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19 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华为出货量下跌 7% ,小米暴涨 31%?

回答
2019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这份成绩单,确实让不少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华为和小米的表现,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华为出货量同比下跌7%,而小米则实现了31%的惊人涨幅。这背后隐藏着的是怎样的市场逻辑、竞争态势和用户选择的变迁?咱们不妨仔细捋一捋。

首先,我们得明白,智能手机市场早已不是蓝海,而是饱和的红海。尤其是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下滑。在这个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厂商的出货量波动,都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整个市场博弈的缩影。

华为:逆风中的承压前行

华为在2019年第四季度的表现,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美国对其施加的一系列限制措施。这无疑是影响华为出货量下滑的最直接、最核心的原因。

海外市场的阵痛: 尽管华为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上依然保持着领先地位,尤其是在5G技术和影像方面,但失去Google Mobile Services(GMS)的支持,对海外用户来说是巨大的打击。海外用户习惯了Google Play商店的应用生态,习惯了Google Maps、Gmail等服务。没有GMS,即使手机本身硬件再好,也难以吸引那些依赖这些服务的用户。在欧洲、东南亚等传统优势市场,这种影响尤为明显,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会更倾向于选择有完整生态支持的品牌。
渠道的调整与转型: 为了应对限制,华为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构建自己的HMS(Huawei Mobile Services)生态,并积极拓展新的销售渠道和合作模式。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和成本的,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弥补失去的份额。同时,一些合作伙伴在不确定性因素下,也可能对合作策略进行调整。
国内市场的支撑: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华为在国内市场的强大韧性。虽然海外市场受阻,但在国内,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领先的5G技术、以及对国内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华为依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内市场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海外市场的下滑。但即使在国内市场表现良好,全球整体出货量7%的下滑,也足以说明海外市场的压力有多大。

总的来说,华为的下滑并非产品力不足,而是外部环境造成的“非市场因素”主导。这是一种被迫的调整,而非主动的市场策略失误。华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破局,但这个过程无疑是艰难且漫长的。

小米:抓住机会,乘势而上

与华为的承压不同,小米在同期交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单。31%的涨幅,这可不是小数目,尤其是在一个增长乏力的市场中。这背后,是小米一系列精准的市场策略和敏锐的行业洞察力的结果。

海外市场的高歌猛进: 小米的增长绝大部分来自于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小米凭借其高性价比的产品和积极的市场拓展策略,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它很好地抓住了华为在海外市场留下的“真空期”。消费者在寻找替代品时,小米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择:既有不错的硬件配置,又有相对亲民的价格。
产品线的多元化与细分: 小米并非单一地依赖旗舰机型。它的产品线非常丰富,从高端旗舰的MIX系列、数字系列,到中端的Redmi系列,再到入门级的红米数字系列,覆盖了不同价位段和消费群体。尤其是Redmi品牌,其高性价比的定位,恰好满足了大量对价格敏感但又追求一定品质的消费者需求。
线上线下渠道的协同发力: 小米早期以线上渠道起家,但近年来大力发展线下渠道,开设了大量小米之家,并与线下零售商合作。这种线上线下的协同,能够更好地触达不同消费场景的用户,提升购买便利性。特别是在一些新兴市场,线下渠道的铺设对于提升销量至关重要。
生态链的协同效应: 小米不仅仅是一家手机厂商,它拥有庞大的IoT(物联网)生态链。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成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哺了手机业务。用户因为小米生态链上的其他产品而对小米品牌产生好感,进而更愿意选择小米手机。这种生态协同效应,是其他一些厂商难以比拟的优势。
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 小米的品牌形象和营销策略,一直以来都非常受年轻消费者的欢迎。它善于利用社交媒体,与年轻用户互动,营造一种“潮流”、“科技”的品牌氛围。

