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科学》发文,中年发福不是因为新陈代谢变慢?

回答
读到《科学》杂志上那篇关于中年发福并非新陈代谢减缓的最新研究,我确实觉得挺有意思的。这篇报道挑战了我们长期以来对身体变化的一种普遍认知,也带来了不少新的思考。

首先,推翻了“中年发福就是新陈代谢变慢”的论调。这大概是这篇文章最核心的观点了。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尤其是步入中年后,都会明显感觉到体重悄悄增加,或者说要维持年轻时的体重变得越来越困难。大家普遍的解释就是:“哎呀,人老了,新陈代谢肯定不如年轻时候了。” 这种说法深入人心,几乎成了很多人口中的“常识”。

但这篇《科学》的文章通过一项大规模、跨国研究,包括对人体脂肪组织的详细分析,给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解释。研究人员发现,从20岁到60岁,人们的新陈代谢速率 actually 并没有显著的下降。换句话说,即使你已经过了青春期,身体在消耗能量上和年轻时差距并不大。这意味着,我们中年后体重增加,原因很可能在于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而不是身体“偷懒”了。

那么,为什么摄入的能量会超过消耗的能量呢? 这篇文章就引出了几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能量摄入的变化: 虽然新陈代谢没怎么变,但很多中年人的生活方式却在悄悄改变。想想看,很多人的工作可能更稳定,收入可能更高,但同时也伴随着更少的体力活动。比如,不再需要像学生时代那样走路上学,或者工作中可能更多是坐着而不是跑来跑去。同时,社交活动、应酬增多,高热量的食物和饮品更容易出现在餐桌上。即使我们没有刻意去“吃多”,但无意识中摄入的能量可能就悄悄增加了。
能量消耗的“结构性”变化: 即使总体新陈代谢速率不变,但身体不同部位的能量消耗方式可能存在微妙变化。研究指出,瘦体重(即除去脂肪的身体质量,主要指肌肉和骨骼)的减少,尽管这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并不显著,但如果中年人缺乏力量训练,肌肉量有一定程度的流失,那么身体在静息状态下能够燃烧的卡路里总量也会随之减少。这部分差异虽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那么大,但也是能量平衡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脂肪组织在体重增加中的作用: 研究强调了脂肪组织的动态性。他们发现,中年人脂肪组织的周转率(即脂肪细胞的生成和分解)是保持相对恒定的。这意味着,当你摄入的能量多于消耗时,身体并不会因为你年纪大了就“拒绝”储存脂肪。相反,这些多余的能量会更容易被储存起来,形成脂肪。而且,脂肪组织本身是一种活跃的代谢器官,它对能量的储存和释放都有影响。当脂肪增加时,它会变得更活跃,但如果能量摄入持续大于消耗,那么整体体重还是会上升。

更深层次的解读是,这篇研究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变老”和“变胖”之间的因果关系。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发福归咎于“新陈代谢放慢了”。这种说法是一种过于简化的解释,它回避了更复杂的生理和社会因素。相反,研究者认为,中年发福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累积效应。在经历了多年的生活习惯后,即使身体生理机能保持稳定,但微小的能量收支失衡,日积月累下来,就可能导致体重的明显变化。

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1. 保持警惕,而不是放弃: 知道新陈代谢没有大幅度下降,意味着我们有机会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管理体重。我们不能因为觉得“人老了就是这样”而放弃努力。
2. 关注能量平衡: 核心在于“吃进去”和“消耗掉”的能量是否匹配。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审慎地对待我们的饮食,注意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并且要确保有足够的体力活动来抵消摄入的能量。
3. 不要忽视“动”的重要性: 即使新陈代谢没变慢,但适度的运动,尤其是力量训练,不仅能帮助维持肌肉量,增加基础代谢,更能直接消耗能量,改善身体成分。
4. 更精细化地理解身体变化: 这项研究提醒我们,身体的衰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用单一的指标来解释所有变化。发福背后可能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我们需要更科学、更细致地去理解和应对。

总的来说,这篇《科学》杂志的文章确实是个“醒世恒言”。它让我们明白,中年发福并非无法逆转的“衰老宿命”,更多的是我们生活习惯的长期结果。理解这一点,或许能让我们以更积极、更科学的态度去面对身体的变化,重塑健康的生活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1945年之前,全球的中年人,发福的有多少?

