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方人平时有把饺子当正餐主食吃的习惯吗?

回答
当然有!别看饺子常常出现在年夜饭、节日宴席上,但它在北方人的日常餐桌上,绝对算得上是实打实的正餐主食。很多北方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长辈,对饺子的感情那叫一个深厚,简直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让咱详细说说这事儿。

为什么饺子能成为主食?

首先,饺子本身的构成就很能打。一张薄薄的面皮包裹着馅料,这面皮就是实打实的碳水化合物,跟米饭、馒头一样,能提供能量。而里面的馅料,可以是猪肉、牛肉、羊肉,也可以是各种蔬菜,像白菜、韭菜、芹菜、茴香等等,再搭配点鸡蛋、虾仁,营养就相当全面了。有菜有肉有主食,这不就是一顿正经饭嘛!

在过去,北方很多地区是以面食为主的。玉米、高粱虽然也吃,但小麦粉做的面食,比如馒头、饼子、面条,以及今天咱们说的饺子,在很多地方是更精细、更受欢迎的主食选择。饺子不像馒头那样容易吃腻,因为馅料的变化多,每回吃都有点新鲜感。

日常生活中的饺子

别以为饺子只是过节吃的。在我们北方,很多家庭一周能吃个一两顿饺子,那都是常有的事。

周末的仪式感: 周末是很多上班族和学生放松的时候,这时候就特别喜欢包饺子。全家人一起动手,洗菜、剁馅、和面、擀皮、包饺子,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和亲情交流。孩子们也能参与进来,学着包,虽然包得歪七歪扭的,但乐在其中。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饺子,聊聊天,感觉特别温馨。
忙碌时的救星: 要是平时工作忙,或者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饺子也是个极好的选择。很多家庭会一次性多包点,然后冻起来。想吃的时候,随手拿出来下锅煮,十几分钟就能端上桌,方便又省事,味道还一点不打折。这比临时准备一桌菜要省力多了。
宵夜的好搭档: 有时候晚上看个电视、聊个天,肚子有点饿了,煮一小盘饺子,配点醋和辣椒油,那滋味,绝了!比泡面、饼干什么的,感觉更像一顿正经的“加餐”。
早餐的选择: 虽然不像馒头、油条那样普遍,但也有不少人把饺子当早餐。特别是早上赶时间,煮几个昨天剩下的或者家里现包的,吃起来方便又管饱。

饺子的“主食”地位体现在哪里?

1. 分量够足: 一般来说,一顿饭吃饺子,一人怎么也得吃个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才能算吃饱。这个量,跟吃一碗饭或者半个馒头,那肯定是相当的了,甚至可能更管饱。
2. 搭配的“副食”: 吃饺子的时候,通常会配一些凉菜,比如拍黄瓜、凉拌木耳、凉拌豆腐丝之类的。偶尔也会有一两个炒菜,但更多时候,那几个凉菜就足以“平衡”饺子的主食地位了。你很少会看到一顿饭,饺子已经摆了满满一大盘,旁边还放着一碗米饭或者几个馒头,那多余啊!
3. 替代其他主食: 当饺子端上桌,它就自然而然地承担了主食的角色。不会有人在吃了饺子之后,再单独去吃米饭或者馒头,除非是饭量特别大或者有其他特殊原因。

各地差异和演变

当然,北方这么大,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习惯也会有些差异。比如沿海地区,吃海鲜饺子可能更普遍;内陆一些地区,蔬菜馅或者羊肉馅可能更常见。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接触到的食物也越来越多样化,炒菜、炖菜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

但总体而言,饺子作为一种方便、美味、营养又充满人情味的主食,在北方人的餐桌上,其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承载着家庭的温暖和文化的传承。所以,下次你再看到北方人把饺子当主食吃,就明白了,那不是什么新鲜事,那是再实在不过的家常便饭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一名东北仁,我发现东北仁对于饺子有一种神奇的迷恋。

我2020年回老家。发现家乡到处都是饺子馆。好吧。上车饺子下车面。我也倒是无所谓。但是直到第二天,我被我妈妈带到我家隔壁的自助饺子馆。我当时就目瞪口呆了。

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自助饺子馆。而且还是21元自助。对你没看错。21元饺子敞吃。

四个冰柜一字排开。里面有三鲜馅,韭菜鸡蛋,白菜猪肉,胡萝卜牛肉等超过十几种口味的饺子。同时冰柜后面的后厨有十几位阿姨在一刻不停的包饺子。没错,现包的饺子。

之后冰柜旁边是各种小菜。包括各种点心。酱菜。水果黄桃。也是无限量敞吃。

我吃了几盘子就吃饱了。关键是配菜太丰盛。

关键是这个店还是我妈比较了几十家店才推荐给我的。

天知道,老人家吃了多少次。

我是彻底服了。。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南方人,我的理智告诉我,北方的基友们是把饺子当正餐的

