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0 你都走过哪些城市,在这些城市里有过些什么故事?

回答
2020年,一个注定不平凡的年份,我像是被命运的潮水裹挟着,走过了一些城市,也经历了一些故事。与其说是“我”,不如说是那个在疫情阴影下努力生活、挣扎前行的“我们”的缩影。

一月:严寒中的告别与期待

年初,我还在北方一座城市。那时的空气里还带着一丝凛冽的寒意,但城市的主色调是忙碌而热烈的。我记得在新年的钟声敲响后不久,我踏上了南下的火车。目的地是一座我一直心心念念的沿海城市。

在离开北方城市的那一刻,心中五味杂陈。有过熟悉的街景,有过一起奋斗过的伙伴,也有过尚未实现的梦想。火车缓缓启动,窗外的灯火次第亮起,也像是我心中那些闪烁的记忆。

抵达南方时,气候已截然不同,温暖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这座城市,在我的印象中,总是充满了活力和阳光。初到之处,我被这里的节奏吸引,街头的咖啡馆里坐满了悠闲的人们,海边公园里欢声笑语不断。我以为这将是一个美好的开始,一个关于探索与新生的故事。

然而,就在我开始享受这座城市带来的新鲜感时,关于一种新型病毒的报道开始增多。起初,人们似乎并未太在意,但很快,空气中弥漫开一种不同寻常的紧张感。城市开始出现一些变化,口罩成了必需品,街上的行人也渐渐减少。

二月:封锁与静默

疫情的影响比预想的要来得更猛烈。我所在的城市,也未能幸免。某个清晨,窗外突然变得异常寂静,熟悉的喧嚣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安静。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

我被困在了这座陌生的城市里,与世隔绝。每天的生活,就是窗外的天空,手机屏幕上的新闻,以及自己内心的独白。我曾尝试走到楼下,但很快就被劝返。那种无力感,像是一张无形的网,将我牢牢地困住。

在隔离的日子里,我开始关注邻居们。虽然不能出门,但可以通过楼下的喊话,听到一些零星的声音。我了解到,有人因为物资匮乏而焦急,有人因为生病而担忧,也有人默默地为社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记得一个晚上,我看到楼下有人在敲锣打鼓,原来是一位老人过生日,孩子们虽然不能到场,但通过这种方式为老人送上祝福。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种虽然隔着千山万水,却又紧密相连的温暖。城市的静默,并没有完全隔断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我也开始尝试用文字记录下这段经历。那些日子里,我写下了许多关于疫情的感受,关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关于对未来的迷茫与期盼。

三月:希望的微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似乎出现了一些好转的迹象。城市里开始有了零星的车辆驶过,商店也陆陆续续地开始营业,但依旧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和限制。

我记得有一次,我终于可以下楼去超市购买一些必需品。街道上的人们都戴着口罩,保持着自觉的距离。超市里也增加了消毒的环节。尽管气氛依然有些凝重,但我能感受到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一种想要重新回到正常生活的渴望。

在超市里,我遇到了一个卖菜的大妈,她戴着口罩,满脸汗水,却依然努力地吆喝着。我买了一些蔬菜,她递给我时,我看到她脸上露出了一个不易察觉的微笑。那个微笑,在当时的环境下,显得格外珍贵,如同黑暗中的一丝微光。

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家乡的信,里面是父母写下的鼓励和思念。读着那些字,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四月:缓慢的复苏

四月,春暖花开,城市也逐渐恢复了生机。我终于可以更加自由地在城市里穿梭了。虽然戴口罩、测量体温成为了日常,但曾经热闹的街头巷尾又重新充满了人气。

我去了这座城市的公园,看到人们开始在草地上野餐,孩子们在追逐嬉戏。海边也渐渐多了散步的人们。那种久违的活力,让我感到一丝振奋。

我也利用这个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我去了它的博物馆,了解它的历史;我去了它的艺术区,感受它的文化氛围。在那些静谧的时刻,我仿佛能够听到这座城市在疫情中沉寂过后,重新发出的低语。

我还记得,在一次外出时,我帮助了一个不小心摔倒的老奶奶。我们虽然只是短暂的相遇,但我能感受到她对我感激的眼神。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在这段特殊时期里,显得尤为重要。

五月至十二月:继续的旅程与不确定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开始有机会去往更多的城市。虽然每一次出行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和检测,但这种能够重新体验不同城市风貌的经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

