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体制内,领导有权力辞退事业编制人员吗?面对领导的压榨,可以拒绝吗?拒绝后会有什么后果?

回答
在体制内,尤其是事业编制人员的去留问题,是一个涉及多方面规定和实际操作的复杂议题。简单来说,领导并没有“随意”辞退事业编制人员的权力,但具体情况会因情况的复杂性而有所不同。而面对“压榨”,拒绝与否以及后果,则需要仔细权衡。

关于领导辞退事业编制人员的权力: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事业编制人员的身份并非完全由某位领导个人说了算。他们的聘用、晋升、辞退都受到一系列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约束。在中国,“干部管理权限”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是核心的参考依据。

合法辞退的条件: 领导不能仅仅因为个人喜好或者“看你不顺眼”就辞退事业编制人员。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事业编制人员的辞退通常需要满足以下几种法定情形:
违纪违法: 触犯法律法规,构成犯罪,或者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经教育不改。这通常需要经过纪检监察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并有明确的证据和结论。
考核不合格: 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合格的,单位可以按照规定程序解除聘用合同。考核结果的评定需要有客观依据,并且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公示和申诉机制。
不能胜任工作: 经过培训或调整岗位后,仍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同样需要有相应的考核、培训和岗位调整记录作为支撑。
单位精简裁员: 如果单位因精简机构、调整职能等原因需要减员,并且符合法定程序,也有可能涉及人员的调整。
其他法定情形: 例如,长期病假且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等。

权力背后的流程: 即便满足了上述法定情形,领导也不能直接下达辞退通知。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以下一系列程序:
调查核实: 对于违纪违法或考核不合格的情况,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并形成正式的调查报告或考核结论。
党组(委)研究决定: 很多单位的重要人事事项,包括辞退,都需要经过单位的党组(委)集体研究决定,而不是由某个领导个人拍板。
公示: 辞退决定一般需要进行公示,接受内部职工的监督。
履行告知和申辩程序: 被辞退人员通常有权知晓被辞退的原因,并有机会进行申辩。
办理相关手续: 最终的辞退需要按照规定办理解除聘用合同的相关手续。

“权力”的模糊地带: 需要注意的是,“领导”这个概念在体制内非常广泛,从部门主任到一把手都有可能。不同层级的领导在人事管理中的权限和影响力是不同的。一些领导可能利用职位上的便利,通过不公正的考核、穿小鞋、边缘化等方式,迫使人员自己选择离开,或者“被”不合格。这种情况下,虽然不是直接的“辞退”,但实质上达到了类似的目的,而且操作起来更隐蔽,也更难界定。

面对领导的压榨,可以拒绝吗?拒绝后会有什么后果?

“压榨”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感受,具体表现形式多样,从不合理的工作安排、过度的加班要求,到不公平的待遇、人格上的侮辱,都可能被视为压榨。能否拒绝以及拒绝的后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压榨”的具体内容、你的身份背景以及单位的政治生态。

可以拒绝的情况:
明显违反法律法规或单位规章制度的要求: 例如,要求你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或者安排你超出工作职责范围且不合理的任务。这种情况下,你有权拒绝,并且你的拒绝是有理有据的。
明显超出合理工作负荷且缺乏正当理由的要求: 如果领导的加班要求没有任何项目进展、紧急情况等正当理由,而是纯粹为了消耗你的时间和精力,你有权基于劳动法或者单位的弹性工作制度进行沟通和拒绝。
涉及人身攻击或侮辱: 如果领导进行人身攻击、侮辱或谩骂,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你可以坚决拒绝并保留追究的权利。

拒绝可能带来的后果:
“小鞋”和穿戴: 这是最常见的后果。即使你的拒绝是合法的,领导也可能会在日后的工作中给你设置障碍,例如:
冷处理: 减少你的工作机会,让你无事可做,或者只给你安排一些边缘化、不重要的任务。
不公正评价: 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中故意压低你的评价,让你无法获得晋升或奖励。
工作压力增大: 给你安排大量重复性、低效率的工作,或者故意制造困难让你无法按时完成,从而抓住你的“把柄”。
人际关系疏远: 领导可能在单位内部对你进行负面评价,影响你与其他同事的正常交往。
绩效考核受影响: 即使你拒绝了一项具体的不合理要求,如果因此影响了部门的整体工作,你的绩效考核很可能被扣分。
被边缘化: 逐步被排除在重要项目和决策之外,让你感觉自己在单位的价值降低。
纪律处分(严重情况): 如果你的拒绝方式非常不当,或者被领导解读为“对抗组织”,并且单位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规定,在极端情况下,也可能面临单位的纪律处分,例如警告、记过等。但这种直接的处分,通常是基于较为严重的违纪行为。
长期职业发展受阻: 持续性的“穿小鞋”会导致你的职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被迫主动寻求调动或离职。