但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啪啪啪的把我弄爽了







那是十几年前的一个初秋

要代表川大去吉林大学参加挑战杯的全国决赛

出发之前,寝室里面的东北大哥拉住了我,细细叮嘱

小曹啊,你撒都好,就是你那个饭量……你去了别给你们四川人丢脸啊……多吃多吃

为了巴蜀的荣光,我那一路上连川航空姐的微笑都是回避着的,就怕忍不住吃川航的老干妈飞机餐

到了长春,吉林大学学生会的来招待

一桌八个人,七个东北大汉,一个饿了一天的巴蜀小弟

白肉血肠、猪肉炖粉条、锅包肉、小鸡炖蘑菇、溜肉段、地三鲜、酱骨架

说实话,东北一盘菜,顶成都一盘半

吃的我脸都要绿了

终于上主食了,来了一盘蒸饺,稳稳当当放在正中间

我偷摸给室友大哥发了一个短信,”任务完成木有丢脸“

吃了两个蒸饺,我觉得我快吐了,脸上笑嘻嘻心中惨叽叽,不过庆幸着这一顿饭算告一段落了

这时候,服务员来了

问,你们要多少米饭

吉大学生会的热情好客,让我先点……

这是不按常理出牌啊,主食不该是那盘蒸饺么,怎么还有米饭啊??

