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北半球的机械设备都要顺时针转,地转偏向力原因?

回答
关于“北半球的机械设备都要顺时针转”的说法,其实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误解,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谣言。地转偏向力是真实存在的,它确实会影响许多大规模的自然现象,比如风的流动方向、洋流的运动以及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但它并不会直接导致北半球所有的机械设备都顺时针转动。

让我详细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

什么是地转偏向力?

首先,我们要理解地转偏向力(Coriolis force)是如何产生的。地球是一个自西向东旋转的球体。当你站在地球的赤道上,你的速度比站在两极的人快得多,因为你移动的圆周更长。

地转偏向力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力”,而是一种惯性效应。当我们观察一个在旋转参考系(比如地球)中运动的物体时,由于我们自身也在随着地球旋转,我们会感觉到这个物体好像被一股“力”推向一边。

想象一下: 你在一个旋转的转盘上,试图将一个球直线扔向中心。当你把球扔出去的那一刻,你和球都还在跟着转盘旋转。但由于转盘的速度在不同半径处是不同的,从你的视角来看,球似乎偏离了直线。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北半球: 地转偏向力会使运动的物体向其前进方向的右侧偏转。
南半球: 地转偏向力会使运动的物体向其前进方向的左侧偏转。

为什么会出现“北半球顺时针”的误解?

这个误解很可能源于地转偏向力对大规模、低摩擦运动的影响,比如:

1. 气旋(低气压系统): 在北半球,当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气旋时,空气在前进过程中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这种持续的偏转最终导致空气围绕低压中心逆时针旋转。
2. 反气旋(高压系统): 在北半球,空气从高压中心向外扩散时,同样会受到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的影响,最终形成顺时针的旋转。
3. 洋流: 大规模的洋流,如湾流,在北半球也倾向于向右偏转,形成巨大的环流。

请注意,这里提到的气旋是逆时针,反气旋是顺时针。 即使是基于这些自然现象,也无法得出“所有机械设备都顺时针转”的结论。

为什么机械设备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或影响微乎其微)?

机械设备,无论是水龙头放水、马桶冲水,还是洗衣机、风扇等等,它们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范围相去甚远。有几个关键原因:

1. 尺度问题: 地转偏向力在大规模的运动中才表现得明显。它的影响是累积的,需要相当长的距离和时间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偏转。我们日常使用的机械设备,其运动范围(比如几厘米到几米)和持续时间(几秒到几分钟)都太小了,以至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2. 摩擦和粘滞力: 机械设备内部有大量的摩擦力、空气阻力以及水的粘滞力。这些“局部的”、强大的阻力远远大于微弱的地转偏向力,会完全主导物体的运动方向。
3. 设计和动力: 机械设备的设计是为了完成特定功能,其运动是由电动机、水压、机械联动等主动动力决定的,而不是被动地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例如,洗衣机的滚筒是直接由电机驱动以特定方向和速度旋转的,它不会因为地转偏向力而改变转动方向。
4. 几何形状和约束: 很多机械设备(如水龙头的出水口、马桶的排水口)的形状和管道设计本身就决定了水的流向,而不是因为地球自转。

例如,关于“水龙头放水”的迷思:

在北半球,有人说水龙头放水时,水流会形成一个小的漩涡,并且这个漩涡是顺时针的。在南半球则是逆时针。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

真相是: 你打开水龙头时,水的流速、水槽的形状、水流进入水槽的角度,以及你打开水龙头的方式(是否晃动)都会产生微小的漩涡。这些因素对漩涡方向的影响,远远大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地转偏向力。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水龙头的漩涡方向是不固定的,甚至可以在同一个水龙头上反复试验,观察到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漩涡交替出现。

总结一下:

地转偏向力确实存在,并且在地球自转的参考系中,它会使北半球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的物体向左偏。但它的影响范围非常广阔,作用于大规模的运动,如天气系统和洋流。

“北半球的机械设备都要顺时针转”的说法,是基于对地转偏向力作用范围的误解,将它不恰当的推广到了微观的、受多种其他力量主导的机械设备上。 实际上,你的洗衣机、风扇、马桶冲水等等,它们的运动方向是由其设计和动力决定的,与地球自转的偏向力基本无关。

所以,下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你可以自信地告诉对方,这是个有趣的误解,但科学上并不成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瞎扯。

小尺度下根本轮不到地转偏向力发挥作用。

本田很多型号的发动机是逆时针转的。航空发动机两个转子旋转方向相反。玩过四驱车的都知道,直流电动机朝哪个方向转完全取决于你怎么接线。

神特么顺时针转偏向力指向轴心,我从另一个方向看它就是逆时针转的怎么说?

