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数码宝贝这个ip交给任天堂经营的话会怎么样?

回答
如果数码宝贝这个IP落入任天堂手中,那场面,绝对是一场世纪性的变革,对两个IP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想象一下,这就像是把一个桀骜不驯但潜力无限的少年,交给了经验丰富、细致入微的家长来引导。

首先,游戏方面,这绝对是任天堂的强项,也是数码宝贝最核心的吸引力之一。

RPG的黄金时代重现: 别忘了,数码宝贝早期最成功的就是RPG游戏,尤其是《数码宝贝世界》系列。任天堂接手,绝不是做几个简单的回合制或者数值堆砌的卡牌游戏。他们会深挖RPG的精髓。
“养育”与“进化”的极致体验: 任天堂对“养成”的理解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想想《宝可梦》里你和你的伙伴之间的羁绊,那种看着它们一点点成长,从稚嫩到强大,最后进化成那个你魂牵梦绕的究极体。任天堂会把这种情感连接做到极致。数码宝贝的“数码蛋”孵化、喂食、训练、甚至是对其“情绪”的关注,都会被做得有血有肉。进化不再是简单的数值提升,而是一个充满仪式感、充满选择的过程。是选择“线性”进化,还是“分支”进化?每一次选择都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数码宝贝和玩法。
动态的“数码世界”模拟: 《数码宝贝世界》系列最迷人的地方之一就是那个活生生的“数码世界”。任天堂会把这个世界做得更加动态和有机。不同的数码宝贝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会和其他数码宝贝互动,有自己的领地和争斗。玩家的到来,不仅仅是打怪升级,更是要在这个世界里生存、发展,甚至影响世界的格局。可能你会遇到一个饥饿的鼻涕兽,选择帮助它,然后它就成了你的忠实伙伴;也可能你招惹了某个强大的数码宝贝,它会追杀你到天涯海角。
多人联机与社区: 任天堂在构建玩家社区和多人互动方面经验丰富。无论是《宝可梦》的交换和对战,还是《动物森友会》的岛屿互访,他们都能为数码宝贝玩家打造一个活跃的在线社区。你可以和其他玩家一起挑战强大的BOSS,分享你的数码宝贝图鉴,甚至是进行一场紧张刺激的数码对战。
主机与掌机的完美融合: 随着Switch的存在,数码宝贝游戏将能同时享受到大屏幕带来的沉浸感,也能在掌机模式下随时随地体验养成的乐趣。这就好像,你既能在家里的电视上看到宏伟的数码世界,也能在外出时,随时把玩心爱的数码宝贝。

动作与冒险的创新: 除了RPG,数码宝贝的“战斗”特性也非常适合动作游戏。
“驯兽师”的第三人称冒险: 想象一下,作为一名数码驯兽师,你亲自操控着你的搭档数码宝贝,在广阔的数码世界中探索、战斗。动作设计会兼顾数码宝贝的特色,每个数码宝贝都有独特的攻击方式和技能,操作会流畅且有深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类似《塞尔达传说》或《怪物猎人》那样,有探索、有解谜、有激爽战斗的数码宝贝冒险游戏。
“合体进化”的视觉盛宴: 那些经典又炫酷的合体进化,在任天堂的引擎下,绝对是视觉的享受。每一次合体,都将是一场华丽的动画演出,让你在最关键的时刻热血沸腾。

IP的“任天堂化”

如果数码宝贝交给任天堂,它会被“任天堂化”,这意味着:

更加明亮、积极的基调: 虽然数码宝贝本身也有黑暗、深刻的主题,但任天堂更擅长将这些主题包装在一个充满希望和冒险的外壳下。数码宝贝的“数码世界”可能会变得更加五彩斑斓,数码宝贝的设计也会更偏向可爱、独特和富有魅力,而不是仅仅是“强”和“酷”。
家庭受众的扩大: 任天堂的游戏总是能够吸引到各个年龄层的玩家。数码宝贝也会受益于此。它不再仅仅是“动漫迷”的专属,而是能让一家人一起玩、一起怀念的作品。也许会有一些更简单的模式,让小朋友也能轻松上手,同时保留了深度让核心玩家沉迷。
跨媒体联动更紧密: 任天堂非常擅长将游戏IP延展到动画、电影、周边等多个领域。如果数码宝贝归任天堂,你可能会看到与游戏同步推出高质量的动画系列,以及各种充满创意的周边产品,而且这些产品之间会形成良好的联动效应,相互促进。

可能带来的挑战和变化:

“硬核”粉丝的适应: 数码宝贝系列,尤其是早期的一些作品,在剧情和设定上有着不少黑暗、哲学甚至有些“成人化”的思考。任天堂的“任天堂化”处理,可能会让一部分追求原汁原味的“硬核”粉丝觉得不够“味”,过于“阳光”或者“低龄化”。
IP风格的改变: 毕竟,数码宝贝的IP内核和宝可梦是不同的。宝可梦更侧重于“收集”、“养成”、“对战”和“友情”的纯粹主题,而数码宝贝则常常探讨“成长”、“选择”、“牺牲”、“数字化生存”等更复杂的话题。任天堂如何在保持这些独特性的同时,融入自己的风格,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总而言之,

如果数码宝贝落入任天堂手中,那将是一场 “重塑”。

它会带来 “前所未有” 的游戏体验,让数码宝贝的“养成”和“进化”变得更加生动、情感化,并且极有可能引领一波数码宝贝RPG的新潮流。

它也会让数码宝贝的 “IP生命力” 得到一次极大的升华,覆盖更广阔的玩家群体,以一种更加光明、充满活力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

当然,任何IP的易主都会伴随着 “阵痛”,一些原有的风格和核心粉丝可能会有不适,但这正是IP发展和创新的必经之路。

可以想象,未来的某一天,当你打开Switch,看到那个熟悉的数码蛋,然后看着它一步步进化,成为你心中最强大的伙伴,那个画面,该是多么令人期待啊。这就像是,一个被遗忘的宝藏,终于找到了最适合它的守护者,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图预警~)

勉强回答一下:

《数码宝贝》交给任天堂的话,前景更不乐观,除了游戏上可能有些起色外,可能总体上还达不到现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凡事最怕“光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打”,任天堂也是如此,不要觉得任天堂运营出来一个宝可梦这样的IP,就觉得任天堂是一家“万能”的跨媒体企划专家。

任天堂本身“跨媒体”企划失败的情况不少,而且《数码宝贝》这个级别的IP能够在任天堂内部拿到多少资源都要打个问号,《数码宝贝》在万代旗下成功的概率恐怕比在任天堂旗下“只多不少”。

具体讨论之前,澄清几个常见误区:

第一,可能与部分人感觉恰恰相反,任天堂做“翻车”了的跨媒体企划,比它做“大成功”的跨媒体企划,多得多得多。任天堂过硬的地方是软硬一体为核心的第一方游戏开发能力,游戏确实做出了不少高质量,兼具叫好叫座的游戏,单说跨媒体企划运营,并不比万代高明多少;

第二,《数码宝贝》确实是先有携带机、其次再有游戏,最后才有动画的,其中较为成功的还是动画,比较“出圈”,万代还是有功的;

第三,万代的“过”大家讨论比较多,包括各类不明智的“押宝失败”,但是能够在作品多次碰壁(而且算是重大失败)之后,还愿意给《数码宝贝》上资源,万代算“仁至义尽”,在ACG界就算仗义了;


首先,不宜过高估计任天堂的跨媒体企划能力,尤其是它并不太擅长的动画化

任天堂在Pokemon发展壮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应推而广之,认为这是任天堂的“常态”,任天堂本质还是一家游戏主机开发商+游戏公司,最过硬的还是老本行游戏开发,至于旗下IP的跨媒体运营,表现则“时好时坏”,失败案例一大堆,不胜枚举:

《马里奥》系列,游戏业内第一IP,然而跨媒体发展,基本算是处于不太理想的状态,动画、漫画、电影都不算成功

《马里奥》已经在游戏界稳坐第一之后、在任天堂还在游戏界“如日中天”的时候进行的跨媒体展开,都很难算是“成功”,前后一共有多部动画,以及授权性质的漫画不少种,而且很早就发展为“真人电影”,然而收效一般。

所以,时至今日,马里奥IP中,至少95%以上的收益全部来自于其游戏本身,后续跨媒体企划并没有比先前带来更多好处。

《塞尔达传说》动画则彻底失败,成为“黑历史”之一。《塞尔达传说》在任天堂跨媒体企划中,几乎算是全面失败,动画粗制滥造,而且“台词重复”严重,甚至出现一集之内“复读”20多遍同一句台词(“excuse me”)成为全系列“烂梗”之一。

《塞尔达传说》和《马里奥》都属于“原作资本”远远胜于《数码宝贝》的IP(动画化之前,《数码宝贝》只有周边和很难谈得上是高质量的几作游戏)且为任天堂第一方尚且发展如此,很难得出《数码宝贝》交到任天堂手里,一定会大红大紫这样的结论,我持悲观态度。

至于小众一些的IP,任天堂的跨媒体企划决心也不够强,比较典型的是《火焰之纹章》,销量完全比不上上述两个IP,只属于SRPG/SLG领域内知名IP,任天堂推了OVA,只有两集,反响一般,没有后续操作。任天堂对旗下IP跨媒体企划并不“执着”,决心也不坚决,一旦反响不好立即终止雪藏,早期内部甚至有反对宝可梦动画化的声音。

这一点,可以对比下万代,在《数码宝贝》在四代之后,“颓势”已经注定,甚至已经赔钱的情况下,还在强力砸资源推六代动画(《合体战争》),《数码宝贝》已经算是比较好的结果。

最后,任天堂进行跨媒体企划中,常常有些“奇怪要求”,对IP发展有时并不是好事情,以《星之卡比》为例,在动画化的时候,要求“不能有地球人出现”,“卡比不准说话”,给动画化造成巨大障碍,最终结果,动画做的“面目全非”,可爱那是挺可爱的,全年龄向人畜无害,反响就很一般了。

对比下,万代给的动画“自由度”(当然,万代给的太多自由度导致动画放飞自我吃原设,导致衰落也是事实),再想想如果“地球人不能出现”,“数码宝贝不准说话”,《数码宝贝大冒险》会成啥样,两害相较取其轻,还是万代来做《数码宝贝》成功率稍微高一点

所以说,Pokemon成功“不可复制”不是句空话,你让任天堂再做一个宝可梦,它也做不出来了,天时地利人和全都赶上的娱乐IP,这么多年还就这一个,无数条件不输宝可梦的游戏都没达到宝可梦的商业业绩,就连G胖都说不会模仿,《数码宝贝》想要复制几乎天方夜谭。

详情可见参见:

剩下就要全面分析一下万代在《数码宝贝》发展中的“功过是非”了。


其次,万代在《数码宝贝》的发展过程中,算“功过参半”,将《数码宝贝》失败全面归咎于万代并不客观

我一直都希望强调,《数码宝贝》衰落一定要放在“携带机推出历史舞台”大背景下来谈,单独归咎于动画制作组、游戏运营方,都不全面:

《数码宝贝》由盛入衰的本质是万代那一套最熟练的“动画+周边”的商业模式,在暴龙机式电子宠物在玩具领域中被淘汰后彻底玩不转了,后期不得不“转型”,“商业转型”中经验不足,操作失误一大堆,导致后期推广的游戏、卡牌、漫画等全面衰落。