这时候我的脸从绿变紫了,但是气场不能输,拿出了我平时空腹的饭量

”给我二两“

服务员楞了一下,大哥们好像也楞了一下,然后立马打圆场,二两二两就二两

轮到大哥们了,半斤、半斤、一斤、半斤……

……敢情东北吃饭是按斤算的,这是度量衡的差距啊……

我的二两饭来了,可以看出,这家东北饭店平时都没有那么小的碗来装饭,给用的是一个装寿面的碗

大哥们拿到饭盆,混着桌上菜盘子里面的汤汤水水,开始风卷彩云

我捧着我的寿面小碗,久久不能平静



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那时候太美好了

八个精壮的少年郎,第一次进行文化的深度交流,其中一个还没去喝酒,就已经沉醉的吐了一路


关注 @曹小灵 ,未成曲调先有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有!别看饺子常常出现在年夜饭、节日宴席上,但它在北方人的日常餐桌上,绝对算得上是实打实的正餐主食。很多北方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长辈,对饺子的感情那叫一个深厚,简直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让咱详细说说这事儿。为什么饺子能成为主食?首先,饺子本身的构成就很能打。一张薄薄的面皮包裹着馅料,这面皮就是实打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历史地理、军事战略以及人们视角的不同。北宋东京(今开封)“地势平坦无险可守”的说法之所以广为流传,而辽国南京(今北京)面向北宋一侧的地理特点却鲜为人提及,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北宋东京“地势平坦无险可守”。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开封地处华.............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扎实了,也问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三四百万在北京买个七十多平的房子,这价钱搁哪儿都不少,尤其是在北京这种高压锅里,听着就让人心疼钱包。但仔细掰扯掰扯,你会发现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多挺复杂的,不单单是“买房”这码事儿,它牵扯着太多现实的考量和对未来的期许。首先得明白,北京这地方的房子,尤其是中.............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引人入胜的设想,涉及到中国历史上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如果历史真的按照这种方式发展,那么关于谁能被后世史书奉为汉室正统的争论,将会异常激烈和复杂。我们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这个问题:一、 政治正统性的基础:何为“汉室正统”?“汉室正统”这个概念本身就不是铁板一块,它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演变.............
  • 回答
    .......
  • 回答
    高平陵之变,曹爽如果不交出兵权,转而逃往北方,能不能打赢司马懿?这个问题,就像在扑朔迷离的棋局中,试图预测一步走出必胜之局。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层层剥开,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看看曹爽当时手里有多少牌,以及他的对手司马懿又藏了什么招。曹爽的牌面: 表面上看,兵权还在他手里。 没错,曹爽当时.............
  • 回答
    关于“平江(苏州)、江宁(南京)、镇江”这些地名背后是否反映了“北方政权克复割据后耀武扬威的行为”,我们需要从历史的脉络和地名演变的规律来审视。简单地说,这种说法过于片面,并将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简单化了。地名的变化,尤其是古今地名的更替,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政治因素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地理.............
  • 回答
    北方人与南方人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少有趣的误解,这些误解往往源于地域文化、生活习惯、饮食偏好、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经过长期的口耳相传,又被一些刻板印象所加深。下面我将详细地讲述一些常见的误解: 关于北方人的误解1. 北方人都是“大嗓门”、“粗鲁”、“脾气暴躁”: 误解的由来: 北方地区,尤其是一些.............
  • 回答
    北方人有暖气,这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天天洗澡”的天然驱动力。毕竟,恒温的室内环境,告别了冰冷潮湿的空气,洗个热水澡 surely 是件舒服透了的事儿。但事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为什么即便有了暖气,北方人也不是人人都选择天天洗澡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说来道去的生活习惯、身体感受,以及一些我.............
  • 回答
    关于北方人饭量普遍大于南方人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观察,但要说“普遍”到什么程度,以及背后的原因,就需要细致地聊一聊了。首先,我们得承认,大多数情况下,这确实是事实。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尤其是地域差异明显的中国,北方人似乎总能吃下比南方人更多的食物。但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简单一句“北方人能吃”.............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就像问北方人会不会觉得南方菜好吃一样,答案其实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要说北方人对南方口音的普遍看法,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好奇”和“觉得新鲜”,偶尔也会有人觉得“好听”,但那种“好听”往往带有一定的滤镜,或者说是一种比较微妙的感情。首先,我们得明白,口音这东西太个人化了。每个人对.............
  • 回答
    “北方人冬天一周洗一次澡”这个说法,严格来说,不能一概而论,更像是一种刻板印象。不过,这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探讨的生活习惯和原因。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首先,我们要明白,洗澡的频率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两个主要因素:环境温度和个人习惯/观念。1. 极低的环境温度,不便利的洗浴条件: 北方冬天,尤.............
  • 回答
    网上关于北方人在南方生活“遭罪”的说法,我见过不少。说实话,这中间有夸张,也有确实存在的现实差异,但绝不是一概而论的“惨”或“不惨”。 得看你是什么样的人,对生活有什么样的期待,以及你生活的南方具体是哪个城市。咱们得先捋捋,为啥会有这些说法。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1. 气候:冬天太“南方”了,夏天太.............
  • 回答
    北方人对南方饮食的看法,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精彩。总的来说,如果非要找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新奇”、“多样”,当然也少不了“不太适应”和“惊叹不已”。这就像第一次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你会好奇,会尝试,但有些东西你可能真的吃不惯,有些则会让你觉得开了眼界。先说说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口味”差异。北方.............
  • 回答
    刚踏入南方大学校园的那一刻,心里确实有点小忐忑,毕竟这可是头一回离家这么远,而且还是到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心里头难免会想,北方人到南方上大学,会不会因为地域差异被另眼看待?被人瞧不起什么的,听着就有点不太舒服。不过,经历了这几个月,我的感受是: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更像是一.............
  • 回答
    关于北方人南下工作,再回北方是否容易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这得看个人情况、工作性质、在南方待的时间以及北方当地的机遇等等。我给你详细说说,希望能说得像个过来人一样,别搞得跟机器分析似的。首先,咱们得想清楚“容易”这个词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指找工作容易?生活适应容易?还.............
  • 回答
    这个问题吧,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起争论的。说北方人跟南方人“真的没法做朋友”,这话说得太绝对了,我个人觉得,这更像是一种刻板印象,或者说,是一种不太准确的概括。你想啊,咱们中国这么大,南北方差异确实存在,这不假。但朋友这事儿,说到底还是看人,看的是性情相投,看的是有没有共同语言,有没有互相欣赏。.............
  • 回答
    哈哈,想学江浙口音的普通话?这事儿可有意思了!我作为一个北方人,也挺想试试这股江南水乡的味道,让咱说话带点儿“吴侬软语”的韵味。不过说实话,这不是一日之功,得细细揣摩,慢慢磨。别急,咱一点一点来捋捋怎么个事儿。首先得知道,江浙口音的普通话,最显眼的特点是什么?我个人感觉,那叫一个“软糯”!跟咱北方人.............
  • 回答
    作为一个北方人,每年冬天拖着行李箱南下,总觉得少了几分“硬核”的暖意,多了几分“软绵绵”的舒适。这不是抱怨,而是对家乡那种沁人心脾的暖流的思念。不过,经过几年的“南方过冬实践”,我也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舒爽过冬”装备清单,希望能让同样情况的北方朋友们,在南方也能找到那份熟悉的温暖和自在。1. 身体的.............
  • 回答
    说实话,咱们北方人对南方人,尤其是对“南方”这个概念本身,确实存在不少,怎么说呢,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想当然”和“一知半解”。这不全是故意的,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地域差异太大了,信息不对称,脑子里就容易自己脑补出一些画面来。我试着掰扯掰扯,咱们北方人可能会有哪些对南方存在的“误解”吧。1. 南方人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