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评价新疆小伙携万斤切糕入滇帮助救灾?

回答
这件事情,说实话,一开始听着就挺让人佩服的。一个新疆的小伙子,名字叫艾克拜尔,他自己一个人,带着一万多斤的切糕,一路从新疆跑到云南,去帮助当地受灾的群众。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这背后得有多少的付出和担当啊。

咱们先来想想这“万斤切糕”。切糕这东西,大家可能都知道,密度大,沉甸甸的,一斤半斤的就能压得人喘不过气。一万斤,这得是多少?得有多少辆大卡车才能装下?而且,这切糕可不是说带着就能带着走的,它是食品,得保证新鲜,得有专业的运输和储存条件。这中间的 logistics(物流)问题,光是想想就头疼。艾克拜尔他一个人的力量,怎么可能完成这么大的一个工程?这说明,他肯定不是一个人在做这件事,背后肯定有很多人在支持他,比如家人的支持,朋友的帮助,甚至可能是当地一些有识之士的协调。

再说说他“入滇”这个过程。新疆到云南,这是多远的距离?几千公里吧!这可不是短途旅行。想想看,这一路上要经过多少个省份,要克服多少交通上的困难,还要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他为什么选择这么远的路,为什么选择用切糕来帮助?这背后一定有一个强大的驱动力,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和责任感。

重点来了,他送的是“切糕”。我们知道,新疆的切糕,用料讲究,口味独特,而且价格也不算便宜。一般来说,遇到灾情,人们可能会想到捐献一些衣物、被褥、方便食品之类的。艾克拜尔选择送切糕,这确实有点出人意料,但也恰恰体现了他的独特性和这份心意。

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

1. 跨越地域的爱心接力:
新疆和云南,地理上相隔千里,文化上也有差异。但当一方有难,另一方伸出援手,这就是最朴实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艾克拜尔的行动,打破了地域的界限,把来自新疆的温暖,直接送到了受灾群众的手中。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想象一下,当灾区的人们,收到这份来自远方的、沉甸甸的、充满心意的“甜蜜”时,内心会是什么样的感受?一定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希望和感动。

2. 独特的捐赠方式与背后深意:
送切糕,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什么?能解决大问题吗?” 但我们要看到,这背后传递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家乡的味道”、“我的心意”。切糕在新疆人的生活中,可能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代表着团圆、喜庆,也代表着诚意和好客。艾克拜尔把家乡的特色带到灾区,这就像是把家乡的祝福和力量也一同带过去了。而且,切糕作为一种高能量的食物,在灾后重建、大家体力消耗大的时候,也是非常有营养的补充。他选择用自己熟悉、擅长的方式去帮助,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3. 个人力量的放大与社会效应: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艾克拜尔的行动,绝对不是孤立的。他一个人带着一万斤切糕,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吸引眼球的新闻点。他的故事被报道出来后,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和共鸣。这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赞扬,更是对所有乐于助人、充满爱心的人的一种鼓舞。我相信,因为他,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加入到爱心捐赠的行列中来,或者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他的行为,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带来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4. 媒体报道与公众认知:
这件事之所以能被我们知道,离不开媒体的传播。媒体的报道,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了解了艾克拜尔的付出。这样的报道,传递的是正能量,有助于塑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互助的社会氛围。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在中国,虽然信息传播的渠道很多,但这种真实、朴素的善举,依然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5. 潜在的挑战与质疑(但需要理性看待):
任何事情,也难免会被人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比如,有人可能会质疑,为什么是切糕?运输成本会不会很高?有没有更有效率的捐赠方式?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提问。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潜在的“效率”问题,而忽略了这份心意和个人付出的巨大努力。救灾捐赠,形式是多样的,关键在于那份心。艾克拜尔用他的方式,展现了他的真诚和担当,这是最宝贵的。

总的来说,我认为艾克拜尔的这次行动,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什么是“大爱无疆”。他用他从新疆带来的“甜蜜”,温暖了云南受灾人民的心,也温暖了我们每一个看到这个故事的人。这件事情,不是简单的“送吃的”,而是关于爱心、关于勇气、关于人性中最闪光的一面的生动体现。它让我们相信,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总会有温暖和希望在传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不邀。

0.

