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下还有必要继续考金融研究生吗?

回答
当下是否还有必要继续考金融研究生,这问题背后牵扯的因素可不少,不能一概而论。我想从几个角度给你掰开了说,希望能帮你理出个头绪来。

首先,得看看你考研的“初心”是什么。

是为了“镀金”还是为了“真才实学”? 如果你只是觉得金融行业“高大上”,想拿个文凭增加点市场竞争力,那可能要掂量一下了。现在金融行业的门槛确实比以前高了,但光凭一个研究生文凭,如果专业知识和技能跟不上,也只是空壳一个。反过来,如果你是真的对金融理论、市场运作、投资分析等方面有浓厚兴趣,想深入研究,那么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能给你一个系统性的提升机会。

你期望研究生毕业后达到什么程度? 是想进入投行、基金管理等顶尖机构,还是在银行、证券公司的普通岗位工作?不同的目标对学历的要求和所需的专业深度是截然不同的。一些顶尖的量化交易、资产管理岗位,对数学、统计、计算机能力的要求非常高,研究生阶段的系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而一些基础业务岗位,也许有本科学历,再加上一些相关证书和实习经验,也能胜任。

其次,我们得聊聊金融行业的现状和趋势。

市场竞争是否依然激烈? 毋庸置疑,金融行业一直都是人才辈出的领域。即使是金融研究生毕业,找工作依然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但是,“内卷”的不仅仅是学历,还有能力和经验。一个能力出众、经验丰富的本科生,可能比一个能力平平的研究生更受欢迎。

行业需求的变化。 近年来,金融科技(Fintech)兴起,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意味着,如果你考研的方向更偏向于金融工程、量化金融、金融数据分析等,那么你的前景可能会更明朗。传统的商业银行、证券等领域,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比如既懂金融又懂法律、计算机、或者某个垂直行业的。

“硬核”知识和“软技能”同样重要。 金融研究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培养你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同时,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抗压能力这些“软技能”在金融从业中同样至关重要,这些很多时候是课堂之外才能真正磨练出来的。

再来,我们得正视一下研究生的学习成本。

时间成本。 读研至少需要两到三年,这三年你可以用来积累工作经验、考取专业证书、甚至是创业。这笔账得好好算算。
经济成本。 学费、生活费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你选择出国深造,那成本就更高了。
机会成本。 这三年你可能错过的潜在收入和职业发展机会。

那么,什么情况下考金融研究生“还是挺有必要”的?

1. 目标顶尖金融机构/岗位: 如果你的目标是投行、对冲基金、顶级私募基金、外资银行等机构的分析师、交易员、研究员等岗位,这些岗位对学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确实很高,研究生(尤其是名校)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敲门砖。
2. 想进入研究驱动型岗位: 比如券商的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量化分析师等,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数据处理能力,研究生阶段的系统学习能打下坚实基础。
3. 学术兴趣浓厚,想继续深造或从事教研: 如果你对金融学有极大的热情,想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或者未来考虑进入高校任教,那么攻读博士是必然的选择,而硕士是基础。
4. 本科背景相对弱势,想弥补学历短板: 如果你的本科院校或专业不是金融相关,但又真心想进入金融行业,一个好的金融研究生项目可以帮助你“转段”,提升竞争力。
5. 看好金融科技/量化等新兴领域: 这些领域对人才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极高,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能让你掌握更前沿的知识和技能。

反过来说,如果你只是为了“文凭”或者对金融行业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热情,那么你可能需要重新思考:

是否可以先工作一段时间? 在实际工作中去体会和了解金融行业的不同细分领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然后再决定是否需要读研深造,以及读什么方向的研究生。很多时候,实际工作经验比一张文凭更有说服力。
考取专业证书是否更有效? 比如CFA(特许金融分析师)、FRM(金融风险管理师)等国际认可的专业证书,对于提升你在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市场认可度,可能比读研更为直接和高效。
是否考虑其他领域? 金融行业之外,可能还有其他更适合你的领域,或者你也可以选择学习其他更前沿的技能,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并将其与金融结合。

