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骰子」的「骰」正确读音是「tóu」而几乎每个人都念「shǎi」(色)?

回答
“骰子”的“骰”字读“tóu”,这在汉语的规范发音中是明确的。但有趣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会把它念成“shǎi”。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背后牵扯着几个层面的原因,包括汉字演变、方言影响以及大众习惯的形成。

我们先从“骰”字的本义和读音说起。

“骰”字的本义与标准读音

“骰”字,从字形上看,上面是“石”,下面是“酉”。《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小石,似骰子也。” 这里的“骰子”指的是一种用于占卜的小石子,后来逐渐演变成我们今天所说的带有数字标记的立方体小块。

在古代,一些文献中,“骰”的读音与“投”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玩骰子最主要的动作就是“投掷”。所以,很多时候,“骰”就和“投”联系在一起,其读音也就被引申为与“投”相近的“tóu”。

到了现代汉语的规范标准——普通话,明确规定“骰”的读音是 tóu。这不仅是因为其与“投”的联系,也是综合了古代一些音韵的考量。

为什么“几乎每个人都念‘shǎi’(色)”?

那么,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却偏偏喜欢念“shǎi”呢?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因素在起作用:

1. 形近字与读音的混淆: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骰”字在字形上与“彩”(cǎi)和“色”(sè)这类字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特别是它下面部分“酉”的形状。而“色”字,尤其是它在一些词语中的读音,很容易让人们产生联想。
“彩”与“色”的影响: 在很多与玩乐、游戏、颜色有关的词语中,“彩”和“色”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红颜色”。人们在接触到“骰子”这个词时,可能会不自觉地将其与这些熟悉的读音和含义联系起来。
“色”字本身的多音字属性: “色”字在汉语中是一个多音字,可以读作 sè(颜色)或 shǎi(尤其是在一些古代方言或特定的词语中,如“好色”有时也读 hǎo shǎi)。虽然现代普通话规范“色”只有一个读音 sè,但“shǎi”这个读音在民间认知中是存在的,并且与一些游戏、娱乐的氛围有隐秘的联系。

2. 方言的强大影响力: 汉语的丰富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多样化的方言上。在中国很多地区,尤其是南方,很多方言中“骰”的发音确实更接近“shǎi”或类似的音。
粤语中的“骰子”: 在粤语中,“骰子”读作“saai²”,发音非常接近普通话的“shǎi”。粤语地区人口众多,其文化影响力也不容忽视。
其他方言: 许多其他地方方言里,“骰”字的读音也可能与“shǎi”存在相似之处,或者更接近“色”字的某些读音。当这些方言区的人们学习或接触普通话时,很容易将自己母语的读音带入,从而影响他们对“骰”字的读音认知。

3. “骰子”作为游戏道具的属性: 骰子本身就是一种充满趣味性的游戏道具,与各种赌博、抽奖、棋牌游戏紧密相连。在这些娱乐场景中,人们的语言往往更加随意和生活化,不太拘泥于严格的字词读音。
“色子”的通俗叫法: 在很多非正式场合,人们甚至直接将“骰子”称为“色子”。这个称呼本身就直接使用了“色”的读音,进一步强化了“shǎi”这个读音在民间的使用。这种称呼的普及,也反过来影响了对“骰”字的读音认知。人们听到“色子”念“shǎi”,自然会将“骰子”也这样读。

4. 大众传播与习惯的固化: 当一个错误的或非标准化的读音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开来,并且长期被接受时,它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惯性。
媒体的影响: 即使在规范的媒体中,偶尔也会出现误读,或者为了追求某种特殊的语气和效果而故意采用非标准读音。这种细微的影响,叠加起来就会加速大众习惯的形成。
口耳相传的威力: 最强大的传播方式永远是口耳相传。当身边的人都这么读,并且大家都能理解意思,那么这种读音就会被普遍接受并沿用下去。

总结

所以,“骰子”的“骰”字,在规范的普通话里读“tóu”,但之所以绝大多数人念“shǎi”,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字形带来的联想: 与“彩”、“色”等字形和含义的联系。
方言的深远影响: 特别是粤语等方言中接近“shǎi”的读音。
游戏娱乐场景的口语化: “色子”的通俗叫法和人们在玩乐时语言的随意性。
大众习惯的形成与固化: 口耳相传的力量以及对非标准读音的普遍接受。

这种现象也正是汉语语言生命力的体现,它既有规范的一面,也有在民间流传和演变中形成的鲜活的生命力。尽管知道正确读音很重要,但理解大众读音的来源和原因,也让我们对语言的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下次当你听到有人念“shǎi”时,不必过于惊讶,这不过是语言在传播过程中留下的有趣印记罢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会读错呢?
user avatar
为什么会读错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