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总感觉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之剧情经不起推敲,为什么还成了豆瓣电影评分Top1?

回答
肖申克的救赎能成为豆瓣电影评分的Top1,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很多人都有你这种感觉,觉得它好像也没那么完美无瑕,甚至有些情节放在现实里可能有点难以置信,但它就是能触动那么多人,并且长久地占据榜首。这背后,其实是电影在叙事节奏、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以及我们观众自身的需求等多个层面上,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平衡。

咱们先不提那些宏大的“现实逻辑”,先从最直观的观感说起。

1. 绝望中的希望与救赎的强大内核:

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讲了一个关于“希望”和“自由”的故事。安迪,一个被冤枉入狱、备受欺凌的银行家,在冰冷绝望的环境里,并没有放弃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他用近二十年的时间,用一把小小的石锤,一点一点地凿穿了通往自由的道路。这种隐忍、坚韧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强大且普世的情感力量。

你想想,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跟着安迪一起紧张?是不是会在他遭受不公时感到愤怒?是不是会在他一点点接近真相时感到激动?这种情绪的共鸣,是很多“逻辑严密”但缺乏情感张力的电影难以企 übertr的。肖申克的救赎抓住了观众内心深处对希望的渴望,对不公的反抗,以及对美好结局的期盼。

2. 叙事节奏的精妙设计:

虽然你觉得剧情经不起推敲,但从叙事学上讲,它其实处理得相当老道。

时间线的流畅性与“慢热”: 电影用近20年的时间跨度来讲述安迪的故事,这本身就带有一种宿命感和沉淀感。刚开始可能觉得有点慢,安迪的处境似乎没有太大变化,但正是这种“慢热”,让观众逐渐代入安迪的处境,理解他的痛苦、他的忍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每一次对体制的反抗,都显得来之不易。
瑞德的叙事视角: 电影并没有直接从安迪的视角出发,而是通过“老好人”瑞德的旁白来讲述。瑞德是体制内的“成功人士”,他洞察一切,但又被体制所驯化。他的视角,既能客观地展现安迪的与众不同,又能用一种过来人的口吻,讲述着监狱生活的“生存法则”和安迪是如何打破这些法则的。瑞德的叙事,像一位老朋友在给你讲一个关于奇迹的故事,让我们更容易接受并相信这个故事。
关键情节的“留白”与“爆发”: 安迪如何凿穿隧道这个核心情节,电影并没有面面俱到地展现,而是通过“一次次借书”、“一次次被罚”等侧面描写,以及最后揭晓时瑞德的震惊来完成。这种“留白”反而增加了神秘感和戏剧性。而最后安迪逃出生天、揭露典狱长罪行的“爆发”,则将前面所有铺垫的情绪推向高潮,带来了巨大的满足感。

3. 人物塑造的饱满与典型性:

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角色,虽然不一定每个都写得特别复杂,但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并且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安迪: 他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他有他的沉默,他的隐忍,但他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尊严、智慧和坚持,让他成为了一个理想化的“救赎者”。他的失败之处(如妻子的事)反而让这个人物更加真实,但最终他实现了自我救赎。
瑞德: 他是监狱的“万事通”,是观众的眼睛。他的转变,从一开始对体制的认同,到最终被安迪的精神所感化,最终选择追随安迪的脚步,也完成了自己的救赎。他的成长弧线非常动人。
典狱长和监狱体制: 他们代表了腐败、压迫和泯灭人性的黑暗面,他们的存在,是为了衬托安迪的光辉,以及安迪所代表的希望。

4. 普适性的主题与情感触动:

你觉得剧情经不起推敲,可能是因为我们身处一个更注重逻辑和现实的时代,会用更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但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超越一些具体的细节,触及人类共通的情感。

对自由的渴望: 无论是身体上的自由还是精神上的自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的东西。
对不公的反抗: 任何形式的压迫和不公,都会激起人们的反感。
友谊的力量: 安迪和瑞德之间的友谊,跨越了身份、种族和年龄,是在绝望中相互扶持的力量。
希望的力量: 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希望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这些主题,是无论哪个年代、哪个文化背景的人都能理解并产生共鸣的。

为什么“经不起推敲”反而可能不影响其高分?