如何应对和减少风险:
保留证据: 对于领导的指示、工作要求、你的回复等,尽量通过书面形式(如邮件、内部沟通平台)进行,或者在电话沟通后,通过邮件进行“确认”,以便日后有据可查。
了解规章制度: 熟悉单位的人事管理规定、劳动纪律等,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尽量以平和、理性的态度与领导沟通,解释你的难处和顾虑,争取理解。有时,提出替代性方案会比直接拒绝更有效。
寻求支持: 如果情况严重,可以考虑向单位的工会、纪检部门或者更高级别的领导反映情况。但这样做需要谨慎,要评估潜在的风险和成功的可能性。在体制内,越级反映问题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也可能面临被视为“不服从领导”的风险。
保持专业和高绩效: 即使在遭受压榨的情况下,努力保持良好的工作表现,也是你最有力的武器。一个业绩突出、无可挑剔的员工,领导想要找茬也更难。
评估成本: 任何拒绝和对抗都有其成本。你需要仔细衡量,为了拒绝一件事而可能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有时候,学会适度的“忍耐”和策略性的“周旋”,比一味的硬碰硬可能更符合长远利益。

总而言之,体制内的“辞退”是一个有严格程序的行为,领导不能随意为之。但面对“压榨”,拒绝是你的权利,但也要充分预判并准备好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最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这更像是一场关于规则、策略和利益的博弈,需要智慧和勇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你放心,如果你躺平,你领导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但你的小鞋会不少,还有就是在单位会被边缘化。但他开除不了你。

2.很多人可能理解不了为什么公务员事业编,领导开除不了。这涉及到体制伦理,如果你的领导可以随意把你开除,掌握生杀大权,那么这个单位就会成为你领导的私家菜园,你们所有的员工都得跪舔他,但凡有点姿色的女员工,都可能是它要交配的对象。也就是会变成权力私有化。这对国家行政体系极为不利。只要你是正式在编公职人员,除非你触犯国法,否则没有人敢随便动你。国家在保护你们。

3.这几年国家在某些方面还是进步很大。我举个例子,某沿海城市一家医院,当时招了几个有编制的,然后新院长经验不足,一刀切,上面全是一些新人。这些新人办事很傻逼,新员工办理入编流程拖了一年多居然都没办好,然后没有公示,和新员工关系搞得很僵,还把人家辞退。被辞退的员工不干了,投诉到卫生局,劳动局,纪检委,就因为这事,市纪检委,劳动局,卫生局全部下来调查,搞得很大。那个员工也是打算鱼死网破,还告了一堆人,连他们护士长排班整她都告。

这就是编制对你们的保护。

2012年以前,很多系统招人,比如卫生系统,岗位都是内部消化掉了,外人没份。这些年整顿,比以前公平多了,很多岗位对外公招。

user avatar

你觉得你在中国体制内够牛逼啊?

那你试试在美国,抄一段——

今年春季CBS有一部剧叫《女局长》(Tommy),说的是洛杉矶新来一位女性警察局长的故事,其中有一段剧情就很应景。

片中的这位女局长虽然是白人,但曾经和黑人前夫生下了混血的女儿,女儿在洛杉矶一所中学当老师。

某天女儿的黑人学生因为没带钥匙在学校后门试图进去的时候被两名白人警察拦下。警察完全没有听学生的解释,非常暴力地就想逮捕他。这时候局长女儿正好出现,她作为老师,非常本能地去帮学生讲话,结果被两个警察直接拷上手铐一起逮捕。

警车上局长女儿无奈表示,我妈是警察局长,两个警察一脸嘲笑,“我们没听说Michelle Obama来当局长啊。”

