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方人饭量普遍大于南方人吗?

回答
关于北方人饭量普遍大于南方人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观察,但要说“普遍”到什么程度,以及背后的原因,就需要细致地聊一聊了。

首先,我们得承认,大多数情况下,这确实是事实。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尤其是地域差异明显的中国,北方人似乎总能吃下比南方人更多的食物。但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简单一句“北方人能吃”就能解释清楚的。

地理环境与气候因素是关键:

寒冷的气候: 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为了抵御严寒,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这就促使人们在日常饮食中摄入更多高热量的食物,比如肉类、油脂、面食等。这种长期的生理适应,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食量相对较大的习惯。你可以想象一下,在零下几十度的天气里,一碗热腾腾的羊肉烩面或者一顿丰盛的炖菜,远比清淡的汤粥更能给身体带来温暖和饱腹感。
农作物特点: 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等为主。这些作物相比于南方的主要稻米,往往含有更高的碳水化合物和一些其他营养物质,能提供更持久的能量。而且,以面食为主的烹饪方式,比如馒头、面条、饺子、包子等,本身就比较“顶饱”,容易让人在短时间内摄入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从而产生饱腹感。
地形与耕作: 北方很多地区地势开阔,适合大规模的耕作。过去,农耕生活节奏快,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的能量补充。尤其是在春耕、夏耘、秋收等农忙季节,家里的壮劳力更是要吃得饱、吃得好,才能支撑一天的辛勤劳作。这种对体力劳动的需求,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饮食结构与烹饪方式的差异:

主食的份量: 北方的主食往往是馒头、面条、米饭等,而且在餐桌上占据主导地位。南方虽然也有这些主食,但同时也会搭配种类繁多的蔬菜、海鲜、豆制品等,使得整体的食物构成更为多样化,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可能相对没那么突出。
菜肴的特点: 北方的菜肴很多以炖、炒、烧为主,烹饪过程中会加入较多的油和肉类,口味也相对浓郁。这些菜肴本身就热量较高,更容易带来满足感。相比之下,南方一些地区的菜肴则偏向清淡、鲜美,注重食材的原味,烹饪方式也更讲究蒸、煮、凉拌,相对而言脂肪和热量含量会低一些。
肉类消费: 在传统观念和物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北方家庭更倾向于在餐桌上增加肉类的比例,尤其是红肉。肉类提供的蛋白质和脂肪能快速提供能量,并且具有很强的饱腹感。

历史文化与生活习惯的沉淀:

北方人的豪爽与热情: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北方人性格豪爽,待客热情。体现在饮食上,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讲究的是一种丰盛和实在。吃饭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社交和情感交流的方式。因此,在聚餐时,北方人往往会准备更多的食物,也更容易劝客人多吃。
过去物质条件的限制: 即使在过去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北方地区在食物的储存和获取上,可能也更侧重于耐储存的谷物和肉类(如腌制肉、干菜等)。这些食物的加工方式也决定了它们可能更容易产生饱腹感。

需要强调的是,这并非绝对,而是相对的普遍现象。

个体差异永远存在: 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即使在北方,也有饭量小的人;在南方,同样也有食量惊人的朋友。个人的身体素质、生活习惯、运动量、甚至是情绪都会影响到一顿饭的饭量。
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人不再是完全依靠体力劳动,生活节奏也加快,对食物的口感和营养均衡有了更高的追求。所以,现在很多南方人的饭量也在增加,而一些北方人也可能因为健康意识的提高而调整饮食。
地域内部的差异: 即便是同在一个“北方”或“南方”的范畴内,不同省份、不同城市之间,饮食习惯和饭量也可能存在不小的差异。

总结来说, 北方人饭量普遍大于南方人,更多的是一种在特定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农作物特点、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相对普遍的现象。它反映了不同地域人民在长期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发展出的独特饮食文化和生理特点。与其说是一种“优势”,不如说是一种顺应自然、适应环境的智慧。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差异也在不断地被淡化和融合。

