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山海经》里的动物是真实的吗?

回答
《山海经》里的动物,与其说它们是“真实的”,不如说它们是古人想象力与现实观察相结合的产物,更贴切一些。

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山海经》是什么。《山海经》并非一本严谨的生物学著作,更像是一部集地理、神话、宗教、民俗于一体的奇书。它记录了当时人们所了解的世界,包含山川河流的走向、部落的分布,以及那些居住在遥远之地、或是与神灵世界相关的奇特生物。

那么,这些动物是真实的吗?

一、部分动物的现实基础:

《山海经》中的许多动物,细究起来,都能找到现实中存在的原型。古人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基于他们所见所闻,经过了加工和夸张。

取材于现实动物的变形记: 很多我们今天熟悉的动物,在《山海经》里披上了奇异的外衣。例如,“羱羊”被描述为“一足、一目、昼在渊,昏飞”。这里的“羱羊”,学者普遍认为指的是一种山羊,可能是某种野生山羊,其“一足”可能是古人观察到的动物跳跃或静止时的姿态,被误解为只有一条腿。而“昼在渊,昏飞”可能描述的是它们在山间活动,或是与水相关的习性。
对异域生物的转述: 《山海经》也记录了古人通过各种途径(如贸易、战争、探险)接触到的、生活在遥远地区、超出他们日常经验的动物。比如,“鸧(cháng)”被描述为“状如鸧(cháng)鹀,白喙,青翼,食之不饥”。这可能是一种生活在南方或西南地区的鸟类,由于不常见,其形态和习性被加上了神秘的色彩。
对已知动物的“神化”: 一些我们今天熟知的动物,如虎、豹、熊、鹿等,在《山海经》中也频繁出现,但往往被赋予了特殊的能力或象征意义。比如,一些带有“神”字头的动物,可能是在描绘这些动物的某种力量或是被认为具有某种灵性。

二、想象与夸张的成分:

当然,《山海经》的魅力也正源于那些我们今天看来匪夷所思的生物,这些才是它最令人着迷的部分,也是它区别于一般动物志的关键。

融合不同动物特征: 许多《山海经》里的生物,是古人将不同动物的特点杂糅在一起创造出来的。比如“人面蛇身”的形象,可能是在描绘蛇的灵动与人的智慧,或者是一种图腾崇拜的体现。这种“拼凑”是古代神话叙事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用来表达对未知事物的理解和想象。
象征意义大于生物学意义: 《山海经》中的动物,很多时候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们代表着某种力量、地域、习俗,甚至是古人的道德观念。比如,某些动物的出现可能预示着吉凶,或者与祭祀活动相关。它们的“真实性”更多地体现在它们所代表的文化信息,而非作为独立生物体的存在。
环境与习性的夸张: 即使是取材于现实的动物,其生活环境和习性也可能被夸张化。例如,一些动物被描述生活在险峻的山脉、深邃的渊薮,或者具有能移山倒海、呼风唤雨的能力,这更多的是为了烘托地理环境的奇绝和生物的神秘。

三、研究《山海经》的视角:

所以,当我们谈论《山海经》里的动物是否真实时,我们应该换个角度:

它们是古人“认知”下的真实: 《山海经》反映的是古人当时的认知水平和世界观。他们对于遥远之地、未知生物的理解,是通过听闻、口传以及有限的观察拼凑而成的。这些动物,在古人的头脑中,在他们的传说和信仰中,是“真实”存在的。
它们是文化和历史的镜像: 《山海经》里的动物,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神话、宗教、艺术乃至地理学的重要资料。它们帮助我们了解古人的想象力、他们的生活环境、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好奇。

总结来说:

《山海经》里的动物,不能简单地说“真实”或“虚假”。它们是古人观察、想象、传说交织的产物。其中许多有现实的动物原型,但经过了艺术化的加工、夸张和神化。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古人精神世界和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他们理解和描绘世界的方式。我们今天阅读《山海经》,更多地是在品味一份古老文明的想象力,而非考证一份生物图鉴。它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真实”地存在于中国的文化基因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新重启于2020年庚子年正月,《五藏山经》整理于初夏。超长文多图预警。

(1)配图主要来自吴任臣《山海经广注》(除凤皇、河伯、娥皇女英、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硕鸟解羽六图外,相应处会有出处标注)。

(2)参考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及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

(3)部分引用的现代配图,主要来自于沈鑫老师创作的《山海经》系列插画、十驎老师创作的《山海兽》插画、Limon老师的《山海经》异兽插画等。

(4)其它配图如有侵权,请联系我注明作者及出处或删除。

完更前说明:
1、本答案提供一种《山海经》中的动物是否真实存在的可能性,不勘正考据其物种;

2、无人能够通古晓今。是否为真实的动物,只能由后人不断考证推测。迄今,已有一些《山海经》的动物被公认确定下来,另有一些动物所指众说纷纭;其中不乏灭绝的生物,亦或是古人牵强附会、夸大其词之说,我们更无从判断。此答案权当把《山海经》动物做一个归类整理,欢迎广大知友一同推测考证赐教;

3、另据评论区要求,已将较为生僻的字进行 注音 。再次谢过大家。


更新记录:
(1)2015年12月8日,《山经·南山经》;(2)2016年1月2日,《山经·北山经》(一);(3)2016年1月7日,《山经·北山经》(二);(4)2020年1月,《山经·西山经》;
先更《山海经》各物图谱,再更动物的原型。这是一个不知何时能更完的漫长答案。

以下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注明出处或删除。


——山经·南山经——

南山经共计40座山,共途径16380里。

一.鹊山山系

《南山经》之首为鹊山。自招摇山至箕尾山,共计10座山,全长2950里。

1.狌狌(shēng shēng)

【所在】招摇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狌狌,形状像猿猴却有白色的耳朵,既能匍匐又能如人一般直立行走。

一般来说,从狌狌的描述判断是灵长目无疑。除却主流的“猩猩”推测外,亦有可能是我国川滇藏地区独有的滇金丝猴。

另外,提及吃了此动物的肉可以使人行走得飞快。

2.鹿蜀

【所在】杻阳山
【原文】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鹿蜀,拥有着马一样的外形,白色的头部,它皮毛的纹饰像斑老虎,尾巴是红色的。