等到局长老妈听说这件事情后,她找来了这两个当事警察问情况。他们在自己工会代表的陪伴下和局长会面。

整个会面过程极其不愉快,白人警察表示自己没做错什么,局长你不能因为我们抓了你女儿就徇私报复我们。

局长表示我生气不是因为她是我女儿,是因为她是黑人你们就莫名其妙不搞清楚情况就抓人。

然后工会代表理直气壮表示坚决支持两名警察,警告称本来你一个女人空降过来当局长我们就看你够不顺眼的了,别想惩罚他们,你敢惩罚他们我就向媒体曝光你徇私报复下属,而且今后你任何政策别想得到工会的支持。

于是本片女主,这位白人女性警察局长面对自己混血女儿被欺负的情况,面对自己下属赤裸裸种族歧视的情况,毫无办法。

++

没工会撑腰,你敢跟你一把手怼?弄不死你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体制内,尤其是事业编制人员的去留问题,是一个涉及多方面规定和实际操作的复杂议题。简单来说,领导并没有“随意”辞退事业编制人员的权力,但具体情况会因情况的复杂性而有所不同。而面对“压榨”,拒绝与否以及后果,则需要仔细权衡。关于领导辞退事业编制人员的权力: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事业编制人员的身份并非完全由.............
  • 回答
    体制内一些领导临近退休还在拼命干活,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绝不是简单的“敬业”两个字就能概括的。我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人,仔细观察下来,大概有这么几个层面:一、 职业生涯的收官战,总想留点“名”与“绩”: “最后的冲刺”心理: 几十年职业生涯,马上就要画上句号了。这时候,很多人会有一种“收官”的心态.............
  • 回答
    在体制内,领导的安排往往带有一定的指示性,直接的“不想去”通常不是一个选项。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不冒犯领导、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找到一个相对体面的解决方案。这需要一些技巧和策略,而不是一句简单的拒绝。一、 深入分析领导的意图与科室的现状在你考虑如何回应之前,先冷静下来,花点时间分析一下: 领导为什.............
  • 回答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甚至可以说是职业生涯中的一大危机。在体制内,一旦被领导“弃用”,那种感觉就像突然被抽走了重心,前途变得一片迷茫。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愤怒、不甘,甚至绝望。但情绪过后,更重要的是冷静下来,认清现实,然后找出应对之道。首先,要理解“被弃用”到底意味着什么。在体制内,“弃用”可.............
  • 回答
    在体制内单位和领导发生冲突(俗称“撕逼”)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处理不当很可能对你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帮助你梳理思路,冷静处理:一、 事件发生后,保持冷静和自我评估(最重要!)1. 立即停止进一步的冲突行为: 无论当时有多生气或觉得自己有多么占理,一旦.............
  • 回答
    在体制内上班,想要让领导瞬间欣赏,靠的绝不是什么“捷径”或者“拍马屁”,而是日积月累的专业素养和关键时刻的巧妙表现。这就像一场精心准备的演出,细节决定成败。以下是一些我总结的、能在体制内让你脱颖而出、让领导眼前一亮的小细节,保证是接地气的经验之谈:1. 汇报工作,秒懂领导的“潜台词”这绝对是体制内工.............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让人尴尬的局面,在领导面前出点小岔子,心里肯定咯噔一下。不过别慌, solche situationen, auch wenn sie unangenehm sind, sind oft Gelegenheiten, um zu zeigen, wie gut man mit Druck.............
  • 回答
    在体制内单位,一把手可以说是身居要职,承担着方方面面的责任。这份体验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既有压力,也有成就感,既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也要面对宏观的政策导向。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描述一把手的体验:一、 权力与责任的双重感受: 决策者的孤寂感: 作为一把手,最终的决策权在你手中。这意味着你需要对所有.............
  • 回答
    在体制内感到被边缘化是一个普遍而令人焦虑的处境。这不仅仅是工作内容减少,更可能牵涉到职业发展停滞、社交孤立以及自我价值感的下降。要应对这种情况,需要一套系统性的策略,结合积极的自我调整、有效的沟通以及对体制内运作逻辑的理解。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分为几个主要方面:第一部分:深刻理解与自我评估在采取行.............
