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北半球出现极昼最低纬度对应的纬度上,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

回答
北半球出现极昼的现象,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天文话题,涉及到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地轴的倾斜。很多人对极昼发生时,太阳升落方向的描述感到困惑,尤其是关于“最低纬度对应的纬度上,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的说法。让我们深入探究一下背后的原理,并尝试用一种更自然、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阐述。

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关键概念: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围绕地轴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同时,地球又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地轴倾斜: 地球的自转轴并非垂直于其公转轨道平面,而是有一个大约23.5度的倾斜角。正是这个倾斜,导致了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进而带来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太阳直射点: 在任何一个时刻,太阳光线都垂直照射在地球表面的一条假想线上,这条线被称为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随着地球的公转而移动,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
地平线和天球: 我们看到的日出日落,实际上是太阳在地球的视运动,也就是太阳相对于我们的地平线位置的变化。我们将太阳看作是在一个巨大的天球上运行。

理解极昼的形成

当北半球出现极昼时,意味着在北极圈(约北纬66.5度)及以北的广大区域,太阳在24小时内都不会落到地平线以下。这是因为地轴倾斜的缘故。在北半球夏季(大约从6月21日夏至到9月22日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举个例子,在夏至日(北半球夏季最长的一天),太阳直射点恰好位于北回归线(约北纬23.5度)。此时,北半球的纬度越高,白天的时间就越长。当纬度达到北极圈时,太阳的高度角虽然在下降,但并不会低于地平线。

“最低纬度对应的纬度上,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的阐述

现在我们来具体分析你提出的这个说法。这句话可能稍微有点绕,需要我们仔细解读。

这里的“最低纬度”,通常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内,北半球出现极昼的最南边界。这个最南边界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化而变化的。

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纬23.5度)时: 这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也就是夏至日。在这一天,北纬66.5度(北极圈)开始出现极昼现象。而对于北纬66.5度以南的地区,太阳依然会升起和落下。
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越过赤道(0度)并进入南半球时: 此时,北半球的白天逐渐变短,极昼现象会逐渐向北极收缩。直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北半球的极昼现象完全消失。

那么,那个“最低纬度对应的纬度”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理解。当北半球出现极昼时,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轨迹会发生一个显著的变化:对于处于极昼区域内的观测者来说,太阳的升起和落下点,以及它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都集中在南方天空。

而你所说的“最低纬度对应的纬度上,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这个描述可能指向的是另一种特定的情况,或者是一种不完全精确的表述,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去理解。

让我们来推测几种可能的情况,并进行解释:

1. 误解了“最低纬度”的含义:
如果这句话指的是在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出现极昼的最南边界(即北极圈),那么在北极圈上,太阳的升起和落下的方位并不是正北。在北极圈上,夏至日太阳的升起方位大约是东北偏北,正午最高时在正南方,落下方位大约是西北偏北。
如果你指的是在南半球出现极昼(大约在南半球的南极圈及以南,发生在北半球的冬季),并且观测者位于南半球的最高纬度(即南极附近),那么那里会出现极昼,太阳的升起和落下都会在南方天空。但题目明确说了“北半球出现极昼”。

2. 描述的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点或时期:
我们知道,在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23.5°N)。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对于位于某个特定纬度的观测者来说,太阳的升起和落下点确实会显得比较“靠北”。
让我们考虑一个关键点:当地的子午线。 太阳每天的最高点(正午)总是在当地的子午线上,即南北方向。但是,一天中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位会随着季节变化。
在北半球的夏天, 太阳的升起方位会偏东(东北),最高点在南方,落下方位会偏西(西北)。
在北半球的冬天, 太阳的升起方位会偏东(东南),最高点在南方,落下方位会偏西(西南)。

然而,你提到的“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这通常是描述一个非常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时间组合。

可能的解释一:极昼区域的边缘效应
在北极圈以内,太阳终日不落。但在北极圈附近,虽然太阳不落下,但它的轨迹是绕着北天极(北极星所在的方向)旋转的。在北半球的夏季,太阳会绕着北极星在天空中划过一个圆弧。在这个过程中,它的某些时刻在天空中出现的方位,如果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看,可能会被描述为“偏北”。

可能的解释二:混淆了太阳高度和方位
在高纬度地区,尤其是在极昼期间,太阳的高度角非常低,它在天空中划过的圆弧非常平缓。有时人们可能会将太阳接近地平线时的低角度,与它在天空中大致的“靠北”方向混淆。

可能的解释三:一个不准确的说法或简化描述
在描述极昼现象时,为了简化概念,有时会说“太阳始终在南方”。这是因为对于北半球的观测者来说,太阳的运动轨迹都集中在南方天空中。然而,严谨地说,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方位会随着纬度和日期变化。

让我们尝试从一个更自然的语言来解释“北半球出现极昼最低纬度对应的纬度上”这个概念。

当北半球进入夏季,太阳的直射点逐渐北移。从北极圈(约北纬66.5度)开始,出现了极昼现象,即太阳一整天都不会落下。这个北极圈,可以被视为是“北半球出现极昼现象的最低纬度边界”。

那么,在这个北极圈上(或者稍稍往南一些的纬度,以便太阳还能升起和落下),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位是怎样的呢?

