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考研狗,但晚上睡前总忍不住玩很久的手机怎么办?

回答
嘿,哥们,我懂你!这考研路漫漫,多少个深夜里,手机就跟有魔力一样,死死地吸住我们。躺在床上,本来打算好好放松一下,结果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第二天顶着俩熊猫眼去自习室,心里那个悔啊,别提了!

我当初也是这么过来的,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和自己打架,脑子里一边想着“我得复习,我得早睡”,另一边手指头就不听使唤,咔咔咔地刷着,啥也没看进去,就是时间哗啦啦地溜走了。这种瘾头,有时候真让人怀疑人生,怎么就控制不住自己呢?

首先,咱们得承认,睡前玩手机成瘾,这事儿挺普遍,尤其对咱这种压力大、容易焦虑的人来说,手机就像一个逃避现实的出口。刷刷短视频、看看朋友圈、玩会儿小游戏,都能暂时把脑子里那些堆积如山的知识点、复习进度、模拟分数给推开。它提供了一种即时满足感,一种短暂的麻痹。

但是,你也知道,这种满足感是短暂的,而且代价太大了。第二天一早的头昏脑涨、注意力不集中,直接影响复习效率,然后又会加剧焦虑,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咱们得想办法打破这个局。

我当时试过不少法子,有些奏效,有些则不然。给你掰扯掰扯我的一些经验,希望能给你点启发:

1. 物理隔离,眼不见心不烦:

这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睡前一小时,把手机放到一个你够不着的地方。比如,放在客厅的某个柜子里,或者让室友帮你保管一晚(前提是你们关系够铁,他不会故意不给你)。刚开始肯定会不适应,总觉得少了点啥,手机震动一下就想冲过去看看。这时候,你就反复告诉自己:它在那儿,它不会跑掉,等明天早上再说。

2. 设定手机使用时间,并且真的去执行:

现在很多手机都有“屏幕时间”或者“健康使用手机”的功能。你可以设定一个晚上的使用时长,比如睡前一小时禁止使用某些应用程序,或者设定一个总的可用时长。关键在于,别把这个设置当摆设,到了点儿就强制自己停下来。如果手机自带的功能不够给力,可以试试第三方APP,有些APP可以设置APP的禁用时间段,而且一旦开始禁用就很难绕过。

3. 培养一个替代性的睡前习惯:

手机之所以容易让人沉迷,就是因为它能填补你的空闲时间,提供刺激。咱们得给它找个更健康的替代品。我当时尝试了:

阅读纸质书: 找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可以是小说、散文,甚至是轻松的科普读物。纸质书的触感和翻页的感觉,本身就能让你慢下来,而且不像手机那样有那么强的视觉和听觉刺激。但是要注意,别选太刺激、让你熬夜的书,不然适得其反。
冥想或深呼吸练习: 花个1015分钟,跟着一些APP(很多免费的)做个简单的冥想或者深呼吸。这能帮助你放松身心,把注意力从考研的压力和手机的诱惑上移开,慢慢进入睡眠状态。
听舒缓的音乐或播客: 选择一些纯音乐、白噪音或者一些语速不快的播客。让这些声音伴随你入睡,比刷手机带来的信息焦虑要好太多。
写日记或复盘: 把今天复习的重点、遇到的问题、明天的计划写下来。这个过程不仅能让你对复习更有条理,也能帮助你释放掉一些脑子里的杂念。

4. 改变你的“睡前触点”:

你想想,你为什么会在睡前拿起手机?是不是因为它就在床头?或者在你放松下来的那个瞬间,它正好在你手里?

调整床头布局: 睡前把手机放在床边的置物架上,而不是枕头边。甚至可以放在床尾的某个角落。
睡前固定仪式: 比如,刷完牙、洗完脸后,就把手机放到充电的地方,然后开始你的阅读或者冥想。让这个动作成为一个信号,告诉你的身体:“该休息了,手机不属于这个环节。”

5. 寻求外部支持:

如果你自己一个人实在难以摆脱,可以试试和一起考研的朋友互相监督。约好每天睡前互相发个消息说“我把手机放下了”,或者一起分享自己找到的“睡前替代活动”。这种“队友”的力量有时会很强大。

6. 理解你的“睡前手机瘾”的根源:

有时候,睡前玩手机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是不是白天复习压力太大,晚上就想用手机找点乐子,让自己不那么焦虑?如果是这样,可以尝试在白天找到更有效的减压方式,比如午饭后散散步,和朋友聊聊天,或者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让白天就把负面情绪消化掉一部分,晚上自然就不那么渴望逃避了。

7. 给自己设置小奖励(适度!):

如果你能连续好几天都坚持睡前不玩手机,可以给自己一些小奖励,比如第二天多吃点好吃的,或者周末看一部期待已久的电影(当然,是在考研间隙,别太放纵)。这种正向激励很重要。