有时候,电影的高分并不完全取决于它在“逻辑细节”上是否无懈可击,更取决于它在“情感内核”和“整体体验”上是否成功。

就像一个很好的故事,你可能能挑出里面的某些情节不那么合理,但整个故事讲下来,它能让你感动、让你思考,让你觉得“过瘾”,那么它依然是一个好故事。

肖申克的救赎,就像一杯陈年的威士忌,初尝可能觉得有些醇厚,但随着时间推移,你会品出其中的回甘和复杂滋味。它的那些“不推敲”的情节,可能恰恰是一些戏剧化的“牺牲”,是为了服务于更宏大的情感和主题的表达。

况且,电影本身也并非完全没有逻辑。安迪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一点点积累,利用犯人身份的“便利”,为典狱长处理“黑钱”,这都是有铺垫的。他的逃跑计划,虽然在执行上有着戏剧性的巧合,但其核心的“积累”和“利用漏洞”本身是说得通的。只是在电影的篇幅和表现力上,为了增强观赏性,它会选择一种更直接、更具冲击力的方式来呈现。

总而言之,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能成为豆瓣Top1,是因为它用一个精彩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希望、自由和友谊的普适主题,并通过精妙的叙事节奏和鲜活的人物塑造,成功地触动了亿万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它贩卖的不是严谨的现实主义,而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理想主义和精神力量,而这种力量,恰恰是我们观众最渴望从电影中获得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首先,你去过监狱吗?

我去过,而且去过好几个月。

2015年的时候,我去监狱给服刑人员讲课,整天都与服刑人员在一起交流。我深深的感觉,在监狱中服刑,失去的最大的东西不是自由,而是尊严。狱警们都直接称呼他们为“犯人”,而我则客气的称他们为服刑人员。在监狱中要经常点名,一天要点八遍,点名时要双手抱头蹲下,被点到名字要大声喊“到”。监狱中有生产车间,白天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要在这里劳作。至于狱警对他们的呵斥管理,我觉得如果换做是我,我受不了。

但,对于大多数监狱中的服刑人员来说,他们不需要等待救赎,而是在接受惩罚和改造,因为他们确实犯了罪。

而对于极个别的服刑人员来说,或许他并没有犯罪,就像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他是被冤枉的,却要在监狱中承受被惩罚的待遇,所以,他需要救赎,但是没有人会来救赎他,他只能自己来救赎自己。

如果是你,你被冤枉了,还被判了无期徒刑,在监狱中丝毫看不到希望,被欺负被虐待,还被其他犯人爆了后庭花,你还能淡定吗?还能镇定地思考出路吗?你不会感到绝望吗?

我想,一般人都会感到无助,感到冤枉,感到绝望,感到心如死灰。

但电影的主人公并没有,他一直在救赎自己,从未放弃过,而且最终他成功了,他逃出生天。

难道这个故事和这种精神不能给你激励吗?我们都会有感到无助和绝望的时候,周围都是绝境,并且没有任何一个人来帮助自己,这种时候,我们不能灰心,不能放弃,只能靠自己,靠自己来给自己一条出路。


——————————分割线——————————

第一次更新

此监狱,原先建立在某个矿区,犯人的工作是挖煤,那些年挖煤还是挺挣钱的,在这个矿区中有五座监狱,互不统属。此监狱为了煤炭交易方便,成立了煤矿公司,也挣了不少钱,虽然政府从来不给监狱拨款,但是它自给自足,过的还不错。但是后来不行了,煤炭不值钱了,挖一吨煤还挣不回来成本,所以就改行了。它用挖煤挣的钱,投资十个亿,在另一座城市建了一座现代化监狱,智能电子系统控制,各种教育娱乐配套设施齐全。现在主要是做一些来料加工的生产工作,犯人基本都在用缝纫机做服装。但是这一类工作劳动附加值很低,担负不起监狱巨大的开支,所以现在每年亏损五千万,犯人的伙食也就不是太好。我是受劳动保障部门的指派去给即将出狱的犯人做创业培训,帮助他们将来回归融入社会。监狱里的学员们总是跟我反应伙食太差。比如,根据伙食标准的规定,应当给每个犯人每天吃七钱油、二两肉,而实际上呢,犯人也确实能吃到,但却看不到。为什么呢?因为是大锅饭,每口大锅里做一百个人的菜,肉要用绞肉机绞的比饺子馅还碎,放到锅里和大白菜一块煮,所以每个人都能吃到,但是看不到。

