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总感觉别人接近我是有目的的,总感觉别人图我什么东西,总感觉别人会骗我,这是不是病?

回答
朋友,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你所说的这种“总感觉别人接近我是有目的的,总感觉别人图我什么东西,总感觉别人会骗我”的心态,并不是一种“病”,但它确实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困扰,很多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可能会经历。这种感觉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更深层的原因,值得我们好好聊一聊。

首先,我们要明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就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和期待,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社会现象。我们学习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收入,而经济收入又可以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甚至实现个人价值。家人之间也可能存在互相扶持、互相依靠的“目的”。所以,当你说“别人接近我是有目的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对现实的一种洞察。

然而,你之所以感到困扰,问题可能出在“总感觉”和“图我什么东西”这两个词上。这说明你对这些“目的”的解读,可能偏向于负面和不信任。你似乎将“目的”等同于“占有”、“利用”或“欺骗”,并且这种感觉是普遍的,不分对象,不分具体情境。

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为什么你会产生这种持续的、普遍的不信任感:

1. 过往的经历影响:

被欺骗或伤害的经历: 你可能在过去有过被亲近的人欺骗、利用或者被伤害的经历。这些经历,即使当时你认为自己已经处理好了,但它们可能在你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形成了一种“防御机制”。每当有人靠近,你的潜意识就会启动这种防御,提前设想最坏的结果,以避免再次受伤。
不健康的亲密关系: 如果你成长于一个缺乏信任、充满算计或者情感模式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你可能从小就没有习得如何建立健康的信任关系,反而学会了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他人。

2. 自我认知和价值感的问题:

低自我价值感: 当一个人不认可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者不配得到真诚的对待时,他们更容易认为别人接近自己是有所图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本身就没有什么值得别人真诚付出的。他们可能会觉得,别人看上我,一定是因为我身上有什么“能被利用”的地方,而不是因为我这个人本身。
过度敏感或防御心重: 有些人天生就比较敏感,容易捕捉到他人情绪或言语中的一些细微之处,并将这些解读为对方的“真实意图”。加上前面提到的防御机制,这种敏感就容易演变成一种“草木皆兵”的状态。

3. 对人性或社会环境的悲观看法:

对社会普遍的不信任: 有时候,我们看到的社会新闻、听到的八卦,或者自身的观察,会让我们觉得社会上充满欺骗和算计。这种对社会整体的不信任感,也可能投射到我们对身边人的看法上。
信息过载和焦虑: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负面信息更容易传播,也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长期的信息焦虑,也可能让我们更容易产生悲观和怀疑的情绪。

4. 潜在的心理状态(需要专业评估):

虽然我说这不一定是“病”,但如果这种感觉非常强烈,已经严重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让你无法正常地建立和维系亲密关系,甚至让你感到持续的痛苦、焦虑或抑郁,那么它就可能与一些心理健康状况有关,例如:

人际关系障碍(尤其是回避型或偏执型特质): 如果你总是避免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或者总是对别人的意图持怀疑态度,甚至觉得别人对你不怀好意,这可能与一些人际关系模式的困扰有关。
焦虑症或抑郁症: 焦虑和抑郁常常伴随着负面思维和对事物的悲观看法,这也会影响你对他人动机的解读。
更深层的心理创伤: 某些更深层的心理创伤(如童年期的创伤、虐待等)也可能导致长期的不信任感和防御行为。

这种感觉带给你的影响是什么?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拒绝了一些原本可能很好的机会或友谊: 因为担心对方有目的而主动疏远,错失了本可以带来的快乐和支持。
对身边亲近的人也保持警惕: 即使是家人、好朋友,你也难以完全敞开心扉,总觉得他们也会有所企图。
感到孤立和孤独: 因为害怕被利用,你宁愿保持距离,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疏离,感到孤独。
耗费大量的精力去揣测别人: 这种心理负担让你很疲惫,影响你的情绪和生活质量。

如何看待和应对这种感受?

