,有些人玩了几十次了仍乐此不疲,那只能说明两点,要么智商捉急,意识不到,要么这个人的朋友圈很廉价,值得为了几毛钱就去反复骚扰。

user avatar

我不需要一百万,只要拼多多能直接把电动车拼给我我就删文。

现在是98%,每次涨几分几分的,亲测和文中说的一样。

user avatar

我揭露抨击机械行业好几年了,至今还没有一个公司出过一块钱让我删帖。

不同行业之间的差距真是太大了!

user avatar

看了博主发的文章,我比较好奇拼多多工作人员怎么知道博主在上海的?从什么渠道知道的,隐私怎么泄露出去的?这些问题不敢细想。

拼多多最后给出的价格是100万,这绝对是个坑,就我了解的市场公关,个人绝对不可能承诺给到这个价格,要是一篇文章就能给到100万,拼多多一年得需要多少公关费了,所以这个100万绝对是个坑。

好在这个博主还算见过世面,知道对方有可能在录音。

如果当时答应博主答应了100万删帖,估计现在已经以敲诈勒索罪进局子了,100万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即使是未遂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也根本不可能缓刑。所以给大家提个醒,如果拼多多的人来找你删帖,还给了特别大的金额,千万不要上当!

user avatar

这个钱不能拿,

拿了也不保险。

这都不是适合拿到明面上的事儿,

所以肯定签不了合同,

你答应了,钱转给你,过几天去法院起诉你,

说不小心转错了,要求你返还不当得利。

你怎么办,

你说,我们有约定,

先不说这种约定是不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了,

这种交易合法不合法。

要知道,谁主张谁举证。

你怎么证明你们有约定呢?

再不行,狠点儿的直接告你个敲诈勒索,

你直接涉嫌刑事犯罪了,

害怕不害怕。


评论区的朋友们提出了一些方案。

我总结了一下大概分为三种类型。

1.以合法形式掩饰非法目的。

2.双方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合同。

3.显失公平的合同。

前两种会导致合同无效,后一种会导致合同可撤销。

另外,本回答就事论事,求大家不要过度解读。


再更新一波,实名反对一下某个答主的回答。

我对皇太极这篇公众号文章不做评价,也不站队。

但是某答主作为法律从业者竟然说出惊人之语。

让我大跌眼镜。

不得不来澄清一下。

他说,拼夕夕的行为不符合刑法上定义的诈骗罪。

并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所以这篇文章标题里就不能有“骗”这个字。

我很震惊!

这是什么逻辑?!

我们知道,有些法律用语的解释和用法确实与生活用语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生活中就不能用了。

拼夕夕的行为确实不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但我寻思这篇文章的标题也并没有直接以诈骗罪相指控啊。

他用的是“骗”

骗是个生活用语,在这里用我觉得问题不大,

我们在生活中,

遇到一些结果与心理预期落差特别大的事情,

常常会指责别人,你套路我,你骗我,

这都没有问题,

我写这些的意思是,

我们学法律,

不是为了给别人搞文字狱。

法律保护言论。

user avatar

先谢邀0w0~

天眼妹觉得吧,这事儿就是拼多多和公众号作者“皇太极”在滚雪球,越滚越大。

皇太极写了篇文章《拼多多是怎么骗你的》,阅读已经破400万了。虽然说的都是大实话,但总归来讲文章还是在说拼多多的坏话。

于是拼多多的公关就找上门了。但拼多多和作者皇太极是如何交涉的,在皇太极的自述中只有几张公关联系到他的聊天截图,关于更详细的交谈内容,木有更多证据。反正据他说拼多多开价100万,让他删除此文,后来还威胁了作者。

皇太极自述截图

这100万当然不能收,有录音笔都不行!只能说作者保持理性,守住了底线)

作者不收钱不删稿,本来应该终结的事,怎么又越滚越大了捏?

12月2日,皇太极发布一篇文章,标题是:拼多多是怎么威胁我的?

在文章里,皇太极不仅揭露拼多多了100万删稿的操作,还称拼多多恶意发黑稿,抹黑他们的公众号:

拼多多也就此进行了回应:他们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所以,如果最后拼多多要起诉皇太极,矛盾应该是聚焦在皇太极的第二篇文章——《拼多多是怎么威胁我的》。(人家也说了不在乎第一篇“黑文”,所以多讨论那篇文章也无益)

天眼妹查了下,皇太极的公司目前还木有产生过名誉纠纷的诉讼。

现在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之后再打个官司,舆论的雪球就会越滚越大。在这场争论里,拼多多因为微信100元提现活动饱受诟病,皇太极后发的文章中对拼多多恶意抹黑、威胁等行为又欠缺证据。所以,关于这件事,我们还是等一个法律的裁决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