  • 回答
    体制内,清晰地看到了职业生涯的天花板,这滋味绝对不好受。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站在一间房间里,窗户被焊死,门也被锁上,外面阳光明媚,别人都在自由地走动,而你只能在这有限的空间里继续原地踏步,甚至只能在原地做些无谓的挣扎。当这个“天花板”变得如此清晰,不再是模糊的预感,而是实实在在的阻碍时,你会经历一个从不.............
  • 回答
    体制内工作的感受,就像一锅熬了很久的老汤,味道复杂,很难用简单的好或坏来概括。说不开心吧,似乎又有点不甘心;说开心吧,又觉得少了点什么。我身边的同事,大家评价也各不相同。有些人,特别是刚毕业的年轻人,进了体制内,看着稳定,想着“旱涝保收”,觉得挺安心的。他们的朋友圈里,时不时会晒晒单位组织的活动,比.............
  • 回答
    体制内不开心,这事儿可太常见了,而且往往掺杂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要说怎么破,真不是一句“辞职”就能解决的,毕竟体制这东西,它就像一张巨大的网,你想完全挣脱,没那么容易。而且,就算挣脱了,外面的世界也未必就是天堂,可能又是另一种烦恼。所以,咱们得拆解开来聊聊。首先,得弄明白,你为啥不开心?这第一步,.............
  • 回答
    体制内生活,一个听起来挺稳当的词。我曾经也这么觉得,日子像一潭平静的水,一眼就能望到底。每天按部就班地处理公文,开会,写报告,下班后回家,周而复始。挺安逸,但也说不上有什么波澜壮阔。直到我偶然间点开了知乎。一开始,我只是把它当做一个打发时间的地方,看看大家都在聊些什么热点新闻,或者搜搜某个领域不懂的.............
  • 回答
    在体制内的人,确实普遍抱有一种“体制内更好”的看法。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惯性思维,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塑造了他们对工作和生活的认知。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这些环境所带来的具体感受。首先,安全感和稳定性是体制内最显著的优势,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很多人看来,“铁饭.............
  • 回答
    体制内的事,很多时候不是看你能力多强,而是看你运气有多好。要是运气不好,直接被扔进一个出力不讨好的部门,那滋味,可真是够呛。别说干出什么成绩了,能不把自己搭进去,就谢天谢地了。那你说,遇上这倒霉事儿,怎么才能活下来?这活儿得细细掰扯。首先,得认清现实,别指望什么“埋头苦干,终会被看见”。在很多出力不.............
  • 回答
    我在体制内工作最大的感悟,可以说是“在规则与人情交织的复杂网络中,如何平衡效率、公正与个人成长。” 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抽象,但如果我详细展开,你会发现这其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体会。一、规则的严谨与灵活:看得见的秩序与看不见的弹性体制内的第一大感受,就是无处不在的“规则”。从工作流程、审批制度、财务报销,.............
  • 回答
    体制内晋升无望,这滋味,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不是说生活就一团糟,很多时候,生活本身还是稳定得不能再稳定了,但那种“心里憋着一口气,又不知道往哪儿使”的感觉,才是最磨人的。一、 日常生活的无力感与麻木首先,最直观的就是那种“日复一日”的循环感。早上起床,挤公交地铁,到单位打卡,处理着相对固定的工作,下.............
  • 回答
    关于“委屈”,这确实是一个很触及人的情绪的词。在任何体系内,尤其是在一个复杂且充满人际交往的环境中,遇到不顺心、感到被误解,甚至受到不公平对待,都是可能发生的事情。要说“在体制内受过哪些委屈”,这首先得明确“体制内”具体指代的是哪一种体制。不同的体制,其运行逻辑、人际关系以及可能出现的“委屈”类型也.............
  • 回答
    嘿,刚提拔,这可是个大好事,得先恭喜你!不过,你遇到的这个情况,相信不少刚上任的年轻领导都可能碰上。团队不配合,说白了就是你这个“新官”没能让大家心服口服,或者大家对你的工作方式、理念有保留。这事儿得好好琢磨琢磨,别急,一步一步来。首先,咱们得冷静分析一下“为什么”不配合。这绝不是一句“他们不听话”.............
  • 回答
    在体制内工作,想要进一步提升学历,读个研究生是很常见的想法。关于在职研究生能否拿到双证,以及在职研究生的价值,我来给你详细说道说道,尽量不让这玩意儿显得那么“机器”,更像是咱们老百姓聊天一样。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你说的“双证”通常指的是毕业证和学位证。在过去,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只能拿到毕业证的,学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