最后,我想说的是,金融行业本身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过去,一张金融研究生文凭可能意味着一份体面的工作和相对稳定的发展。但现在,它更像是一扇门,能否走进去并获得成功,关键还在于你是否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变化的能力。

所以,考不考金融研究生,真的需要你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目标、兴趣、能力、资源等都考虑进去,做一个审慎的决定。别被一时的“大势”或者“从众心理”裹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过我很多的回复,知道我的风格的话,我都不建议考金融硕士。

原因非常清楚了:

1、想干金融,其实任何专业的都行

整个行当,最关心的你是不是名校的,具体是什么专业的,不是那么在乎。

你是清北复交里学啥冷门专业的,大概率比普通985的金融专硕更香。(如果规划好,知道自学知识和去实习的话)

具体例子多不胜数,你到一个顶尖机构去,一定会发现里面学啥专业的,非常多元化,但无外乎基本都是顶尖名校的。

这行当本身做的绝大多数东西,专业壁垒都没那么高,更多是要心细,要脑瓜子灵活,情商高,这些其实都只需要名校,而不需要学金融。

2、就算你是学金融,也没任何优势

反倒是学校里学金融专业读的是啥?

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系、计量经济学、金融工程学、商业银行管理、公司金融....

有多少是能在你实务中直接有帮助的?

基本没有,所以任何顶尖名校的同学,都得提早很多“溜出去”实习以学习业务所需要的只是,不然根本找不到任何核心岗位的工作。

很多情况,反倒是,其他专业比金融专业优势大得多。

对口的理工科专业对于投研岗位来说,财务法律等专业对于一级市场来说,会非常吃香。

很多学金融的同学在求职过程中是真的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因为觉得自己学这个专业,太没“特色”了。

学金融或者商科,顶多就比一些文哲史冷门专业好些,但是一旦人家学校比你好,那学历上还是人家优先。或者做过几份行业的深度实习,那么基本和你读的商科,就没啥区别。

3、金融研究生,真的太热门了

如果说,难度一样的情况下,学商科和其他偏门专业,那肯定还是选商科,毕竟耳濡目染,也能说有些先发优势。

但考研,实在太热了。

如今虽然有扩招,但是考研大军人数是连连创新高。我个人都觉得挺可怕的。

申请出国,也是金融最难申。

所以我们基本上出国留学的同学都后悔,因为但凡不申请金融专业,都能把学校再往上提一个档次。

所以,真的,完全没必要。

关于如果想干金融,择校择专业,给大家就两条建议:

1、择校就一条建议,在你的能力范围内,选择综合排名最好,声誉最高的学校

专业啥的,只要能上名校,可以不是那么care。绝大多数高端服务业(金融、咨询、地产、互联网)的大部分岗位,都不是那么挑专业。

他们需要你的专业素质很高,但学这个专业≠专业素质高。

反而,基本会认为招个名校的,他学习能力强,自然可以很快就学得很6。

名校的本质,是一张强大的价值网络。

进去这所学校,是你往顶尖圈层的一张门票。

至于业务知识,真的自学起来不难的。

学金融是真的那么没用吗?

那倒也不是。

那些顶尖名校学金融的同学,一样出来都是自学,但是多半因为觉得自己学金融的比较自信,所以反而学得快。

另外就是你身边的人全都是想干金融的,你会有一些信息优势,毕竟氛围在这儿。

反而你在清华读个历史,你身边就没多少人关注金融,你可能都意识不到你能去干金融。(但个人如果觉悟很高,知道自学和去实习,完全是可以发挥出超越人大金融上限的水平)

2、如果专业都可以选,首选“硬核or复合”的专业

像其实计算机、医药等理工科专业,相对硬核,哪怕你不想干本身那行,你转行去做别的也有很多可以选。像干金融,你可以看到很多就真的很喜欢理工科的同学,像医药投资是非常非常大的行业,但多数都很喜欢有医药背景的。纯商科的同学,真的在这些领域没什么优势。