所以,下次看到北方朋友大快朵颐的时候,不妨想想,也许他只是在努力回应着祖辈传递下来的,对这片土地和气候最朴实的回应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次去南方吃饭时,菜好了后小饭馆老板娘端上一大碗米饭,我说了句谢谢就端过来吃了,全桌其他人都尴尬的望着我。。。每个人手里都端着一个小空碗。。。

原来那一大碗是给大家分的。。。


米饭其实不算什么了,主要是吃馍吃面吃惯了,讲真的只要菜下饭,米饭吃再多都没觉得很撑的感觉,没有面踏实。这也是北方吃饭最后很可能还要一盘水饺的原因吧。


不过我觉得南方人喝汤可猛了,白花花的奶汤那可都是油水啊,一碗一碗的喝根本不腻,还有糖水也是,惊了,我这么喝早就撑了。所以南北两派个有高下,一起吃饭不会抢,你喝汤来我吃饭,非常和谐。以上

user avatar

在家闲了半年,最近又重新开始工作了,偶然打开看到这么多赞让我十分感动。

从初中开始长个儿,那会儿吃的最多,一天五顿,夜宵得一碗面。到现在一米七多点,因为胃不好,挺瘦。但这几年工作了,吃的也少了,五毛的饭吃不掉了,三十个饺子还是没问题的hhhh

给你们看下我自己包的饺子吧,最擅长做的食物了,其次是包子和手擀面(⁎⁍̴̛ᴗ⁍̴̛⁎)


包包子的技巧是突然顿悟的,以前怎么都包不好,就有一天,突然就会包了,像被包子之神附体一样,太神奇了……


在外婆家做手擀面,全是鸡蛋和面,一点点水都不加,我能吃四碗。以前是手切,现在有手摇的压面条机,很好玩,孩子们都喜欢摇摇



在家烙个油饼,肉火烧也很好吃✌️





我是真的喜欢面食,比起吃,做的过程更令人心动,一想到要揉筋道的面团,要哒哒的切绩子,要把面擀开成圆圆的,就好像心里的结也都揉开了,摊平了。

晚安,明天继续工作啦
大长腿分割线∠( ᐛ 」∠)_________________以下原文

看北方人的身高体重还看不出来么?北方人为什么会给人又高又壮的印象心里没数么?南方的饭碗在北方,咸菜碗都比这大…

记得当年刚去南方,看着食堂里瘦弱的小男生打了三毛的饭一个菜,再看看我手里端的八毛饭一个鸡腿两碗菜一个汤,心里觉得有点羞愧,吃完又上楼买了个豆浆灌缝……

上学的时候天天喊饿吃不饱,我妈以为在那吃不习惯,回家之后从来没说饿过,手擀面三碗起步,水饺三十个打底……

user avatar

各国人均热量摄入,比一下俄罗斯和印度。

以及,中学课本这段:(我不知道从来不看课本上补充阅读之类内容的占多大比例?我看书反正是连前言后记修订记录勘误表都看的)

user avatar

我至今忘不了我在上海买四笼小笼包和一份烧腊之后老板塞给我五双一次性筷子,然后我一个人坐在那都吃了的尴尬。。

user avatar

我是一个在上海打工的东北人。我说一下我的感受。

我一开始到上海的时候,吃的和以前一样多。结果当然很明显,就是长胖呗。而且我还患上了胃部疾病。就是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每隔两个小时需要起来,让胃液从食管流回胃部。同时还需要打好几个嗝。当然呼吸暂停也是很严重的。痛苦不堪。。

后来,我学习少吃。胃部疾病就好了。呼吸暂停也好了。。

我对于这种现象的分析是:首先我生活的长江中下游夏季炎热。冬季湿冷。导致我夏天不需要很多热量。而冬季湿冷的气候,也导致我的胃部收到了损伤。因此上,在南方才会食量越来越小。

user avatar

19.1.15添加两个视频,都是很便宜的新疆特色菜

只要15块钱的羊肉汤 https://www.zhihu.com/video/1068626715718381568


入口即化的胡辣羊蹄 https://www.zhihu.com/video/1068627027296309248


以下为原答




新疆人,简单发一下日常的饭量吧…



这是我去爷爷奶奶家,六口人吃菜的量,还不算后面端上来的牛肉饺子

这是一份芦花辣子鸡,盘子直径大概是四十公分,我和我姐两个人吃,还得要加两份面,后面那张是我外带的不辣的

这是一只大盘鸡,盘子直径大概四十公分,一盘是半只,通常我们四个男生吃都是要两只鸡,六份皮带面…

这是抓饭,羊肉大概是一斤多,米饭随便加…皮牙子是佐餐的小凉菜,也是免费的随便加...