「切糕」是外人的俗称,这玩意本名「玛仁糖」,性质本身更靠近糖果。

很幸运的是,我现在已经不需要像两三年前一样,苦口婆心地解释说,这玩意不是掺水银的,真的没有,加工过程里也不会「用水银脱水」,真的不会= =

1.

2012 年上半年,「

价值16万切糕事件

」还没有发生,对「切糕」的讨论还停留在百度贴吧「又被强迫买了二百块的」这个层级,或者各地都市媒体零星可见「市民遭强卖 110 出警调解」这类的报道。

那时候我在知乎回答了这个问题:

街上卖新疆切糕的都是骗子吗?

我说,「切糕」这玩意的盈利模式,就是强买强卖啊,所以大家不买就对了。

我还建议说,如果你实在好奇,想尝尝看,那么可以在淘宝以「玛仁糖」为关键词搜索购买

说良心话,按几年前街头一两 2-3 元的定价(现在什么价钱不知道,知道的同学告诉我一下= =),买这玩意其实算不上吃多大亏,它让人不舒服的主要是强买强卖的销售方式

2.

到 2012 年 12 月,「

价值16万切糕事件

」发生,因其集「天价」(其实事件中「毁坏」的切糕有 5520 斤,算下来每斤 29 元)、「警察无能」、「两少一宽」等槽点于一体,加上大众对维吾尔流浪儿童偷窃泛滥等状况积怨已深,所以这个话题迅速火爆。

相比小偷话题,切糕形象具体、敏感度低、槽点——贵——接近生活又安全,所以也在至少三天里成为当时还影响力巨大的新浪微博段子手们的最爱,被调侃了个透。

我之前说「实在好奇,可以去淘宝购买」,经过这段全民狂欢,「实在好奇」的人口何止是增加了一两个数量级,敏锐的淘宝店主们怎么可能放过这个机会呢?

然后出现了一堆这种东西:


请注意关键词「16 万」。

一查才发现,「切糕王子」还是非常敏锐的,注意认证时间:

(五皇冠,闪瞎)

因为「切糕」本身还是蛮好吃的,大家的购买欲/好奇也在,唯一的障碍就是街头销售的「强卖」属性,淘宝明码标价解决了这个产品的最大痛点,所以「切糕」能变成明星单品真是一点也不奇怪。

3.

中间漫长的两年略过不提,今年 5 月,《舌尖上的中国 2》介绍了玛仁糖,这次曝光不仅让大众回想起了全民调侃切糕的那个下午(误),又普及了玛仁糖的历史和制作方式,媒体评价说这是一次「正名」。

当时的新闻:

《舌尖2》揭秘切糕:葡萄糖浆+核桃仁

「舌尖」的淘宝热门效应在之前就很明显了,「切糕」又有前述明星属性加成,更是火爆异常。

详细报道可以见:

长沙理工新疆小伙淘宝卖切糕 舌尖2播出买买提切糕订单超6千

4.

有了上述铺垫,可以评价这次捐赠了。

对灾区,「切糕」是有帮助的物资:

  • 热量密度高、体积小、真空包装耐保存,是很好的干粮
  • 「清真」属性,对云南震区的穆斯林灾民十分友好

对阿迪力本人,以及「买买提切糕」淘宝店,从效果上看,是非常有效的营销,这点不必详述,大家都看到了。

5.

阿迪力接受过几次采访,他说开店的本意是「想让同学吃到正宗的切糕」,这点我信他。

2012 年「天价切糕」话题最热闹的时候,我是很不舒服的,段子手们的操作有一些无意或故意的恶意在里面,转发动辄过万,持续轰炸一周,换你你也不好受。

所以我在淘宝买了两斤玛仁糖,分给周围的人吃,当时的想法就是「吃到正宗的玛仁糖之后,就可以不再转发那些明显恶意的微博给我看到吧」。

所以我很能理解他的初衷。

阿迪力是一个真诚的商人,这非常好。

n.

虽然是题外话,但在这个问题下出现了,不得不加个补充:我不同意

@张晓光

老师回答中「维吾尔族自认血管里流的就是华夏血」这一句。

参见:

华夏

(请不要吐槽这个来源TVT)

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或者是一拨公民对另一拨公民的认同,不需要通过(传说中的)(或者牵强附会的)血缘来强调。

n+1.