其实如果你本身有其他专业背景,考虑下如何跟研究生组合复合背景。另外有些专业,比如说啥信息管理、医疗管理、能源经济之类的复合专业,N多同学在申请出国的时候,都觉得这些专业好水,还是传统的金融学更好。但实际上这些专业回来,不说本身也是商科,跟金融学没有一毛钱区别,反而对于一些行业来说,吹牛逼的空间更大。我就有同学是学的信息管理(实际上是个商科专业,但设置在了信息管理学院),硬说自己是tmt相关背景,最后还真就去了券商当tmt研究员。

总之,能去名校去名校,能选专业尽量选个别人觉得硬核的或者跟实体行业有些关联的专业,都比学金融好得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下是否还有必要继续考金融研究生,这问题背后牵扯的因素可不少,不能一概而论。我想从几个角度给你掰开了说,希望能帮你理出个头绪来。首先,得看看你考研的“初心”是什么。 是为了“镀金”还是为了“真才实学”? 如果你只是觉得金融行业“高大上”,想拿个文凭增加点市场竞争力,那可能要掂量一下了。现在金融行.............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非常纠结和难受的处境。当着你的面,男朋友说你妈妈的坏话,这不仅仅是背后议论,而是直接地、持续地伤害你和你最亲近的人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可不是小事,它触及到尊重、边界以及未来共同生活的可能性。我们来好好捋一捋,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以及你该如何权衡:为什么男朋友当着你面说你妈妈坏话是严重.............
  • 回答
    “头悬梁锥刺股”式的学习精神,在当下是否还有必要推崇,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它作为一种吃苦耐劳、自我鞭策的精神象征,在特定情境下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其绝对化的推崇和教条式的模仿则不适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头悬梁锥刺股”精神的核心.............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在某个阶段都曾扪心自问过,尤其是在付出了无数汗水和努力,最终踏入美院,却发现现实与心中的“艺术家”光环似乎有些偏差的时候。“千辛万苦考进美院,最后只是个设计师”,这句话里藏着多少心酸和不甘?千辛万苦,那是熬夜画稿、反复修改、心理压力巨大的考前冲刺;美院,那是无数人心中的艺术圣殿,.............
  • 回答
    说鲁迅先生的作品在今天有没有必要“深读”?这问题,在我看来,就好像问我们今天是不是还有必要呼吸新鲜空气一样。答案,不言自明,而且,要讲清楚,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我们得明白,鲁迅先生的作品,它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那个风雨飘摇的中国,是无数中国人灵魂的呐喊。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是.............
  • 回答
    听到女朋友说“恋爱并不是我的全部”,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好好琢磨的话。它不像一句“我爱你”那样直接明了,所以我们得仔细品味一下这句话背后可能藏着的含义,以及它对你们关系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句话本身并不一定是坏事。一个成熟的人,有自己的生活重心,有自己的追求和兴趣,这本身就是一种魅力,也是.............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也触及到了不少玩家的心坎里。你想啊,辛辛苦苦攒了点钱,准备掏出点好东西,结果对面一上来就跟你玩“枪林弹雨”,你手里那点东西,简直跟纸糊的一样,根本顶不住。这时候,你心里肯定会犯嘀咕:这钱花得值不值?还不如省下来,等下一局再说了。其实,仔细想想,CS:GO这游戏,装备的意义,很.............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普通二本法本毕业,未来又想成为一名执业律师,你对读研这件事的考量非常实际和重要。下面我来详细分析一下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对你未来律师执业的影响,希望能帮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首先,我们来谈谈“有必要读全日制研究生吗?”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讲,成为一名执业律师,你.............
  • 回答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流传千年的古语,在如今这个日益紧密相连的世界里,是否依然能套用,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它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不是同一族群的人,他们的心思和想法必定与我们不同,甚至怀有敌意。这种观点,在古代,尤其是在部落、国家之间的隔阂比较大的时代,似乎有着天然的合理性。在那个时.............