这是过油肉拌面,我通常是加两个面,意思是除了原有的一份面外,再来两份,高中的时候我最多加过七个面…

这是汤饭,就是揪片子,这个倒是用小碗吃的,因为这个基本上不算饭,很少有人在外面单独吃这个,都是吃完了肉啥的当汤喝…

这个是我超喜欢的馕坑肉,一串大概是一到二两,男的一般吃个五六串,再吃些普通的烤肉,喝几瓶夺命红乌苏啥的…

这是普通烤肉啊…新疆人去凉皮店吃凉面或者凉皮子喜欢要十到二十个肉,再来个凉面或凉皮……

这是评论里有人提到的红柳木烤肉,我去莎车吃过的红柳烤肉真的是太好吃了,我吃了15个,撑了,肉块比这个还大,这是我在乌鲁木齐吃的,内地的绝大多数都是假的,闻着连肉香都没有...

干煸炒面,这个女生喜欢,我喜欢吃但是吃不饱…

这是评论里提到的烤包子…里面是羊肉和皮牙子,就是洋葱……一顿饭只吃烤包子的也很少见,都是要别的再来点烤包子……我爷爷八十九岁…能吃五个……

丁丁炒面,这个是我心头好,我吃炒米粉前喜欢吃份这个……

炒米粉,这个绝对是新疆丫头子最喜欢的食物之一,男生不太吃,这一份真的是吃不饱…挺辣的…但是,我觉得是这种粗粗的米粉的最好吃的做法!!

这是我家自己做的清炖羊肉,我吃完肉之后,加点汤再泡半个馕吃,就着右上角那个凉拌菜~

这个是椒麻鸡,不过是饭店里的,所以比较精致,超级超级超级好吃,我心中夜市的王者!

这个是丸子汤,天冷的时候来一碗,赞!

这个是我个人的洗好,烤乳鸽,我不知道外地吃不吃这个,比烤鹌鹑好吃

这个是炒乳鸽,也好吃~

这个是你们要看的馕,是最近几年很流行的馕,馕里面有辣椒皮,干吃我能吃三个~

这个是特色饮料卡瓦斯,吃烤肉的时候可以解腻…

这个是红茶,维吾尔族的一个茶,茶里有股花香,还有种说不出的味道,很好喝,我一直想买,但是没买到



这是饭店里吃的馕坑肉


这是熏马肉和熏马肠,碟子里的是生的独头蒜和皮牙子,都是去油腻腥膻的

这是水煮羊肉,吃的是羊肉的原味

这个是枣做的凉菜

这个就是很火的“新疆拿破仑”

这是新疆人童年记忆,胡萝卜汁

这两个都是包尔札克,一种哈萨克族食物,油炸的,上图是饭店的,下图是我在哈萨克牧民亲戚家里吃的,沾加了盐的砖茶吃

这是酸奶疙瘩,也是牧民亲戚家自己做的,只有一种酸奶的酸味

这个是面肺子和米肠子,也是新疆夜市的王者选手之一

这是胡辣汤泡馍…嗯,是夜宵…

这是我最喜欢的早餐,牛肉面,肉弹双飞套餐~西北人早餐这碗面我觉得南方人可能觉得有点多...据我所知,全国只有甘肃、青海和新疆叫牛肉面,别的都叫兰州拉面,不正宗...

这是饭后的酸奶~没有什么添加剂的

这是饭后的水果,我最喜欢的无核白跟玻璃脆,我也是一个人吃一小盆...