更外提及,相传身披它的皮毛,可以使子孙后代繁荣昌盛。

长期以来,鹿蜀一直被以斑马或梅花鹿疑似看待。近年来有人指出,鹿蜀的真实原型很有可能是一种早已灭绝的生活于南方的动物。

参考扩展:《山海经》解开“指鹿为马”之谜

3.旋龟

【所在】宪翼水
【原文】其中多玄鱼,其状如龟而鸟首虺(hui3)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旋龟,通体暗红色。形状很像龟,却有着鸟一样的头部,和蛇一样的尾巴。它的叫声像是锯木头的声音,将其佩戴在身上,可以保证耳朵不聋。

旋龟,或为平胸龟(别称鹰嘴龟)。目前野外平胸龟自然资源已极为稀少,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物种。

4.鯥(lù)

【所在】柢山
【原文】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

原文意为,形状像牛的鱼,栖息在山坡上。有着蛇状尾,有长在魼(腋下胁上)下的翅膀。鸣叫起来的声音像留牛(犁牛)。冬天冬眠,夏天苏醒。吃了它,人不易患痈肿疾病。

但是,“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也被猜测此物并非如今所称的鯥,而是某中水陆两栖的水獭类生物。

5.類(lèi)

【所在】亶爰山
【原文】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类挺有意思。首先这是一种疑似“狸”的生物,但这种“狸”有着长头发。重点是“自为牝牡(pìn mǔ)”,牝牡指的是“阴阳”,也就是说类这生物,雌雄同体。

目前有人认为类意思为斑鬣狗。

放错图了。

另外,称吃了类的肉,不易产生妒忌之心。

关于古人为何将斑鬣狗认作雌雄同体,有兴趣的诸位可以看看。

参考扩展:补充一种置顶贴没提到的动物

6.猼訑(bó yí)

【所在】基山
【原文】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为畏。

猼訑这种生物,形状像羊。但是它有九条尾巴和四只耳朵,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眼睛长在背上。

郭璞亦在《图赞》里说:“猼訑似羊,眼反在背。视之则奇,推之无怪。若欲不恐,厥皮可佩。”

但可以理出一些思路:比如有某些动物,它们的背上为眼睛形状的纹理,如“眼蝶”,古人将其认为“其目在翅”“其目在背”也实属正常;

再或者古时确有此种生物,一般而言眼睛在它处,是为了更好地捕食或生存,比如比目鱼等。

7.鵸鵌(qí tú)

【所在】基山
【原文】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鵸鵌,食之无卧。


鵸鵌有趣。首先它像一只鸡,但是有三个头六只眼睛六只脚和三只翅膀,是三胎连体的形态。

吃了它的肉之后,人们就不会做噩梦,而且还可以辟除凶邪之气。

8.九尾狐

【所在】青丘山
【原文】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九尾狐也是一种被确认了的真实生物,如下:

言归正传。九尾狐处原文为长着九条尾巴的疑似狐狸形状的生物。它的传说之多,流传地区之广,知名度之高,已不用多言。

9.灌灌

【所在】青丘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灌灌的外形描述仅有一句“其状如鸠”,疑为如今斑鸠的一种。但“其音如呵”,“呵”为呵斥争吵,意为灌灌的鸣叫声听起来像人类争吵一般。

另,《吕氏春秋》里提到灌灌的肉质非常美味。似乎有一道红烧斑鸠的菜品,太残忍,不贴图了。

10.赤鱬

【所在】即翼泽
【原文】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它人面鱼身,叫声如鸳鸯。据说吃了它的肉可以不得疥疮。

儒艮啊儒艮。这里就不多说了。
(注:《山海经》后文《北次三经》的人鱼、《中次七经》的缔鱼、《海外西经》之的鱼、《海内北经》的陵鱼,都指赤鱬,即儒艮)

小结:鹊山山系共计10座山,途径2950里。


二.柜山山系

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共计17座山,全长7200里。

1(11).狸力

【所在】柜山
【原文】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

嗯,这一列山系之始就是位奇兽。

狸力,外形样子像猪,脚上长着鸡距,叫起来像狗吠。

“见则其县多土功”,意指狸力出现的地方,一般都是在大兴土木之地,所以推测狸力其善于挖土。

2(12).鴸(zhū)

【所在】柜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鴸就是猫头鹰的古称。至今民间仍有将把猫头鹰称作“鹘鴸”的习俗。

3(13).长右

【所在】长右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长右人面兽身,属灵长类。疑似今天的短尾猴,因其听觉灵敏,因此有“四耳”的说法。

长右是大水的征兆,其特征是猴状而四耳,吼叫声像人的呻吟声。

4(14).猾褢(huái)

【所在】尧光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

这货很激萌。形状像人,却全身长满猪样的鬣毛,冬眠,叫声像砍木头。《中国古代动物学史》注此兽为貉的模式亚种。

食肉目,似狐狸,体小而粗肥,性迟钝。

对,就是貉。

激萌的,被古人称作全身长满猪一般毛发的,貉。

5(15).彘(zhì)

【所在】浮玉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彘”,就是被吕后制成“人彘”的典故来源。

彘,同豕、豚。猪类,或大猪、野猪。

6(16).䍺(huán)

【所在】洵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䍺。

类似山羊的一种动物,没有嘴。其表情永远是高傲、不可一世的样子。因为无嘴,所以不吃不喝也不会死亡。

7(17).蛊雕

【所在】泽更水
【原文】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蛊雕又称纂雕,是一种似鸟非鸟的食人怪兽,样子像雕,有角,叫起来像婴儿啼哭,吃人。

《骈雅》记:“蛊雕如雕而戴角。”《事物绀珠》记:“蛊雕如豹,鸟喙一角,音如婴儿。”

考古学家发现陕西神木纳林高兔村战国晚期匈奴墓出土的“纯金鹰嘴鹿形兽身怪兽”(战国鹿形金怪兽),在造型上与《山海经》的蛊雕有相像的地方。

它是禽类且食肉。

在发怒的时候,食猿雕头上的羽毛就会竖起,比较符合“其状如雕而有角”。

小结:第二列山系共17山,途径7200里。


三.天虞山山系

南次三山,自天虞山至南禺山,共计14座山,全长6530里。

1(18).瞿如

【所在】祷过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鵁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

“瞿如三手,厥状似䴔。”即指,瞿如看起来是个长了三只手的野鸭。

在我国古代确有“三足鸟”的形象。

三足金乌,亦称“踆乌”、“阳乌”。是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名,为日中三足乌之演化。金乌形象原是二足,西汉后期演变为三足。马王堆汉墓一号墓T型帛画中,金乌是二足而非传统神鸟的三足。