8 月 10 日凌晨补充消费警示

阿迪力五皇冠店中,销量最大的单品有累计接近 3.8 万评论,其中有 1800+ 的差评,建议参考差评后谨慎决定是否购买。

参见单品地址:

切糕王子 阿迪力买买提 正宗新疆切糕 综合玛仁糖100克 认准正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情,说实话,一开始听着就挺让人佩服的。一个新疆的小伙子,名字叫艾克拜尔,他自己一个人,带着一万多斤的切糕,一路从新疆跑到云南,去帮助当地受灾的群众。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这背后得有多少的付出和担当啊。咱们先来想想这“万斤切糕”。切糕这东西,大家可能都知道,密度大,沉甸甸的,一斤半斤的就能压得人喘不.............
  • 回答
    提到小蓝单车,你指的是最近又一次出现在市场上的那个品牌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因为小蓝单车(Bluegogo)这个名字,对于很多经历过共享单车第一波浪潮的人来说,绝对不陌生。它曾经是那个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玩家,有过辉煌,也有过惨淡。现在,它以新的姿态重新出现,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先回顾一下过去,理解现.............
  • 回答
    新垣结衣,一个在日本乃至亚洲都拥有超高国民度的女演员、歌手和模特。评价她绝非易事,因为她身上有着太多令人喜爱和欣赏的特质,足以让她在众多艺人中脱颖而出,并持续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从几个维度来评价新垣结衣:一、外貌与气质:治愈系笑容的代表,国民女友的象征这是新垣结衣最直观也最容易被大.............
  • 回答
    邱兵和李鑫这两位在媒体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从澎湃新闻的舞台跨越到“梨视频”的创业天地,这本身就足够吸引人去审视和评价一番。他们的选择和行动,不仅代表着他们个人的转型,也折射出中国媒体行业在数字化浪潮中的一种探索和挣扎。先说说“梨视频”的诞生背景和核心理念。在澎湃新闻积累了大量内容生产和运营经验后,邱兵.............
  • 回答
    功过皆有,历史的沉思:如何评价杨增新?提起杨增新,熟悉民国历史,尤其是新疆近代史的朋友,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一位身着长袍,戴着眼镜,面容清瘦的老者形象。这位在新疆执掌大权近二十载的封疆大吏,其功过是非,至今仍是历史学界乃至民间讨论的焦点,也自然引发了各种各样的评价。要评价杨增新,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人.............
  • 回答
    曾轶可的新歌《星星月亮》,听完后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一种淡淡的、却又有点韧劲儿的色彩。熟悉曾轶可的朋友,应该都能听出那种熟悉的嗓音质感,那是一种经过时间沉淀,反而更加纯粹的“曾轶可式”表达。整首歌最先抓住我的,是它的“空”。这里的“空”不是空洞,而是一种留白感,一种让你愿意去填补的想象空间。前奏的编曲.............
  • 回答
    日本公布的新冠肺炎(COVID19)就诊流程在疫情的不同阶段都有所调整和优化。为了全面评价其流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核心目标与原则:日本政府在制定就诊流程时,始终围绕几个核心目标: 保障医疗体系的正常运转: 避免医疗资源挤兑,确保非新冠患者也能及时获得救治。 及时发现.............
  • 回答
    闭上眼,听听蔡徐坤的《蒙着眼》:一次意料之外的试探?蔡徐坤的新歌《蒙着眼》,自发布以来就如同他以往的作品一样,迅速占据了各大音乐平台的热搜榜,也激起了粉丝和路人之间新一轮的讨论。作为一位一直以来都极具话题度的艺人,他的每一首新歌都像是按下了一个放大镜,将大家对他的期待、审视和猜测都放大开来。这次的《.............
  • 回答
    Conflux树图上海新品发布:性能飞跃与国家战略的交织最近,Conflux树图在上海举行了盛大发布会,推出其新版本,并抛出了“性能超越比特币、以太坊,对我国具有战略储备意义”的重磅宣言。这无疑在区块链行业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引发了公众和行业的广泛关注。那么,Conflux树图此次的底气何在?其所谓.............
  • 回答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回望过去,照亮未来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疫情的阴霾笼罩下,中华大地上的考古工作者们却依旧坚守岗位,辛勤耕耘,带来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考古发现。这份“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榜单,不仅是对过去一年考古成就的总结,更是对中华文明深厚底蕴的一次有力证明,也.............