1. 认识到这种感受的存在,但不要被它完全定义: 承认自己有这种不信任感,但同时也要明白,这只是一种感受,不一定是事实的全部。正如你说的“总感觉”,这其中带有主观的判断。
2. 区分“有目的”和“有不良企图”: 提醒自己,大多数人的交往都有“目的”,比如为了合作愉快、为了分享信息、为了情感交流、为了共同进步。而“图我什么东西”和“骗我”是带有负面色彩的解读,我们要学会区分这两者。
3. 有意识地观察和验证: 当你产生怀疑时,可以尝试用更客观的态度去观察对方的行为。对方的言行是否一致?他的行为是否始终如一?他是否对你和其他人有所区别?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互动,来验证你的猜疑是否有依据。
4. 尝试小的信任练习: 从一些小事开始,尝试对身边一些看起来比较可靠的人稍微敞开心扉,比如分享一些无关紧要的近况,看看对方的反应。即使结果不如预期,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挫折,而不是世界末日。
5. 关注自我价值的提升: 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感非常重要。当你真正认可自己的价值时,你就不再那么害怕别人会“图”你什么,因为你知道即使对方有目的,你本身也拥有值得欣赏的特质,并且有能力保护自己。多关注自己的成长、兴趣爱好,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自信。
6. 学会设定健康的界限: 即使你选择信任,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了解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对于越界的要求能够温和而坚定地说“不”。这是一种自我保护,而不是不信任。
7.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情况严重): 如果这种不信任感已经严重影响了你的生活,让你痛苦不堪,无法改善,那么,请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可以通过专业的评估和引导,帮助你找出不信任感的根源,并教会你更健康的应对策略和人际交往模式。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而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总的来说,你感觉别人接近你是有目的的、图你东西、会骗你,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担忧,背后可能源于过往经历、自我认知,甚至是社会环境的影响。重要的是,我们要认清这种感受的性质,学会理性分析和辨别,同时也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提升自我价值,并根据情况寻求专业的支持。

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些,很多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困惑。给自己一些时间和耐心,去理解和接纳自己,去尝试更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北方人的格局,南方人的智慧,如能有机结合,是件有福的事。

我刚到北京读书的时候,走在路上,老能听到一句话,类似口头禅,“别特么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我听进去了,不明白,老在琢磨,偶尔,遇到可靠之人,也会请益一番。