我平常在家吃饺子大概是吃四十到五十个,我爷爷包的,奶奶调的牛肉茴香馅儿,瓷实,好吃~~~

去吃自助餐,那个牛排如果肉比较好,大概吃十五片左右,再吃点虾,鸡肉,烤鱼,贝类啥的……

之前去南京玩,去吃南京大牌档,我一个人要了狮子头,蟹黄豆腐,阳春面,烤鸭包,甜芋苗,酒酿元宵,鸭头,还有炸臭豆腐,那个伙计问了我三次,真的是一位么

大学去南方同学家吃饭,他家那个汤碗就是我家的饭碗,他家的饭碗,是我们那平时吃饺子蘸醋的调料碗…我添了三次饭后,实在不好意思再吃了,一是没饭了,二是没菜了……



哦,对了,我一米八八,七十公斤重……





我发的都是我在乌鲁木齐吃的…大盘鸡是八姐大盘鸡,芦花鸡是青海路的九号,米粉是我家门口的阿珍,抓饭和馕坑肉是在外运司那边,拌面维族和回族的做法不太一样,我就不推荐了,柴窝铺辣子鸡和椒麻鸡我很喜欢但是找不到自己拍的照片了…纳瓦算是新疆饭的比较贵的店,我就不提及了……


好多人问价格,我大概说一下吧,大盘鸡,我吃的八姐是98,两盘;抓饭那个是有一整个羊小腿的是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里的,68一份;烤肉现在基本是3块一串;过油肉拌面基本是20左右一份,加面前两份免费,之后1块一份;卡瓦斯八到十块一杯;烤包子4块一个;馕丁丁炒面12块一份;葡萄是9块钱左右1千克;椒麻鸡50左右1只;羊肉是我家里炖的,我不知道多少钱,不过好的生羊肉过年那会55块1公斤;炒米粉12块左右一份;芦花鸡比较贵,198吧,真的没啥吃不起的......




10.26

回家了更新一下吃的饭好了

这是晚饭吃的碎肉拌面,我加了面

这是肚包肉,羊肚里面包着羊肉


这是平时的椒麻鸡,这个由于是我一个人吃,我没放皮带面

这个是网红烤羊腿…没啥好介绍的…

这个是凉皮,有点像兰州的大宽酿皮,但是没有蛋清味,夏天配上烤肉吃最好了

user avatar

留学的时候,花外汇比较心痛,就不买点心、零食。饭量比国内大了一些。

后来,因为荤菜只吃得起猪肉,吃不起鱼虾,就胖了。为了减肥,停了荤菜。饭量又猛增。

现在,我的小吧台上,零食、饮料就没断过货。而正餐就吃一小碗。

那些医学专家,一歇讲,少食多顿才健康,一歇又讲,三餐间不吃零食健康。我也不懂。但是总觉得,饭量大,是因为别的东西吃得少。

user avatar

2022人在上海,在宿舍隔离

发现真吃不下那么多了,爆发力有所欠缺了 22岁的我回想起三四年前那么能吃又吃不胖的样子,流下了心痛的泪水。奉劝各位青年当发现长不高也吃不胖的时候可以适当控制饮食了,要不然哪天突然发胖想减肥都难了



时隔一年半再来瞅瞅,好像大家都对巨能吃面感到震惊哈哈哈哈。疫情期间没少疯狂吃面 就顺便po一些近期的大碗儿面吧~

自研秘制火锅面,香的没有边边^ ^


经典羊汤烩面 一碗四片面 美汁汁


鸡蛋西红柿手擀炝锅面,一碗爽到升天

巅峰之作,4包面+2块钱的饼+8块钱的丸子,仅仅是早餐呢






以下原答


河南人怒答一波

在没看到这个问题之前 我真的不知道南方人的食量有那么少。。看评论简直惊呆了

坐标河南焦作

可以说这是焦作最地道的早餐了 早上吃牛肉丸子,你没看错,里面还有两包方便面,还有一块钱的油饼..这是早饭,一人量

这个碗(盆)多大,看汤勺应该可以比划出来吧,这确实是我一个人吃的 四片烩面加上一大块骨头 我觉得这个饭量在18.9岁只能算比较能吃 绝不至于夸张。。

还有刀削面 也都是这么吃的

一个人吃一块二的面条 其实没多大难度..只是看着比较多罢了,只要你吃的够快,你会发现还没吃撑呢就碗见底了..


