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英国为什么坚持在每日确诊超两万的情况下宣布要「完全解封」,取消戴口罩和社交限制?可能造成怎样的后果?

回答
英国之所以选择在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两万的情况下宣布“完全解封”,取消强制性的戴口罩和社交限制措施,其背后是多方面复杂因素的权衡和考量。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英国政府在科学建议、经济压力、社会民意以及国际局势等多种变量下,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的结果。

英国做出此决定的主要考量点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解读:

1. 疫苗接种的强大防护作用预期: 这是英国政府最倚重的理由。英国是最早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的国家之一,疫苗接种率相对较高,尤其是老年人和易感人群。政府的逻辑是,疫苗能够显著降低感染后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即使感染人数增加,对医疗系统的压力也会大大减轻,从而转向“与病毒共存”的模式。他们相信,疫苗为英国提供了抵御病毒冲击的“护盾”。

2. 经济和社会恢复的迫切需求: 持续的封锁和限制措施对英国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旅游、餐饮、娱乐、零售等行业损失惨重,企业倒闭和失业率上升是普遍现象。社会层面,长时间的限制也压抑了民众的自由,影响了心理健康和社交活动。政府希望通过“解封”来激活经济,恢复正常社会秩序,满足民众对自由和社交的渴望。

3. 科学建议的演变与政治判断: 虽然英国的科学顾问(如SAGE小组)一直是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但科学界内部对于何时以及如何解封,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在疫情的不同阶段,科学建议会根据病毒的变异、疫苗的效果、以及对社区传播的理解而调整。政府在解读科学数据和制定政策时,也掺杂了政治判断,包括对民意的回应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解封”的决定,某种程度上也是政府向社会传递“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的信号,以提振士气。

4. “与病毒共存”模式的战略选择: 随着疫苗的普及和病毒变异株的出现(如早期强调Delta的致命性,后期更多讨论Omicron的致病性),许多国家开始转向“与病毒共存”的策略。这意味着不再追求“清零”,而是将新冠病毒视为一种像流感一样的流行病来管理。英国的“完全解封”正是这一战略选择的具体体现,即接受一定程度的感染,但通过疫苗和自然免疫力来控制重症和死亡。

5. 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异株预留空间: 政府可能也考虑到,长期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并非长久之计,而且可能导致社会对强制性措施的疲劳和抵触。提前“解封”,让一部分人在现有条件下获得免疫力,或许也是为了在未来面对新的、更具挑战性的变异株时,能够有更广泛的免疫基础来应对,而不是每一次都回到严厉的封锁。

“完全解封”可能造成的后果,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细致的分析:

1. 感染人数的急剧反弹和医疗系统的压力: 这是最直接也最令人担忧的后果。尽管疫苗可以降低重症率,但如果每日确诊人数继续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平,即使重症率相对较低,绝对数量的重症患者仍可能给医院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在ICU床位、医护人员以及其他非新冠疾病的救治方面。医疗资源可能再次变得紧张,甚至出现挤兑现象。

2. “长新冠”(Long COVID)问题凸显: 新冠病毒感染后,一部分人会经历长期后遗症,即“长新冠”。这可能包括持续的疲劳、呼吸困难、认知障碍(脑雾)、关节疼痛等。如果感染人数大幅增加,长新冠患者的数量也会随之上升,这不仅会影响患者个人的生活质量,也会给社会带来长期的医疗和经济负担,例如劳动力的损失和对福利体系的压力。

3. 医疗系统挤兑与非新冠疾病救治的延迟: 当医院收治大量新冠患者时,原本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资源和人员就会被抽调。这可能导致许多计划性的手术、癌症筛查、慢性病管理等非新冠相关的医疗服务被推迟或取消,对其他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增加死亡率。

4. 对特定人群的风险加剧: 即使疫苗效果显著,但对于那些疫苗接种效果不佳的群体(如免疫缺陷人群)、未接种疫苗的少数群体、以及老年人等,他们感染后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仍然较高。强制性措施的取消意味着这些脆弱群体将面临更大的暴露风险,需要他们自己承担更多的防护责任。