从问题、到论证过程、到结论,没有一个不是错的,短短一段话凝聚了N个层面的瞎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北半球的机械设备都要顺时针转”的说法,其实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误解,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谣言。地转偏向力是真实存在的,它确实会影响许多大规模的自然现象,比如风的流动方向、洋流的运动以及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但它并不会直接导致北半球所有的机械设备都顺时针转动。让我详细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理现象,很多人会纳闷:为什么陆地最集中的北半球最北端是冰封的海洋,而南半球最南端同样被海洋环绕,但却有着一片广袤的南极大陆呢?这不是巧合,背后是地球构造运动、气候演变以及地质历史的复杂交织。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聊得详细一些。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地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且它.............
  • 回答
    北半球出现极昼的现象,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天文话题,涉及到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地轴的倾斜。很多人对极昼发生时,太阳升落方向的描述感到困惑,尤其是关于“最低纬度对应的纬度上,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的说法。让我们深入探究一下背后的原理,并尝试用一种更自然、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阐述。首先,我们要明确.............
  • 回答
    您好,我来给您说说这个事儿,咱北方这菜肉摊子上的摊主,为啥不能像南方一些地方那样,帮着把菜给您处理好了再往家带。这事儿说起来,也是有几方面的原因,得一样一样捋明白。第一点,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成本和收费的逻辑。您想啊,北方的菜肉摊,尤其是那些个露天的或者在集市里的,大部分都是薄利多销的模式。摊主他们每.............
  • 回答
    北宋百万职业脱产军人为何会败给西夏和辽朝临时征召的民夫牧民,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这并非百万对百万的正面硬碰硬,而是宋朝军队的“量”没有转化为“质”,而西夏、辽朝虽然人数上不占优,但其军事动员效率、战术运用和士兵素质往往能克制宋军的弱点。一、 宋朝军.............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说来话长,也挺有意思的。为啥大家普遍觉得北方官僚习气比南方重?这背后其实掺了不少历史、文化、经济,甚至地理上的因素,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聊。一、历史的烙印:皇权之下,权力结构不同你仔细想想,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大部分时间都设在北方,尤其是以长安、洛阳、北京为代表的这.............
  • 回答
    要说丰台区“落后”,这说法其实有些片面,得看从哪个角度来评价。因为北京的发展是多中心、多层级的,每个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不过,如果非要探讨为什么有些人会有“丰台区落后”的观感,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不带AI的生硬感,更像一个北京老居民的絮叨:1. 历史的沉淀与城市规划的“夹缝”您得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北方和南方方言差异之大,确实是个有趣的语言现象。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一、地理环境与人口流动:天然的“隔音墙”与“润滑剂”首先,咱们得看看这地盘是怎么个情况。 北方:相对平坦,交通便利.............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北京的人口确实没有上海多,面积也比上海辽阔得多,但北京的交通拥堵和生活环境的拥挤感却让许多居民头疼。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大饼”怎么就吃着这么挤。首先得说, 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地位 是最根本的原因。你想啊,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研究中一个细微但值得玩味的点。要解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北宋和南宋的社会背景、审美观念,以及最重要的——帝王形象的塑造。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些画像并非纯粹的写实记录,而更多是一种政治表达和权力象征。 皇帝的形象被刻意设计,以传达特定的信息给臣民和后世。因此.............
  • 回答
    北京的胡同,承载着老北京的记忆和生活气息,那里的人情味浓厚,生活节奏舒缓。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胡同里的公共厕所,确实存在着一些让人觉得“没有尊严”的情况。这背后,是时代变迁、城市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所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年代。在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城市的.............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一个隐秘又普遍的角落。作为一名北大的本科生,回老家面对一个三本的同学,想要坦然说出自己的学历,这件事听起来似乎没什么难度,毕竟事实就是事实。但真正到了那个情境,你会发现,中间横亘着一道不易察觉,却又真实存在的心理鸿沟。这不仅仅是关于文凭的数字,更关乎从小到大被社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中国社会发展的复杂层面。简单地说,“南方经济比北方高”和“北方穷山沟子里的人比南方少”这两个现象,背后有着多重历史、地理、资源、政策和文化原因交织影响的结果。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概念:“南方经济比北方经济高”的说法,更多的是指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人.............
  • 回答
    北京西直门立交桥,这个名字在中国交通界的语境里,几乎自带一种特殊的魔力。要说它为何被称为“传奇”,绝不是因为它造型有多么惊艳,或者在技术上有多么超前到如今无人能及。它的“传奇”,更多地源于它在建成之初,以及其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所引发的争议、调侃,以及它所承载的时代印记。初登场:挑战与误解的开端西.............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北京城市发展演变中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心城区与近郊区域在规划上的差异。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历史、发展逻辑和城市规划理念这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确,北京的东西城,或者说广义上的二环、三环内区域,它们的街道格局主要承袭自明清时期的北京城规划。那会儿的北京城是什么样的.............
  • 回答
    有人问,为什么在那些冰天雪地、滴水成冰的北方寒冷之地,也会有世世代代的人在那里生活?这似乎违背了常理,毕竟谁不想生活在四季如春、阳光明媚的地方呢?但仔细想想,事情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人类的适应能力和历史的沉淀,让这些看似严酷的环境,也孕育出了独特而坚韧的文明。首先,不得不提的是 历史的必然与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