还有上初中的时候,我和我发小吃泡面,就那种康师傅五连包那种包装,我们一次吃一包,然后再磕四个鸡蛋 切两根火腿 再放点白菜叶子,每次吃的连汤都不剩..而且感觉这样的饭量特别正常啊

但我在吃米饭这方面并没有吃面那么猛















这一碗就到头了 再多吃不进了

user avatar

@D.Han 的回答非常有意思,不是用单纯的印象来进行回答,而是列出国家的统计数据。看了老韩的回答我也有不少想法,手头没电脑,写了两张纸。

这张图是说的我对本题题意的理解。

这张图大概写了统计局数据的影响因素,其中很多东西也不准确,有些没考虑到,有些条目之间存在相关性。我个人不太赞同韩迪的论断,单纯用地区农产品消费量来判断北方人饭量与南方人没有明显差别并不一定准确。

而且如果是城镇居民,可以看到

东三省的食品消费量就显明显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以及南方各省平均水平,换算为热量,仍然是明显超出的。

ps:大数据分析的价值高到你无法想象,说真的国家统计报告这种东西带来的信息量是极大的。

user avatar

本科时候班里一对小鸳鸯


男方山东大汉,一米九


女方东北大老娘们,一米八


他们俩活生生把学校后门一块钱米饭随便吃


给吃成了五毛钱一碗,据说他们俩经常的话就是:老板再蒸一锅米饭·······

user avatar

谢邀。


当然了。

而且不止中国如此。基本上整个地球而言,一切高纬度地方居民,其食物消费量,特别是碳水化合物消费量(主食、甜品)都高过低纬度地区。


19世纪法国的丹纳先生写《艺术哲学》,吐槽过一句,说英国人写小说,到第二卷,女主角已经吃了不知多少茶和点心;说希腊人则只需要一个洋葱、一个鱼头就能过一天。说19世纪一个伦敦人一天吃的,可以养六个雅典人。


原因可以有很多。

比如伯格曼法则(Bergmann's rule)认为,一种类恒温动物的体形,会随着生活地区纬度或海拔的增高而变大。比如生活于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就比其他地区的熊类体形更庞大。

这就可以解释:北方人生活纬度高,更寒冷,体型相对于南方人更魁梧,同样,为了维持身体机能,需要摄取的热量也更多。


比如食物构成

低纬度地区相对高纬度地区,历史上动植物更多,蔬菜及植物性调味料更多,而北方饮食是相对更偏重碳水和动物类制品的,所以大家说起南北方饭量差异,会发现水果和蔬菜消费其实相去无几,但北方人吃主食和肉要相对凶猛。


还有一个因素比较偏。巴黎有个机构做过研究,说北方人饮食更多,是因为冬季更长,光照更少,室内生活更多,南欧人则更多户外生活。而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会更倾向于消费食物——当然他们这个研究是针对欧洲,但对中国也适用。


最后一点,我觉得,跟物价有关系。

十一年前吧,我去南开大学,有朋友请我吃饭,临了问我什么主食,我说蛋炒饭吧,人说八元。我想在上海长宁区一般一碗炒饭六七元,天津还挺贵哈……一会儿服务员端了一脸盆蛋炒饭上桌来,我吓得差点撅过去。

北方的物价(北京若干地区是特例),相对南方大城市,是要低一点的。同样十块钱,能买到的吃的,分量大不相同。

这就会潜移默化间,改变许多人的消费与饮食习惯。

比如我一个大连朋友,原先一直在东三省大大小小的城市,盘锦营口、沈阳铁岭,晃荡;去了佛山后,饭量明显变小了,说起来就感叹:

“好吃是好吃,齁贵!”