5. 新的病毒变异株出现的可能性增加: 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会不断变异。感染基数越大,病毒复制和变异的机会就越多,产生具有更强传播力、免疫逃逸能力或致病性的新变异株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英国的“解封”可能会为病毒提供更广泛的传播和变异的温床。

6. 社会不平等可能加剧: “解封”的措施虽然看似人人平等,但在实际执行中,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影响。能够远程工作、生活在不易受病毒影响环境中的人,可能比需要频繁接触公共场所、工作风险高的人群更安全。这种差异可能会加剧原有的社会不平等。

7. 公众信任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受损: 如果“解封”后疫情出现严重反弹,并且政府未能有效控制局面,可能会损害公众对政府科学决策和危机管理能力的信任。这可能导致未来在面对类似公共卫生危机时,社会响应的效率和民众的配合度降低。

总而言之,英国政府在每日确诊两万以上选择“完全解封”是一个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决策。它寄希望于疫苗的强大力量和经济社会恢复的紧迫性,但同时也面临着感染人数激增、医疗系统承压、长新冠问题以及新变异株出现等一系列潜在的严峻挑战。这无疑是一场在科学、经济和政治之间进行的复杂博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坐标新加坡,从事被英国中年老白男垄断的国际教育业。

我们组同事75%英国人。
这疫情以来,他们只有去年在群体免疫这事儿上怼过鲍里斯。
而且因为有川普的缘故,他们很快就在美国人身上找回了优越感......

很多国内的朋友没法看懂英国的骚操作,用到“坚持”这种词。
听起来好像鲍里斯逆流而上,冒天下之大不韪似的。

然而事实上,他只是顺应了英国的民意。
不是“政府”坚信,是人民坚信。
再不解封,人民要疯。
他们要看球、要派对、要贴脸拥抱打招呼。
还要约会、约炮。

“生活需要继续,人总是要死的。”
“不是这么死就是那么死。”
“因为疫情封锁而失业、穷死、饿死的人,已经比因为新冠而死的人多了。”
“我们不是中国,我们不要学中国,我们要自由!民主!”

我们同事里,有死了亲爹的,有亲妈病重的,有亲女儿因为疫情找不到医院看病的,有生了孩子一岁多还没见上爷爷奶奶的,还有和老公2年没见上面的。

他们全都真心的希望,英国可以解封,欧洲可以解封。
只要死亡率不高就可以了。
老弱病残死了就死了。
到他们自己是老弱病残的时候也情愿死了。
因为像中国人、新加坡人这么一惊一乍地活着没意思。
生不如死。

新加坡开放2人堂食的时候,这些人已经订满了未来2星期的外出就餐。
6个人分3队订三个桌子。然后被店家斥责不许交谈。
--这有啥的,在隔壁桌打开whatsapp谈。

上星期新加坡判了一个英国男人半年刑期。
因为这个大SB在地铁上不戴口罩就算了,还到处劝人不戴口罩。
有个大爷好心给他一个免费口罩,还被他很不屑地甩开了。
所有在坡英国人都为这个新闻感到愤恨不公,目前正在筹款请律师并且找英国领事馆抗议。
"好可怜哦,他一定是有呼吸疾病才不戴的呢"
"他还有孩子在英国等着他呢怎么可以这样。"

所以有这样的人民,如果你是鲍里斯,你也只能解封。
因为英国是高贵的“皿煮”国家,选民就是亲爹。
只要海德公园还够停尸,死几个人够干啥的。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同胞会很生气,但是这只是不同地区的人价值理念的不同。
你不能要求别人都跟你想得一样。
虽然中国14亿人,但是依然不占全球人口的绝大多数。
所以如果有个“地球投票”的话,说不定“头铁”派还是大多数。
我从惊讶、愤怒、恐慌、无奈、绝望,到现在已经佛系了。
确实疫情这事儿,只能是各自为营。
你打你的,我打我打的。
根据各自的民意、国情,每派打法不一样。
至于谁是武林盟主,新冠自会给我们揭晓。