瞿如特征是三足、白首、类人面,鸣叫声类似于“qú”。

2(19).虎蛟

【所在】泿水
【原文】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虎蛟这种生物水陆两栖,非鱼非蛇。身形象鱼,但长着似蛇的尾巴,鸣叫声象鸳鸯叫。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就可以不生肿病,还可以医痔。

看起来,古人虎蛟就是个爬行类动物的样子。

在古代,鼍龙被视作“蛟”的一种。凶猛食人,有种妖魔化的色彩。

我们姑且认为,虎蛟是某种与现实中古老鳄鱼相像的凶猛爬行类动物。

3(20).凤皇

【所在】丹穴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图腾化的祥瑞,不多说了。

4(21).鱄(zhuān)鱼

【所在】黑水
【原文】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它的体形与鲫鱼相似,却长着猪毛,它的叫声也和猪一样。当鱄鱼出现时,天下便会大旱。

这对一条淡水鱼来说,就很奇怪了。

《山海经》记载它的特征,除了平常无奇的类似鲫鱼外,一来是全身被毛,一来是出现时旱期将至。

因此有猜测,它有可能是醴属鱼类斑鱼。在一些地方,塘醴被称为土附鱼,这样就解释了“其状如鲋” 。另外,斑鱼的背鳍收起时与猪毛相似。

斑鱼是醴属鱼类,在水少时会上岸蛇行,寻找新的水源,这样就解释了“见则天下大旱“。

另外,我记得还看到有说是河豚的。

再另外,《吕氏春秋》中曾记载这是“鱼之美者”。

5(22).顒(yóng)

【所在】令丘之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令丘山不长草木,据闻如果目睹顒出现,天下便会发生大旱灾。

似枭,人脸,四只眼睛,有耳朵。

这种怪鸟之所以被称作顒是因为它的叫声,因此人们以它的叫声(yong)为其名。

小结:第三列山系共14座山,途径6530里。

——山经·西山经——

西经之山,共77座山,17517里。

一.华山山系

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騩山,共19座山,2957里。

1(23).羬(qián)羊

【所在】钱来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它的形状像羊,却长着马的尾巴。

《尔雅》云:“羊六尺为羬”。

另,据《中国古代动物学史》注,其为捻角山羊。

另据记载,它的油脂可以滋润干裂的皮肤。

2(24).䳋(tōng)渠

【所在】松果山
【原文】濩(huò)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铜。有鸟焉,其名曰䳋渠,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曝。

像锦鸡的物种,黑色羽毛、红色脚。

3(25).蜰(fèi)[虫遗](wèi)

【所在】太华山
【原文】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rèn),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蜰[虫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注*:[虫遗]为wèi,不同于遗。因山海经仍有一鸟名为肥遗,下面会提到。

这是一种蛇,长着六只脚和四只翅膀,一出现就会天下大旱。

这种生物应该是确实存在过的。根据明人朱国桢《诵幢小品》卷三一记载,万历丙戌1586年,建昌乡民樵于山,逢一巨蛇,头端一角,六足如鸡距,见人不噬亦不惊。民因呼群往视,亦不敢伤,徐徐入深林去。

《华山记》云:“蛇六足者,见则千里之内大旱。”

4(26).赤鷩(biē)

【所在】小华山
【原文】其兽多㸲(zuō)牛,其阴多磬石,鸟多赤鷩,可以御火。其草有萆(bì)荔,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赤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赤鷩,即鷩雉,山鸡的一种,雉科动物红腹锦鸡。

《本草纲目》说,其肉质“甘,温,微毒”。

在小华山中顺便一提这种萆荔的植物,吃了它可以治疗心绞痛。

5.葱聋(27)

【所在】符禺山
【原文】其兽多葱聋,其状如羊而赤鬣(liè)。

葱聋是种类似于野羊的生物,却有着红色的胡须。《埤雅》载,“羊之异者,赤鬣谓之葱聋”。

也有推测,葱聋正是类似于藏羚羊的生物。

6(28).鴖(mín)

【所在】符禺山
【原文】其鸟多鴖(mín),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山中的禽鸟大多是鴖鸟,形状像一般的翠鸟却是红色的嘴巴,饲养它可以辟火。

7(29).䰷(bàng)鱼

【所在】英山
【原文】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sháo)水,其中多䰷(bàng)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

鱼尾、龟身,形状像一般的鳖,发出的声音如同羊叫。

8(30).肥遗

【所在】英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鹑(chūn),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lì),可以杀虫。

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鹌鹑鸟,黄身红嘴,名称是肥遗。

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麻疯病,杀死体内寄生虫。

注:肥遗这种生物,在《山海经》中总共出现了三次。太华山的肥遗六足四翼,英山的肥遗像鹌鹑,浑夕山的肥遗一首两身。

我们英山的这只肥遗,长得像只鹌鹑。

崔禹锡《食经》提及鹌鹑,“主赤白下痢,漏下血,暴风湿痹,养肝肺气,利九窍。”

9(31).豪彘

【所在】竹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毛大如笄(jī)而黑端,名曰豪彘。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小猪却长着白色的毛,毛如簪子粗细而尖端呈黑色,名称是彘。即豪猪,俗称箭猪。

10(32).嚻(xiāo)

【所在】羭(yú)次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其名曰嚻。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而双臂很长,擅长投掷,名称是嚻。

古人说它即猕猴,形貌与人相似。

11(33).橐(tuó)蜚 (féi)

【所在】羭次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 蜚。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

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猫头鹰,长着人一样的面孔而只有一只脚,叫做橐蜚[上非下巴],常常是冬天出现而夏天蛰伏,把它的羽毛插在身上就使人不怕打雷。

《河图》记载,独足鸟是一种祥瑞之鸟,看到它的人会勇猛强悍。传说南陈即将灭亡的时候,一群独足鸟聚集在宫殿,用嘴喙画出救国之策的文字。这种独足鸟据说就是橐蜚。

12(34).鸤鸠(jiū)

【所在】南山
【原文】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兽多猛豹,鸟多尸鸠(jiū)。

鸤鸠,即布谷鸟。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而具暗色横斑,其显著特点是双音节叫声,并把卵产于别的鸟巢中为它孵化。

汉王符《潜夫论·交际》:所谓平者,内怀尸鸠之恩,外执砥矢之心。

13(35).白翰

【所在】嶓(bō)冢山
【原文】其上多桃枝鉤端,兽多犀兕熊罴(pí),鸟多白翰赤鷩(béi)。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gǔ)蓉,食之使人无子。