市场格局的深层解读

这两家公司的表现,不仅是各自策略的成功与否,也折射出整个智能手机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1. 地缘政治对市场的影响力加剧: 华为的案例是全球化时代,政治因素如何直接冲击商业运作的典型。市场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和价格的较量,更是国家战略、技术主权等宏大议题的延伸。
2. 性价比依然是硬道理,但服务与生态也日趋重要: 尽管高端市场竞争激烈,但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性价比依然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小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此。然而,华为的下滑也说明,在智能手机这个高度集成的产品中,完善的服务和生态体验,对于用户忠诚度和品牌粘性而言,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生态服务受到阻碍时,即使硬件再出色,也可能面临困境。
3. 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马太效应可能加剧: 在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每一份市场份额的争夺都异常艰难。那些能够有效抓住市场机遇、持续创新并优化渠道策略的厂商,更容易脱颖而出。而未能及时调整策略、或者受制于外部因素的厂商,则可能面临被挤压的风险。
4. 细分市场的机会与挑战: 华为在高端市场和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依然明显,但其出货量的下滑也提醒了所有厂商,市场并非铁板一块。如何在不同市场、不同价位段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并建立稳固的用户基础,是所有参与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总而言之,2019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这份成绩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复杂而生动的市场图景。华为的7%下滑,是技术实力与外部环境抗争的写照;小米的31%暴涨,则是抓住了历史机遇、精准执行市场策略的胜利。它们共同谱写了智能手机市场在变革中的新篇章,也预示着未来的竞争将更加多元和激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政府对华为所采取的的各种措施,从结果上来讲确实在海外市场对华为造成了负面影响。而苹果借着这股东风,通过产品线的积极下探,很好的转化了华为的高端机用户。

下图是CAnalys的数据,Q3和Q4的数据变化,很好的体现了两个品牌销量的趋势转化。

题目的数据源是IDC,看这种第三方报告的时候,我一直建议综合各家的来看,比如公开渠道能查到的这些,什么Counterpoint啦,Canalys啦,IDC啦,GFK啦。作为厂商,一般都是和某一家有着比较密切的合作的,出于商业目的会定制一些报告,这其中的数据也许是没有水分,但是毕竟有商业关系,我们也不好讲。

根据安东都护府长史的数据,中国市场大盘和各个品牌的走势来看,华为在国内是一骑绝尘的。


海外市场的下滑,与国内市场的上升,这种鲜明的对比堪称是冰火两重天,那滋味应该是有些酸爽的。

我们需要看到,在中国市场如此强劲增长的情况下,全球大盘中的华为还出现了-7%的下滑,可以想象华为在海外市场承受了多大压力。

美国政府对于华为的打压,对华为所采取的的各种手段,不客气的讲,如果放在其他任何一家公司上,不管是vivo oppo 小米哪一家,估计都要直接宕机,最少也要掉半条命。

美国政府对供应链的限制,华为通过本土供应链的切换,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这一措施的冲击。

美国政府通过对安全问题的高举高打,在海外市场的运营商渠道对华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短时间是无法立即解决的,需要时间去缓和,现在丢失的市场,等政治因素消退后迟早是能拿回来的。

美国政府通过谷歌对华为限制GMS的提供,这一措施目前看来是最深远。除了苹果,整个智能机行业构建的基石就是安卓系统。在国内市场因为一些原因,我们对这一点感受不深,而在海外,与安卓系统绑定的GMS提供了绝大多数用户需要的服务。