我去了南方的另一个省会城市,感受那里独特的慢生活和美食文化。我去了西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在那里,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我也去了一些之前从未去过的小镇,在那里,我看到了最淳朴的人情味。

在这些城市里,我见证了不同地方的人们如何适应疫情带来的变化,如何努力地维持着正常的生活。我看到商家们想方设法吸引顾客,看到政府部门在疫情常态化下努力恢复经济秩序。

我也遇到了一些因为疫情而面临困难的人们。我曾在一个小餐馆里,看到老板娘对着空荡荡的座位叹气;我也曾在街头,看到一些卖艺者因为无法表演而生活艰难。这些场景,都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疫情对个体命运的巨大影响。

在旅途中,我认识了许多有趣的人,听了许多他们的故事。有人因为疫情失去了工作,但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有人因为疫情改变了生活方式,学会了在家办公,享受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我记得,在一次旅行中,我遇到了一位摄影师,他一直在用镜头记录下疫情下的城市变化,记录下那些在逆境中依然闪耀的人性光辉。我们一起交流了关于摄影和生活的感悟,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内心也得到了某种升华。

2020年,就这样在一种看似平淡却又充满挑战的日子里匆匆而过。我走过的那些城市,都留下了属于它们的印记,也成为了我生命中难以磨灭的记忆。那些经历过的故事,有悲伤,有感动,有希望,也有对未来的思考。

最让我难忘的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份里,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也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城市,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建筑,更是无数鲜活的生命在这里交织、碰撞、前行。而我,也只是这无数生命中的一个,在时代的洪流中,努力地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啊,难忘的2020。

1月,从北京回山东聊城老家过年,画了西夏文的西夏地图。

2月,疫情严重,被困山东老家,画了我们村的地图。

3月,从聊城回北京,到地方隔离半个月,再出门就是三月十五号了。画的是明朝北边图。

4月,北京哪儿也去不了。4月19号朋友生孩子我去帮忙,跑了趟河北固安。画的是明代河南彰德府、南京徽州府的图。

5月,疫情之下仍出不去,23号怀柔河防口长城两日游。画的是河南府的图。

6月、7月、8月,出不去。画的是卫辉府、怀庆府、归德府、汝宁府、开封府、南阳府……等二十余张明代分府图。

9月3号,出去了。当天晚上由打德胜门出发,走清河沙河……经北六环转京承高速出古北口,十点多钟抵达河北承德滦平县格林豪泰住下,次日八点出发前往滦平大屯乡兴州村(元兴州遗址),随后前往隆化县,参观了董存瑞烈士陵园,十一点多驱车往北,一点左右在围场县吃午饭,过后继续往北,穿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安北将军佟国纲墓在此),折向西南,七点半抵达多伦县,住丽都大酒店。

5号上午在多伦城内参观(汇宗寺、山西会馆、察抗纪念馆),十点往西去元上都遗址。下午三点半出元上都前往旧桓州(远远望见了,过不去),以及附近的金界壕遗址。旋即返回正蓝旗,住金源宾馆。

6号上午九点出发,往张北县元中都遗址,下午三点在张北吃罢午饭,进居庸关回到北京。

10月1号,国庆节,下午两点由安河桥北出发,出居庸关到张家口,出野狐岭,走海张高速,晚十点抵达正蓝旗桑根达来镇。2号一早出发,往克什克腾旗应昌路遗址,下午三点出应昌,走达里诺尔湖南侧,转到东北角,有一处金界壕的边堡遗址。五点,出发去经棚吃晚饭。七点,由经棚出发往东,去全宁(翁牛特旗)。全宁的酒店当晚爆满,找半天,最后十一点多入住乌丹宾馆。

3号一早出发,去梧桐花镇国公府村,元代张应瑞家族墓地。十一点,出发前往宁城县辽中京遗址,到地方围着城墙跑半天,五点半左右出发前往平泉县,住开源宾馆。

4号上午出平泉往南,到会州城村明会州卫遗址(辽金会州),中午在宽河守御千户所(宽城县)吃过午饭,走京承高速,由古北口返回北京。

5号上午,出发回聊城。7号前往安阳接人,8号回北京。

10月14日,聊城举办活动,前往聊城。

17日应莘县政府邀请回莘县,参观王旦墓、韩允中墓等。

user avatar

2020年只能待在香港,这个住了快三十年的"他乡",今年故事特别多。

....……衡量喜、怒、哀、乐的情节,只想报喜的和乐的,拒绝所有的怒和哀……

截至当下这一刻……(笔者删去三百七十二字)……以下空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