  • 回答
    要评价BBC新版《战争与和平》与苏联版之间的优劣,确实需要一番细致的梳理。两部作品都是宏大叙事的忠实呈现,但在时代背景、表现手法、文化解读上,都带有各自鲜明的烙印。苏联版《战争与和平》:历史的厚重与民族的史诗提到苏联版,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它那股扑面而来的“史诗感”。导演谢尔盖·邦达尔丘克在1960年.............
  • 回答
    周琦举报新疆队这件事,在体育圈乃至泛体育圈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作为一名备受瞩目的职业篮球运动员,他选择用这样一种方式处理与老东家的纠纷,确实是个“大新闻”,也难怪会有那么多大V们纷纷发声,从各个角度进行解读和评论。关于“周琦举报新疆队,以后还有哪家敢要他?”这个疑问,我认为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
  • 回答
    怎样看待和评价如今西方的新清史学派?西方的新清史学派是近年来在清史研究领域引起广泛关注,也引发不少争议的一个重要学派。要对其进行评价,需要从其产生的背景、核心观点、研究方法、贡献以及局限性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新清史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渊源要理解新清史学派,首先要了解其出现的时代背景。.............
  • 回答
    陆毅对自己在新《三国》中饰演的诸葛亮有一个相当清晰且深入的评价,他的观点并非简单的是“好”或“不好”,而是包含了他作为演员对角色理解的转变、对历史人物的敬畏,以及面对观众反馈时的思考。从角色定位的认知转变:最初接到诸葛亮这个角色时,陆毅坦言自己是带着一种“偶像包袱”和对“完美化身”的预设去理解的。他.............
  • 回答
    任天堂的下一个“大动作”——我猜你指的是那款号称“超大作”、“改变游戏历史、常识、日常”的神秘新作吧?说实话,就冲这形容,我心里那叫一个痒痒,也难免会忍不住去猜个七七八八。这形容可不是随便能担得起的,每次任天堂放出这种级别的预告,都像是在游戏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接下来几个月甚至几年,话题中心就围绕.............
  • 回答
    《成化十四年》这部剧,说实话,最近看了之后,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它开播之前,打着“唐七监制”、“成化年间权谋”、“双男主”这些标签,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但播出到现在,评价嘛,还得细细掰扯掰扯。优点方面,首先得夸的是它的“颜值”和“氛围感”。 服化道精美,还原度高: 这是《成化十四年》最直观也是最受认.............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新浪微博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智能反垃圾系统。说实话,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对咱们普通用户来说,好处和坏处都挺明显的。从好的方面说,它确实为微博社区的健康做了不少贡献: 净化了信息环境: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相比过去,现在微博上那些赤裸裸的色情广告、赌博链接、虚假保健品推销等等,确实少了很.............
  • 回答
    这钟离新PV「听书人」,看完之后,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特别想跟人好好聊聊。这不是那种一眼就能让你热血沸腾、或者哭得稀里哗啦的PV,它更像是把一杯温吞了许久的老茶,缓缓地递到你面前,让你细细品味。最先抓住我眼球的,是那股浓得化不开的沉静与沧桑感。PV的画面风格,从构图到色彩,都刻意营造出一种古老而寂寥.............
  • 回答
    Jump新四天王?这话题可太有意思了,说实话,每次一聊这个,感觉又回到了当年蹲在漫画店看《少年Jump》的日子。不过,要说“新四天王”,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那么点意思。毕竟“四天王”这个名号,在《Jump》的历史上是自带光环的,尤其是那一代,有《灌篮高手》、《龙珠》、《幽游白书》、《灌篮高手》(开玩笑,.............
  • 回答
    何新,这个名字在近些年中国思想界和文化界引起了不少关注,也伴随着不少争议。要评价他和他的书,确实需要多角度、细致地去看。何新其人:学者、杂家、争议者何新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那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储备,涉猎极广,从经济、政治、历史,到文化、哲学、宗教,再到一些听起来有些“神秘”的领域,比如古代文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