野兽多是些犀牛、兕、熊、罴最多,禽鸟却为白翰。一说就是白雉,又叫白鹇,雄性白雉鸟的上体和两翼白色,尾长,中央尾羽纯白。

值得一提的是,山中有一种叫“蓇蓉”的草,吃了它就会使人不生育孩子。

14(36).溪边

【所在】天帝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其皮者不蛊。

形状像普通的狗,人坐卧时铺垫上溪边兽的皮就不会中妖邪毒气。

15(37).栎

【所在】天帝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

16(38).玃(jué)如

【所在】皋(gāo)涂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脚人手而四角,名曰玃如。

形状像普通的鹿却长着白色的尾巴,马一样的脚蹄、人一样的手而又有四只角,接近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四不像”。

它是只神兽。自古以来对于“玃如”的猜测一点也不少,类似凤凰。似乎越是深受尊贵的动物,身上总带有着更多凡间生物的特征。

《山海经》中的玃如,是马足而人手。至于人手,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灵长目动物。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玃如,母猴也”;《吕氏春秋》云:“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

且玃如“善攀援”,如此看来母猴确实符合玃如的部分特征。

但玃如最主要的特征,是“其状如鹿”且有“四角”。

因此一般的猜测,玃如很可能是类似于驯鹿的某种生物。

驯鹿的腿粗壮而有力,如同“马足”;蹄子很大,中间有长长的缝隙,就像人手手指之间的指缝,也就是“人手”。

17(39).数斯

【所在】皋涂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鸱(chī)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

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鹞鹰却长着人一样的脚。这种禽鸟最大的特征,就是类人足。

吃了它的肉,能治愈人脖子上的肉瘤病(甲状腺肿大)。

18(40). 敏牛(mǐn)

【所在】黄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其名曰[敏牛]。

这种异兽名单字,写法为上敏下牛,念做mǐn。

它样子像牛,浑身如同山石。苍黑色,头顶有颗巨目。

敏牛的“巨目”,并没有明确表示是双目还是独目。

19(41).鹦䳇(móu)

【所在】黄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鸮(xiāo),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䳇。

元代胡奎《题太真教鹦䳇念心经》有云,“春寒卯酒睡初醒,笑倚东窗小玉屏。早悟眼前空是色,错教鹦䳇念心经。”

20(42).鸓(lěi)

【所在】翠山。
【原文】其阳多黄金、玉,其阴多旄(máo)牛、麢(líng)、麝(shé)。其鸟多鸓,其状如鹊,赤黑而两首、四足,可以御火。

样子有些像鹊,赤黑色的身子。四只脚,两个头却共同同一个身体。

另外,可以驾驭烈火。如果对前面的禽鸟还有印象,应该能记得小华山的赤鷩、符禺山的鴖、翠山上的鸓,都可以“御火”。

小结: 华山山系,共计19座山,2957里。


二.钤(qián)山山系

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17山,4140里。

1(43).鸾鸟

【所在】女床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翟(dí)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鸾鸟,一出现天下就会安宁。

与凤凰一样,鸾鸟也是祥瑞的象征。

2(44).凫(fú)徯(xī)

【所在】鹿台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徯,其鸣自叫也,见则有兵。

一种禽鸟,形状像普通的雄鸡,却长着人一样的脸面。眼神锐利,时时带着一副战斗的表情,叫声就是自己的名字。

凫徯出现,将有战争发生。另外,相传鹿台山脚下埋藏着许多珠宝。

3(45).朱厌

【所在】小次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形状像普通的猿猴,但头是白色的、脚是红色的,一出现就会大起战事。

朱厌图有二形,其一为猴形,其二为人面猴身。它的形象,历来游戏和动漫改编中已经很多了。

郭璞《图赞》中说:“凫篌朱厌,见则有兵。类异感同,理不虚行。惟之自然,厥数难明。”

朱厌为凶兽,与凫篌一样,都是兵燹的征兆。据传说这种野兽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战争。

小结: 钤山山系,共17山,4140里。


三.崇吾山山系

崇吾山山系自崇吾山至翼望山,共23座山,计6744里。

1(46).举父

【所在】崇吾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尾而善投,名曰举父。

像猿猴而臂上却有斑纹,有豹子一样的尾巴而擅长投掷。

聪明伶俐,抓耳挠腮,喜欢摸自己的头。这个捣蛋鬼,经常扔石头捉弄人。

小灵猴一只,即便是豺狼虎豹也害怕它。

2(47).蛮蛮

【所在】崇吾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这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野鸭,却只长了一只翅膀和一只眼睛。要两只鸟合起来才能飞翔,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发生水灾。

就是我们俗称的比翼鸟,没什么好说的。

3(48).钦䲹(péi)

【所在】钟山
【原文】钦䲹化为大鹗(è),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hú),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jǔn)鸟,其状如鸱(chī),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则其邑大旱。

《钦䲹和鼓》典故的大意是:钟山山神的儿子叫做鼓,他曾和钦䲹神联手在昆仑山南面杀死天神葆江,天帝因此将鼓与钦丕诛杀在钟山东面的一个崖壁上。

钦䲹化为一只大鹗,形状像普通的雕鹰却长有黑色的斑纹和白色的脑袋,红色的嘴巴和老虎一样的爪子,发出的声音如同晨鹄鸣叫,一出现就有大的战争;

鼓也化为鵕鸟,形状像一般的鹞鹰,但长着红色的脚和直直的嘴,身上是黄色的斑纹而头却是白色的,发出的声音与鸿鹄的鸣叫很相似,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旱灾。

明代王世贞曾有诗《钦䲹》,讲述了“钦䲹和鼓”的典故。

“飞来五色鸟,自名为凤皇。千秋不一见,见者国祚昌,飨以钟鼓坐明堂。明堂饶梧竹,三日不鸣意何长!晨不见凤皇,乃在东门之阴啄腐鼠,啾啾唧唧不得哺。夕不见凤皇,凤皇乃在西门之阴媚苍鹰:愿尔肉攫分遗腥。梧桐长苦寒,竹实长空饥。众鸟惊相顾,不知凤皇是钦䲹。”

4(49).文鳐(yáo)鱼

【所在】泰器山
【原文】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ráng)。

观水中有很多文鳐鱼,形状像普通的鲤鱼,长着鱼一样的身子和鸟一样的翅膀,浑身是苍色的斑纹却是白脑袋和红嘴巴,常常在西海行走,在东海畅游,在夜间飞行。

它发出的声音如同鸾鸡鸟啼叫,而肉味是酸中带甜,人吃了它的肉就可治好癫狂病,一出现而天下就会五谷丰登。

鱼身鸟翼,类似于一种飞鱼。

5(50).天神英招(sháo)