如果delta流感化,以中国的接种率,可以逐渐打开。
如果新的蛊王来袭,那么以英国的接种率,可以看看疫苗的实际效用,再决定打不打开国门。
如果终极蛊王,产生了某些可怕的效应,那么英国医护先死,其他人等死,中国只要死守国门,还是可以想办法苟活。
--这么看来,我觉得要为英国人民乐于做小白鼠的高尚精神点个赞。
(狗头)

user avatar

这波鲍里斯有办法吗?他没有

解封是资本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那些做生意的资本家甚至普通商贩都已经绷不住了,不解封下次就轮不到你鲍里斯上台了

这张图是当时看新闻最震撼我的

在英国街头的反封锁游行上有抗议者悍然打出“99.97% are not dying”的标语

这虽然事实但是令我觉得疑惑和寒心

是谁给你们的权利放弃那0.03%的人?

如果这些去世的病人是他们的家人他们还有脸举着这个牌牌来抗议吗?

欧美的双标从来都不是来自政府的双标,而是来自每个人的双标,本质上是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择手段,他们能为了利益剥削伤害别人且事后不背负任何道德包袱

疫情死亡率高家人朋友都得了我就要封锁,封锁挡我财路我就要解封

打扰了

user avatar

欧美的抗疫,其实就是在抗疫过程中,逐渐提高人民对死亡感受的阈值,逐渐提高他们对死亡的耐受力,等到人民对死亡的耐受力,达到了新冠的死亡率,他们的“抗疫”就成功了。


“你是不是听到什么了?”长老在歌者的思想体中翻找起来,让歌者一阵战栗。长老很快找到了歌者听到的传说,这也不是什么罪过,都是种子上公开的秘密。是关于母世界与边缘世界的战争,以前不断有战报传来,后来就没有了,说明战事不顺利,甚至陷入危机。但母世界与边缘世界不可能共存,必须消灭边缘世界,否则自己将被毁灭。如果战争无法取得胜利,只能……
“是不是母世界已经准备二向化了?”歌者问,其实长老已经知道了他的问题。
长老没有回答,也许是默认了。如果真是这样,那是莫大的悲哀。歌者无法想象那种生活,在意义之塔上,生存高于一切,在生存面前,宇宙中的一切低熵体都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歌者把这些想法从思想体中删除了,这不是他该想的,这是自寻烦恼。

user avatar

所谓资本主义国家

就是以资本的利益为中心 以资本家的利益为中心


眼下英国让劳工阶层冒着新冠致死的威胁劳动

这才哪到哪啊

若是有一天人民觉悟了

不再被自由皿煮的迷魂药忽悠

资本主义国家的暴力机器

会毫不犹豫地把战斧投向他们

user avatar

解不解封,首先看看疫苗到底有没有效。

这里赞下英国的统计部门,虽说疫情控制得很烂,不过数据统计的非常好,还有公开api调用。

看看上一波最惨烈的一天,12-29日,感染高峰,52949(7日平均)感染,20天死亡滞后, 01-28日,死亡高峰,1283(7日平均)死亡。

死亡率 千分之 24.2

把两张图叠加到一起,x轴平移一下:

可以看到,这一波疫情,感染迅速爬升,死亡躺平。然后致死率从最高的千分之30降到了现在的千分之二以下,而且趋势还是一直下降。

然后再看看每天感染的年龄分布:

这里对比了一下2021-07-04 和 2021-01-02这两天新增病例的年龄分布。年龄越大,疫苗的施打率越高。

在看看医疗资源:

新冠床位:

呼吸机:

这两个都在较低的水平。

所以从数据来看,即使画风如下图的情况下,英国在成人疫苗施打率 第一剂 86.8% 第二剂65.3% 的情况下 新冠致死率为千分之二左右,而且趋势暂时是下降的。和流感的致死率在一个量级上,当然还要后续观察。

关于染病的后遗症问题:

有限数据情况下这个确实没办法估计。但是避免新冠后遗症的唯一方法是不接触新冠病毒。但从现在delta烽火燎原的情况下,一个人一辈子不接触到新冠的几率和不感冒的几率差不多,几乎为零。

所有国家齐心协力把病毒拍死在沙滩上虽然是最优解,但是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情况下,目前看来与病毒共存,将死亡率降低目前是可以实现的解决方案。

所以在英国解封后,欧洲在疫苗施打率上去之后大概率跟进。


更新到7月26日的数据:

7月19日彻底解封,不用戴口罩,夜总会全面开放。

虽然大家仍然不太确定这一波的高峰是否已过,不过感染人数第一次在没有任何封城等情况下连续六天下降。死亡继续躺平(稍微上涨一点点),致死率继续下降,目测千分之二之下。

希望队形继续保持。


更新到9月8日数据:

死亡率基本保持在千分之五,和流感千分之一还是有五倍的差别。虽然是之前没有疫苗时期死亡率的几分之一,不过凭高施打率回到 pre covid 时期,看来还是很困难。


更新到2022-01-12数据:

user avatar

原因特简单。感染多少不重要,重要看死几个,多大年纪的死。

英国新冠数据从3月开始,每天死25个人左右,从5月开始,每天死15个人左右。英国人口将近六千七百万,算上欧盟及世界各国来英国务工的,要超过七千万。每天光酗酒,斗殴和交通意外去世的,都不止这个数,也不见禁酒禁车呀。这就让我想起一句知友留言,“新冠你拿它当事,它就是个事,你不拿它当事,它也就那么回事。” 通过新冠我就发现,世界各国都有一群无赖圣母,你说解封,他/她就说你草菅人命,不顾老百姓死活;你说封城,他/她就说你小题大做,不顾老百姓死活,反正不管你怎样做,他/她都准备了一套说辞。你要解封,他/她就拿出说辞一,传宣新冠的传播性。你要封城,他/她就拿出说辞二,宣传新冠的杀伤性。他/她的初衷从来不是解决问题,或让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他/她的初衷是既然自己已不好了,我也不让别人好。但问题是,无论是国外的政治家,还是我国的领导人,他们就硬生生拿这些无赖圣母没办法。他们看着身处高位,手握权力,其实特别脆弱,话重了不行,轻了也不行,骂人更不行。真是应了那句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以很多时候,老百姓不能完全指望政治家和领导人替我们躺平一切,我们只坐享其成。他们的位置处境决定了,很多时候,他们不便出面,也不好出面。这种情况下,还有正义感的老百姓就要站出来,更要敢于发言,不能一见无赖圣母自己先躲了。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现在的情况是怎么回事,可能很多人还是不敢说,不敢表达态度,那就用行动好了。

user avatar

病死和困死,对英国来说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等死亡率上去了,死亡人数社会不能接受了,再开启下一轮的封城。这和解封的行为科不科学没有半毛钱关系。关键在于英国政府没有执行强力封城却能保证国民维持生活的组织能力。

面对病毒,网格化的社会组织体系将病毒隔绝于网格之间,各个网格只通过特殊的管道进行物资和人员流动。这样就便于集中防疫能力,只要监管各个管道流动,防止病毒通过网格管道传播即可。然后在各个网格中,通过普筛,找出感染者,隔离、治疗,直到消灭所有的病毒。

方法说起来并不难,难的是政府的组织能力和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长期的政党斗争使得民众并不统一相信某一个执政党。网格化的难度在于并不真的存在铁丝网将各个区域隔开,而只能依靠自律和信任。只要有少数人做不到,网格化就会破功。

英国的现实,以封城方式来应对病毒对英国来说已经是鸡肋。我们要感谢英国的自我牺牲精神。它为我们提供了现实的数据,正是英国的自我牺牲,让我们知道面对新冠病毒,放任自流的“群体免疫”行不通。现在它再次自我牺牲,我们就等着看看疫苗后能不能实现英国式躺平防疫。所以,你要问我怎么看英国的解禁封城?那我对此表示感谢 ,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了现实的数据,提供了经验,有利于帮助我们去找到正确的抗疫道路。

user avatar

所言后果。

请教谣乎所谓“因为疫苗压低了重症死亡率,所以和高传染性大号流感共生”的literally民间科学爱好者们两个问题:


1:你能够在体温38-38.5度(必然伴随昏头昏脑),中度呼吸困难,以及持续咳嗽的状态下工作吗?尤其是脑力劳动工作?