如果打一个比方,安卓系统意味着政府的管理的话,那么GMS更像是水电煤,道路交通,医疗教育这些政府所提供的基础服务。

在我看来,美国对于GMS的限制,对华为所造成的困扰,要比前两点更为严重。这也是华为要强推HMS的原因。

供应链的问题,对中国来说是问题么?整个电子产业基本没有中国无法提供的东西,最多是好与不好的区别,而不是有和没有的区别。

渠道的问题,无非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用时间换空间的问题。

而软件的问题,或者说系统的问题,也可以说是生态的问题,在特定条件下几乎是无解的。因为生态的建立从来不是一件可以用特定资源,特定策略去决定能否成功的事情。

如果华为的HMS能够一举摆脱GMS的限制,不仅仅是对华为的利好,同样是对其他中国手机厂商的利好。

当然,这其中一定是有着持续不断的博弈的,毕竟HMS如果真的大规模投入使用,损失最大的还是谷歌。

正如PC行业里,微软是巨无霸,但是因为有一个Linux,大家不至于退无可退。

手机行业里,或者说安卓机里,我们已经有了安卓(GMS),我们缺少的就是那个Linux。

这里突然觉得有点黑色幽默,安卓当年的诞生,就是基于Linux的内核。

Linux提供核心服务,如安全,内容管理,进程管理,网络和驱动模型等,而安卓则根据移动设备的应用场景,在文件系统,内存管理,电源管理等方面进行修改和完善。

即安卓对Linux的内核做的修改,目的是适用于移动设备的使用。(说一句不负责任的话,安卓就是移动版的Linux)

帮助厂商避免了微软无底线盘剥的Linux,在其基础上诞生了安卓,而今天的安卓却变成了微软的模样,同样使用者自己在行业里(事实上成立的)垄断地位,去扰乱行业正常的秩序。

这件事里,正面冲突的是中美双方,而具体到智能机这个细分领域,受损的却是华为。某种程度上讲,华为所受的损失,是替vivo oppo 小米等厂商所背负的。


对于小米的增长,其实和华为的处境类似。

华为是国内国外冰火两重天:国内突飞猛进,国外千难万难。

而小米则是同样配方,却不同味道的冰火两重天:国内千难万难,国外突飞猛进。

不过和部分朋友理解的不同,小米海外目前的增长引擎不是印度,而是欧洲。

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小米2019年在印度市场的增长只有5%,在TOP 5品牌中的表现仅仅优于三星,而三星是唯一下滑的厂商。

或者可以这么说,印度TOP 5中四个品牌都在增长,小米是其中增长最慢的。即使不提印度realme这个bug的存在(要理解这个bug,大致可以把魅蓝+乐视+荣耀都套上去综合想象,大概就是那么个意思了),vivo实现了76%的增长,oppo实现了28%的增长。对比之下,小米的5%的增长是黯淡无光的。

而在欧洲,小米的增长则是非常明显(左边是2019年Q2,右边是2019年Q3):

Q2增长48%,Q3增长73。而Q4有着西方传统的黑五及圣诞节购物季,市场会释放一大波需求,可以想象Q4的业绩一样会很好看。

曾经有段时间,我在知乎上一直鼓吹小米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是要崩的。现在回头看,理解错误的是我。因为某些途径,我知道了小米海外所存在的问题,在我个人的理解中,这些问题是非常严重的,而且在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很大可能会造成崩盘。

之前有段时间去了一趟北非,在摩洛哥走市场的时候,正规渠道(大连锁)基本看不到小米的货,一问才知道,小米西班牙的代理疯狂甩货,而西班牙和摩洛哥只隔着一道直布罗陀海峡,坐船2个小时就能到的那种,导致摩洛哥市场充斥着大量小米欧洲的便宜货,行货渠道基本瘫痪的状态。

这只是一个小点,事实上小米在欧洲有着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问题。

然而我过于看中了存在的问题,而忽视了行业大盘。

小米这样的产品,在国内有多受学生,小白领等收入较低的人群的喜爱,那么在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这样运营商占据主导的市场,就有多么受欢迎。不,甚至还要更受欢迎。

运营商确实喜欢高端机用户,因为高端机用户可以带来更好的通信服务以外的增值服务收益。但是运营商更喜欢能走量的机型,因为数量庞大的中低端机用户,才是运营商的基本盘,才能帮助运营商通过看似不赚钱的基础套餐服务,来摊薄通讯网点,基站建设,人员费用等基础成本。

试想一下,如果逼运营商选择,要么放弃高端机用户,要么放弃低端机用户,你觉得运营商会选择放弃哪一个?