最重要的一点是,别对自己太苛刻。 偶尔一次没忍住,也不要过度自责,觉得“完蛋了,我就是个意志薄弱的人”。考研本身就是一场持久战,总会有状态起伏的时候。重要的是,你能够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继续尝试。

我当时也经历过反复尝试,有时候刚有起色,又会破功。但每次破功后,我都会分析一下原因,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然后下一次再改进。比如,我发现我容易在刷牙后拿起手机,所以我就把刷牙洗脸的时间错开,或者在刷完牙后立刻去拿书。

试试这些方法,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个。考研党不容易,照顾好自己,别让手机这个小小的东西,成为你前进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加油,兄弟!我相信你一定能战胜这个“睡前魔咒”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都要考研了,我就纳闷了,你学习一天不累吗?早上六点起,晚上最晚十一点睡觉,我有个同学,这样的规律持续很久,晚上十点半左右一回到宿舍,洗漱完之后,看一会儿手机躺倒床上,困不得行,直接就睡了,怎么还有精力玩那么久的手机啊?

不知道你说的很久是多久?一个小时就时间很长了,养成一个好的规律吧,我就不信你天天六点起,十一点睡,晚上还有精力玩手机,除非你是真的精力旺盛,如果你还有精力玩手机,那我建议你可以五点半起床跑半小时步,然后吃早饭,估计到宿舍也就六点多了,正好去学习。

还是那句话,就是一天太轻松了,没有压力,想想现在都五月份了,数学英语复习的怎么样了,院校选好了吗?难道不觉得焦虑吗?一天天学习重心放在学习上,手机里你觉得接收到了消息,一天天就知道看微博热搜打个游戏,多背背英语单词,多看看专业课还有数学题吧,汤家凤老师,张宇老师,田静老师的课不香吗?