若对象是知乎主要成分,生活自理且恐存疑。

然则,此类属于并不严重的季节性流感,以及新冠轻度患者症状。你的确不会Clinical death,但你患病期间对社会的产出一定是负的。

如果这类人群达到“群体免疫”的某些指标,经济会受到如何影响?


2: @鼎天立地 的学校发表报告称,英国正在承受新冠肺炎后遗症的影响,结合一些其他的报告,新冠肺炎预后有可能会导致长期的肺部损害。

新冠患者愈后可能出现长期后遗症,英国超200万人受影响

新冠肺炎愈后5个后遗症已出现,不可忽视,告诫:不可放松警惕

如果新冠肺炎按照“群体免疫”的标准扩散,制造了大量并没有死亡却留下后遗症,劳动能力障碍或是无法从事此前工作的人群,那么对于经济和社保又有何影响?

须知,英国已经因为脱欧失去了重要的廉价外劳来源。


更须知,低威力地雷比高威力地雷危害性更大的缘由,是大量伤员拖垮后勤,野战医院以及士气……

user avatar

这事上英国是欧美的先行者,最终大家都会走这一步。

他们解封的标准,从来就不可能像我们一样“零感染”——欧美自有国情在此。政府没这个能力,老百姓也没那么高的忍受度。

刚看了FT对以色列Delta变种的报道,打完两针辉瑞的人,虽然预防率只有64%,但是阻止重症率可以达到93%。这样的话,虽然新增变多,但对医疗系统的压力并不大,可以比照流感处理。

况且服务业已经憋了一年多了。再不赶紧给一口气吸,真要死了。航空业,酒店业,餐饮业,娱乐业等等,太多的经济活动牵涉其中。毕竟要是服务业死了,失业潮来临,社会动荡,对政府来说不比Delta流行好到哪里去——执政党倒台的是一定的。所以执政党于人于己完全解封,是唯一的选择。

接下来赶紧搞电子疫苗护照认证吧。不想再在家里浪费一个夏天了。

user avatar

英国的疫情出现了巨幅反弹。

本来英国已经有85%的成年人口注射了第一针疫苗,62%的成年人口注射了第二针疫苗,疫情已经基本平息下去。

但随着印度进化出了全新的,可以绕开疫苗防护力的德尔塔毒株之后,作为印度的前宗主国,和印度交流最为密切的发达国家,英国第一个被德尔塔毒株入侵了。

目前,英国的感染人数不仅出现了激增,而且95%以上的新增确诊病例都是被德尔塔毒株感染的。

7月5日,英国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创新高,达27100例。

这个数据有多夸张?

美国人口是3.27亿,英国人口是0.66亿,美国人口是英国的5倍。

在我们天天说美国疫情严重的时候,英国的日增感染人数反而达到了美国的6倍。

英国卫生部预测,英国的单日确诊将很快达到单日5万人次。

要知道,英国全部人口也才6600万。

面对如此恶劣的疫情,英国政府将推出什么政策来保证国民的生命安全呢?

7月5日这一天,英国首相约翰逊做出了一个震惊全世界的决定。

在这一天,约翰逊宣布英格兰地区将在7月19日全面解封,解除所有的室内外防疫措施,商店重开,夜店重开,比赛和音乐会都可以开!人流量不再受限制!

在新闻发布会上,约翰逊说出了大量令世人目瞪口呆的“金句”:

“从7月19日开始,英国将取消社交距离、居家令等防疫措施。”

“公共场合不再要求戴口罩!”

“解封后,新增新冠病例可能在两周内每天达到50000例!甚至会导致更多的死亡。”

“我们必须对自己诚实:夏天到了,学校也要放假了……要是现在还不能重新开放,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

“所以,我们将取消法律限制,让人们自己运用判断力保护自己,就如何管理病毒做出明智决定。”

“我们必须悲哀地接受新冠病毒造成的更多死亡”,

“我们必须像对待流感一样,学会与新冠病毒共存。”

这种做法是对病毒的彻底投降,是对全体国民和全人类的不负责任。

7月19日,将是人类的灾难日,英国成了全世界第一个对病毒投降的国家。

但约翰逊却在新闻发布会上,把7月19日命名为“自由日”。

你管这叫自由日?