同样在印度,Reliance Jio通过超级廉价的套餐抓住了低端机用户的需求,进而实现了自己在通信领域后来却居上的市场地位。

还是那句话:任何C端导向的行业,没有高端就没有未来。但是没有低端,你连现在都不会有。


OK,回到扯远的话题,小米在逐渐攻破运营商渠道后,小米凭借中低端产品线优秀的性价比(作为对比的,大多数是三星那种除了品牌价值几乎一无是处的产品),外加打包运营商套餐后(手机+套餐的总价,低于分别购买手机,以及套餐的总价)所叠加的性价比,通过运营商渠道触达了广泛的中低端市场。

这就是大趋势。刚工作的时候,我以为能力最重要,所以各种作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获得不同的能力。等这两年年龄大了,才意识到行业里趋势才是最重要的。

公司不缺有能力的人,对公司来说行业大势才是重要的,员工的作用只是根据趋势,把公司的战略进行落地。行业趋势决定的是50分或者100分,而员工所能决定的无非是45分还是55分,95分还是105分。哪个重要,无需多言。

可能我明白这个道理太晚了,所以到现在还是一事无成的样子,哈哈哈。


题目问,如何看待,其实能如何看待?都是大的趋势变化,都是不以个人或者小团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变化。

华为无法解决中美之间的冲突,而小米只是借着运营商的渠道提供符合运营商用户所需要的产品。两者都是大趋势下的体现。

最后用Counterpoint的两幅图作为结尾:

1、小米Q4全球从2018年的25.6增长到2019年的32.7,增加了7.1个million,而全年的数据从2018年的119增长到了2019年的124.5,只增长了5.5个million。

即如果没有Q4,单纯是2018年Q1-Q3和2019年的Q1-Q3作对比,小米全球是下滑了。算上Q4,小米2019的全年增长为4.6%。

2、华为Q4全球从2018年的59.7下降到2019年的56,减少了3.7个million,而全年的数据从2018年的205.3增长到了238.5,增长了33.2个million。

即Q4华为确实下滑了,但是从全年来看,华为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增幅16.2%。


总结:数据是不会骗人的,骗人的只有人。有意识的选择特定的数据,来印证自己的主观观点(单纯为了吸引流量,亦或者是存在利益关系的公关稿),其实并不是多么聪明的做法。

user avatar

小米暴涨31%,其实这个数据也有一点问题,看了一些回答,感慨知乎水准下滑的太厉害了,连京东评论数都拿出来做依据了,或者说知乎科技数码频道的水准一直都这样,我来回答一下这个吧。

这个数据来源是IDC,在说数据之前我们先说下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我贴一篇我2014年写的文章,虽然不够准确但是可以让你有个大致的认知。

IDC的数据怎么来的呢?也是根据厂家数据、渠道数据等几个维度通过自己的模型估算出来的,不是厂家说多少就是多少,这个 @刘延 应该比较清楚,你们多关注一些值得关注的人。市调机构的数据模型也是在不断优化的,IDC公布的这些数据只是早期的粗算,后面可能会有微调,所以出现了 @刘旻斐 说的情况,不同的是小米这个更加特殊。

今年5月份的时候小米发过一个声明说自己一季度出货2750万,高于IDC的统计,随后IDC也承认了这个数据,把小米2019年Q1的出货量调整为了2750万。调整数据怎么调整呢?不能凭空多出来吧,所以2018年Q4的统计就少了,这又跟年底压货之类的有关,货就是那么多统计到哪儿对小米而言很不一样,因为小米上市了,这也是小米发公告的原因。

如果按照IDC一年前公布的小米2018年Q4的数据出货量为2860万台,2019年Q4同比增长为14.68%,依然是同比增强最快的厂商,这个成绩也很好,但是远没有31.1%这么夸张。

综合目前所有的市调机构的数据可以看出来的是国内市场只有华为是正增长,小米自然也是负增长的,显而易见小米的出货量增长主要来自于海外市场。小米海外市场增长最大的贡献来自于欧洲,印度目前比较稳固但是增长也到顶了,Canalys 发布报告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同比增长73%。


