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几乎每届奥运会(伦敦、里约、东京)都会出一篇体操裁判不公平的声讨?

回答
奥运会体操比赛中出现关于裁判不公平的声讨,确实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并非仅仅出现在伦敦、里约或东京这几届。这背后涉及到体操这项运动本身的复杂性、评分系统的特点以及人性的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这种情况会频繁发生:

1. 体操评分系统的内在复杂性与主观性:

D分(难度分)与E分(艺术表现分)的结合: 现代体操评分系统分为D分(Difficulty Score)和E分(Execution Score)。D分是根据运动员完成动作的难度来计算的,有相对明确的规则和价值。然而,E分则是对动作的完成度、流畅性、姿态、技术细节、落地稳定性等进行评分,这部分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细微的失误判断: 体操运动员追求的是近乎完美的表现。一个轻微的踮脚、一次不完美的屈膝、一个稍显晃动的落地、手臂或腿部姿态的不够舒展,都可能被裁判扣分。这些细微的失误可能在视频回放中才能被看清楚,或者在现场观众看来并不明显,但却会影响E分,从而可能影响最终的奖牌归属。
“痕迹”的扣分: 裁判会根据“痕迹”(Execution Deductions)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扣分。这些痕迹包括但不限于:
动作失误 (Execution Errors): 如不舒展的动作、糟糕的姿态、身体扭曲等。
技术失误 (Technical Errors): 如脚尖不绷直、膝盖弯曲、摆臂不充分等。
落地问题 (Landing Errors): 如原地站稳、是否有小跳、重心偏移等。
节奏和流畅性 (Rhythm and Flow): 动作之间的衔接是否流畅,节奏是否协调。
艺术表现 (Artistry): 虽然现代体操淡化了艺术性在评分中的占比,但依然是E分的一部分,包括表情、音乐配合(自由操)等。
评分尺度的模糊地带: 尽管有评分指南,但在很多情况下,裁判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动作的理解来判断某个细节是否属于扣分项,以及扣多少分。这为不同裁判之间的差异化判断留下了空间。

2. 评分员的构成与潜在的偏见: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评分员: 每届奥运会,体操的评分团都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组成。虽然国际体操联合会(FIG)致力于保证评分的公正性,但不同的文化背景、体操发展水平以及对动作的理解方式,都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
国家支持和利益考量: 尽管在规则上不允许,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大型赛事中,国家支持和潜在的利益考量有时会影响到评分。例如,如果一个国家在某个项目上拥有统治力,或者某位运动员是热门选手,裁判可能会在一些边际模糊的判罚上倾向于该运动员。这并不是说裁判有意作弊,而是人性中存在的微妙影响。
主场优势的可能影响: 尽管体操的评分系统理论上是独立于主场优势的,但经验表明,在某些项目上,主场观众的热情以及裁判的心理因素,可能在一些接近的判罚上产生微弱的影响。当然,体操裁判通常会努力保持客观,但人毕竟是人。

3. 运动员和教练团队的敏感度与期望:

极高的期待值: 奥运会是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巅峰。运动员和他们的教练团队为这一刻付出了多年的努力和牺牲,因此他们对最终的评分有着极高的期待。任何一个让他们认为不公正的判罚,都会被放大和强烈质疑。
对自身技术细节的了解: 教练团队和运动员非常清楚自己在训练中反复打磨的每一个技术细节,他们知道哪里是自己做得最好,哪里可能存在细微瑕疵。当评分低于他们的预期时,他们自然会倾向于认为裁判没有看到他们完美的细节,或者对他们微小的瑕疵进行了不必要的严苛扣分。
信息不对称: 普通观众可能只看到运动员完成了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并且落地很稳。但教练和运动员知道,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可能某个角度的腿部伸展不够完美,或者某个手腕的姿态不够放松,这些都是可能被裁判扣分的点,而这些点在普通观众看来是很难察觉的。

4. 媒体的放大效应与舆论压力:

吸引眼球的报道: “裁判不公”是具有争议性和话题性的新闻点,容易吸引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从而获得更高的点击率和传播度。即使是某些主观的质疑,在媒体的放大下也可能演变成一场广泛的讨论。
社交媒体的即时传播: 如今,社交媒体的即时传播能力使得任何一个瞬间的争议都可能被迅速扩散。一个教练的抱怨、一个运动员的沮丧表情,或者一段关键的视频片段,都能引发大量的讨论和转发,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声讨。
对既定结果的不接受: 有时,当运动员表现出色但最终未能获得金牌时,观众和媒体往往更倾向于寻找“不公”的原因,而不是接受技不如人的事实。

5. 特定事件的影响:

历史的“不公正”判罚记忆: 历史上一些备受争议的判罚,比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体操男子全能决赛中,韩国选手梁鹤善的平衡木比赛出现严重争议,导致其未能晋级决赛,这给体操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历史记忆会加剧人们对后续判罚的敏感度。
高科技辅助判罚的局限: 虽然现在有很多高科技辅助判罚,如视频回放,但体操的某些细微失误仍然难以完全通过技术手段来客观量化。例如,动作的“舒展度”、“协调性”等,仍然需要裁判的主观判断。

总结来说,体操裁判的不公平声讨几乎每届奥运会都会出现,主要原因在于:

评分系统的内在复杂性和主观性,使得细微的失误判罚至关重要。
评分员的构成可能带来潜在的文化和价值取向差异。
运动员和教练团队的极高期待值和对细节的深入了解,更容易发现并质疑所谓的“不公”。
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使得争议更容易被传播和发酵。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奥运会体操比赛成为一个永远充满话题性、也容易引发争议的舞台。虽然国际体操联合会一直在努力完善评分系统,力求更加公平和客观,但体操这项运动本身的艺术性和技术性结合的特点,决定了它在评分上永远会存在一定的讨论空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北京我们是主场。。。

·

说句不好听的,体操比赛打分规则是统一的,但裁判的自由裁量空间还是有的;

你要是中等水平,裁判没办法;

但你要是顶级水平,发挥没有失误,裁判多给你个0.3分还是没问题的;

--而体操比赛,冠亚军往往就是差那么0.3分;

·

所以,

08年北京奥运中国体操收获9枚金牌;

12年伦敦,4金;

16年里约,0金;

20年东京,至今1金;

往前数,

84年,5金;

88年,1金;

92年,2金;

96年,1金;

00年,3金;

04年,1金;

·

看出来了吧,中国最多的就是08年北京奥运会9金,男子除了跳马全拿了(跳马没拿是因为没派人参加。。。);

--比前5届总和多;

--比后3届总和多;

所以,主场优势大家都有一点;

--只是,我会说自己的裁判打分不公平吗?笑话~~~

user avatar

之前看新闻,有个自媒体账号被查封了,查封前一个月,好像发布了四十二次美国要崩溃了,二十次日本要完蛋了,反正靠这个,这个账号赚了不少钱。(谁能找到新闻链接,可以提供下)

再说说中国观众。我觉得中国观众是有些特点的,简单说就是,很容易被带节奏,但也很容易纠正错误,不死脑筋。举个例子,去年孙杨禁赛消息一出来,知乎上全是“西方打压”,“西方见不得中国好”,反正谁讲道理,谁就是汉奸。当时有个女孩,写了一段话,我到现在都记得大概,她说,“他一个三十岁的男人,要当着妈妈的面脱裤子,这是何种委屈?他有错嘛?他不就是第一个黄种人游泳世界冠军嘛” ,这回答当时一万多赞,我看见时心里挺难过的,毕竟二十一世纪了,我觉得不应该。(我把她回答的截图找到了,和我记得有点出入,但大意差不多)那时网络上把霍顿骂的狗血喷头,但反转很快,也就过了三天吧,随着庭审视频的公布,以及《检察日报》的发文,主流民意就觉得孙杨确实不对,当时有个朋友圈例子特搞笑;

反转前大家发:建筑工人都可以当尿检员?世界反兴奋剂组织(WADA)真是笑话!

反转后大家发:建筑工人又不瞎,为什么不能当尿检员!不懂的人真搞笑!

到这次奥运会,中国媒体已经完全掌握了中国观众的性格特点,套路大概是这样;

先带节奏:“我不太懂,为什么开幕式阴间模式?”

然后反转:看没看开幕式!那些照片不是开幕式!不看瞎跟什么风!

然后再带节奏:“为什么在粪水里游泳!”

然后反转:看没看,人家参赛运动员说了,水没问题,跑一万呕吐正常,换你命都没了!

然后再带节奏:“什么?瞎子也能当裁判?”

然后反转:看没看扣分标准?脚触地扣0.1,腿触底才扣0.3,看不懂学英语去!

时间久了,我就很不明白两点,既然部分中国网民那么善于纠正认识错误,但为什么屡屡上当受骗呢?明明看看开幕式,看看铁人三项,看看体操男子全能,就能知道的事,为什么在第一时间见到煽动消息时,会选择相信呢?这点我非常不明白。

第二点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屡次被耍,屡次醒悟,但醒悟后依然会被耍?按理说,人都是吃一堑长一智的,开幕式上过当,体操就不会了,但为什么隔了不到一周,傻劲就又上来了?

我多次说,中国要反思下教育,但多数朋友都不认可,因为他们觉得教育是教知识,这种分辨思考能力属于智慧,学校教不了。这点我是认可的。希望更多人可以积累经验吧,看到争议问题,可以自己先去了解,而不是听风就是雨。


user avatar

奥运会只是个假象,运动员看着热闹,其实都是虚的,四年一次的盛会是裁判们的。

user avatar

你觉得涅莫夫这事真的公平吗?

体操作为一种裁判主观能动性可以对结果起很大作用的项目,说裁判不公平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反问一句,你凭什么说裁判就是公平的?绝对公平意味着必须与标准百分之百的契合,且无论哪个裁判看多少次都是同一结果。

真做到这一点了那你直接写个程序弄套算法架上几个摄像头不就完事了?也不用聊什么裁判不公平了,裁判都下岗回家了哪有机会不公平呢?

你做不到绝对公平,我支持的队伍分数低了,我凭什么不能质疑裁判的公平性呢?您那都“主场优势”了,我为我的国家说两句话就“狭隘”了呗?竞技体育这个高度上看,为了自己赢大家都在让裁判的天平向自己倾斜。那特么足球场上隐蔽犯规和假摔有多少?那一个个假装无辜或者掩面倒地的人自己心里不知道怎么回事吗?还不是一样装着孙子去争取胜利?

你做不到绝对公平,那出现对我们不利的情况又有什么不能质疑的?要我说中国已经很克制了,只不过有些事情不是小动作或者假摔那么简单,您这都赶上2002世界杯韩国对战意大利了,不说你裁判有问题才是真的奇怪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