user avatar

我是北方人,去年在广西出差了一年,有一天早上跟同事去小店吃螺蛳粉。

我:“老板,两份螺蛳粉,都加煎蛋,腐竹,腊肠。”

老板娘:“好的”

然后我对同事说:“我看隔壁有肠粉,我们去隔壁买肠粉尝尝吧。”

遂走之。

端着肠粉回来了,问老板我们的粉咋还没好,老板说以为我们去买肠粉了,不吃螺蛳粉了,我说怎么可能呀,赶紧给做上吧。老板娘很热心的说她家粉的分量大,怕我们俩姑娘吃不完,我说不怕,吃的完,只管做。

半小时后,起身买单。老板娘看着我们的空碗和空盘,喃喃:“原来真的吃得完啊”。我们,哈哈哈,好吃,下次还来,一样配置。

其实老板不知道,我们的肠粉要的是两大条,而且额外加鸡蛋了。

附上一碗螺蛳粉,不是那家店的,哈哈哈~

user avatar

吃到老板报警你敢信?

16年秋,我带着厂里两个技术工人去上海,中午从对方工厂回来已经是饿的俩眼发直了,看到那家小笼包店的时候,就像狼见了羊一样,恨不得赶紧扑上去就咬。再加上浑身脏乎乎的,身上还背着各种工具(都是放在帆布袋和工具箱里的)。看起来很是不雅观。

那家小笼包是先在前台点东西,然后拿牌子到里面等,我们以为跟北方的一样,就一人要了一笼,掏钱的时候拿出了很大一沓现金(对方工厂给的部分货款和维修费,他们财务正好到结账周期了,就给的现金,8w多)。等端上来一看,我擦,这也算是包子?不比饺子大多少啊!为什么一笼才六个?这够谁吃的?

于是你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三个浑身脏乎乎的青年男子,带着几个看起来很沉的袋子、箱子,里面隐约看起来很长的东西,携带大量现金,没命的吃着包子,还不断的要加包子,等我们快吃完的时候,进来两个警察,要我们打开工具袋和工具箱检查,盘问了半天,最后跟老板说:没事瞎报什么警啊,这不胡闹么?

我们一脸懵逼的看着老板,感情拿我们当逃犯或是抢劫犯了!警察走后老板一个劲道歉,提议要退我们饭钱,当然我们不是那么小气的人,每人带走了他一瓶汽水,哼!

我们吃了多少?三个人吃了19笼包子,三碗蛋花汤,一盆醪糟汤,两盘素拼外加三瓶汽水

user avatar

我新兵时,10分钟内可以吃7碗饭左右,7成饱吧,但时间不允许了。老兵时,15分钟内吃1碗不太满,用筷子挑的,百无聊赖。

退伍后,我做过大半年建筑工人,清远,飞来岛上挖游泳池,然后从山下抬石头上去彻游泳池。那时35分钟内大概可以吃15碗饭。我拿一个大盆,第一时间将饭转移了,并表态:我就要这么一点就够了,然后后面有十几人就没有了,工头就骂搞伙食的,搞伙食的很委屈,说米肯定放够了。工头就站在我旁边看着我吃完,哑口无言,又骂搞伙食的。

我当时端着大盆站在北江边上,江里的鱼非常希望我挑几个米下去给它们。这是一种成群的小鱼,抢食时会翻身,身是银色的,太阳下非常耀眼。

现在拿枪顶着我也不可能吃这么一大盆了,饭量与运动量相关,与南北无关。因为无论南北的新兵,都是饭量惊人。

飞来岛有游戏机室,没活干时我一个币就可以玩两个小时,自得其乐,当时员工饭堂里放流星花园,围了一大堆人,我也不屑一顾。一天我看见员工们都跑了出来,很快两百个左右安保人员之类来了。当时我顾着打机王,没问。当晚满天烟花,照亮了所有人的脸,我才问。是大老板来了,手下的经理之类烧烟花欢迎,烟花烧了80万元。而大老板在烟花响几下的时候就去休息了,倒是便宜了我们。