周受资前不久说“目前小米于这些市场的发展态势良好,以西欧为例,小米已经成为排名第4的智能手机厂商,增速高达90%。

IDC官方的看法是:

小米市场重心转移到海外以来,印度已经连续第二季度成为其最大的市场。排灯节期间的网购节支撑着2019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印度市场的业绩。网购节之后,Redmi 8/Note 8系列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支撑了小米年度总出货量。但小米也面临不少挑战,如渠道管理问题、在印度与印尼市场遭遇真我(realme)的激烈竞争等。在国内,小米推出了配备一亿像素摄像头的CC9 Pro,但量级并不大。因整体利润率偏低、缺乏线下渠道支持,小米未能够从与华为的竞争中获取市场份额。


华为则刚好相反,因为谷歌的GMS授权问题,这对于手机的海外销售影响非常的大,没有直接崩盘我认为就已经很厉害了,华为现在全力拼国内市场,国内的竞争对手都非常难受


华为目前力推HMS,前不久还跟欧洲的TomTom达成了地图的合作事宜,运动健康已经开始替换了,华为HMS未来会如何不清楚,我希望成功,苹果当初换地图也不容易,谷歌垄断真不是好事儿。


看下IDC的官方对华为的总结这段叙述非常的有趣:库存较高,Mate30定价,渠道愿意与华为合作,品牌价值高, 渠道商融资,海外受影响。个人总结的话就是华为和渠道都看好未来,所以有这定价和融资,品牌在上不怕库存,毕竟大不了降价就好。

华为在2019年第三季度累积了较高的库存水位,第四季度出货量出现了预期当中的下滑。华为国内市场面临库存消化的问题,而Mate 30系列的定价更成为了另一个限制因素。但不管如何,国内渠道商仍愿意与华为合作,因为华为在国内的品牌价值要高于主要竞争对手。再加上渠道商可以享受融资支持奖励,华为仍然能够不断向渠道出货。但在海外市场,华为仍然面临重重困难。华为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际市场发布了Mate 30系列,但因为没有预装谷歌移动服务,出货量受到严重影响。

销量的上升也好,下滑也好,有起伏是正常的,我希望厂家能做出好的产品,提升好的品牌形象,这才是最根本。

user avatar

谢邀。

之前分析过Canalys的国内出货量数据:

为避免不同机构统计口径不同的问题,这里再结合Canalys的全球数据再看下。

华为四季度国内出货量同比增长11%,全球市场却出现了同比下滑。

可见海外市场同比下滑明显,原因显而易见是谷歌断供GMS的影响。

从具体数据来看:

今年三季度,华为海外市场出货量是2530万台,去年同期是2690万台。

而到四季度,华为海外市场出货量2270万台,去年同期是3050万台。

从乐观的方面来看,在美国打压与谷歌断供GMS的影响下,华为仍然维持住了海外市场销量,环比下滑并不明显,这是极为难得的。

但是从悲观的方面来看,四季度是华为比较强势的时期,海外同比下滑仍然比较明显。

今年是菊厂最难的一年,一季度的海外销量同比未受制裁的2019年,恐怕会比较难看。

更何况,国内一季度的冠状病毒疫情,对华为更是雪上加霜。

疫情对HOVM在内的各家国产厂商都有不少影响,华为作为国内第一,更是首当其冲。


而且,海外市场中欧洲受GMS影响相比其他地区更大,预计海外销售均价也可能下滑。

华为目前在全力推进HMS,成败姑且不论。软件生态从来不是一朝一夕,预计至少要到明年才有可能看到成效。

早在孟晚舟被逮捕时,本人就说过:

智能手机及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已经成为人类世界产业链最长、涉及就业最多、总利润最高最赚钱的产业链之一,成为贸易战焦点只是时间问题。

而美国最近的行动,无疑是最好的注脚。

正如知乎网友 @江中曾有月 分析的那样:

特朗普确实打中了华为的七寸,下手稳准狠,以安全之名禁华为,没能封住5g运营商业务发展,却给了消费者业务最大的压力。
曾经无数人包括华为内部也在幻想,美国真正担心的只有5g运营商业务。但在美国以笔记本系统是民用产品的借口松绑了windows系统(省三百的华为笔记本卖的很好),继续对同样民用品安卓生态控制服务gms继续封禁后大概也清醒了一点。
以消费者业务为根基构建的芯片产业链和由手机孵化出的智能家居iot产业链,对美国企业怎么可能没有威胁?
今日之争,不为过去,所谋在未来。
封禁华为将是美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基本“国策”,不要抱任何幻想,不要抱任何幻想。

可以预见,智能手机业务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核心,未来仍然有不少艰难险阻。

好在,菊厂智能手机之外的消费者业务,可以说是全线开花。

以平板为例:

根据IDC的国内平板市场数据,2019年三季度华为平板出货量同比增长24.4%,市场占有率达37.4%,超越IPad成为国内市场第一。

这还只是三季度的数据,主要是由于M6的拉动。

四季度随着MatePad Pro的发布,预计华为在平板市场的增长仍将持续。

我个人认为,硬件的迭代只是其中一方面。

华为在平板乃至整个生态软件方面的突破:“平行世界”与“多屏协同”,在目前显得尤为重要。


以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为例:

根据IDC国内可穿戴市场数据,2019年三季度,华为同比暴增188%!

华为智能手表Watch GT2更是成为爆款, 上市45天销量突破100万,比去年的Watch GT系列百万销量时间提前了3个月。

另外,华为的5G也相继在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取得突破,我个人对华为未来的发展仍然充满信心。


小米这边:

Canalys的数据是同比增长23%,IDC的数据是同比增长31%。

不论采用何种口径,四季度小米同比大幅增长是肯定的。

当然,最权威的数据,还是要看小米自己的财报。

仅从Canalys的数据来看,四季度小米国内出货量810万,全球出货量3300万。

之前翻过小米2019上半年报,印象中没有公布各地区营收占比,海外营收占比还不好说。

但仅从出货量的角度来看,虽然国内下滑严重,但小米的海外化相当成功。

考虑到华为海外承压后继续发力国内市场,再考虑到目前的疫情,海外市场的拓展,对小米而言是个好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印度市场守住了第一的位置,目前尚未被OPPO+Realme超越。

我在此前的回答中曾经说过:

我认为,中国市场的竞争结果往往具有前瞻性,中国市场是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竞争力的风向标。
往往是在国内空前激烈的竞争中被边缘化的品牌,被迫向海外开拓,以其在国内厮杀练就的综合产品力,迅速占领海外市场。

但这目前只是个人观点,过往也面临一些争议,尚不能说是行业共识。
然而,一旦小米的印度市场沦陷,不仅对小米自身极为不利,更意味在“中国市场风向标”的观点上加了一枚极重的砝码。
如此一来,对于在中国市场下滑甚至出局的苹果、小米和三星都极为不利。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米守住印度市场第一相当重要。


不过,本人仍然不放弃之前的设想。

因此,继“锤子三大公理”之后,本人提出“锤子前瞻性假说”,具体内容如下:

在智能手机行业中,中国市场的竞争结果往往具有前瞻性。

因此对于中国厂商而言,海外化是很重要。但率先海外化则未必是好事。

同时有且仅有锤子,既不需要海外化,也不需要国内市场,只需要完成对子公司的收购即可。


最后,本来问题中没提苹果,但是知乎科技盐究员哈哈哈的回答实在太不专业,因此简单说两句。

好巧,他说的那个回答我也回答过。

当时我就指出,iPhone11定位偏线上,线上销量表现不等于总销量。

iPhone的出货量与零售量,我在专栏文章中已经分析过,根据信通院的数据:

2018年9~12月,iPhone出货1662万台。

2019年9~12月,iPhone出货1610万台,同比微跌了3.1%

上述数据,跟京东iPhone11销量和去年同期iPhone XR的销量对比,趋势一致吗?