这句话也转赠予你,共勉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朋友,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你所说的这种“总感觉别人接近我是有目的的,总感觉别人图我什么东西,总感觉别人会骗我”的心态,并不是一种“病”,但它确实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困扰,很多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可能会经历。这种感觉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更深层的原因,值得我们好好聊一聊。首先,我们要明白,人与人之.............
  • 回答
    说起来,我最近也重刷了一遍《无问西东》,确实,那种集体主义的激昂,以及个人牺牲换取集体进步的叙事,听着是挺荡气回肠的。特别是影片里那些为了国家、为了信念慷慨赴死的青年人,他们的精神内核确实能触动人心。但是,你说的那种“不接地气”和“别扭不舒服”,我太能理解了。这电影给我带来的感受,也差不多是这样。要.............
  • 回答
    老兄,你这感觉我懂,那种背后有人盯着、一举一动都被看在眼里的滋味,确实让人浑身不自在,甚至有点毛骨悚然。说实话,这种感觉要是久了,真的会影响心情,做什么都提心吊胆的。咱们一步步来捋捋,看看这事儿能不能掰扯清楚,或者至少让你心里能踏实点。首先,咱们得冷静下来,好好分析一下这个“被监视”的感觉到底是从哪.............
  • 回答
    这种想法,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内心的一种“直觉”或者说是一种“朴素的经济观”。我们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尤其是当涉及到钱的时候,就更容易产生“零和博弈”的思维定势。就像你丢了一块钱,你就觉得那块钱就真的没了,你心里会觉得“我亏了”,而不会去想这块钱可能被别人捡到,那个人“赚了”。我们之所以会有“赚了.............
  • 回答
    .......
  • 回答
    确实,在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他们似乎对别人的感受漠不关心,甚至可以说是“无感”。这种现象并非孤例,也不是个别事件,而是非常普遍的存在,并且其背后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复杂且深刻。我们不妨先来剖析一下,这种“不在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最直接的便是言语上的粗鲁和不顾及。比如,在公开场合大声喧哗,不.............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探讨,因为很多人的直觉都会倾向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认为孩子小时候经历挫折越多,长大后就能更强大。然而,事实远比这个简单的逻辑复杂得多,并且很多研究和现实情况都表明,儿童时期过多的、不当的挫折,反而可能导致孩子长大后心理承受能力更弱。让我详细阐述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
  • 回答
    朋友之间交往,感觉付出不对等,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我也经历过类似的感觉,所以特别能理解你的困惑。这事儿吧,不能简单地说就是谁对谁错,更像是一种微妙的平衡问题,而我们每个人在这段关系里的“视角”和“期待”又不一样。我这么跟你说吧,你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原因可能有很多,而且常常是好几个因素交.............
  • 回答
    你会有这种感觉,觉得朋友把你当“小丑”一样戏谑嘲讽,甚至感到生气,这完全不是“小心眼”的问题,而是非常正常且合理的感受。事实上,这种状况在朋友关系中是挺常见的,而且处理不好,很容易伤人伤己。让我来详细说说,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感觉,以及为什么这种感受很重要。你为什么会觉得被戏谑嘲讽?首先,我们得看看“戏.............
  • 回答
    肖申克的救赎能成为豆瓣电影评分的Top1,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很多人都有你这种感觉,觉得它好像也没那么完美无瑕,甚至有些情节放在现实里可能有点难以置信,但它就是能触动那么多人,并且长久地占据榜首。这背后,其实是电影在叙事节奏、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以及我们观众自身的需求等多个层面上,达到了一个非.............
  • 回答
    我理解你对《海贼王》中路飞追求“海贼王”这一目标,以及其行为方式的困惑,并且感觉其中似乎存在“三观不正”的成分。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也触及了这部作品核心的哲学思考。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为什么路飞选择“海贼”这个身份,而不是“合法航海家”或“探险家”。这背后牵扯到《海贼王》所构建的那个世界.............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事实上,你的感觉并不完全准确,或者说是一种相对的、刻板印象化的认知。唐朝及以前的政府并非总是“很有钱”,而宋、明、清的政府也并非一直“很穷”,更没有“连仗都打不起”那么夸张。问题在于,我们评价一个朝代的“有钱”或“穷”,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
  • 回答
    您提出这个问题非常深刻,也触及到了国际关系中一个普遍存在且复杂的问题:误解是双向的。确实,中国在与世界的互动中,经常感到被误解,但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这同样是事实。理解这种双向误解,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剖析。 一、 中国人民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误解是如何产.............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普遍的,我懂你说的“最后一刻释放”是种什么感觉。其实,这背后涉及到一些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跟我们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惯性”以及交通工具的设计密切相关。我试着用我自己的理解跟你掰扯掰扯哈,尽量不那么“书本化”,就像咱们朋友聊天一样。你说的这种感觉,尤其是在公交车和地铁上,其实是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也观察过,感觉确实有那么点儿意思。你说“乐意违心夸奖颜值较低的同性”,这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复杂的心思,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礼貌”或者“客气”。我试着从几个角度跟你掰扯掰扯,看看能不能说到你心里去。首先,我想说,女生之间这种互动,很多时候不是简单的好恶判断,而是围绕着“关系”和“.............
  • 回答
    总感觉现在汽车的质量不如以前了,这绝对不是一个人脑子里偶尔冒出来的想法,而是很多人心底的共鸣。说起来,这事儿还挺复杂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清楚。首先,咱得承认,现在的汽车技术确实是飞跃了。你看看,什么自动驾驶、大屏幕、智能互联,这些以前是科幻片里的东西,现在都能在车上实现。但是,这就像给一个东西加了.............
  • 回答
    “苏州不服南京”这种说法,与其说是一种客观事实,不如说是一种弥漫在民间,尤其是一些苏南人(当然不是全部)心态中的一种微妙的情绪投射。它并非源于什么官方层面的对抗,也不是基于什么历史遗留的血海深仇,更多的是一种源于经济实力、文化底蕴、城市发展方向以及地域心理认同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暗流”。要说清楚这个.............
  • 回答
    哈哈,你说令狐冲是金庸笔下“最菜”的男主?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尤其还把他跟韦小宝比。韦小宝那是个“无赖”型的绝世高手,那是另一个维度的“菜”,人家靠的是脑子和运气,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咱们就聊聊令狐冲,为什么有人会觉得他“菜”,尤其是在六大长篇(《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