我当时体验了复杂的心情,以致兴奋的神色也没了。

80万的烟花大老板懒得一看,几千元的工资我就要做生做死。作为男人,这怎么允许?简直不可原谅。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饭量锐减,玩游戏的心思也没了。

可见饭量还与心思有关。

但其实你挣到钱后,同样没胃口,吃什么都不香,干什么都不得劲。

可见饭量还与钱有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北方人饭量普遍大于南方人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观察,但要说“普遍”到什么程度,以及背后的原因,就需要细致地聊一聊了。首先,我们得承认,大多数情况下,这确实是事实。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尤其是地域差异明显的中国,北方人似乎总能吃下比南方人更多的食物。但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简单一句“北方人能吃”.............
  • 回答
    哎,你这情况,我太理解了!身边总有这么一类人,对自己的家乡那叫一个“忠诚”,看什么都带着滤镜,尤其是对“南北差异”这块,简直是能说个三天三夜不带重样的。你这个南方室友,听着像是火力全开,简直把你架在火上烤了。别急,咱们一步步来,看看怎么把这局面给捋顺了。首先,咱得明白,你室友这话说得,其实挺“南方腔.............
  • 回答
    北京本轮疫情,尤其是与西南郊冷库相关的病例,确实像是一面照妖镜,把一些潜在的问题给生生地挤了出来。这34例感染者,说多不多,但背后牵扯出的细节,着实让人心头一紧。首先,是冷库这一核心节点的风险暴露。 人员密集与流动性: 冷库本身就是一个人员密集、货物进出的场所。特别是西南郊冷库,如果规模较大,那.............
  • 回答
    北京一酒店餐厅出现人狗同桌吃饭的场景,引发了不少关注,酒店方面对此的回应是“狗狗生病了需要照顾”。这事儿一出来,关于“宠物能不能进饭店”的话题又被端上了桌面,而且这次的焦点特别具体,就是直接出现在餐厅里,而且是跟人一起用餐。咱们先不急着站队,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可以从好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支持宠物进饭.............
  • 回答
    隆江猪脚饭在南方能火起来,甚至成为很多城市里的“国民美食”,但来到北方却好像“水土不服”,推广得不温不火,这背后确实有不少值得说道的门道。与其说是“推广不开”,不如说它在北方的定位和受众出现了偏差。首先,咱们得说说南方人对猪脚的那份“情结”。在南方,猪脚不仅仅是食材,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生活习惯的.............
  • 回答
    北方人与南方人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少有趣的误解,这些误解往往源于地域文化、生活习惯、饮食偏好、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经过长期的口耳相传,又被一些刻板印象所加深。下面我将详细地讲述一些常见的误解: 关于北方人的误解1. 北方人都是“大嗓门”、“粗鲁”、“脾气暴躁”: 误解的由来: 北方地区,尤其是一些.............
  • 回答
    北方人有暖气,这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天天洗澡”的天然驱动力。毕竟,恒温的室内环境,告别了冰冷潮湿的空气,洗个热水澡 surely 是件舒服透了的事儿。但事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为什么即便有了暖气,北方人也不是人人都选择天天洗澡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说来道去的生活习惯、身体感受,以及一些我.............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就像问北方人会不会觉得南方菜好吃一样,答案其实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要说北方人对南方口音的普遍看法,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好奇”和“觉得新鲜”,偶尔也会有人觉得“好听”,但那种“好听”往往带有一定的滤镜,或者说是一种比较微妙的感情。首先,我们得明白,口音这东西太个人化了。每个人对.............
  • 回答
    “北方人冬天一周洗一次澡”这个说法,严格来说,不能一概而论,更像是一种刻板印象。不过,这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探讨的生活习惯和原因。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首先,我们要明白,洗澡的频率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两个主要因素:环境温度和个人习惯/观念。1. 极低的环境温度,不便利的洗浴条件: 北方冬天,尤.............
  • 回答