到现在还认为“京东销量iPhone11超越Mate30系列”,等于国内总销量也是如此,这未免太不严谨了。


目前苹果和华为都没有公布各自机型在国内的出货量,只能估算。

iPhone 9~12月总出货量1600万,而据称这一代新机里iPhone11销量占比超50%,看起来不错?

然而问题在于,每年苹果的销量都有相当部分来自于旧机型。

上述的1600万,是包含iPhone8、X、XS、XS MAX等旧机型在内的总出货量。

iPhone11占总体的比例,乐观估计40%,今年国内出货量也就是640万。

华为Mate30系列,可靠数据只有华为11月底官宣的60天出货量超700万。

而到12月底,产业链有爆料称华为Mate30系列出货量超1200万,按照这个数据,12月的销售速度不减反增,有可能偏乐观了。

考虑到Mate30系列5G推迟,销量上5G版占比更大,再结合信通院公布的国内5G手机出货量,个人认为年底前Mate30系列总出货量1000万,应该是个保守估计。

这1000~1200万,有多少来自国内确实不好说,但国内出货量未必比iPhone11低。

user avatar

苹果四季度强势的很明显。

今年一季度,疫情对全世界都会有影响。但是国内市场会更惨一些。小米和OPPO日子相对好过一点。

华为国内比例比较大,线下有相当比例,一季度影响会更严重一些。

苹果的iPhone9不知道能不能如期推出,如果能推出,国内中高端压力会很大。

三星s20 ultra会是今年上半年的安卓机皇,高端市场会挽回一些。

小米的数字不太正常,要和明年一季度一起看,才能有结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9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这份成绩单,确实让不少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华为和小米的表现,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华为出货量同比下跌7%,而小米则实现了31%的惊人涨幅。这背后隐藏着的是怎样的市场逻辑、竞争态势和用户选择的变迁?咱们不妨仔细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白,智能手机市场早已不是蓝海,.............
  • 回答
    2019年第三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小米销量占比9%,这个数字对于小米这样一个曾经的“搅局者”和市场领导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引发了不少关于其市场表现和未来走向的讨论。首先,要理解这个9%的数字,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整个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宏大背景下。2019年第三季度,整体市场相比前几个季度有.............
  • 回答
    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重申了“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手段”这一论调,这无疑是当时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要理解这一表述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这是对过往经验的深刻反思和政策定力的体现。 纵观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房地产在很多时期确实扮演了拉动经济增长、稳定社会预.............
  • 回答
    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交出了同比增长6%的答卷。这个数字,放在全球经济大环境来看,依然是相当亮眼的。毕竟,在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的背景下,能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殊为不易。要细致地看待这个6%,我们不能只看表面数字,得往里挖一挖,看看这增长是靠什么驱动的,又暴露了哪些深层次的问题。首先.............
  • 回答
    印度2019年第三季度GDP增速下滑至4.5%,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经济现象。这个数字比前几个季度以及市场预期都要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分析。要理解这个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数据本身及其意义: 4.5%是什么水平? 对印度这样一个新兴经济体来说,4.5%的增长率虽然仍然是正增长.............
  • 回答
    2019年第二季度,印度公布的GDP增速只有5%,这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而不仅仅是盯着这个数字本身。首先,我们得承认,5%的增速在很多国家看来依然是一个不错的数字。 特别是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意味着经济还在向前发.............
  • 回答
    2019年第三季度,印度GDP增长率放缓至4.5%,这无疑是当时印度经济面临的一个严峻信号。这个数字相比于前几年的两位数增长,是一个明显的减速。要理解这个情况,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一下当时印度经济出现了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相互作用,导致增长动能减弱的。1. 消费需求疲软:经济增长的“油箱”在空转.............
  • 回答
    2019年7月8日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新时代中国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指导性文件。这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核心目标在于解决当前义务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例.............