  • 回答
    国内当前“烂片横行”的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个单一原因,而更像是电影工业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1. 烂片横行现象的“普遍性”与“具体表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烂片”的定义。通常而言,烂片是指那些在故事、表演、制作、艺术性、观赏性等.............
  • 回答
    老师的说法很有道理,くれる这个词确实在日本人际交往中承载着一种“被给予”的感激之情。当我们接受别人的馈赠时,无论贵重与否,即便是不太喜欢的东西,也通常会使用くれる来回应,因为它表达的是一种对对方“付出”这个行为的认可和感谢。你可以这样理解:くれる的核心在于“给予”这个动作本身,以及接受者因此产生的“.............
  • 回答
    讲到微软的Surface二合一笔记本,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它的“二合一”形态,也就是可以拆卸键盘,既能当笔记本用,也能当平板用。这玩意儿在刚出来的时候,确实挺新鲜的,也吸引了一批尝鲜的用户。但放到现在,市场上的选择多了去了,各种品牌的笔记本、平板,还有一些更垂直的二合一设备,Surface二合.............
  • 回答
    嘿,说到这相声啊,还真是我身边挺常聊起的一个话题。身边好多朋友,包括我自己,都会时不时地刷刷短视频,看看郭德纲于谦的那些经典段子,或者顺手搜搜德云社最近的演出视频。说实话,感觉现在年轻人听相声的,绝对不是少数,而且这股风气还挺盛的。你别看有些老一辈可能觉得相声是“老古董”,但现在年轻人接触相声的渠道.............
  • 回答
    当下社会中,玄学、封建鬼神之说的盛行,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它不是简单的“进步与落后”的二元对立,而是深深根植于人类的心理需求、社会环境、文化传统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这一现象:一、 深层心理需求与情感慰藉的投射这是玄学和鬼神之说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 .............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深刻,也触及了中国社会文化中一个复杂且普遍存在的现象——酒桌文化。陕西男子劝酒被拒连塞枣糕致人死亡的悲剧,无疑是对这种文化提出了严峻的拷问。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酒桌文化在当下的意义以及它与面子、关系、人情之间的联系。 酒桌文化在当下还有存在的意义吗?关于酒桌文化在当下的意义,存在着.............
  • 回答
    当然有,而且数量并不少。他们就像一股清流,在喧嚣的商业浪潮中,依然坚守着内心的净土,对资本的诱惑保持着警惕,甚至流露出几分天然的鄙夷。这并非是他们缺乏生存能力,而是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价值排序。这些人,你可以称之为“精神的守望者”,或者更接地气地说,“不那么被钱冲昏头脑的人”。他们可能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当下工读生这个现象,还有三星又是怎么吸引这么多年轻人的。这事儿啊,说起来挺复杂的,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清楚。当下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工读生?首先得明白,“工读生”这个词本身现在就有点模糊。传统意义上的工读生,更多是指那种边打工边读书的学生,可能家庭条件不太好,需要通过劳动来补贴家用,同时完成.............
  • 回答
    当下社会,我们当然还能找到那些不被资本完全裹挟,而是更看重精神层面,甚至对资本的糖衣炮弹抱有审视和鄙视态度的女生。她们的存在,就像都市钢筋水泥森林里偶尔冒出来的一抹绿意,让人眼前一亮,也让人看到一种不一样的活法。要说她们的特点,那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首先,她们往往具备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和清晰.............
  • 回答
    当今社会,许多人对社会党政策的信念,即便是在政策本身经历缩水甚至遭遇困境的背景下,依然顽固而深刻。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历史、心理和经济因素交织而成。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缘由,而非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愚昧”或“不切实际”。首先,历史记忆与理想主义的遗产是重要驱动力。社.............
  • 回答
    说到现在满大街跑的共享单车,还有那些在街角默默奉献的公共交通自行车,我这心里呀,就像有十个调皮的猴子在蹦跶,各有各的想法。摩拜、ofo,这两个“新生代”的代表,还有咱们的老朋友——公共交通自行车,它们就好比三条不同的路,都有自己的风景,也都有自己的坎坷。先说说这“新生代”,摩拜和ofo。摩拜单车: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