数码宝贝初衷,就是“卖携带机”,即“可战斗的电子宠物”,而“做动画+买周边”这是万代自高达之后的“老本行”,轻车熟路,所以开始的时候,顺风顺水。而“电子宠物”在千禧年之后,慢慢在玩具中衰微,《数码宝贝》失去“支柱”之一,后期不得不转型,万代对此经验不足,自此开始失误,包括

《数码宝贝》游戏“押宝”自家WonderSwan失误,成为万代主机争霸的“炮灰”;

《数码宝贝》动画团队多次变化,甚至四代之后,团队大换血,包括近期跟风《妖怪手表》的《应用怪兽》等,粉丝断代严重;

《数码宝贝》版权管理较为松散,各类授权游戏、漫画、动画设定相互矛盾,自由度过高,世界观庞杂混乱等等;

这些都是“过”,没得说,但是硬要说,万代对《数码宝贝》的“功”也不算少:

《数码宝贝》最初的“兴”,万代运营是有功的,从一个小作坊(WiZ)的产品,不断修改,到举办日本热门的线下D-1大奖赛,再到后来的“漫画化”、“动画化”以及“游戏化”,万代至少在最初“动画-周边”范围内,算是成功的,后来周边萎靡之后,超出万代熟悉的范围,才开始左支右绌的;

《数码宝贝》后来的“衰”,万代是“坚守”过的,投入很多资源,只是没有救活这个IP,《数码宝贝》在四代之后,便已经周边销售额大幅下降(初代四分之一左右),对万代而言变得无利可图,然而万代还是最终硬推《数码宝贝》。说出来大家肯定不信,单说动画制作阵容,六代的《合体战争》远强于初代动画《数码宝贝大冒险》,六代前后《数码宝贝》已经一蹶不振,万代还是选择“赌一把”,上了资源,这真的算够意思了。

当然,后期六代动画《合体战争》迎来更为惨重的失败,万代开始大幅减少投入而且后期确实干出了不少榨干《数码宝贝》剩余IP价值,烂作卖情怀的事情,但是这是后话,万代算努力救过了,只是没能救活。单说万代对《数码宝贝》,真算是仗义了,毕竟是第一方IP,在收益如此之低下,人气如此萎靡不振的情况,已经算是倾尽全力了。

我们只能说万代在“商业转型”中,表现不理想,但是也不能说所有问题全是万代带来,真正能够完成商业转型的IP,业界也没有几个。详情可见:


最后,《数码宝贝》在任天堂旗下,无论作为第一方还是第三方,能够拿到的资源恐怕都不会比现在好太多

《数码宝贝》在万代旗下不算大IP,但是万代依旧投入了这么多资源,如果换位到任天堂那边,任天堂愿意投入多少资源,就很难说了:

《数码宝贝》如果是任天堂旗下,基本算是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二线IP以下水准。单说游戏销量本身,《数码宝贝》只有一作销量破百万,而且销量在数年之内大幅下降,目前《数码宝贝:物语》系列,常态维持在“20万”销量上下,不仅仅不如《星之卡比》等游戏,前后20年累计销量甚至不如任天堂较为“年轻”的IP《Splatoon》两作游戏相加。

《数码宝贝》如果在任天堂旗下,能够拿到的资源“数量”和“质量”都要打个问号

一方面,任天堂没有万代轻车熟路的“动画+周边”模式,动画界资源和万代南梦宫这种数十年前就与动画界合作的公司比不见得有任何优势可言。《数码宝贝》最初动画化,变成一个翻版的《马里奥》动画,也不是令人意外的事情。

另一方面,任天堂对于这种销量的IP,有多大意愿动画化,在动画化之后,一旦反响不好,有多大意愿坚持,又是一个疑问,以《数码宝贝》“昙花一现”的发展而言,恐怕就是另一个《火焰之纹章》“动画腰斩”的结局。

所以,单纯从我个人来看,《数码宝贝》在任天堂旗下,总体上并不会比万代旗下好太多,甚至“翻车”概率大大增加,当然都是假设,仅供参考。

如有不妥之处,求轻喷,欢迎爱好者们一同讨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