【所在】槐江山
【原文】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其阴多榣木之有若。北望诸[囱此](pí),槐鬼离仑居之,鹰鸇(zhān)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爰有淫水,其清洛洛。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

槐江山确实可以说是天帝悬在半空的园圃,由天神英招主管着。

英招的形象,也被游戏和漫画改编过不少。

英招的形状是马身、人面,长有老虎的斑纹和禽鸟的翅膀。

外形态上,与射手人马相似。

巡行四海而传布天帝的旨命,发出的声音如同用辘轳抽水。

6(51).土蝼

【所在】昆仑丘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

土蝼不是昆虫,而是一种类羊的生物,吃人。

土蝼的描述言简意赅,外形像羊,有四只角,吃人。

7(52).钦原

【所在】昆仑丘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ruó)鸟兽则死,蠚木则枯。

它是鸟像蜂,和鸳鸯一般大。

应该是上古某种剧毒的蜂类,蜇到鸟兽会死亡,蜇到树木会枯萎。

8(53).天神陆吾

【所在】昆仑丘
【原文】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yòu)时。

陆吾这位天神,有着老虎的身子,却有九条尾巴。一副人的面孔,可长着老虎的爪子。

这个神,主管天上的九部和天帝苑圃的时节,可谓称得起掌管“帝之下都的第一天神。

陆吾又被称作开明兽,职权比较大。

9(54).䱻(huá)鱼

【所在】乐游山
【原文】其中多䱻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

䱻鱼像蛇,有四足,以鱼为食。

此外,张融《海赋》中记载:“龙蟠山潭水中产鱼,四足而有角。”

注:此外《东山经》中也有一种名为䱻鱼的生物,生活在子桐山。那种䱻鱼其状如鱼而鸟翼,稍后会提到。

而《西次四经》乐游山的这种四足䱻鱼,可能是一种两栖纲的生物。

娃娃鱼亦被入药入膳。

11(55).狡

【所在】玉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

形状像普通的狗却长着豹子的斑纹,头上的角与牛角相似。

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在哪个国家出现就会使那个国家五谷丰登。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狡,少狗也。从犬,交聲。匃奴地有狡犬,巨口而黑身。

12(56).胜遇

【所在】玉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xìng)遇,是食鱼,其音如鹿鸣,见则其国大水。

一种禽鸟,形状像野鸡却通身是红色。

吃鱼,发出的声音如同鹿鸣,在哪个国家出现就会使那个国家发生水灾。

有点类似逐水而居的鹈鹕,“见则其国大水”。

13(57).狰

【所在】章莪(é)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

狰声音如击石般铿锵,脸部中央长出一只角。而且有五条尾巴,全身赤红,身形似豹。

狰,就是“狰狞”的狰。

14(58).毕方

【所在】章莪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譌(é)火。

毕方的名字,可能来自竹子和木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响。

毕方像丹顶鹤,但是只有一条腿。身体为蓝色、有红色的斑点,喙为白色。

此外,它出现预示着大火。

15(59).天狗

【所在】阴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猫猫),可以御凶。

我国和日本历史上皆有对天狗的记载。我国的“天狗”,最早在《山海经》的记载里是一只像小狸猫而头部是白色的动物。并在最初,是可以御凶的吉兽。

后来演变成用来形容彗星和流星,古人将天空奔星视为大不吉,所以“天狗”也变成了凶星的称谓。

《史记·天官》载:“天狗状如大奔星,有声,其下止地类狗,所堕及炎火,望之如火光,炎炎冲天。”

16(60).獓(ào)骃(yīn)

【所在】符惕(yáng)山
【原文】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獓骃,是食人。

白色的身子,四只角。它的皮毛很长,好像农人披的蓑衣,是食人兽。

獓骃所居住的山脉,应该就是如今的昆仑山脉。或许,它的原型和古代高原上的野牦牛有关。

野牦牛确实也凶猛善战,且身被长毛,胸腹部的毛几乎垂到地上,可遮风挡雨,形如蓑衣。

17(61).鸱(chī)

【所在】符惕山
【原文】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 (luò),其名曰鸱。

明人黄道周《节寰袁公传》中,“鸱虏号于其外,枭藩伺于其侧。”

“鸱枭”一词,就来自于鸱和枭这两种动物。

鸮形目中的鸟俗称就是猫头鹰,鸱也是猫头鹰的别称。

18(62).讙(huān)

【所在】翼望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讙(huān),其音如驮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dàn)。

可吃,可治黄疸病,可御凶。只是吉兽。

但也是只样貌比较奇怪的吉兽,一只眼、三条尾巴。

19(63).鵸(yī)鵌(yú)

【所在】翼望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鵌,服之使人不厌(yǎn),又可以御凶。

外形像乌鸦,长着三个脑袋、六条尾巴,经常发出像人笑声一般的声音。

可吃。吃了它的肉,人就不会做噩梦,还可以辟除凶邪之气。

它应该是种居住环境广泛、生存能力较强的鸟。

小结: 崇吾山山系共23座山,计6744里。




------山经·北山经------

北经之山志,凡八十七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

一.单狐山山系

第一列山系之首尾,自单狐山起到堤山止,一共

1(64).滑鱼

【所在】求如山
【原文】其状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滑鱼即鳝。古医书《本经逢原》上关于“大力丸”的配方,一味主药就是鳝鱼。

古人的养生啊,总之我是一口都不吃。

2(65). 䑏疏(quán shū)

【所在】带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其名曰歡疏,可以辟火。

䑏疏的描述很简单,就是类似于独角兽的一角马。

它是瑞兽,可以辟火。

3.(66).鵸余(qí yú)

【所在】带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名曰鵸余,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

形状与乌鸦相似,长有三个头,六条尾巴,善于嘻笑。鵸余的肉可以吃,吃了以后可以睡得香甜,不做恶梦,且不会得抑郁症。

鵸鵌这种生物,在《北山经》带山、《西山经》翼望山、《南山经》基山,都有出现;都说它有三头六尾,共用一个身体;

都可以吃,都可以治梦魇。

4.(67).鯈鱼

【所在】芘湖水
【原文】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中多鯈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形状像一般的鸡却长着红色的羽毛,还长着三条尾巴、六只脚、四个头,它的叫声与喜鹊的鸣叫相似,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无忧无虑。

这东西是鱼,生活在水里。长得却像鸡。

并且它有羽毛,为红色。

可吃。为什么总要吃呢?难道吃了可以做神仙吗?