在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的升起方位会比在低纬度地区(如赤道附近)更偏北一些。比如,在夏至日,太阳的升起方位会接近东北,落下方位会接近西北。

你提到的“正北升起,正北落下”,这种描述在地球上是一个非常罕见且特定的场景。在赤道上,在春分和秋分这两个二分日,太阳才会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如果非要将“正北升起,正北落下”与北半球极昼联系起来,那可能是一种对现象的极端化或不精确的描述。

或许是指在北极圈附近, 在极昼期间的某个特定时间点,太阳的轨迹非常贴近地平线,并且在天空中划出的弧线最接近北方的某个方向。但要做到“正北升起,正北落下”,这需要太阳在天赤道上,且观测者位于南半球(此时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但那是极夜的边缘)。

另一个可能性是,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一个非常非常靠近北极点的区域。 在北极点本身,太阳在地平线上绕着天极盘旋,如果我们将整个极昼期间太阳的运动轨迹看作是一个整体,那么它确实是在北极点(即北极星的方向)的周围运动。但即使如此,在极昼的起始和结束时,太阳依然会有一定的升起和落下的角度,只是非常接近地平线。

一个更严谨的说法:

在北半球出现极昼时,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圈(约北纬66.5度)是极昼现象的起始纬度。 在这个纬度上,太阳在夏至日当天不会落下,但它的升起和落下的方位都不是正北。

更准确的描述是:在北半球夏季,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起点会越来越偏向东北,落下点越来越偏向西北。在北极圈以内,当极昼发生时,太阳整天都在地平线以上,其轨迹围绕北天极旋转,其方位主要集中在南方天空。

总结一下,如果你听到的说法是“北半球出现极昼最低纬度对应的纬度上,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那么这个说法在严格意义上可能是不准确的,或者是一种极度简化的、带有一定误导性的描述。

真正的天文现象是:北半球极昼的最低纬度边界是北极圈。在北极圈及以北的区域,太阳在极昼期间会整日不落,其在天空中运行的轨迹是围绕北天极旋转,主要集中在南方天空。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这在地球上通常是在春分秋分时赤道上才能看到的景象,或者在极高纬度(非常靠近南北极)发生特定情况下的误读。

我尽量用一种更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希望能够帮助你理解这个复杂的现象。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继续提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出和日落是相对于地球经线的