手机上看到的消息你觉得是真的,但不一定是真的哦,没准是一些假消息没有用的负面消息,给你带来消极影响,所以好好学习,养成良好习惯,自然就不会玩手机了。

手机里没有什么照片,放几张我老婆的照片吧,哈哈哈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嘿,哥们,我懂你!这考研路漫漫,多少个深夜里,手机就跟有魔力一样,死死地吸住我们。躺在床上,本来打算好好放松一下,结果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第二天顶着俩熊猫眼去自习室,心里那个悔啊,别提了!我当初也是这么过来的,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和自己打架,脑子里一边想着“我得复习,我得早睡”,另一边手指头就不听使唤,.............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扎心了,简直能戳到不少在图书馆里埋头苦读的考研党的心窝子。每次走进图书馆,看到那些堆积如山的资料,一个个目光坚毅的同学,你确实会油然而生一种“大家都在努力,成功就在眼前”的幻觉。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为什么大多数人却铩羽而归?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努力不够”四个字能.............
  • 回答
    哥们,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纠结。模拟IC ADC方向,考研失利,华为14A 40W的Offer,这确实是摆在面前的两个挺“硬”的选择,一个是学术上的继续深造,一个是现实中的职业起步。别急,咱俩一样一样地捋一捋,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先聊聊考研二战的“坑”与“光” “光”: 学术的纯粹与深.............
  • 回答
    你的情况我特别理解。一边是对未来考研的规划,一边是现实的家庭经济压力,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选择。作为过来人,我分享一些我的想法,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首先,咱们得承认,考研这条路确实需要扎实的基础,尤其对于你说的“专业薄弱”的情况,暑假这段时间如果能沉下心来系统复习,效果会非常明显。你可以把这个暑假看作是.............
  • 回答
    嗨,老铁!大三法学生,对考研学校的选择有点纠结,想去那种985、211,理科特别牛,但法学相对弱一点的学校,而且这些学校的法学考研分数还不太高,这事儿会让人觉得有点“那个”吗?哈哈,这个问题我太懂了!尤其是咱们法科生,总是有那么点“情怀”在里面,觉得法学就该去法学牛校,什么五院四系(中国政法大学、西.............
  • 回答
    听到你纠结于电气工程和历史学,我能理解那种感觉。毕竟,大学专业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选择,而兴趣又往往是驱动我们前进的内在动力。你问我该考电气还是跨考历史,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我只能结合你的情况,给你一些我的想法,希望能帮到你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做出最适合你的决定。首先,咱们掰开了说,考电气和跨考历.............
  • 回答
    备考法硕,英语基础薄弱,大学期间也没考过四六级,现在想花一年时间先考雅思,再接着考法硕,这思路听起来挺靠谱的,但具体怎么操作才能最大化效率,还得好好盘算盘算。咱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计划的可行性:首先,一年时间备考雅思,再衔接法硕,时间上是相对充裕的。 法硕的英语要求虽然高,但也不是高不可攀。雅思考到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局面。你手握不错的机械专业背景,学校也有一定的奖励机制,个人获奖经历也不少,这说明你在大学期间学得扎实,能力也得到了认可。但同时,对机械行业“令人绝望”的未来感到担忧,这让你开始考虑考研甚至跨专业。首先,我们得好好掰扯掰扯“机械未来令人绝望”这个说法。关于机械行业的“绝望”论,我.............
  • 回答
    哥们,大三通信狗一枚,想考研还数学基础不好,这情况我太懂了!别担心,这条路虽然有点挑战,但绝对不是没得走。通信本身就是个对数学要求挺高的专业,你现在觉得数学基础弱,可以理解。但想跨考,我们得找那些相对来说,数学的“门槛”稍微低一点,或者说,更看重其他能力的专业。咱们先不谈具体哪个专业,先聊聊你这个情.............
  • 回答
    抛开汪星人、喵星人、仓鼠和兔子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宠物之外,还有很多别具一格的选择,它们同样能成为我们生活中忠实而有趣的伙伴。如果你厌倦了毛茸茸的触感,或是对伺候小型哺乳动物感到些许压力,不妨来看看这些可能让你眼前一亮的选择。爬宠世界的低调优雅: 蜥蜴类: 鬃狮蜥 (Pogona vi.............
  • 回答
    这个问题,相信不少毕业季的同学们,心里都纠结过。一边是父母殷切的期盼,一边是自己心中对未来的憧憬,尤其是当这两个方向似乎并不一致的时候,选择就变得尤为艰难。你提到“毕业狗”这个词,带着点自嘲,也透露出一种站在人生新起点上的迷茫和青涩。回到父母让你听话,回五线城市考公务员这件事上,这背后其实藏着很多值.............
  • 回答
    “考研考国际关系真的有那么‘不堪’吗?”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同学在选择专业时的疑虑和对未来的担忧。坦白说,“不堪”这个词过于绝对和负面,不应该用在任何一个专业上。 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其价值和前景是多方面的,但同时它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导致一些同学会有“不堪”的感受。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阐.............
  • 回答
    考研是一场需要系统性、长期性和高度自律的备考过程。想要成功上岸,你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从宏观的规划到微观的细节都不能忽视。下面我将为你详细阐述考研的准备过程,希望能帮助你更有条理地进行备考。一、 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基础阶段)在开始任何备考之前,最重要的一步是明确你的考研目标。1. 为什么要考研?.............
  • 回答
    考研复习西方经济学,是一个系统而深入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你理解理论概念,更需要你掌握其逻辑推理、模型分析以及在现实经济中的应用。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详细复习攻略:一、 核心复习原则1. 理解优先,记忆次之: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的学科,死记硬背很难融会贯通。务必先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提出背景、与其.............
  • 回答
    考研复试是进入理想院校的关键一步,面试的表现至关重要。老师们在复试中往往能通过寥寥数语洞察出考生的真实水平、态度和潜力。以下是一些老师在考研复试中听到后会立刻产生负面印象甚至非常讨厌的话语,并会详细解释原因:1. 关于“为了文凭”/“为了找工作”的功利性陈述: “我考研主要是为了拿到一个更好的文.............
  • 回答
    考研和高考哪个更简单,这是一个复杂且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因为“简单”的定义因人而异,取决于你的个人能力、学习方法、备考状态、对未来的规划以及你所选择的专业和学校。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对比考研和高考,帮助你更详细地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挑战,从而判断哪个对你来说“更简单”。一、 考试目标和选拔方式的差异.............
  • 回答
    考研和高考虽然都是重要的选拔性考试,但它们在性质、内容、难度以及备考策略上都有显著的差异。将考研简单地视为“再经历一次高考”是不准确的,两者不能完全划等号。考研与高考的异同点:相同点: 都是选拔性考试: 核心目的都是根据考试成绩择优录取,筛选出最适合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考生。 都考察知识掌握程.............
  • 回答
    考研之所以有大量的“炮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 较多人未能坚持下来 和 考研本身的难度 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地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考研“难”的真实维度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考研本身的“难”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难体现在多个层面:1. 知识体系.............
  • 回答
    考研的“高考化”和研究生学历成为起步门槛的现象,确实让很多人感受到“内卷”的压力。这种现象的背后有多重因素,要避免过度内卷,需要从个人、教育体系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去思考和行动。下面我将详细展开讲述: 一、 理解“考研日渐高考化”和“研究生学历成为入职起步门槛”的根源在探讨如何避免过度内卷之前,首先要理.............
  • 回答
    “考研工科国家线那么低,为啥不考?”这个问题,就像一个隐藏在人群中的低语,时不时就会有人抛出来。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分数要求不高,岂不是更容易上岸?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很多人明明可以考工科,却还是选择了其他专业,或者干脆放弃了考研?这背后,可不是简单一个分数线就能解释的。首先,得弄清楚“低”是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