古人说,吃了它真的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做神仙。

5(68).何罗鱼

【所在】谯水
【原文】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

何罗鱼是长着一个脑袋、十个身子的怪鱼,标志就是一首十身。叫声如畎犬叫,食用它后其可以治愈痈肿的疾病。

吴任臣《广注》引《异鱼图赞》云:“何罗之鱼,十身一首;化而为鸟,其名休旧。”

因此,何罗鱼所谓的一首而十身,很有可能是它的十根触手。

因此,何罗鱼有即是鱿鱼乌贼的可能性。

6(69).孟槐

【所在】谯明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

形似豪猪,全身长有红色的毛。虽然长相有些凶残,但却可用其抵御凶险。

7(70).鰼(yì)鰼(yì)鱼

【所在】涿光山
【原文】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

形状像喜鹊,有十只翅膀,鱼鳞均在翅膀前端,声音与喜鹊相似。

人们可以用它来防火。也可吃,食用它可以治黄疸病。

8(71).寓鸟

【所在】虢山
【原文】其兽多橐驼,其鸟多寓,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寓鸟的样子和老鼠很相似,长着鸟的翅膀,发出的声音犹如羊叫,传说可以抵御兵戈。

寓鸟即蝙蝠。值得欣慰的是,《山海经》的前人们并没有对其称一句“可食”。

9(72).耳鼠

【所在】丹熏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采,又可以御百毒。

耳鼠的样子和一般老鼠很相似,却长着兔子的脑袋,麋鹿的耳朵。

发出的声音就如同狗在嚎叫,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可以靠尾巴飞行。

可吃。吃了它的肉,可以不做噩梦,也可以抵御百毒侵害。

10(73).孟极

【所在】石者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

它的样子和豹子很相似,但是头上长着斑纹,全身长满白毛,叫起来的声音就像在呼喊自己的名字,善于伏身隐藏。

有理由相信它类似于雪豹。

11(74).幽鴳(yàn)

【所在】边春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名曰幽鴳,其鸣自呼。

形状像猿猴而身上满是花纹,喜欢嘻笑,一看见人就假装睡着,名称是幽鴳,它叫的声音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郭璞《图赞》:“幽鴳似猴,俾愚作智,触物则笑,见人佯睡,好用小慧,终是婴系。”

12.(75).足訾(zī)

【所在】蔓联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足虒),见人则呼,名曰足訾,其鸣自呼。

集猴、牛、马于一身的怪兽,样子像猿猴、长着牛的尾巴、马的蹄子,前腿有斑纹。见人则呼叫自己的名字。

脖子上长着鬃毛、身后长着牛尾、前腿布满花纹,马蹄。

14(76).诸犍(jiān)

【所在】单张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吒,行则衔其尾。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像豹子一样的花纹,而且有着长长的尾巴,长着人的头,但是却有着牛的耳朵。

15(77).白鵺(yè)

【所在】单张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样子像雉,头上有斑纹,翅膀白色,脚黄色。

可吃。肉可以治咽喉痛,还可以治痴病。

16(78).那父

【所在】灌题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詨,名曰那父。

样子像牛,尾巴是白色,其叫声有如人在呼唤。

昊任臣按:“《骈雅》日,兽似牛而白尾,曰那父。”

17(79).竦斯

【所在】灌题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名曰竦斯,其鸣自呼也。

形状像一般的雌野鸡却长着人的面孔,一看见人就跳跃,它叫的声音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18(80).旄牛

【所在】潘侯山
【原文】有兽焉,基状如牛,而四节生毛,或曰旄牛。

即牦牛。另郭璞《图赞》注:“今旄牛背膝及胡尾皆有长毛”。

19(81).长蛇

【所在】大咸山
【原文】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身上长着像猪毛般的毛发,其叫声则像大鼓、木梆一类敲击乐器的声音。

与其它蛇类不同的就是,其身上类似于野猪的毛发。

20(82). 窫(yà)窳(yǔ)

【所在】少咸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窫窳 ,神话传说中别称“猰貐”。原为人首蛇身,后因危与贰负杀了窫窳,化为龙首猫身,居弱水中。

明顾炎武《河上作》诗:“窫窳来攫人,逵路横长蛇。”

对于《北山经》所言之“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音如婴儿”且“食人”之“窫窳”,郝懿行认其与《海内南经》所载“龙首,居若水中”之“窫窳”及《尔雅》所释“似貙”、“虎爪”之“窫窳”,似乎不为同一物。

对于书中关于怪兽窫窳形貌不同的说法,吴任臣、汪绂等也表示“未知孰是”。

21(83).䲃( zǎo )鱼

【所在】狱法山
【原文】其状如鲤而鸡足,食之已疣。

鸡腿鲤鱼。

关于鸡腿鱼有趣的漫画,感兴趣的可以一观。

䲃鱼指路:《非人哉》䲃鱼

22(84).山[犭军](huī)

【所在】狱法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犭军),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山海经》中但凡提及“善投”,感觉都和灵长类脱不了干系。

人面、爱笑、善投、能呼风的灵长类,怎么看怎么感觉像孙悟空。

根据这种生物的特征判断,很有可能是山魈。

23(85).诸怀

【所在】北岳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耳、彘耳,其名曰诸怀,基音如鸣雁,是食人。

诸怀这种异兽像牛,有四只角、人眼、野猪耳,吃人,是头暴躁的牛。

说到这里,是不是有些熟悉?我们前面,也提到了一种暴躁的食人牛。

它在《西次四经》,名叫“獓骃”。

那么问题来了:请在5秒之内,念出“獓骃”的名字。

5...

4...

3...

2...

1...