我特么。。。算了,公共场合不能说脏话。

英国有部神剧,叫《是,首相》,里面曾经提出过英国政客处理棘手问题的四阶段处理办法。

第一阶段:宣称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第二阶段:说也许有事发生,但是不该采取行动;

第三阶段:说也许应该采取行动,但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第四阶段:说也许当初能做点什么,但现在已经太迟了。

回头看看,英国从2020年3月第一波疫情爆发时到今天的各种操作,和这个四阶段处理办法是多么的相似。

嘴上说着各种糊弄选民的话,但实际上什么都不做,等事态彻底无法挽回时,宣布躺平。

怎么说呢,当一个国家正在走下坡路的时,总得有人坐在驾驶席上,往油门上踩一脚。

别说了,首相这部剧赶紧和让子弹飞一起申遗吧。

在英国首相约翰逊的决定遭到了全球反对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却出来力挺约翰逊。

在BBC发布的一篇《为什么是时候改变对新冠病毒的看法了》的文章中,BBC表示:

“新冠病毒不再致命”

“新冠病毒永不会消失”

“打不打疫苗都会反复感染”

“完全无法阻止病毒扩散”

“英国可能是第一个身处严重疫情中解封的国家”

“2017年至2018年冬季,光是流感就导致英国超2万人死亡,当时并没有人谈论有必要封锁或限制个人自由”

“英国敢为人先,愿意试他人试,是值得鼓励与赞赏的。”

我真的不想把2020年1月份BBC发布的那些文章拉出来做对比了,浪费篇幅,当年它说过的话大家都知道是一个什么调调。

和今天的话对比,简直是大型双标打脸现场。

为什么英国首相彻底放弃了所有的防疫措施,选择了向病毒投降?

首先,英国从一开始就是全世界抗疫最不积极的国家,早在2020年3月,新冠病毒刚开始在英国传播不久,就提出了所谓的群体免疫政策,也就是让所有英国人自由感染病毒,等大家都感染之后获得了免疫力,自然就没事了。

如果这么搞,除了死少数一些人之外,英国的经济几乎不会有任何损伤。

这方案简直毫无人性,没有任何普通人会喜欢,除了资本家。

全世界其他国家都强烈反对,但英国不为所动,这政策很是执行了一段时间。

后来为什么英国改变了自己的政策?

主要有两点原因,医疗系统爆炸以及疫苗的研究见到了曙光。

群体免疫政策执行一段时间后,英国的医疗系统爆炸了,医院瘫痪,到处都是重症病人。

虽说按照群体免疫政策,这些人早晚都是重症,但集中在一起被送到医院,会导致死亡率激增,造成人间地狱的景象,对于执政党非常不利。

如果执行一定程度的隔离封锁政策,会减缓病毒的感染速度,降低医疗系统的压力。

然后,在全球的疫苗研究都全面开启后,对于疫苗的大致出炉时间,英国政客们心里是有数的。

英国政客从一开始就对通过隔离和封锁消灭病毒不抱有任何信心,连试都不想试,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人体免疫力上。