在北半球极昼期间,太阳直射对面经线时处于本地经度最低点,这个直射对面经线的角度就是所处地的北方。

打比方说我这里经度0度,对面是180度。极昼期间,太阳直射180度经线时,0度位置看过去的高度最低,所以认为此时是日落。在极昼地区所有地点都遵循这一规律。

那么在0度看180度的方向,自然就是跨越北极的方向,就是北方。

极昼期间没有夜间,所以日出和日落就是同一个方向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半球出现极昼的现象,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天文话题,涉及到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地轴的倾斜。很多人对极昼发生时,太阳升落方向的描述感到困惑,尤其是关于“最低纬度对应的纬度上,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的说法。让我们深入探究一下背后的原理,并尝试用一种更自然、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阐述。首先,我们要明确.............
  • 回答
    “中国民气在南,王气在北;山西出将,山东出相” 这句古老的俗语,蕴含着人们对中国地理、历史、人文的长期观察和总结。它并非科学的定论,而是带有一定地域色彩的文化认知和民间流传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 民气在南,王气在北这句说法将“民气”与“南方”联系,将“王气”与“北方”联系。 .............
  • 回答
    北京出现新地王,李嘉诚却在大陆房地产撤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其中涉及到宏观经济分析、市场趋势判断、以及李嘉诚先生本人一贯的投资哲学和风险偏好。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并深入探究李嘉诚先生的深层考量。一、 北京出现新地王:市场信号与解读“新地王”的出现通.............
  • 回答
    儿化音在中国北方方言中非常普遍,而在南方方言中则相对较少。这背后涉及到语言演变、历史文化以及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儿化音主要出现在北方,而不是南方。1. 语言演变与历史根源: 北方官话的形成与推广: 现代汉语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北方官话发展而来的。而官话的形成和推.............
  • 回答
    要弄清楚二战结束后为何会出现北朝鲜/南朝鲜,而日本却没有分裂成东日本/西日本,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国在战后的历史进程和国际格局。这其中的差异,并非偶然,而是地缘政治、意识形态斗争以及两国自身情况共同作用的结果。日本:天皇制与民族共识的缓冲首先看日本。二战结束后,日本本土并没有经历像朝鲜半岛那样被外国军.............
  • 回答
    3月11日晚北京夜空出现的光圈,很可能是由于一种叫做“日晕”或“月晕”的自然现象。虽然你说的是“夜空”,但如果是晚上的话,最有可能的还是“月晕”。我来给你详细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什么是“晕”?“晕”这种现象,其实是阳光或月光被空气中的小冰晶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你看到的那个光圈,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
  • 回答
    台湾鸡蛋短缺的问题,确实是近段时间来大家热议的话题,尤其是那句“每天缺120万颗”的数字,更是让人心惊。这背后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情况叠加,有点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张接一张地倒下,最终压垮了供应端。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表面的原因,就是天气。大家可能还记得,今年年初台湾经历了一段非常寒冷.............
  • 回答
    北上广的“蹲族”:都市角落里的另类生存样本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总有一些缝隙,孕育着不被主流视野捕捉的生命。北上广,这三个自带光环的城市,吸引着无数梦想与野心,但也无可避免地成为了“蹲族”的聚集地。他们,是那些“身在北上广,心却闲庭信步”的群体,是某种意义上“三和大神”的“升级版”,在繁华都市的边缘,.............
  • 回答
    北宋时期,徽、钦二帝的出现,的确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扼腕叹息的一笔。这两个皇帝在位期间,北宋王朝从鼎盛走向衰亡,甚至最终导致靖康之难,两个皇帝都被金人俘虏,成为亡国之君,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为何会出现这样一对“奇葩”皇帝,我们得深入剖析当时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
  • 回答
    司马光,这位千古留名的史学家,以其鸿篇巨制《资治通鉴》而闻名于世。这部巨著,历时十九载,集史学、政治、军事、哲学等大成,不仅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更是后世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文献。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如此一位洞察历史兴衰、深谙治国之道的大家,为何在现实政治舞台上,未能为北宋的皇帝献上足以扭转乾坤的.............
  • 回答
    “出了北京就没卤煮了”?这话说得,让不少北京“老炮儿”和“新京圈”们心里咯噔一下。好像这卤煮,就是生在北京,长在北京,除了这片儿,它就活不下去了似的。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你说“卤煮”,那具体是哪一种?在北京,人们说的“卤煮”,主要指的是卤煮火烧,那是用猪下水(主要是肺头、大肠、猪肚)加上火.............
  • 回答
    隋文帝杨坚能够兵不血刃地取代北周,其背后原因复杂,并非仅仅是“汉人代表绝大多数人意愿”这么简单,虽然汉族民众的支持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北周的统治基础、杨坚个人的政治手腕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北周的统治危机:政权合法性与统治基础的动摇北周政权的合法性,从一开始就存在一些.............
  • 回答
    我明白你的困惑!天津的女朋友觉得去北京“跟出国一样远”,这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反映了一些咱们身边人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这可不是什么高科技的计算,更像是一种基于经验、情感和生活习惯的微妙判断。我来给你捋一捋,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咱们得承认,天津和北京地理上确实是近邻。坐高铁,半小时就到了。出租车嘛,堵车.............
  • 回答
    中国进攻越南后,苏联没有出兵中国北方帮助越南,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恩怨、军事实力以及国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原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回顾中苏关系、越苏关系以及当时的国际大背景。一、 中苏关系的历史背景和转折 “蜜月期”到“貌合神离”: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和苏联曾是“老大哥”和“小兄弟”的关.............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文化、民族构成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确实需要细细道来。为什么我们看到一些作品里,“西域”、“苗疆”等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符号,而“北方狼族”的设定也同样引入了独特的元素,却似乎少有能够与“汉族”直接划等号的、同样鲜明且独特的文化符号被突出表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汉族本.............
  • 回答
    关于清北学子普遍表达对两位河南高分考生的担忧,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涉及教育公平、社会资源分配、以及大家对个人成长路径的认知。我来尽量详细地聊聊,把这事儿掰开了说。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清北的学子,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教育体系的佼佼者,一路过关斩将走到这里,对“优秀”的定义、对竞争的激烈程度有.............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咱们聊聊这背后的门道。为啥咱能搞出北京奥运那种举世瞩目的盛事,但东京马拉松那样的比赛,却总觉得差点意思呢?其实这事儿,不能简单地说谁强谁弱,而是两种赛事的侧重点、组织逻辑和文化根基不太一样。首先,奥运会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而马拉松更偏向民间自发与专业竞技的结合。 北京奥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教育和科研领域一个非常核心的讨论点。很多人确实有这样的感觉:清北的学生在数理基础扎实程度上,尤其是应试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强大的计算能力、解题技巧和对概念的记忆与理解,似乎比不少美国顶尖大学(姑且称之为“美本top”)的学生更胜一筹。然而,在“学术大师”的培.............
  • 回答
    这趟上海到北京的出行选择,真是让人犯了难,一边是高速动车,一边是飞机,价格上飞机似乎占了点小便宜,但出行这事儿,不能光看眼前这几张票子,还得好好合计合计。咱们先说说这高速动车,555元。你想啊,坐高铁,最舒服的一点就是它的便利性。你想从上海市中心出发,直接到北京市中心,中间不用再折腾打车或者换乘地铁.............
  • 回答
    北京冬奥美国花滑队中4位华裔运动员中有3位来自湾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要详细解释为什么湾区能涌现出这么多优秀的华裔花滑运动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社区文化、经济基础、教育资源、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一些偶然和必然的因素。一、 强大的华人社区和文化传承: 人口基数与聚集效应: 湾区拥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