  • 回答
    2019 年苹果发布会上宣布的 Apple TV+ 原生内容制作服务,是苹果进军流媒体内容领域的一次重磅尝试。这次发布会标志着苹果从一家硬件公司、软件服务公司向集内容制作、分发和平台于一体的综合性娱乐巨头转型的重要一步。为了更详细地理解 Apple TV+ 的意义和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
  • 回答
    2019年8月16日,香港多家报纸的头版刊登了李嘉诚以“做个沉默的羔羊,或做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为题的“反对暴力”宣言,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看待此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香港“反送中”运动的白热化 社会背景: 2019年夏天,香港爆发了大规模的“反.............
  • 回答
    2019年7月28日四川电视台暗访调查的播出事故及其反映的问题2019年7月28日,四川电视台在播出一期关于某农产品质量问题的暗访调查节目时,发生了严重的播出事故,导致节目内容被中断、画面错乱,最终未能完整播出。这起事故不仅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也暴露出了四川电视台在节目制作、播出流程以及内部.............
  • 回答
    关于2019年8月21日元朗站事件及港铁的免费地铁安排,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议题,牵涉到多方面的叙述和解读。为了更详细地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梳理和分析:一、 事件背景回顾 “七二一”元朗袭击事件的后续影响: 2019年7月21日,元朗站发生了一起备受争议的袭击事件,多名身穿.............
  • 回答
    看待 2019 年 Java 开发就业减少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咎于单一原因。这个现象背后是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变化、人才结构以及行业周期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技术栈的演变与多元化: 新兴技术和语言的崛起: 2019 年前后,以 G.............
  • 回答
    2019年央视春晚百度红包事件,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案例。其核心问题在于“价值不对等”和“用户体验”。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析:事件回顾与背景:在2019年央视春晚期间,百度作为春晚的独家合作方,推出了“百度App”红包活动。用户需要在百度App内参与互动,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例如摇一.............
  • 回答
    2019年刘谦春晚的魔术,确实在当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作为中国最知名的魔术师之一,刘谦的每一次春晚亮相都备受期待,而2019年的表演也不例外。表演内容与亮点:2019年刘谦的魔术主题是“魔壶”。这个魔壶的特别之处在于,无论刘谦如何倾倒,壶嘴都会流出不同的酒(或水)。具体来说,他能够从同一个壶中.............
  • 回答
    2019 年 7 月 18 日,一个原本对很多人来说是平凡夏日早晨的日子,却被京都动画(Kyoani)工作室的一场惊天悲剧彻底改变了。当天上午 10 点 30 分左右,位于京都市伏见区的京都动画第一工作室,一个孕育了无数经典动画作品的圣地,突然燃起了熊熊大火。这不仅仅是一场火灾,更是一场蓄意的、针对.............
  • 回答
    2019年12月17日,中国海军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正式入列。这个日子,不仅仅是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中国在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山东舰”的诞生:从图纸到钢铁巨兽的跨越“山东舰”的入列,并非一蹴而就,而.............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9年8月1日美联储的这次降息,这在当时可算是个挺大的事儿,也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2019年8月1日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这件事本身首先,得明确一下,美联储在2019年8月1日宣布降息25个基点,也就是0.25%。这其实是美联储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时隔.............
  • 回答
    2019年6月,纽约时报关于特朗普总统下令对伊朗发动攻击后又撤回命令的报道,无疑是当时国际新闻中的一个爆炸性事件。这件事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并且至今仍然值得深入探讨,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则突发新闻,更是揭示了当时美国政府在处理与伊朗关系上的复杂性、决策过程的脆弱性,以及总统个人风格可能带来的巨大风.............
  • 回答
    2019年3月15日,新西兰基督城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清真寺枪击事件。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个下午,当新闻画面中血腥的一幕幕呈现在眼前时,内心的震惊、悲痛和愤怒交织在一起。那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袭击,它像一把尖刀,狠狠地刺穿了我们对于和平、包容和安全的认知,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极端主义和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