通过适当的封锁令拖延时间,熬到疫苗出炉,这就是英国的防疫路线大方针。

因此,新冠疫苗研发成功后,英国是全世界接种疫苗最积极的国家。

以色列是目前全球接种比例最高的国家,成年人口接种率达86%,英国排全球第二,比例为85%,只差了1%。

但你要知道,英国是个大国,人数远远高于以色列。

从这组数据,你就知道英国对于打疫苗这件事是多么的积极,对于疫苗又是多么的寄予厚望。

疫苗,成了英国全村人的希望。

本来一切都在向好的一面发展,但奈何2020年10月份,印度进化出了一种所谓的双突变病毒,也就是今天的德尔塔毒株,实际突变为十五处。

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个新毒株会再次改变世界,只是略微给与关注而已。

2021年1月10日至23日,印度政府在首都新德里随机收集了2.8万人的血清,结果发现56.13%的人新冠抗体为阳性,远远高于官方统计的感染者比例。

印度政府大喜过望。

根据宗主国英国的群体免疫方案,只要有60%~70的人口拥有新冠抗体,就可实现群体免疫,而印度如今有了56%。

因此,4月份的时候,印度政府直接举办了大壶节,庆祝这一传统宗教节日。

结果,疫情爆了,感染人数激增至天际。

到了5月底,全世界的医学专家都看到了德尔塔毒株的恐怖之处,那就是这玩意居然具备免疫逃逸力。

实践证明,群体免疫无法保护印度,原始毒株引发的免疫力,无法抵抗德尔塔新毒株。

德尔塔毒株传入英国后,同样在英国感染了大量人口,新增感染者里95%以上都是德尔塔毒株引起的。

如果没有德尔塔毒株的存在,大量注射疫苗的英国,确实可以解封了。

但德尔塔毒株的成功变异,让针对原始毒株的疫苗废了一半,保护效力大打折扣。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疫苗还是有用的,可以大幅降低重症率和致死率,但普通人依然会感染。

这对于英国来说是没有用的,因为英国从一开始就不怕死人,只害怕封锁隔离政策带来的经济损失。

看到自己寄予厚望的疫苗无法抵抗德尔塔病毒,英国彻底绝望了。

当初对疫苗的期望值有多高,如今的英国政府就有多绝望。

再等待下一款专门针对德尔塔毒株的疫苗?

英国已经在封锁中待了快一年了,筋疲力尽,快撑不住了,难道还要再这么熬一年?

而且新出来的疫苗,你敢保证一定不会有新毒株再次绕开其免疫体系?

反正新冠疫苗可以大幅降低致死率,比刚开始的群体免疫政策好多了。

于是,英国就再次举起了群体免疫大旗,回到了2020年3月的那一套。

这一次,批评英国的国际声音小了很多,因为很多国家也快熬不住了。

英国先去试试,也挺好的。

因此,BBC说:“英国敢为人先,愿意试他人试,是值得鼓励与赞赏的。”

某种意义上,也没错。

这就是为什么英国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英国感染人数逐日激增的关口,不去加强防疫措施,反而宣布要彻底取消所有防疫措施的根本原因所在。

6月份的这波疫情反弹,直接摧毁了支撑英国政府抵抗病毒的最后心灵支柱。

我都已经给全国几乎所有人口都注射疫苗了,结果感染者还大幅反弹。

天啊,我还能怎么办。

因此,BBC的文章里出现了这样的话:

“新冠病毒永不会消失”

“打不打疫苗都会反复感染”

“完全无法阻止病毒扩散”

英国的整个精英层,都对抗疫战争的胜利彻底绝望了。

因此,选择了投降。

在这场人类和病毒的史诗级战役中,第一个投降的国家不是法国,而是英国,这让人类的防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

新冠疫苗之所以会失效,最大的原因就是印度的抗疫不利,导致病毒在印度疯狂的增殖,最终进化出了可以绕开新冠疫苗的德尔塔病毒。

如果英国放弃抗疫,选择投降,那么英国就会成为下一个养蛊场。

大量的英国人都注射了疫苗,构筑了免疫屏障。

这不是啥好事,反而是坏事。

在英国,无法绕开新冠疫苗免疫力的病毒都会被淘汰,只有那些能感染新冠疫苗注射者的病毒才有存活下去的资格,病毒会被疫苗“定向筛选”,最后将进化出具有更强免疫逃逸能力的新毒株。

无非就是把去年德尔塔毒株的进化之路再走一遍呗。

只要复制的次数足够多,总会有优胜的新冠病毒出现,成为下一届毒王。

在新一轮的感染中,无数的人类将会死亡。

英国为了加速感染,让本国经济早日逃出泥潭,甚至连口罩都不要求戴了。

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英国人民会成为牺牲品?

虽说注射疫苗后死亡率会降低,但英国你敢保证不会出现更强的新毒株?