    网上关于北方人在南方生活“遭罪”的说法,我见过不少。说实话,这中间有夸张,也有确实存在的现实差异,但绝不是一概而论的“惨”或“不惨”。 得看你是什么样的人,对生活有什么样的期待,以及你生活的南方具体是哪个城市。咱们得先捋捋,为啥会有这些说法。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1. 气候:冬天太“南方”了,夏天太.............
  • 回答
    北方人对南方饮食的看法,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精彩。总的来说,如果非要找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新奇”、“多样”,当然也少不了“不太适应”和“惊叹不已”。这就像第一次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你会好奇,会尝试,但有些东西你可能真的吃不惯,有些则会让你觉得开了眼界。先说说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口味”差异。北方.............
  • 回答
    刚踏入南方大学校园的那一刻,心里确实有点小忐忑,毕竟这可是头一回离家这么远,而且还是到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心里头难免会想,北方人到南方上大学,会不会因为地域差异被另眼看待?被人瞧不起什么的,听着就有点不太舒服。不过,经历了这几个月,我的感受是: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更像是一.............
  • 回答
    关于北方人南下工作,再回北方是否容易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这得看个人情况、工作性质、在南方待的时间以及北方当地的机遇等等。我给你详细说说,希望能说得像个过来人一样,别搞得跟机器分析似的。首先,咱们得想清楚“容易”这个词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指找工作容易?生活适应容易?还.............
  • 回答
    这个问题吧,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起争论的。说北方人跟南方人“真的没法做朋友”,这话说得太绝对了,我个人觉得,这更像是一种刻板印象,或者说,是一种不太准确的概括。你想啊,咱们中国这么大,南北方差异确实存在,这不假。但朋友这事儿,说到底还是看人,看的是性情相投,看的是有没有共同语言,有没有互相欣赏。.............
  • 回答
    哈哈,想学江浙口音的普通话?这事儿可有意思了!我作为一个北方人,也挺想试试这股江南水乡的味道,让咱说话带点儿“吴侬软语”的韵味。不过说实话,这不是一日之功,得细细揣摩,慢慢磨。别急,咱一点一点来捋捋怎么个事儿。首先得知道,江浙口音的普通话,最显眼的特点是什么?我个人感觉,那叫一个“软糯”!跟咱北方人.............
  • 回答
    当然有!别看饺子常常出现在年夜饭、节日宴席上,但它在北方人的日常餐桌上,绝对算得上是实打实的正餐主食。很多北方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长辈,对饺子的感情那叫一个深厚,简直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让咱详细说说这事儿。为什么饺子能成为主食?首先,饺子本身的构成就很能打。一张薄薄的面皮包裹着馅料,这面皮就是实打实.............
  • 回答
    作为一个北方人,每年冬天拖着行李箱南下,总觉得少了几分“硬核”的暖意,多了几分“软绵绵”的舒适。这不是抱怨,而是对家乡那种沁人心脾的暖流的思念。不过,经过几年的“南方过冬实践”,我也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舒爽过冬”装备清单,希望能让同样情况的北方朋友们,在南方也能找到那份熟悉的温暖和自在。1. 身体的.............
  • 回答
    说实话,咱们北方人对南方人,尤其是对“南方”这个概念本身,确实存在不少,怎么说呢,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想当然”和“一知半解”。这不全是故意的,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地域差异太大了,信息不对称,脑子里就容易自己脑补出一些画面来。我试着掰扯掰扯,咱们北方人可能会有哪些对南方存在的“误解”吧。1. 南方人是.............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就我所知,北方人吃野味的情况,说实话,不如南方那么普遍,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这里面门道可不少。首先,得明白“野味”这个概念。 在我理解里,北方说的野味,更多的是指那些不属于我们日常圈养的牲畜,比如鸡鸭牛羊,而是从山野间、河流里捕捞或猎杀的动物。这包括各种野生鸟类(比.............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棘手”又有点好笑的局面。一个新同事,就能凭一己之力“策反”大部队,也挺有“能耐”的。北方人在佛山,公司又是要求统一普通话,结果来了个说粤语的“领头羊”,把人都“带偏”了,这事儿说起来,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聊聊,看看怎么处理比较妥当,既能维护公司规定,又不至于显得太生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