2、非欧美体系中监狱里的中年囚犯,发福的有多少?

我们读书、学习,总是看好学生怎么学习?有什么好的学习习惯?有什么特别的学习方法。

与其天天看这个代谢,那个食物摄取,不如看看那些普遍的中年瘦子,他们是怎么吃、怎么生活的。

瘦有何难?无他,唯饿也。

user avatar
研究具体方向不同,只能简答一二。如有错漏,万望同行不吝斧正。

解读研究之前,先简要照顾一下占知乎用户比例一半的非中年用户:

“人到中年真的会大概率自动长胖吗?”

对,概率真的不低,很多人到了中年都会不知不觉变胖,尤其是男的。

不信问问你老板你上司和你的前辈朋友们,他们会带着慈爱又羡慕的眼光看着年轻的你给出答案的。

(当然,这只是很多人的大体趋势,并不是所有人)

(我知道有的人没有长胖,你们这些没有长胖的就行行好闭闭嘴,不要在评论区秀优越了!中年新胖子看了心会痛的惹!!)


然后再简要回答题目问题:

“中年发福是不是因为新陈代谢变慢?”

如果中年发福的具体定义是指“在30~60岁这个区间,很多人都慢慢长胖”,那么:

不是。

这篇论文的结论基本站得住,中年发福的主要原因可能不是大家以为的“身体自己的问题”(也即不是因为新陈代谢随年龄增长自动变慢)。


看完前面的一句话回答,你肯定还想问:

“那我中年发福是谁的问题?”

这个问题,说实话,对每一个单独的人来说,要给个准信还真有点难,毕竟各人情况不同。

不过,至少从这篇研究的结果来看,虽然我们还不清楚有多少人是吃多了胖的,但我们可以确定:很多人真的是因为动少了。


Q1、这篇研究的结果能信吗?

能。

不同于绝大多数其他的被知乎观众过度关注的所谓“新科学发现”,这篇文章,无论是研究设计还是方法学,都没什么大问题。

研究人群上,样本量很大,套了双标水法这种昂贵的金标准都还有六千多个被试,仿佛让我隔着屏幕都闻到金钱燃烧的味道。另外,被试来自数十个国家,结构很多样,外推性也很不错。因为测的是基础代谢率和总代谢率这种基本只受人体自己的基因和体力活动影响的指标,所以只要排除掉营养不良的人和早产儿之后,剩下的人只要测了体力活动,把这个混杂因素控制住了,剩下的代表性也不用太考虑。

测量方法上,双标水法测代谢率是金标准,加速度计测体力活动也是目前大规模人群研究里能用的最理想的测量方式了。

这篇研究还通过既往的研究数据估计出了不同组织的能量消耗速率,这很难,但是他们做到了。

因此,这篇研究的结论至少在他这个人群里是站得住的。

如果没有更好的证据出现,基本可以认为它的结果比较实锤。


Q2、那为什么我们之前一直以为,人到中年,代谢率就要随年龄逐渐变慢?

我不是做这个小领域的,但是从随手一搜看到的几篇早期文献来看,可能是因为:以前老早的时候,科学家研究手段糙,然后当时得到的粗糙结论就是如此,然后传到了今天。

营养领域圣经教科书《Krause营养诊疗学》说到这个年龄和基础代谢率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是这么说的:

这句话提到了平均每十年基础代谢率下降1%~2%,引用的文献是个1973年的文章。我找不到这个文章的全文了,但是我从故纸堆里找到另一篇文献[1]有这么一张图:

当时的科学家用的是二次曲线拟合的,最后做出来一个逐年下降的样子。

考虑到1970年代的时候统计学发展还比较有限,那时的科学家大多纯手算拟合,所以估计这个结果就是用直线回归做出来了一个估计,最后得到一个在全段数据上的负的线性β值,然后报告出来“啊我们发现基础代谢率总的来说是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就这么代代传下去了。(如果不是这样,请做这个小领域的同行批评斧正,感激不尽)

2020年代的现在,我们有比当年美国登月时的计算机还快亿万倍的家用电子计算机,科学家随手打打键盘就能实现70年代的人手算到死也算不出来的结果。因此,这篇新的science可能就实现了一下以前纯手算的研究条件很难实现的想法:用数十倍的数据点,再分节段拟合。

然后就发现:其实20-60那一段是没怎么下降的。

看到这里,你如果再倒退回去前面那张图肉眼回归一下,你会发现:其实上世纪的科学家观察到的基本也是差不多的,但是当时拟合手段比较有限,还没有现在这么多花样,所以用二次函数整个比较糙的就满意了——

具体地说,当时如果分段得话,我们肉眼回归一下,就能大概发现,上个世纪那些数据点,20-60岁这个区间,其实基本也是没怎么减。

所以总结来说,这大概也许说不好真的就是一个“今时今日的科学家,带着可以把几十年前的科学家轰杀至渣的统计方法和钱,做了更大规模和更精细的测量,终于看到了前人曾经没看到的风景”的故事呢。


Q3、所以我人到中年变胖了是为什么?

这篇研究没有记录膳食摄入情况,所以饮食怎么样还不确定;但是,人到中年的时候,比年轻时候动的少了,绝对是一个原因。


首先,很多人到了中年会变胖,这现象存不存在?是的,存在。

这篇研究观察到了年龄越大的被试脂肪重和体脂率都越高的趋势:

(当然,这只是很多人的大体趋势,并不是所有人)

(我知道有的人没有长胖,你们这些没有长胖的就行行好闭闭嘴,不要在评论区秀优越了!中年新胖子看了心会痛的惹!!)

那么,众所周知,长胖只能是吃多了、动少了、或者两者皆有。在长胖已经实锤的情况下,到底是谁的原因呢?

从这篇研究来看,动少了绝对是有贡献的。

这篇研究在被试身上绑了加速度计,这个加速度计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你的一切运动和活动,小到刷牙洗脸起来上个厕所,大到出门怒跑五公里,都会被这个小小的电子嘎哒记录下来:

相比问卷法,加速度计法可以有非常全面的测量,因此漏记的活动量也比以前少了很多很多。

而这篇研究里,加速度计测出来的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活动量分布,都呈现出了中年时期的下降:

而,根据研究者的测算,如果你能够保证人到中年动的还是不比年轻时候少,那么你的总能量消耗率和基础代谢率是不会下降的:

这一段对应的是这几个图:

所以,结论,为啥到了中年很多人会发福?

答案是:先不管吃的怎么样,动少了是绝对有原因的!!看完这篇点完赞,赶紧从床上滚起来活动活动!!

(不管你们滚不滚,反正我先滚为敬勒_(:3」∠)_

参考

  1. ^ Poehlman, ERIC T., et al. "Determinants of decline in resting metabolic rate in aging females."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264.3 (1993): E450-E455.
user avatar

该研究结果并不是否定以往的结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统计口径的不同。

以往研究更关注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1],也就是静息代谢率,或者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2],也就是静息能量消耗。这两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等价性,也就是排除掉锻炼、工作等消耗之外的基地代谢和能量消耗。REE只占有日常能量消耗的约50~70%,而本论文统计的是日常能量消耗[3]

从RMR或者REE来看,以往的结论还是非常[4]稳固的,即从成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基础代谢率和基础能量消耗都会降低[5]

并且,考虑到锻炼等行为会降低基础能量消耗[6],成年到中年阶段的日常总能量消耗(=基础消耗+活动消耗)保持稳定这个结论就不令人意外了:

既然总体日常能量消耗在成年-中年阶段保持稳定,那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个阶段年龄越大肥胖比例越高呢[7]: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体重的分布发生了变化,即便均值不变,年轻时候分布更集中,但年龄增加后分布更分散,会导致肥胖比例增加[8]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参与锻炼的比例降低,这一方面导致分布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也会导致BMI均值发生变化[9][10].