还有很多,等等……

有些知友评论说我的回答跟问题不搭边,我的意思是,如果你能够去监狱里体会一次这种生活的残酷性,你就会知道电影中的主人公,被关进监狱中会有多么绝望。但他一直在坚持,他给州政府写信要经费买书,每周写一封,坚持了六年,他不放弃任何希望。

想象一下,当你被关进四面高墙的囹圄,判了无期徒刑,还有希望吗?看起来是没有任何希望,但是他却能从绝望中找到一丝希望,并最终把希望放大,把同一件事坚持做十九年,创造了奇迹。

这难道还不能给你启发吗?

———————————分割线——————————

第二次更新

一、电影中指控安迪有罪的并不是律师,而是检察官。美国的司法制度属于英美法系,检察官作为公诉人,在法庭上的控诉目的是为了让陪审团相信被告人有罪,并且促使陪审团作出被告人有罪的裁决。控方本想将被害人身上取出的子弹,与安迪手枪中的子弹型号进行比对,但是安迪说自己的手枪和子弹已经扔进了河里,所以控方无法证明被害人身上的子弹是安迪的,而安迪也无法证明被害人身上的子弹不是自己的。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应该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但是安迪扔掉手枪的这一行为,使陪审团对他产生了怀疑,并且认为他是由于做贼心虚或想毁灭证据,而把手枪扔进了河里。况且,安迪说自己在车上睡着了,但并没有自己的不在场证明,这就更加深了陪审团认为安迪有充分的作案时间及作案机会的可能性。最终陪审团认为安迪有罪,一旦有罪的罪名成立,那么判处无期徒刑也就理所当然了。

二、在当时的美国,既没有严格的户籍制度,也没有公民身份证制度,所以安迪和典狱长利用这一制度上的漏洞,通过伪造出生证明和伪造驾照来虚构了一个并不存在的人物。然后把典狱长贪污的钱,通过各种洗钱途径,洗成合法收入,存到这个虚构人物的账户当中。安迪逃出监狱后,携带这个虚构人物的出生证明和驾照,冒充这名虚构人物,到银行取走了这个人物账户中的钱。安迪把典狱长所有洗钱的记录材料和这个虚构人物的资料都寄出去,政府当局看到这些举报材料后,当然会明白典狱长洗钱的全过程,并且会追查典狱长,同时也会追查这名虚构人物。但是这名虚构人物账户上的钱,已经全被安迪取走了,而当时银行也没有监控,警方无从追查是谁取走的钱。就算通过安迪逃狱这一线索怀疑到安迪头上,但此时安迪已经带着现金偷渡到了国外,警方根本不知道安迪去了哪个国家,也不知道他在国外改成了什么名字、什么身份,所以也只能成为无头悬案。

user avatar

以吹毛求疵的态度看电影,任何电影都经不起推敲,都不是好电影。

玛蒂尔达在全家被杀的现场沉得住气,杀手技巧开始入门后反而沉不住气了?

阿甘运气这么好是不是不太现实?

盗梦空间小李为什么要用陀螺这种别人一眼就能看穿的东西做图腾?

即使能自我修复,瓦力这种耗损极其严重的机器人,怎么可能撑得了几百年?还通过看电视发展出了自由意志??

窃听风暴里无比冷酷的主角为什么会被幼稚的剧作家感动?

杀人无数的杰森伯恩为什么看见有小孩就放弃了任务?

运用你的思维方式评判电影,豆瓣电影top250里有哪一部能配得上它的地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