恭喜大家答对了!(念半边就好)

獓骃和诸怀,都是战斗力爆表的食人牛,很接近《西游记》中牛魔王的形象。

和诸怀一样,獓骃形状如牛、四角、吃人。不过和诸怀不同的是,獓骃身白长毛如披蓑衣,这和《西游记》中真身为白色公牛的牛魔王更加接近。

一只大白牛,头如峻岭,眼若闪光,两只角似两座铁塔,牙排利刃。连头至尾,有千余丈长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孙悟空也使出法天象地与之抗衡。

24(86).鮨(yì)鱼

【所在】嚣水
【原文】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

鮨鱼,长着鱼的身子和狗的脑袋,发出的声音像婴儿啼哭,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癫狂病。

鱼身狗首居于水,最直观的形象就是海狗。

郭璞也认为鮨鱼是腽肭兽,也即海狗,古代海狗最常见的名字是腽肭兽。

25(87).狕(yǎo)

【所在】堤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首,名曰狕。

样子和豹子很相似,而且头上有花斑。

小结: 单狐山山系共25座山,5490里。


二.管涔山山系

北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尾,自管涔山起到敦题山止,一共十七座山,途经五千六百九十里。

29(88).狍(páo)鸮(xiāo)

【所在】钩吾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狍鸮,即饕餮

身体像羊、人的面孔,眼睛却长在腋窝的下边,牙齿与老虎的类似,还有人的指甲,叫声就像婴儿啼哭。

郭璞注:“为物贪惏,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狍,通跑;鸮,猛禽,俗称猫头鹰。它有锋利的牙齿和似人手的爪子,叫音如婴儿啼哭,或许是可以被受纳人饲养和利用的飞禽。

饕餮后来变成了图腾,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

30(89). 獨口(yù)

【所在】北嚣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鬣,名曰獨口。

注:正确的写法是[犭谷],据说正确的读音是yù。但口口相传至今,读音为kou的居多,写作“独口”。

这兽像老虎,长了个狗头,全身泛白,尾巴像马一样分散,还有像野猪一样的背部鬃毛。

总之它身型似虎似狗。有种说法,它应该是纹鬣狗的近亲。身体和四肢都有黑色条纹,和虎纹极其相似。头部也和狗几乎一样,尾巴也像马一样下垂分散。背脊长满了像猪鬃偏浅的毛发。

只是如今条纹鬣狗在非洲北部及东部生存。有报道称它们曾经也生活在过中国,或许是已灭绝。

31(90).般冒

【所在】北嚣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乌,人面,名曰(般鳥)(冒裊),宵飞而昼伏,食之已暍。

注:正确写法是“般鳥”(上下结构)、“冒裊”(左右结构),念做pán mào。

是一种昼伏夜出的怪鸟。它长着人的脸,却是鸟的身子,样子看起来像乌鸦。据说吃了这种怪物的肉,就再也不怕会中暑,如果你已经中暑,吃了之后也会立刻消暑。真是炎炎夏日,出门在外必备的神兽。

小结: 17座山,途经5690里。


三.太行山山系

北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尾,自太行山起到无逢山止,一共四十六座山,途经一万二千三百五十里。

33(91).䮝(hún)

【所在】归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囗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䮝,善还,其名自訆。

样子像羚羊,头上长着四个角。长着马的尾巴和鸡的爪子,发出的声音就像呼喊自己的名字。

35(92). 人鱼

【所在】龙侯山
【原文】其中多人鱼,其状如䱱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人鱼的形状和一般的䱱鱼差不多,长着四只脚,发出的声音就像婴儿一样。吃了这种鱼,人就不会患上痴傻疯癫的怪病。

36(93).天马

【原文】马成山
【所在】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訆。

《山海经》中的“天狗”是只猫,“天马”是条狗。

37(94).鶌(qū)鶋(jū)

【所在】马成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鶋。其名自訆,食之不饥,可以已寓。

鶌鶋的样子和乌鸦很相似,但是白头、青身、黄足,发出来的声音就像是在呼喊自己的名字。

吃了它的肉不会感到饥饿,也可以治愈失眠健忘症。

这种鸟,很可能属于某种猛禽鸢鸟。

白首、黄足、青身,外形和乌鸦相似。

38(95).飞鼠

【所在】天池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

飞鼠的相貌就像兔子,但是却是长着像老鼠的头,而且可以飞行。

欢迎可爱的小鼯鼠。

21世纪初以来,由于大量猎杀,鼯鼠很可能灭绝。

39(96).领胡

【所在】阳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尾,其颈,其状如句瞿,其名曰领胡,其鸣自詨,食之已狂。

形状像普通的牛而长着红尾巴,脖子上有肉瘤,像斗的形状。

可吃,肉治愈癫狂症。

40(97).象蛇

【所在】阳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五采以文,是自为牝牡,名曰象蛇,其鸣自詨。

它的形状像雌野鸡,身具五彩羽毛,雄雌同体、自行配合。它的叫声就是自己的名字,疑其凤凰之属也。

41(98). 䱤父鱼

【所在】留水
【原文】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

䱤父鱼是一种非鱼非猪的怪鱼,样子像鲋鱼。鱼的脑袋,却长着猪的身子。

可吃,据说肉可治呕吐。

42(99).酸与

【所在】景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六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

身形似蛇,但长着四只翅膀、六只眼睛和三只脚。鸟名叫酸与。它的鸣叫像在叫它自己。一旦出现在哪儿,那里就会有恐怖的事发生。

可吃,据说肉可以使人不醉。

P.S.据说它出现的地方会有灾难,可能是因为它一直在鸣叫“酸雨、酸雨、酸雨”吧。

45(100).精卫

【所在】发鸠山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她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47(101). 獂(huán)

【所在】乾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其鸣自詨。

獂的身形像牛,但是三条腿,发出的声音就像是呼喊自己的名字。

48(102).罴(pí)