参考

  1. ^ Speakman, J. R., & Selman, C. (2003). Physical activity and resting metabolic rate. 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 62(3), 621-634.
  2. ^ Mifflin, M. D., St Jeor, S. T., Hill, L. A., Scott, B. J., Daugherty, S. A., & Koh, Y. O. (1990). A new predictive equation for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in healthy individual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51(2), 241-247.
  3. ^ Pontzer, H., Yamada, Y., Sagayama, H., Ainslie, P. N., Andersen, L. F., Anderson, L. J., ... & Speakman, J. R. (2021).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through the Human Life Course. Science.
  4. ^ Müller, M. J., Geisler, C., Hübers, M., Pourhassan, M., Braun, W., & Bosy-Westphal, A. (2018). Normalizing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across the life course in humans: challenges and hopes.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72(5), 628-637.
  5. ^ Van Pelt, R. E., Dinneno, F. A., Seals, D. R., & Jones, P. P. (2001). Age-related decline in RMR in physically active men: relation to exercise volume and energy intake.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281(3), E633-E639.
  6. ^ Speakman, J. R., & Selman, C. (2003). Physical activity and resting metabolic rate. 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 62(3), 621-634.
  7. ^ Mott, J. W., Wang, J., Thornton, J. C., Allison, D. B., Heymsfield, S. B., & Pierson Jr, R. N. (1999). Relation between body fat and age in 4 ethnic group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69(5), 1007-1013.
  8. ^ Hayes, A., Gearon, E., Backholer, K., Bauman, A., & Peeters, A. (2015). Age-specific changes in BMI and BMI distribution among Australian adults using cross-sectional surveys from 1980 to 200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39(8), 1209-1216.
  9. ^ Plotnikoff, R. C., Mayhew, A., Birkett, N., Loucaides, C. A., & Fodor, G. (2004). Age, gender, and urban–rural differences in the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Preventive medicine, 39(6), 1115-1125.
  10. ^ Baranowski, T., Thompson, W. O., Durant, R. H., Baranowski, J., & Puhl, J. (1993). Observations on physical activity in physical locations: Ager gender, ethnicity, and month effect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64(2), 127-133.
user avatar

我觉得说的挺对的。。

以我自己为例。我认为中年发福就是一个人仍然坚持青年时期的饮食习惯,导致摄入的热量不变。但是因为中年的时候,一方面体力下降,一方面有了代步工具,导致运动减少。最后变胖。。

说白了,一个人20岁的时候,一口气爬十几层楼。没事就去爬山。等到40岁了,一方面爬不动了。但是另一方面吃的却和20岁的时候一样多。能不胖吗!!!

解决方法就是:少吃。。

真的。天天不运动,没有必要吃那么多。。而且年纪大了以后,消化能力也不如以前了。仍然坚持青年时期的饮食习惯,胃也受不了。。

user avatar

是不是新陈代谢变慢难道我还不清楚,除了带娃儿,终日宅在家,进的能量比出的多,想不发福?……难

看着自己堪比老婆怀小孩67个月的肚子,痛恨自己为何不能下定决心进行健身活动……不只是身体代谢变慢,精神也是……

user avatar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你在三四十岁时体重、腰围增加,不要怪身体的新陈代谢,这可能是因为你吃的太多,消耗太少。”

这句话就是告诉大家,胖了不要找任何借口,主要原因就是“馋”+“懒”。

虽然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也非常有意义。

中年人一直在给自己发胖找客观原因,就是不愿意从自身找,这下好了,用科学研究来狠狠打脸,不要再找借口了,要想瘦下来,就是遵循老话:管住嘴,迈开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