而且,虽然新冠疫苗会降低死亡率,但你别忘了,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是英国,大量的发展中国家人们压根就没有疫苗,他们面对德尔塔病毒和即将在英国诞生的新毒株的的死亡率,不是一般的高。

发展中国家的中低端弱势人群,将是英国投降政策的最大牺牲品。

英国评选出的世界百大巾帼女性方方女士曾经说过:

检验一个国家的文明尺度,从来不是看你楼有多高、车有多快,不是看你武器多强大、军队多威武,不是看你科技多发达、艺术多高明,更不是看你开会多豪华、焰火多绚烂。

检验你的只有一条,就是你对弱势人群的态度。

英国首相约翰逊,你听到了么,世界百大巾帼女性在骂你呢。

作者:远方青木(ID:YFqingmu)

原文:英国向病毒投降了,宣布解除所有防疫措施

user avatar

可怕吗?看看欧洲杯,球员都确诊了,其他人照样踢。只能说,病毒落不到自己身上,确诊在他们看来只是数字。从始至终,都只是当流感处理而已。借某作家一句话,时代的一粒灰,落不到自己身上,就是一粒灰啊。

user avatar

英国死亡率一直在2-3

跟印度结局一样,最终还是被迫封城,火化系统扛不住。

user avatar

从3月份到现在,UK的每日COVID患者死亡人数维持在个位和十位数,对于一个六千人万人的国家,其平均死亡率是1600人/日,这个数字并不算多。而现在UK的防疫措施形同虚设。

在这种条件下,全面解封不解封没啥区别。

大英还得继续运作,否则很多产业会彻底消失。

央撒人很tough,这点疫情不算啥。主要是这个黄毛首相说啥都像是笑话。

user avatar

一,不彻底防疫,等于彻底不防疫

任何一个集体,如果持续做某件看不到尽头、看不到希望的事情,必然无法齐心。

按一般人群的忍耐度,封城需要一次见效彻底根治,不能反复封。

即使我国人民面临英国这样久拖不决的情况,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二,后果

1.疫情抬头趋势明显,解封后将继续恶化。 [1]

6月29日检测1095973人次,检测阳性20479人[2]阳性率约1.87%。

7月4日检测1276593人次,检测阳性27334人次,阳性率约2.14%.

按这个趋势,在7月19日解封前日新增就可能达到4-5万例。

2.病毒将持续变异

病毒通过遗传、突变、自然选择不断进化,适应环境。大量人群长期感染是病毒突变的高危因素,打疫苗是给病毒施加选择压,而不做隔离将有助于突变病毒传播。

3.致死率突变方向不确定

新冠无症状感染者大量存在,潜伏期可传播,传播速度快,代际间隔短,死亡率不大会限制传播速度,所以病毒突变方向不一定是致死率越来越低。

由于高病毒载量有助于病毒传播,所以病毒的致病性可能加强。

参考

  1. ^ https://coronavirus.data.gov.uk/details/testing
  2. ^ https://coronavirus.data.gov.uk/
user avatar

人在英国,无人邀

说下英国这边情况吧

其实所谓的lockdown早就名存实亡了,除了10点后不能售酒这一条。

昨天晚上和朋友看完球(在家看的,没去酒吧)然后回去路上顺便去TESCO买东西,因为晚了10分钟,酒就不能出售了,是的,这是我六月份到英国以来第3次感受到了所谓的lockdown

第一次是在外面吃饭(这么严重还敢吃饭,我们胆子也有点大……),需要预约

第二次是麦当劳,在严格限制人数

第三次就是不能买酒

除此之外,几乎看不见lockdown迹象

公共交通要求戴口罩,有不戴的

进超市要求戴口罩,也有不戴的

戴不戴口罩,早就看心情了。

大街上,除了亚裔和印巴人,几乎没有戴口罩的

看欧洲杯转播,格拉斯哥球场和温布利,有戴口罩的吗?

另一方面,英国现在大部分的PCR以及Boots的快速自检一直都是自己测的,有多少人捅了个寂寞呢?

各种自我隔离,那更是笑话,这个留学生都懂。

当然估计全面解封,英国的疫情肯定还要进一步爆发,但是英国政府不可能再收了,之前lockdown带来的反弹太大了,别的不说,就英国人这个服从度,继续lockdown他们敢把唐宁街10号拆了

而且重症,死亡率也是真的低,也许是控制不住确诊率转移中心的无奈之举吧,反正这波英政府可以说是举白旗了,但是输给谁了呢?自己人

user avatar

我们必须宣布它们是疫区了,不是因为他们的发病率高,而是因为它们的防疫举措实在太可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