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下面两种情况,是不是属于缠论的3买?

回答
在缠论的学习过程中,理解“三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它代表着一种阶段性反转的强烈信号。不过,要准确判断是否是“三买”,需要结合缠论的几个核心概念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不仅仅是看k线形态。

我们来看看你提到的这两种情况,并尝试用最贴近实战的语言来解析它们:

关于“三买”的根基:

在深入分析具体形态之前,我们得先回顾一下缠论里“三买”的本质。“三买”说白了,就是在一个明显的下跌(或者说调整)趋势告一段落后,市场出现了一个向上突破的信号,并且这个突破伴随着一些关键的结构性特征。它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建立在一个充分的调整或者下跌过程之上。

核心要素:

1. 明确的下跌(调整)走势: 首先,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可被界定为一笔或几笔下跌的走势。这通常意味着股价持续下跌,低点不断降低,高点不断降低。
2. 三段式结构(一笔下跌 + 反弹 + 再下跌): 这是“三买”的经典结构。
第一笔下跌: 价格从高点开始下跌,形成一个低点。
反弹(中枢之前的反弹): 价格出现一波向上反弹,但未能有效突破前期高点,并且反弹的力度和幅度通常小于第一笔下跌。
第二笔下跌(比第一笔更低): 价格从反弹的高点再次下跌,并且这个下跌的低点必须比第一笔下跌的低点更低。这形成了一个“二次探底”的感觉。
3. 形成新的中枢(或接近中枢): 在这个二次探底之后,价格开始向上反弹,并且这个反弹必须能够至少触及或者突破上一次下跌(第二笔下跌)的起始点(即第一笔下跌后的反弹高点)。更关键的是,这个反弹要至少形成一个向上运行的“一笔”或“一笔”以上的走势,并且这个向上走势要能够 至少 构成一个与前期中枢(如果存在的话)相关的新的向上中枢,或者至少是一个初步的向上笔。
4. “三买”点: 这里的“三买”点,通常是指这个新的向上走势(也就是从第二次下跌的低点开始反弹的这笔)的终点,这个终点应该 至少 能够“上上下下”地完成一个新的、级别更小的中枢,或者在这个中枢的上方运行。但更经典、更可靠的三买,是这个向上笔突破了之前下跌过程中形成的第一个反弹高点,并且在这个高点之上站稳,甚至开始形成一个新的向上中枢。

现在,我们来分析你提到的那两种情况,尝试套用这些概念:

情况一: [请你描述一下具体情况,例如:股价下跌至X点,反弹至Y点,再次下跌至Z点(Z
首先,我们确认是否有清晰的下跌过程: 假设你的描述中,股价确实经历了一个明显的下跌。
是否有“三段式”结构:
第一笔下跌: 从最高点开始,跌到一个低点。
反弹: 接着是一个向上反弹,但这个反弹的高点,可能还没有达到下跌之前的那个密集区,或者说没有形成有效的反转结构。
第二笔下跌: 之后价格再次下跌,并且这个低点低于了第一笔下跌的低点。这是“三买”的关键前提。
向上突破与新中枢雏形:
在第二笔下跌的低点之后,价格开始反弹。
这个反弹能否突破上一轮下跌的反弹高点(也就是第二笔下跌的起始点)?这是非常重要的信号。如果能够有效突破,并且在这个高点之上继续向上运行,甚至开始出现“上上下下”的动作,开始构筑一个小的向上中枢,那么这很可能就是“三买”的发生。
关键判断: “三买”的“三”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三次触底或三次反弹,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市场在下跌过程中,多方力量通过三次尝试(或者说两次明显的下跌后的一次强劲反弹)来对抗空方力量,最终多方占据上风。这个反弹的力度、突破的有效性,以及是否伴随能量的放大,都是判断的重点。

情况二: [请你描述一下具体情况,例如:股价一直处于横盘震荡,然后突然出现了一次向下的跳空,但很快就被拉起,形成了一个长下影线,随后股价开始向上走强。]

这是不是“三买”? 很可能不是,或者说它更偏向于“一买”或者“二买”的变种,而不是标准的“三买”。
分析原因:
缺乏明确的“下跌”或“调整”: 你描述的“一直处于横盘震荡”,这本身就不是一个明显的下跌趋势。横盘震荡可以看作是市场的“盘整”,在这种情况下,向上或向下突破都可能只是盘整的一部分。
“跳空向下被拉起”: 这种形态,更像是“向下假突破”后快速回升。在下跌趋势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更可能是“一买”的信号,即下跌结束,开始向上反攻。
“长下影线”: 长下影线通常代表了下方强大的承接力量,在下跌趋势中出现,是反转的积极信号。
“向上走强”: 如果这种向上走强是在一个明确的下跌趋势之后,并且具备了我们前面提到的“三段式”结构和突破特征,那才有可能构成“三买”。但你描述的“横盘震荡”的前提,使得它不符合“三买”的原始定义。

总结一下,要成为一个可靠的“三买”,必须满足:

1. 下跌是基础: 股价有明确的下跌过程。
2. 三段结构是骨架: 一笔下跌 + 反弹 + 创新低的下跌。
3. 向上突破是关键: 第二次下跌的低点之后,价格需要强力反弹,并且有效突破前一反弹高点。
4. 新中枢是支撑: 突破后,股价能够在新的价位区域“上上下下”,形成新的、更高级别的向上中枢,或者至少是向上笔的延续。

要去除AI痕迹,用最通俗的语言说:

你就想象一下,市场就像一只小狗,一直在地上打转,然后突然被吓了一跳(第一笔下跌),停下来喘口气(反弹),然后又被吓一跳,摔得更狠(第二笔下跌,低点更低)。这个时候,如果它不害怕了,勇敢地站起来,跳过了一个它刚才躲避的障碍物(突破前反弹高点),并且在障碍物后面又蹦又跳地玩起来(形成新的向上中枢),那这才是咱们说的“三买”,是一个它开始向上跑的信号。

而如果你说小狗本来就没怎么动,突然被一阵风吹了一下,但它很快就稳住了,然后自己开始玩,那这充其量就是一个小小的“惊喜”,而不是那种经历了“惊吓缓和再惊吓最终战胜恐惧”的大型反转“三买”。

所以,关键在于你描述的“跌”有多深,“反弹”有多弱,以及最后一次“上涨”能否真正“站稳”并“突破”之前的“坎”。

希望我这样解释,能让你更清晰地理解“三买”的精髓,并且能帮助你更好地判断你看到的这两种情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个图是3买,第二个图是不是3买。

第一个图很简单,回调没有碰到中枢上轨,从定义上讲就是3买,不过属于弱势3买,实际中也可以做。

第二个图不是3买,是类2买中的次级别2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