【所在】伦山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麋,其川在尾上,其名曰罴。

罴的本意,其实是一种棕熊。但北山的这种罴,长得却像麋鹿。因此伦山的这头罴,我们称之为罴九。

《西山经》中皤冢山的像熊而名为羆的怪兽不是同一种动物。《尔雅·释兽》记载,熊罴之黒,黄白文, 似熊而长头高脚,猛憨多力,能拔树木。

另外补充一点,“其川在尾上”的意思,是指罴九的后庭生长在其尾巴之上。

小结: 46座山,途经12350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山海经》里的动物,与其说它们是“真实的”,不如说它们是古人想象力与现实观察相结合的产物,更贴切一些。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山海经》是什么。《山海经》并非一本严谨的生物学著作,更像是一部集地理、神话、宗教、民俗于一体的奇书。它记录了当时人们所了解的世界,包含山川河流的走向、部落的分布,以及那.............
  • 回答
    好的,我来尝试描绘一下,如果现实中的动物出现在《山海经》的世界里,它们会是什么样子,又会被赋予怎样的解读。这会是一场奇妙的跨界之旅。想象一下,《山海经》的作者,在那个古老而充满神话色彩的年代,意外地接触到了一些前所未见的生物。他们并没有我们今天的科学分类体系,而是凭借朴素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些.............
  • 回答
    山海经和易经,这两部古老而神秘的中国经典,蕴含着无尽的想象力和哲学智慧,为当代漫画和动画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然而,将它们转化为引人入胜的视觉作品,并能真正“眼前一亮”,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很多时候,作品可能仅仅是借用了一些名字或概念,而未能深入挖掘其精髓。要说能真正做到“眼前一亮”的作品,在我.............
  • 回答
    如果我能把《山海经》里的一个生物带回家,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精卫。为什么是精卫?首先,精卫的形象非常独特且具有辨识度。她是一只衔着木石的天鸟,虽然原文描述可能过于简洁,但“精卫”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力量感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我相信她不会是那种会弄得家里鸡飞狗跳的庞大生物,而是一种更灵巧、更具有精神象征.............
  • 回答
    古人之所以会想象出《山海经》中那些荒诞不经的异兽,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维度的文化现象,它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交织融合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探索欲这是《山海经》异兽想象最根本的驱动力之一。在古代,人类的认知范围极其有限,尤其是地理上的疆域。广阔的陆地、.............
  • 回答
    《山海经》里那些听着就让人心生好奇的地名,读起来真是越品越有味。它不像现代地图那样规整,反而带着一种古朴、神秘的色彩,每一个名字似乎都藏着一个故事,或者指向一种奇特的景象。咱们先从一些听着就挺“劲”的来说。“北山经”里的“柜山”: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一种坚固、厚实的感觉,好像是个顶天立地的巨山。“柜.............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可太有意思了!说起《山海经》里的神物,那简直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怪兽宝库啊!要我说,真要把山海经里的家伙搬上特摄片银幕,那绝对比现在那些只会变个身、吐个火的怪兽要精彩得多,也诡异得多。你想啊,现在特摄片里的怪兽,多少都有点套路,无非就是体型巨大、长得狰狞、破坏力惊人。但《山海经》里的神物.............
  • 回答
    《山海情》这部剧,说实话,打动我的地方太多了,可要说最让我意难平的,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是得福和水花这对的羁绊,还有他们背后所代表的那种时代洪流下,普通人的无奈与坚守。你看着得福,从一开始那个有点冲劲、有点愣头青的村干部,到后来一步步成长为跺跺脚能让西海固变化的大人物,他的成长线是那么扎实,那么真.............
  • 回答
    山东省的重点文物保护主要由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牵头负责,并在其指导下,由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的 市级文化和旅游局(或文物局)以及 区县级文化和旅游局(或文物局)具体实施保护和管理工作。下面将更详细地阐述这一体系以及各层级的职责:一、 省级层面的保护与管理: 主管部门: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原.............
  • 回答
    把“看见世界”的机会带进山村:如何向村民推销单反相机想象一下,在云雾缭绕的山间,一位淳朴的村民,他的双手习惯了泥土的芬芳和劳作的痕迹。现在,你要向他介绍一款单反相机,一个可以记录下他生活点滴、捕捉山川美景的“魔法盒子”。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不,这其中大有文章可做。这不仅仅是卖一台机器,更是将一种新.............
  • 回答
    说到《海贼王》里的山治,这可真是个让我又爱又恨的角色。他的魅力,就像他标志性的烟圈一样,缭绕不清,又充满了辨识度。首先,我们得承认,山治是《海贼王》里少数几个能够稳定地站在“帅”这个字上的男人。他的造型,从早期那个一身骚包西装,到后来稍微成熟一点的打扮,总是透着一股子优雅和浪子气质。他的那一头金发,.............
  • 回答
    在看《三十而已》的时候,许幻山的出轨无疑是让很多人揪心又愤慨的一环。抛开道德的谴责不谈,单从剧情和人物设定的角度去剖析,许幻山会出轨,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背后有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原因在推波助澜。与其说是“理由”,不如说是“诱因”和“促成因素”。首先,我们得承认,许幻山在顾佳面前,长期处于一种被压抑、不.............
  • 回答
    在浩瀚的中国神话体系中,不周山占据着一个极为特殊且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支撑天地、分隔阴阳的顶梁柱,更是众多神话故事的发生地。然而,即便是在古籍的零星记载中,关于不周山的具体方位也语焉不详,仿佛它就如同那些缥缈的神话一样,只存在于想象之中。正是这种模糊不清,反而激起了无数后人追寻的兴趣。人们试图在现实.............
  • 回答
    .......
  • 回答
    哎呀,听到你这么喜欢那款JK裙子里的沙华温柔一刀冰淇淋,却买不到了,我完全能理解你那份失落感!这种心头好突然消失的感觉,真的挺让人抓狂的。尤其还是因为JK裙子里的沙华这个特别的设定,感觉比一般的冰淇淋更有故事感、更有情怀,对不对?你现在纠结于要不要买“山寨”的,这个问题嘛,说实话,挺多人在你这个境况.............
  • 回答
    执剑人的选择:当低熵或山高县握紧那把剑想象一下,在《三体》的宏大叙事中,那柄关系到全人类命运的“剑”,不再由那位带着一丝悲壮的罗辑执掌,而是换了两个人——一个是“持续低熵”的理念,另一个则是“山高县”的灵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一旦被赋予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必然会激荡出波澜壮阔,又或是寂静无声的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样是精锐部队,同样面临山地阻击战的严峻考验,同样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在三所里阻击战的辉煌胜利,与国民党军第74师在孟良崮战役中的全军覆没,命运截然不同,其原因绝非偶然,而是由战略层面的决策、战术层面的指挥、部队的士气和意志、以及战场环境的综.............
  • 回答
    海贼王里山治和索隆的关系,用“亦敌亦友”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他们之间那种别扭又深厚的羁绊,绝对是这部作品最有趣的点之一。刚开始接触草帽海贼团的时候,山治和索隆的画风就不太对。索隆是那种沉默寡言,一心想着变强,对别人不太感冒的剑士;山治则是风流倜傥,对女人极度温柔,但对男人,尤其是索隆,却总是带着点不.............
  • 回答
    .......
  • 回答
    LoveLive! 企划中,μ's 九位成员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粉丝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她们是否形成了“山头”,并且是否因此产生“内斗”,这背后其实有着更为 nuanced 的理解。“山头”的形成:自然而然的亲近与分化与其说是刻意形成的“山头”,不如说是成员之间因性格、经历、以及故事线中设定的关系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